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山胜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水平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水平测试卷第一部分(1~2 题14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8分)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pèifú)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chuíliàn)的语言的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pèifú) ②(chuíliàn)(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开垦②倦怠(3)文段中的“荒”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表检索,应先查部,再查画。
(2分)(4)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潜”字的四个义项。
文段中“潜滋暗长”的“潜”的意思是。
(填序号)(2分)潜qián ①隐在水下:~泳|~到海底。
②隐藏;不露在表面:~伏|~流|~移默化。
③秘密地:~逃。
④指潜力:革新挖~。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6分)在世界文字之林中,汉字的确是异乎寻常的。
它可(甲)僵硬的符号,(乙)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你看吧,“轻”字很有飘逸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是流泪……这些有影无形的图画,这些横竖勾勒的(美妙/奇妙)组合,使人在刹那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只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
苏先生处事哲学的作品
苏先生处事哲学的作品
苏先生(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有许多著名的作品,其中涉及了他的处事哲学。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作品:1.《东坡志林》:这是苏轼的一部杂文集,其中包含了苏轼对于人生和处世的思考。
他在书中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政治和人际关系的看法,展现了他独特的处世哲学。
2.《自述》:这是苏轼的一篇自传体散文,他在文中回顾了自己的一生经历,并揭示了他的处事哲学。
苏轼强调了自己对于自由和独立思考的追求,以及对于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的批判。
3.《赤壁赋》:这是苏轼的一篇叙事长诗,以纪念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为背景。
在这篇作品中,苏轼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英勇和智慧,表达了他对于正义和忠诚的追求。
4.《水调歌头》:这是苏轼的一首词,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思考。
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和人生的起伏,呈现了他对于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豁达心态。
以上仅是苏轼的一些代表作品,他的处事哲学贯穿于他的各个文学作品中。
苏轼强调自由、独立思考、正义和忠诚等价值观,并通过文学表达了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苏轼哲学思想探析_超然自适的人生哲学观_潘昱州
州通判,从而远离京师。熙宁八年,苏轼升迁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2]。苏轼
1.乐观理性。首先,乐观理性是苏轼超
为密州太守,此时朝廷内新旧两派斗争很激 从宏观上看人生苦短、宇宙无穷的生命现 然自适的人生哲学的内涵之一。苏轼超然自
烈。熙宁十年,苏轼被调任为徐州太守,此时 象,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显得理性而深刻。 适的人生态度与佛家摆脱红尘不同,与道家
强调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人类的欲望是无 仅仅关注事物的消极面,而是不断地给消极
穷的,对物质财富无限地索取,无法摆脱物 事物添加积极的色彩,任性逍遥是苏轼超然
质欲望的束缚。对此,苏轼主张以旷达超然 自适的人生哲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苏轼才
的态度来应对物质的诱惑,以审美的态度来 智过人,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却屡遭
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优乐出焉。可不大 任性逍遥但又不脱离生活,将佛道超越世俗
哀乎!”[5]苏轼的旷达超然,实质在于以审美 与儒家积极入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建立了
的态度对待外物,尽量摆脱个体与外物之间 审美性的人生哲学。苏轼既超然物外,又保
的功利关系,从外物的蒙蔽中挣脱出来,因 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面对生活中的艰
但是记载的内容 并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比较简单,一些 两周的射礼文化是所有朝代当中发展最为
比较重要的内容 成熟的,因此研究射礼文化必须对两周的射
都不能从记载的 礼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两周射礼所包含的
内容当中清楚地 种类非常多,主要包括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周人射礼图
了解到。由于古 第一,巫射。巫射是两周射礼当中一个非常 代一些文献没有 重要的组成部分。巫射是巫术性射礼的简
多年迁徙贬谪的地方多达 20 处,经常居无 定所、食不果腹,依靠朋友的接济生活[1]。在 这样残酷的环境中,苏轼更加关注人生的悲 剧意义,从个体推之于普遍人生,伴随着人 类永恒的忧患意识。因此苏轼对人生的第一 个理解是人生就是悲剧。首先,苏轼认为人
全才苏轼和轶事
• 2、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 “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 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 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 太守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 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苏轼的才能炉火纯青, 苏轼的诗文才气贯天, 苏轼的思想博大精深, 苏轼的人格光芒万丈。
中文名:苏轼
外文名:Su shi
别名:字子瞻 又字和仲 苏东坡 东坡居士
国籍:中国北宋
民族:汉
Hale Waihona Puke 出生地:四川眉山 出生日期:1037年1月
逝世日期:1101年8月24日
职业:文学家
代表作品:《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石钟山
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苏轼的人生历程:
年份
事件
嘉佑二年(1057) 应举,获第二名“榜眼”(22岁)
熙宁二年 (1069)还朝
正值新法推行,三年任职期满回朝,却 与王安石等新法派对立,自请外调。皇 帝委派到杭州。
从熙宁四年 1071年起
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等知州。八年在 地方上工作,政绩显著。但是底层生活, 使他诗文内容多有对政治的讽刺。
浅议苏山与《苏山诗草》
释卷 ,读书通宵达旦 ,一坚持就 是三年。
的话如实告 诉父 亲。这位做父亲的夸奖 说 : “真是一
据 说 后 来 还 发 生 了 这 样 一 个 故 事 :范 仲 淹 的 一 个有志气的孩子 ,日后必 定大有作 为呀 !”范仲淹正
个同学看到他生活如此 艰苦仍好学不辍 ,就 回家告诉 是凭着这股 苦读 的劲头 ,最后终于成了我 国历 史上著
苏山走出家乡泸州乘船到成都 ,过宜宾抵乐山 , 方 行 路 程 一 半 。 乐 山 古 称 嘉 州 , 自古 就 有 “嘉 州 山
苏 山木刻画像及 《苏山诗草 》
水 甲蜀中”之说 ;加之峨眉山近在咫尺 ,历代文人骚 长江上下船 ,经过处处总需捐。局门高挂旗飘动 ,横
山 东邹 平南 )醴 泉寺 僧舍读 书 ,每 日在 容器 中做 一 不想吃 ,只是我已经过惯 了艰苦的生活 ;如果吃了这
大块 粥 ,分为四小块 ,放上一点菜和少量的盐 ,早晚 些美味佳肴 ,以后再过这种艰苦 的生活就不习惯了。
各吃 两 块 — — 这 样 将 自己关 在 屋 内 ,足 不 出 户 ,手 不 感谢你父亲的 一片好意。”那个 同学回家 ,将范仲淹
苏 山 。他 是 清 光 绪 二 十 年 (1894年 )的 副贡 生 ,曾在 人并 未真 的隐退 ,他的 诗就 记录 了他的 人生轨迹 和
陕 西 任 知 县 ,民 国初 年 任 四 川 省 参 议 员 ,为 清末 民 初 信 念 。
四川著 名诗人 ,有 《苏 山诗草 》传世。
民 国初 年 ,苏 山步 入 老年 ,在 友 人 1"/'lifo相 劝 下 ,
了父 亲 。这 位 父 亲 听说 后 ,被 范仲 淹 刻 苦 学 习 的 精 神 名的 文学 家 、政 治 家 、军 事 家 。
湖山胜概 赏析
湖山胜概赏析【引言】湖山胜概,顾名思义,是指湖光山色的美丽景色。
在我国,有许多这样的胜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欣赏。
本文将以某一湖山胜概为例,详细介绍其景色特点、文化内涵以及观赏价值,并为读者提供实用的旅游攻略。
【湖山胜概的景色特点】湖山胜概的景色美不胜收,既有湖泊的宁静美丽,也有山脉的雄伟壮观。
1.湖泊之美:湖泊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倒映着周边的山峰,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阳光照射下,湖面波光粼粼,令人陶醉。
2.山脉之美:周边山脉起伏,峰峦叠翠,绿树成荫。
山间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山顶常有积雪,与湖泊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3.整体景观之美:湖泊与山脉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整体景观。
晨曦时分,阳光从山间洒向湖面,犹如仙境一般。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湖山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湖山胜概的文化内涵】湖山胜概不仅具有美丽的自然景色,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历史背景:湖山胜概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喜爱的游览胜地。
许多著名诗人、画家都曾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和画作。
2.诗词歌赋中的湖山胜概:无数诗人在此寻找灵感,用美丽的诗句描绘了湖山胜概的美丽。
这些诗词流传千古,使湖山胜概的美名远扬。
3.民间传说与故事:湖山胜概还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和故事,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湖山胜概的观赏价值】湖山胜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吸引了四季如织的游客。
1.四季之美:春花、夏绿、秋月、冬雪,四季更替,湖山胜概的美景也随之变化。
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韵味,让人流连忘返。
2.晨昏变化:清晨,阳光从山间洒向湖面,万物苏醒,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湖山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3.特殊活动与节庆:在湖山胜概,游客可以参加各种特殊活动,如划船、钓鱼、徒步等。
此外,这里还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如荷花节、中秋赏月等,吸引了众多游客。
【湖山胜概的旅游攻略】1.交通指南:湖山胜概位于交通便利的地区,游客可以选择乘坐火车、汽车等方式前往。
湖山胜概 赏析
湖山胜概赏析
摘要:
1.湖山胜概的概述
2.湖山胜概的著名景点
3.湖山胜概的文化背景
4.湖山胜概的旅游价值
5.总结
正文:
湖山胜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拥有美丽的湖泊和秀美的山峰,自古以来便被誉为“江南名山”。
湖山胜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欣赏它的美丽和宁静,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湖山胜概的概述、著名景点、文化背景以及旅游价值。
1.概述
湖山胜概地处江南水乡,以洞庭湖和岳阳楼最为著名。
景区内湖泊星罗棋布,山峰起伏,山水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湖山胜概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还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
2.著名景点
湖山胜概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其中岳阳楼是湖山胜概的象征。
岳阳楼位于洞庭湖畔,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此外,还有慈氏塔、鲁肃墓、杜甫墓等人文景观,以及君山、南湖等自然景观。
3.文化背景
湖山胜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
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如杜甫的《登岳阳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这些诗文为湖山胜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其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化名胜区。
4.旅游价值
湖山胜概作为一处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湖光山色,还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感受古代文人的风雅情怀。
总之,湖山胜概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特的风景名胜吸引了无数游客。
这里既是一处旅游胜地,也是一处文化的宝库。
《赤壁赋》课件56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生坎坷
一起:名动天下,步入仕途。
一落:乌台诗案,大难临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苏 东坡反对变法,被贬黄州。
二起:东山再起,青云直上。宋神宗驾崩,哲宗继位,尽 废王安石变法,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也使苏东坡青云直上。
二落:知难而退,主动请辞。太后和司马光全盘否定新法, 苏东坡坚持原则,因政见不合,主动请辞外放,出任杭州 太守。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 1.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 许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4. 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 杨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问: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答 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 风徐徐,景象澄沏,如梦境一般。
情:“乐”。舒畅飘逸,飘飘欲仙, 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乐在何处
一、良辰
七月既望
二、美景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 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 化而登仙。
苏 轼
清风徐来
赤壁赋
水波不兴
肆
叁
目录
特色结构 文章解读 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贰
壹
壹
作者简介
旷世奇才|一生坎坷|旷达洒脱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旷世奇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 “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 的全才之一。
选择性必修下册(二) 整合迁移12 定语后置句
整合迁移12 定语后置句一、连点成线,基础整合1.在下列各组句子中,选出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
(1)( )A.⎩⎪⎨⎪⎧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或.曰此鹳鹤也 B.⎩⎪⎨⎪⎧ 其莳也若.子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C.⎩⎪⎨⎪⎧ 故乡人号.之“驼”令人长号.不自禁 D.⎩⎪⎨⎪⎧与向之噌吰者相应.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2)( )A.⎩⎪⎨⎪⎧ 不抑耗其实.而已自以为得其实.B.⎩⎪⎨⎪⎧ 信.可乐也余固笑而不信.也 C.⎩⎪⎨⎪⎧ 余固.笑而不信也名我固.当 D.⎩⎪⎨⎪⎧郭橐驼,不知始.何名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2.在下列各项中,选出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
(1)( )A .于是怅然慷慨..B .空中..而多窍C .郦元之所见闻..D .尝从人事..(2)( )A .悦亲戚之情话..B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C .吾方心动..欲还D.郦元以为..下临深潭3.在下列各项中,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1)()A.遂见用于小邑B.乐夫天命复奚疑C.故不我若也D.古之人不余欺也(2)()A.或曰此鹳鹤也B.农人告余以春及C.理,非吾业也D.此世所以不传也二、连点成线,微点突破重点句式——定语后置句(1)注意调整语序,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标志词。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式标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苏武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式标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级上册语文课件饮湖上初晴后雨∣人教正式版
教育部组织编写 三年级 | 上册
yǐn chū yì mǒ yí
饮 初 亦抹宜
教育部组织编写 三年级 | 上册
饮 初 亦抹宜
饮与苏西湖父轼湖上 苏 特 兴初洵别修晴、喜水后弟欢利雨苏西,辙湖建合,起称他了第“三苏一苏堤次”。和来“到三杭潭州映就月觉”两得道这独里特特的别景熟观悉饮。,湖几乎上成初为了晴他后的第雨二故乡,他在杭州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治理杭州,西湖在当时也会遇到污染的问题,他在
与词黄开庭 豪坚放并一称派“,苏与黄辛”。弃疾并称“苏辛”。 词与开黄豪 庭放坚一并派称,“苏与黄辛”。弃疾并称“苏辛”。
宋(苏轼)
水其光பைடு நூலகம்/题潋材滟广/晴阔/,方清好新,豪山健色,/空善蒙用/雨夸/张亦比奇喻。,独具风格。
苏与轼黄特 庭别坚喜并欢称西“苏湖黄,”。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就水觉得光这/里潋特别滟熟/悉晴,/几方乎好成为,了山他的色第/二空故乡蒙,/他雨在/杭亦州奇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治理杭州,西湖在当时也会遇到污染的问题,他在
西 其湖文兴纵修 横水 恣利 肆,建 为起“唐了宋“苏 八堤 大”家和”“之三一潭。映月”两道独特的景观。
与水水词黄光光开庭 //豪潋潋坚放滟滟并一//晴晴称派//“,方方苏与好好黄辛,,”。弃山山疾色色并//空空称蒙蒙“苏//雨雨辛//亦亦”。奇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与(父苏轼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第六单元 ·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育部组织编写 三年级 | 上册
教育部组织编写 三年级 | 上册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 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 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 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 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 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高二语文上册 5.16《前赤壁赋》课件 华东师大版
格 豪 放 , 一 改 词 的 婉 约 , 与 南
黄 庭 坚 齐 名 ; 他 的 词 气 势 磅 礴 ,
袖 , 散 文 与 欧 阳 修 齐 名 ; 诗 歌
。 是 北 宋 继 欧 阳 修 之 后 的 文 坛
木 怪 石 , 其 画 论 , 书 论 也 有 卓
、 米 芾 合 称 “ 宋 四 家 ” ; 善 画
轼
以轼轼,心者的客大客那对苏究生年 很””得世对化”胆”个多轼,根, 大的和出界中身其的的陪年何写据著 的论“了作国。实结身同以曾出多名
同 游 的
启断灵“了古在就论份苏来有了年学 客
发,魂现深代文是 给轼困客著的者 人
。给深实入文章作 出游惑》名考宋 是
有觉行江小横宿明中起风我 乎冯所白出月来与
如 道 家
身 轻 得
, 并 不
面 。 前
船 漂 流
贯 江 面
之 间 来
月 从 东
“ 窈 窕
酒 杯 向
阵 阵 拂
与 友 人
壬戌如遗世
虚 御 风
如 , 凌
露 横 江
于 东 山
之 诗 ,
, 水 波
客 泛 舟
壬 戌
羽 似 知 进 到 , 回 山 ” 同 来 在 年独 , 万 , 之 歌 不 游 之
化 要 道 时 各 水 移 后 这 伴 , 赤 秋立 而 顷 水 上 窈 兴 于 秋
靖 国 元 年 (
) 卒 于 常 州 ( 今
) 。 徽 宗 即 位 , 遇 赦 北 归 , 建
阳 ) , 再 贬 儋 州 ( 今 海 南 儋
宗 亲 政 , 被 远 贬 惠 州 ( 今 广 东
1093
扬 州 、 定 州 。 元 祐 八 年 (
)
湖山胜概 赏析
湖山胜概赏析【原创版】目录1.引言:对《湖山胜概》的概述2.《湖山胜概》的文学价值3.《湖山胜概》的作者及创作背景4.《湖山胜概》的艺术特色5.结论:对《湖山胜概》的赏析总结正文《湖山胜概》是我国古代一部描绘山水美景的诗集,其作者不详,但根据诗中的描绘和诗歌风格,学者们普遍认为它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这部诗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首先,我们来谈谈《湖山胜概》的文学价值。
这部诗集以山水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将自然景观和人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同时,它还采用了许多艺术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等,使诗歌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湖山胜概》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虽然作者已无从考证,但根据诗中的描绘和诗歌风格,学者们普遍认为它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风光见长,尤其擅长描绘江河湖海,因此,《湖山胜概》可能是他在游历湖山时创作的。
再来谈谈《湖山胜概》的艺术特色。
这部诗集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湖山的美景,如"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明月东升的美景。
此外,诗集中还采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将柳树比喻为碧玉,形象地描绘了柳树的美丽。
这些艺术手法使《湖山胜概》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技巧。
综上所述,《湖山胜概》是一部描绘山水美景的佳作,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同时,它还采用了许多艺术手法,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飞花令:岳
1.南岳崚嶒太古色,青湘窈窕千尺深。
——徐瑞《从弟楚玉来言将有湘阴之役兰玉见寓衡阳甚适求诗送行为赋长句》2.南岳昭奇产,明时迹亦超。
——沈周《谢庭新秀咏芝祝西厓先生生子》3.眠云华岳仙为侣,屑玉蓝田露作膏。
——潘希曾《寿司空陕西李公》4.巾舄飘飘五岳游,庭前双鹊噪无休。
——傅汝楫《怀丁戊伯兄》5.五岳路未遥,故山芝可拾。
——陈恭尹《狱中值林叔吾生日赠之》6.远近留连分岳色,别离呜咽乱泉声。
——黄损《出山吟》7.钟鼓存仙殿,云霞拜岳楼。
——屈大均《西岳祠》8.桓刘有意争雄长,韩岳终难立战功。
——钱江《邗江杂感》9.应念从今去,还来岳下频。
——司空图《华下送文浦》10.名岳推王屋,孤标跨杳冥。
——林鸿《王屋山天坛》11.岳壁松多古,坛基雪不通。
——无可《宿西岳白石院》12.云霄步识争梯健,海岳怀披倚槛凉。
——皇甫汸《同郑子慈仁寺雨中登阁》13.俯视群山小,方知岱岳尊。
——张和《泰山绝顶作》14.若华晖石林,惠气生岳趾。
——饶宗颐《和望石门此诗康乐集不载,见陈舜俞庐山记。
吴其昱辑出》15.四岳輶轩聊海甸,三台剑履渐承明。
——胡应麟《方伯滕公起任岭南喜而有作》16.灵岳肤寸合,崇朝遍千里。
——弘历《即事》17.崧岳何时诞甫申,三秋爽气转洪钧。
——李春澄《曹仁宪谨荣寿其四》18.河岳东来盘王气,关门北去起边声。
——于慎行《谒陵》19.千山拥庐岳,百水会宫庭。
——徐俯《渡彭蠡湖》20.长安春尽夏云生,冉冉光浮岳使旌。
——游朴《陈培所职方参知湖广》21.重如镇乔岳,宽可纳须弥。
——刘克庄《又二首》22.岂意危栏临楚望,获瞻乔岳峙江干。
——袁燮《倚天阁》23.云飞海岳寒难吐,风振堪舆冻不开。
——郝经《雪意》24.岳云扶舄上,湘水应琴声。
——孙继皋《寄沈祁阳复吾》25.东泛巳轻杨子渡,南行期上岳阳楼。
——文嘉《彭思庵绝粒百馀日矣兹将登岳阳楼过吴言别题此为赠》26.五岳同游誓未忘,一藤独往泪千行。
——袁中道《襄中怀先兄中郎》27.明庭下温诏,方岳贡群贤。
王泠然写酥山的诗
王泠然写酥山的诗
《苏合山赋》
饮食安乐兮不易明说,君子行之兮斯道不阙,英髦俊彦兮攒辔结辙,华堂洞开兮绮馔齐列:虽珍膳芳鲜,而苏山奇绝。
原其所营,妙实难名:味兼金房之蜜,势尽美人之情,素手淋沥而象起,元冬涸冱而体成。
足同夫露结霜凝,不异乎水积冰生,盘根趾于一器,拟崖于四明。
厥状相类,高深殊致:或峻或危,其势参差,隐映陆离,疑雪岫之坐窥;乍辉乍焕,其色璀璨,灼烁皓旰,与玉台兮相乱。
纵天台揭起而陵霞,太华削成而浸汉,虽万仞之奇特,非四座之荣观。
岂若兹山,俎豆之闲,装彩树而形绮,杂红花而色斑,吮其味则峰峦入口,玩其象则琼瑶在颜。
随玉箸而必进,非固非吝;触皓齿而便消,是津是润:傥君子之留赏,甘捐躯而自徇。
唐代诗人王泠然在《苏合山赋》中详细描述了酥山的制作和享用过程。
苏轼轶事
苏东坡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县人。
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
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又分别称为“老苏”、“大苏”、“小苏”。
其文学成就卓著,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又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黃庭坚并称“苏黃”,开一代新诗风;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在书画方面也是名家;书法与黃庭坚、米芇、蔡襄并称“宋代四大家”;绘画是以文同为首的“文湖州竹派”的重要人物。
堪称“诗、书、画”三绝。
宋仁宗赵祯嘉祐二年,二十二岁的苏轼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试,以他光彩夺目的才华为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所欣赏。
欧阳修读了他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可喜,可喜!”并予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未来的文坛将属于苏轼。
苏轼的联艺也被后人称道。
他少时气盛,自命不凡。
一次他乘兴在自己门前写了一副对联云: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不几天,门前来了位白发老翁,口称向小苏求教。
说话间给苏东坡递上小书一本,苏东坡一看,不觉愣住了,别说书里写的内容,连书上的字也一个不认识。
当时面红耳赤,自认不是。
事后将原联上各加二字: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从此后,苏东坡闭门不出,刻苦攻读,终于成为文坛的杰出人物。
苏东坡任杭州剌史三年期満后,回到京都,恰逢宋室与辽邦联盟,辽国派来使臣传番王之命,他们送来一句诗,要宋人续句成为对联。
如果对得好,他们愿称臣纳贡,对得不好,那说明宋国无能,宋朝无人。
那诗为:三光日月星这五个字难住了満朝文武。
正好苏东坡复旨,愿对番邦上联,那下联是:四诗风雅颂辽邦使臣惊叹。
皇帝就命苏东坡接待使者。
接着,苏东坡又连对三联,皆与“三光日月星”成对。
那三联是:一阵风雷雨两朝兄弟邦四德元亨利辽使称苏东坡为“神人”。
有一年冬天,苏东坡和他父亲苏洵、弟苏子由同去嘉兴游湖。
转到真如寺,天下起鹅毛大雪。
苏东坡手指天井里的积雪说:“何不煮雪泡茶?”于是便吩咐寺内和尚备炉煮雪,待雪水煮沸,泡上谷雨前茶,父子三人品茶赏雪。
《归园田居(其一)》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重小儿”,解绶去职,
“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 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 也 。” (苏轼)
再探“归向何处”真意
实际田园——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五柳先生传》 (残败荒凉 穷困潦倒)
生活的诗意化
眼中田园——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狗吠/鸡鸣《归园田居》 (清新幽美 朴素安宁 )
不为物欲所迷 不为诱惑所动 不为权贵所折
坚守初心与道德 保持良善与热爱
充满劳绩 诗意地栖居
深味纯真意蕴,诗意照进现实。
你怎么评价陶渊明四十来岁选择面对贫寒躬耕陇亩? 选择性情境练笔:
1.躬身入局,不作渊明之选 2.繁华尘世,愿与渊明同行
袁行霈:“他提倡躬耕,并亲自实践。他认为自食其力的劳动生活才最符合自然的 原 则。这是他思想中最光彩的成分。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告别(灯红酒绿), 归向榆柳桃李。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告别(卑躬屈膝),归向村落炊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天
真 情 怀
告别(喧嚣聒噪),归向狗吠鸡鸣。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告别(逢迎讨巧),归 向 清 净闲适。
告别(繁文缛节 ) ,归向自然本性。
从“误落”到“复得”的真淳 1.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会“误落尘网中”?
桃源田居美,诗意人生真。 本心返自然,便得自由身。
作业
1.读:阅读拓展材料中陶渊明其他作品。 2.写:完成自己的情境练笔。
桃源田居,诗意人生
—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若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陶渊明其人其诗特点,你会选择哪个字?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独园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门山胜概连绵起伏的太行山,崔巍苍莽,嶙峋嵖岈,有如昂头入海的巨鳌,突兀山西,逶迤河南,磅礴河北,凸岭凹壑地橫亘着。
它的南部是山西和河南两省天然的分水岭。
像千年坳树有着数不清的根须一样,分水岭的两侧,又派生出许多叫出名的和叫不出名的支派。
其中有一支在辉肥境内匍匐延伸,直到城西北2.5公里的地方才行消失。
令人称奇的是,它的尽头不是渐臻低下,消融平原,而是像村姑飞针时,在长长线的末梢打了个结一样,兀地形成了一个山峁。
更令人惊叹的是,山峁之阳,居然还有着一泓清澈见底、喷玉涌金的天然泉水。
这座小山叫苏门。
“苏”的诠释是“取草”;“门”为“两山夹峙”。
苏门者,樵苏者入山之门也。
苏轼诗:“峰恋相掩映,松柏共险森”,吴伟业诗:“太行秀色何盘行,楠榛栗松衫槠”……讴歌的都是这里的册林之胜。
经此“门”入葱茏蓊郁中,那伐不尽的柴,采不完的药,显示了造化的太行山化给人的恩泽。
又因山下的那池叫百泉的碧波清流亦名百门泉,所以此山也叫百门山。
追根溯源,这座海拔仅有184(应139)米的苏门山,之所以也能在全国林林总总的名山中争得一席之地,着实应验了刘禹锡的一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这是一座儒教的山,道教的山,一座儒、道合一,神秘莫测的理学的山。
自从2200多年前,秦始皇赢政将他的“盟元”齐王田建放逐到这里起,满耳松树的涛声,便吹开了“苏门”的门扉,将山的玲珑、旖旎展示给世人。
魏晋时期那位貌似疯疯癫癫但却被人誉为有“诸葛之才”的孙登,以他惟妙惟肖的啸声和悠扬飘忽的弦音,又给山的岭岭壑壑披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以“冬不炉、夏不扇、夜不就席枕”而励志苦读的邵雍,不仅在山坳的安乐窝内创立了理学的“百源流源”,还以神奇诡秘的八八六十四卦《先天图》,给山的后人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仿佛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
在源远流长的理学长河中,承宋启明的元代大儒许衡和姚枢、窦默等人,既在流源纷呈的争执中间游龙走蛇,又在创办的百泉书院内培英育才,致使百泉弹丸之地,一时竟有了“元大苏门“之誉。
11次诿病辞征的清代硕儒孙奇逢,晚年携家南来,归隐苏门。
他不畏阉竖,为友奔波的一身正气,使得苏门山也肃然起敬,变得更加好客和侠义。
效伯夷、叔齐而停食清粟,活活饿死的明末志士彭之灿,以他那“一介书生”的愤怼,陡地为苏门山增添了民族的傲骨和气节……上下百千年,有多少名流显赫在这里流连忘返?纵横千万里,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披发行吟?嵇康、阮籍、苏轼、周敦颐、朱熹、程颢、程颐、元好问、李贽、袁宏道、施闰章、吴伟业……以致袁世凯、徐世昌等辈也来此沽名钓誉。
啊!苏门山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哪一处没写下高歌低吟的诗章?哪一处没记得出沧海桑田的痕迹?让我们简略地浏览一下这里的景观吧!山的西侧有座与这接壤的小山峁叫凤凰山。
岳飞抗金兵时曾在此安营扎寨,后人改称营盘山。
山坳中坐落着古朴典雅的百泉宾馆。
山顶啸台,为孙登隐居吹啸处,传说他的蹦迪骨就葬在离台不远的土丘下。
山腰有孔庙,戟门上题“高山仰止”,再前是“子在川上”石坊。
孔庙东侧,有袁世凯、徐世昌、锡良捐资修筑的三碑亭。
再东丘处机、刘处元、谭处端修道炼丹的三仙洞遗址。
山脚下赫然镂着“饿夫墓”石碑的土冢,是明末志士袁之灿的殉节处。
孔庙西侧有卫源庙,现存的大殿气势恢宏,还保留着明代重修时的风貌。
以工代赈前有孙去烦百门陂碑铭(并序)碑,是研究唐代水利的宝贵资料。
山之坳的安乐窝,是邵雍研读易理的寓所。
东下脚的碑廊,集着350多通珍贵的碑碣石刻。
置身于苍松翠柏的山林之中,流连在星罗棋布的亭室之上,怀古思幽的情愫能使人抛却一切忧愁烦恼,天和地融在一起了,大山和平原融在一起了,人和大自然也融在一志了,这也许就是苏门山的魅力吧!小青龙与百泉湖古时候,百泉是个干河滩。
不信,你到池里看看,池底全是光溜溜的鹅卵石和沙子。
就是往下挖个三五尺深,也是光溜溜的鹅卵石和沙子。
这些鹅卵石就是早年间从太行山里冲下来打磨光的。
河水改道后,这里就成了干河滩了。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天上的天河里有两条小龙,一条是白龙,一条是青龙。
一天,小白龙和小青龙在天河里玩二龙戏珠的游戏。
小白龙在天河东岸,小青龙在天河西岸,把一颗金光闪闪的宝珠含在中级里,你喷给我,我喷给你,玩得很是开心。
当小白龙把宝珠喷给小青龙时,小青龙不小心没有接住。
那金光闪闪的宝珠就哧溜溜地从天河里掉了下来。
这天,天河正好悬在百泉上空,宝珠不偏不斜正好落在干河滩里,宝珠砸在鹅卵石上,金光一闪,“啪”的一声就碎成许多小片,钻地了鹅卵石缝,每一粒宝珠碎片都变成了一个泉眼,每个泉眼都咕嘟往外冒出水来,有的似涌金,有的似喷玉。
泉眼无数,数也数不清。
从此,干河滩就有了水,清澈如镜。
人们就叫它百泉或珍珠泉。
后来,人们又修了池子,在池边建了“涌金亭”、“喷玉亭”。
小青龙丢失了宝珠,急得在天河四处寻找,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它才看见宝珠闪着金光往下掉,离天河越来越远。
小青龙跳出天河,瞅着宝珠发出的金光直追下来。
可是它来迟了,宝珠早已粉碎,落入鹅卵石缝,变成了无数泉眼,每个泉眼都喷出青泠泠的泉水,池里已是满当当的水了。
小青龙急了,“扑通”钻进满当当的池水里,摇头摆尾地往南游,它以为是在无边无际的天河里,用尽全身的力气往南窜,一头窜到池边上,把池边拱了个大窟窿,又把大地拱出一条曲里拐弯的深沟,池里的水就哗哗往外流。
这条深沟就是早先的卫河。
小青龙拱到那里,泉水就流到那里,一直拱到东海啵青龙就住在东海里去啦。
宝珠从天河里掉下来变成泉水的时候,赶巧有个逃债的庄稼人来泉边,看到池里喷出串串珍珠,就捞了两把装进口袋里,高兴地说:“这回可够还地主的债啦!”他回去向地主交了债,地主问:“你这些珍珠从哪里来的?”庄稼人说:“百泉里多得很,一捞就是一大把。
”地主是个贪财鬼,听说百泉里的捞不完的珍珠,就趁夜里背着布袋,牵着毛驴来百泉捞珍珠。
地主来到泉边,就着月光一看,哎呀,满池里都在咕嘟咕嘟往上冒珍珠,把他喜的屁颠颠的,赶紧伸手去捞。
他捞一把就往布里装一把。
不大会儿工夫就捞了满满一袋。
他扎住布袋口往上掂掂,想放到毛驴背上驮回家去,可是布袋滴答滴答直滴水,还没等他放到毛驴背上,布袋已瘪不耷的了。
原来,珍珠也痛恨贪财的地主,变成了水,又流到百泉池里去了。
地主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还不死心,又伸手去池里捞。
池水冰凉冰凉的,地主吓了一跳,回去就病死了。
所以,老人们说:百泉是通天的,百泉水是从天河上流下来滋润太行山的。
邵雍的传说邵雍拜师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东居士,生于公元1011年,卒于公元1077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数量学家,北宋理学的创始人。
邵雍的曾姐父邵令进,曾经承受宋太祖南征北战,老不退还范阳(今河北涿州)。
祖父邵德新与父亲邵古,皆改武习文。
祖母张夫人待儿媳甚严,邵雍母亲李夫人不堪忍受,有一天竟想到了自尽。
半夜里到后院,就树上打了绳结,才要伸进头去,树上却掉下一个火球,将她扑翻在地,从此,李夫人就有了身孕。
李夫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下一个儿子,体形很是瘦小。
在李夫人身边时,啼哭不止,唯有邵古怀抱,方才安睡。
婆母见了,越发不甚喜欢,哪见过非要男人带的孩子?邵古也是无奈,只当是心痛妻子。
取名时,邵古特别挑选了一个“雍”字,想让儿子给家里带些“和谐”。
邵古一来觉得儿子体弱,二来觉得两代学文也没见什么前途,就让儿子学些武,说不定和祖父一样,还有些出息,至少可以强身健体。
邵雍也喜欢舞刀弄棒,不太读什么书。
累了,就在母亲的病床前就榻。
但是,邵雍的母亲李夫人,还是早早地就离开了他们。
丧事才毕的一天晚上,邵古梦见李夫人又来到了床前,说:“我们不能再耽误儿子的前程。
只是有四句话,夫君要记在心上:西南西南再西南,不到西南成才难;儿虽有路非仕途,不做官却胜做官。
切记,切记!”邵古醒来觉得蹊跷,急忙把四句话背咏数遍。
早饭时,又遇母亲絮叨:“家计困难,不如到外边寻些活事也是好的。
”邵古想起李夫的嘱托,起身拜别众人,手拉了小邵雍,从此离开了范阳郡。
邵古带着邵雍洞太行山麓一路向西南走来。
这一天来到河南林州地面,有一老翁原留邵古教子读书,赕了生计,邵古就留了下来。
那一年邵雍刚10岁。
两年过去了,既没有见到宝地名山,也没有碰见能人大儒,更不见儿子有什么起色。
邵古只得辞去教馆,带着邵雍,继续向南走下来。
有一天,他们来到一处地方:山上苍松翠柏嫩绿葱葱,山下清泉喷玉溪水叮咚。
一打听,却是共城地面的苏门山。
邵古想,在这卫河的源头,文王、武王,许多先贤名人来过的地方,怕不有些灵气?就与儿子谈起晋时孙登隐居苏门山,与白云为朋、百鸟为伴的故事。
邵雍听得津津有味,就与父亲在山坳里搭起茅草棚,开出一片荒地,过起了艰苦的耕读生活。
可是,邵古每看见已经13岁的邵雍文不成、开展不就的样子,常常唉声叹气。
邵维十分聪明,不能为父分忧,也很惭愧。
种地之余,就帮人家卖凉粉,也有些极微薄的收入。
有一次,生意很不好,日将落山时,才有一个老汉来到凉粉摊前,邵凝急忙给他调好一碗凉粉,送到面前。
谁知道那老人吃完凉粉,一抹嘴却没有钱。
邵雍看老人敢不像奸滑的样子,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难处,便很客气的让老人走了。
老人才走几步,“扑通”一声被石头绊了一跤,跌得动不了了。
邵雍过去把他搀起来,一问,他离家还有一二里路。
看附近也没有人,就收了凉粉挑子,搀扶老人回家。
一路上溪水潺潺,梅花两岸。
走了一会儿,见前面有了村誫,原来这里就是“梅花满溪水”的梅溪村。
老人就说:“我就要到家了,你别送了。
”邵雍才松了手,见一块大石头立在路边,想着自己的武功不知道退步没有,也是少年心性,就“噌噌”几下,蹿上去了。
登高望远,好不新鲜。
手扒着石头要下时,却摸到石头棱下的两行字,弯腰一看,是四句诗:“一天卖一碗,一碗也没钱;要么跟我走,要么回家转。
”旁边日期却是10年以前的今天。
邵雍揉揉眼看了几遍,老人在下边跟他说话了:“看清了没有?看清了就下来。
”邵雍大不解,来到老人身边,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老人说:“我已经等了你10年了。
你是跟我走,还是要回家?”邵雍知道遇上了高人,就毫不犹豫地跟老人到了百泉河边的一所院子里。
老人拿出一本《周易》,递到他手上:“这是先天易学之书,内有先知先觉的高深学问,你可愿意学习?”邵雍翻看着那在别人看来一头雾水、晦涩难懂的内容,倒是颇感兴趣。
一想到自己的颠沛流离所见所闻,若人们能够先知先觉,主动趋吉避险、化险为夷,将减少多少人间痛苦?那些生活在迷雾里奔走的人们,若能得到指点,不落坑、不碰壁,将增加多少欢乐?邵雍像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太阳一样,赶忙叩头拜师。
而后回家禀明父亲,当晚就又回到了老人身边。
原来,这老人就是当地很有些传奇色彩和名气的“梅溪老人”,人称“李梅溪”。
邵雍先时随父亲读书,经常没精打采,现在一接触到这些易学道理,只觉得句句有味道,行行有黄金,愚钝时,不知道时光浪费的可惜;一旦开窍,可不得了,深恨自己这几年的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