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动力机制与调控策略研究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不断发展和蔓延。
群体极化现象在网络舆论中表现为不同观点和立场的人群之间产生对立和对抗,严重影响了舆论环境的和谐稳定。
本文将从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等方面对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进行探讨。
一、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与发展1. 信息过载导致认知落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大大提升,但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却难以保证。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选择接受或者忽略某些信息,导致了认知落差的产生。
一旦出现认知落差,就会进一步加剧人们的立场和观点的对立和冲突。
2. 社交媒体的功利性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观点加入不同的群体,形成“信息茧房”,只接收到自己认同观点的信息。
这种信息的过滤和筛选导致了用户愈发固化的立场和观点,使得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更加严重。
3. 群体认同感的强化一旦个体加入某一特定群体,就会产生对这一群体的认同感。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通过点赞、评论等方式来表达对同一立场的支持,从而增强了自身对该群体的认同感。
这种群体认同感的强化使得群体之间的对立更加剧烈,形成了群体极化现象。
二、治理对策1. 多元化信息来源为了避免信息过载导致认知落差,需要在网络舆论中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来源。
政府部门可以加强网络舆论的治理,加大对网络虚假信息的打击力度,提高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媒体和社交平台也需要严格审核和监管用户发布的信息,避免利用网络舆论来制造对立和冲突。
可以倡导人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信息辨别能力,克服信息茧房的弊端,更全面地了解事实和观点。
2. 提升网络素质与道德水平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应该自觉进行理性表达,避免恶意攻击和谩骂,促进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
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开展网络素质教育活动,提升公众的网络素质和道德水平,鼓励理性、平和的交流和讨论。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摘要】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是当下的热点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其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
在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原因方面,社会分歧、信息过滤与传播技术等因素起到关键作用。
其发展过程中,网络媒体的助长、立场偏执等因素加剧了群体之间的对立。
为了有效治理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加强信息真实性和透明度、提升网络素质与信息辨识能力是关键措施。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促进理性讨论和信息传播,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通过共同努力,建立更加和谐理性的网络舆论环境。
【关键词】网络舆论,群体极化,产生发展,治理对策,信息真实性,透明度,网络素质,信息辨识能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日益凸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网络舆论中出现了群体极化现象,即不同观点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日益加剧,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
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分歧加剧、信息传播渠道不畅、个人情绪引导等。
这种现象的发展过程也备受关注,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中,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大大加剧了群体极化现象的发展。
如何有效治理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加强信息真实性和透明度、提升网络素质与信息辨识能力等措施被认为是有效治理群体极化现象的对策。
通过深入研究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舆论中的挑战与机遇,推动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日益凸显,不同群体之间的意见分歧与对立愈发严重。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研究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群体极化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过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的形成机制,从根源上寻求解决之道。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管理策略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管理策略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现象是指一组人的意见越来越极端化的现象。
这种现象会导致一些无意义的争吵和对立,并可能造成社会分裂。
因此,管理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非常重要。
下面提供一些管理策略。
1. 提倡理性、客观、中立的言论网络上有很多偏激、激进、极端的言论,这些言论可能会加剧群体极化现象。
因此,我们应该提倡理性、客观、中立的言论,避免把情绪引入到讨论中。
在评论和讨论中,我们应该避免使用攻击性语言,使讨论达成更好的结果。
2. 加强信息的可信度良好的信息是减轻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现象的重要手段。
人们容易相信和转发他们认为可信的信息。
因此,政府和媒体应该加强信息的可信度,提供真实的、客观的、准确的信息,并及时澄清错误信息。
3. 增加互动和交流相互交流是减轻群体极化现象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网络上,不同的群体可以通过互动和交流来更好地理解彼此,并减少他们之间的误解。
因此,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举办辩论会、座谈会等活动来增加互动和交流。
4. 关注群体情绪和参与度如果群体情绪越来越激动、参与度越来越高,群体极化现象就会更加严重。
因此,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密切关注群体情绪和参与度,并及时采取措施对其加以调节和引导。
5. 鼓励多元文化和多元观点网络上的群体极化现象通常是由于人们只接受了一种观点导致的。
因此,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鼓励多元文化和多元观点,让人们接受并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文化,进一步减轻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现象。
总之,管理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现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采取多种形式的策略去减小和消除这种现象。
群体极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群体极化的动力机制研究群体极化的动力机制研究摘要:网络群体极化是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的一种新现象。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群体极化的动力机制模型,通过对群体极化的影响因素和演化模型的分析,提出群体极化现象下网络舆情的管理策略,为今后相关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为促进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关键词:媒体情绪;群体极化;动力机制一、网络“ 群体极化”的涵义“群体极化”原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众多意见群体在媒体、政府、意见领袖等的影响下,在思想不断地交流碰撞中,最终大多数偏向于某一方的意见,并取得支配地位的一种现象。
二、媒体情绪群体极化动力模型1. 影响因素影响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因素主要有: 媒体热度、时间热度、关注热度,他们共同形成媒体情绪指数,此外还有网民情绪指数度和社会情绪指数。
关注热度。
当媒体关注某网络事件时,用某种数据来刻画其关注的程度,称为关注热度。
主要分析新闻报道对读者的吸引程度。
显然,新闻报道越能吸引读者关注,其所传递的媒体情绪越强烈。
曝光程度。
主要分析新闻报道是否密集、连续。
时间热度。
当某网络事件吸引大家注意时,网民就会关注它,随着时间推移,该事件会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网民关注度也会逐渐减弱。
这个时间延续得长短就是时间热度,即媒体关注的时间长短。
媒体情绪指数。
网络舆情发生后,媒体发布新闻进行报道,表明媒体关注该事件; 通过媒体了解到该类事件后,网民发帖,参与评论,两者相互促进。
随着媒体热度和发帖热度的提高,关注热度进一步变热,时间热度也增强,形成了较高的媒体情绪,这就是媒体情绪指数的形成过程。
本文用时间热度、关注热度和曝光程度来综合评价媒体情绪指数。
发帖热度指网民的参与度,主要指某个时间段内的所有发帖数以及每天网民的发帖数,通过这两个数据来度量网民的参与度。
网民情绪指数用发帖热度来替代。
社会情绪指数。
指政府的参与度,即政府对网络舆情事件发布的新闻条数,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随着网络舆情信息的扩散,政府必然出面化解网络舆情危机,其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及时、持续、全面、科学地发布或转发事件相关信息。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但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也愈发明显,导致一些重大事件引发群体情绪积蓄、舆论激烈对抗。
本文将从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对策方面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社会对网络舆论的约束和治理。
1、信息的多元化不足网络媒体的发展,让我们可以掌握全球各地的信息,但是网络信息的多元化不足,很容易形成信息的同质化与碎片化。
信息同质化的结果,会让人的思想趋于一致,群体互动则更可能形成群体极化现象。
2、人群心理人群心理是群体极化现象的另一重要原因。
网络舆论中有的群体容易形成“排外情绪”,发表对立的观点,甚至超越个人的利益,只为了强调自己的正确性和独立性。
3、诱发机制社会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反应和口水战,这也容易激发人们的情绪,甚至出现群体情绪积聚。
已经形成的极化现象,反过来又会诱发更多的极化现象,形成恶性循环。
二、治理对策商业和政治的信息独占导致了信息的流量往往会被抽走,这也是发展同质化信息的原因。
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更多的信息来源和被信任值的新闻机构。
2、平衡互动平衡舆论互动是消除群体极化现象的有效方式。
当有反对意见的群体出现时,在媒体上必须有不同意见的出现,使反对方的言论也有机会让公众看到,这样的互动会让观点和立场相对平衡。
3、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管理网络言论的管理也必须进一步加强。
要通过信息技术,定期进行监管,发现违规的信息,及时进行处置。
打击恶劣的言论,消除过度极化因素,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4、社会应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在教育中体现多种族多元文化,尊重每个人的国籍、民族、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等具体情况。
通过教育提高群众的认同感,深化人民间的互联互动。
5、专业的调查报告政府应该对重大事件与危机进行及时、专业、真实、全面的调查和公开报告。
尤其是一些涉及国家利益和民族感情的事件,应该公正、中立、全面地公开真相,以平息群体情绪,避免群体极化现象的进一步恶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指的是在网络上,不同的群体因为观点、立场、利益等不同而形成对立甚至敌对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网络舆论中十分常见,不仅造成了用户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会对社会舆论和公共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如何理解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与发展,并进行有效的治理对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群体极化现象产生的原因1. 信息过载与筛选偏好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爆炸性增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加多样和方便,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的过载。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采取筛选偏好,选择符合自己立场和观点的信息,而忽视或排斥与之相悖的信息。
这就造成了不同群体之间信息的割裂与对立,从而加剧了群体极化现象。
2. 社交网络算法与数据分析社交网络平台借助算法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兴趣,为其推送更符合其习惯和喜好的信息内容。
这种个性化的推送往往会加剧用户信息的碎片化和单一化,使得用户更容易沉浸于自己狭隘的信息范畴中,进而导致群体之间的观点和立场的差异进一步加深。
3. 情绪化倾向和信息碎片化网络舆论中,人们更容易受到情绪化倾向的影响,容易被一些煽动性、极端化的言论所左右,而忽视了理性思考和客观评价。
由于信息碎片化的特点,人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很难对其进行系统性、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容易滋生出偏激的言论和观点。
以上几点是导致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其根源可以归结为信息过载、社交网络算法的影响、情绪化倾向和信息碎片化。
在此基础上,群体极化现象得以不断发展与蔓延。
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对立矛盾逐渐加剧不同群体之间因为信息碎片化和情绪化倾向而导致的对立矛盾,将在网络舆论中逐渐加剧。
这种对立矛盾表现为言辞激烈、立场偏激,甚至演变成网络暴力,造成网络社会的分裂和纷争。
2. 兴趣聚焦导致的信息孤岛化网络舆论中,由于社交网络算法和数据分析的影响,人们更容易沉浸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信息范畴,形成信息孤岛化现象。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管理策略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管理策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即在一个社交网络中,各个群体的交流越来越少,彼此看法和态度也越来越极端化的现象,已经成为了当前网络舆情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策略的制定。
一、建立科学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在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中,必须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从量化和定量的角度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趋势,确定舆情的严重性和影响程度。
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网络舆情的变化,防止网络舆情爆发和蔓延。
二、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法律责任意识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往往需要依靠特定平台的支撑,很多时候这一现象的成因也涉及到恶意散布谣言等非法行为。
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法律责任意识,落实网络舆情管理的主体责任,加强法律监管,对恶意散布谣言等非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保障公众的利益和社会稳定。
三、推进多样化的舆情沟通和传播机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形成不仅与舆论环境和平台机制的制约有关,也与人们的思想动态和交流方式有关。
因此,需要推进多样化的舆情沟通和传播机制,鼓励多元化的思想和意见的交流,防止意见相对隔离和谩骂式交流带来的负面影响,增进民众的宽容和理解。
四、加强网络素养和舆情教育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现象的存在往往意味着公众对于信息的获取和理解存在偏差,也说明网络舆情管理中存在缺乏科学方法和理性分析的现状。
因此,需要加强公众的网络素养和舆情教育,提升公众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增进公众和舆论机构的互信和合作,有效防止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存在是不成文的,但它对社会的影响已经逐渐显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从监测和预警、法律责任、多样化的舆情传播机制和舆情教育等方面,制定全面和科学的管理策略,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极化效应,维护公众和社会的利益。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管理策略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管理策略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上产生的舆论和言论,其影响力日益增强,成为影响企业、政府甚至整个社会的重要因素。
网络舆情的传播和发酵往往会出现群体极化效应,导致社会分裂和对立加剧。
如何有效管理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管理策略的角度出发,探讨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一、认识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是指在网络上对某一事件或者话题的讨论和评论趋向两极化,不同观点之间产生极端的对立和冲突。
这种效应往往是由于网络上信息的过滤和筛选机制,导致用户只能看到和接触到与自己观点相似的信息,从而强化自己的立场,形成群体极化的趋势。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存在,不仅加剧了社会的对立和分裂,也给企业和政府的舆情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方面,企业和政府需要对网络舆情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和理解,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引导;需要避免自身言行导致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恶化,同时应该利用舆情分析和管理工具,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挑战。
二、管理策略建议1. 提高信息透明度,避免信息过滤在网络舆情管理中,提高信息透明度是防止群体极化效应的重要手段。
企业和政府应该将更多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化,避免信息的过滤和斩首,确保公众能够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从而减少信息对公众观点的影响。
2. 主动引导公众舆论在面对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时,主动引导公众舆论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和政府应该通过发布公告、发表评论等方式,及时做出回应,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事件,避免情绪化的言论在网络上蔓延,进一步加剧群体极化效应。
3. 多渠道传播信息为了防止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产生,企业和政府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传播信息,避免信息的单一化和片面化。
通过媒体、社交平台、公众演讲等多种方式,让公众获得多方面、多层次的信息,降低信息的偏见和片面性。
4. 强化舆情监测和分析为了更好地管理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企业和政府需要加强舆情监测和分析能力。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主要渠道。
网络舆论所呈现出来的极化现象,给社会和公共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是指在互联网上,相对立的观点将会形成两个或多个针锋相对的群体,他们之间往往存在着对立和冲突。
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原因复杂多样,需要深入分析和有效治理。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这个过程中,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手段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互联网上信息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使得各种观点都得到了表达和传播。
各种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支持和反对的声音。
互联网上的信息检索和推送算法也会导致人们只看到自己认同的信息,而忽视了其他观点。
这种信息的单向传播,加剧了群体极化现象的发生。
另一个原因是社会分歧和矛盾的复杂性。
在一个多元化和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矛盾和分歧。
这些矛盾和分歧通过互联网得到了放大和传播,使得各种对立的观点和声音更容易形成群体。
最后一个原因是网络舆论平台和社交媒体的特点。
互联网上的言论空间广阔,人们可以在网络上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自由的表达虽然增强了言论的多样性,但也会导致一些不负责任和极端的言论出现,使得群体极化现象更难以避免。
在面对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时,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
加强信息传播的规范和管理是治理群体极化现象不可或缺的一环。
加强网络舆论传播的规范和监管,对网络言论中的不当言论和极端观点进行有效控制和引导。
通过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管理,提高网络言论的质量和水平,减少不负责任和极端的言论,从源头上遏制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
构建多元化的网络舆论平台和信息传播渠道,也是治理群体极化现象的一项重要策略。
通过建立各种不同形式的网络媒体和信息传播平台,提供不同观点和声音的表达空间,促进社会各界人士对不同观点的交流和沟通,加强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包容,从而减少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和分裂。
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的成因和对策分析--以人肉搜索为例
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的成因和对策分析--以人肉搜索为例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指的是在网络上存在着两个极端立场的群体,他们之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和对立,并容易形成排斥和敌对情绪。
这种现象的形成有多种可能的原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 情感化表达:网络上容易发生情感化表达的现象,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距离,人们往往更容易表现出自己的情感面,而不顾及实际情况和事实真相。
2. 信息冲击: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其中包含了各种观点、数据、消息等等,这些信息的数量和速度对于一般网民来说难以消化,容易导致信息过载,从而形成“信息筛选”的倾向。
3. 社交网络:社交媒体使得人们更容易形成类似于小圈子或社群的社交模式,由于社群内成员大多是同质化的,容易产生思维惯性和在群体中的自我验证偏差,进而形成体系内逐渐极端化的观点。
以人肉搜索为例,其本质是由无关人员在网络上追逐寻找某个目标的过程,往往容易造成对目标个人的侵权和隐私泄露,甚至还可能未经事实核实达成错误结论和误导他人。
这种现象往往会引发大量网民的热议和分立,形成两个群体之间的对立。
为了应对网络舆论极化的现象,以下是一些不同的对策:1. 增加网络知识普及率:通过针对网民的网络知识普及宣传,提高网民对于网络安全、信息真实性和保护个人隐私等问题的关注和认识,减少信息过载和舆论极化。
2. 强化网络监管机制:采用更督促力度的监管机制,例如相关法律与规范,明确网民的责任和权利,规范网络社区,对于未经证实的舆论传播,能够及时阻止和打击。
3. 搭建多元化的舆论平台:在网络上鼓励多种观点的流通和交流,让不同观点的人民能够进行有建设性的互动与讨论,而不是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两个立场对立的群体。
总之,面对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需要从多种方面出发,加强安全教育、改进监管制度,并加强多元化的舆论平台建设。
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模式与机制研究
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模式与机制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深入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民众表达观点、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
在这种背景下,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模式与机制。
我们将对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进行界定,分析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然后,我们将深入研究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包括信息传播、意见领袖的作用、网民心理等因素。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当前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分析各种治理模式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我们将构建一个有效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机制,以期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挑战,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认识,也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的关联分析在当今社会,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塑造。
群体性事件作为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往往伴随着公众情绪的激烈波动和意见表达的需求,而网络舆情则为这些情绪的释放和意见的传播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渠道。
一方面,群体性事件是网络舆情的重要触发器和放大器。
当社会事件或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容易引发群体性的抗议或冲突。
这些事件往往能够迅速吸引公众的关注,成为网络舆情的焦点。
在网络的传播特性下,事件的相关信息迅速扩散,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公众通过社交媒体、论坛、博客等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情绪,形成多元、复杂的网络舆情。
另一方面,网络舆情也对群体性事件产生深刻影响。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能够迅速聚集大量的意见和情绪,对群体性事件的走向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当网络舆情中出现大规模的负面情绪或极端观点时,可能激发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群体性事件中,使事件升级和扩大化。
网络舆情中的理性声音和建设性意见也有可能对群体性事件起到缓解和化解的作用。
因此,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之间的关联是复杂而微妙的。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这种极化现象表现为舆论集中于某一极端立场,而且不同立场的群体之间相互对立和难以沟通。
这种极化现象不仅会加剧社会矛盾,还会对社会稳定和和谐造成威胁。
如何治理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原因入手,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原因1.1 信息过滤和信息茧房效应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但同时也存在信息过滤和信息茧房效应。
信息过滤指的是人们更倾向于接触和相信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而忽略那些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信息。
信息茧房效应则是指人们在某些特定的网络环境中,只接触到与自己观点相似的信息,而且这种信息会不断地被强化,导致人们更加极端化。
1.2 群体认同和情绪共鸣网络上的群体认同和情绪共鸣也是导致群体极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在网络上,人们容易聚集在与自己观点相似的群体中,与其他观点相悖的群体形成对立,而且在这种群体中情绪共鸣往往更为强烈,导致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更加激烈。
1.3 政治化和商业化倾向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还与政治化和商业化倾向有关。
在政治人物和政治组织的操作下,网络舆论被操纵,导致舆论分裂和对立更加严重。
一些商业机构也会通过精准营销和信息渗透来推动群体极化,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2.1 提高信息获取的多样性为了治理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可以从提高信息获取的多样性入手。
在政府层面,可以通过加强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监管力度,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煽动性言论的传播。
也可以引导公众多元化地获取信息,提醒公众注意信息茧房效应,多角度看待问题。
2.2 加强网络舆论治理的制度建设加强网络舆论治理的制度建设是治理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的关键。
政府可以加强网络舆论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规范网络媒体的运营行为,明确网络舆论的道德底线,确保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论成为了影响社会公共意见和舆论导向的重要力量。
网络舆论中普遍存在的群体极化现象给公共讨论和社会和谐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挑战。
探究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匿名性是群体极化现象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网络空间,人们可以用匿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种匿名性意味着人们会更加倾向于极端化和激进化的言论,因为他们不必为自己的言论负责。
治理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的对策之一是加强实名制管理,通过鼓励人们使用真实身份发言,有效减少了网络匿名性所带来的言论过激现象。
网络算法和推荐系统对于群体极化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推荐算法经常根据个人的浏览历史、兴趣偏好等个体信息为用户推荐内容,这种个性化的推荐容易使用户陷入信息过滤的困境,只接受与自己观点相一致的信息,进而加剧群体极化现象。
治理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的对策之一是调整算法和推荐系统,减少信息的个性化过滤,为用户提供多元的观点和信息,促进用户对不同观点的接触和思考。
网络舆论中的言论过激和恶意操纵也是群体极化现象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网络空间,一些人利用虚假信息、恶意攻击等手段散布仇恨、误导公众,进一步激化了群体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治理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的对策之一是加强舆论监管和网络治理,加强对恶意操纵行为的打击和惩罚,同时提高公众的舆论素质和辨别能力,增强对虚假信息的警觉性,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
促进公众的多元参与也是治理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的重要对策。
网络舆论的群体极化现象往往是因为少数激进群体声音的过分夸张而导致的,扩大公众参与的渠道和机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能够减少极端声音的影响,增加舆论的多样性和平衡性。
政府和网络平台应该积极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和表达,形成多元的舆论格局,避免出现局部群体的过度激进现象。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网络匿名性、推荐算法、言论过激和恶意操纵等。
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形成机制、传播过程及引导处置研究
3
事件性质与敏感度
重大突发事件本身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敏感性 ,更容易引发群体极化现象。
04
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群体 极化引导处置策略研究
引导策略:官方媒体与意见领袖的作用
官方媒体
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官方媒体应迅速、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以消除信息的 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从而有效引导公众舆情。
意见领袖
详细描述
首先,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网络舆情进行数据采集,包括新闻报道、社交媒体上的评论和转发等;然后,通过文 本挖掘和情感分析等方法,对舆情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和情感倾向;最后,利用可视化技术将 舆情趋势呈现出来,揭示群体极化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案例研究:重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
总结词
重大突发事件与群体极 化的关系
1. 激发情绪:重大突发 事件往往能够激发公众 的情绪,使公众更加关 注事件的发展和相关议 题。
2. 意见分歧与对立:重 大突发事件可能导致公 众意见的分歧和对立, 从而为群体极化提供土 壤。
3. 社会压力与从众心理 :在重大突发事件中, 公众面临的社会压力和 从众心理可能促使他们 更容易接受和传播极端 化的观点。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及贡献
群体极化现象
研究发现了在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 ,存在明显的群体极化现象,即舆论场出现极端 观点和情绪,影响甚至左右事态的发展。
传播过程
对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传播过程进 行了深入探讨,发现其传播具有速度快、范围广 、影响大的特点,往往能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
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形 成机制、传播过程及引导处置研究
2023-10-26
目录
• 引言 • 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形成机制 • 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传播过程研究 • 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引导处置策略研
网络舆情中群体极化现象的动力机制仿真和调控策略研究
网络舆情中群体极化现象的动力机制仿真和调控策略研究*王飞张生财魏云甘肃政法学院摘要:从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形成成分的研究入手,通过曲线拟合展示群体极化形成因子之间的动力关系,构建网络舆情群 体极化的动力模型。
通过对模型仿真的结果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为公安系统网络监控部门提出决策思路和调 控策略。
关键词:网络舆情群痛化动力觀仿真调一、引言面对纷乱的网络舆论,公安系统网络监控部门需要认 识到网络舆情背后的社情民意,探索新的应对策略。
公安 系统网络监控部门在面临网络舆情监督管理时,如何才能 做到因势利导,促进公共空间内的有效沟通,建立不同社 会层级之间理性宽容的对话机制,如何指导公民在使用信 息、表达观点时实现自律,这些都是网络舆情研究亟待解 决的问题。
网络舆情的产生和变化是_个复杂的过程,会 受到个人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分析群体极化条件下的网 络舆情演化模型,追踪研究网络舆情,分析各种影响因素 对网络舆情演化的作用,对于公安系统的网络监控部门具 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网络舆情中群体极化现^的动力机制_网络上聚集的群体由于偏好相似而分类汇聚起来,网站内部的网民之间表现出很强的同质性,但不同网站之间 聚集的网民则呈异质性,这种群内同质、群际异质的特性 极易导致群体认同的现象。
综上所述,网络舆情的群体极化近年才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主要的工作仅处于定性分 析和现象总结阶段,系统深入的工作还少见,没有有力的 实证研究,尚未出现定量分析的研究工作。
所以,本文利 用曲线拟合来研究群体极化下的网络舆情动力机制和调控 策略,并进行仿真和实证研究。
(-)模型的定义论文设定了网络舆情中群体极化的一些影响因素,具 有一定的代表性。
1■发帖热度多个媒体的微博数总和和网民发帖数来衡量发帖热 度,该总和称之为发帖总数。
2■关注热度指的是百度指数里的搜索峰值。
百度指数指的是以百 度新闻搜索和百度网页引擎作为基础的免费大量数据分析 服务,反映了在前一段时间不同关键词的“媒体关注度”和“用户关注度”。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舆论已成为热点问题。
然而,在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给社会稳定和和谐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解决该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本文将从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原因,以及对策与治理措施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归因于多种因素。
其中,人们信仰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是促成极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比如,在网络上,一些机构和个人会购买水军,利用网络虚假信息等手段,煽动某些团体对不同的价值观进行攻击,从而引发群体冲突。
此外,一些网络服务平台因盲目追求网站流量而刻意制造极端话题,甚至故意挑起群体对立,从而制造更多话题、增加点击率,获取利益。
这些因素都为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其次,解决群体极化现象的对策和治理措施也有多种方式。
首先,在法律和监管方面,应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管理、监督、规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加强舆情处置。
针对那些以攻击、辱骂、谩骂等手段来煽动群体对立的网络机构和个人,应实行严厉的惩罚措施,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
其次,应加强传媒教育,以提高人们的素质水平,增强公民道德和职业伦理意识。
同时,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加大对网络舆论的投入力度,建设更加安全和规范的网络环境,保障网络和谐发展。
总之,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威胁,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治理过程中,我们既要加强法律监管,限制网络舆论的规范化,同时也要努力提高公众意识和素质,建立一个和谐、健康、有益的网络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应对群体极化现象,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网络舆论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意见、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在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群体极化是指在网络舆论中,两个或多个群体由于意见不合而逐渐形成对立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网络舆论的秩序,也对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围绕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以及治理对策展开讨论。
一、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1. 社会分裂与利益冲突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往往源于社会的分裂与利益冲突。
在当前社会,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文化冲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存在巨大差异,这导致了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随着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这些矛盾与冲突被放大并在网络舆论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从而加剧了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
2. 网络信息泛滥与引导网络信息泛滥与引导也是导致群体极化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在网络时代,随着各种媒体的兴起,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大大增加,同时大量的信息也容易受到人为引导和操控。
一些媒体和组织利用网络平台对信息进行筛选、编辑、引导,有意识地放大矛盾与冲突,从而制造舆论热点,激化群体之间的对立与分裂,促成了群体极化现象的加剧。
1. 虚拟社交平台的迅猛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互联网的普及,各种虚拟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迅速崛起。
这些平台为人们提供了表达意见、进行互动交流的便利渠道。
在这些平台上,各种观点和信息交织在一起,造成了信息过载和认知负荷,容易引发群体的极化现象。
2. 算法推送与信息茧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个性化算法推送已经成为各大社交平台的标配功能。
这种算法会根据用户的喜好和点击记录,为用户量身定制信息流,使得用户只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这种信息茧房的存在,使得不同群体之间的信息孤岛更加严重,容易导致群体观点的极化。
1. 完善网络法律法规针对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可以通过完善网络法律法规来加强治理。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
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影响公众舆论的重要平台。
然而,在网络舆论中出现了一种群体极化现象,即人们在互联网上往往会在某些话题或事件上出现两极化的分裂,一方集中力量打压另一方的声音,进而产生了一种严重的舆论焦点和分裂现象。
这种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因此治理对策成为了非常必要和紧急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原因。
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在网络上获取信息的机制和方式的不同导致。
在网络上,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通过社交媒体、搜索引擎、推荐系统等渠道得到的。
不同的渠道其信息获取的方式、优先级等都不同,可以看成是互联网算法对信息的优化和过滤。
这样的话,就很容易出现人们在不同的信息渠道中获取到的信息有很大的差异性,甚至产生相反的立场和观点,从而形成了极化的社群。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治理对策。
首先,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策划工作,合理引导进行多视角、多来源的信息获取。
在网络舆论中,政府、公共机构、媒体和公民等不同的主体都应该发挥重要作用,让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和交流。
其次,我们需要完善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极化现象。
网络舆情的分析和监测对于保持互联网的健康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管控网络极化问题,才能有效减少网络极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网络舆论管理和规范,营造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
管理和规范是网络极化治理的重要手段,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和体系,强化对网络冲突、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违规现象的打击和处理,同时通过舆论引导、网络教育、诚信宣传等方式,加强网络舆论的规范和引导,营造一个和谐、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总之,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对于公众舆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削弱和威胁,我们需要高度重视这种现象的治理和控制,通过多方合作、科学管理和规范引导,打造一个健康、正能量和友善的网络舆论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公共平台。
网络群体极化机制及治理研究
网络群体极化机制及治理研究网络群体极化是指网络上的群体在某一特定问题上持不同立场的现象。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群体极化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网络群体极化机制和治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过滤气泡效应社交媒体平台往往会根据用户的个人喜好和行为习惯给用户推荐内容,这就导致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信息较为单一、局限。
这种过滤气泡效应会加剧群体之间的隔阂,使得用户更加倾向于相信自己所在群体的观点。
2.社交认同性群体成员之间彼此认同,且在意见上趋向一致,这对于决定一个人对某一问题的态度和立场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网络中,人们可以迅速建立起认同感,这种认同感甚至会影响人们的决策,并倾向于支持自己所在群体的看法。
3.鲸鱼效应鲸鱼效应指少数人的言行能够影响大多数人的想法和行动,这种现象在社交媒体上尤为常见。
一些所谓的“大V”在网络中拥有很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他们发表的言论能够引起广泛关注,从而激起群体间的争议,并进一步加剧了群体间的分化。
1.扩大信息来源建议用户在网络上尽可能多地关注不同群体的内容,多方面获取信息。
同时,网络平台应该尽可能消除过滤气泡效应,使用户能够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信息。
2.减少认知错误互联网上信息的“海量”特点让用户容易陷入“群体谬误”,从而导致思考和行为出现错误。
为了减少这种错误,需要在网络平台上加强对信息的筛选和发现,提高用户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强化社交责任网络平台应该加强社交责任的强制执行,鼓励用户发表具有同情心、包容性和相互尊重的言论,提高用户交流的道德水平。
同时,平台应该加强对恶意用户和低素质用户的管控,确保网络空间的规范化和良性发展。
结语:网络群体极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
加强网络群体极化机制和治理研究,对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和建设良好的社会网络空间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 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获 作者简介 : 史 波(9 1 , , 1 8 一)男 博士后 , 讲师 , 研究方 向为灾难与危机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
第 7期
史 波 :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动力机制与调控策略研究
・5 ・ l
绪 的发泄 , 非理性的成 分 比较 明显 , 最后往往形成 比较 极 端化 的观点 , 即出现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现象 。 网络舆情群体极 化具有一定 的积极作用 。当一种 积极 向上 的, 有利于社会进步 、 经济发展的观点得到极 化, 这无疑是有益的 , 并且 网络舆情在极化后能够反 映 到现实社会 中, 形成多数人受益 的效果。但同时 , 网络
国内而言 , 网络舆情 的焦点主要集 中在各 种具 有一定 争议的 、 涉及公众 个人利益 的公 共事 件上。由于我 国
指 出整个社 会需要重 视 网络舆 情 中的“ 体极 化” 群 现 象 J 。若不能对其 进行 良好 的 引导 和控 制 ,群 体极 “
化” 就有可能演化 为“ 群体激化”从而导致一些极端行 ,
Gr u l rz to fN ewo k Pu lc S n i e o p Po a ia i n o t r b i e tm nt
史 波
(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哈尔滨 10 0 ) 50 1
摘
要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是近年来互联 网上 出现的一种新现 象。在分析 网络舆 情群体极化 内涵、 表现和影响 的
也 主要集 中在个 案的实践性讨论 , 缺乏系统 、 深入 的理 论分析。而( 0 9年 中国互 联 网舆 情分 析报告 》 20 特别
点 的极化 i a dWe 等人 认为相对于面对 0 J a na i 。S ,T n 面交流的群体 , 网络群体 的极化作用更 加明显l _ 1 。对
为 的发生 , 甚至威胁到社会的正常秩序 。同时 , 网络舆
情群体极化是一种非平 衡状态 , 直接应 用现有 研究成
收稿 日期 :0 9一t —2 20 2 2 修 回日期 :0 0—0 一2 21 l 9
正处于社 会转型期 , 社会矛盾 和问题 比较突出 , 容易引
起 网民的关 注和讨论 , 而这种讨论 往往表现 为一种情
期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要研究 网络舆情 的特点 , 形成 网 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势 Ⅲ 。张丽红分析 了网络舆情对 4 j 公共决策 、 民主政治、 伦理道德和文化安全等方面的影 响 j 。以上研究成果彰显 出学者对 网络舆情的关 注和 重视 , 但对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研究 , 仅有 的个 别研究
通常 比 个 体 的 先 前 个 别 意 见 或 决 定 更 具 冒 险 性。
So e 当初称之为风险转移( sysi) tnr i rk f L 。风 险转移 h t1
最终被学者们称为群体极 化 , 因为他们 发现个体 的意 见或决定在群体讨论之后不仅 仅偏 向 冒险 的一 端 , 在
的动力机制 , 并借用生态学原理提 出相应调控对策 。
兴起 。相关研究成果可 以分为 以下三种 : 一是 网络舆 情的一般性理论 。刘毅对网络舆情的概念、 功能 、 传播
途径、 形态 特征等理论问题进行 了深入研究 , 出版 了 并 相应的专著- 。二是 网络舆 情的监测 、 1 】 预警和应 对机
1 网络舆 情群体 极化 的 内涵
群体极化最 早 是 由美 国麻省 理工 学 院 Soe 于 t r n
1 6 年发现的。他通过实证研 究发现 : 91 在群体 决策情 境中 , 个体 的意见或决定 , 往往会因为群体问彼此相互
讨论的影 响, 而产生群 体一致性的结果 , 并且这些结果
制, 包括相应 的信息技术 和系统 构建。曾润喜 提出 了 网络舆情 预警 的系 统构成 、 指标 体 系和运 行 机制L 。 2 J 黄晓斌提出了网络舆情 信息挖掘分析模 型 , 以实例 并 说明文本 挖掘在 网络舆情分析 中的应用E 。三是 网络 3 ] 舆情在不 同领域 的发展 与彼此关 系, 主要集 中于高校 管理 、 思政教育、 民主政 治等方面 。周 如俊认 为, 时 新
第
2 9 期 201 7月 年 0Vd . 9 NO 7 2 .
J OUR NAlOF I E 1 E E NT l G NC L
J 1 2 1 u. 0 0
网 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动力 机制与 调控策略研究*
A t d ft eDy a cM e h n s a d Co n t a e is f r S u y o h n mi c a im n pi g S r tg e o
某些情况下也会偏 向保守一端 。因此 , J 群体极化 的
定义极其简单 : 团队成员一开始即有某种偏 向, 在商议 之后 , 人们朝偏向的方 向继续移动 , 最后形成极端的观
J¨ 、
占 [I 9
u
网络舆情更 容易 出现群体 极化 的现 象。Sntn us i e 认 为网民在网络上会加入 由兴趣 爱好相 同的人组成的 虚拟 团体 , 并会拥有很强 的群体认 同感 , 故容易产生观
社会舆情是 和谐社 会 的晴雨 表 , 而网络舆情 是社 会舆情在互联 网空间的映射 , 是社会舆情 的直接体现 。
随着 网络的不断普及 和网 民数量 的飞速增 长 , 网络 的 影响力 日益增强 , 国内学 者对网络舆情 的研究 也快速
果 中的应对方式未 必能取得满 意 的效 果。因此 , 本文 从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 的内涵 出发 , 索其形成 和发展 探
基础上 , 对其形成和发展 的各要素作用力进行 了系统 的阐述和诠释 , 并构建 了相应的动力机制模型 。最后根据上 述
分 析 , 用 生 态 学原 理 , 出 了相 应 的调 控 策 略 。 运 提 关 键 词 网络 舆 情 中 图分 类 号 群体极化 动 力机 制 调 控 策 略 A 文章 编号 1 0 —16 (00 0 —0 5 —0 0 2 9 52 1 )7 0 0 4 G 0 21 文献 标 识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