合并《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教学教案(全)
单利和复利是两种主要的利息计算方式,它们在计算方法和结果上存 在差异,投资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PART 04
金融机构体系
REPORTING
金融机构概述
金融机构的定义
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服务业有关的金融中介机构,为金融体 系的一部分,金融服务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 行业)与此相应。
国际金融监管协调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变得越来 越重要。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合作和协调,共同 应对跨国金融风险和挑战。
国际金融监管标准
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国际金融监管标准,如 巴塞尔协议等,以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现代经济中,信用已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经济秩序具有重要 作用。
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信用形式
01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是主要的信用形
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运作方式和特点。
信用工具
02
汇票、本票、支票等是常见的信用工具,它们作为信用的载体,
货币的起源
简单商品交换中产生,作 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 属货币, 再到信用货币,最后到电 子货币的发展历程。
货币形式的演变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 技的进步,货币形式不断 演变,从贝壳、布帛、金 属到纸币、电子货币等。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作用
一般等价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特殊商品。
的货币价值总和。
02
国际收支平衡表
记录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各项对外经济往来的统计报表,包括经常账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引言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货币、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学科。
它研究货币的起源、发展以及各种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相关的实际应用。
一、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货币是人们用于交换商品和服务的媒介。
在货币出现之前,人们用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交换,这叫做商品交换。
然而,商品交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需要找到适合交换的对方,以及交换价值不一致等。
因此,货币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使交换更加便利。
货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货币形式是贝壳、动物皮毛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金属货币逐渐取代了这些原始形式,并成为最常见的货币形式。
金属货币具有切割性、可称性和稀缺性等特点,逐渐成为交换媒介的主要形式。
二、货币银行学的理论框架货币银行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理论、银行的角色和职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等内容。
2.1 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理论。
货币供应理论研究中央银行如何通过调整货币供给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
货币需求理论研究个人和企业在不同情况下对货币的需求情况,以及货币需求对经济的影响。
2.2 银行的角色和职能银行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它们承担着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多种职能。
货币银行学研究银行的角色和职能,以及银行业务对经济的影响。
2.3 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维持经济和金融稳定的政策。
货币银行学研究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方法,以及货币政策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
三、实际应用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实际应用领域:3.1 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提供参考。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水平。
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和模型可以帮助中央银行分析货币政策的影响和效果,以及进行政策调整和优化。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定位:《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货币银行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实务操作,培养学生的金融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货币银行的基本概念、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金融机构的运营与管理、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等,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金融课程和将来从事金融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2. 信用与债务:信用的概念、信用形式、债务与债务工具。
3.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类型、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运作。
4. 金融机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监管体系。
5.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务。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和实务。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务操作:安排学生参观金融机构,使学生了解金融机构的运营与管理。
四、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务操作。
3.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每周安排2课时。
五、教学评价1.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六、教学手段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货币银行学》(第五版),提供全面、系统的货币银行学知识。
2. 多媒体教学:运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信息量。
3. 网络资源:推荐学生访问相关金融学网站,了解最新的金融动态和研究成果。
4. 金融软件:教授学生使用金融分析软件,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二、课程的对象和性质本课程为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货币银行学》是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金融专业最重要的专业理论课。
本课程通过探讨货币、信用、利率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并通过考察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来解答现实中货币与金融方面许多令人关注的问题。
基于该课程理论性、基础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必须掌握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从而为后面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货币的基本理论、货币的供给理论、货币的需求理论、信用与利率理论,了解和熟悉银行、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和主要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金融宏观调控的基本方法。
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主流货币银行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的机制及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
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在修完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而开设。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各章节的学时进度可参考本大纲的建议,但任课教师可自行做出具体安排与适当调整。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教学要求: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2、理解从不同的角度所观察的各种货币的定义、分类和职能;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
3、掌握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以及我国目前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掌握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和不同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4、重点掌握现行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货币银行学》课件
02
货币与金融市场
货币的种类与职能
总结词
货币的种类与职能是货币银行学的重要内容,涉及到货币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现代经济中、电子货币等,每种货币都有其特定的职能,如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 付手段等。此外,货币的演变历程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方法
要点一
金融监管目标
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保护消费者权益、防止金融风险扩散 。
要点二
金融监管方法
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外部审计等。
05
货币银行学的发展动态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金融创新不 断涌现,如金融科技、数字货币等新兴业态 ,为金融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也需要进行 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际 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 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货币银行学的学科特点
总结词
货币银行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详细描述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综合了经济学、金融 学、会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研究货币、信用、银行 和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同时,货币银行学也是一门应 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为金融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助 于人们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和风险。此外,货币 银行学还具有实践性特点,它不仅关注理论问题,还关 注实际问题,为解决现实中的金融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 法。
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银行的起源
银行起源于货币兑换和保管业务 ,随着贸易的发展和金融需求的 增长,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 的金融机构。
2024版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息•金融机构体系及其业务•金融市场及其运行•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国际金融与汇率制度•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货币银行学》课程概述01课程性质《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货币、信用、银行及金融市场等金融活动的运行规律。
02课程内容涵盖货币制度、信用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03课程地位在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01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货币制度、信用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金融活动的运行规律。
能力目标0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金融问题,具备初步的金融分析和决策能力。
素质目标03培养学生的金融素养,提高学生的金融意识和风险意识。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货币银行学》(第X版),XXX主编,XXX出版社。
参考书目《金融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学》等相关教材及专著。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学术期刊上的相关文章,以了解学术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
货币与货币制度简单商品交换中产生,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发展货币形式的演变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的发展阶段。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货币形式不断演变,包括铸币、纸币、电子货币等。
03020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本质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作为交换媒介,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货币的作用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演变货币制度的概念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包括货币本位、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等内容。
货币制度的演变从银本位制到金银复本位制,再到金本位制,最后到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货币银行学课程标准
《货币银行学》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适用对象:金融管理1-5班(11级)总学时:54学时,其中讲授学时:48学时;课程总结及考试:3学时;其它(放假):3学时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一)性质与任务(一)《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阐述的是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以及货币银行方面有关基本理论、基本业务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
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货币银行学学科体系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货币银行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货币银行问题。
二、主要教学内容(一)理论教学部分第一部分基础模块1.导论⑴货币银行学研究范畴的演进⑵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内容⑶以货币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2.货币与货币流通⑴货币的本质及职能⑵货币形态与货币制度⑶货币量的层次划分⑷货币流通及其规律3.信用与信用形式⑴信用的概念及作用⑵信用的形式4.利率⑴利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⑵利率的种类及作用⑶利率水平的决定5.金融商品与金融市场⑴金融商品⑵金融市场概述⑶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6.金融机构体系⑴金融机构的分类构成⑵几种主要的金融机构⑶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第二部分业务模块7.商业银行业务及管理⑴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⑵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8.网上银行⑴网上银行概述⑵网上银行的主要业务及管理9. 金融风险及其防范⑴金融风险概述⑵信用与利率风险的防范和控制10.中央银行业务⑴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性业务⑵中央银行的金融服务性业务第三部分宏观管理模块11. 货币供求及均衡⑴货币需求⑵货币供给⑶货币供求均衡12.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⑴通货膨胀⑵通货紧缩13.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⑴货币政策的内容⑵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政策效应⑶宏观金融调控的实施14.金融监管⑴金融监管概述⑵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15.金融创新与金融改革⑴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⑵金融创新的效应⑶我国的金融创新与金融改革三、课程学时分配表1. 学时分配表四、实践教学(一)课内实践项目1.讨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使学生加深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理解。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概论适用专业:计算机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数:64课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课的基础。
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金融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阐述的是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以及货币银行方面有关基本理论、基本业务的基础知识。
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和要求本章讲授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内容构成。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基础。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1、内容: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货币流通、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意义、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2、重点难点: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三、主要内容(一)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二)货币流通(三)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四)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五)参考书籍介绍四、思考题1、列举你所遇见并希望求得理论解释的货币银行领域中的问题,现在你对这些问题是如何理解的?2、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金融安全与经济安全的关系。
3、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目的和要求本章讲授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制度。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理解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掌握货币制度的定义、本位货币的特点、货币制度的演变。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1、内容: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定义、货币制度2、重点难点:货币的定义、货币制度三、主要内容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一、古代货币起源说二、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三、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第二节货币的形式一、古代的货币三、铸币与纸币四、存款货币与电子货币第三节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二、流通手段三、货币贮藏四、支付手段五、世界货币第四节货币的定义一、一般等价物二、社会计算的工具与“选票”三、从职能出发给货币下定义四、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定义货币第五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及其内容二、货币制度的发展四、思考题1、为什么不同形态的货币均能计价、买卖和支付费用?2、从现代经济生活出发,如何科学地定义货币才能概括这一经济范畴的本质特征?3、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如何发挥它的各项职能?4、试述我国人民币制度的特点。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2021修订版)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前言货币银行学课程是教育部指定高等院校金融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高等财经院校金融专业根底理论课。
货币银行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鼎新对提高金融专业根底理论课教学程度,提高学生金融理论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该课程充实反映国表里成熟的货币银行学教学及科研的新成果。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金融专业实务常识,构建与现代经济开展相适应的常识布局和能力布局,培养“宽口径〞、“厚根底〞、“重能力〞的经济办理专门人才,该课程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更新,既赐顾帮衬货币银行学理论的脉络,又符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要求。
从而成立起既有明确研究对象,又有内在联系的独立完整的课程体系。
本课程修读对象为金融学科各专业的本科学生。
该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金融理论与实务工作所必需的金融常识。
讲授内容共17章。
课程体系力求做到层层递进。
这种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学生由浅入深,由通至精,全面理解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我国现行有关法规为依据,借鉴国表里科研成果,考虑到金融专业的特点,注重根底理论研究和底子技能训练,重点内容是货币及货币理论、信用及信用东西、银行及银行业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及金融监管。
本课程的先导课程是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根底课程。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目录教学内容 (1)第一章货币 (1)第二章货币制度 (2)第三章货币畅通 (3)第四章信用与信用东西 (4)第五章利息与利率 (4)第六章金融机构体系 (5)第七章商业银行 (6)第八章中央银行 (7)第九章金融市场 (8)第十章货币供应 (9)第十一章货币需求 (10)第十二章货币均衡 (11)第十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 (11)第十四章货币政策 (13)第十五章金融创新 (14)第十六章金融风险 (15)第十七章金融监管 (15)重点章节 (重要问题) (17)参考书目 (18)课时分配 (19)教学内容第一章货币教学要求:这一章,我们将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来介绍有关货币的一些底子常识,包罗货币的发生、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的定义、货币概念的开展及货币的本能机能和作用。
《货币银行学》教案
《货币银行学》教案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课时数:32学时学分:2学分教材:《货币银行学》(第三版)李洪亮著,高教出版社2024年出版适用对象:经济学、金融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二、课程目标1.掌握货币的基本概念、货币的性质以及货币的发行和货币供求关系。
2.理解银行的基本功能和作用,以及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和经营。
3.了解银行业务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存贷款、票据与汇兑等业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4.熟悉央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掌握央行的组织、职能和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
5.培养学生的金融分析和研究能力,提高其货币银行经济学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货币的基本概念1.1.货币的含义和类别1.2.货币的经济功能和性质1.3.货币供求关系和货币的数量理论2.银行的基本功能和作用2.1.商业银行的定义和组织形式2.2.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2.3.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和法律法规3.银行业务的分类和特点3.1.存款业务和存款准备金制度3.2.贷款业务和信贷政策3.3.票据与汇兑业务4.央行与商业银行4.1.央行的定义、组织和职能4.2.央行货币政策和利率调控4.3.央行与商业银行的监管和合作关系5.货币银行经济学的实践应用5.1.金融市场分析和货币政策分析5.2.银行风险管理和评价5.3.货币银行创新和发展趋势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介绍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
2.实例分析:引用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和思考能力。
4.情景模拟: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模拟银行业务流程,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5.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团队合作,进行课程设计和报告撰写,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问题等表现情况的评估。
2.平时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练习题、实践案例分析和学术论文等。
3.期中考试:开展课程的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货币银行学》课件2
货币银行学的学科特点
综合性
货币银行学涉及经济学、金融学 、统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 综合性特点。
应用性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 学科,与实际经济生活密切相关 ,对于金融市场的运作和管理具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政策性
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成果往往直接 影响到政府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 策和金融监管政策,具有政策性 特点。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货币银行学》ppt课件
目录
• 货币银行学概述 • 货币与金融市场 • 银行体系与业务 •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 •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 国际金融与全球化
01
货币银行学概述
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货币、银行和 其他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运行机制 和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
货币、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行为、 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货币政策和金 融监管等。
金融创新的种类与动因
01
规避监管
金融机构为了规避监管限制而进 行创新。
追求利润
02
03
满足客户需求
通过创新获得更高的收益和市场 份额。
适应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变化 ,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金融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市场风险
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风险,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
信用风险
借款人违约导致的风险,包括企业、个人和政府债务违约等。
VS
金融市场的运行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 响,如政策因素、经济周期、国际经 济形势等。
金融市场的监管
金融市场的监管是指政府、监管机构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和管 理,目的是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投资者权益和维护金融稳定 。
金融市场的监管主要包括对金融机构的准入和退出、对金融 产品和服务的定价、对市场交易行为的规范等方面。同时, 监管机构还需要对市场风险进行监测和预警,防范和化解金 融风险。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
货币供给过程与决定因素
货币供给过程
基础货币提供、货币乘数作用、货币供给形成。
决定因素
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 现金漏损率等。
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与政策含义
实现机制
市场供求、中央银行调控、国际收支等。
政策含义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调节货币 供应量,实现货币均衡。
金融市场的发展推动了金融机构的创新和变革,金融机构的活跃也促进了金融市场 的繁荣和发展。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资源配置、价格发现等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04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性质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经营多种金融业务的金融企业。
职能
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和调节经济等。
对国家
为国家制定和实施货币政 策、金融监管政策等提供 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 进经济稳定和发展。
学科发展历史与现状
发展历史
货币银行学起源于古代的商业和金融活动,经历了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实物 经济到金融经济的演变过程,逐渐形成了现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体系。
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货币银行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 遇,如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等的应用和发展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和 变革。
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 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利率政策、汇率政策 等。中央银行通过这些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 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果评估
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利率渠道、信贷渠 道、资产价格渠道和汇率渠道等。中央银行 通过调节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影响企业 和居民的投融资行为,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 标。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引言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货币的产生、运行和影响经济的各种因素。
货币银行学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金融实践的指导。
本文将介绍货币银行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
定义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产生、发展和作用的学科。
它通过分析货币的起源与发行、货币供求关系、银行的职能与作用等方面,揭示货币和银行在经济中的影响和作用,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金融市场的运行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发展历程货币银行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开始使用金属作为货币媒介,从而形成了最早的货币体系和银行制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壮大,货币银行学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在经济学的体系中,货币银行学主要是在19世纪形成的。
当时,由于贸易和工商业的扩大,货币供应和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们开始关注货币的功能和作用。
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对货币和银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奠定了货币银行学的基础。
20世纪以来,货币银行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货币供求理论、货币政策工具的研究、货币市场的运行机制等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的研究也成为货币银行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货币银行学的作用货币银行学对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 促进经济增长货币银行学提供了货币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响投资、消费和经济增长。
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和央行合理制定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2. 维护金融稳定货币银行学研究了银行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帮助监管部门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防范。
通过合理的监管政策和风险管理措施,可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
3. 支持金融创新货币银行学的研究为金融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
金融创新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
货币银行学经典教材
货币银行学经典教材以下是一些货币银行学经典教材推荐:1. 《货币银行学》(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Frederic S. Mishkin这本教材是货币银行学的经典之作,涵盖货币和银行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内容,包括货币供给与需求、银行运作、货币政策等。
2. 《银行学》(Ban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Services)- Peter S. Rose, Sylvia C. Hudgins这本教材介绍了银行管理和金融服务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包括银行组织、风险管理、信贷评估和经济资本等。
3. 《金融机构管理》(Financial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Anthony Saunders, Marcia M. Cornett这本书涵盖了金融机构管理的广泛范围,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运营、监管、风险管理等。
4. 《金融市场与机构》(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 Frederic S. Mishkin, Stanley G. Eakins这本教材探讨了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互动关系,内容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各种金融市场的功能和运作。
5. 《银行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Banking)- Barbara Casu, Claudia Girardone, Philip Molyneux这本教材提供了对银行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全面介绍,包括银行的角色、资产负债表管理、资本充足度等。
以上是一些货币银行学经典教材的推荐,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内容详细程度,可以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学习。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教案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一、课程概述《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研究货币的起源、发展、功能以及银行体系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货币银行学的核心概念,掌握货币供求、货币政策、银行管理、金融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金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使学生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货币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
2.实践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货币银行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金融业务操作技能。
3.思想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观念,增强金融风险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1.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2)货币的职能与货币制度(3)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2.金融市场(1)金融市场的分类与功能(2)金融工具及其定价(3)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与监管3.银行体系(1)商业银行的业务与经营(2)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业务(3)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4.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2)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3)货币政策的实践与效果5.国际金融(1)外汇与汇率(2)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3)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机构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货币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实践操作法:开展模拟银行业务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总学时:64学时2.学时分配:(1)货币与货币制度:16学时(2)金融市场:16学时(3)银行体系:16学时(4)货币政策:8学时(5)国际金融:8学时3.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2)期中考试:30%(3)期末考试:40%六、教学资源1.教材:《货币银行学》(李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参考文献:(1)《货币银行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金融市场学》(张亦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国际金融学》(姜波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教学课件:采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配合板书进行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节练习——合并《货币银行学》章节练习——第1章《货币银行学》一、术语解释1.代用货币:代替金、银行使货币职能的纸币,通常由政府或银行发行,持有者可以随时向政府或发行银行兑换成金属铸币或金、银,其效力与金属货币完全相同,又被称为兑现纸币。
2.信用货币:又称为不兑现纸币,是指货币本身价值低于货币价值,而且不能兑换成贵金属的货币。
信用货币是代用货币进一步发展的产物,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采用这种货币形式。
3.货币制度:国家为了适应经济的需要,以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即被称为货币制度,简称币制。
4.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无论是在哪种交易活动之中,无论交易的数额是多少,交易的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5.有限法偿:是指在交易支付活动中,交易数额超过一定限额时,交易的对方可以拒绝接受该种货币,但在限额之内则不得拒收。
6.金银复本位制: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最典型的货币制度,其基本内容是:金银两种金属同时被法律承认为货币金属;金银铸币都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和输入国境;金银铸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7.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在金币本位制下,黄金是法律认可的货币金属;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和输入国境;金币可以和货币制度中的其他货币自由兑换;金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8.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其内容是:黄金依然充当本位货币,但停止铸造和流通金币,黄金由国家集中保存;国内流通银行券,银行券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规定银行券的含金量,但是只有达到法律规定的一定额度才能兑换成黄金。
9.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实施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流通银行券,不铸造和流通金币,银行券也不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但是本国货币可以在政府规定的汇率下自由兑换成另一金币本位制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
10.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的货币安排,也就是由国际间资本流动及货币往来而引起的货币兑换关系,以及相应的国际规则或惯例组成的有机整体。
二、填空题1.国民经济可以被划分为企业部门,居民部门、政府部门、银行部门和国外部门等五个部门,这五个部门被货币收支联系在了一起。
2.从货币诞生以来,经历了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四种主要货币形态。
3.目前流通中使用的信用货币主要有辅币,钞票或纸币和银行存款。
4.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5.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Mo是指流通中的现金。
6.历史上货币制度的发展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这四种货币制度形态。
7.金本位制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8.我国法定流通的货币是人民币,货币发行权集中于中国人民银行。
9.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体系。
10.牙买加体系下,汇率安排多样化,浮动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并存。
三、判断题1.在金属货币流通时代,流通中的货币量可以自发调节,从而使市场上的物价保持稳定。
在信用货币时代,由于货币本身已经不具有价值了,因此人们无法用贮藏纸币的方式来贮藏财富。
(√)2.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3.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最初起源于商品的赊销。
(√)4.货币和财富是同一个概念。
(×)5.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收入水平,所以人们的收入就是他所持有的货币。
(×)6.只要国家使用法律手段强制推行,任何商品都可以充当货币。
(×)7.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
(√)8.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并用,币材充裕,是一种非常稳定的货币制度。
(×)9.金本位制度的优点在于黄金的增减能够自动调节货币供应量,货币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比较稳定,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10.金属本位货币和信用货币的发行程序是一样的。
(×)11.国际金本位体系下由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固定,很少变化。
(√)1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缺陷被称为特里芬难题。
(√)四、不定项选择1.在商品赊销、预付工资等活动中,货币执行的是( 支付手段)职能。
2.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
3.我国的现金货币包括(A流通中的纸币B流通中的辅币)。
4.辅币的名义价值(高于)其实际价值。
5.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是1∶10,而市场比价是1∶12,那么充斥市场的将是(银币)。
6.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英国)。
7.(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曾起着积极的作用。
8.我国的人民币制度属于(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9.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0.能够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体系)。
1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是指(金银天然地最适宜于充当货币)12. 货币在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
13. 信用货币的产生源于货币的哪种职能?(支付手段)14. 典型意义上的贮藏手段是针对(金银条块)而言的15. 商品价值的实现要通过货币的何种职能?(流通手段)16. 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纸制的货币符号,货币所有者无论是手持现钞,还是把它存入银行,都发挥了(积累或储藏手段)的作用。
17. 下述行为中,哪个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饭馆就餐付账)18. 货币制度开始建立于(资本主义社会)19. 建立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是(确定币材)"20. 在以下几种货币制度中,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是(金本位)21. 规定黄金由政府储存,居民可在银行券达到规定的数额时才可兑换黄金的是哪种货币制度?(金块本位制)"22. 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到最理想作用的是(金块本位制)23. 金本位崩溃的根本原因是(黄金储备不足且分布不平衡)24. 以金币为本位币, 但并不铸造和流通金币,银行券只能兑换金块的货币制度是(金块本位)"25. 如果国家规定的金银比价为1: 10,而市场形成的比价为1: 16, 这时市场中的(金币)将逐渐被驱逐。
"26. 格雷欣法则起作用是在(双本位制)下。
"27. 格雷欣法则中,被成为劣币的是(市场价格<法定价格)" "28. 从世界范围来看,纸币本位制下的(现金货币)流通是呈逐渐缩小趋势的。
"29. 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是(CPI)30. 目前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普遍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31.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32. 纸币的特点是(A它本身无价值B它是货币符号C它需要强制流通D它也具有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能力)33. 当今信用货币的主要构成有(A现钞B.信用卡C.活期存款)34. 价格标准是(A由国家法律规定的B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35. 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应具有(A.是不可兑现的银行券B与黄金没有直接联系C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特点。
36. 我国目前的准货币包括(A定期存款B国库券C储蓄存款)五、简答题1.货币具有哪些职能?"答:马克思把货币的职能概括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贮藏、世界货币。
(1)价值尺度:货币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的职能;(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3)支付手段:货币流动的同时不存在商品的相向运动,货币作为一个独立的支付手段存在;(4)价值贮藏: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时,货币发挥价值贮藏的职能;(5)世界货币: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贮藏的作用。
2.什么是“劣币逐良币”规律?答:在使用金属货币时,常常会有人为了牟取私利而铸造重量轻、成色差的铸币,这种货币因为不足值而被称为劣币,而足值的货币则被称为良币。
当劣币出现在市场上时,由于按照重量、成色计算的良币实际价值较高,因此人们会收藏良币,使用劣币,最终导致良币退出流通,劣币占领市场,这种现象就被称为“劣币驱逐良币”。
3.什么是货币制度?其构成要素有哪些?"答:国家为了适应经济的需要,以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即被称为货币制度,简称币制。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1)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制度的基础是规定哪种或哪几种商品可以作为货币的币材;(2)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制度需要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规定货币单位的币值;(3)各种货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
4.为什么金币本位制可以自动调节流通中货币的数量?答:金币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这就意味着货币可以自动调节流通中货币数量,保持物价的稳定。
当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过多时,物价上涨、币值下跌,金币的名义价值就会低于实际包含的黄金价值,于是人们会将金币熔化成黄金出售,致使流通中货币数量减少,物价下跌、币值上涨,恢复平衡。
反之,当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过少时,物价下跌、币值上涨,金币的名义价值高于实际包含的黄金价值,于是人们会将黄金铸造成金币投入流通,这样流通中货币数量增多,物价上涨、币值下降,恢复平衡。
5.金本位制度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答:金本位制度的优点在于黄金的增减能够自动调节货币供应量,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比较稳定,有利于国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金本位制度的缺点主要有:首先,黄金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各国经济贸易增长的速度,由此造成清偿手段不足,严重制约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其次,在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下,本国货币依附于其他国家的货币,国内经济政策往往成为国际收支的牺牲品,本国不能实施独立的国内经济政策。
6.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任务就在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促进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
具体来说,国际货币体系有三大任务:第一,确定国际间进行清算和支付时所用手段的来源、形式和数量,提供充足的国际货币,并规定国际货币和其他各国货币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各国货币的汇率机制。
第二,为国际收支不平衡提供有效的调整手段。
第三,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商机制,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
7.什么是特里芬难题?答: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指出,如果没有别的储备货币来取代美元,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必将崩溃。
这是因为美元同时承担了世界货币和国内货币这两个职能,而这两个职能是彼此矛盾的。
作为世界货币,美元的供应必须适应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的需要,不能出现清偿力不足的现象;作为一国货币,美元的发行必须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维持美元和黄金的兑换官价。
当黄金产量和美国黄金储备的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时,美元进退两难:为了向国际贸易提供足够的清偿力,美元的供应必须不断增长;不断供应的美元缺乏足够的黄金准备,美元和黄金的兑换官价难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