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理念、路径与制度:创业教育视域下的高等教育变革

合集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及路径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及路径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及路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也承担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使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各高校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路径。

本文将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及路径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探讨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学科教育、创业导师制、课程体系设计等多种形式。

学科教育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来为将来的创新和创业积累必要的知识储备。

创业导师制和课程体系设计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创业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指导和创业经验分享,帮助学生更好地实践创新创业。

而课程体系设计则是通过设计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创新创业知识。

具体来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1. 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交叉在当前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科交叉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创新创业往往需要跨学科的知识支持,涉及到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学科交叉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学生的教育培养中,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

2. 创新创业导师制的建立和发展创业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实践创新创业。

建立和发展创新创业导师制已经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高校可以通过邀请企业家、创业者等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人士来担任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创业经验分享,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至关重要。

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为将来的创新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索摘要:在新时代的群众技术创新、万众创新背景下,全国各地高等学校由于观念认知、教师队伍、人才保障等因素制约,在革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上面临:应然与现实的冲突:创新创业教育在地方大学教学改革中遭遇冷落;规避与整合的冲突: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创新创业课程难以与之相结合;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创新创业教育思政课程构建缺乏系统化。

因此,针对性提出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思政课程和思政课相一致的现代教育理念;用信息化方式,增强为创新创业及培训等项目思政的能力趣味性;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思政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平台;用理论方法指导体系构建,以促进区域创新创业与培训教育一体化建设,以期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整体建设。

关键词:协同视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价值基础协同视域背景下,培育高等院校学生应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传播创新性意识为基本,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关键的普通高等学校革新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三个重点目标。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制度建设,是实现创新带动就业、提升高等教育充分就业水平的关键措施,是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创新性人才的主要途径。

在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全国各地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制度建设将面临着一系列的实际问题。

因此,必须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途径以进一步推动全国各地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一、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就业培训课程体系构建面临的现实问题(一)应然与现实的冲突:创新创业教育在地方大学教学改革中遭遇冷落2015年来,中国出台不少相关文件,其中包括《有关着力推动群众创业工作万众技术创新一些优惠政策举措的若干意见》、《有关着力推动群众创业工作万众技术创新一些优惠政策举措的若干意见》、《有关着力推动群众创业工作万众技术创新一些优惠政策举措的若干意见》。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实施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下面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来论述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意义和路径。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在理论上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指导,使其能够深入理解创业的本质、创新的重要性和创业的动力。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理论的诠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理论,即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中,通过教学的方式传授创业知识、方法和技巧。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基础。

二是实践理论,即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校可以组织创业实训、创业实践和创业比赛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创业过程,锻炼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三是导师理论,即通过外界导师的引领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实践创业知识。

导师可以是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行业专家或者是高校教师等。

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方面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在实践上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合理设计创业教育的课程。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创业思维培养、创意与创新、市场分析、商业模式设计等。

二是实训机制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创业实训基地或者创业孵化器,提供实际的创业环境和资源,让学生能够真实地参与到创业实践中。

可以邀请企业家、导师等参与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是创业教育平台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创业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平台可以包括创业导师库、创业项目库、创业资金库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和支持。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新时代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变革

新时代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变革

新时代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变革1. 引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时代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变革。

2. 国家政策的推动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是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变革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比如,国家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此外,国家还鼓励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创新创业平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结合。

3. 课程设置的改革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也在不断改革。

传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现在的创新创业课程更加注重实践,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例如,学校开设创新实验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指导。

同时,高校还加强跨学科的融合,将创新和创业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 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变革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

传统的师资队伍主要以学术型教师为主,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知识。

而现在,高校开始引入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和专业人士,担任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或导师。

他们能够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指导和教育。

5.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变革的重点。

高校开始与地方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创新创业平台。

这些实践基地可以是孵化器、实验室、创客空间等,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资源和环境。

6.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从课堂教学到实践环节都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学改革和创新路径探究【论文】

高等教育学改革和创新路径探究【论文】

高等教育学改革和创新路径探究摘要:高等教育学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基本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 是应国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学科。

高等教育学在30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危机, 面临很多困难。

为克服困难, 走出危机, 适应社会和实践需要, 高等教育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只有不断通过改革和创新, 促进高等教育学走向新的繁荣, 才能得到广泛认可,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科。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 危机; 改造;Crisis and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WANG Hai-yanShuozhou Teachers CollegeAbstract:As a new discipline, higher education is mainly based on the operating patterns and basic laws of development of highereducation. It is a discipline that should be produced in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n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Higher education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than 30 years,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inevitably caught in crisis and faces many difficultie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get out of the crisis, adapt to new social and practical needs,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s imminent. Only through continuous reform and innovation to promote higher education to a new prosperity, can it be widely recognized and become a real discipline.Keyword:higher education; crisis; transformation;高等教育学自20世纪80年代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确立以来,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理论诠释和实践路径两个方面探讨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理论诠释首先是对创业教育的概念进行理论诠释。

创业教育是指高校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教育活动。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创造新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创业精神是指学生具备开拓创新、勇于冒险和创造价值的精神品质。

其次是对创业教育的目标进行理论诠释。

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专业化、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创业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是对创业教育的方法进行理论诠释。

高校创业教育的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创业实验、创业实践等多种形式。

课堂教学是创业教育的基础,通过讲授相关知识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新能力。

实践训练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创业项目的实践训练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创业经验和实践能力。

创业实验和创业实践则是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成功率。

实践路径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和创业导师培养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创业基础课程、创业管理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应该包括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投资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和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投资支持。

创业导师培养体系应该培养具有丰富创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导师,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创业指导和帮助。

高校应该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

高校和企业是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通过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

探讨高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

探讨高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

探讨高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高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校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从多个方面分析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高校教育的变革要紧密结合资源配置的效率提升。

传统的高校教育资源配置较为固化,标准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教学资源整合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术背景和兴趣爱好,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二、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教育的变革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高校教育中,重视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学术成果,而缺少对学生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的培养。

因此,高校应该引入更多的实践课程和实训项目,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和参与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加强创新科研和开放合作高校教育的变革需要加强创新科研和开放合作,推动高校与社会产业的深度融合。

传统的高校科研模式往往闭门造车,与社会应用脱节,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高校应该与产业界加强合作,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和解决方案。

同时,高校还应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吸引外国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学和合作研究,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高校教育的变革需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摆脱单一的学术评价标准。

传统的高校评价体系往往以学术成果为唯一评判标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因此,高校应该建立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

例如,可以引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能力测试,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五、推动人文关怀与创造性思维高校教育的变革还需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学生常常被功利主义和应试教育的压力所束缚,缺乏对自我认知和人文关怀的思考。

高等教育中的教育创新与教育改革

高等教育中的教育创新与教育改革

高等教育中的教育创新与教育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高等教育机构需要进行教育创新和教育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对高等教育中的教育创新与教育改革进行探讨。

一、教育创新的意义与目标教育创新是指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改变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推动教育发展的一种行动。

教育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教育创新的目标包括: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其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二、教育创新的关键要素1. 改革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的核心要素,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进行调整和改革。

教育内容的创新应注重前沿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开设与时俱进的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2. 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科特点进行灵活选择和运用。

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3. 推动评价方式创新评价方式是衡量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育创新的需求,需要引入多元评价方式,如项目制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

4. 建立创新型教育机制创新型教育机制包括教师培养机制、课程设置与管理机制、学生评价与激励机制等。

通过改革教育机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鼓励他们展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育改革的路径与方法教育改革是指通过对教育体制、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教育改革的路径与方法包括:1. 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一环。

高校教育创新与发展路径研究

高校教育创新与发展路径研究

高校教育创新与发展路径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高校教育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教育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改革理念、教育模式和发展路径三个方面探讨高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路径。

一、改革理念高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首先需要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

在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应该追求卓越的国际化教育,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同时,教育要紧跟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动态,注重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此外,高校应该注重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科知识的综合与拓展、人文教育与艺术素养的培养等。

只有树立正确的理念,高校教育创新和发展才能不断推进。

二、教育模式高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还包括教育模式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授课为主,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评价,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可以通过实验课、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高校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创新。

通过在线课程、智能化教学平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三、发展路径高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需要明确的发展路径和目标。

首先,高校应该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紧密结合产学研一体化,推动科学研究和产业创新的结合。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项目、产学研基地的建设等方式,提升高校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水平,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其次,高校应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提高高校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通过建立国际合作项目、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此外,高校应该注重自身的内涵建设,提高师资力量和办学水平,加强管理制度和体制机制的改革。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大学生创业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进行诠释和探讨。

理论上,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需要建立在创新创业理论基础之上。

创业教育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文化、经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高校应该通过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将这些知识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完整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

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创新思维是创业成功的关键,高校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敢于冒险,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创业精神是创业成功的基础,高校应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校应该注重创新创业实践的开展。

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上,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校可以在校内设置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创业资源和支持,鼓励学生参与创业竞赛和实践项目,锻炼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心态。

高校应该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

高校可以与企业、政府、创业者等社会主体合作开展创业教育,共同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创业机会和资源。

高校还可以邀请企业家、创业导师等专家来校讲述创业经验、分享成功故事,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创业指导和支持。

在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诠释和实践。

高校应该建立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加强创新创业实践的开展,与社会进行合作与交流。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创业人才。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创业教育是指在高校教育体系中,为学生提供培养创业精神与创新能力,掌握创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创业意识与创业思维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创业环境的变化,高校创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需要强调创新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创业教育强调创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在新时代,创新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高校创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和创业实训,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创业知识与技能。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需要与创业环境相适应。

创业环境的变化对高校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时代的创业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竞争,学生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创业机会和风险。

高校创业教育应该注重提供创业实践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和适应创业环境的变化。

高校创业教育还应该与创业项目和企业联动,为学生提供创业资源、创业支持和创业指导,帮助他们在创业过程中解决问题和取得成功。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需要注重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创业教育的核心,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创业教育效果。

高校创业教育需注重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创业教师队伍。

这需要创业教师具备丰富的创业经验和创业知识,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创业的本质和要素。

还需要创业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创业指导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地指导和辅导他们的创业实践。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应强调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创业环境相适应,注重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新时代创业需求的高素质创业人才。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高校创业教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及实践路径需要在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创业教育是指高校针对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和创造精神,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具备独立创业的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创新创业理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创新创业政策理论。

创新创业理论是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它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运用创新技术和创新产业,创造新产品、新市场和新经济增长点的一种理论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理论,它主要是研究如何培养和引导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意识。

创新创业政策理论主要研究政策对创新创业的影响和作用,以及政策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和实施。

二、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1. 建立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应该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

课程设置上应包含创业基础知识、创业案例分析、创业管理、创业融资等内容。

教材编写上应注重实际案例和经验分享,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教学方法上应采用案例教学、团队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动手能力。

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理论教学,更需要进行实践教学。

高校应该与社会各界合作,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和条件。

可以引入外部导师,提供专业的创业指导;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创业企业,了解实际的创业环境;可以组织创业比赛,培养学生的创业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是创业意识。

高校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可以通过创业教育活动、创业导师的指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意意识。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路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路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路径一、背景我国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到教育中,使得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掌握创新创业技巧和知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创新就是将新的理念、思想或方法融入到现有的体系中去,一方面提高现有体系的效益,另一方面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助力。

创业就是以某项事业为生,在此过程中需要面对风险、创造机会,同时收获成功。

创新和创业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但是在实践中两者又常常相互关联。

创新创业教育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业精神,让他们能够在完成学业之后去创新和创业。

三、目标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培养出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承担责任和冒险等一系列的技能和品质,使得他们未来在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里都能够有所建树。

四、模式与路径4.1 多元化课程设置高校可以在拓宽学科空间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在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中,学生可以有机会接触到创新、创业、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同时还有机会参与到创业项目的组织和管理中。

4.2 课程进入实战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教育,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需要将课程与实际项目结合,让学生在实战中学习,为未来的创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4.3 创业团队创业之路并不是一个人的路,需要有团队的支持才可以更快地走向成功。

高校可以组建创业团队,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习协作、沟通等技能,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的创业之路搭建良好的平台。

4.4 创业实践基地高校可以建立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可以在具有实战意义的项目中学习创新创业技能。

这类基地不仅可以提供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环境和场所,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业资源。

4.5 专业导师支持高校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担任导师,为学生提供技术和行业方面的指导。

专业导师的支持可以让学生在创业中更加得心应手,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与路径探索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与路径探索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与路径探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推动全社会创新创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何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和路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高校需要建立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不仅仅是在某些专业课程中灌输基本理论知识,而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培养过程。

高校应该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所有专业课程中,并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教学评估体系中,形成全员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其次,高校需要与产业界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举办创业实践项目,开展企业导师与学生的对接,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和资源支持。

此外,高校还可以成立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办公空间、资金支持和创业指导,帮助他们将创新创业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第三,高校应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培养。

创新创业思维是创业成功的关键,高校应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创业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高校还应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具备创新创业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来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水平。

同时,高校还应引进创新创业领域的专业人士和成功创业者,邀请他们担任客座教授或讲师,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战经验和创新思路。

最后,高校应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评估和持续改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停留在教育过程上,更应关注教育的成效和学生的发展。

高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评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创业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创业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的关注重点,而在新时代下,高校创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于高校创业教育,应当有理论上的诠释以及实践的路径。

从理论上来看,高校创业教育应当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在分析新时代下高校创业教育的特点时,我们需要从创新精神、人才培养、社会责任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理论阐释。

一方面,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应当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高校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必须注重创新的培养。

为此,高校应注重探索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创新。

另一方面,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应当注重人才培养。

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出一批创业人才,而这些人才应当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能力。

这些人才应当具备宽广的视野和创新意识,能够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保持冷静,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时也应当具备足够的社会责任感,为他人和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最后,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应当具备明确的社会责任。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

在创业教育中,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忘初心,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并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从实践角度来看,高校创业教育的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应当注重创业教育的实践性。

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高校应当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实践。

高校应当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协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其次,高校应当注重创业课程的整合性。

高校应当实现课程资源整合,创造一种交互性的学习环境,将知识、技能、经验有机结合,从而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学习体验。

最后,高校应当注重创业实践的评价,建立科学的计划和评估机制,从而为学生提供激励和支持,并且鼓励创业者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总之,在新时代下,高校创业教育应当具备“注重创新精神、注重人才培养、注重社会责任”的理论诠释,同时应当关注实践,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实践,注重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学习体验,并且通过科学的计划和评估机制,为学生提供激励和支持,鼓励创业者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从而推动高校创业教育不断发展和进步。

简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意蕴与改革路径

简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意蕴与改革路径

简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意蕴与改革路径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及现状广义上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20 世纪30 年代斯坦福大学教授、工程学院院长特曼的创业型大学建设实践。

1947 年哈佛商学院的迈赖斯迈斯为MBA 学生开设了新创企业管理的课程,被认为是美国大学创业教育中的第一门课程,也是创业教育在大学的首次出现。

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则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的改革开放,自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以后,我国高校进行了不同形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划分为自发性探索阶段、多元探索阶段和全面推进阶段。

二十多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引领创新创业文化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较短、经验不足,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存在一些认识模糊化、教育形式化、评价单一化的问题。

比如,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着把创新创业视为不务正业的无奈之举,创新创业教育功利化倾向明显; 把创新创业等同于地摊式的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形式主义严重; 把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就业培训,简单化倾向明显; 把创新创业理解为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狭隘化倾向严重等误区。

此外,有些高校创业课程扎堆开课、创业讲座频繁进校园、创业比赛层出不穷,但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却并不明显,甚至还影响了正常的专业教育; 有些高校把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组建团队、开办公司作为自己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广泛宣传,从而弱化了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 甚至有些地方以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工厂的名义,谋取房地产经济利益。

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大家对于普及创新创业教育总体目标的理解和认识并不一致,对一些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性、根本性问题没有达成共识。

鉴于此,我们有必要立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高度,全面把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意蕴,从而在认识高度、理解深度、把握精度上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奠定基础。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旨在探究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教育理念滞后、资源配置不均等等问题。

接着,探讨新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提出应注重跨学科融合、强化创业实践等建议。

总结评价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需不断改进,展望未来指出应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提出建议措施,包括加强与企业合作、完善评价机制等,以期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形势、路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现状分析、总结评价、展望未来、建议措施。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创新创业教育也逐渐受到关注。

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理念陈旧、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师资队伍不足等。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需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未来的改革提供指导。

结合新形势下的要求,探究适合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促进高校与产业结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经济的发展。

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探究是迫切需要的。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旨在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基础和突破口。

2. 探究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讨如何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升级,创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备受瞩目的话题。

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高校创业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针对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本文将从理论诠释、实践路径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理论诠释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诠释需要从学科交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高校创业教育应当是一种学科交叉的教育。

在当前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动力。

高校创业教育应当以跨学科合作和创新为导向,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高校创业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业并不仅仅是创业项目的开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高校应当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推动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尝试,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人才。

高校创业教育也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创业实践能力,能够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实践中成长和锻炼。

高校应当通过开设创业实践课程、创业项目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和经验。

二、实践路径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和创业指导服务三个方面。

高校应当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推动创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创业教育应当贯穿于整个学生学业生涯中,通过创新创业导论、创业管理、创业案例分析等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创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高校应当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实训基地既可以是校内的创业孵化基地,也可以是与企业合作的创业实践基地,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实训基地的创业项目,锻炼实践能力,获取实际操作经验。

高校也需要加强创业指导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辅导和支持。

创业指导服务不仅包括对创业项目的指导,还包括创业政策咨询、创业项目评估等全方位的支持,帮助学生从创业想法到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专业指导和帮助。

简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意蕴与改革路径

简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意蕴与改革路径

简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意蕴与改革路径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及现状广义上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20 世纪30 年代斯坦福大学教授、工程学院院长特曼的创业型大学建设实践。

1947 年哈佛商学院的迈赖斯迈斯为MBA 学生开设了新创企业管理的课程,被认为是美国大学创业教育中的第一门课程,也是创业教育在大学的首次出现。

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则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的改革开放,自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以后,我国高校进行了不同形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划分为自发性探索阶段、多元探索阶段和全面推进阶段。

二十多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引领创新创业文化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较短、经验不足,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存在一些认识模糊化、教育形式化、评价单一化的问题。

比如,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着把创新创业视为不务正业的无奈之举,创新创业教育功利化倾向明显; 把创新创业等同于地摊式的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形式主义严重; 把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就业培训,简单化倾向明显; 把创新创业理解为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狭隘化倾向严重等误区。

此外,有些高校创业课程扎堆开课、创业讲座频繁进校园、创业比赛层出不穷,但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却并不明显,甚至还影响了正常的专业教育; 有些高校把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组建团队、开办公司作为自己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广泛宣传,从而弱化了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 甚至有些地方以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工厂的名义,谋取房地产经济利益。

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大家对于普及创新创业教育总体目标的理解和认识并不一致,对一些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性、根本性问题没有达成共识。

鉴于此,我们有必要立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高度,全面把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意蕴,从而在认识高度、理解深度、把握精度上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奠定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法学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

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法学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

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法学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法学教育作为培养法律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也需要积极响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在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推进法学教育的改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提升教育内容与形式、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拓展社会实践与实习机会等方面,探讨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法学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提升教育内容与形式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法学教育中,应当注重提升教育内容与形式,使之更好地融入创新创业元素。

应当加强法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与法律素养,使其具备较好的法律基本功。

但在此基础上,还需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跨学科思维等。

还应当加强法学实务课程的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法律服务等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育形式上,应当注重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应当引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团队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

还可以开设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法学课程,如知识产权法、公司法、金融法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

二、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法学教育中需要注重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使之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一方面,应当注重建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适当减少讲课时间,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当注重引入体验式教学。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实地调研、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其创新创业素养。

还应当注重创新教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该是与高等教育的目的高度一 育就其目的而言 , 致的 , 都应 该 是 以 培 养 具 有 独 立 思 考 能 力 、 创造能 力、 创新精神 、 健全个性的人为使命 。 在此基础上 , 黄兆信教授 、 王志强博士认为创业 教育在理念层面需要进行三大转型 : 第一 , 创业教育的目标应该从提高就业率向提 升就业层次和就 业 质 量 转 型 。 黄 兆 信 教 授 、 王志强 “ 博士认为 ,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从其起源来 讲, 并非是高校为了 实 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改 革 的 目 而仅仅是为了满足政府的要求 , 高校为此改变了 的, 传统的人才培养观 念 , 使其从提供工作岗位的承担 者向提供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转变 。 这也是过去十多 年来中国高校的创 业 教 育 虽 然 表 面 繁 荣 , 但是却缺 乏根本性变 革 和 持 续 性 设 计 的 关 键 原 因 ” 。 他 们

· 图书评介 ·
路径与制度 :创业教育视域下的 理念 、 高等教育变革
— — 评黄兆信等的 《 —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 》
宣 勇
( )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 杭州 3 1 1 3 0 0
( ) 中图分类号 : 4 0 0 6 4 2. 0 文献标志码 : 0 0 0 2 0 3 2 0 1 4 1 2 1 0 3 4 G E 文章编号 : 1 - - -
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 0 多年的改革开放 , 经过 3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和 进 步 , 其中一个最为明显的特 征就是高等教育对 经 济 社 会 的 促 进 作 用 显 著 增 强 。 当前 , 我国的经济社 会 发 展 正 经 历 着 重 要 的 转 型 发 展期 , 在一系列严峻 的 内 外 挑 战 之 中 寻 找 新 的 发 展 机遇成为突破我国 已 有 发 展 模 式 的 重 要 战 略 选 择 。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主 最近 1 0 年来 , 要矛盾 , 就是如何在 高 等 教 育 的 跨 越 式 发 展 过 程 中 坚守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 , 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 这其中包含了诸如 高 等 教 育 理 念 的 更 新 、 高等教育 功能的拓展 、 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 、 高等教育人才培 养模式的创新等不同领域中的核心问题 。 创业教育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的一个新 兴领域 , 虽然只有 1 但已然在我 0 余 年 的 发 展 历 程, 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发挥着愈益重 要的作用 。 黄兆信教授 、 王志强博士的著作 《 地方高 校创业教育转型发 展 研 究 》 从地方高校实施创业教 育的理念转型 、 路 径 选 择、 制 度 保 障 三 个 维 度 入 手, 对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中最为庞大的地方高校群体开 展创业教育的实践 进 行 了 鞭 辟 入 里 的 分 析 , 进而通 过理论建构 , 提出了 促 进 我 国 地 方 高 校 创 业 教 育 的 三大转型趋势 。 可 以 说 , 这部著作对于探讨未来我
方面 , 创业教育可以 依 托 于 专 业 教 育 而 促 进 自 身 的 这种优势体现在 “ 通过对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过 发展 ,
[ 6] 。另 程的 ‘ 重构 ’ 实现专业创新创业技能的获得”
创业教育能 够 引 导 学 生 关 注 本 专 业 领 域 的 一方面 ,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 最新知识及其发展 状 况 , 是如何进行知识创 新 的 , 从而使创新成为他们所学 知识的一部分 。 第三 , 从培养自主创业者为主向培养岗位创业 者为主转型 。 黄兆信教授 、 王志强博士认为 , 我国现 行的创业 教 育 理 念 几 乎 都 是 在 强 调 培 养 自 主 创 业 鼓励大学生毕业之后 , 甚至是在校期间从事各种 者, 创业活动 。 他们认为这种理念的误区在于认为创业 教育的核心是鼓励绝大多数学生掌握创业的技能并 进行创业活动 , 而将 高 校 开 展 创 业 教 育 的 目 标 定 位 于鼓励每一位学生成为未来的企业家显然是不切实 际的空想 , 不仅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盲目的创业冲动 , 将创业过程理想化 、 简单化 , 也极大地缩小了接受创 业教育的学生范围 , 使创业教育成为了少数人自娱 。高 等 教 育 的 对 象, 自乐的 “ 游戏 ” 应该是面向全体 那么 创 业 教 育 的 对 象 , 也应当是面向全体学 学生 , 生, 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创业认知与创业精神为目标 。 在经过了严密的逻辑论证之后 , 黄兆信教授 、 王志强 博士提出了 “ 岗位创 业 者 ” 的 概 念, 认为高校的创业 提倡学生树立 “ 用 教育应该以实现岗位创业为导向 , 创业的心态去工作 ” 的理念 。 可以看出 , 黄兆信教授 、 王志强博士对创业教育 理念层面三大转型 的 分 析 , 契合了我国高等教育未
[ 4] 。 这导致创 业 教 育 与 专 业 领 域 的 学 习 彼 此 割 中”
裂, 二者之间缺 乏 知 识 的 共 享 与 融 合 。 为 解 决 这 一 问题 , 他们在其著作 中 特 别 强 调 了 创 业 教 育 与 专 业
[ 5] 教育 之 间 的 深 度 融 合 是 一 个 相 互 促 进 的 过 程 。 一
[ 1]
的变革 , 即“ 以培养 大 学 生 的 知 识 创 业 能 力 为 主 , 鼓 励大学生的知识创 业 活 动 , 从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向
[ 3] 。 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转型 ”
第二 , 从创业实践教育向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 王志强博士通过对比 深度融合转型 。 黄 兆 信 教 授 、 认为我国的创业 中美欧之间创业教 育 发 展 的 异 同 , 教育必须直面中国的特殊国情 。 中国的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依然处于不 平 衡 发 展 阶 段 , 在高等教育领域 不同区域 、 不同层次和类型的 中的表现也非常明显 , 高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 我国长期以来所强调 的创业教育 , 实质上 是 创 业 实 践 教 育 , 即“ 将重心放 在了少部 分 具 备 创 业 精 神 和 创 业 能 力 的 大 学 生 身 这固然锻炼了少部分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 但是却 上, 没有 办 法 将 创 业 教 育 覆 盖 到 更 多 的 大 学 生 群 体
收稿日期 : 1 2 2 0 1 4 0 6 - - , 作者简介 : 宣 勇( 男, 浙江诸暨人 ,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 , 浙江工业大 学 现 代 大 学 制 度 研 究 中 心 主 任 , 教授, 博 1 9 6 5- ) 士生导师 , 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
·1 0 3·
理念 、 路径与制度 :创业教育视域下的高等教育变革
[ 2]
结合我国未来经济 社 会 发 展 的 趋 势 , 认为以知识密 集型服务业为主的创业活动将成为中国创业活动的 主要方向 , 而中国高 校 的 创 业 教 育 也 必 须 发 生 相 应 ·1 0 4·
理念 、 路径与制度 :创业教育视域下的高等教育变革
来变革的趋势 , 强调 了 创 业 教 育 应 当 回 归 高 等 教 育 的本质 , 以培 养 全 面 发 展 的 人 为 目 的, 面向全体学 生, 将创业教育融合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之中 , 潜 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通过专业进行创业的能力 。 的模式持审慎的 态 度 。 在 他 们 看 来 , 我国的创业教 育虽然取得了不小 的 进 步 , 但是缺乏创业文化与创 业环境的培育 , 从中 国 高 等 教 育 自 身 发 展 的 维 度 与 动力来看 , 即使是在 已 经 实 施 了 创 业 教 育 的 各 个 高 驱动其推进创业 教 育 发 展 的 也 绝 对 不 是 内 生 性 校, 的动力 , 而只是来源 于 政 府 政 策 文 件 和 提 升 大 学 生 就业率的外部推 力 。“ 单独从创业教育发展的整体 状况来讲 , 很多高校创业教育的指导理念 、 理论体系 实施路径 、 协调与合作机制方面都存在着极大 构建 、 高等 教 育 的 复 杂 性 与 多 样 性 特 征 , 决定了我们 不可能采用某种放 之 四 海 而 皆 准 、 全国上下整齐划 一的高等教育发展路径 。 特别是考虑到我国区域发 展的巨大不平衡性 , 位于一线城市的一流研究型大 东部高校与中西部高校 , 甚至同 学与地方本科高校 、 一区域的 不 同 层 次 与 不 同 类 型 高 校 之 间 在 办 学 理 念、 学校定位 、 人才培养目标 、 资源获取条件 、 外部环 境支持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 我国未来的高 等教育变革 , 一方面 要 体 现 出 高 等 教 育 在 本 质 特 征 更重 要 的 是 要 尊 重 不 同 区 域 高 等 教 方面的统一性 , 育的发展差距 , 发挥高校自身的成长活力 , 自下而上
国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变革过程中应当发挥的功能 与作用 , 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一、 理念转型 : 创业教育发展 与高等教育变革
从某 种 意 义 上 来 讲 , 人类文明的演进史就是一 部理念的演进史 。 许多理念伴随着时代的变化与人 们认 知 程 度 的 提 升 而 不 断 地 扩 展 与 深 化 。 早 在 体现创业教育理念的课 程 就 已 经 在 美 国 的 9 4 7年, 1 高校中出现 。 经过 半 个 多 世 纪 的 发 展 , 创业教育现 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 分 。 众多美国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已经建立起完整的 创业教育发展体系 , 涵盖了从创业课程 、 创业师资到 创业实践的几乎 所 有 领 域 。 当 然 , 创业教育理念的 发展也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每一次变革 。 在2 创业教育的开展几乎都集 0世纪5 0 年 代, 中在美国高校的商 学 院 , 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商学院 学生的创业技能 , 提 高 商 学 院 学 生 的 创 业 率。人 们 对于创业教育理念 的 认 知 , 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它能 促进商科学生发挥 专 业 优 势 , 进行创业活动这个层
面 。 因此 , 从狭义上来讲 , 创业教育仅仅指进行创办 企业所需要的创 业 意 识 、 创 业 精 神、 创 业 知 识、 创业 能力及相应的实践活动的教育 。 1 9 9 7 年教育 部 指 导 部 分 高 校 开 始 对 创 业 教 育 被认为是 创 业 教 育 进 入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的 进行探索 , 教育部将包 括 清 华 大 学 在 内 的 9 开端 。 到 2 0 0 2年, 所高校列为创业教 育 试 点 高 校 , 正式开启了我国政 府层面在高等教 育 领 域 中 推 动 创 业 教 育 的 序 幕 。6 年后 , 教育部又相继 以 立 项 建 设 的 形 式 在 全 国 建 设 了3 进一步 0 个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扩大了创业教育 的 试 点 范 围 。 从 这 个 时 候 开 始 , 创 业教育逐步进入我国政府决策者 、 高校领导层 、 高等 教育研究人员的视野之中 。 联系到我国 1 9 9 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扩招及随 后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 、 大学文凭贬值等问题 , 可以 说, 这一阶段创业教 育 的 核 心 理 念 和 目 标 与 中 国 高 等教育的阶段发展特征是密切相关的 : 在理念层面 , 强调创业教育就是 培 养 自 主 创 业 者 , 创业教育的对 象则主要针对那些 对 创 业 感 兴 趣 的 学 生 ; 在目标层 创业教育毫无疑 问 地 成 为 了 促 进 大 学 生 就 业 的 面, 主要政策性工具 。 这种狭隘地理解创业教育的理念 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异化创业教育对高等教育促进 王志强博士的注意 , 功能的状况引起了黄兆信教授 、 他们认为 “ 创业教 育 不 是 临 时 添 加 在 高 校 身 上 的 政 治任务 , 也不是高校 面 对 大 学 生 就 业 压 力 作 出 的 一 次无奈的被动选择 , 而是高校基于时代发展需要与 学生个人发展需要进行的一次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 的转变 ” 。 黄兆 信 教 授 、 王 志 强 博 士 认 为, 创业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