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与政府的视角论发展
政府与市场关系
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与市场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引导和调控市场,保障公平竞争和社会稳定,市场则是经济的主要运行机制,提供资源配置和创造财富的平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政府的角色与职责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监管者、推动者、服务者的角色。
首先,政府应当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监督市场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
政府还应负责建立健全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市场失灵和垄断行为的发生。
其次,政府应当确保市场失灵时能够有效介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市场无法满足的需求。
例如,政府应扶持弱势群体,提供教育、医疗等基本服务,以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最后,政府应积极引导市场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调控,鼓励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引导资源向高附加值、绿色环保、创新驱动的领域转移,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市场的作用和功能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通过供求关系的自由调节和价格的形成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可以有效地创造财富、扩大就业,并为个体提供发展机会和竞争平台。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供需自由调节、价格均衡、竞争公平。
市场经济还能够促进经济激励和创新,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和机会。
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企业积极创新、提高效率,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市场还能够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然而,市场并非完美无缺,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问题,容易产生市场失灵。
政府应当及时干预并调节市场,以确保市场正常运行,维护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公平。
三、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关系政府与市场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是有限的,应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尽量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然而,在市场失灵和公共利益受损时,政府有责任介入和调整市场。
政府的干预应合理、适度,避免政府过度干预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和经济效率的下降。
建设服务型政府申论范文:在新常态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建设服务型政府申论范文:在新常态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是一篇建设服务型政府申论范文,该范文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处理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关系,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新问题、新挑战。
请阅读:建设服务型政府申论范文:在新常态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基本、也最具争议的一个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要突破,是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强调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这既是对国内外长期历史经验的精辟总结,更是指明了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处理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关系,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新问题、新挑战。
一、政府与市场之间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共生互补的关系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有一种广为流行且影响较大的观点,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看成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并用强弱或多少加以表述,如强政府、弱市场,政府少一点、市场多一点,等等。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人们看到的两者关系并非如此简单。
如果将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看成是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指标,则在近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这一比重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而提高的规律性现象,这就是有名的瓦格纳法则。
以由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为例,政府支出占GDP比重的均值,19世纪后期为10.7%,1920年为18.7%,1937年为22.8%,到1980年上升到43.1%,此后基本稳定在这个水平上。
其中的北欧国家瑞典、挪威、丹麦等,这一比重高达50%左右。
尽管政府的介入程度上升,但在全球范围,这些国家的市场发展程度和竞争力是最强的。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北欧国家,在政府支出比重高达GDP一半的情况下,其经济高度开放,劳动力市场的活跃程度高于许多其他OECD 国家。
数百万人口的小国,涌现出了诸如诺基亚、爱立信、马斯基等全球领先的跨国公司,多年来在全球竞争力排序中名列前茅。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论文(经典范文6篇)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论文(经典范文6篇)标题一:政府与市场的利益博弈政府与市场作为两个经济管理主体,在经济运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博弈。
政府作为经济管理主管部门,主要职能是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监管市场、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主要职能是价格形成、资源配置、资本运作和创新发展。
然而,在实际经济运作中,政府和市场存在着相互制约,依存,合作的复杂关系,其中博弈因素不可忽视。
政府采取有利于市场运行的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而市场的发展也可以提高政府的效能,带动经济的整体稳定和增长。
不过,在政府和市场的经济活动中,谁主导、谁被主导往往成为一个变数。
政府过于干预市场,就会影响市场效率,损害市场竞争性;市场过于壮大,失去了政府的监管,就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风险。
总之,在政府和市场的利益博弈中,博弈方的结果取决于双方的能力、资源、决策。
只有双方合理协调,把握好权力平衡,使政府和市场互为补充、互惠互利,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标题二:公共品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公共品是指对于所有人都是无限制可供和共享,一人使用不会排斥和减少其他人使用量的一种特殊商品。
它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政府必需性的特点。
然而,由于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和分配公共品,导致公共品市场失灵,进而出现公共品供应短缺和质量低劣的问题。
面对公共品市场失灵的情况,政府可通过干预手段来解决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纳税和税收调节机制,通过定价机制、资金拨付等手段来提供和管理公共品的供给。
政府还可以通过公共品专营、特许经营等方式来规范供给。
同时,政府适时的政策引导,也是提供公共品质量和数量的重要保障。
总之,公共品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体现,是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政府干预,是保证公共品市场正常运作的有力措施。
标题三:市场竞争与政府监管市场竞争是指市场中各个经济主体通过价格,产品质量等方面展开的竞争行为。
在市场竞争中,市场的自我调节和市场出清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市场优胜劣汰,逐步形成竞争强者。
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及其影响
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及其影响市场与政府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两个重要角色,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市场与政府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市场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是经济主体之间自愿交换商品和服务的场所,具有自主调节、高效运行的特点。
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和服务提供者,具有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的职能。
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首先,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制度保障。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产权等手段,为市场提供必要的规则和制度保障,保证市场能够正常运行。
其次,政府在市场中起到市场失灵的调节作用。
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市场无法完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通过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等手段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
再次,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角色。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需要政府的参与,只有政府提供公共安全、教育、环保等服务,才能满足市场无法提供的公共需求。
最后,政府在市场中的监管作用也非常重要。
政府通过监管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防止垄断行为和市场乱象的发生,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
二、市场与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市场与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的关系和互动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
首先,市场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市场机制能够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活力,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的发展。
市场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其次,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够有效稳定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波动和金融风险时常发生,政府通过实施适当的宏观调控政策,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的产业政策也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引导资源流向重点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与作用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与作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与作用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日益复杂和紧密。
政府与市场的联系和互动是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和政府地位及作用权力不断转化和调整。
本文将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与作用为主要话题进行探讨。
政府与市场:定义在市场化经济体系中,市场具有基础性作用,政府则居于监管和引导经济发展的角色。
市场和政府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都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市场是指一种交换商品、服务、货币和资产的机制,自由竞争和供求关系的调节则是市场运转的关键因素。
市场发挥着价格形成、资源配置、技术进步等重要的作用,为经济增长以及社会福利的提升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政府则是主要的市场监管者和规制者,依靠国家权利和行政机构,制定法律政策、调节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公平和健康经济发展,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
政府的作用政府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扮演着引导、监管、调节的角色,其主要作用如下:1.引导: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如税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调整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促进经济增长。
2.监管:政府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的竞争环境,确保市场有序、有效的运转。
3.投资:政府对于重要国民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资,承担起重要的经济责任和社会服务的责任。
4.社会服务:政府保障和提供统一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保等,维护公民的基本人权。
5.改革创新:政府鼓励和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创新和变革。
6.防范风险:政府承担着管理经济风险的责任,采取有序的措施和政策,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和其他社会风险。
市场的作用市场作为经济运行、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具有很多独特的功能:1.分配资源:市场可以有效地分配各种资源,以及组织和分发大量的信息。
2.价格发现:市场价格可以反映产品和服务的供需状况,促进供需平衡,为价格定价提供基础。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市场都是历史和社会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制度下,它们的相互关系是不相同的,它们是变化发展的。
下面我将从历史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展、我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发展、以及确立正确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三大部分来阐述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一、历史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展在社会的早期阶段,人们认为政府是“恶”的,政府在市场中扮演的是守夜人的角色,政府不应该去管理市场,而是去放纵其自由发展,市场有其极度的自由性,人们认为最好的市场是最自由的市场,政府只是人们财产的守护者。
这时,“大市场、小政府”的自由主义理想扎根在人们的观念中。
但随着自由市场的发展,自由市场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弊端显露,市场失灵的现象陆续发生。
这在历史上的表现为1930年“大萧条时期”,1997年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等等。
在1930年“大萧条时期”时,“罗斯福新政”让人们看到了政府在市场中发挥的作用,人们开始意识到自由的市场并不是最好的市场,市场应该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但是政府的作用力的大小或作用方式该如何,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呢?政府在市场中到底该发挥怎么样的功能呢?政府怎么样介入,才不会起到反效果呢?凯恩斯认为,政府在市场中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其核心应该是对财富积累与分配的问题,目的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可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在往后的市场发展中,政府越位,政府缺位,或者政府失灵的情况时有发生,政府的决策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的发展,毕竟政府的决策有很大的主观因素存在。
那么政府该不该介入市场呢?这个问题,哈耶克有不同的看法。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表示,政府不应该介入市场的运行,市场应该是自由的,即使市场会发生市场失灵或者金融危机的现象,这只是一个阵痛期,只是市场运行的一个自我调整。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这个阵痛期一过,市场会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而政府的介入行为,虽然可以缓解市场的失灵,但这只是把市场里的矛盾延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旦被压抑矛盾的市场再次失灵,其后果是数倍于前。
经济学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经济学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在经济学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政府作为一个管理和监管经济活动的机构,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职责和作用。
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它的特点是资源配置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在市场经济中,个体自由进行买卖交易,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资源的分配和配置。
市场经济主张自由放任,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
然而,市场经济并非完全自给自足,需要政府的介入和调节来保证市场的公平、有序运行。
二、政府的职责与作用1. 市场监管与法律制度保障政府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为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持。
监管机构应对市场行为进行监督,打击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2. 资源配置和调节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资源配置和调节的角色。
政府应根据经济的需求和供给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
比如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来调节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3. 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政府应提供公共产品和基本公共服务,如道路、教育、医疗等。
这些公共产品和服务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基础性和保障性的作用。
政府通过公共支出来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促进全民福利的提升。
4. 纠正市场失灵市场经济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出现失灵,如外部性和公共物品问题。
政府应及时介入,通过税收、补贴等措施来纠正市场失灵,修正资源配置的偏差。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市场交易的监管和维权,防止市场中的不正当行为。
三、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关系政府与市场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政府既是市场的参与者,又是市场的监管者和调节者。
政府通过各种手段来影响和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制于市场的运行规律。
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调节,而政府也需要市场的力量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创新。
只有政府和市场密切合作,才能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谈如何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5、政府倡导精神文明、爱心工程和慈善事业,扶持弱势群体,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6、市场主体理应秉承“大局观念”自愿出资投入公益事业,并不断发展生产,扩大就业,维护生态平衡。
总而言之,唯有两厢友好合作,相辅相成,共同繁荣经济,才能富国富民。
政府与市场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做到:
1、市场能解决的事情,政府不的干预。
2、市场难以解决的事情,政府责无旁贷,不得推诿。
3、政府负责制定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的运作秩序,打击触犯市场规则的行为,甚至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西方经济学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变迁
西方经济学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变迁西方经济学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变迁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经济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政府应该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经济学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观点发生了多次变迁,不同的经济学派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论。
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市场是自给自足的,政府不应该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
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放任的理论,他认为市场经济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分配资源和调控价格。
政府的干预会扰乱市场的运行,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和经济增长的减缓。
这一理论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成为西方国家的主流经济理论,即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两次大战的爆发,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理论逐渐遭到质疑。
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和社会不公等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怀疑,这导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崛起。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具有局限性,存在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等问题,政府应该在市场运行中扮演积极的角色,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和管理市场行为来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平。
随着20世纪中叶发生的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成为了主导的经济学思想。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短期经济波动和失业问题,政府应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进行干预,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就业的增加。
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政府成为了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负责调节经济波动和实现经济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凯恩斯主义也逐渐面临着挑战。
新古典经济学派和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导致了对凯恩斯主义的质疑和挑战。
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政府的过度干预会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和公共部门的膨胀,从而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新自由主义派则更加强调市场的竞争和私有产权,认为政府的干预会扼杀经济的活力和创新,导致了市场经济中的僵化和低效率。
他们主张政府应该少干预市场经济,尊重市场的自由运行。
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市场化改革成为了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西方国家的主要经济政策方向。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共管理是一个关系到社会运转和公众利益的重要领域。
在公共管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政府和市场是两个不同的实体,但在公共管理中,它们却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共同完成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任务。
一、政府的作用与限制政府在公共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政府通过立法、执法、行政调控等手段来管理社会。
在公共管理中,政府是一种有权力和资源的机构,可以在某些方面发挥独特的优势。
然而,政府也有其局限性。
政府不可能掌握和解决所有问题,其资源和能力有限。
政府的行为受到政治和官僚制约,可能存在腐败和权力滥用的风险。
政府还容易受到各种利益诉求的干扰,难以做出脱离政治干预的客观决策。
二、市场的作用与限制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具有活力和灵活性。
市场可以根据供求关系自发调整资源的配置,实现高效率的资源分配。
市场在公共管理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市场经济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民众收入。
然而,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
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垄断和不完全竞争等问题,有可能导致资源不均衡和收入差距扩大。
市场行为受限于市场规则和法律,会产生负面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不足。
市场的自由度也容易受到欺诈和不公平交易的干扰。
三、政府与市场的互补关系政府和市场在公共管理中互为补充。
政府可以通过法律和规章的制定来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公共利益,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政府还可以通过公共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来纠正市场不足,推动经济发展和减少收入不平等。
市场则可以通过竞争机制来促进政府部门的改革和效率提升。
市场机制可以为政府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压力,推动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市场还可以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动来参与公共管理,解决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问题。
四、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一个协同合作的过程。
政府和市场应当相互配合,其间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协调机构。
宏观经济调控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宏观经济调控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政府在调控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分析其互动与合作。
一、政府的角色与职责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作为管理者和调控者,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与职责。
首先,政府应制定与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例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以调整经济总量、推动经济增长和稳定。
其次,政府应维护市场秩序,打击不正当竞争、垄断行为和市场失灵,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公平竞争环境。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投入以及产业升级等,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市场的作用与功能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是供求双方实现交换的场所。
市场通过价格形成机制、供需关系等,调节资源的配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的发展需要依靠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由企业的竞争和自发决策来推动经济增长。
市场的开放与自由使得企业能够自主决策,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也刺激了创新和竞争,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相互依存的。
政府通过宏观经济调控,对市场进行引导和规范,以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要实现对市场的引导和规范,首先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政策的频繁变动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其次,政府还应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弥补市场的不足,例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推动市场的竞争和公平,打破垄断,维护市场的竞争秩序。
四、政府与市场的合作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合作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
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需要倾听市场的声音,了解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以更好地制定和实施政策。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与市场主体合作,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
例如,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政府还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动社会责任的履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分析
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分析政府和市场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力量,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整体的经济运作和发展方式。
政府在经济中的主要作用是规范市场,保障公共利益,以及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
而市场的作用则体现在提供产品和服务,实现资源的分配和配置,以及推动经济的新增长。
政府的作用政府在经济中的首要作用是规范市场。
市场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市场自由竞争的背后是混乱、垄断和欺诈等问题。
政府有责任通过立法、监管和执法等手段,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市场正常的自由竞争。
例如,政府要确保大型企业不会垄断某个市场,从而限制其他小企业发展机会;政府还要制定相关法规,防止企业欺诈和虚假宣传。
除了规范市场外,政府还有保障公共利益的职责。
一方面,政府要为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提供基本服务,例如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
另一方面,政府也要确保环境、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等公共利益受到保护。
政府的第三个主要作用是促进和引导经济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促进经济发展,例如制定经济政策、投资建设、开发新兴产业等。
政府的经济政策要结合国情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灵活和及时地调整政策,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调节供需关系和抵御外部风险的目的。
市场的作用市场的作用是以价格机制为核心实现资源的分配和配置。
价格反映了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平衡状态,是人们在交换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市场价格的高低将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倾向和生产动力,从而决定产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
市场还可推动经济新增长。
市场作为商品、服务和资源的流通场所,它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激发创新和竞争力。
例如,商品和服务的创新和进步常常是在市场竞争中产生的;市场的流通不仅可以解决生产者的销售和利益问题,也可以激励生产者开展更多生产;市场的价格机制可以鼓励人们从事更有利润的生产和服务,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政府和市场是互动的。
政府可以通过对市场进行监督、调节和引导,来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行。
此外,政府还可以在市场上充当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角色,以及扮演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
全球经济体系下的政府与市场研究
全球经济体系下的政府与市场研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政府和市场是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政府作为国家的组织和管理机构,拥有监管和调控市场的权力;市场则是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场所,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景。
政府和市场之间如何协调和互相作用,一直是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们关注的问题。
一、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为市场提供规则和秩序。
政府制定和执行的规章制度是市场经济顺利运转的基础。
例如,税法、贸易法和环保法等法律规章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并维护公平竞争,防止垄断和破坏市场的自由竞争机制。
此外,政府还扮演备用投资者的身份。
在市场不稳定或危机时,政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波动。
政府还通过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提供,帮助弱势群体获得自我提升的机会,进而加强市场的竞争。
这些策略还有助于在市场不完全理性的情况下,使经济主体拥有更多的信息来做决策,消除信息不对称,维护市场的公平性。
二、市场的作用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最有效、效率最高的机制。
市场的最大特点是自由竞争,供求双方在自愿交易的基础上达成一致。
在市场较为完整、透明的情况下,资源和资本都会自然地流向效率最高的产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浪费和错误的资源配置。
市场对于创新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市场的竞争使各个企业必须不断地改进产品和降低成本,进而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需求和扩大市场份额。
这种源于市场竞争的创造力,推动了许多创新的出现。
例如,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已经推动了多项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如高清画面、人工智能、无线充电等等。
三、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发展阶段,其角色和权力会不断调整。
在某些情况下,市场失败可能需要政府的干预来恢复,例如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和公共产品的供给等。
政府在此时显得特别的重要。
然而,当政府过度干预时,却会抑制市场的自由竞争,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与国家和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
在中国,政府参与市场的规模和幅度不同于西方国家。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在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的一个永恒话题。
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实质就是政府干预问题。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自由竞争与宏观调控,是紧密相联、相互交织、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市场机制的完全有效性只有在严格的假说条件下才成立,而政府干预的完美无缺同样也仅仅与“理想的政府”相联系。
也就是说,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内在的缺陷和失灵、失败的客观可能,关键是寻求经济及社会发展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最佳结合点,使得政府干预在匡正和纠补市场失灵的同时,避免和克服政府失灵。
长期以来,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上可以说是学派林立,众说纷纭。
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派别,即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
而在经济学发展的几百年当中,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强调市场机制调节经济的作用的学者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认为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学者之间的论战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两种理论在经济学发展过程中此消彼长,但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来配置经济资源的方式。
这种资源配置方式是建立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之上的,其实质是以市场运行为中心环节来构造经济流程,即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合理配置资源和调整生产力的布局,用价格信号来引导和调节社会生产与消费活动,协调商品及其它资源的供求关系,并且按照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进行国民收入的分配。
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有其能,也有其不能。
一方面,市场经济具有任何其他机制和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一是经济利益的刺激性;二是市场决策的灵活性;三是市场信息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也有其局限性,其功能缺陷是固有的,光靠市场自身是难以克服的,完全摒弃政府干预的市场调节会使其缺陷大于优势,导致“市场失灵”,因而必须借助凌驾于市场之上的力量——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纠补市场失灵。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
政府与市场的角色
政府与市场的角色近年来,人们对政府和市场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产生了广泛讨论。
政府作为执政机构,负责管理国家事务和公共利益,而市场则是经济交易的场所,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本文将探讨政府与市场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不同角色和功能。
一、政府的角色政府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多种角色。
首先,政府是社会稳定的保障者。
政府通过法律和秩序的维护,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维护公民的生活安全和财产权益。
其次,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政府负责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提供,确保公民享有基本的福利和权益。
此外,政府还扮演着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角色。
政府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鼓励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的繁荣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最后,政府还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守护者。
政府负责监管市场秩序,遏制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二、市场的角色市场是经济交易的场所,对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并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资源的配置。
市场的角色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机制。
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市场能够高效地调配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其次,市场是经济增长的推动者。
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能够激发创新和效率提升,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再次,市场还是消费者需求的满足者。
市场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此外,市场还是企业发展和生产者利润的实现者,通过交易和竞争,推动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政府和市场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政府的干预可以对市场进行引导和调整,以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目标。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秩序,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补贴和经济政策等手段对市场进行调控,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对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时代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T HEPRY AND PRACTICE理论与实践72E CONOMY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系列之六新时代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文/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 唐任伍政府与市场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自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将市场比喻成“看不见的手”以来,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直成为经济学讨论的经典命题。
各种理论观点相互碰撞,常谈常新。
新时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党的十九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政府与市场关系也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深化实践,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学会正确运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成为善于驾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行家里手。
”政府和市场关系各就其位,“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偿、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和市场关系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第一,市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第一选择。
市场是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要素配置通过市场进行,政府和市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一种主次关系的战略定位。
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政府不该管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让市场去激发全社会创造财富的热情,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创造出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不能以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才能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职能、抑制消极腐败。
第二,政府与市场各就其位,有机统一。
以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的视野处理好新时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更加重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协调,促成政府、市场的双有效,才能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试论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基本关系
6.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013至今)。党的十八届三种全会公报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民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从制度上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实际上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日趋加大的过程。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十八届三种全会的新提法意味着改革向着市场化目标又迈出重要而关键的一步。
5.府经济职能转变阶段(1998-2012).在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后,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提出“进一步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这个阶段的机构改革、喜迎入世、特别是本届政府“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标志。1998年和2003年经过两届政府的共同努力,国务院部委从当时的50个削减为21个,主要是强化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瑞华微观市场职能。2001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根据WTO的规则,落实政企分开、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和改革政府采购制度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契机和新要求。
浅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论文
浅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论文(2)推荐文章浅谈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论文热度:论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论文热度:浅谈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论文热度:浅谈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的论文热度: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论文热度:浅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论文篇二《政府与市场关系探析》摘要:在经济发展中。
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才能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关键在于合理确定政府的职能边界: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的市场分权:建立“有限”与“有效”政府。
关键词:政府;市场;国家干预;边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恒新的话题。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际上是要合理确定政府经济职能的边界。
关于这一边界,世界银行在1991年以“政府与市场关系”为主题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了“友善于市场”的发展战略。
该战略认为,对市场友善的干预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不做主动干预,除非干预能产生更明显的良好效果;把干预持续地置于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制约下,确保干预不致造成相关价格的过度扭曲,如果市场显示干预有误,则应该取消干预;公开干预,使干预简单明了,把干预置于制度的规范约束下。
以上3点,对于确定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方式和力度很有借鉴意义。
一、合理确定政府的职能边界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认为,“政府的失败既可能是由于它们做得太少,也可能是由于它们做得太多。
”其重要原因是,政府行为目标与市场行为目标不完全一致。
前者追求社会目标,追求社会得益最大化;后者则是为进入市场的行为者提供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平台。
因此,界定政府职能,明确政府的干预方式和干预范围,划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边界,无论是对提高市场调节效率还是提高政府效率都十分重要。
政府的职能边界到底如何确定并不取决于政府本身,也不能简单地以“大政府”或“小政府”作为标准取向,政府职能的边界是由行政环境及与政府活动相互作用的客体决定的,并且会随着环境和客体的变化而变化。
合理的政府职能边界的衡量尺度主要有:一是作用与能力相一致的原则。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演变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776年在伦敦出版。 19世纪末,中国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将
该书第一次中文,译名《原富》,1902年 出版。 1972年和197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郭大 力、王亚南翻译的《国富论》中译本(上、 下)。
在《国富论》一书中,亚当·斯密以利己主义人性 论为基础构筑了一套经济自由主义学说。
他是西方最早使用“经济”一词的人,经济方面的 著作主要有《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其经济 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财富的认识 色诺芬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他认为
奴隶主的经济任务,就是得到更多具有使用价值的 物品。 色诺芬说,财产是指那些“好东西”,而非“坏东 西”。 所谓“好东西”就是对它的所有者有利的东西;所 谓“坏东西”就是对它的所有者有害的东西。“同 一种东西是不是财富,要看人会不会使用它。”即 使是钱,对于不会使用它的人也不是财富。
其次,色诺芬探讨了财富的来源问题。
他强调农业是财富最重要的来源。
除此之外,开采白银,从事商贸活动,出租房屋、 土地、船只和奴隶等,也可以增加财富。
他曾提出在市场附近、港口和城市“为零售商人建 造一些房屋和店铺,那它们不但对雅典是一种装饰 品,而且也可以由此获得大量的收入”。
国家还可以出租公共船只,“从这个泉源也可以获 得大量的收入”。
重商主义主要从流通过程中探讨货币财富积累的途 径。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古典政治经 济学产生的直接原因。
17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因素不断发展壮大,产业 资本开始取代商业资本的地位,经济理论研究也开 始转到生产领域,古典经济学由此产生。
斯密学说的产生:
⑴18世纪中叶的英国已经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 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视角论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周雪藜程永杰(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河南开封475003)【摘要】自发展经济学诞生以来,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入,并逐步形成比较全面的新发展观。
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论争贯穿于发展经济学发展的全过程。
本文考察主流经济理论对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论述及其变迁的原因,并对二者的关系做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政府市场发展演变一、发展经济学家对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论述1、市场与政府是互斥的结构主义通过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对比研究,并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发,认为发展中国家具有以下结构上的特点:刚性、时滞、短缺、剩余、低供求弹性等。
因此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是动态可投资源的供给增长,而不是利用市场来解决资源的优化配置。
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自然资源都较为丰富,但资本最为稀缺。
国家之间发达程度的差异根源于工业化水平的高低,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摆脱贫困并走向富裕就必须尽快实现工业化。
工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本的积累速度成为促进或阻碍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
市场不能解决经济目标与资源禀赋的尖锐冲突,只能靠政府用计划手段扭曲要素价格来实现工业化。
1970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工业化过程中不能也不应该仅仅扮演一个被动的角色。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不能克服经济中深层次的结构刚性问题,所以计划已成为工业发展规划中的核心部分。
与发达的市场经济相比,由于发展中国家必须考虑的变量数目较少和不同经济主体之间进行合作的自发机制的运行比不上发达国家,所以计划在发展中国家具有更大的可行性和合意性。
发展中国家不成熟的市场不足以提供一种机制,以确保私人的决策符合社会的偏好和最优经济目标,因此计划就是完全必要的。
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家的观点是:政府必须发挥中心作用。
“发展性国家”这一概念对政府的具体作用作了较为完整的论述:从长远看,政府不仅为发展提供大量的基础设施,还将其权力和影响扩展到所有影响经济发展进程的领域;政府包揽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完全排斥了市场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证明结构主义“政府万能”的政策主张不能凑效。
D·拉尔猛烈抨反市场机制,支持计划化,支持政府干预的“国家控制教条”,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的“政府失灵”。
拉尔指出正是“看得见的脚”对“看不见的手”的践踏,应该对糟糕的经济绩效负主要责任。
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人民的行为在本质上并无差异,都受到最大化自我利益的“刺激—反映机制”的约束。
发展中国家由于“储备”较少,会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做出更迅速的反应。
市场机制完全能够优化配置发展中国家的资源。
所以,P·鲍尔明确指出,发展问题的研究应当是“有价格的”,而拉尔则指出,理顺价格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当务之急。
要使价格机制能够良好运行,政府就应该“使一切私有化,使一切自由化,然后呆在一边”。
这种观点后来被人们概括为“华盛顿共识”,即减少政府干预,迅速实行私有化、推行自由化贸易和自由化金融,降低政府财政支出;价格,特别是实际利率,应由市场决定,并严格控制通货膨胀,以稳定宏观经济。
华盛顿共识认为市场会自动地解决经济发展的一切问题,不提政府的调控作用。
结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都把自己的政策主张推向了极端,简单地肯定政府或市场,而把糟糕的现实经济发展绩效完全归因于另一方的介入,认为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和市场是彼此排斥的,而没有看到两者有效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市场与政府是互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发展经济学家开始运用新制度主义的分析方法研究发展问题。
科斯定理指出:当存在交易费用时,制度就会影响到资源的配置;当交易费用为零时,制度是不重要的。
具体地说,制度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则是具体的政治、市场制度安排;第二个层次是立宪秩序。
在V·奥斯特罗姆、H·皮希特、D·菲尼等人的分析框架中,制度的这两个层次的地位是不一样的,立宪秩序是外生变量,而市场制度是内生变量,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政策。
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一套有效的市场制度,所以他们贫穷;而有效市场制度之所以未能出现,是因为立宪秩序普遍存在重大缺陷,而立宪秩序深受政府的影响。
新发展观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信息极不充分,政府和市场失灵是一种普遍现象。
从理论上讲这些失灵可以通过法律程序来纠正,但是发展中国家的交易规模普遍较小,司法成本通常超过了调节争端的预期收入。
因此新发展观指出:只有实现国家、市场、社区三者的互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诺斯等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历史上经济增长的源泉源于有效率的制度安排,而不是传统意义上认为的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因素,后者充其量只是增长的表现。
排他性的产权制度的建立是美英等国实现近现代工业化的根本原因。
制度创新的动力源泉是将潜在的外部收益内在化,当制度创新的预期成本小于预期收益时,制度变迁就会发生。
制度变迁的需求方面是经济增长产生出新的潜在利润;制度变迁的供给方面是经济增长理论探索160《当代经济》2010年11月(下)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也促进了社会科学、组织行为等方面知识的进步。
当两方面的作用相结合时就促进了拉坦式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发生。
由于新的更有效率的制度安排会为经济发展创造更新的空间,进而形成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然而现实中,政府和意识形态常常通过对成本和收益的影响而阻碍制度变迁的方向和进程,甚至有可能把特定的经济长期锁定于无效率的制度环境中。
有时候政府还强制性地推行制度变迁。
鉴于此,诺斯提出了著名的“诺斯悖论”,国家(政府)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也是经济衰退的根源。
上述分析表明新制度理论认为,有效率的生产性制度变迁主要是一种市场行为,然政府的作用必须重视。
不能像结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那样期待“政府万能”或“市场万能”,改进制度安排才是关键,使市场与政府二者都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二、发展经济学中市场与政府关系变迁的原因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是由实践的有效需求和理论的有效供给共同促成的。
上世纪40—60年代许多政治独立但经济还不自主的发展中国家迫切要求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一方面他们认识到发达的西方工业文明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苏联通过计划手段在短期实现了工业化使他们对政府的能力深信不疑。
于是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把“资本化、计划化和工业化”当成普遍的信条。
当时一些国家迅速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然上世纪七十年代,经济停滞,失业率高,进口替代工业效率低下,二元结构的次级分化,经济增长乏力等想象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
那些既重视市场作用又实行对外开放,既强调物质资本的积累又重视人力资本,既强调计划管理又重视市场调控,既强调工业化又重视农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经济增长不仅迅速,而且质量颇高。
东亚国家采用新古典政策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使人们将市场的作用推向极端:使一切自由化,使一切私有化,然后呆在一边。
结果是发展中国家再次陷入危机中。
资源禀赋虽相似经济绩效却不同,“亚洲四小龙”竟率先实现了工业化。
人们逐渐认识到,良好的政治经济制度不仅保证有限投入的高经济效率,也使国内居民保持了较高的积累和国外资本的大量流入。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开始从“计划向市场”转轨,中国等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在要素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制度的改进使政府计划与市场恰当结合将会极大地提高效率,改善发展的绩效。
自发展经济学诞生以来就一直深受西方主流思潮的影响。
上世纪40—60年代末,西方国家在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政策指导下处于黄金时代,丁伯根和弗里希的计量模型又为国家干预提供了可操作的工具。
刘易斯、普雷维什、辛格等从不同的角度发展出了一套国家干预的理论。
上世纪七十年代,长期执行国家干预政策的西方国家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陷于“滞胀”。
由于凯恩斯主义既在理论上无法解释,又在实践上无法提出可行的对策,因此受到了以理性预期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的猛烈抨击。
他们认为是政府的长期干预破坏了市场体系的内在稳定性,当务之急是应该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以拉尔、舒尔茨、哈伯勒等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家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体都是理性的假设出发,宣告以“政府万能”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已走向死亡,并提出市场机制是普遍适用的“单一经济学主张”。
那时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新古典主义交易成本为零的假设是不科学的。
在交易成本非零的世界里,市场制度的效率取决于保证市场机制良好运行的制度安排,政府对产权界定的不合理———不力或过度———将使资源被置于公共领域,从而造成“寻租”和过度使用,使资源配置陷于低效。
所以,制度是重要的,政府对产权的界定是交易的前提,然政府失灵必须纠正。
三、对发展经济学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进一步思考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都存在着缺陷,结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期望“政府万能”或“市场万能”必然很难凑效。
新制度主义表明谋求二者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有机结合是最佳的选择,设计出理想的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一个制度设计问题。
制度作为一个体系具有历史的路径依赖性,无视制度的协调性而随意地更改政策是不可能的。
比较制度分析理论进一步指出,通过追求静态的资源配置效率,虽然也能部分地实现国民收入与财富的扩大,但要想不断实现国民收入与财富的扩大,获得动态的资源配置效率是必要的。
世界银行1991年的报告《发展面临的挑战》的主题是政府与市场的相互作用。
两者都有巨大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竞争性的市场是人类迄今为止发展的最佳资源配置方式。
但是,市场运转需要只有政府才能提供的法律与规章制度。
国家在保护产权、提供有效的法律、司法和规章制度以及提高社会的服务效率和保护环境等方面构成了发展的核心。
世界银行1997年的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再次强调,政府与市场是相辅相成的:国家在为市场建立适宜的机构性基础中是必不可少的。
市场与政府关系之争仍将在经济发展理论中继续。
但随着经济发展实践的深入,对二者关系的认识必将更加成熟和务实。
四、结束语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从传统模式向新模式转变,即经济发展不仅限于经济增长,而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追求实现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等不断提高和文明化,而所谓新发展观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观念体系,它涵盖了当代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问题的许多新认知。
新发展观的产生不仅昭示着发展理论的研究正在向更大的领域扩展,同时也标志着发展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新发展理论也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不足,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