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节第三课时
高中化学第一节第3课时作业
第一节第3课时作业题组一核外电子排布式与轨道表示式1.下列硼原子轨道表示式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高的是()2.下列基态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或轨道表示式错误的是()A.Na+:1s22s22p63s1B.F:1s22s22p5C.N3-:D.Ar:1s22s22p63s23p63.当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由转变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原子由基态变为激发态B.碳原子由激发态变为基态C.碳原子要向外界环境中释放不同的光D.碳原子需要释放能量4.下列说法或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达错误的是()A.s轨道的电子云轮廓图呈球形,p轨道的电子云轮廓图呈哑铃形B.24Cr的价层电子排布:3d54s1C.电子排布式(23V)1s22s22p63s23p63d5违反了洪特规则D.违反了泡利原理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违反了泡利原理B.若第25号Mn元素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7,则违反了构造原理C.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符合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D.泡利原理、洪特规则、构造原理都是核外电子排布满足能量最低的条件题组二核外电子排布规则的应用6.下列微粒中,最外层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A.S B.As C.Mn D.Fe3+7.(2022·云南丽江高二期中)在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种数为()A.3 B.4 C.5 D.68.基态原子的4s能级中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共有()A.1种B.2种C.3种D.8种9.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Y及该原子3d能级上的电子数不可能的组合是()A.18、8、0 B.20、8、0C.25、13、5 D.30、18、1010~12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0.(2022·广州六中高二期中)某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34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B.该元素原子的最高能层符号为NC.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有8种空间运动状态D.该元素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4s24p411.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A.原子核外L能层的未成对电子数与M能层的未成对电子数相等的原子B.原子核外M能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能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C.2p能级只有1个空轨道的X原子和3p能级只有1个空轨道的Y原子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12.某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价层电子数为5,并且该元素是同族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关于该元素的判断错误的是()A.该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34s2B.该元素为VC.该元素为第ⅡA族元素D.该元素属于过渡元素13.下表列出了核电荷数为21~25的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回答下列问题:元素名称钪钛钒铬锰(1)写出下列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Sc____________________;Ti_______________________;V____________________;Cr_______________________;Mn__________________。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3
练习1: 下列五组物质中___ 1 互为同位素,___ 2是 5 是同分异构体,___ 4是 同素异形体,___ 3 是同一物质。 同系物,___
12 14 13 1、 C C 6 6 6
c
2、白磷、红磷
4、CH3CH3、CH3CHCH3 | CH3
3. H
H | | H-C-Cl 、 Cl-C-Cl | | Cl H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必修Ⅱ
第三章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三课时
正丁烷
异丁烷
分子组成(C4H10)和相对分子质量完全相同, 但二者的命名相同吗?性质呢?
名称 正丁烷 异丁烷
熔点/℃ -138.4 -159.6
沸点/℃ 相对密度 -0.5 0.5788 -11.7 0.557
一、烃基
定义: 烃失去一个或几个氢原子后所剩余的 原子团。用“R—”表示。
位置由心到边
CH3
CH3CHCH2CH2CH3 CH3
3、“四同”比较
例1、下列物质属于同位素的是: ③和⑤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①和④ 属于同系物的是: ② 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⑥ ①O2和O3 ②CH3CH3和CH3CH2CH2CH3 ③ 35Cl 和 37Cl
17
17
④金刚石和石墨 ⑤氕、氘和氚 ⑥CH3CH2CH2CH(CH3)CH(CH3)CH3 和 CH CH CH(CH )CH CH(CH )CH
(b)碳原子数在十个以上,就用数字来命名.
如:C原子数目为11 、15、17、20、100等的烷 烃其对应 的名称分别为:十一烷、十五烷、十七烷、 二十烷、一百烷.
(2)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1)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做主链,并按主链上 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
第一节第三课时经纬度讲解
第一节 认识地球面貌 第3课时 经纬度
(第3课时)
经 纬 度
主讲人:尚京圆
•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度与纬度的划
分
• 通过观察经纬线图,标注经纬度体
会出经纬度的变化规律
0°
40° 40°
0°
60°
90°
60° 0°
60o N
90o N 北北
纬
30o N
度
的
划
0o
分
30o S
0°经线或本初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
• 在英国格林尼治 天文台的旧址, 有座子午宫。那 里有一条宽十几 厘米,长十多米 的铜制子午线。 铜制子午线嵌在 大理石中间,笔 直地从子午宫伸 出,它就是本初 子午线的地面标 志。
20°
40°
80°
180°
20°
40°
180°
经度的划分
本
初
子
午
西经 W 线 东经 E
纬
N
南 纬
60o S
S南
90o S
越
纬 线 度
()
向
30o
北 度
北 纬
数
20o 越
大
数 赤道
10o 0o
变
10o
()
化
南 纬
20o
越 向
规
30o
南 度
律
数 越
大
90o
66.5oN
几 条 23.5oN 重
要 的
0o
纬 线 23.5oS
90o N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
道
南回归线
66.5o S
南极圈
铁及其化合物(第三课时)+课件-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实验探究
向FeSO4和KSCN的混合液中,滴入少量H2O2溶液,观察现象。
2Fe2++ H2O2 +2H+= 2Fe3+ +2H2O
思考与交流
在服用补铁药时,医生常建议与维生素C一起服用效果会更好。你知道 是为什么吗?维生素C起什么作用?
Fe3+
VC
还原剂
Fe2+
思考与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试剂能将Fe3+转变为Fe2+?试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检测铁元素的 检测补铁药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活动1 将一片补铁药用水溶解配成溶液,你认 为样品溶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哪些?
猜想 ①只含有Fe2+
②只含有Fe3+
③含有Fe3+ 和Fe2+
任务一 检测补铁药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活动2 阅读课本,并结合已有知识,交流讨论Fe3+ 和Fe2+的鉴别方法。
Fe3+
还原剂
(铁、铜、KI、VC等)
Fe2+
资料 活泼金属单质如:Zn、Fe等;以及一些含有低价态元素的
化合物如:KI等具有强还原性,常做还原剂。
实验探究
向FeCl3和KSCN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铁粉,观察现象。
②铁粉
2Fe3+ + Fe = 3Fe2+
课堂笔记
Fe3+ 和Fe2+的相互转化
Fe2+
课堂笔记
Fe3+ 、Fe2+的检验方法 (1)观察法:浅绿色溶液中含有 Fe2+;棕黄色溶液中含有 Fe。3+
(2)加碱法:若产生的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的为 Fe2+; 若直接产生红褐色沉淀的为 Fe3+。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三课时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坦荡开阔,草原一望无际
黄土广布 沟壑纵横
有“紫色盆地”之称, 物产丰富,农耕发达 地势最高,矿产丰 富,号称"聚宝盆" 面积广大,分布有我 国最大的沙漠 纬度位置偏高,受到西 风湿润气流的影响
柴达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 平原
6.说出沿北纬36度 所作的剖面图中A、 B、C所代表的地 形区名称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C 36° N
B
[小结]
主要山脉
地势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特 征
地形类型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中 国 地 形
四大高原
分 布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主要丘陵
天山
“三横三撇 两竖两捺 一弧形”
昆仑山
阴山 贺 兰 山 秦岭
(1) 填出下列代号所表示 的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J K I E
A
C F
B
H D
G
(3) 我国最东面的大盆地是? (2) 它们分别位于我国 面积最大 的盆地是? 纬度最低的大平原是? 的哪一级阶梯上:
5.说出沿北纬32度 所作的剖面图中① ---⑤所代表的地 形区名称
青藏高原 32°
横断山区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 黄海 游平原
昆 仑 山
太 行 山
4000米
横 断 山
巫 山
雪 峰 山
500米以下
第 三 阶 梯 : 平 原 和 丘 陵 为 主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
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的影响
暖湿气流
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暖湿气流向内陆推进
暖湿气流
东高西低的地势不利于暖湿气流向内陆推进
第一节(第3课时)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
资源信息表1第2章第1节(第2课时)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市北初级中学张磊一、设计思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三课时,而本节课的学生实验又是学生感知反射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节课教师可以通过婴儿饥饿啼哭时吸吮奶嘴的录像,引出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再通过膝跳反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非条件反射的存在。
在实验进行之前,教师可以采用示范录像的形式让学生知道正确的坐姿和敲击的位置以及其他的注意事项,达到帮助学生正确进行实验的目的。
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实验——讲解——讨论——实验——讨论的步骤进行。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讨论,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让学生知道实验数据的类型及其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观看录像,知道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
通过膝跳反射实验,理解什么是反射,学习记录膝跳反射实验结果的方法,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及其处理方法,学生在实验中建立团结协作的意识。
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实验数据的类型及其处理方法难点:膝跳反射实验四、教学准备:教师:相关的录像资料(婴儿吸奶、实验正确动作示范)、带橡皮的小锤,实验记录纸等五、教学过程;23学生活动表实验与实践观察非条件反射班级------------ 姓名----------------- 学号---------实验目的:通过做膝跳反射实验,理解什么是反射学习记录膝跳反射实验结果的方法实验器材:带橡皮的小锤、记录纸实验步骤:1每两位同学一组,两位同学轮换进行实验2.观察膝跳反射:一位同学作为测试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自然地搁在这条腿上。
另一位学生用带橡皮的小锤迅速扣击受试学生上面那条腿膝盖下面的韧带,同时观察这条腿的反应,重复三次,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纸上(表一)。
表一:注意事项:1、放松小腿肌肉,采用正确的实验方式进行膝跳反射实验。
2、膝跳反射能够产生的用“√”表示,反之则用“╳”表示。
消防基础知识课时3
第四章 易燃易爆危险品
第一节 爆炸品
爆炸品系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等),能 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 导致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从而对周围环 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一、爆炸品的分类,请学员自己看教材 二、爆炸品的特性及参数: (1)爆炸性:吴老师解释:爆炸威力的大小; 如:爆炸性小的代表:儿童玩耍的烟花爆竹 (2)敏感度:吴老师解释:起爆所需的最小能量。
反比
③ 体积不变
气体温度 气体压力
正比
30
第二节 易燃气体
(四)带电性 从静电产生的原理可知,任何物体的摩擦都会产生静电,氢气、乙烯 、乙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从管口或破损处高速喷出时也同样能产生 静电。其主要原因是气体本身剧烈运动造成分子间的相互摩擦,气体中含 有固体颗粒或液体杂质在压力下高速喷出时与喷嘴产生的摩擦等。影响压 气体静电荷产生的主要因素有: (1)杂质。气体中所含的液体或固体杂质越多,多数情况下产生的 静电荷也越多。 (2)流速。气体的流速越快,产生的静电荷也越多。
26
第二节 易燃气体
易燃气体是指温度在20℃、标准大气压101.3kPa时,爆炸 下限≤13%(体积),或燃烧范围不小于12个百分点(爆 炸浓度极限的上、下限之差)的气体。如氢气、乙炔气、 一氧化碳、液化石油气等。
一、易燃气体的分级(了解) 易燃气体分为两级。
I级: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 个百分点;
20
第三第节三节 爆爆炸炸危危险险源源
发生爆炸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爆炸介质,二是引爆能源,两 者缺一不可。
思考:两个基本要素和着火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爆炸介质包含可燃物和助燃剂。 一、引起爆炸的直接原因: 请学员自己看书。
苏科版 高中生物学 活动单导学课程 选择性必修3 学生用书 答案
参考答案与提示 活动单导学课程·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 苏教版第一章 发酵工程第一节 发酵工程的培养基第1课时 发酵工程的培养基及其分类【活动方案】活动一:(1) 水、无机盐、碳源、氮源。
(2) A 中碳源是牛肉膏和蛋白胨,氮源是牛肉膏和蛋白胨;B 中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尿素。
碳源是构成微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氮源是微生物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物质所必需的。
(3) 让培养基凝固。
不能。
(4) 牛肉膏和蛋白胨能够提供碳源、氮源、维生素(生长因子)和无机盐。
活动二:(1)培养基的类型⎩⎪⎪⎪⎨⎪⎪⎪⎧按照成分的不同⎩⎪⎨⎪⎧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的不同⎩⎪⎨⎪⎧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按照用途的不同⎩⎪⎨⎪⎧基础培养基特殊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加富培养基(2) A 是固体培养基,B 是液体培养基。
B 是选择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基。
(3) 液体培养基(或加富培养基)、合成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
(4) 不是的,自养型微生物不需要添加碳源,它可利用空气中的CO 2;固氮微生物不需要添加氮源,它可利用空气中的N 2。
活动三:略【检测反馈】1. A2. C3. D4. B5. A6. D7. D8. ACD第2课时 发酵工程的培养基的配制【活动方案】活动一:(1) 计算→称量→溶化→调pH →过滤、分装、包扎→灭菌(→倒平板)。
细菌。
(2) 牛肉膏和蛋白胨都易吸潮。
(3) 牛肉膏比较黏稠,易粘在称量纸上。
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
(4) 是否添加凝固剂(常用琼脂)。
(5) 加热溶化时有水蒸发,需重新定容至一定体积。
(6) 灭菌前,如果灭菌后调pH可能会造成培养基被污染。
培养细菌时,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霉菌时,pH调至酸性。
(7) 高压蒸汽灭菌锅高压蒸汽灭菌法(或湿热灭菌法)。
(8) 培养放线菌常用高氏Ⅰ号培养基,属于合成培养基;培养酵母菌常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麦芽汁培养基,属于天然培养基。
第一节 第三课时 酚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三课时——酚•羟基跟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酚。
•苯分子里只有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生成物是最简单的一元酚,叫做苯酚。
•1、分子式:C 6H 6O•2、结构式:•3、结构简式:CC HCH CH HCHCOH OH•C 6H5OH官能团:-OH(酚羟基)OH一、苯酚的结构苯环和羟基会相互影响,将决定苯酚的化学性质活动: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质D:\常用文档\教学文件\杨启林课件集\选修五\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酚视频资料\74苯酚溶解性质_标清.flv实验一取少量苯酚于试管中,大家观察色态后加入2ml 蒸馏水,振荡实验二取实验一完成后的试管于酒精灯上加热后冷却实验三取少量苯酚于试管中加入2ml 乙醇,振荡溶液浑浊得到澄清溶液溶液变的澄清,冷却变浑浊•1、颜色:无色,露置于空气中部分被氧化而成粉红色。
•2、状态:晶体。
•3、气味:特殊气味;•4、毒性:有毒,浓溶液有强烈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酒精清洗。
•5、溶解性:室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为9.3g。
当温度高于65℃时,与水混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6、熔点:43℃。
①无色晶体,有特殊的气味;熔点43℃露置在空气中因部分发生氧化而显粉红色。
②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65℃以上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③有毒,有腐蚀作用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医院常用的“来苏水”消毒剂便是苯酚钠盐的稀溶液。
实验现象(1)向盛有少量苯酚晶体的试管中加入2mL 蒸馏水,振荡试管(2)向试管中逐滴加入5%的NaOH 溶液,并振荡试管(3)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形成浑浊的液体浑浊的液体变为澄清透明的液体澄清透明的液体又变浑浊实验3—3D:\常用文档\教学文件\杨启林课件集\选修五\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酚视频资料\苯酚的弱酸性1.flv苯酚具有酸性苯酚酸性比盐酸弱常温下,苯酚溶解度较小活动:探究苯酚酸性与H 2CO 3酸性比较D:\常用文档\教学文件\杨启林课件集\选修五\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酚视频资料\86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_标清.flv+ Na 2CO 3—OH —ONa+NaHCO 3Na 2CO 3溶液苯酚浊溶液盐酸石灰石苯酚钠溶液ONa OH + CO 2 + H 2O+Na H CO 3三、化学性质(1)弱酸性苯环影响羟基———使酚羟基更活泼苯酚里羟基在水溶液里能够电离:•苯酚表现出酸性。
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 第一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ZT ·生物
必修三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2.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协作性、探究性以及主动性是我 们在教学中要贯彻的核心理念。课前安排学生对膜电位的发 现、膜电位的产生和动作电位的传导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 课堂教学中,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学生在课堂上演示概念 和原理的学习规律,讲解合作学习的成果,然后教师演示的 教学课件,从而使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 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有机地融合,实现学生做、想、讲学习 过程的有机统一。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ZT ·生物
必修三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演示结束
菜 单
ZT ·生物
必修三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ZT ·生物
必修三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静息状态和动作电位产生时,细胞内 K 都高于细胞外, 细胞外 Na+均高于细胞内。K+对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有重要 作用,Na+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菜 单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ZT ·生物
必修三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第3课时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第一节第3课时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含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水和无机盐的平衡2.理解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机制3.联系生活中有关知识,理解水和无机盐的调节过程[教材梳理]1.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2.尿的形成(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2)尿的形成过程:3.水平衡的调节(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排尿减少,体内的水分得以保留,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恢复正常。
(2)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并恢复正常。
4.盐平衡调节一些无机盐的平衡也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完成的。
[牛刀小试]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饮食和物质代谢产生的水是人体内水的来源。
(√)(2)饮食摄入的水是水的主要来源。
(√)(3)人体内的无机盐主要来自饮水。
(×)(4)人体内水分排出的主要途径是泌尿系统。
(√)(5)人体不能通过大肠排便而排出水和无机盐。
(×)(6)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
(×)(7)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人体多排尿。
(×)(8)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2.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弱解析:选C血浆渗透压降低,说明人体摄入的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此时,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抑制,因而不会产生渴觉。
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3.思考探究(1)人体过度失水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出汗、发高烧、严重呕吐、腹泻、大出血等。
化学: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原创课件(人教版必修2)
沸点/ ℃
-164 -88.6 -42.1 -0.5 36.1 301.8
相对 密度
0.466 0.572 0.585 0.5788 0.6262 0.7780
水溶性 不溶 不溶 不溶 不溶 不溶 不溶
分析表3-1烷烃的结构简式,写出对应的分子式。相邻
两个烷烃结构和分子组成上有什么联系?
表3-1几种烷烃的物理性质
现象与结论:
室温时,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反 现象 应;光照时混合气体的黄绿色变浅,试 管壁上出现油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 试管内的液面上升。
分析上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从中可以 讨论 得到那些结论? 1 说明试管内的混合气体在光照的条件下发 生了化学反应。 结论 2 试管壁上出现液滴,说明反应中生成了新 的油状物质,且不溶与水。 3 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 试管内的气压在减小,即气体总体积在减小。
生成物中不一定有单质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一定 有单质
反应能否进行,受温度、光 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照、催化剂等外界条件的影 遵循金属活动性顺序等 响较大 反应逐步进行,很多 反应是可逆的 反应一般为单方向进行
(3)甲烷的受热分解
CH4
高温
C+2H2
决定用途
决定 结构
性质
应用: 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工业上重 要的溶剂。 氢气是合成氨和合成汽油等工业 的原料;炭黑是橡胶和染料的工业原 料。
在特定条件下甲烷能与某些物质发生 化学反应,如可以燃烧和发生取代反应等。
(1)氧化反应:
CH4+2O2
点燃
CO2+2H2O
现象:安静燃烧,淡蓝色火 焰,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的气体,放热
注意:点燃甲烷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 会立即发生爆炸.因此,点燃甲烷之前必须 验纯!!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课时作业:第三章第一节第3课时含解析
第3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一、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2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________之比,等于各物质的________之比,即ν1∶ν2∶ν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在同温同压下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气体的______之比,即ν1∶ν2∶ν3=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要求1.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已知的物质的其他物理量可换算成物质的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__________之比,列比例式。
2.各物理量及单位、公式等尽量用符号表示。
各物理量要注明所表示的物质(或粒子)的符号,如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表示为__________。
3.设未知数可直接用各物理量符号表示,如设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并且不用带单位。
4.把已知量代入比例式计算时,都要代入单位。
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已知物理量和被求物理量,只要满足“上下一致,左右相当”即可进行求算,如46gNa与水反应时,46gNa与22.4LH2(标况)是相当的。
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本步骤知识点1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实验室欲用5mol/L的NaOH溶液吸收0.5molCl2以防止污染空气,则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是()A.22.4lB.0.2LC.0.1LD.2L知识点2差量法2.将8g铁片放入100mL硫酸铜溶液中,溶液中的Cu2+全部被还原时,铁片变为8.2g,则原c(CuSO4)为()A.0.5 mol/LB.0.25 mol/LC.0.025 mol/LD.0.125 mol/L知识点3关系式法3.10gMg、Al合金与足量100mLNaOH溶液反应,产生H2的体积为6.72L(标准状况下),求:(1)合金中Al的质量分数;(2)生成物NaAlO2的物质的量浓度(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
远 高
(2)、能级
同一个能层中电子的能量相同的电子亚层 能级名称:s、p、d、f、g、h…… 能级符号:ns、np、nd、nf…… n代表能层 最多容纳电子的数量 s:2 p:6 d:10 f:14
能层:
一 K
二 L
三 M
四…… N ……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想一想
第 3层 第 4层 第 2层 第 1层
钙Ca
+20
K层
2
L层
8
8
2
钙Ca 1s22s22p63s23p64s2
M层 N 层
【练习】试书写N、Cl、K、26Fe原子的核外电 子排布式。
Cl: 1s2 2s22p6 3s23p5 K: 1s2 2s22p6 3s23p6 4s1 2 2s22p6 3s23p63d6 4s2 Fe: 1s 26
2、根据2n2的规律推算第一到第四电子层最多可
以容纳的电子数目为 2、8、18、32 。
练习:请写出第四周期21—36号元素原子的基态电 子排布式。
钪Sc: 1s22s22p63s23p63d14s2 钛Ti: 1s22s22p63s23p63d24s2 ; ;
钒V:
1s22s22p63s23p63d34s2
猜想二:1s22s22p63s23p64s1
三、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构造原理:P5
随原子核电荷 数递增,绝大 多数原子核外 电子的排布遵 循如右图的排 布顺序,这个 排布顺序被称 为构造原理。
【思考】: 有何规律?
能级交错
构造原理: 1s;2s 2p;3s 3p;4s 3d 4p; 规律 5s 4d 5p; 6s 4f 5d 6p;7s 5f 6d 核 外 电 子 填 充 顺 序 图
【高中人教版全套教师用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本章说明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 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 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 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 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二、内容分析1. 地位与功能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2. 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根据课程标准对“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要求,本章依据本模块的“主题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的要求进行内容的选取,充分考虑了初中化学和化学2中的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注意知识的衔接与深化。
在第一节“原子结构”中,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科书不再重复建立原子结构的概念,而是直接建立核外电子的能层(即“电子层”)和能级(即“电子亚层”)的概念,给出每一能层有几个能级,每个能级最多可以容纳几个电子,教科书没有介绍原子核的组成;有了能层和能级的概念,直接给出构造原理,并根据构造原理进行核外电子排布;有了构造原理,又由构造原理引出了能量最低原理,并同时引出了基态和激发态的概念,以及原子光谱;由于在第二章介绍共价键时需要涉及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等概念,该节在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时介绍了这两个概念,有了原子轨道的概念,结合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排布式,简单介绍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反应焓变的计算-----盖斯定律【板书】三、反应焓变的计算(一)盖斯定律:1、内容:2、理解要点:(1)反应焓变(反应热效应)只与 、 有关,与 无关。
(2)焓变(反应热)总值一定。
△H = = [合作探究]:如何进行反应热的计算?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的 无关,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 的。
我们可以将两个或多个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H 相 或相 ,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即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二)焓变的计算方法1、利用已知焓变求未知焓变——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例题1:氢气和氧气生成液态水的反应,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如下图所示:已知:H 2(g )+ 1/2O 2(g )= H 2O (l );△H = -285.8kJ ·mol -1H 2O (g )= H 2O (l );△H 2 = -44.0kJ ·mol -1求:H 2(g )+ 1/2O 2(g )= H 2O (g )的反应热△H 1 ? 例题2:试利用298K 时下述反应的实验数据,计算此温度下2N 2H 4(g) + 2NO 2(g) == 3N 2(g) + 4H 2O(g)的反应焓变。
N 2(g ) + 2O 2(g ) == 2NO 2(g ) △H1 = + 67.7kJ•mol—1N 2H 4(g )+ O 2(g ) == N 2(g )+ H 2O (g ) △H2 = — 534kJ•mol—1例题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⑴Fe 2O 3(s )+ 3CO (g )= 2Fe (s )+ 3CO 2(g );△H = -25 kJ ·mol -1⑵3Fe 2O 3(s )+ CO (g )= 2Fe 3O 4(s )+ CO 2(g );△H = -47 kJ ·mol -1⑶Fe 3O 4(s )+ CO (g )= 3FeO (s )+ CO 2(g );△H = +19 kJ ·mol -1写出FeO (s )被CO 还原成Fe (s )和CO 2的热化学方程式 。
【练习1】试利用298K 时下述反应的实验数据,计算此温度下P 4(s ,白磷)= 4 P ( s ,红磷)的反应焓变。
P 4(s ,白磷)+ 5O 2(g )= P 4O 10(S ) △H 1 = —2983.2kJ•mol—1P (s ,红磷)+ 54O 2(g )= 14P 4O 10(S ) △H 2 = —738.5kJ•mol—1 【练习2】试利用298K 时下述反应的实验数据,计算此温度下Zn (s )+ HgO (s ) == ZnO (s )+ Hg (l )的反应焓变。
Zn (s ) + 12O 2(g )== ZnO (s ) △H1 = —351.1kJ•mol—1 Hg (s ) + 12O 2(g )== HgO (s ) △H2= —90.7kJ•mol—1 2、利用化学键的键能求焓变(1)键能:(2)△H = ∑ (反应物的键能) —∑(反应产物的键能)例题1:以下是部分共价键键能数据:H —S 364kJ•mol—1,S —S 266kJ•mol—1,S=O 522kJ•mol—1,反应物 a 生成物 △H △H 2 △H 1 c b △H 5 △H 4 △H 3H —O 464kJ•mol—1。
试根据这些数据计算下面这个反应的焓变。
(提示:1mol 硫单质中含1mol S —S)2H 2S(g) + SO 2(g) == 3S(g) + 2H 2O(g) △H = ?【练习4】以下是部分共价键键能数据:P —P 198kJ•mol—1,P —O 360kJ•mol—1,O=O 498kJ•mol—1。
试根据这些数据计算下面这个反应的焓变。
P 4(s,白磷) + 3O 2(g) == P 4O 6(s) △H = ?氧原子磷原子P 4 分子结构 P 4O 6 分子结构【课堂练习达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B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意义之一是表示分子的个数C .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的途径有关,理论上分多步完成时过程中热量损耗多,比一步完成时其反应热效应少。
D .依据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具有加和性,也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2.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 ( )A .反应物的状态B .生成物的状态C .反应物的多少D .表示反应热的单位3.已知:C (s )+ 1/2O 2(g )= CO (g );△H1 = -110.35kJ ·mol -1CO (g )+ 1/2O 2(g )= CO 2(g );△H2 = -282.57kJ ·mol -1则C (s )+ O 2(g )= CO 2(g );△H3 = ? ( )A .+172.22kJ ·mol -1B .-172.22kJ ·mol -1C .+392.92kJ ·mol -1 D. -392.92kJ ·mol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在热化学方程式中无论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必须标明聚集状态;②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③放热的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④吸热反应在加热后才能发生;⑤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⑥一般来说,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⑦依据盖斯定律,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的途径有关,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不相同。
A .②③⑥⑦B .③④⑤⑦C .④⑤⑦D .③④⑦5.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 2O (l )= 2H 2(g )+ O 2(g );△H 1 = +571.6kJ ·mol -1 2H 2(g )+ O 2(g )= 2H 2O (g );△H 2 = -483.6kJ ·mol -1 当1g 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时,对其热量变化的下列描述:①放出;②吸收;③2.44kJ :④4.88kJ ;⑤88kJ 。
其中正确的是 A .②和⑤ B .①和③ C .②和④ D .②和③6.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的反应热相当少而转化速率慢,有时还很不完全,测定时很困难,现可依据盖斯定律进行计算。
已知:4P (白磷,s )+ 5O 2(g )= 2P 2O 5(s );△H 1 = -283.2 kJ ·mol -1 ①4P (红磷,s )+ 5O 2(g )= 2P 2O 5(s );△H 2 = -184.0kJ ·mol -1 ②由热化学方程式看来,更稳定的磷的同素异形体是 ,试写出白磷转化成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
7.试利用298K 时下述反应的实验数据,计算此温下C (s ,石墨)+12O 2(g )=CO (g )的反应焓变。
C(s ,石墨)+ O 2(g )= CO 2(g ) △H1 = —393.5kJ•mol—1CO (g ) + 12O 2(g )= CO 2(g ) △H2 = —283.0kJ•mol —1 【巩固提高】1.某短跑运动员体重70kg,,其跑时以1/7秒冲出1m 远,消耗的能量为6860J ,其能量全部由消耗体内葡萄糖提供,热化学方程式为C 6H 12O 6(s)+6O 2(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CO 2(g)+6H 2O(l);ΔH=-2804kJ/mol ,则所消耗葡萄糖的质量为 ( )A.0.22g B.0.55g C.0.44gD. 0.66g2.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H+(aq)+OH-(aq)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H2O(l) ΔH=-57.3kJ·mol-1分别向1L0.5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A.ΔH1>ΔH2>ΔH3B. ΔH2<ΔH1<ΔH3C.ΔH1=ΔH2=ΔH3D. ΔH1>ΔH3>ΔH23.已知298K时,H+(aq)+OH-(aq)=H2O(l)△H =-57.3 kJ/ mol ,推测含1mol HCl 的稀溶液与含1 mol NH3的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A.大于57.3 kJ B.等于57.3 kJ C.小于57.3 kJ D.无法确定4.已知:H2O(l)=H2(g)+ 1/2O2(g);△H = 85.8kJ·mol-1CH4(g)+ 2O2(g)= CO2(g)+2H2O(l);△H = -890.3kJ·mol-1若1g H2和1g CH4分别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之比约为()A.1 :3.4 B.1 :1.7 C.2.3 :1 D.4.6 :15.下列变化过程中,是吸热的反应的是()A.H +H →H2B.H +Cl →HCl C.I2→I +I D.S +O2→S O2 6.测得4mol SO2参加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H = -196.64kJ·mol-1,当放出314.3kJ热量时SO2的转化率最接近为()A.40% B.50% C.80% D.90%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B.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吸收的热量D.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才是反应热8.298K时,0.5 mol N2(g)与适量H2(g)转化为NH3(g)放出46.1KkJ 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N2(g)+3H2(g)=2 NH3(g);△H(298K)= +92.2kJ·mol-1B.N2(g)+3H2(g)=2 NH3(g);△H(298K)= -92.2kJ·mol-1C.N2(g)+3H2(g)=2 NH3(g);△H(298K)= +46.1kJ·mol-1D.N2(g)+3H2(g)=2 NH3(g);△H(298K)= -46.1kJ·mol-1二、非选择题10.已知: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遇火星即发生爆炸生成水;水在1000℃以上持续加热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试回答下列问题:⑴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填“大于”或“小于”)水的总能量,此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能。
⑵水在高温下分解的反应为(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反应中热能转化为能。
电解水的过程是能转化为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