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必修一第十一课第二框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6(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6(人教版必修1)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全章概述我国于1997年提前三年使人民生活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目前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

本课主要学习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问题。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新课标基本要求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新课程学习1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事?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二)进行新课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总体小康的表现(1)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消费结构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富裕型服务类消费迈进。

(2)宏观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高一年级新教材教案: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教案

高一年级新教材教案: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教案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教案
1.学习目标:树立科学发展观
2.重点: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3.难点:如何实现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4.关键词: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五个统筹
5.基本概念:信息化、高新技术产业、城镇化
教学过程:
通过书本P103页上的材料分析我国在过去的经济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此导入新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来促进小康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1、让学生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通过银川市未来发展目标和张家港的发展分别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四方面内容。

3、学生通过阅读书本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目的
二、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重点)
这个部分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何促进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让学生发表个人的观点,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观点主要归纳总结出四个方面的解决方法:
1、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院士徐匡迪的演讲得出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性)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仪征市沿江开发总体构想为例子),在这个部分让学生了解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这两个概念。

3、统筹城乡发展(以我市的统筹城乡的发展为例),在这个部分让学生了解城镇化这个概念。

4、统筹区域发展(教师可以举例东西部地区的差异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统筹区域发展在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对本节课做一个归纳总结。

高一政治教案: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政治教案: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新人教版必修1)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课标与教学要求:课程标准: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教学要求: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1)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3)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

(4)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1)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1)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

(2)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与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1、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但是,我们目前的小康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为此,我党提出,抓住这二十年大好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应当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是在不断前进的。

2、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以GDP的增长作为衡量工作成就的唯一指标,忽视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收入差距等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应当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现代化建设和实际工作;认识到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只强调GDP的增长,忽视其他方面,会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十一课第二课时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第十一课第二课时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二课时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一.复习目标要求: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理解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重点知识整理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①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②全面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③协调发展,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区域同发展和对外开放。

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④可持续发展,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做法: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GDP的增加,甚至把GDP作为衡量建设成就大小的唯一指标。

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片面的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坡坏。

2.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发展。

3.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①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产业格局目标: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含义: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道路。

特点:③统筹城乡发展必要性:具体要求: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④统筹区域发展必要性:具体要求: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人教版新课程))课题二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正式版

((人教版新课程))课题二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正式版

课题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课程内容分析【课标内容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4.13规定的“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等项要求,主要涉及以下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一、基本概念1、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

3、新型产业格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4、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广泛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5、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业为代表的依托高新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6、城镇化:指我国的农村人口、富余劳动力和乡镇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

二、基本观点1、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GDP的增加,甚至把GDP作为衡量建设成就和成绩大小的惟一指标,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片面的,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4、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5、发展经济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

【教材内容结构】本框题包括“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两个问题。

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要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高一政治教案第二框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doc

高一政治教案第二框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doc

第二框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教学目标】识记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后果,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教学重难点】全面理解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一、树立科学发展观1、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危害迎面而来的两辆汽车平安驶过,没有事故,没有损失,也没有产生GDP:如果这两辆—汽车发生刮蹭,发生小事故,造成轻微损失,两车修理创造GDP2000元;如果这两辆汽车猛烈相撞,发生大事故,两车报废,会创造GDP20万元。

请思考从这个例子来看,GDP增长了吗,社会财富增加了吗? (GDP增长了,社会财富没有相应增加,因为GDP的增长是以汽车高速行驶造成的损失带来的,GDP的增长甚至与汽车事故造成的损失相抵消。

)某地区砍伐森林使人们失去了家园和生存空间。

这种GDP增长,对改善人民生活、国家的发展有益吗? (无益,因为片面的经济增长,没有实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可能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GDP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

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但是GDP远非“完美”。

比如昆明的滇池近几十年来污染严重,周围的农田、化工厂是主要污染源。

如果将这些农田和化工厂几十年来的利润汇总有几十个亿。

虽然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创造了物质财富,但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如果现在要使滇池水变清,将劣五类水变回到二类水,最起码要投入百个亿。

这样一笔账算来,滇池周围十年来的经济活动可就亏大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经济总量增长的过程,必然是自然资源消耗增加的过程,也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过程。

绿色GDP是指从现行的GDP扣除消耗的资源环境’成本和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服务费用。

第十一课第二框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第十一课第二框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5、(不定项)截至2005年3月底,全国已有26个省 市区宣布全面取消农业税,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 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明确提出:“从2006年起,全国全部免征农业 税。”这意味着中国农民将彻底和有着两千多年历 史的“皇粮国税”告别。取消农业税 A、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会提高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C、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D、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我们相信,在 科学发展观” 我们相信 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 导下, 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能 顺利实现,一定能使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顺利实现,一定能使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会更加卓有成 效地推向前进。 效地推向前进。
课堂练习: 1、(单项)下表为中国2003年消耗的各类资源 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及GDP占世界总量的百分 比。材料说明
启示:
1、我国职能部门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 、 职责, 职责,如在立项和征地问题上各部门没有进 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 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2、环保部门也没有对 其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检测。 、违规投资, 其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检测。3、违规投资, 重复建设。 、根子在于一些地方政府、 重复建设。4、根子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地方 部门仍然停留在以铺新滩子、 部门仍然停留在以铺新滩子、以上大项目为 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 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而真正违背了中央提 出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出的 科学发展观。
铁本集团还违背了国家的《环境保护法》 铁本集团还违背了国家的《环境保护法》、 环境影响评估法》《建设项目管理条例》 》《建设项目管理条例 《环境影响评估法》《建设项目管理条例》, 没有通过国家规定的环保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估、 没有通过国家规定的环保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估、 审批。可是在铁本项目半年多的建设过程中, 审批。可是在铁本项目半年多的建设过程中, 环保部门对这个项目却一直无所作为。 环保部门对这个项目却一直无所作为。 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020学年高中政治 4.11.2《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新人教必修1)

2020学年高中政治 4.11.2《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新人教必修1)

第十一课第二框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学案【学习要求】1.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理解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学习重点、难点】科学发展观【学习过程】一、基本知识梳理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

(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为目标,从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切实保障,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全面发展,就是。

(3)协调发展。

“五统筹”指。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实现,坚持的文明发展道路。

2.如何促进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1)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

走道路,统筹发展。

(3)坚持对外开放,全面提高水平。

3.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走出一条、、、、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二、易错易混知识点(判断)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道路。

2、信息化是带动工业化的强大动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可以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快工业化进程。

3、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是制约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决定性因素。

4、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5、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和平与发展。

三、自我测评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A.坚持以人为本 B.全面发展C.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A.GDP的高速增长 B.经济的快速发展C.城乡统筹发展 D.实现人的全面发展3.下列做法中,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A.某乡长认为,靠水吃水,靠山吃山。

本乡树多,鼓励人们砍树卖钱B.某县认为先解决吃饭问题最重要,鼓励农民围湖造田来发展粮食生产C.某山区县为发展当地经济,强行征用耕地,拆迁民居,建大型超市D.某省为支持落后地区发展,决定在该地区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11.2《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11.2《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框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一、目标要求知识目标11.理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12.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容13.识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能力目标1、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要求的理解能力2、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信念2、树立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尊重规律的科学的精神3、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二、预习提纲(一)树立科学发展观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以人为本(2)、全面发展(3)、协调发展(4)、可持续发展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二)、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科学发展观的主旨2、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优化产业结构(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统筹城乡发展规律(4)、统筹区域发展三、重点难点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新型工业化道路四、知识梳理一、树立科学发展观1、传统的发展观(1)、表现:单纯追求---------------的增长速度、--------------的增长,甚至把GDP作为衡量建设成就大小的------------------指标。

(2)、影响: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的增长”;导致-----------短缺,------------污染,----------------破坏。

2、科学发展观(1)、含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的科学发展观。

(2)、内容:A坚持---------------,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B全面发展,就是要以---------------为中心,全面推进---------------、----------------、----------------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C协调发展,就是要和谐发展,统筹-------------和-------------;D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与------------------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相协调发展,坚持走--------------、-------------------、-----------------的文明发展道路。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教案2人教版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教案2人教版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二框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课时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人: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曹建民一、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标准对本框的基本要求: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理解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二、教育教学目标(见教学参考)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与科学发展观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以GDP 的增长作为衡量工作成就的惟一指标,忽视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收入差距等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应当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际工作:认识到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只强调GDP的增长,忽视其他方面,会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不能继续重复旧的发展模式,必须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一代高中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结合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讲述这些理论,可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文化,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出一份力。

三、教学提纲框题: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1.树立科学发展观(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

高一政治《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教学设计必修

高一政治《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教学设计必修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高一政治必修1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开展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开展2回归生活世界,追求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课程生态观。

二、教材分析:“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开展〞是新教材高一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的第二框题,属于必修课内容。

本框题由两个目题构成:一是树立科学开展观,二是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开展。

其主要内容是说明科学开展观的涵义和说明全面建立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立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开展社会消费力。

在新教材内容编排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框题是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开展观进展编写的,在新教材中有着重要地位,且对我们的经济生活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教育意义。

同时对学生树立科学开展观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学生树立一一共同理想和远想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因此,此框题在新教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新教材的教育目的和归宿。

三、学情分析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识程度和状况:第一,学生已经学习了本课题的第一框题“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经济目的〞,理解了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经济目的是什么,而本框题那么是进一步学习为什么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和怎样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促进小康社会经济的开展方面的内容。

因此,学生已经有相应的知识铺垫,具备学习相关知识根底。

第二,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生活常识,有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阅历,通过近一个学期的经济生活知识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经济生活根底知识,理解了一定经济开展运行的常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准备了一定的经济常识和知识的根底。

第三,高一学生拥有一定经济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搜集和挑选才能、阅读才能、语言表达才能;具备初步逻辑思维才能,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才能,伙伴才能;具备初步的现代信息技术。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①学生的心理包括情感、意志、注意、思维、才能、气质与性格等。

高一的学生生活中已经遇到了我们经济的开展与能源高消耗、资源缺乏,环境的恶化相伴的社会问题,更是切身体会到了学生学习生活中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矛盾问题。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说课稿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说课稿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说课稿各位评委,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我将从教学内容、学情、学法、教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本框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是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第二框题的内容。

跨入二十一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振奋人心。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

在我国整个经济生活中,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是最终目的。

所以理化到本教材中,本框题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后果;科学发展观的主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3)运用:结合典型事例,说明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问题,对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与科学发展观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而奋斗。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因措施、新型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

2.难点: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协调发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二、说学情及学法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基本的经济生活常识有了深刻的了解,分析经济行为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知识体系有了框架式的把握,所以在学习这一框题的内容时,我会通过材料展示、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自由讨论、分析,得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教学设计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教学设计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1.理解小康社会的概念及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2.掌握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和途径;3.分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4.运用所学知识,提出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

二、教学内容1.小康社会的概念和特征;2.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3.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和途径;4.小康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5.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是什么?第二步:讲解小康社会的概念和特征(20分钟)在本部分,教师可以利用PPT和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向学生介绍小康社会的概念和特征。

教师重点强调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性,以及小康社会的特征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实现等。

第三步:探讨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30分钟)在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政府的宏观调控、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等因素对于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四步:分析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和途径(30分钟)在本部分,教师可以介绍并讲解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和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实例、引用相关数据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

第五步:讨论小康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20分钟)在此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小康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教师可以分配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报告,或提供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可以就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第六步:总结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20分钟)在此环节,教师总结前面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提出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课第二框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学案
【学习要求】1.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理解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学习重点、难点】科学发展观
【学习过程】
一、基本知识梳理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

(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为目标,从
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切实保障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全面发展,就是。

(3)协调发展。

“五统筹”指。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实现
,坚持的文明发展道路。

2.如何促进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1)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

走道路,统筹发展。

(3)坚持对外开放,全面提高水平。

3.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
走出一条、、、、
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二、易错易混知识点(判断)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道路。

2、信息化是带动工业化的强大动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可以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快工业化进程。

3、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是制约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决定性因素。

4、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5、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和平与发展。

三、自我测评
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A.坚持以人为本B.全面发展C.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A.GDP的高速增长B.经济的快速发展
C.城乡统筹发展D.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下列做法中,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A.某乡长认为,靠水吃水,靠山吃山。

本乡树多,鼓励人们砍树卖钱
B.某县认为先解决吃饭问题最重要,鼓励农民围湖造田来发展粮食生产
C.某山区县为发展当地经济,强行征用耕地,拆迁民居,建大型超市
D.某省为支持落后地区发展,决定在该地区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

4.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指的是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的关系问题()
①综合国力②环境保护③控制人口④节约资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要求在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实现的统一()。

①速度②结构③质量④效益⑤精神⑥道德
A.①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
6.下列属于统筹区域发展的举措是:()
①推动西部开发②提高城镇化水平
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④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7.东部地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新跨越,必须()①发展附加值高、消耗低的高科技经济,发展循环经济②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争创品牌,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③加强环保投人,保护生态环境④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⑤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
8.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就必须()A.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B.努力增加劳动者数量
C.由国家经营管理公有制企业D.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发挥其主导作用9.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形成产业格局。

()
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③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②农业基础牢固④服务业全面发展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0.过去,人们出于摆脱贫困、加快发展的迫切心情,常常对发展作片面的理解。

如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中心,把“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GDP增长是硬道理,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了,生态环境、国民教育、公共卫生、社会公正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

事实证明,没有教育、文化、政治、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就不会有真正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以牺牲上述诸方面的发展为代价来换取经济一时的高速发展,将使社会陷入无序和危机。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2)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