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合集下载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记住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自然条件。

2.记住长江沿江地带特大城市、重要工业基地及钢铁走廊和汽车走廊的分布。

3.知道长江沿江地带重要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

能力目标:从长江南北支流的延伸对南北经济的辐射作用的客观事实,来认识沿江地带对周围地区的辐射作用。

情感目标:1.通过对区域间相互联系的学习,提高学生彼此协作、共同研究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念,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活动教学重点知识目标2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本区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教学方法读图导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我国沿海工业基地的分布,其中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在哪里?它位于哪条河流沿岸?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讲授新课一、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1.读图找出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2.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河流、气候及资源状况。

地形:地势低平,平原低山丘陵为主。

河流:河网稠密,湖泊众多。

地表水资源丰富。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丰沛。

资源:上游多煤、天然气和水能,下游主要是铁和铜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认识“H”型工业格局1、说出“H”型格局东西沟通了哪两地区,起到了什么作用?2.找出东西纽带中的四大重要城市。

3.辐射作用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的?4.认识世界上重要的沿河产业带有哪些?(莱茵河、密西西比河)三、沿江地带的城市1.读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比较长江上中游和下游分布的工业城市稠密与稀疏的不同?找出沿江地带四个特大城市。

2.了解上海多方面的优势表现四、沿江地带的工业1.读图找出沿江地带四大工业基地,说出各自主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2.找出沿江地带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有哪几个?3.记住长江沿江地带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

五、生态问题及治理保护1.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出现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在中下游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酸雨严重,水体污染)2、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治理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和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当堂训练做练习,巩固深化归纳评价总结知识要点。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1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1

第八章第二节长江沿江地带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相对地理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的特点;并对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作出简单的评价;初步培养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说明长江沿江地带气候的特点,培养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对比分析及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地理差异并初步培养对比分析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习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了解长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培养自己从交通、商业贸易、高新技术、西部开发等方面综合分析其纽带与辐射作用的综合能力,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4.运用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和工业分布图及相关文字资料,描述本区域内人口、城市和工业部门结构的空间分布特点与地区差异,进而俩界长江沿江地带中心城市在区域内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培养因果推理的能力。

5.运用图文资料,说明长江沿江地带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江水污染、酸雨等生态问题的危害与治理保护,培养推理和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逐步树立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发展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难点: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培养对比、分析、综合等方面的地理能力,并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方法导学法、讲练结合四、教具准备有关图片五、课时三课时六、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至今我们仍记忆犹新。

当时全国军民团结一致,终于战胜了这场特大洪灾。

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流域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3. 长江沿江地带的人口和城市分布4. 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5. 保护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生态环境问题。

2. 难点: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资源、人口、城市和生态环境等情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

3. 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保护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的途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引发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

3. 案例分析: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和建议。

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资源、人口、城市和生态环境等情况。

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保护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的行动。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灾害调查,如洪水、泥沙、污染等。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开展长江沿江地带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如征文、绘画、演讲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情况。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8.2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8.2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8.2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学设计陈雅君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自然条件。

2、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和经济发展的纽带作用和辐射作用。

3、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保护的措施(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有关地图说明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经济的纽带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各种地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原有知识、资料进行筛选、整合和分析的能力。

3、在小组讨论、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在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中,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观念。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会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

3、认识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树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2、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3、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二)教学难点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三、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及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图像和影像资料以及多媒体教学软件。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备注[新课导言]长江、黄河是我国的两条大河,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解了黄河流经的一个重要的地形区――黄土高原。

今天,我们再到长江的沿江地带去看一看(出示标题)。

(提问)大家看了图像资料后对长江沿江地带有什么感受(或有什么印象)?(归纳)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有哪些有利条件?经济发达与长江这条河流究竟有多大的关系?为什么说长江沿江地带是“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出示副标题)?让我们带着这些思考和疑问走进长江沿江地带去寻找答案。

(引入新课)刚才那些图像资料只是给我们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达的粗略感受,下面我们再来具体见证一下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实力。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岸地带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确认本区的位置、范围,并对地理位置进行简单评价。

(2)了解本区在地形、气候、自然资源、水运条件等方面的优越条件。

(3)分析说明长江沿江地带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4)获悉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治理和保护的措施。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位置特点,总结自然条件优越性的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及综合分析等地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2.教学重点、难点
(1)长江沿江地带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及其纽带和辐射作用。

(2)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3.教学方法
图文合一教学法、活动探究法
一、教学过程。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概念、地理位置及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2 教学内容:长江沿江地带的定义与范围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与特点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重要性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使学生对其地理位置有直观的认识视频资料:播放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状况的短片,帮助学生了解其在经济中的地位第二章: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环境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等。

2.2 教学内容: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特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特点长江沿江地带的水文特点2.3 教学方法:地图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分析其地形、气候特点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水文特点第三章:长江沿江地带的农业生产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长江沿江地带的农业生产条件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农产品及特点长江沿江地带农业生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农业生产的特点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长江沿江地带农业生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四章: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发展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发展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4.2 教学内容: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基地特点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特点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4.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基地分布图,使学生对其工业发展有直观的认识数据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发展数据,了解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第五章: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保护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特点及面临的生态问题,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3)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运用数据和图表,探究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3)调查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状况,分析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保护长江、珍惜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3)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作用。

2. 教学难点:(1)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的分析;(2)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其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概况;(2)制作PPT和教学素材;(3)准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2)收集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的资料;(3)准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对长江沿江地带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的资料;(3)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2)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作用;(3)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问题。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其作用。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提高地理观察力。

4. 增强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与范围2. 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3. 长江沿江地带的人口与城市分布4. 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与保护5. 地图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分布、开发与保护。

2. 教学难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分析。

四、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城市和地区为例,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情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与保护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地图和教材,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分布,分析地图,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城市和地区,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情况。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与保护展开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分布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地图分析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对长江沿江地带开发与保护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长江沿江地带的城市、企业等,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第八章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

第八章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

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

(2)掌握本区地形类型、分布特点。

(3)掌握本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4)掌握本区的河湖分布情况。

(5)认识本区的丰富的自然资源。

(6)认识本区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连接、纽带作用。

(7)理解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学生能够说明其范围和相对地理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的特点;并对本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单的评价;初步培养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说明长江沿江地带气候的特点,培养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对比分析及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地理差异,并初步培养对比分析的学习能力。

(3)通过学习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了解长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培养学生从交通、商业贸易、高新技术、西部开发等方面综合分析其纽带与辐射作用的综合能力,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4)通过学习阅读材料《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了解世界沿江经济的发展情况。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总结沿江产业的地理特征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经济的发展,体会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在进行小组学习中,体会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

(3)在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的分析中,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观念。

(4)通过对区域间相互联系的学习,提高学生彼此协作,共同学习的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区域位置的范围;认识本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正确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与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的经济格局;认识本区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难点:对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利用地形图等资料分析本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优越性等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正确认识本区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和水系等。

2. 使学生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和城市分布等。

3. 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 教学难点: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相关内容。

2.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案例分析法教学。

3. 准备讨论题,用于小组讨论法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3. 案例分析: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水土流失等,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办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学生的参与度如何,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等。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区域地理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及范围2. 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3. 长江沿江地带的人口与城市分布4. 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5. 长江沿江地带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分布、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 教学难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以及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景观、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分布等情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分布、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以及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 案例分析: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长江沿江地带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展开小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江沿江地带的重要性和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分布、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在分析长江沿江地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时的思考深度和观点独到性。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考虑是否全面覆盖了长江沿江地带的相关知识点,难易程度是否适中。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概念及其在我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定义。

2. 阐述长江沿江地带在我国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图片展示法: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兴趣和好奇心的反馈。

第二章: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貌等自然环境特点。

2. 分析长江沿江地带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环境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长江沿江地带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自然环境特点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反馈。

第三章: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状况。

2. 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

2. 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特点。

2. 数据分析法: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具体影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状况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反馈。

第四章:长江沿江地带的文化特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文化特色。

2. 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内容】1. 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名城等文化特色。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图,能够说明其范围和相对地理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的特点;并对本区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单的评价;2.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说明长江地带气候的特点;3.通过学习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了解长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4.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对比分析及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地理差异,并初步培养对比分析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与气候2.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教学过程一、学生活动1.显示“长江沿江地带在中国的位置”图: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形状2.显示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学生读地图册P34—35地形图):①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②分析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性。

班级交流展示。

[CAI]显示: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1.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形状2.地理位置优越——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过渡:长江沿江地带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学生活动]1.显示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①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地形区并根据课本P88图8.19及图8.20概要描述长江上游与下游的地形特点。

②说出长江主要的支流、湖泊及其对长江水运的影响。

③针对长江沿江地带东西部地形上的差异,应采取不同的利用方式(完成课本P88活动1,2)2.显示“上海、武汉、重庆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①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类型;②分析长江沿江地带气候特点。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并对本区的地理位置进行简单的评价。

2.在地形图上识别本区主要的地形类型,自己描述区域地形的特点。

培养提高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本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优越性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从地形、气候、自然资源、水运条件等方面了解本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4.认识并理解本区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连接和纽带作用。

5.正确理解区际联系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6.进一步了解有关区际联系、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

7.正确认识本区内部不同地区的差异和相互协作关系。

8.初步认识本区主要的自然灾害和存在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本区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9.初步学会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认识到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治洪涝灾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0.了解本区环境保护的有关方法、措施和法律法规等等。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图使学生认识本区的地理位置,尝试分析本区位置的特点和优越性。

2.通过区内地理事物: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和水运交通等分布的学习,将知识巩固在地图上,抓住分布的规律,认识本区自然条件的优势。

3.通过对“H”型经济地带格局的认识,进一步分析本区位置的优势,从中理解区域经济发展中区际联系的重要意义。

4.通过分析“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的有关知识,充分认识长江对本区经济地带的形成和发展的意义;从长江南北支流的延伸对南北经济的辐射作用的客观事实,来认识沿江地带对周围地区的辐射作用。

5.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城市和工业分布特点。

6.通过地图使学生认识本区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分布与河流、地形、陆上交通、自然资源等的相互关系,分析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城市分布密度的差异;认识本区不同地区的差异。

7.通过分析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全国其他地区经济辐射的作用,认识区际和区域内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以河流为纽带的经济区域——长江沿江地带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

《以河流为纽带的经济区域——长江沿江地带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

《以河流为纽带的经济区域——长江沿江地带》导学案一、导入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长江沿江地带,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本节课将指挥同砚们探索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特点和发展现状。

二、目标1. 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现状;3. 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优势和挑战;4. 思考长江经济带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导学1. 地理位置和特点长江沿江地带位于中国中部,横跨多个省份,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等地。

这一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适宜农业和工业发展。

同时,长江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路交通干线,毗连着内陆和沿海地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2. 经济发展现状长江沿江地带以其发达的制造业和摩登效劳业而闻名。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拥有着全国最发达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业;江苏、浙江等地则以纺织、电子、机械等产业为主,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条。

此外,长江沿江地带还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密集度,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流入。

3. 优势和挑战长江沿江地带的优势在于资源丰富、产业发达、科技创新能力强,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过剩等挑战。

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解决环境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增进人口流动,是长江沿江地带未来发展的关键。

4. 未来发展方向长江沿江地带应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应加强区域合作,突破地区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更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长江经济带的整体发展。

四、小结长江沿江地带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深入了解了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特点、经济现状、优势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经济地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五、拓展1. 请同砚们结合自身所在地区,思考其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组成。

2. 使学生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特点,如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等。

3. 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特点。

3. 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理特点。

2. 难点: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途径。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背景知识,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通过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位置和范围。

3. 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水系、农业、人口等方面的特点。

4. 探讨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湿地破坏等。

5. 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加强环保立法、提高环保意识等。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绘制一幅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并简要介绍其地理特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长江沿江地带与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其差异性和共性。

2. 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请问同学们认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特点对其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 回答:请同学们结合所学,谈谈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范围和地理特点的掌握程度。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3. 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3. 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4. 长江沿江地带的人文历史5. 长江沿江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难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典型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长江沿江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概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位置和范围。

3. 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等。

4. 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资源利用、水质保护、生态修复等。

5. 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人文历史: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

6. 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长江沿江地带面临的发展困境,探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7. 案例分析:选取长江沿江地带的典型实例,分析其可持续发展情况。

8.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长江沿江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提出建议。

9. 总结发言: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建议的合理性。

3. 作业论文:评估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八年级最新地理教案-长江沿江地带5 精品

八年级最新地理教案-长江沿江地带5 精品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4.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5.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部分城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分区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长江上、中、下游景观图,对比分析和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差异,初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4.绘制“H”的经济格局图和长江干流略图等,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2.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2.中国地形图,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播放《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纪实》片断让学生回忆并讨论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以及水灾的防治。

(学生回答略)2.经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指明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流域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沿江地带。

板书: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讲授新课]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板书)(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在黑板前挂出大幅中国地形图或投影片,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回答下列问题:①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与区域形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
第1课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新市中学张亚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部分城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分区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长江上、中、下游景观图,对比分析和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差异,初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4)绘制“H”的经济格局图和长江干流略图等,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自然条件。

2、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学难点
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组图片,看同学们能不能告
诉我这是我国的哪条河流,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她的那些气息?那好,今天老师就
带着大家一同走进以长江这条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二、进行新课
1.优越的地理位置(板书)
(1)读图比较长江流域与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提问:长江流域与长江沿江地
带的范围是一样的吗?长江流域是西起唐古拉山,东到上海入海口,而长江沿江
地带的范围有是怎样的呢?
(2)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
学生:阅读P74和8.17图(大屏幕),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

在8.17图上标明
攀枝花的位置. 教师:本区地理范围广,地理位置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长江干流纵贯东西,内河
航运发达,本区东部的上海、江苏、浙江在全国海上运输网中具有中枢地位,海
洋运输发达。

承转:本区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板书)
教师:想一想,我们分析某地的自然条件,常从哪些方面分析?
学生: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

(学生经过以前的学习,已有一定地理分析能
力。


教师:我们的课本主要按照四个方面叙述的,
(一)、出示沿江地带地形地势图。

1、主要的地形区有哪些?
2、沿江地带的地势有什么特点?地形以什么为主?
地形与地势:总的来说较为低平,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二)、出示上海、武汉、重庆三地的气候图。

1、从气温变化曲线上判断这里四季变化是否明显?冬夏气温特点是什么?
2、根据降水量超过100mm的月份多少,判断雨季长短。

估算这里年降水量大约在多少mm以上。

3、通过对三城市的气温与降水的分析,判断长江沿江地带属于哪种气候类型?(三)出示沿江地带河流与和湖泊图。

1、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本区的河湖什么特点?(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2、合作探究:这些丰富的水资源有哪些利用价值呢?(发电、航运、灌溉、淡水养殖等)
过渡:长江不同的河段,由于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它的利用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探究活动:
A让大家看“长江上游景观”结合文字叙述,想一想,这样的地形地势,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利用方式?(建水电站)
a、出示长江干流上的葛洲坝和三峡景观图
b、出示支流金沙江上四个水电站的分布图,提问:哪个水电站对我们家乡屏山的影响最大(向家坝),对,向家坝的修建为我们屏山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希望同学们认真努力的学习知识、本领,以后为美好新屏山的建设添砖加瓦。

B:仿照上面的叙述,试述长江中下游景观特点。

(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江面开阔,水流平稳)
C.同桌交流:根据长江上游这样的地形地势,我们可以怎样去利用?(航运、淡水养殖)
D、长江沿江地带不仅可以发电、航运、灌溉、发展淡水养殖,而且凭借自身秀丽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景点是什么?在哪里吗?
E、连一连;长江各河段采取的不同利用方式。

(这是为什么呢?)
F、针对长江沿江地带东西部地形上的这种客观差异及河流分布特征,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利用方式,请你将下面的设想加以补充。

(1)我们可以在长江上游发展水电业,因为: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滩多流急,落差较大。

(2)我们还可以在长江沿线发展旅游业,因为:本区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例如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以及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

(3)我们可以在中下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因为:因为这里河湖密布,水量丰富,饵料多并且地处亚热带,水温较高,利于鱼类索饵、越冬和繁殖,无论是捕捞还是人工养殖都有较好的条件。

(4)我们可以在中下游发展内河航运业,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河道宽阔、径流量大而变幅小,来水过程较为稳定,有利于发展航运。

(四)出示“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的分布”图,
教师:请大家看“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的分布”图,要注意旁边的图例说明:1、长江沿江地带的矿产资源都有什么?(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耕地面积广)
2、长江上、下游地区的矿产种类和数量上有什么区别?(上游资源种类较多,其中水能、煤矿、天然气等能源较下游丰富。

下游资源种类较少,有铁、铜等金属矿产,但能源缺乏。

故建秦山核电站以提供能源,现实施西气东输工程,以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的问题。

过渡:长江沿江地带特有的位置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仅可以发展本区经济,形成我国著名的长江经济带,而且对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接着进行学习研究。

3、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板书)
(1)出示“H”字样,我们都认识这个字母吧,它是英文中的第八个字母,从它的结构上看,是由简单的一横和两竖连在一起,大家能看出其中的这一横在整个字体中的作用吗?
(2)对,中间的这一横就是连接左右两竖的一根纽带。

起到了承接的作用。


在,如果将将右边换成东部沿海地带,左边换成西部地区,中间的一横换成我们的长江沿江地带你能具体说说这三个地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吗?
教师小结:对,长江沿江地带在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之间的作用就像是“H”字母中的一横,也是一条纽带的作用,是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纽带,起到了承东启西的作用。

自东向西:4条经济通道——产业、技术、信息、贸易通道
自西向东:江海联运的交通通道
过渡:长江沿江地带借助长江河流的作用,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农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最具活力的重要经济带。

与此同时,位于长江南北众多的支流和其他一些交通干道周围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与本区有什么关联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活动来进一步认识一下:
(3)完成P78活动1第一小题,长江沿江地带有哪些南北向的支流和铁路干线。

(4)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辐射通过南北向的支流和铁路干线可以影响到哪些地方?辐射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总结:沿江地带正是通过长江南北的众多的支流和连接南北地区的主要交通干线,将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向南北地区进行辐射,使南北经济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条沿江产业带。

这样的例子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很普遍,除长江沿江地带外,世界上还有哪些著名的沿河产业带?例如,欧洲的莱茵河、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周围就形成了一条世界性的沿河产业带。

(P78,阅读材料)它们都是发挥沿江河湖海地带的地理位置以及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文化的巨大优势;连通区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经济带,进而带动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形成纽带和辐射作用。


4、回顾知识体系。

5、知识反馈:试一试
板书设计:
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1、优越的地理位置
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东西纽带和南北辐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