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备课资料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了解第四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2. 研究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能够正确理解并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练和活动。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理解并正确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三、教学准备1. 第四单元的课本和教辅材料。

2. 录音机和课件投影设备。

3. 单词卡片和图片资料。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词汇卡片,引导学生回顾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预:让学生预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听力: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并纠正发音和语调。

4. 模仿:教师示范课文的朗读,引导学生模仿并注意语音语调。

5. 分角色朗读: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6. 讨论与展示: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课文中的问题和观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考。

7.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或创作相关对话。

8. 练与巩固:布置相关练和作业,巩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课文理解: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3. 朗读表达:评估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4. 小组活动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创造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和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词汇和短语的掌握也得到了加强。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展示了积极的合作和创造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课堂氛围的活跃度。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师集体备课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师集体备课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师集体备课一、备课目的本次教师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为了准备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确保教师们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教学工作。

二、备课内容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了解我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和山脉;- 认识中国地图的基本构成和信息。

2.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正确说出中国主要的河流、湖泊和山脉的名称;- 学生能够在地图上标出中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和山脉。

3.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引出学生对祖国的感受;- 利用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中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和山脉;- 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分组活动,让学生自由探索中国地图,并在地图上标出主要的河流、湖泊和山脉;- 小结本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美丽的湖泊和山脉》- 教学步骤:- 复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地图标注情况;- 利用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中国的其他湖泊和山脉;-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提升对湖泊和山脉的认识;- 分组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湖泊或山脉进行研究,并制作一份小报告;- 学生展示小组成果,进行简短的讨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中国地图》- 教学步骤:- 复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小报告;-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了解地图的基本构成;- 指导学生使用地图上的信息,找出中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和山脉;- 引导学生进行地图标注练,巩固所学知识;- 小结本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4. 教学评价本单元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下列方式:-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包括地图标注练和小报告;- 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展示报告的质量。

三、教学资源- 课本: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图片资料:中国地图、河流、湖泊和山脉的图片;- 小组活动材料:纸张、彩色笔、小报告模板等。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会通过关键词、句子、段落来概括文章大意。

3.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草原》2. 《丁香结》3. 《峰》4. 《猫》语文园地1. 词语辨析2. 句子仿写3. 段落理解与应用三、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总结规律。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回答问题准确性、合作意识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练习册等。

3. 阅读测试:定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了解学生学习效果。

六、教学时间安排1. 课文教学:每篇课文2课时,共计8课时。

2. 语文园地:每课时1课时,共计4课时。

七、课后作业与辅导1. 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辅导: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 教辅资料:课后练习册、阅读理解训练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课文1《草原》2. 第二周:课文2《丁香结》3. 第三周:课文3《峰》4. 第四周:课文4《猫》5. 第五周:语文园地16. 第六周:语文园地27. 第七周:语文园地38. 第八周:语文园地4以上为第四单元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各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集体备课第四单元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拼读、书写第四单元的生字词。

- 理解第四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 掌握第四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点,如修辞手法、语法结构等。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第四单元课文,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培养学生对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 《草原》- 《丁香结》- 《花钟》- 《古诗三首》2.2 生字词- 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2.3 知识点-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 修辞手法、语法结构等语文知识点的掌握。

三、教学重难点-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 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 修辞手法、语法结构等语文知识点的掌握。

四、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引导与启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趣味性教学: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第四单元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上为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集体备课第四单元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教学。

集体备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集体备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集体备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成语和谚语。

3.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领悟课文中所传递的正能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学生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草原》2. 《枫桥夜泊》3. 《观书有感》4. 《月光曲》生字词1. 草原:草原、辽阔、牧羊、奶牛等。

2. 枫桥夜泊:枫桥、夜泊、江村、寒山等。

3. 观书有感:观书、有感、窗前、明月等。

4. 月光曲:月光、钢琴、旋律、和谐等。

成语与谚语1. 成语:一望无际、水平如镜、自由自在等。

2. 谚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成语和谚语,以及正确书写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四、教学措施1.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

2. 教师应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教师应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课外阅读。

3.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成语和谚语,写一段话。

4.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小作文。

六、集体备课安排1. 第一周:讨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

2. 第二周:讨论教学措施、课后作业设计等。

3. 第三周:试讲、评课、完善教学方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四单元1.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古诗十九首》中的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研究欣赏和朗读古诗,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研究描写自然景物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重点- 研究课文中的古诗,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研究欣赏和朗读古诗,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4. 教学准备- 课文《古诗十九首》的复印件;- 录音机和古诗的录音;- 学生的课前预作业。

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复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古诗的特点和意境。

步骤二:新课呈现1. 准备好录音机和古诗的录音,播放古诗录音,让学生先欣赏古诗的韵律和语调。

2.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古诗有什么特点?请谈谈你的感受。

3.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分析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步骤三:课文理解1. 分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中描写自然景物的方式和技巧。

步骤四:朗读和模仿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语调和韵律。

2.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步骤五:创作练1.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写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短诗。

2. 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课堂分享,互相欣赏和评价。

6.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古诗和其他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展览或艺术展览,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7.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完成的写作作业。

第四单元课时备课

第四单元课时备课

用字母表示数(一) 教学内容:教材P44-P46例1-例3 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以图形引入,生成问题。

1、投影出示例1(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3)小题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扑克牌,行程A 、B 两地,C 大调…….二、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2:(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 、 b 或 c 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根据学生课型:新授 课时:第 1 课时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

(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减法的性质:a-b-c=a-(b+c)除法的性质:a÷b÷c=a÷(b×c)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一、教学内容:初步认识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正负数,能用正负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能力目标:会有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3、情感目标: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正、负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

2、有关教学课件。

六、教学措施:教学中结合生活中一些正负数知识,使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正负数知识不并能运用正负数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

七、教学进度:本单元大约在第1-2周进行教学。

八、课时分配:信息窗1------------------------------------------------------2课时信息窗2------------------------------------------------------1课时信息窗3------------------------------------------------------2课时信息窗4------------------------------------------------------1课时总复习--------------------------------------------------------1课时课题:认识正、负数课型:新授课备课日期: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现实生活,了解并掌握正、负数的意义。

2、能力目标: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大单元备课 素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大单元备课   素材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备课教学目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单元人文主题本单元以神话组织单元,《盘古开天地》讲述了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以身躯化为万物的故事,赞美他的开创精神和牺牲精神;《精卫填海》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体现了精卫坚韧执着的个性;《普罗米修斯》讲述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的故事,体现了主人公为民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女娲补天》讲述了女娲补天的故事,塑造了勇敢顽强、智慧能干、甘于奉献的女娲形象。

学习内容与目标字词句◎认识“劈、缓”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少、脏”,会写“睁、翻”等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词语。

◎学习与“花”有关的词语。

◎积累“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等四字词语,能联想到相关的人物或故事。

◎读句子,能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并说出其他神话故事中令人感到神奇的地方。

阅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精卫填海》《嫦娥》。

◎能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能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能总结交流对神话的认识。

◎能掌握读神话的方法,阅读中外神话,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书面表达◎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神话或童话人物,围绕“我和________过一天”的话题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能根据同学的意见认真修改习作,能把习作誊写清楚。

情境与任务1.学习情境今年学校的艺术节将以“神话故事”为主题,编排一系列的舞台剧,现在在四年级同学中征集一些剧本,优秀剧本将上报本地电视台,作为春晚少儿节目的剧本。

请同学们细心阅览相关神话故事,认真编写,积极投稿。

2.任务框架与内容安排本次剧本供选择的故事除了以下四个中外神话故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来创编一个新的神话故事,写成剧本。

部编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题是“法治教育”,主要围绕“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两个方面展开。

通过本单元的,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知道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通过对法律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共包含两课,分别是:1. 《我们生活中的法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认识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引导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真实、典型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2. 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利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法律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4.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 学生能够树立法律意识,明确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3. 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单元的教学时间为两周,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1. 第一课《我们生活中的法律》: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分析生活中的法律案例。

2.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周:1. 第二课《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讲解遵纪守法的意义,分析违反法律的法律后果。

2. 课后作业:让学生制定自己的遵纪守法计划,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2. 案例素材: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3. 视频资料:法律知识普及视频、遵纪守法为主题的宣传片4. 道具:法律相关标识、违规物品等八、教学建议1. 注重法律知识的普及,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比》集体备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比》集体备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集体备课引言本文档是针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的集体备课内容。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比的概念和比的表示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进行物体的比较和排列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比的概念,灵活运用比进行物体的比较和排序。

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1.1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比的概念; - 掌握用“比”进行物体比较和排序的方法; - 学会简单的比例关系。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用“比”进行物体比较和排序的方法。

2.2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比例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3.1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比的概念和比的表示方法; 2. 比的性质和比例关系; 3. 比的应用:物体的比较和排序。

3.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导入新课,引出比的概念。

2.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的表示方法。

3.总结比的性质,引出比的基本性质。

4.练习比的转化和简化。

第二课时:比的应用:物体的比较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引入物体的比较问题,通过实际的物体进行比较练习。

3.给出一些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进行物体的比较。

第三课时:比的应用:物体的排序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物体的比较。

2.引入物体的排序问题,通过实际的物体进行排序练习。

3.给出一些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进行物体的排序。

第四课时:比的应用:简单的比例关系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比的应用之一:简单的比例关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第
四单元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包含 4 篇课文,分别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世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世界》、《综合性学习:我爱你,汉字》、《综合性学习:我爱你,汉字》。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 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1. 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深层次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4. 分析课文,深入理解课文深层次的内容。

5. 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6. 总结课堂,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
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七、集体备课时间
请大家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我们将在 2023 年 4 月 10 日进行集体备课,共同商讨本单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以上就是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共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努力。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第四单元目标本次备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第四单元的语文知识,包括识字、阅读和写作技巧。

通过简单的策略和清晰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识字:通过教授一些新的汉字,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2. 阅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和情感。

3. 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学策略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1.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利用游戏和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设计简单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有机会实践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步骤根据上述的教学内容和策略,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 引入新课:通过观察图片和讨论,引起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兴趣。

2. 研究识字:教授新的汉字,帮助学生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3. 阅读课文:让学生读课文,并进行理解和讨论。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口头问答或小组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写作练:设计简单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练。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我们将采取以下的评估方式:1. 口头回答问题: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写作评估: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估,检查他们是否能够准确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以上是本次语文集体备课的内容和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掌握语文知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四单元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单元包括《詹天佑》、《草原》、《丁香结》、《月光曲》等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介绍,也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还有对艺术作品的欣赏。

2. 语文素养: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感悟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德育教育: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对祖国、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研究状态。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3.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感悟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拓展延伸:通过相关阅读材料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对学生的研究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朗读和感悟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建议1. 注重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4.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根据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我们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第四单元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备课,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研究,使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作品阅读:本单元选取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歌、现代散文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使学生能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写作训练:本单元提供了一些写作素材和写作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口语交际:本单元提供了一些口语交际的场景和话题,通过口语交际的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作品的理解:由于文学作品的内容丰富多样,学生可能对某些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2. 写作技巧的掌握:写作技巧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学生可能对一些写作技巧的运用不够熟练,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练。

3. 口语交际的实践:口语交际需要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进行练,但课堂时间有限,如何合理安排口语交际的实践成为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为了达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 引导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一些优秀的写作案例,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分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口语交际的练,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为了对本次集体备课的效果进行评价,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研究状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四单元一、教学目标1. 熟悉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2.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3.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掌握其语法结构和意义;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第四单元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3. 理解难点句子的语法结构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1. 课文《小兔的烦恼》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重点词汇和短语:烦恼、抱怨、竟然、由于、麻烦、急忙;3. 难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 小组合作研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入课文《小兔的烦恼》的主题和内容;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 教师讲解重点词汇和短语: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意思和用法;4.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5.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表演课文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6. 理解难点句子: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的语法结构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7. 小结与巩固: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相关练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理解情况和语言表达能力等;2. 批改和评价学生的作业,包括阅读理解和写作等方面;3. 学生之间互评和自评,提供对彼此研究的反馈。

七、教学资源1. 课本《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2.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3. 学生练册和作业本;4. 角色扮演相关道具和装饰品。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集体备课第四单

目标
本次备课的目标是教授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的内容。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文学习:学生将学习课文《山中的两个故事》和《兔子和
狐狸》。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课文,学生将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写作训练:在本单元中,学生将进行写作训练,包括写作文、写读后感和写文章提纲等。

通过写作训练,学生将提高自己的写作
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语言知识:本单元将重点教授一些语言知识,如词语的用法、词义辨析、句式变换等。

通过学习这些语言知识,学生将提高自己
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3. 情景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将学生置身于实际情景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教学评估
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2. 作业评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定其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 测验评估:进行课后测验,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知识的理解程度。

以上是本次备课的内容和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学习并取得好成绩。

谢谢!。

五年级下第四单元单元整体备课

五年级下第四单元单元整体备课

五年级下第四单元单元整体备课在小学五年级的教学中,第四单元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教学价值。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单元整体备课是至关重要的。

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通过一系列的课文,让学生感受和领悟爱国之情。

《古诗三首》选取了三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分别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诗人的爱国情感。

《从军行》描绘了边疆战士戍边的艰苦和英勇无畏,体现了他们保家卫国的决心;《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诗人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抒发了诗人听闻官军收复失地时的喜悦之情。

《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述了毛泽东在得知长子毛岸英牺牲后的艰难抉择,展现了一代伟人的宽阔胸怀和深沉的父爱,更体现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尚情操。

《军神》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彰显了他为了革命事业英勇无畏的精神。

《清贫》通过描写方志敏被俘时的情景,展现了他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爱国情怀,有的是直接抒发对国家的热爱和忧虑,有的是通过人物的言行和事迹来体现。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古诗。

(2)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表达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文中人物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表达的爱国情感。

小学语文:第四单元备课

小学语文:第四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一、单元主题-----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以“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为主题,编排了一首诗,三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是一组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学会勇敢、敢于大胆想象的教育素材。

这组教材中的课文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去感知教材、感悟生活,进而形成良好的的品质。

三篇课文为《夜色》《端午粽》《彩虹》,一首诗为《静夜思》。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54个字,会写28个字,认识8个部首,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会背《静夜思》《寻隐者不遇》,积累优美语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游戏的方法识记生字;找重点词句以及利用形式多样的朗读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对经典诗歌和儿歌熟读成诵,达到主动积累语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组的学习,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爱亲人的教育,立志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54个会认生字,写好28个会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一首诗歌。

难点:在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的优美,结合图文想象诗歌的意境;能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句子;体会到亲人之间浓浓的爱。

五、教学策略
通过拼读、比较、识记学习生字词语;通过设置主问题,开展合作与探究,围绕关键词语深入学习并体会所涉及的句子的意思;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占位,突出相同部件的不同写法。

六、课时安排
《夜色》 2课时
《端午粽》 2课时
《彩虹》 2课时
《静夜思》 2课时
《语文园地四》 2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派 代表人物 所处时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孟子
老子 墨子 韩非子 孙武 孙膑
春秋晚期 仁爱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战国时期 春秋晚期 战国前期 战国时期
兼爱
非攻
春秋末期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兵法》 战国时期
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 收合理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二)教材特色
⒈以中华文明发展的时代特点(汉唐文明的“鼎盛”) 来编写教材,突破了旧教材以朝代分段划分封建社会 发展的模式(初步发展→不断发展→繁荣→继续发展→衰落)。 ⒉“盛世”局面绝不仅仅着眼于政治、经济、文化等 要素,与旧教材不同,新教材展现了一幅气魄恢宏的 盛世画卷,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穿插历史情景 的复原,激发师生的情感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⒊汉与唐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两个朝代,“繁荣与强盛” 是其时代特色。新教材围绕“盛世”主题,取材重点突出, 取舍得当: ⒋汉唐文化的编写也不象旧教材被另列一章,割裂于时代 之外。文化本身就是文明的表现形式,体现了新教材文明 发展史的特点,体现了“盛世”主题,也符合逻辑规律。.
• 儒家孔子的故事:
问题:故事反 映了孔子的什 么思想?
1.见教材第76页:“马棚失火”。 2.冉求和仲由问:“听到就行动起来吗?”孔子 回答仲由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了就行动 呢?”又回答冉求说:“听到就要行动。”公西 华见他回答得不一样,就问孔子是什么道理,孔 子回答说:“冉求遇事胆小退缩,所以我要鼓励 他前进,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要约束他(要他 谨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唐太宗“贞观之治”的措施。 教学难点:以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度为例,领悟中华文明对于世界文 明发展所做出的突出历史贡献。
四、问题探讨 学生平时通过书籍、电视剧,知道唐太宗(贞观之治)、科举制,但这 种知识是零星的、片段的,可能中间还夹杂着一些错误的理解。按照常规的 教学方式,问题可以这样设计:(1)唐太宗在治理国家有哪些“新”政? (2)这些措施对唐太宗的统治有何意义?对世界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3) 如何评价唐太宗?这样教师教起来比较容易,学生听起来也不费劲,只要听 懂并做笔记就行,整堂课的内容只要十几分钟的介绍和回答就可以完成教学 任务,但会出现几个问题:问题之一是教材内容学生很容易就看懂,也是很 感兴趣的,老师这样低调处理,容易磨灭学生的兴致,造成课堂气氛平淡; 问题之二是容易造成学生只知道听老师传授知识,而逐渐丧失了动脑和探究 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学难点无法突破,而 “用唐朝盛世的史实激发 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这一情感目标根本无法落实。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
汉 唐 盛 世
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
(一)课程标准
3-4 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 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4-1 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 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4-2 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 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二)教材特色
1、与前两课主要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叙事不 同,本课将宋元时期视为一个整体,将之分为不同的 主题来透视宋元时代社会的不同侧面。课文整合了有 关史实,概括了宋元时期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东方 与西方文明交流与融合;世俗生活、民间文化的勃兴 与发展等两大时代特征,描绘出中华传统文明的发展 脉络。 2、突出了以往没有多注意到的城市发展、世俗 生活等内容 3、轻政治、重文明体现明显
• 情境:
某甲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盗邻人钱财。面 对这一现象, 1.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会如何认识出现这一 现象的原因? 2.他们各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消除这一现象? 3.你喜欢哪家的观点?为什么?
片段三:
诸子百家的思想 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 儒家的“仁政”思想——“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 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5—2 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了 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极其变化。 5—3 选择具体事例,展示女性在历史上的贡献, 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6—1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况, 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6—2 利用多种资料,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 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6—3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举例说明特 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四、问题探讨 本课讲的内容比较深奥,不易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现有 的知识和能力的角度出发,注意材料的选用,与书本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 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 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通过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 的目的。
五、教学片段
片段一:
• 商鞅其人: 商鞅是卫国公子,姓公孙,名鞅。后因变法 有功,被封在商(今陕西商县)地,所以 又称商鞅。孝公死后,商鞅遭报复,惨死。
谁在争鸣?
问题一:商鞅 身为卫国公子, 为何要去帮助 别国?
问题二:秦国 国君为何会重 用商鞅?
争鸣什么?
时代背景
片段二:
诸子百家及其主张
主要主张 仁政 民贵 无为 法治 君轻
4—1 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 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4—2 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 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和世界社会变迁 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5—1 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 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
第二课 汉唐盛世 (第三课时)帝国新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讲述的是隋王朝结束自三国时期以来政权分立的局面,建立 新的大一统;隋王朝亡于暴政,大唐王朝继隋而立。唐太宗为改善中国积贫 积弱的局面,对君民关系、君臣关系、政治体制、民族问题等进行一系列调 整,使唐朝国力迅速上升,最终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不仅对 于中国后世的社会政治,而且对于古代东方世界的社会政治,都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灭亡,学会吸取隋亡于暴政的历史教训。 (2)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历史功绩,了解唐太宗时代的“开明政治”, 了解“贞观这治”的社会和谐局面,认识个人对于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学 习正确评价重要历史人物的方法。 (3)理解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度等新政制度对于中国后世的社会政 治以及古代东方世界的社会政治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理解古代中国对世界文 明发展的巨大作用。 (4)用隋唐盛世的史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 情感。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 ——绵延不绝的的中华文明
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
(一)课程标准
2-3 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国家管理方式,描 述其主要特点。 3-1 描述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和变迁。 3-2 选用典型事例,分析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 影响。 4-2 列举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出它(他)们 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5-4 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 革中的伟大作用。
综合探究四 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1、充分利用图片、音像、影像资料 2、开展课堂辩论、角色模拟、情景剧表演 3、学生尝试写研究报告、小论文等 4、注意与现实的联系、与乡土历史的联系
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第四课时)百家争鸣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大变革引发思想解放潮流,许 多文人、思想家,对社会的大变革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提出了各自的主张,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课本讲述了当时主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 家、法家和兵家,介绍了代表性的思想家以及他们的主要主张。 “百家争鸣”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对中国古代思想发 展,对以后历朝历代的统治和我国现代的文明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教 材的设计意在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文化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体会 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同时深刻领会思想文化的形成和传播与一定的历史背 景有关,并对整个历史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思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理解产生“百家争鸣”的原因以及对后世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 影响,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现在仍应继承 和发扬。 (3)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 同感,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
5-1 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 物民群众在社会 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6-1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 况,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6-2 利用多种资料,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 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6-3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 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
(一)课程标准
2—5 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 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3—3 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 同区域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3—4 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 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诸子百家补充资料
• 何谓“无为”:
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好 静”是针对统治者的骚扰 而提出的;“无事”是针对统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 “无欲”是针 对统治者的贪欲而提出的。老子认为为政者应当能做到“无为而 治”,有管理而不干扰,有君主而不压迫;君主应当学水的本色,有 功而不自居, 过着勤俭的生活,日理万机不贪享受,治国能顺应社会 规律、时代潮流,制利国、利万众的宪政;一旦制订颁布,就不轻 易改动,让万民在颁布的宪政下自化。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 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 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