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研究-第八章
06160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第一章导言一、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性二、古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动因三、古代小说艺术史的构架:第二章走向自觉:古代小说的发展道路第一节早期形成第二节形态独立第三节文体完成第四节语体变革第五节主体自觉第六节走向新变第三章古代小说人物艺术的发展第一节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第二节特征化人物艺术的成就第三节特征化向个性化的进步第四节个性化艺术典型的创造第四章小说幻想艺术的高峰奇幻相生的超人世界:西游记、封神演义的神魔幻想艺术真幻交织的艺术天地:聊斋志异的灵怪幻想艺术虚幻荒诞的理念显现《西游补》《镜花缘》的讽谕幻想艺术第五章古代小说传奇艺术的发展第二节特立和对峙传奇基本类型的确立一、特立型传奇二、对峙型传奇三、传奇类型的完成和融合:三国演义、水浒传第六章古代小说讽刺艺术的发展第三节:写实型讽刺艺术的高峰〈儒林外史〉第七章古代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叙事美学形态的发展和创新第八章古代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第一节语体类型和功能特征第二节:文言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第三节: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第四节: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第九章古代小说艺术的高峰红楼梦第一节红楼梦的整体悲剧创造和古代小说的美学突破第二节红楼梦的形象体系和古代小说的形象群第三节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和古代小说结构艺术的发展第四节红楼梦的表意系统和古代小说的表意艺术第五节红楼梦的艺术意境和古代文学艺术传统的融合创小说)、两种小说文体(文章类别文化典籍和叙事性文学体裁)、两种小说语体(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先后出现和说文学性质认识的差异。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差异又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和新兴市民阶层文化和文学观念的对立、以诗文为正宗的雅文化和以小说戏剧为代表的俗文化的对立。
它造成了古代小说两种文体和语体递代和并存的特但在中国古代,小说最早是作为内容“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东汉桓谭、班固先后提出“小说家”的概念,表明“小说”已经成为一种言语形式——文体。
★“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说,是以君子弗为也。
第八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2、形式:散韵夹杂,有说有唱
3、内容:大致可分为讲唱佛经故事和讲唱世俗故事 两大类。 (1)讲唱佛经故事的变文,著名的有《维摩诘经变 文》、《降魔变文》等 (2)讲唱世俗故事的变文 A、演唱历史故事,如《伍子胥变文》、《捉吉布变 文》、《王昭君变文》。
B、讲唱民间传说,如 《秋胡变文》、《孟姜女变 文》、《舜子至孝变文》。 C、讲唱时事,如《张义潮变文》、《张淮深变文》
4、变文的影响 对传奇小说、白话通俗小说及说唱文学的 兴盛有积极的意义。 阅读书目: 李时人 《全唐五代小说》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汪辟疆 《唐人小说》 程毅中 《唐代小说史话》 王重民 《敦煌变文集》 程国斌 《唐代小说嬗变研究》
4、行卷之风的影响。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 卷八曰: 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 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遇数日又投,谓之 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 盖此等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 至进士则多以诗为贽。今有唐诗数百种行 于世者是也。 5、佛道盛行。宣讲的神异故事及想象虚构的 方式都对传奇有影响。 6、民间说唱文学的影响。如俗讲、变文、说 话的出现,市人对小说看法改变。
(三)唐传奇的发展: 1、发轫期(初盛唐),魏晋小说到成熟的唐 传奇间过渡。题材以志怪为主,行文有骈文 的特点。有王度《古镜记》 佚名《补江总白猿传》(或曰影射欧阳询) 张鷟《游仙窟》(最长传奇之一,见于日本。) 陈玄祐《离魂记》(郑光祖《倩女离魂》本此) 2、全盛期(中唐,尤其贞元、元和年间), 作家、作品多而成熟,骈散相间。 爱情传奇的成功: 元稹《莺莺传》(《会真记》)、白行简《李 娃传》
(五)唐传奇的影响和价值 1、标志小说文体的独立、成熟。 2、叙事文学走向文坛。加强文学的表现 力,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3、为后世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情节模式。如元明清著名的小说、戏曲 取材多本于此。
第八章 明代短篇小说
第八章明代短篇小说明代短篇小说有文言、白话两种,而以白话的成就为高。
白话小说的代表为“三言”“二拍”,其中又以“三言”最为优秀。
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继续和发展,由于宋元话本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因而也引起文人浓厚的兴趣,并进行搜集和创作。
明代便出现了许多文人模拟话本形式创作出来的专供人们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也就是拟话本。
标志着说唱文学逐渐从口头创作中分离而成为文人书写的文学作品。
在收集、整理、创作白话短篇小说方面贡献最大的便是冯梦龙。
一.冯梦龙和“三言”(一)冯梦龙的生平和思想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别号墨憨斋主人。
祖籍长州(今江苏苏州),他与哥哥冯梦桂、弟弟冯梦熊被称为“吴下三冯”,都是风流才子。
他毕生从事戏曲、民歌和白话小说等通俗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编撰工作,成就卓著,为古代文人中所罕见。
他曾改编长篇小说《三遂平妖传》、《新列国志》,推动书商购印《金瓶梅词话》,刊行民间歌曲集《挂枝儿》、《山歌》,编印《笑府》、《古今谈概》、《情史类略》,编辑有散曲集《太霞新奏》,也曾写作传奇剧本,并刻印了《墨憨斋传奇定本》十种。
而最重要的成就,是编著“三言”。
冯梦龙在思想上深受进步思想家李贽的影响。
在文艺上,他也接受李贽的观点,成为明代通俗文学的大师。
(二)“三言”的主要内容冯梦龙选编的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1621年刊行,原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1624年刊行),《醒世恒言》(1627年刊行),总称“三言”,各四十篇,共计一百二十篇。
内容上有新有旧:“三言”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宋元旧篇。
约三分之二是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
在明代作品中,约有半数是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而另一半是取材于历史或宗教传说故事,也多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其中也有作者自己的作品夹杂在其中,难以一一断定。
“三言”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描写婚姻、爱情的故事。
在这一类作品中,歌颂了坚贞诚挚的爱情,表现了反对封建道德,反对禁欲主义,追求幸福自由和平等爱情的思想,反映了市民阶层新婚姻观、爱情观。
王平叙事书目简介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由山东大学王平副教授主持的项目“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其最终成果是《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
该项目研究的目的是要运用叙述学的理论全面分析、探讨、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及其理论渊源。
在第一章“绪论”中,首先对叙述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理论主张和理论层面做了简单的辨析。
其次简述了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最后论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叙述者”按照叙述者在古代小说中的演变分为四节。
第一节“史官式叙述者”,认为早期志怪和志人小说的叙述者以“史官”的标准限定自己,遵循着历史的叙述法则,具体表现为三个特征。
第二节“传奇式叙述者”,首先论述了六朝之后文言小说作者、叙述者与小说中人物关系的两种类型。
其次分析了作者所讲述的内容多于叙述者的情形,最后分析了作者、叙述者与读者的关系。
第三节“说话式叙述者”,按照白话小说发展的进程分别论述了宋元话本、拟话本和明代四大奇书叙述者的特征。
第四节“《红楼梦》的叙述者”,认为《醒世姻缘传》、《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叙述者与四大奇书有着明显的不同,并通过分析《红楼梦》叙述者的特点,说明了这一类型叙述者的普遍特征。
第三章“叙事角度”根据叙事学的理论和中国古代小说的实际,将叙事角度分为六种类型。
第一节“中立型全知视角”,认为魏晋六朝时期的小说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这种叙事视角与当时的小说观念密切相关。
第二节“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指出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的部分篇章以及《痴婆子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视角。
第三节“戏剧式叙事视角”,论述了话本小说中的某些公案类作品在运用这种叙事视角时的特点。
第四节“编辑型全知视角”,指出这是古代白话小说最为常见的叙事视角之一,这种叙事视角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的表现略有不同。
第五节“多重选择全知视角”,是指叙述者虽然仍运用全知视角,但却采取不断改变的内在角度,同时叙述者的介入也大大减少,最典型的作品便是《儒林外史》。
中国古代文学1第八章《西游记》
( 四 ) 呼唤有理想 、 有能力 、 有个性的人性 呼唤有理想、有能力、 美 孙悟空协助唐僧西天取经, 一路翻山越岭 、 孙悟空协助唐僧西天取经 , 一路翻山越岭、 擒妖捉怪、 排除万难、 百折不挠, 擒妖捉怪 、 排除万难 、 百折不挠 , 首先表 现了他的理想和毅力。 现了他的理想和毅力。 作为降妖伏魔能手、 排险除难英雄, 作为降妖伏魔能手 、 排险除难英雄 , 孙悟 空神通广大, 战无不胜, 空神通广大 , 战无不胜 , 突出表现了他的 本领和能力。 本领和能力。 孙悟空前期闹天宫所表现的桀骜不驯 、 孙悟空前期闹天宫所表现的 桀骜不驯、 勇 于斗争的个性精神 , 于斗争 的个性精神, 在后期取经途中仍是 一如既往。 一如既往。
(二)《西游记》与心学 西游记》 [1]明代心学: 融儒教“ 存心养性” 道教“ 融儒教 “ 存心养性 ” 、 道教 “ 修心 炼性”和佛教“明心见性” 炼性”和佛教“明心见性”,其主旨是 “求放心”,“致良知”,以此维护封 求放心” 致良知” 建秩序 。 [2]书中“心猿”: 书中“心猿” 比喻躁动心灵的宗教语。 比喻躁动心灵的宗教语 。 用作孙悟 空别称, 空别称,意在表明把悟空作为人心幻相 来刻画。 来刻画。
二、《西游记》的作者: 西游记》的作者:
清刊本多题元邱处机撰 此误。 清刊本多题元邱处机撰,此误。 乾隆年间始有作者吴承恩的提法。 乾隆年间始有作者吴承恩的提法。
吴承恩, 字汝忠, 号射阳居士 , 吴承恩 , 字汝忠 , 号射阳居士, 淮安山
阳人。 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 阳人。“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 立成” 立成”,“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 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 时 ” 。 (《 淮安府志》) 屡试不第, 30多岁 (《淮安府志 》)屡试不第 , 30 多岁 补为岁贡生。生性耿直,出任长兴县丞两年, 补为岁贡生。生性耿直,出任长兴县丞两年, 弃官。 又补为“ 荆府纪善” 弃官 。 又补为 “ 荆府纪善 ” , 不就 。 晚年放 不就。 浪诗酒。 浪诗酒。有《射阳先生存稿》4卷 。 射阳先生存稿》
宋 话本
一、南宋散文
南宋散文继承和发扬了北宋诗文革新的成 就, 反映社会现实,呼吁抗金救国,直接成为打 击投降派、力主报仇雪耻的有力武器,鲜明 地表现出爱国主义的思想主题和悲壮激切的 时代特色。代表作家有胡铨、叶适、陈亮。
叶适是南宋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和爱国作家, 从25-58岁退归乡里,他不断地向朝廷上书, 陈述抗战主张和策略,始终如一,坚持不辍, 表现出了坚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意志。其 《上孝宗皇帝札子》和《上光宗皇帝札子》 是他政论文的代表作。
(三)陈亮
陈亮:(1143~1194)南宋政治家、哲学家、词人。 字同有,号龙川,后改名同,永康人。才气超逸, 好言“霸王大略,兵机利害”,著《酌古论》,遍 交一时豪杰。 陈亮的词,慷慨激昂,风格豪放。如《水调歌 头·送章德茂大卿使》:“…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 夫雄。……万里腥檀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 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表现了一生力 主北伐的政治抱负。他的政论更是笔锋犀利,气象 万千。他曾启许:“至于堂堂之阵,正正之旗,风 雨云雷交发而井至,龙蛇虎豹变现而出没,推倒一 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自谓差有一日之长。” 著作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等传世。
宋代的话本小说,大都表现市民生活及其追 求自由、民主的理想;反对封建礼教,暴露 社会黑暗,这是总的倾向。具体有以下几方 面的内容:
(一)反映封建势力对青年男女的压迫和青 年男女对于婚姻自由的渴望与追求。《碾玉 观音》是其代表作。
话本虽然以女主人公秀秀惨遭杀害为结局, 但秀秀的那种忠贞不渝的执着追求,大胆火 热的性格,为爱情而牺牲的斗争精神,是令 人钦佩的。话本的成功之处,主要是塑造了 秀秀这一有血有肉的反抗者的光辉形象。
小说古风权谋大纲
【大纲】一、背景设定时代:架空古代,皇权至上,诸侯割据。
地点:九州大陆,以帝都为中心,周边分封有多个诸侯国。
文化:儒家、道家、法家思想并存,诗词歌赋盛行。
二、主要人物1. 主角:凤舞,九州大陆帝都城主之女,聪明绝顶,才貌双全。
2. 配角:萧然,九州大陆第一高手,神秘身份,与凤舞命运交织。
3. 配角:墨云,帝都少主,风流倜傥,内心深沉,对凤舞一往情深。
4. 配角:司马炎,诸侯国世子,野心勃勃,欲吞并九州大陆。
三、故事梗概第一章:帝都风云凤舞自幼聪慧,不满于家族的束缚,立志要闯出一番天地。
她偶然间发现家族的秘密,得知自己身世之谜,从而卷入一场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
第二章:神秘高手凤舞在江湖上结识了神秘高手萧然,两人共同经历了一系列的冒险,逐渐成为生死之交。
萧然的真实身份逐渐浮出水面,原来他与凤舞的身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三章:帝都变故墨云为了保护凤舞,不惜与家族决裂,加入帝都城主府。
然而,司马炎野心勃勃,欲通过联姻控制帝都,一场针对凤舞的阴谋正在悄然展开。
第四章:江湖纷争凤舞在江湖中结识了一众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对抗司马炎的阴谋。
与此同时,她开始逐渐了解自己的身世,发现自己肩负着拯救九州大陆的重任。
第五章:身世之谜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冒险和挑战后,凤舞终于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原来她是九州大陆的公主,被家族秘密保护。
她意识到自己肩负着复兴皇室的使命。
第六章:诸侯争霸司马炎发动战争,意图吞并九州大陆。
凤舞联合各方势力,与司马炎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争。
在战争过程中,她与萧然、墨云的感情越发深厚。
第七章:皇位之争战争结束后,凤舞面临皇位之争。
她在忠诚与背叛、爱情与权力之间做出了艰难的选择。
最终,她凭借智慧和勇气,成功登上了皇位。
第八章:九州太平凤舞登基后,励精图治,推行改革,使九州大陆迎来了太平盛世。
她与萧然、墨云的感情也得到了圆满。
四、故事高潮1. 凤舞与司马炎的决战,凤舞凭借智慧和勇气,成功击败司马炎,维护了九州大陆的和平。
红楼梦第八章社会反思
红楼梦第八章社会反思红楼梦这部小说以其精湛的艺术风格和对封建社会的深刻反思而闻名于世。
其中第八章是一篇特别具有代表性的章节,在这一章节中,作者描绘了大观园的盛大场面,并放眼于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思考和反思。
1. 大观园的盛况红楼梦第八章通过对大观园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极其华美的场面。
在此处,宾客们可以随意品尝美食佳肴,听取音乐歌舞,或者与其他来宾闲聊。
这样的盛情款待彰显了富人家庭的财富和地位。
然而,在这样的华丽表象之下,故事逐渐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2. 封建社会的弊病在红楼梦第八章的故事情节中,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弊病。
比如,在大观园中,贵族们以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地位为目的,热情款待来宾,却不顾佣人们的劳累和费用的问题。
这种浪费无度的行为反映了富人阶层的虚荣心态和道德滑坡。
同时,在小说的其他章节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封建礼教强调人际关系的对等原则,实则是建立在女性的束缚和歧视基础之上。
这种看似文明的礼教体系实际上是约束女性、摧残女性的工具。
3. 对封建制度的思考与反思红楼梦第八章以华丽的场景为背景,暴露了封建社会的富贵繁华和社会问题。
这种矛盾使得《红楼梦》自然成为一部关于封建主义的思考与反思之作。
通过小说角色的对话,作者明确表达了对封建制度极为负面的看法,吸取了西方文学的发展经验,刻画了地主权贵的人性弱点和阻碍人的真正幸福的社会制度的推诿拖拉。
为此,作者也在小说中谴责封建制度带来的种种问题,倡导更加平等和正义的社会体制。
4. 结论红楼梦第八章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仅是一篇艺术精品,更是对封建社会的美好和黑暗的反思,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这样的小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每个阶层对于文化与价值的争夺。
红楼梦通过生动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反思,在现代人眼中仍然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红楼梦第八章主题探究
红楼梦第八章主题探究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
之作。
其中第八章是整部小说中的重要章节之一,本文将对红楼梦第
八章的主题进行探究。
红楼梦第八章描述了贾府中的元春生日,以及贾宝玉和黛玉之间的
深情。
本章主要展示了人情冷暖、命运无常等主题。
首先,本章展示了人情冷暖的主题。
在元春生日这一特殊时刻,贾
宝玉作为贾府的重要人物之一,对元春展现了深深的情感。
他用自己
心爱的翡翠葫芦送给元春,表达了对她的深情。
然而,元春在收到贾
宝玉的礼物后,并没有展现出对他同样的感情。
这种情节矛盾似乎说
明了人情的冷暖,即使感情再深,也不能保证得到相同的回报。
其中,作者通过描述贾宝玉心中的失望和伤感情感,将这一主题传达给读者。
其次,本章还展示了命运无常的主题。
在贾府的元春生日宴会上,
突然传来了贾蔷的过世消息。
贾宝玉和黛玉等人都对这一突发事件感
到震惊和悲痛。
这表明即使贾府是一个富有的家族,也不能逃避命运
的无常。
这一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了令人深思的作用,让读者反思人的
命运规律和无常性。
综上所述,红楼梦第八章主要探究了人情冷暖和命运无常这两个主题。
通过描写贾宝玉和黛玉的情感以及突发事件的发生,作者向读者
展示了人生中常常会遭遇到的现实困境。
这一章节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引人深思。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之作,它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细腻的
描写,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冷暖。
红楼梦第八章之对话解读
红楼梦第八章之对话解读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其第八章中的对话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章节写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对话,并在对话中引入了一些哲学和诗歌的元素。
本文将剖析这个对话,探讨其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在这一章节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交流了很多关于人生的哲学思考。
其中一个有影响的问题是:宝钗为什么不和黛玉玩?在这个问题中,贾宝玉尝试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回答这个问题。
他说一个人正在河边看到一只河蚌和一只鹰在搏斗,他帮助蚌并杀死了鹰。
但是当他打开蚌的时候,他发现里面有一个美丽的珍珠。
贾宝玉回答说,宝钗没有和黛玉玩是因为她像这个人一样,珍视她自己的“珍珠”。
这个小故事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它表达了一个人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事物,还应该考虑到事物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在这里,贾宝玉将这个故事与自己和宝钗的关系联系在一起。
宝钗珍惜自己的珍珠,因为她理解自己的价值。
而宝钗不和黛玉玩,正是因为她不愿意让自己受到如此的伤害和侮辱。
在红楼梦中,对话和词曲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在这个对话中,贾宝玉引入了古诗词,试图通过文字描绘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讨论宝钗和黛玉的关系时,宝玉引用了李白的诗句:“心中自有诗书气,书中自有黄金屋。
” 这句诗道出了贾宝玉来描述宝钗和黛玉之间的关系:宝钗和黛玉的想法不同,但她们都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优点。
对于贾宝玉和宝钗来说,诗歌和话语是他们表述自己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
而且,从整个小说中可以看出,对话常常以一种深刻而神秘的方式出现,以便展示中文文学的灰色空间和意义的复杂性。
总之,红楼梦第八章中的对话足以影响整个故事的走向。
它谈论了重要的哲学和道德问题,特别是有关人性和友情的关系。
通过文学元素的运用,小说描绘了关于珍惜自己和了解他人的重要性的故事。
同时,中文文学的复杂性和哲学性也为读者提供了困惑和挑战。
这个对话是红楼梦的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了小说中深入哲学和道德思想的主题,这也为中国文学和哲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阵前出生的孩子——穆桂英和陈靖姑
阵前出生的孩子———穆桂英和陈靖姑(日)大塚秀高撰 王子成译*摘 要:以杨业为始祖的男女武将为主人公的杨家将物语在经过了长期的扩充、变更后,物语的主人公及时代背景一面在不断地变更,一面又通过传颂、书写而传承了下来。
虽然在两本“小说杨家将”中皆存在杨六郎的妻子柴郡主在天门阵中生孩子的情节描写(阵前出生),但是在《北宋志传》中那个孩子被设定为与宗保年齿相距甚远的弟弟文广,而在《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中却没有载明他的身份,简单地把他设定为宗保和穆桂英晚年生育的初子。
而且,两本小说所共有的“十二寡妇征西”这一设定,其具体细节也存在着差异。
本论一边设想早于小说杨家将出现的杨家将物语为旧本、原本杨家将,一边以在福建至今仍被信仰的有关陈靖姑的物语为线索,来尝试解析“阵前出生”“十二寡妇征西”所蕴含的本意。
关键词:《北宋志传》;《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阵前出生;十二寡妇征西;穆桂英;陈靖姑前 言Claudia Brinker-von der Heyde的《写本的文化志》①(副标题为《欧洲中世纪的文学与媒体》)被翻译(译者注:成日文)出版了。
作者在书中第二章“定制”中做了“中世纪的作者自己不去构想物语②,他们的工作是用新的解释来重新进行叙述、优化叙事表现、扩充插话情节,或者通过变更顺序、省略等方式来对‘古代物语’(译者注:日语原文为‘原典’)进行改①②* 作者简介:大塚秀高,埼玉大学名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小说与文化。
译者王子成,日本神奈川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日比较文化研究。
本论曾公开发表于2018年的《埼玉大学纪要(教养学部)》第53卷第2号,原文内容后经作者数次修订并加入了新的章节,因此译者按作者的要求依据修订稿进行本文的翻译。
原著为Claudia Brinker-von der Heyde的Die literarische Welt des Mittelalters(Darmstadt,2007)。
西游记第八章情节发展观察
西游记第八章情节发展观察《西游记》第八章情节发展观察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公认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其中第八章以“八洞水灵宝会”为题,是整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情节展开,角色转折以及宗旨宣扬三个方面对该章进行详细观察。
一、情节展开部分在《西游记》第八章中,“八洞水灵宝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
故事中,为了寻找取经的宝贝,孙悟空和其他三位主要角色前往八洞水,参加由玉帝主持的灵宝会。
在这次会议上,各洞洞主都以展示自己的宝贝为主要目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如来佛祖的出现,以及如来佛祖和孙悟空之间的激烈争斗。
这个情节展开部分凸显了《西游记》中传统神话故事与现实世界的交融。
通过各类神仙与珍宝的争夺和展示,作者以幽默的方式展现了中国神话故事中常见的情节。
这些情节展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了解,并巧妙地将其融入到了小说中。
二、角色转折部分在情节展开的基础上,角色转折成为了《西游记》第八章中的重要元素。
故事中,孙悟空首次面对如来佛祖,爆发出一场激烈的战斗。
孙悟空凭借他的神通和武艺,与如来佛祖展开了一场浩大的较量。
然而,在这场战斗中,孙悟空并未能战胜如来佛祖,而是被其禁锢在五行山下。
这一角色转折揭示了孙悟空作为主要角色的弱点和不完美之处。
尽管孙悟空拥有超凡的武力和不可思议的本领,但他依然无法战胜如来佛祖。
这种转折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三、宗旨宣扬部分《西游记》一直以来以其独特的宗旨而闻名。
这一宗旨彰显在第八章中,通过角色们的行为和对话来进行宣扬。
在灵宝会上,各洞洞主展示的宝物都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
作者借助这些宝物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孙悟空的金箍棒代表了力量;白骨洞的蛇妖展示了妖怪的欲望;而如来佛祖的出现则体现了智慧和慈悲。
通过这些不同角色和他们所代表的宝物的对比,作者向读者传达了自己关于人性、道德和价值观的思考。
综上所述,《西游记》第八章情节的发展展示了作者丰富的神话文化素养。
汉魏六朝小说研究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意义:本课程属专业选修课
汉魏六朝小说研究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意义:本课程属专业选修课,是《中国小说发展史》的“上游段”,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的分支。
尤其是“汉人小说”,是小说史研究的处女地。
开设此专业选修课,可以培育学生开放式思维,积淀学生文化储存,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深入开发“汉魏六朝小说”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使学生了解中国小说概念的生成、发展、成熟;了解中国小说史发展脉络及中国小说史“上游段”的学术文化特征,进而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
介绍一般文本,解析重点文本,使学生能进入研究性学习状态,期末完成一篇3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㈠重点1、关于小说概念生成及多义性的阐释,小说生成的“多祖现象”。
2、《汉书·艺文志》中小说的“目录学意义”。
3、汉代的杂传小说、轶事小说;魏晋的志怪小说;南北朝的志人小说。
4、汉魏六朝小说对后世小说发展的影响。
5、汉魏小说积淀下来的大众话语。
㈡难点1、对小说生成“多祖现象”的理解。
2、汉代小说理论与小说实践的契合。
3、对汉魏六朝小说文本的了解、阅读。
4、小说生成文化背景的解读。
5、“累积型生成的”小说概念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共30学时)第一章中国早期小说观的历史演变(小说名实论)(4学时)[内容]1、先秦的“琐言小说观”。
2、汉魏六朝人的“稗史小说观”。
3、唐人的“史说同质小说观”。
4、明代“艺术小说”观的确立。
[知识点与教学要求]⒈知识点:“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继之有:《荀子》的“小家珍说观”;《论语》中的“小道观”;班固的“稗官说”;桓谭的“丛残小语说”;王充《论衡》中的“短书说”;葛洪的“稗史之阙说”;洪迈的“小小情事说”;谢肇淛的“虚实相伴说”。
小说概念“累积型生成”的过程,小说概念衍生的不同文化背景,小说概念的多元化阐释,小说概念的近代化。
汉事传奇,“虚构”是小说的灵魂。
⒉教学要求:引导学生理解解小说“原生态的概念”的流程图,梳理出早期小说观演变的“史”的轮廓。
红楼梦第八章宝玉与黛玉的初次相遇与情感交流的微妙变化
红楼梦第八章宝玉与黛玉的初次相遇与情感交流的微妙变化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第八章中描写了宝玉与黛玉的初次相遇及随之而来的情感交流。
这一场景中,两个主要人物的碰撞以及他们对彼此的印象和情感的微妙变化展现了作者深刻的心理描写能力和对人性的洞察。
文章一:初次相遇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宝玉与黛玉的初次相遇。
在贾母的安排下,宝玉与黛玉同品尝了美味的葡萄。
宝玉被黛玉那双明亮的眼睛所吸引,黛玉却对宝玉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和冷漠。
两人的初次相遇并没有引发太多情感上的激荡,然而这个相遇为后续情感交流埋下了伏笔。
文章二:微妙的情感变化宝玉和黛玉的初次相遇只是一种偶然的机遇,但其后的情感交流却逐渐影响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宝玉在那一瞬间被黛玉的美丽和独特所吸引,他对黛玉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愫。
而黛玉对宝玉则保持着疏离和疑惑,她对宝玉的感情既是喜欢又是排斥,无法理解宝玉的心事。
文章三:相似性与共鸣宝玉和黛玉在情感上的微妙变化有赖于他们所共有的一些相似性。
他们都是贾府中有特殊地位的人物,都有一定的文学修养。
这些相似性使得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暗合和共鸣。
尽管初次相遇只是简短而又平淡的交流,但在相互间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吸引力。
文章四:随后的发展初次相遇和微妙的情感变化只是红楼梦故事中的一个小片段,随后的发展才是刻画这两个人物关系的主要内容。
宝玉和黛玉在后续的故事中被逐渐带入一种情愫与思念之中,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错综复杂。
红楼梦巧妙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微妙变化。
文章五:情感触动与主题宝玉与黛玉的初次相遇及情感交流是红楼梦中情感描写的重要元素之一。
通过这一场景,曹雪芹刻画了两个主要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及情感的复杂性,体现了他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洞察。
红楼梦是一部以人与人之间关系和情感为主题的作品,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微妙变化正是该主题的生动体现。
结语:红楼梦第八章中,宝玉与黛玉的初次相遇及情感交流展现了曹雪芹深刻的心理描写能力和对人性的洞察。
第八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第八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明代后期,在通俗小说领域中兴起了编著神怪小说的热潮。
这批神怪小说,是在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话本的影响,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的。
它与讲究“真”与“正”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不同,其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
在这类小说中,有的作品完全以宣扬宗教迷信、封建道德为主要目的,故事荒唐,文字粗鄙,很快被历史淘汰。
但其中以《西游记》为代表的一些优秀作品,往往能以生动的形象、奇幻的境界、诙谐的笔调,怡神悦目,启迪心志,一直被读者珍视。
○第一节《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玄奘取经题材的神化与孙悟空形象的演化作者问题吴承恩《西游记》的版本《西游记》的成书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相类似,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积累与演化的过程。
但两者演化的特征并不一致:《三国》、《水浒》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以生发与虚构,是“实”与“虚”的结合而以“真”的假象问世;而《西游记》的演化过程则是将历史的真实不断地神化、幻化,最终以“幻”的形态定型。
玄奘(602~664)取经原是唐代的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贞观三年(629),他为追求佛家真义,经历百馀国,费时17载,前往天竺取回梵文大小乘经论律657部。
这一非凡的壮举,本身就为人们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归国后,他奉诏口述所见所闻,由门徒辨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此书尽管“皆存实录,匪敢雕华”,但以宗教家的心理去描绘的种种传说故事和自然现象,难免已染上了一些神异的色彩。
后由其弟子慧立、彦 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赞颂师父,弘扬佛法的过程中,也不时地用夸张神化的笔调去穿插一些离奇的故事。
于是,取经的故事在社会上越传越神,唐代末年的一些笔记如《独异志》、《大唐新语》等,就记录了玄奘取经的神奇故事。
三品佳人第八章主要内容
三品佳人第八章主要内容三品佳人是一部以古代宫廷为背景的言情小说,它展现了一个普通女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逐渐崭露头角,最终跻身皇室高位的故事。
小说第八章是整个故事情节的转折点,其中主要描写了女主角顾寻宁面对宫廷内外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展现了她的聪明才智和坚定意志。
在第八章中,顾寻宁通过巧妙地使用自己的智慧和周密的计划,成功捕捉了一位掌握重要机密的宫廷内应,并获得了对方的信任。
这次行动展示了她出色的慧眼和冷静的头脑,她通过不慌不忙的应对,巩固了自己在宫廷中的地位,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第八章还揭示了宫廷中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复杂。
顾寻宁在与其他宫廷女子的交往中,逐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和目的,甚至连那些表面上看似友好的人也可能对她构成威胁。
她在这种环境中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学会了保持警惕,并寻找机会解决问题,从而在权谋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结来说,第八章是《三品佳人》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展示了女主角顾寻宁在宫廷中的智慧和坚毅。
通过她的努力和聪明才智,顾寻宁逐渐获得了在宫廷中立足的机会,并学会了如何应对权谋斗争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她的成长和进步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普通女子如何在困境中崭露头角,并最终跻身皇室高位的故事。
就个人观点而言,我认为《三品佳人》这部小说展现了一种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通过女主角顾寻宁的努力和智慧,作者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的信息:只要我们勇于追求,努力奋斗,就可以在任何环境中取得成功。
小说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世俗的冷酷,通过宫廷中各种权谋斗争来展示社会万象,让读者深入思考和反思。
在我看来,《三品佳人》第八章的主要内容既展示了角色的智慧和坚定,又刻画了宫廷权谋斗争的残酷与复杂。
这一章节为整个故事的发展和进展提供了转折点,为读者创造了悬念和期待,引发了对主角命运的关注。
通过这一章节的详细描写与叙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宫廷中权谋斗争的复杂性和女主角的聪明才智,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这部小说传递的积极能量和深刻思考。
红楼梦第八章好词好句
红楼梦第八章好词好句介绍《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第八章是《红楼梦》中的一章,该章节中充满了许多好词好句,展现了作者对人物情感和环境的描写之精彩。
本文将通过对红楼梦第八章的分析,探讨其中蕴含的好词好句,进一步分析其文学意义和艺术特点。
第一节:好词好句出现的背景分析在红楼梦第八章中,作者曹雪芹通过描写贾母找医生为宝玉治病的情景,展现了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揭示了贾府内部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貌。
1. 贾母找医生为宝玉治病贾母作为贾府的家族长者,对宝玉的健康非常关心。
当得知宝玉生病后,贾母立即找来医生为他治病。
在这一情景中,作者通过对贾母的关怀和宝玉的病情描写,展现了贾母对宝玉的深情厚谊。
2. 宝玉与黛玉的深情厚谊在宝玉生病期间,黛玉主动照顾宝玉,为他准备薄荷橙花水,细心呵护。
这一细节揭示了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深情厚谊,表达了黛玉对宝玉的关爱和呵护。
3. 揭示贾府内部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貌通过描写贾母找医生为宝玉治病的情景,可以进一步了解贾府内部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貌。
贾母担心宝玉的病情,展现了家族长者对后代的关心和疼爱;黛玉主动照顾宝玉,表达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
同时,这一情景也反映了贾府所处的封建社会背景,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是封建家庭关系的一种写照。
第二节:分析好词好句的文学意义和艺术特点在红楼梦第八章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好词好句,充分展现了他对人物情感和环境描写的精彩。
1. 对人物情感的描写作者通过对贾母找医生为宝玉治病和黛玉照顾宝玉的情景描写,展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深情厚谊。
例如,作者描写贾母对宝玉的关怀和疼爱,使用了“须条枕高设,丧床匣软笺”等词句,把贾母关怀的心情生动地表达出来。
同时,作者描写黛玉照顾宝玉的情景,使用了“问远近无消息,携冷暖及时朝”等词句,刻画了黛玉对宝玉的关怀和呵护之情。
2. 对环境的描写在描写贾母找医生为宝玉治病的情景中,作者通过对医生进出贾母房间和府内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贾府的庄严和富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但是蔣防並不是著重在這一點,他主要是 把重心放在揭示男主角李益的背義行為的 社會原因,作者描寫李益的性格軟弱,面 對強大的封建勢力不敢反抗,他不是不對 小玉鍾情而是難為父母之命,加上李益的 母親「素嚴毅」,因此他也就心生畏懼, 不敢不從,不過在娶了太太後,李益仍是 「傷情感物,鬱鬱不樂」,由此可見,他 既是悲劇的製造者之一,也是悲劇的受害 者,也寫出了李益的複雜性,更揭露了深 刻的社會原因,拓展了作品的思想深度與 廣度。
• 夏五月,與盧氏偕行,歸於鄭縣。至縣旬 日,生方與盧氏寢,忽帳外叱叱作聲。生 驚視之,則見一男子,年可二十餘,姿狀 溫美,藏身映幔,連招盧氏。生惶遽走起, 繞幔數匝,倏然不見。生自此心懷疑惡, 猜忌萬端,夫妻之間,無聊生矣。或有親 情,曲相勸喻。生意稍解。後旬日,生複 自外歸,盧氏方鼓琴於床,忽見自門拋一 斑犀鈿花合子,方圓一寸餘,中有輕絹, 作同心結,墜於盧氏懷中。
• 玉乃低鬟微笑,細語曰:「見面不如聞名。 才子豈能無貌?」生遂連起拜曰:「小娘 子愛才,鄙夫種色。兩好相映,才貌相 兼。」母女相顧而笑,遂舉酒數巡。生起, 請玉唱歌。初不肯,母固強之。發聲清亮, 曲度精奇。酒闌,及瞑,鮑引生就西院憩 息。閒庭邃宇,簾幕甚華。鮑令侍兒桂子、 浣沙與生脫靴解帶。須臾,玉至,言敘溫 和,辭氣宛媚。解羅衣之際,態有餘妍, 低幃昵枕,極其歡愛。
• 唐代前之俠重「義氣」,不重「武」:ex. 《史記.遊俠列傳》 • 唐代開始,俠才與「武」相連結。《蘭陵 老人》:「老夫有一技,請為尹設。」遂 入。良久,紫衣朱囊,擁劍長短七口,舞 於中庭,迭躍揮霍,鎞光電激,或橫若裂 盤,旋若規尺。
• 「武俠」的定義 「武」:武藝、武功--技擊 1.防身、行俠的憑藉 2.精神的外現--決定俠客的風采 3.裁斷善惡的最終法則 4.學武過程
「俠」:俠骨、俠氣、俠情:精神、靈魂 →歷史與文化的積累 清〃龔自珍:「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 名十五年」
• 「劍」--作為表現武俠的最佳代表。 (最富文化意味) 《荀子〃性惡》:桓公之蔥,太公之闕,文 王之錄,莊君之曶,闔閭之干將、莫邪、 巨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劍也。
曰:「隱娘初被尼挈,不知行幾里。及時,至大 石穴之嵌空數十步,寂無居人,猿狖極多,松蘿益邃。 已有二女,亦各十歲,皆聰明婉麗不食。能於峭壁上 飛走,若捷猱登木,無有蹶失。尼與我藥一粒,兼令 長執寶劍一口,長二尺許,鋒利,吹毛令剸,逐二女 攀緣,漸覺身輕如風。一年後,刺猿狖。百無一失。 後刺虎豹,皆決其首而歸。三年後能飛,使刺鷹隼, 無不中。劍之刃漸減五寸。飛禽遇之,不知其來也。 至四年,留二女守穴,挈我於都市,不知何處也。指 其人者,一一數其過,曰:『為我刺其首來,無使知 覺。定其膽,若飛鳥之容易也。』受以羊角匕首,刀 廣三寸。遂白日刺其人於都市,人莫能見。以首入囊, 返主人捨,以藥化之為水。(聶隱娘)
• 宵之夜,玉忽流涕觀生曰:「妾本倡家, 自知非匹。今以色愛,托其仁賢。但慮一 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蘿無托,秋扇見 捐。極歡之際,不覺悲至。」生聞之,不 勝感歎。乃引臂替枕,徐謂玉曰:「平生 志願,今日獲從,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夫人何發此言。請以素縑,著之盟約。」… 如此二歲,日夜相從。其後年春,生以書 判拔萃登科,授鄭縣主簿。至四月,將之 官,便拜慶於東洛。
• 俠客形象的形成 1.大眾心理的需求 2.公平正義的追尋 清〃張潮《幽夢影》:「胸中小不平,可以 酒消之;世間大不平,非劍不能消之。」
• 唐代初期政治的安定,造就了經濟的繁榮與發 達,尤其太宗時期,積極推展政治革新,廣開 言路,忠言納諫,安定了人民的生活。政治清 明之後,帶動了各行業的蓬勃,加上交通的暢 達,商業貿易更在此時一枝獨秀。政局安定, 交通便達,物品的交流,造就了商人大賈的財 富,這些商人運送貨物時,自然需要一些能 「以武服人」的俠士陪同,因此也間接促成俠 風熾盛。從來財物容易引起覬覦,便生出許多 邪辟的人性,社會便起了許多不公不義之事, 或富人仗勢欺壓,或竊盜殺人取物,俠者在此 律法幽微,世道不彰的時刻,可以暫時周延, 遏阻姦邪惡事的發生。
• 宋.劉斧《青瑣高議.驪山記》:「一日, 貴妃裕出,對鏡勻面,裙腰褪,微露一乳, 帝以手捫弄」,出對子曰:『軟溫新剝雞 頭肉』,安祿山從旁對曰:『潤滑初凝塞 上酥』。」
• 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唐之举人先藉 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 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
• 明胡應麟:「惟《广记》所录唐人闺阁事咸绰有情 致,诗词亦大率可喜。」 年可四十餘,綽約多姿,談笑甚媚。因謂生曰: 「素聞十郎才調風流,今又見儀容雅秀,名下固 無虛士。某有一女子,雖拙教訓,顏色不至醜陋 ,得配君子,頗為相宜。頻見鮑十一娘說意旨, 今亦便令永奉箕帚。」生謝曰:「鄙拙庸愚,不 意故盼,倘垂采錄,生死為榮。」遂命酒饌,即 命小玉自堂東閣子中而出。生即拜迎。但覺一室 之中,若瓊林玉樹,互相照曜,轉盼精彩射人。既而 遂坐母側。母謂曰:「汝嘗愛念『開簾風動竹,疑是 故人來。』即此十郎詩也。爾終日念想,何如一見。」 (霍小玉傳)
古代小說研究
課本第八章 作意好奇與詩人情懷
唐人小說的淵源及體式
• 「傳奇」定義:「傳」-記敘;「奇」-奇聞 異事 • 以「傳奇」為小說作品之名,當始於元稹, 他的名作〈鶯鶯傳〉,原名「傳奇」今名 是宋人將此篇收入《太平廣記》時改題。 晚唐作家裴鉶之作亦名《傳奇》;宋以後 即根據唐人小說多記敘奇聞異事特點,以 「傳奇」稱之
• 生當時憤怒叫吼,聲如豺虎,引琴撞擊其 妻,詰令實告。盧氏亦終不自明。爾後往 往暴加捶楚,備諸毒虐,竟訟於公庭而遣 之。…盧氏既出,生或侍婢媵妾之屬,暫同 枕席,便加妒忌。或有因而殺之者。
• 李肇《国史补》卷中云:“散骑常侍李益 少有疑病。”《唐书》亦云:“益少痴而 忌克,防闲妻妾苛严,世谓妒痴为李益 疾。”据此,则是本传所称,猜忌万端, 夫妇之间无聊生者,或为当日流传之事实。 小说多喜附会,复举薄幸之事以实之,而 十郎薄行之名,永垂千古矣。(汪辟疆校 录《唐人小说》)
女性魅力與遊俠精神
• 一位美麗的青樓女子霍小玉,與一位在京中等待 複試受官的進士李益相愛,卻因為在母親的另結 高門下,男方拋棄了深深愛著他的霍小玉,使小 玉含恨而死,這種「癡情女子負郎」的故事,在 封建社會裡是一種普遍的事實,這也反映了女人 在愛情婚姻問題上的不能擺脫的悲慘命運。而這 也是一個在中國古典小說中,一直被反覆呈現的 題材內容。「霍小玉傳」透過了霍小玉這個人物 的成功塑造,表現了一個具有時代內容的深刻社 會主題。在男女情愛的關係上,男子負心背義總 是不道德的,有不少作品都是從譴責負心男子的 角度表現一種道德主題。
唐開元中,關輔大旱,京師闕雨尤甚,亟命 大臣遍禱於山澤間,而無感應。上於龍池新 創一殿,因召少府監馮紹正,令於四壁各畫 一龍。紹正乃先於四壁畫素龍,奇狀蜿蜒, 如欲振躍。繪事未半,若風雲隨筆而生。上 及從官於壁下觀之,鱗甲皆濕,設色未終, 有白氣若簾廡間出,入於池中,波濤洶湧, 雷電隨起,侍御數百人皆見。白龍自波際乘 雲氣而上,俄頃陰雨四布,風雨暴作,不終 日而甘霖遍於畿內。(《明皇雜錄》唐鄭處誨)
•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凡變異之談, 盛於六朝,然多是傳錄舛訛,未必盡設幻語, 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 • 「逸事」、「志怪」作為「傳奇」之骨幹 尤其「逸事」,與唐人愛好史學有關,從 〈鶯鶯傳〉、〈霍小玉傳〉之稱,可知「紀 傳體」對「傳奇」之影響,但以「傳奇」指唐代 小說,是約定俗成的做法,其定義是模糊的,具 體包括哪些作品,學者意見互有出入,至今未定。 今姑且以「傳奇」為唐代小說,而其中又可分 「逸事」「志怪」「傳記」類
• 忽聞生來,欻然自起,更衣而出,恍若有 神。遂與生相見,含怒凝視,不復有言。 羸質嬌姿,如不勝致,時負掩袂,返顧李 生。…玉乃側身轉面,斜視生良久,遂舉杯 酒酬地曰:「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 丈夫負心若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慈 母在堂,不能供養。綺羅弦管,從此永休。 徵痛黃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當永 訣!我死之後,必為厲鬼,使君妻妾,終 日不安!」
• (淨持)因謂生曰:「素聞十郎才調風流, 今又見儀容雅秀,名下固無虛士。某有一 女子,雖拙教訓,顏色不至醜陋,得配君 子,頗為相宜。頻見鮑十一娘說意旨,今 亦便令永奉箕帚。」生謝曰:「鄙拙庸愚, 不意故盼,倘垂采錄,生死為榮。」遂命 酒饌,即命小玉自堂東閣子中而出。生即 拜迎。但覺一室之中,若瓊林玉樹,互相 照曜,轉盼精彩射人。既而遂坐母側。母 謂曰:「汝嘗愛念『開簾風動竹,疑是故 人來。』即此十郎詩也。爾終日念想,何 如一見。」
• 記事珠 開元中張說為宰相,有人惠說二珠,紺色有 光,名曰“記事珠。”或有闕忘 之事,則以 手持弄此珠,便覺心神開悟,事無巨細,渙 然明曉,一無所忘。說秘 而至寶也。(五代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 • 解語花 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枝盛開。帝 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嘆羨。久之,帝指貴妃, 示于左右曰:“爭如我解語花。”(怎么比得上 我那如花解语。性甚長 厚,昔歲常與生童歡於鄭氏之室,杯盤笑 語,曾不相間。每得生信,必誠告於玉。 玉常以薪芻衣服,資給於崔。崔頗感之。 生既至,崔具以誠告玉。玉恨歎曰:「天 下豈有是事乎!」遍請親朋,多方召致。 生字以愆期負約,又知玉疾候沈綿,慚恥 忍割,終不肯往。晨出暮歸,欲以回避。 玉日夜涕泣,都忘寢食,期一相見,竟無 因由。冤憤益深,委頓床枕。
• 未至家日,太夫人以與商量表妹盧氏,言約已 定。太夫人素嚴毅,生逡巡不敢辭讓,遂就禮 謝,便有近期。盧亦甲族也,嫁女於他門,聘 財必以百萬為約,不滿此數,義在不行。生家 素貧,事須求貸,便托假故,遠投親知,涉歷 江、懷,自秋及夏。生自以辜負盟約,大愆回 期,寂不知聞,欲斷期望,遙托親故,不遺漏 言。玉自生逾期,數訪音信。虛詞詭說,日日 不同。博求師巫,便詢卜篋,懷優抱恨,周歲 有餘。羸臥空閨,遂成沈疾。雖生之書題竟絕, 而玉之想望不移,賂遺親知,使通消息。尋求 既切,資用屢空,往往私令侍婢潛賣篋中服玩 之物
大歷中,隴西李生名益,年二十,以進士擢 第。其明年,拔萃,俟試於天官。夏六月, 至長安,舍於新昌裏。生門族清華,少有才 思,麗詞嘉句,時謂無雙;先達丈人,翕然 推伏。每自矜風調,思得佳偶,博求名妓, 久而未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