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毁约”事件折射信用缺失
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加强政府与公众 的互动和沟通, 提高政府信息公 开的透明度和公 信力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政府信用建设的责任和义务 加强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确保政府信用建设的有效推进 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促进政府信用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加强信用教育,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信用意识和素质
强化公民参与和社会监督
推动政府信用建设的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 合作,借鉴国际 先进经验
参与国际信用评 级体系,提高政 府信用评级
加强国际信用监 管合作,打击跨 境信用欺诈行为
推动国际信用标 准制定,促进全 球信用体系建设
信息不透明
建立稳定的政策体系
制定长期稳定的 政策,避免频繁 变动
加强政策执行的 监督和评估,确 保政策有效实施
建立政策反馈机 制,及时调整政 策以适应变化
加强政策宣传和 普及,提高公众 对政策的理解和 信任
加强行政监督与问责
建立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约束 加强问责制度建设,对失信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提高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度,增加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和监督 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和信誉
政策调整缺乏透明度,公众难 以了解政策变化的原因和背景
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利 益输送和权力寻租等问题,导 致政策执行不力
行政不作为
行政人员失职、 渎职行为
政策制定缺乏科 学性和民主性
行政监督机制不 健全
政府信息公开不 足
官员腐败
贪污受贿:部分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导致公共资源流失
权力寻租:官员与不法商人勾结,为个人谋取经济利益 决策失误:官员在制定政策时缺乏科学论证,导致政策不合理或难以 执行 道德败坏:部分官员缺乏道德底线,行为不端,严重损害政府形象
十大诚信缺失案例
十大诚信缺失案例在当今社会,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而诚信缺失也成为一些案例中的突出问题。
下面我们将列举十大诚信缺失案例,让大家对诚信缺失的危害有更深入的了解。
1. 商家虚假宣传。
一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会进行虚假宣传,夸大产品的功效或者服务的质量,导致消费者购买后感到受骗。
2. 学术界抄袭现象。
在学术领域,一些学者为了追求名利,会存在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诚信和学术氛围。
3. 企业违约行为。
一些企业在合同中承诺的服务或者产品质量,却无法兑现,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誉。
4. 政府官员贪污腐败。
一些政府官员为了谋取私利,利用职权进行贪污腐败,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5. 网络诈骗事件。
网络诈骗事件屡禁不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虚假信息欺骗网民,造成了经济损失,也损害了网络交易的诚信环境。
6. 医疗行业欺诈。
一些医疗机构或者医生为了牟取暴利,会进行诊疗欺诈,给患者造成了身体和经济上的双重损失。
7. 学生作弊现象。
在学校考试中,一些学生为了获取好成绩,会采取作弊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校的教育公平和诚信氛围。
8. 金融机构违规操作。
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谋取暴利,会进行违规操作,给客户带来了经济损失,也损害了金融市场的公平和诚信。
9. 媒体失实报道。
一些媒体为了制造轰动效应,会进行失实报道,误导公众舆论,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的信息环境。
10. 环保违规行为。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会违规排放污染物,严重损害了环境的生态平衡和人民的健康权益。
以上就是十大诚信缺失案例,这些案例都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也提醒我们诚信的重要性。
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诚信,做一个守信用的好公民。
政府诚信缺失现象的主要表现及其对策
政府诚信缺失现象的主要表现及其对策作者:刘苗荣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2年第12期[摘要]政府诚信缺失现象主要表现为:行政决策主观随意性大、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非理性行政行为频频发生、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司法不公大量存在、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其对策为:建立和完善政府诚信法律制度,积极推进行政改革、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完善监督制度、建立严厉的失信惩戒机制。
[关键词]政府诚信缺失;表现;对策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关键与核心,它引导、影响着公众的诚信状况,推动、决定着社会的诚信程度。
虽然目前我国政府的诚信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由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府及其公务人员依法行政理念欠缺,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多种原因,政府诚信缺失现象,在某些领域或方面仍很严重。
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政府诚信缺失现象的主要表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益于我国政府诚信制度的建立。
一、政府诚信缺失现象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1、行政决策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主观随意性大决策能否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政府能否建立健全决策运行机制,既反映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水平,又是衡量政府信用程度高低的尺度之一。
按照行政决策理论,行政决策体制结构应是“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政府决策”三角色相结合,但目前我国行政决策往往面临“民主性赤字”、“科学性亏空”,主观随意性大。
这一方面是由于在很多地区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社会公众的民主意识淡薄,百姓参政议政的机制或名存实亡或根本就不存在;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行政机关或违背决策程序,没有通过有效的途径,广泛听取公众和专家的意见,或决策仍停留在“拍脑瓜”的水平,对一些重大决策缺乏详尽的调查和周密的论证;当然,也不乏一些预谋私利的政府官员故意搞的“黑箱操作”。
由于决策民主性和科学性的缺乏,不仅造成社会公众对政策的不解或误解,增加了政策执行的成本和难度,还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据国家审计署审计数字显示,仅2004年全国就查出因决策失误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就高达72.3亿元。
政府诚信缺失及规范
政府诚信缺失及规范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或国家无论如何是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包括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政府信用等三个方面。
其中,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的作用。
标签:政府信用诚信缺失政府信用关系到社会的信任、信仰乃至社会的稳定。
它是诚信社会的定心盘,它能够增强社会公众的社会信任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政府失信又会导致社会公众信心不足、信仰迷茫、信任丧失,从而成为社会普遍失信的重要诱因。
一、政府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危害1、政府朝令夕改,政出多门,表现为政策不诚信。
由于政府及其部门的政策及行为稳定性、普遍性和规范性较差,从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人们的预期。
一些地方政府执政能力差,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有失公正,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默许甚至纵容社会不良信用主体的不良行为,听任盗版走私、制假贩假、骗税套汇等违法、违规行为屡屡出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缺乏前瞻性预警构想和预防能力,致使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处于混乱、无序状态。
2、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府机关实践承诺不到位。
目前,有的政府机关还未摆脱计划经济的习惯思维,喜欢直接插手企事业单位的具体事务,对其决策指手画脚,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而本该由政府管的事情反而没有管好。
有的政府机关说话不算数,行政无信义,对政府出台的政策,经常以各种借口和理由违背诺言,从而引发群众的不满,出现群体上访、集体示威事件,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3、政府官员权力得不到有效规范,以权谋私现象客观存在。
从政府的性质来讲,政府是权力的垄断组织,权力如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就会变质异化。
一旦政府及其公务人员言而无信、欺上瞒下、以权谋私,无疑对社会成员造成诚信的负激励,导致整个社会诚信水平的下降,政府及其公务人员失信,降低了社会的公信力,给社会成员以错误的价值导向,就有可能打破社会的道德底线,扭曲市场经济自身运作机制,阻碍市场经济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国政府诚信危机问题浅析
我国政府诚信危机问题浅析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中,诚信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困扰我们的重要问题,而政府诚信是所有诚信现象中最重要的一种,它贯穿于政府与公众的整个互动活动之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公民诚信、市场诚信和民主政治的建设。
为此,必须认真探究政府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寻求治理政府失信的根本途径。
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惯性影响,政府公务员诚信意识的淡薄,政府行为中内隐的自利性,政府行政诚信规范制度不健全等。
当前,在大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同时,政府诚信机制建设应成为首要的现实课题。
作为政府,应率先垂范,致力于自身的诚信建设。
关键词:政府诚信;政务公开;失信赔偿;行政体制一、政府诚信危机(一)政府诚信1、政府诚信的含义所谓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践诺、守信。
诚信的基本含义是诚实践诺。
它是一种意识理念、行为原则、道德规范,在社会交往与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守。
政府诚信,就是指政府机关基于相应的行政承诺而展开行政活动,通过实现行政效益从而兑现政府承诺的行政作为,它是一种行政主体共同规范的外在体现。
这意味着政府成员具备诚信善良的行政理念和道德品质,满足公民对政府的合理预期。
政府诚信既表现在依法行政上,又表现在民事交往上。
2、政府诚信的特点(1)诚信政府是道德政府。
政府必须注重—致性,保证政策、法规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做到令行禁止,不能言而无信,更不能出尔反尔、朝令夕改。
保持政策的稳定与连续,信守承诺,取信于民。
政策与信息要公开透明,不能搞暗箱操作。
政府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使人们平等地享用信息资源。
(2)诚信政府是法治政府。
必须严格依法行政,追求法律至上。
所有政府公务人员都必须树立牢固的法治观念、树立宪法至上,法律权威的理念;树立“法大于权”的观念并将其根植于心;同时政府的一切行政行为都必须依法进行。
(3)诚信政府是服务型政府。
要求政府工作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根本出发点。
政府信用缺失的表现
遇到经济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政府信用缺失的表现综观我国国内学者对政府信用缺失问题的分析和归纳,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政府功能严重错位,不恰当地介入或过分干预经济活动,严重透支”政府信用。
比如一些乡镇政府向老百姓借钱搞社会集资,把借来的钱再转借给村镇企业,或者直接办厂。
这实际上是以政府信用为依托或作担保借钱,其中隐藏了诸多隐患。
还有些政府部门轻易地为企业担保,过多地参与企业经济活动,一旦企业出了问题,政府借老百姓的钱或为企业担保而无法兑现时,政府的信誉也大打折扣。
2、政府公然违约,不守承诺导致政府信用缺失。
有些基层政府在行政过程中,认为自己手中有权,因而经常做出出尔反尔的事情来。
这样的行为使政府信用直接受到损害。
3、政府制定的政策缺乏科学性,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因而政策经常是朝令夕改,使得公众无法执行。
政府的政策随意性越大,变化越大,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也就越低。
政府信用问题在行政许可和审批领域表现最为突出、因为这一领域是政府配置资源、解除禁令、赋予权利的主要方面,经济人要想从事某种活动,必须首先得到政府的许可和批准,政府的权力也往往体现在这一方面。
4、上级政府信用代替市场信用在相当范围内存在。
在某些大型国有企业中,一把手”往往是政府委派或挑选的,缺乏竞争上岗的市场机制,以至于有的经营者所经营的企业,其市场信誉不能令人满意,但因能取信于上”,而稳坐金交椅,”而有的经营者在本岗位上干出了相当的成绩,其产品的市场信誉度也很高,在与市场方方面面的经济交往中诚实守信.但因其不能取信于上”,被上级主管部门视为不听话的人”,一纸罢免令”让他出局。
在这种非对称的信用关系中,经营者的个人信用被不断扭曲,其结果必然加剧市场信用缺失,.然而,这种市场信用缺失却从根本上表现为政府信用的缺失。
5、政府的政治体制和官员的选拔体制的缺陷扭曲了市场信用,从而影响政府的信用,目前我国政府的人事任免制度还不完善,有的地方行政长官在任期内只考虑本届政府的任期目标,缺乏长远战略,任期届满异地为官后,留下的许多后遗症只能由下届政府负责,但由于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存在,前任政府的一些许诺就无法兑现,其必然影响到市场信用的确立。
政府诚信缺失及原因分析
试论政府诚信建设摘要:目前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现象是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极不适应的。
如何增强地方政府诚信,进而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是当前的一个大问题。
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历,见证了一些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现状,并对造成这种诚信缺失的原因作了浅要的分析。
经过20多年的摸索,中国逐渐破除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能兼容的传统观念,并确认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目标。
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基础和可靠保证——诚信,却在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同程度的缺失,这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极不适应。
参加工作十几年来,我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对造成这种诚信缺失的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
一、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搞活经济,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国家在各项政策和法规方面体现了一个负责任、为民谋利益政府形象,但是,某些地方政府和官员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错误地理解了国家政府的政策倾向,为一地之利,一已之利公然做出违背政府诚信的行为,深刻影响了我国政府在民众心中的整体诚信水平,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各级地主政府的深思,这些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朝令夕改,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各级地方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行使着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其制定的政策体现了政府的权威,应具有法律效力,不能因政府领导的更换而更换,更不能因政府的换届而失效,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利益,在本届政府中制定了一些公共政策和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初衷和着眼点是好的,但是在应用中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在政策兑现方面出现断档,经常是新官不理旧事,一届政府一朝政策。
所有这事状况,不仅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而且在公众心中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信用。
浅论我国当前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与重塑策略
论文题目:浅论我国当前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与重塑策略姓名:学号:所在分校:指导教师:2011年 10月 30日内容摘要诚信是政府的第二生命,良善有序的公共生活需要政治信任的润滑和滋润。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在诚信领域存在着舆论宣传失真、行政行为失范和服务宗旨偏移这三大突出问题。
政府的诚信缺失,越来越频繁地促使社会公众以群体性事件等形式表达对政府的怀疑和不信任,危及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结合时代要求,重塑政府诚信,各级政府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导向,进一步加强政治体制改革,规范政府行为,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推动公民社会的组织建设,打造人民群众信任、支持和拥护的诚信政府。
关键词:政府政治诚信公信力提升策略浅论我国当前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与重塑策略[内容提要] 诚信是政府的第二生命,良善有序的公共生活需要政治信任的润滑和滋润。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在诚信领域存在着舆论宣传失真、行政行为失范和服务宗旨偏移这三大突出问题。
政府的诚信缺失,越来越频繁地促使社会公众以群体性事件等形式表达对政府的怀疑和不信任,危及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结合时代要求,重塑政府诚信,各级政府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导向,进一步加强政治体制改革,规范政府行为,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推动公民社会的组织建设,打造人民群众信任、支持和拥护的诚信政府。
[关键词] 政府政治诚信公信力提升策略诚信是政府的第二生命,良善有序的公共生活需要政治信任的润滑和滋润。
政府既是社会信用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维护者,又是公共信用的示范者,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2011年10月1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指出:“政府及其部门在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中要起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决策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升公信力。
”因此,系统梳理当前我国政府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深入剖析政府诚信缺失的成因,探求重塑政府诚信形象的有效策略,就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与对策文章概述了地方政府缺位与越位产生的严重后果,降低了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度。
针对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表现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严格依法行政;构建阳光政府;培育公民社会。
标签:地方政府;政府信用;治理对策一、地方政府缺位与越位产生的后果政府与公民的信任关系是建立在公众对政府的合理期待以及政府回应基础上的一种互动、合作的关系(Fukuyama,1995)。
[1]在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作为中央在地方的权力延伸,担负着提供地方公共产品、组织地方收入和安排地方支出的职责。
如果从委托——代理角度来看,作为代理方的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应与地方公众缴纳税费相一致,并能够使得社会公众福利最大化。
然而在现实中,地方政府管理和服务过程当中,存在着越位或缺位现象,降低了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造成诸多负面问题:第一,增加行政运行成本。
政府的有效运作得益于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这是一个多次博弈的动态过程。
从短期来看,地方政府可以不守信用,但从长期来看,公众作为理性经济人,也会不断调整和选择最佳的应对策略,从而抵制和怀疑政府的各种政策,增大行政运行成本。
第二,导致社会的诚信危机。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政府信用共同构成了整个现代社会信用体系。
地方政府作为行政决策主体,在制定规则、界定产权和监督契约执行方面负有重大职责,构成了市场经济体系得以公平自由运转的前提。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政府信用构成了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
政府失信于民,必然毁坏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导致社会的诚信危机。
第三,导致政治合法性危机。
霍布斯认为,政府的存在是为了避免一个人反对所有人的自然状态的出现。
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政府与公众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即政府必须有效履行相应的职责,并以此确立合法性的基础。
地方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代理方,是中央权威在地方的延伸。
如果地方政府滥用公众信任,势必会损害政治合法性,不利于执政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政府信用缺失表现
政府信用缺失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政府功能严重错位,不恰当地介入或过分干预经济活动,严重“透支”政府信用。
比如一些乡镇政府向老百姓借钱搞社会集资,把借来的钱再转借给村镇企业,或者直接办厂。
这实际上是以政府信用为依托或作担保借钱,其中隐藏了诸多隐患。
还有些政府部门轻易地为企业担保,过多地参与企业经济活动,一旦企业出了问题,政府借老百姓的钱或为企业担保而无法兑现时,政府的信誉也大打折扣。
2、政府公然违约,不守承诺导致政府信用缺失。
有些基层政府认为自己手中有权,因而经常出尔反尔。
使政府信用直接受到损害。
3、政府制定的政策缺乏科学性,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因而政策经常是朝令夕改,使得公众无法执行。
政府的政策随意性越大,变化越大,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也就越低。
4、、政府的政治体制和官员的选拔体制的缺陷扭曲了市场信用,从而影响政府的信用。
目前我国政府的人事任免制度还不完善,有的地方行政长官在任期内只考虑本届政府的任期目标,缺乏长远战略,任期届满异地为官后,留下的许多后遗症只能由下届政府负责,但由于“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存在,前任政府的一些许诺就无法兑现,其必然影响到市场信用的确立。
一些地方政府的信用常常因有关领导的人事变动而出现“断链”现象:新官不认“旧账”的问题使人束手无策,政府的信用在“自认倒霉,”的埋怨声中丧失。
5、地方保护与腐败现象助长了政府失信之势。
某些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人为制造失信,进一步加剧政府信用的缺失。
如一些地方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和统计数据失实,而且往往是被有意拔高。
从而,为其他领域的社会信用提供不良的参照系。
政务信息不公开、欺上瞒下违规使用纳税款、瞒报事故、虚报政绩、巧舌如簧编织荒谬理由套取福利和灰色收入,最典型的是把豪华小区、高档住宅说成是经适房……等等,。
目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原因-文档
目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原因、当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表现人们之所以普遍关注诚信,社会呼唤诚信,除了社会诚信直接关系人们社会生活的切身利益的根本原因之外,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及严重程度,则是十分重要的现实原因。
这类诚信缺失,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腐败大案频发,社会矛盾复杂突出。
近年来,一些官员腐败案件屡屡发生,党和政府的反腐倡廉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暴露出的大案、要案,金额之巨、层次之高,令社会大为震惊。
王益、黄瑶、许宗衡、张春江、刘志军等腐败分子,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一些官员不作为、乱作为或工作方法简单等而导致对抗基层政权的群体性、恶性事件频发。
一些政府部门政出多门,矛盾不一,公开、公平、公正性不够,导致社会舆论纷然不一。
有的地方由于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体制改革利益受损等引发的部分有关利益阶层诉求不断,上访连连,以至发展成群体事件。
这些已经严重败坏了党的声誉,损害了人民政府的形象,极大影响了政府管理行为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2、经营行为唯利是图,社会责任缺失。
具体表现为:一是不守信用。
主要体现在不认真履行合同,包括供货合同、贷款合同、用工合同、工程合同等。
二是制假卖假。
假药、假酒、假烟、毒奶、毒米、毒胶囊、黑心棉、注水肉横溢市场,屡禁不止。
三是恶意欺诈。
利用假合同、假票据诈骗企业和银行资金,利用假广告坑害消费者,利用“假破产”方式逃废银行债务,一些无良企业频频曝光,商业欺诈现象屡禁不止,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丧失起码的诚信底线,这些不单是诚信缺失问题,而是严重的犯罪行为。
四是财务失真。
编制虚假财务报表隐瞒利润,逃税漏税;有的上市公司掩盖经营亏损,披露虚假财务信息,虚高利润,骗取业绩,误导投资者。
3、人际关系庸俗功利,坦诚不足,戒防有余。
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正常的情感越来越淡薄,功利性趋强,多带上“面罩” 和“标签”,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乏基本的互信,坦诚不足,戒防有余。
信用缺失原因何在?
和 “ 信息不透 明”尽管是我 国当前
信用 缺失的一个重 要原 因, 但作 为 “ 根源 ” ,就站不住 脚 了。
再次 ,计划经济是 当前信用缺
失的原因吗?我国原来实行计划经 济 , 业之 间虽然也 有合同、 企 契约 , 但 它们是建立在各 自计划 任务的基 础 上 ,是为了落 实政府下达的计划
2 02. 0 0 1
或放 弃职业道德 , 成了 自己需要 完
的原始 积累。 起者则重 复地 进行 继 这种 游戏 ,以致形 成 目前的局 面 。
维普资讯 ຫໍສະໝຸດ 改革开放 以后 ,向市 场经济 发展 , 济主体 的多 经 元化 、自主化 、横 向化 、市 场化所 要 求的社会信 用体 系及 其观念 ,理所 当然地 与计划 经济根本 不 同 。
当然 , 这种重复 在市场 经济逐步健 全时也就 难以进行下 去 了。 然而 , 们看到 ,在成熟的市 我 场经济 中 , 方面 ,在许 多具体而 一 微的场合 , 人们确 实可 以享受到 良 好信用环境 所提供 的愉 悦 。 另一方 面 ,那里暴 露 出更深 层 、更隐蔽 的 信用 陷阱 , 又无法令 人相信 :市 却 场经济 越成熟诚信 水平就 会越高 。 其 次是 “ 源”说 。 失信成本 根 “ 太低 ”和 “ 场交易双 方信息不 对 市 称 ”确实 是信 用缺失 的重要 原 因 。 从微观上必须要求经济 主体 的信息
元。因信用缺失 引起 巨额无 效经营 成本共约 占国 内生产 总值 1-2 % 0 0
( 见 人 民 日报 2 0 年 3 8日) 02 月 ,
按此 估算 ,要达到 万亿 以上 , 实属
惊 人 !我 们 难 以核 查 这 些 数 据 , 但
6、市场 经济不成熟 。
对政府信用缺失原因的几点分析
对政府信用缺失原因的几点分析摘要:随着我国振兴东北政策的实施,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在实践中,某些政府部门的信用却是令人担忧的。
关键字:政府信用缺失原因分析随着我国振兴东北政策的实施,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在实践中,某些政府部门的信用却是令人担忧的。
笔者特对产生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及改进办法略论几点。
一、政府信用分析:1、制度资源短缺,效率不足。
所谓政府效率是指政府在进行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对人、财、物的消耗与其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比率。
简单地说,就是政府的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从我省的情况来看,最为短缺的并不是资本和技术,首先是高效的制度和诚信,也就是缺乏能够有效地组织配置各种经济、政治、思想要素与实现行政效率和诚信增长的制度资源。
其中既包括现代财税制度、金融制度、投资制度、企业制度、住房制度、医疗保险等经济制度,也包括政府机构设置、职能划分、人员编制、以及决策、法制、人事等方面制度。
从经济生活上看,当前我省一方面是经济发展与分配相对不均衡,另一方面,由于制度资源和诚信无形资产短缺,各级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或管制而进行的制度创新能力偏弱,制度资源和诚信软件的供给不足而造成的政府低效率现象十分突出。
2、行政理念错位,政府效率和诚信的精神动力不足。
理念决定行动,行为决定效率,行政理念的错位或步入误区,造成政府效率精神动力的不足,已成为我省部分地方政府行政效率和诚信度不高的“瓶颈”制约。
突出表现是行政信念与信仰的失落。
所谓信念,信念是对现实所做的一种价值判断和推论。
而信仰是信念的一种强化、高级的形式,更具有综合性、整体性。
面对着旋转的市场经济大舞台和改革开放的新环境,一些政府人员淡化“主义”追求功利“有钱干,无钱前后转”,信仰上出现迷茫,理想重心下移,在行政精神惰性的制约下,行政人员必然淡化对一流管理目标的执着追求,必然满足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要求,必然降低工作的标准,结果是荒于公务,职能欠亏,从而导致诚信度严重下滑。
政府信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政府信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作者:徐蕾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1年第10期信用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备受瞩目的研究焦点。
作为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的政府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失信现象,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转型社会而言,当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信用体系中的互利思想还没有深入到公众的思想意识中时,容易导致在制度变迁中出现信用转型“真空”。
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信用现状分析,剖析信用缺失的原因,寻求重建和提高政府信用的途径。
一、政府信用问题的提出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指出不管国务院机构如何改革,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目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重振“政府信用”。
可见政府信用在中国已经被提高到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
根据契约产生的政府是为着实现公意而存在的, 那么判断政府信用好坏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看政府能不能正确处理好自身与市场的关系;政策是否稳定;政府权力的运作是否符合公共利益;政府能否承担责任。
结合上述判断标准可以引发我们对中国政府公权力和政府信用的更多思考。
我国并不是一个缺乏诚信传统的国家,诚信的伦理规范无论是在人的立身处世还是在治理国家方面都起着很大的规范作用。
那么有着良好诚信传统的中国,为什么在传统政治生活向现代政治生活的变迁过程中陷入信用不足的境地?因信用不足导致的政府信誉下降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危害是什么?造成中国在变迁过程中陷入信用不足的境地的原因是缺少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互利思想和理念,传统的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政府公共行政管理行为及其能力的信任度下降,导致政府行政管理信誉和威信降低,造成中国政府信用缺失,导致公众对政策执行产生怀疑,对政府行政行为和行为能力产生质疑甚至失去信心。
二、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目前我国信用危机的最大问题可以说是政府信用问题,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从历史角度看,传统计划经济与官本位制的影响社会信用体系建立需要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交易主体之间的相互约束机制,现在国外许多著名大公司都有“召回制度”,譬如英特尔,发现新推出的芯片有问题,马上全部召回。
我国政府诚信缺失原因探析及其重塑对策
我国政府诚信缺失原因探析及其重塑对策政府行为对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作用。
诚信是政府存在的根本,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础。
在当前我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型和社会矛盾多发时期,政府诚信建设显得尤其重要。
但是,当前我国政府的诚信遭遇了重大缺失,使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受到重大影响。
我们应该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努力探讨重塑的破策。
标签:豉府;诚信缺失;原因;对策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诚”即内外一致,“信”即言而有信。
诚信结合在一起就表现为诚恳厚实、有信无欺、坦诚相待。
诚信缺失是指社会中诚信的道德缺失及其造成的负面影响。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兴”。
当前,“诚信”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充满诚信氛围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
可是,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今中国,社会上出现了不少缺乏诚信的现象。
种种不守信的个人行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的发生都不利于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的构建。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核心,社会要成为诚信的社会,政府首先要做好守法诚信的典范。
如果说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是一座金字塔,那么政府诚信就位于金字塔的塔顶。
政府诚信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信用建设须政府先行。
政府诚信缺失是指政府本该沿着诚信的道路走下去可是在行进的过程中却发生了诚信品质的缺失乃至扭曲。
近几年,一系列事件的出现,对政府诚信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从“华南虎”事件到“躲猫猫”事件,从杭州的飙车案到罗彩霞事件,政府的诚信一次次受到强烈的质疑和挑战,使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受损。
一、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探析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市民社会不断培育壮大,社会结构的变迁,价值多元化、政府职能转变、世界局势变化、信息传播方式日新月异,也因此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其中,诚信缺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政府诚信缺失尤为凸显。
政府诚信缺失是由很多原因综合造成的,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第一。
制度不健全,公权力的滥用。
论文:依法行政视角下政府诚信缺失原因探析及其重塑对策
依法行政视角下政府诚信缺失原因探析及其重塑对策衢江区法制办何燕摘要:政府诚信是信用体系的核心,居于主导地位。
依法行政主要内容是职权法定、权责统一、程序公开和接受监督。
两者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当前,政府诚信缺失必要会影响依法行政,影响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因此,政府必须克服诚信缺失的状态,必须而且只有做到诚信,才能依法行政,从而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赖度。
关键词:政府依法行政诚信缺失对策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
“诚”即内外一致,“信”即言而有信。
诚信结合在一起就表现为诚恳厚实、有信无欺。
政府诚信,是指政府及公务员信守规则、遵守诺言、兑现承诺的政治品质和伦理美德,它是社会信用的核心,是国家诚信的主体,它关系到国家政权稳定与兴衰存亡,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
”当前,在诚信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充满诚信氛围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然而,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今中国,社会上出现了不少缺乏诚信的现象。
种种不守信的个人行为、企业行为、政府行为的发生不利于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的构建。
社会要成为一个诚信的社会,政府作为公权力的掌握者和行使者,必须遵循诚信的原则,加强自身公信力的建设,做好守法诚信的典范。
如果说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是一座金字塔,那么政府诚信就位于金字塔的塔顶。
政府诚信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诚信建设必须政府先行。
政府诚信缺乏是指政府本该沿着诚信的道路走下去,可是在行进的过程中却发生了诚信品质的缺失乃至扭曲。
近几年,一系列事件的出现,对政府诚信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从杭州70码飙车案到罗彩霞事件,从郭美美博客炫富事件到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处置,政府的诚信一次次受到了强烈的质疑和挑战,使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受损。
本文拟从政府依法行政的角度对政府诚信缺失进行初步探析,提出浅略对策,重塑政府诚信。
民听证会制度是名存实亡,致使最终决策没有民意基础,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从而出现以权谋私的违纪违法现象,使基层老百姓对某些地方政府的政策失去信任,严重伤害人民群众对地方政府的感情。
我国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 云南民族大学 王中楠 / 文
地方政府诚信问题,事关党和国家 在人民心中的形象,而且诚信的缺失很 容易动摇我们执政的合法性,因此本文 就是试图从四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地方政 府的诚信缺失,分别是历史传统,体制 因素,官员素质,市场规范。
地方政府 诚信缺失 成因
诚信,并且通过诚信的塑造获得持久的 合法性,也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事件。与 此同时,官员若是作为一种职业,从古 至今在一个有着浓厚官本位的中国,官 员本身就是政府的一面旗帜,提到政府 社会大众一定会将其与某些官员相联系, 若是地方官员自身在诚信意识和行为上 做的都是令人不能满意,那么社会公众相 信地方政府,那坏,因为在改革开 放初期,面对一连串复杂的社会经济问 题,以及国民素质的参差不齐,我们应 当集中一切力量搞建设。民主作为价值 层面和事实层面的一个东西,应当是建 立在物质基础极大丰富和精神境界极大 提高的社会现实上,显然在那个时代这 都是不具备的,所以一个较为全能的政 府往往是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需 要的。只是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 人民的素质获得提高,对于信息的获取 和分析能力都达到一定水平,这种一切 只对上的行为是否能够支撑地方政府的 运行,也是值得商榷的。
官员素质 制度作为一种规范或者说规则,本 身是一个固定的东西,但是运行这个规 范与规则的是人。也就说不管美国三权 分立制如何支撑美国整体运行,不管西 方民主自由普世价值观如何构造人类理 想天堂,但是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 亚洲许多国家在完全借鉴这套规则的时 候,只是使得社会更加落后,经济停滞 不前。究其原因,运行制度的本质是人, 人在生产力中作为最为活跃的因素,是 不容忽视的。 政府的每个部门也都有领导和普通 工作人员,那么一旦这些地方政府的官 员素质不能够得到很好地提高,不管是 中央下达的什么样的指令,都会在执行 过程中,被打折扣。而素质的提高,靠 三方面因素,社会家庭学校,这里的社 会家庭学校是广义的概念,也就是我们 有没有将教育回归到对人本身,我们现 阶段的教育培养的是否是精致的利己主 义者或追名逐利的人。一旦构成政府组 成的这些人员,缺乏一个有效的责任意 识和担当,那么想要达到维护地方政府
浅议我国政府诚信问题的缺失
浅议我国政府诚信问题的缺失2019-10-11【摘要】改⾰开放30年来,我国政府建设紧紧围绕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国务院的中⼼⼯作,在政治的民主与稳定、经济发展、⼈们⽣活⽔平持续提⾼、社会公正和谐、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改善、⽂化发展和精神⽂明的提⾼等⽅⾯可以说取得了显著成果。
从简政放权的经营机制改⾰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企业渐渐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益深⼊⼈⼼,商业信⽤和银⾏信⽤也得到了长⾜的发展,初步具备了“信⽤经济”的特征。
与此相同时相关法制建设也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飞速前进。
【关键词】政府诚信;诚信缺失随着我国各项改⾰的逐渐深⼊,市场经济的⽇渐成熟以及民主政治的普遍推⾏,使社会公众的权益意识、地位意识、平等意识、独⽴意识开始觉醒,⼈们对于政府已由过去的⽆条件服从逐渐转化为对政府的⾏为和作⽤进⾏理性的审视。
于是政府的形象问题得到了社会的⼴泛关注。
⼈民政府已经⾛过了六⼗个春秋,在党的全⼼全意为⼈民服务宗旨的引导下,⼈民政府办了⽆数为⼈民谋幸福的事,受到了⼈民群众的热烈称赞。
特别是改⾰开放以来,⼈民政府在组织经济⽣活和维护社会安全⽅⾯所做出的努⼒和所取得的成就更是举世瞩⽬的。
但是近年来,政府不守信的事件不时见诸新闻媒体,政府信⽤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严重影响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地位。
因此,构建我国诚信政府的呼声越来越⾼。
⼀、我国政府失信的主要表现形式(1)政府政策的多变性和因⼈⽽异的⾏为。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毫⽆透明度可⾔,因⼈制定政策,“朝令⼣改”的例⼦⽐⽐皆是,政策制定的⽆序使⼯作⼈员⽆所适从,这些所谓“政策”的制定多半都带有领导间博弈的⼼理,并没有从实际⼯作出发。
长此以往,⼈们的预期将会很不稳定,逐渐丧失建⽴个⼈声誉的积极性,设法投机取巧钻政策的空⼦。
(2)政府机构及公务⼈员滥⽤权⼒和“官官相护”的⾏为。
少数政府机构及公务⼈员滥⽤权⼒和“官官相护”的⾏为阻碍了群众对政府信任程度的提⾼。
政务诚信缺失问题及其矫治
政务诚信缺失问题及其矫治政务诚信作为实施国家治理必须遵循的政治伦理规则,反映了政府的内在道德属性,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
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政务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由政策失信、权力失信、规则失信、政绩失信等引发的病症有所显现。
因此,有必要从依法限权、政务公开、监督整合、信用评估、行政问责、行政伦理培训等方面入手,探索加强政务诚信的理想路径。
标签:政务诚信;价值意蕴;行政伦理政务诚信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它对善治模式、公正价值、人本理念、责任伦理的孜孜追求,对于促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现代政治价值观念的形成,优化政治制度设计和政治体制运行,推动政府政治行为合法化、有序化和规范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我国政务诚信缺失现象时常发生,呈现出诸多伦理病症。
因此,当务之急是积极探索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理想路径,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夯实执政合法性的基础。
一、政务诚信的内涵及其伦理意蕴1.政务诚信、政府诚信、诚信政府等概念辨析诚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有序运行的重要伦理基础。
何为诚信?“诚”即诚实,是人的内在德性;“信”即守信,是诚的外在表征。
①诚信的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恪守信用,内诚于心而外信于人。
对于政府来讲,诚信同样是政府的美德,是政府的伦理底线。
在公共管理时代,政务诚信已引起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并成为政府和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
政务诚信是政府在行使权力和实施公共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的言行一致、履约践诺、忠于国家和人民的一种行为模式和精神状态。
政务诚信包含“一体两面”:既包括作为主体的政府对客体公众的一种诚实不欺、信守承诺的行为,又包括客体公众对政务主体的一种行为评价。
政府诚信、诚信政府等作为与政务诚信相关的概念,还需要做出学理反思与辨析。
第一,政府诚信是民众对政府守约践诺的意愿、能力和行为的信任,反映了民众和政府基于委托——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毁约”事件折射信用缺失
据《财经时报》报道,港资投资亿元经营长春市污水处理,该项目业经长春市政府同意、吉林省外经贸厅审批。
市政府专门为“汇津污水处理专项经营管理”制定了《长春汇津污水处理专营管理办法》(简称《专营办法》),承诺了许多优惠条件。
20XX年2月,市政府废止了生效不到三年的《专营办法》,使得原定合作期为21年的合作项目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法律基础。
如果公司停产,则意味着每日将有万吨污水被排入松花江。
港商之所以在合作项目中注入巨资,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相信政府,因为该项目经过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同意,手续齐全、程序合法。
市政府还专门制定了《专营办法》。
应该说,港商对政府文件和当事人之间签署的合作合同的合法性深信不疑。
但对于这样一个合法的项目,政府为什么要违反承诺,废止作为合同基础的《专营办法》呢?市政府的理由是,该合作项目“是一个采取规避中国法律方式而设定国家明令禁止的变相对外融资举债的‘固定回报’项目”,按照国务院“43号文件”精神废止《专营办法》。
看来,我们有必要分析这个问题:政府能否废止已经生效的规章?
制定和撤消、废止行政规章是政府的法定职权。
特别是当市政府发现自己制定的规章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时,出于国家法制统一和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废止已经生效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但是,必须看到,废止文件不单是政府一家的事情,而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大事,必须遵照依法行政和合法信赖利益保护原则谨慎定夺,而不能仗着政府权大,或者一切个人利益必须让位于公共利益的老思路任意妄为。
表面上看,本案市政府是在贯彻上级指示,严格依法行政,纠正不当文件。
而实际上,该行为已经侵犯了相对人的信赖利益。
首先,该项目是否属于国务院政策明令禁止要求妥善处理的事项并不清楚;
其次,即使《专营办法》违反了国务院的规定,属于必须废除的文件,责任也完全在政府本身,而不是毫无过错的投资人。
因为早在1998年9月国务院已明令禁止审批新的“固定回报”项目,而该《专营办法》和项目是20XX年7月获得政府批准的;
第三,即使该文件确属需要废止的违法不当文件,也要经过正当程序,依法补偿信赖利益遭受损失的投资商,而不能置投资人的合理期待与信赖利益于不
顾,随意“废止”自己制定发布的文件,更未经对方同意,单方面撕毁合作合同。
如果政府为了“依法行政”,废止已经生效的文件,执意收回自己的承诺,改变原来的行政行为,那么,就必须证明这种做法所获得的公共利益必然大于信守原来承诺给相对人带来的利益。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政府可以改变或者收回其承诺,但也必须对相对人由此遭受的损失承担补偿责任,而且这种补偿不应当是象征性的补偿,更不应是模棱两可的“合理”补偿,而是根据相对人的实际损失确定的包括可期待利益损失的补偿。
我认为,投资经商的人为了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常常要求当地政府出面,即使不能直接与政府签订合同,也要政府出具个红头文件做保证,以免日后生变。
人们之所以如此看中政府,并不单单因为政府权力太大凡事都要政府点头,而是因为政府是法律的执行者,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法律,最值得信赖。
只要是政府承诺的就一定会兑现,政府担保的就不会落空,政府批准的就总会政府承担责任。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行政案件表明,人们的这种合理期待和信任在实践中往往会落空。
因为一方面,在守信践约问题上,政府并不见得比普通老百姓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在失信违约后政府总会有一个比老百姓更“硬气”的理由,那就是”国家法律、政策变化”或者“公共利益需要”,即使造成损害也用不着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