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5讲 地球的历史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合集下载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材内容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材内容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材内容
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指地球内部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以下是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材内容:
1.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等岩石组成,较厚,平均厚度约为30-50千米,地壳上存在着大陆板块和各种地质构造,如山脉、平原和地壳断层等。

2. 地幔:地幔是地壳之下的壳层,厚度约为2850千米,占地球体积的约84%。

地幔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镁、铁、铝等元素组成,温度和压力较高。

地幔具有流动性,其中存在着岩石圈和软流圈。

岩石圈有外岩石圈和内岩石圈之分,外岩石圈是地壳和地幔的部分组成,内岩石圈则处于更深的地幔部分。

3. 外核:外核是地幔之外的壳层,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厚度约为2260千米。

外核温度较高,并且有高温对流。

外核的运动产生了地球的磁场。

4. 内核:内核是地球最内部的层次,为固态铁和镍的核心,直径约为约2760千米。

内核温度较高,但由于巨大的压力,仍然保持固态。

此外,地球圈层结构还包括与圈层结构相对应的地球的地震波传播情况、地球的地热和磁场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还可以包括地球圈层结构对地球现象和地质活动等的影响,以及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和演化等内容。

地球圈层结构知识点

地球圈层结构知识点

地球圈层结构知识点地球圈层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不同层次。

根据地球内部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可以将地球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体,厚度约为5-70公里。

地壳分为两种类型: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洲地壳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厚度较大,密度较低。

海洋地壳则由玄武岩组成,厚度较薄,密度较高。

地壳是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范围。

地幔是地壳之下的一层,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由固态岩石组成,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

地幔温度较高,存在部分熔融物质,形成了地球上的火山和岩浆。

地幔是地球内部传热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区域。

地核是地球最内层,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一层液态的铁-镍合金,厚度约为2200公里。

内核则是一层固态的铁-镍合金,直径约为2400公里。

地核是地球内部磁场产生的主要区域,也是地震波传播的主要路径。

地球圈层结构是由地球演化过程中的物质分层和物理特性差异所形成的。

地壳、地幔和地核具有不同的密度、温度和物质组成,这些差异导致了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地球表面的地质现象。

地球圈层结构也为我们研究地球演化、地震活动和地热能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地球圈层结构对地质活动、地震和火山喷发等现象有着重要影响。

地壳的不断运动和碰撞形成了地震带和地震断裂带,地幔的对流和上升形成了火山和岩浆活动。

地核的磁场和物质运动则影响了地球的磁性和地热活动。

研究地球圈层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地球表面的地理变化,对预测自然灾害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地球圈层结构是地球内部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不同层次,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这些圈层具有不同的密度、温度和物质组成,影响着地球的地质活动、地震和火山喷发等现象。

研究地球圈层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演化和地球表面的地理变化,对预测自然灾害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奥秘。

《地球的圈层结构》 讲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讲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讲义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就像一个神秘而复杂的巨大球体,由多个圈层组成。

这些圈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地球独特的生态系统和地质环境。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就像鸡蛋的蛋壳一样,是我们能够直接接触和感知的部分。

它的厚度在大陆地区和海洋地区有所不同。

大陆地壳相对较厚,平均厚度约为 35 千米,而海洋地壳则较薄,平均厚度只有 5 到 10 千米。

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等。

这些岩石记录了地球漫长的地质历史和演化过程。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深度从莫霍面一直延伸到古登堡面。

地幔的厚度约为 2800 多千米,体积约占地球体积的 83%,质量约占地球总质量的 68%。

地幔又可以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的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

软流层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对地壳的运动和板块的漂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地幔则物质密度更高,温度和压力也更大。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它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金属物质组成,以铁和镍为主,由于外核物质的流动,产生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则是固态的金属球,温度和压力极高。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裹着地球,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必要的气体环境。

大气圈的厚度非常大,但其质量却相对较小。

大气圈的成分复杂,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大气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大气层,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水圈是地球表面和接近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的水的总称,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

水是生命之源,水圈不仅维持着地球上的生态平衡,还在地球的气候系统和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圈则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它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地球的圈层结构》圈层知识,地理必学

《地球的圈层结构》圈层知识,地理必学

《地球的圈层结构》圈层知识,地理必学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充满奥秘的巨大星球。

要深入了解地球,就不得不探究它独特的圈层结构。

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千层蛋糕,从外到内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首先来看看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它是我们人类直接接触和能够观察到的部分。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那么地壳就相当于鸡蛋壳。

地壳的厚度在各地并不相同,大陆地区的地壳相对较厚,平均厚度约为 33 千米;而海洋地区的地壳则相对较薄,平均厚度约为6 千米。

地壳的物质组成也有所差异,主要由岩石组成,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等。

这些岩石记录了地球漫长的演化历史。

在地壳下面的是地幔。

地幔的厚度约为 2865 千米,占据了地球体积的大部分。

地幔的物质处于高温高压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塑性,可以缓慢流动。

地幔又可以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的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震波在这里的传播速度会明显减慢,这表明其物质状态和物理性质与周围有所不同。

软流层的存在对于地球的地质活动和板块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接下来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地核。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金属组成,内核则是固态的金属。

地核的温度和压力极高,其中心的温度可能超过 6000 摄氏度。

地核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由于高温高压的环境,这些金属呈现出特殊的物理状态。

地核的存在产生了地球的磁场,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免受宇宙射线的伤害。

地球的这些圈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有序的系统。

板块运动就是地球圈层相互作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地壳被划分为多个板块,这些板块在软流层上缓慢移动。

板块的碰撞、分离和相互挤压,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的发生。

比如,当两个板块相互碰撞时,一个板块可能会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和山脉。

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而逐渐形成的。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51 中图版优质课件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51 中图版优质课件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
——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分 类 传播速度 传播的媒介 共同点
纵波 横波
较快 较慢
固态、液 态、气态
固体
1、都能通过 固体
2、传播速度 都随所通过物 质的性质而改

速度(千米/秒)

0
33

千 1000

2000
2900
3000
4000
36 9
E
F
横波
三态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水圈范围内找不到完全无水
的区域
“不规则”——各种水体在
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不均
• 它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 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 生物水等
• 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
Back
3.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大气圈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 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下题。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不连续面-划分内部圈层的界面
莫霍界面
(P、S波速均明显增大)
古登堡界面
(P波速突然减小,S消失)
地壳
固态
地幔 地核
固态 液态?
地壳
地幔 外地核(液)
内地核(固)
3、 地 球 的 内 部 圈 层 结 构
地壳平均厚度17㎞ 陆壳平均33 ㎞ 洋壳平均6 ㎞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指地球由不同层次的圈层组成,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这些圈层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物质组成和物理特性,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结构和特征。

地球的最外层是地壳,它是地球最薄的一层,厚度约为5-70公里。

地壳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是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种类型。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等岩石组成,而海洋地壳则主要由玄武岩等火山岩组成。

地壳是地球上生命存活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空间。

地壳下面是地幔,它是地球的最厚层,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温度和压力较高,处于半固态状态。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部分,上地幔温度较高,物质较为流动,下地幔温度较低,物质较为固态。

地幔的物质流动是地球板块运动的重要动力源。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温度较高,内核则由固态的铁和镍组成,温度更高。

地核的高温高压条件使得地核物质处于高度活动状态,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地核的热对流和旋转运动是地球自转的重要原因,也是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

地球的圈层结构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地球板块在地幔流动的推动下,不断漂移、碰撞和分裂,形成了地球的地壳构造和地形地貌。

地球的圈层结构也决定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布和环境特征。

地壳中的岩石矿产、地幔中的岩浆和地核中的磁场等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这些圈层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物质组成和物理特性,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结构和特征。

地球的圈层结构是地球板块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等自然现象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空间和资源来源。

我们应该加强对地球圈层结构的研究和保护,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地球的资源和环境。

第05讲地球的圈层结构-【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原卷版

第05讲地球的圈层结构-【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原卷版

第05讲地球的圈层结构1.从地球圈层的角度,熟悉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结构。

2.观看、描述与地球圈层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

3.能够运用圈层理论,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描述地球各圈层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学问点0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根底学问梳理一、地震波1. 概念: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收到猛烈的冲击,产生弹性震惊,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2.分类: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两种类型:和横波。

3.横波、纵波的特点:纵波传播速度,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横波传播速度较纵波慢,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抖动,破坏性较强,横波只能通过传播。

【学问拓展】某地发生地震,这时水中的鱼、地面上的人和四周的飞鸟都会有什么感受?3. 不连续界面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肯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如上图〕。

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1〕莫霍界面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大陆地面下平均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2〕古登堡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 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逝,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

以这两个界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和三个圈层。

二、内部圈层结构1.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是地球外表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大陆局部比拟厚,一般为3941千米,有高达山脉的地方会更厚,最终达70千米,大洋局部比拟薄,一般为,平均厚度17千米。

2.地幔介于莫霍界面和深处的古登堡界面之间。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

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

〔区分岩石圈与地壳〕3.地核以古登堡界面与地幔分界。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地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

典例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15张幻灯片)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15张幻灯片)
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向自然界挑 战的三大壮举。目前,随着科技的日 新月异,载人宇宙飞船可以在太空遨 游,可谓上天有路,但对于我们脚下 的地球却是入地无门。那么地球内部 到底什么样子呢?是否像传说中那样
有十八层呢? 研究依据:地震波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定义,类型,特点? 2、用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的原理是什么? 3、什么是不连续面?
包括大气圈的底 部、水圈的全部 和岩石圈的上部
大气圈
A
B
C
试判断A、 B、C各 是什么 圈层?
D 7.下列现象与主要发生圈层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地震--岩石圈 B 赤潮--水圈和生物圈 C 台风--大气圈和水圈 D 厄尔尼诺--岩石圈
D 8.如图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 岩石圈、地幔、地壳 B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 岩石圈、地幔、地核
两个不连续面的深度和波速变化? 地球内部结构划分?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分类
特点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纵波
较 快 固体、液体、气体 均通过固体:
横波
较慢
固体
速度都随所 通过物质的
2、两个界面: 3、三个圈层:
当地震发生时,陆性质地而上改的变 人们有什么感觉?
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速度{千米/秒)
33
地壳 固态
莫霍界面
地幔
2900
固态
外核液态 地核
古登保界面
课堂练习题
1. 地震发生时,一名潜水员正在渤海湾潜水,
那么,他会感到( )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晃动
C
B 先左右晃动,后上下颠簸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

B.下地幔C.岩石圈 NhomakorabeaD.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解析】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的主要层次及各自范围和作用分别 是什么?
1.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哪几圈组成,它们有什么关系?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其中 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
不连续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
33千米处 该界面下,P、S波 莫霍界面
(大陆部分 ) 波速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
在这里,P波波速 2 900千米处 忽然下降,S波完
全消失
(4)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为什么说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的依据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物质状态、构造组成密 切相关,在不同性质与状态的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 速度有显著的变化。
说明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 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 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以上包括地壳统称为岩石圈。
【典题训练】
当地时间2013年1月14日,
意大利斯特龙博利岛的火山喷
发出熔岩,场面十分壮观。这
些岩浆可能来源于( D )
A.地壳
由于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把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 存在两个不连续面,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以这 两个不连续面为界,把地球分为三个圈层。
所以说,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传播 速度的突然变化。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由上图,我们的地球可以分几层呢?
地震波 纵波(P波) 横波(S波) 地震波分为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

地球圈层结构 知识点总结

地球圈层结构 知识点总结

地球圈层结构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结构及地球圈层地球主要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这些地球圈层的差异性质和相对位置决定了地球内部的复杂结构和地球表面的多样景观。

1.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的最内层结构,由外核和内核两部分组成。

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合金组成,而内核则是固态铁合金。

地核的高温高压状态对地球的磁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参与了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和地震等地质活动。

2.地幔地幔是位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的地球圈层,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

地幔的大部分是上地幔和下地幔,这种不同结构和物质组成导致了地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差异。

地幔是地球内部的主要热源和地质运动的主要推动力,同时也对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产生了深远影响。

3.地壳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固态结构,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片岩等岩石组成,而海洋地壳则主要由玄武岩和玄武岩系列岩石组成。

地壳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地质活动的主要表现地带,如地震、火山活动等。

二、地球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地球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球内部和地表活动的重要原因,它们共同维持了地球的平衡和稳定。

1.地幔对地表的影响地幔是地球内部的主要热源和地质运动的主要推动力,它参与了地壳板块的构造和运动,并决定了地球表面的地理格局和地质景观。

地幔的热对流和物质上涌导致了地球表面的火山喷发、地质构造变动和地震活动等现象。

2.地核对地磁场的影响地核是地球磁场的主要来源,其液态铁合金的运动和变动导致了地球磁场的产生和变化。

地球磁场对地球的生命活动和行星空间环境都具有重要影响,例如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宇宙射线的影响,同时也为人类的导航和地球物理勘探提供了帮助。

3.地壳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主要构造和地质基础,它的运动和变动导致了地球表面的地震、火山活动、地理变迁等现象。

地壳也是地球上生命和文明的主要乐活场所,其构造和陆地分布决定了地球上的资源分布和人类活动的分布格局。

三、地球圈层的作用和意义地球圈层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对地球的生态和地球科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地理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地理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地理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地理的圈层结构指的是地球的层层分化结构,它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 行星地壳层:位于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它是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基础,并被细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2. 地幔层:地壳下方的层次。

地幔由熔融岩石和固体岩石组成,是地球的最大层,占地球体积的大部分。

地幔中存在岩浆和构造流体,参与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

3. 地核层:地球的内核由两层组成: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一层液态金属铁和镍的带状层,内核是一个固体金属的球状层。

地核层对地球的磁场和地热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4. 大气圈:地球的外围被气体层所包围的部分。

大气圈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顶层,每个层次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功能,如保护地球免受太阳辐射、调节气候和提供生物气体等。

5. 水圈:地球上所有水资源的总和,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分。

水圈是地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水的循环、河流和湖泊、冰川和海洋等。

6.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命存在的层次,包括陆地、海洋和空气中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相互作用,提供食物和生态服务,维持地球上的生命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这些圈层相互作用和影响,构成了地球的复杂生态系统,对地球的演化、气候、地质和生态环境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生活和活动也受到这些圈层结构的影响和限制。

高二地理ppt课件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高二地理ppt课件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能力层次:认识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研究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应 用;能通过认识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说出内部圈层结构及各层特征,
知识精讲
地震波分类
莫霍界 面
33 2900
古登堡界面
(2)地球内部圈层构成
地壳
下地幔
(3)地球内部圈层特点 纵横波 分层
4.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 A )
A.海洋 B.盆地
C.平原
D.大陆断层
课堂小结
5000
固态
二、地球外部圈层结构
地球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
概念
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
大气圈 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组成
气体 悬浮物
其圈层构成示意图”(水圈的范围为地球上被水和冰 雪所占有或覆盖而构成的圈层;生物圈的范围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 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地 壳 P、S波的波
速突然增大。
(莫霍面)

上地幔
幔 P、S波的波
速突然减小, S波甚至消
下地幔

失。(古登 堡面)
外核

内核
厚度(千米)
状态 组成
大陆部分平均33 大洋部分平均6 整个地壳平均17
上地幔顶部
上地幔上部
上地幔下部
固态
固态 岩石
软流层 固态
下地幔
1000 固态
近液态 岩浆源地
2900
液态
大气圈



日本当地时间2013年10月26日凌晨2时10分(北京时间1时10分),东 北地区福岛县以东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源距地面10公里。结合 图9“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Thanks!
xx年xx月
xxx xxx
在此输入文字标题
怎样探究地球内部情况?
直接剖开? ———钻探
划分依据:地震波
地震波 纵波
横波
传播速度快慢
可通过介质
共同点


固体 液体 气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 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固体
地震时候陆地上的我们晃动的感觉??
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深 度 1000 千 米 2000 3000 速度(千米/秒) 9 3 6 0 E F 12 15
岩石圈
A 地幔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壳
横波
纵波
4000
5000 6000
地核
B
读图: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思考:
1、地壳、岩石圈、软流层、 地幔(上、下)、地核(外、 内)的深度范围?
2、地壳、地幔、地核的特 点?
圈层的划分: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k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特征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 大陆部分厚
地壳 蛋壳代表地球内部圈层中的________ , 固 态;蛋白代表地球 古登堡界 其物质状态为______ 面 内部圈层中的_______ 地幔 ,由于“半熟”, 软流 层中的岩浆; 所以有些蛋白浆代表_______ 蛋壳与蛋白之间的膜和鸡蛋壳合起来就 岩石圈 地核 代表________ ;蛋黄为____ ,物质状态 液 态 为______
地壳
莫霍界面 上地幔 地 幔 下地幔 古登堡界面 外核 地 核 内核

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ppt

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ppt

,这些边界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系列的地质特征。
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形成
地震的形成
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内部的应 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释放
而引起的地面震动。
火山的形成
火山是由于地壳板块边缘的岩浆 在地壳薄弱处喷涌而出而形成的 自然现象。
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地震和火山多分布在板块边界和地 壳板块内部的断裂带上。
气候的形成与变化
重视地球科学教育的普及
为了提高公众对地球科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应该进一步推广地球科学教育,通过各种渠 道和形式向公众普及地球科学知识。
对保护地球资源的建议
加强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
应加强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地球 资源的影响,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相关学说和理论的发展
01
大陆漂移学说
20世纪初由魏格纳提出,认为大陆在地球表面不断漂移,导致地壳运
动和构造变化。
02
板块构造理论
20世纪60年代由勒皮雄等提出,将岩石圈划分为若干个板块,板块之
间相互作用,导致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
03
地幔柱理论
20世纪末由威尔逊等提出,认为地球内部存在大规模的地幔物质柱,
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简介 • 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构成 • 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特点 • 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形成 • 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探索进程 • 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未来展望
01
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简介
什么是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指地球的外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层级结 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若干个圈层,包括地壳、上地幔、 下地幔、外地核和内地核等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模块 自然地理(必修1+选修Ⅰ-1)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理
★第5讲 地球的历史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理作业:P317达标检测做完,编号 10导学案做完。
新必修1
地球的演化历史
【课标】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 地球的演化过程。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球的历史:约有__4_6_亿___年。 2.认识途径:研究__地_层___是最主要的途径。
A.地壳在海洋中缺失 B.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C.②层是软流层
D.岩石圈是指①②层的全部和③层的
大部分
2.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 )
A.莫霍界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D.内、外核之间
生物圈
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A、B、C分别为 ( )
③ ④ 莫霍面 ① A
B
横波速度突然消失
C

古登堡面
纵波速度减慢 D
思考:地壳、地幔、外核、内核的物质状态?
地壳
6km 33km

6km
1.概念
33km
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地壳以结构上示的意图固体外壳。
平均厚度:17km
大陆地壳:33km
2.厚度 海洋地壳:6km
变化规律:海海拔拔越越高低,,地地壳壳越越厚薄,。
(2)地质年代表
微点1 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化石是 记录地球历史的“文字” (1)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是按顺序排列的,老的地层 在下,新的地层在上,呈水平状态。研究地层的性 质、厚度、相互关系以及地层中的化石,可以了解 地球的演化过程。 (2)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 。不同年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年 代的地层里往往保存着相同的或相近的化石,如含 有三叶虫、大羽羊齿化石的为古生代地层等。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4.下列对A圈层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是有机圈层 ②是厚度最小的圈层 ③是质量最大的圈层 ④
是由生物组成的圈层 ⑤它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
石圈的上部
A.①⑤
B.③④
C.④⑤
D.①②
5.30日用
3.组成
含铁、镁的硅酸盐
4.岩石圈★
5.软流层★
地壳和上地幔顶 位于上地幔的上部
部(软流层以上) 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核 ★
1.概念 地球的核心, 古登堡面以下。
2.组成 铁和镍 3.分层
外核:
液态或熔融 状态
内核: 固态
①A B C②
D
2.地球的外部圈层 (1) ___生__物_圈______: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__水_圈___的 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2) ____大_气__圈_____: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___氮__和__氧_____。 (3)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__连__续_但__不_规__则_______的圈层。
B.月球内部结构中存在“软流层” C.月球内部只能分为两层 D.通过图中地震波的变化,我们只能看出一 个不连续界面
(2020·铜仁一中期中)2018年10月18日,中国地震局监测到在我国西
藏那曲市双湖县发生了里氏4.8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
15.此次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16.一般认为地震波中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
图 解 思 路
编号10导学案
1.海洋中某地发生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地震发生
后,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
莫霍界面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
下降 2. 此次地震的震源
SP
位于(B)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下面两题。
3.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 900千米处
4.该地可能位于( )
A.116°E,40°N B.90°E,30°N
C.南极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
(2019·高考北京卷)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 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据图可推断 ( )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 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 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 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
【图解思路】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上图,说法正确的是 ( )
3.地层 (1)含义:具有__时__间_顺__序_____的层状岩石。 (2)沉积岩地层特点 ①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②常含有化石:沉积物中含有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3)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__低_级___、越_简__单___生物的化石。 (4)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 境。
C.无固定空间位置
D.主要由气体组成
岩石圈
生物圈
水圈
读某地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19~20题。
19.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 A.5 km处 B.17 km处 C.33 km处 D.2 900 km处 20.该地可能位于( ) A.中国北方地区 B.中国西南地区 C.南极点 D.太平洋中部
陆开始解体
度兴盛
小型哺乳动物出现
煤期
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地
被子植物高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新生代 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

度繁盛
第四纪出现人类
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化示意图,回答1~3题。
1.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主要
发展过程是 ( )
A.物理演化 B.化学演化
C.大气演化 D.生物演化
度逐与渐高降度低之,间平的流关层系气温逐渐升高。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温度℃
温度℃

水圈:+连续而不规
则,是不停的运动、 循环的圈层。
陆地内 海陆间循
循环

P59
土壤
海上内 循环
水循环类型示意图
变式
大气圈 地壳
地壳的分层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变式一
大气圈 生物圈
岩石圈
变式二
水圈 地壳
软流层
外核
D.经度180°,纬度0°
3.地壳物质组成: 6km 33km 氧、硅、铝、铁、 钙、钠、钾、镁。
4.地壳内部结构:
硅铝层 (密度小
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百分
不连续) 密度相对较小,不连续
硅镁层
(密度大
6km
连续)
33km
密度相对较大,连续 地壳结构示意图
6km
33km
17km
地壳的内部分层
A①

B
② ③

C④
③ ④
(2)地质年代表
【图解思路】
地球的演化历程
地质历史时期
地表的演化
生物的演化
植物
动物
冥古宙
出现有机质
前寒
海洋与陆地形成,
太古宙
出现蓝藻

武纪
大气成分变化
元古宙
蓝藻大爆发
矿产的形成
重要成矿期(铁、 金、镍、铬等矿物)
地质历史时期
地球的演化历程
地表的演化
生物的演化
植物
动物
矿产的形成
早古
陆地上出现低等植 无脊椎动物繁

生代 地壳运动剧 物

古生代
烈,海陆格局
脊椎动物发展,
晚古 多次变迁,形 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出现两栖动物
生代 成联合古陆 蕨类植物繁盛
并逐渐进化为
重要成煤期
爬行动物
地球的演化历程
地质历史时期
地表的演化
生物的演化
植物
动物
矿产的 形成
中生代
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 裸子植物极 爬行动物盛行,鸟类、 主要成
川、地下水等
物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物质
地球表层生物
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 圈的组成、改造地表形态
P317达标检测
读下面的两幅图,回答13~14题。
13.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纵波速度始终大于横波速度 B.都在地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 C.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 D.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 14.根据图乙中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 ) A.月球表面附近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 到纵波,而不能探测到横波
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 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 ,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还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 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3)三大圈层的划分
地壳
地幔
地核
图中范围
A 层以上部分
B 层以下部分,内部分为 C A、B 两层之间的部分
外核和 D 内核2Fra bibliotek不连续面:17千米
莫霍面
2900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