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体育人口
体育人口结构职业结构
原因
• (1)城市生活的拥挤和人口的广泛流动造成流行疾病的蔓 延: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集中到城市里来 ,人口密度很大,一旦发生急性传染病,蔓延速度极快 ,2003年,SARS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爆发就是一个 典型案例。
• (2)生产方式的一致性造成职业性疾病的普遍存在:在机 器大生产的条件下,人们的一切生产活动服从于机器, 机器给人造成的片面发展,乃至畸形,往往会影响同一 职业人群。而白领阶层远离体力活动,所形成的身心问 题也是“通病”。
二、体质概述
• (一)体质的概念 • 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简
要地说,体质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的 基础上形成的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 稳定的特征。体质既反映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的水平, 也反映着人体的身体运动的水平。
体质和健康的区别
• “体质”的概念,和“健康”的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体 质具有长期稳定的特征,而健康具有短期和易变的特征, 同样处在健康状态的人,基本体质状况可能千差万别;同 样体质状况的人,在短期内可能由于疾病的影响出现健康 方面的不同表现。同时,体质还包括了对人的生活能力、 劳动能力和运动能力的评价。
内容安排
• 绪论
• 社会体育概述
• 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
• 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任务、 地位、功能
• 社会体育参与
• 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
• 社会体育活动的原则、内 容、方法
• 社会体育活动分类指导
• 社会体育管理
• 社会体育机构
绪论
一、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兴起的大众体育热潮,
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一、生产方式
体育人口
体育人口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并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个基本要素。
意义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
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制定社会体育发展规划与进行体育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
分类体育人口可以分为实质性体育人口与非实质性体育人口、当然体育人口与或然体育人口、终身体育人口与间接体育人口、主动体育人口与被动体育人口等几类。
实质性体育人口(亦称直接体育人口),是指那些亲自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人,他们不仅有较好的体育态度、锻炼身体的习惯,并掌握了体育的基本技术和知识,它是体育人口的主体。
非实质性体育人口(亦称间接体育人口),是指那些热爱体育运动,对竞技体育饶有兴趣,但不直接参与其间,只做体育比赛观众、看客、读者的人群。
当然体育人口,是指从事专业体育工作或职业从事体育训练以及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了国家法定的体育标准者,其中包括业余体校以上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院校的教师、学生、学校体育教师、现役军人、武装警察、人民警察,以及一年内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成年人等。
或然体育人口,是指经过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的感召而形成的体育人口。
发展体育人口的主要工作应集中于或然体育人口,也就是要将那些可能成为体育人口的人群,经过社会努力、社会控制,转化为真正的体育人口,当然体育人口在总体育人口中所含比例极少,但他们是体育工作的骨干队伍,也是转化或然体育人口的实际工作者,应发展这部分人的数量。
终身体育人口,是指那些自接受学校体育教育以来,坚持至今,并能持续到老龄的体育人群。
间接体育人口,是指社会成员离开体育教育后,因种种原因离开了体育活动,中年或老年后又恢复参加活动的体育人群。
【最新范文】《社会体育概论》试题库-名词解释及答案
《社会体育概论》试题库-名词解释及答案1、社会体育2、群众体育3、娱乐体育4、余暇体育5、终身体育6、体育人口7、非体育人口8、社会生产方式9、生活方式10、亚健康11、社会体育指导员12、职工体育13、职工体育竞赛的过程管理14、农村体育15、社区体育16、体育锻炼17、心境18、娱乐体育19、运动处方20、运动强度21、健康22、体质23、体力24、终身体育25、老年人体育26、社会老龄化27、老年人身体锻炼28、残疾人29、广义的残疾人体育30、狭义的残疾人体育31、结构性访谈32、非结构性访谈33、体育锻炼34、间接参与35、生活活动36、余暇时间37、异化38、职业标准39、农村体育40、运动处方41、运动强度42、运动时间43、运动频率44、灵敏度45、柔韧度46、最大摄氧量47、健康48、体质49、体力50、形态指标51、身体素质指标52、运动能力指标53、运动能力54、防御能力55、身高56、体重57、腰围58、臀围59、皮褶厚度60、肺活量61、血压62、台阶实验63、握力64、坐位体前屈65、亚健康66.社会化:67、大众传播:68.民族:69.种族:70、体育人口:71、社区体育:72、直接参与:73、终身参与:74、素质教育:75、生活方式:76、孔德:77、结构功能主义:78、冲突论:79、社会变迁:80、社会团体答案1、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
2、群众体育,是人民大众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3、娱乐体育,是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善渡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
4、余暇体育,是人们怀着自由自在的心态,在余暇时间里所参加的一种并不带有特定目的的,不拘一定形式的身体娱乐活动。
5、终身体育,是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活动,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五章节人口与体育人口
2020/6/2
第二节 体育人口
• 一、体育人口的概念 • 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
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 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 标。
2020/6/2
• 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 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 ,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 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 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 群体。
2020/6/2
• 体育人口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 体娱乐,进行专项训练,以及其他 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人在总人口中的 数量和比重。因为各测算单位的总 人口数量不同,经常用体育人口占 总人口的百分率来表达。
2020/6/2
• 二、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 (一)体育人口判定的国际经验 • (二)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人口
的判定标准
2020/6/2
• 三、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 (一)体育人口总量 • (二)我国体育人口的结构 • (三)我国体育人口的历史评价
2020/6/2
• (四)中国发展体育人口的前景估计 • (五)我国体育人口的国际比较
2020/6/2
第三节 非体育人口• Βιβλιοθήκη 、偶尔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一般 情况
• (一)性别结构 • (二)年龄结构 • (三)职业结构 • (四)受教育程度
2020/6/2
• 二、不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一般情 况
• (一)体育经历中断的年龄分布 • (二)体育经历中断原因的研究 • (三)恢复体育参与情况的预期研究
2020/6/2
第五章 人口与体育人口
• 第一节 人口问题概述 • 一、人口的数量 • (一)近代人口的骤增 • (二)人口数量的控制 • (三)人口数量与体育的关系
体育社会学教材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l、试述建立体育社会学科的必要性答:传统体育教育理论已无法全面回答作为社会现实的体育运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社会科学的进步和繁荣、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运用,为新学科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怎样理解当代体育现象扩大化和复杂化?答:体育现象的扩大化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体育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如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竞技活动的参与等);体育文化的普及(如体育教育的普及、人的主体意识在体育中的觉醒、体育生活方式的确立等);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高度结合(如电视转播的出现和繁荣)以及体育的大众化与平民化发展(如体育人口的迅速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的社区化、体育管理的社团化)。
体育现象的复杂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量经济活动介入体育之中(竞技体育的业余原则废除,体育商业化职业化高速发展,体育产业形成规模);体育现象的社会政治化(如体育成为当代和平与民主潮流的一部分,同时也沦为政治角逐、政治统治的工具);体育社会问题的广泛出现(如球场暴力、妇女歧视、种族歧视、滥用违禁药物、体育中的腐败现象、宗教、邪教对体育的渗透和利用等等)。
3、什么是体育社会学?简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社会功能。
(重点)答:(1)体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2)体育社会现象,是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3)研究内容:○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4、简述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区别。
(重点)答:“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这三个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体育社会科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它包含着众多的学科,如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等,体育社会学也是其中的一门。
社会体育学,亦称群众体育学,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领域上明显不同。
关于体育人口的调查与分析PPT(19张)
商 业 人 员
教 科 人 员
待 工 业 人 人 员
4 2 2 1
7
从表中可看出退休人员参 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最多, 这和他们的闲暇时间多, 健康需求强烈的现实相符 的. 从居住区域来看,城镇居 民体育参与率最高,农村 体育参与率低,这不能不 引起全社会的注意要建设 和偕.文明的小康社会, 必须重视农村的体育工作 经济收入也是决定体育参 与的一个重要因素.
1人 5% 19人 95%
6
2.体育参与者的情况分析
体育参与者结构 男子参与体育活动的随意 性明显高于女子,女子对 体育的参与具有更大的稳 定性,特别是在中老妇女 中尤为明显. 从学历来看,体育参与率 随着教育程度呈上升的趋 势. 从职业来看,体育人口的 参与情况如右表
职业 离 管 退理 休人 人员 员 人数 7 3
16
1.建议
1)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并重 2)加大体育立法力度 3)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 4)开放体育场馆 5)争取多渠道融资 6)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 7)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比赛
8)重视农村群众体育工作的 开展
17
参考文献
1)仇军 中国体育人口的理 论探索与实证研究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 02 2)杨桦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北京 2006第7期 3)湖北体育科技 武汉 2006 湖北体育科技编 辑部 4)西安体育学院 陕西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10
4.体育参与者的锻炼项目选择
项目 步行 健身器 门球 篮球 太 极 1
人数
15
9
1
1
11
从总的趋势来看,体育项目的选 择多数为有氧运动,剧烈运动较少, 健身性.娱乐性较多.竞技性较 少.另外,选择多为比较经济.设备 简单,简便易行的体育锻炼项目.
第三章 体育的内部社会结构
第二节 体育的社会分层
一、社会分层理论 二、体育的社会分层
第三节 体育的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理论 二、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第四节 体育人口
一、体育人口的概念 二、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二、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体育社会学》—— 第三章 体育的内部社会结构 体育社会学》
第一节 体育的社会组织结构
第一节 体育的社会组织结构
一、体育的行政机构 二、体育的事业、企业机构 三、体育的社会团体 四、社 区 五、家 庭
• 社会团体具有以下的功能:
1. 参政议政; 2. 作为政府的助手; 3. 经济参与; 4. 维护成员权益; 5. 成员发展。
第二节 体育的社会分层
一、社会分层理论 二、体育的社会分层
第三节 体育的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理论 二、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第二节 体育的社会分层
一、社会分层理论 二、体育的社会分层
第三节 体育的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理论 二、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第四节 体育人口
一、体育人口的概念 二、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二、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体育社会学》—— 第三章 体育的内部社会结构 体育社会学》
14
第一节 体育的社会组织结构
第一节 体育的社会组织结构
第三节 体育的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理论 二、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第四节 体育人口
一、体育人口的概念 二、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二、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体育社会学》—— 第三章 体育的内部社会结构 体育社会学》
9
第一节 体育的社会组织结构
第一节 体育的社会组织结构
一、体育的行政机构 二、体育的事业、企业机构 三、体育的社会团体 四、社 区 五、家 庭
体育人口
什么是体育人口?“体育人口”和“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群众体育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前者主要用来评价群众体育的参与程度,后者则用来检验群众体育的实际效果。
什么是体育人口?所谓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的、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按照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可以将人群分为体育人口、准体育人口和非体育人口三类。
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既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也反映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
体育人口是随着全球性大众体育热潮兴起,而被采用的一个新概念,一般用以研究国家的人口质量和社会生活质量。
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体育人口是制定社会发展规划与进行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
1997年我国提出了以下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即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就可以算得一个体育人口: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无论在研究或实际工作中,体育人口必须制定出量化的、可操作的判定标准,以便科学准确地测度、统计、研究和进行国际比较。
全国体育人口是如何统计的?因为各个国家总人口数量不同,因此经常用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来表达。
体育人口这项百分率的指标决定了它的量值不仅与群众体育参与情况有关,而且与人口总数有关,前者作为分子,后者作为分母。
在我国,体育人口由两部分人组成的:一部分称为“当然体育人口”,包括武装力量人员、在校学生和从事体育工作专业人员;另一部分称为“或然体育人口”,就是指70岁以下的成年人中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这类体育人口往往要通过精确的抽样,进行入户调查才能统计出来。
我国体育人口的现状如何呢?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课题提供的数据,2000年在我国16岁至70岁的成年人中,体育人口达到了18.3%(约1.58亿),比1996年增长了2.8%,约增加1800万;若把当然体育人口统计在内,我国的体育人口在7岁至70岁的人口总数中占33.93%(3.63亿),比1996年提高2.53%。
群众体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群众体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篇一: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 202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国家体育总局于2021年12月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1年中国群众现状调查的结果。
具体内容如下:自1995年6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到2021年底,全民健身计划第一期工程已经结束。
为了检验全民健身计划一期工程实施效果,推动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在1997年第一次调查的基础上,于2021年对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第二次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
主要调查结果如下:一、关于我国体育人口(一)我国参加体育活动总人数2021年,我国16岁以上城乡居民有35%的人参加过一次或一次以上体育活动,比1996年提高0.65%;65%的人在这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体育活动。
(二)我国16岁以上体育人口的基本情况根据1997年规定的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即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者),2021年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达到18.3%,比1996年的15.5%增长了2.8个百分点。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在我国人口总数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增长的比例数。
将7岁至15岁的在校学生和武装力量作为当然体育人口统计在内,我国的体育人口占可统计的7至70岁总人口的33.9%,比1996年提高了2.5%。
性别分布:男性占56.6%,女性占43.4%,我国男性体育人口占男性总人口的20.2%,女性体育人口占女性总人口的15.8%。
比1996年分别提高了3.3%和2.2%。
年龄分布:年龄段为16-2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33.4%;年龄段为26-3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14.4%;年龄段为36-4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12.8%;年龄段为46-5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15.3%;年龄段为56-6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21.7%;年龄段为65岁以上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22.2%。
关于我国体育人口现状的思考
猛 进 的 同 时 , 众 体 育 却 大 大地 滞 后 了 。 这 其 中 固 然 有政 治 权 群 衡、 国格 想 象 、 民族 情 绪 等 非 经 济 因 素 的 激 励 作 用 , 不 可 否 但 认 。 均 经 济 实 力 的低 下 , 是 迫 使 决 策 者 受 抓 少 放 多 、 中 力 人 也 集 量寻求一点突破的国情制约。1 8 9 6年 , 国家体委提出以奥运会 为最高层次 的竞技体 育和 以青少 年为重点 的全 民健身体育协 调发展 的战略 ,9 3年又将之改作奥运争光和全 民健身两个计 19 划 。 这 些 举措 原 本 意 在 扭 转 两 大 类 体 育 发 展 严 重 失 衡 的 局 面 , 但 实 际 操 作 中 ,金 牌 的分 量 却 始终 重于 一切 。 改 革开 放 3 0年 来 , 国 的 竞 技 体 育 确 已进 人 世 界 先 进 行 列 , 别 是 在 刚 刚 结 我 特 束的北京奥运会 上 , 国体 育代表团已雄踞 金牌榜之首 , 我 这确 实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 , 强化了国民凝聚力。 当我 们 已经 如 此 强 盛 而完 全 无 须再 用 金 牌 来消 解 自卑 感 的 时 候 , 应 当更 自觉 更清 醒 更 坦诚 地 反 思 一 下 , 国 民体 育 的 总 就 从 体 来看 , 国 群 众体 育还 存 在 哪些 迫 在眉 睫 的 问题 或 困境 。 我 11 我 国体 育人 口 比例 偏低 体 育 人 口比例 的大 小 . 与经 济 发 达 程 度 息 息相 关 。我 国学 者 李 力研 以年 参 加一 次 体 育 活 动 的 频度 进 行 统 计 和 比 较 ( 表 见
影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若干人口问题研究
影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若干人口问题研究摘要:本文讨论了影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人口问题。
它探讨了人口出生率、老龄化社会、家庭结构和流动性对体育发展的影响。
本文还提出了政策建议来帮助推动社会体育发展,其中包括增强认知和社会对体育的重视,支持体育教育和设备,以及增加财政投入。
关键词:人口问题;社会体育;出生率;老龄化;家庭结构;流动性正文: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口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相关因素。
社会体育在中国发展极其成功,但存在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人口问题的角度探讨影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关政策建议。
首先,谈到人口问题,需要考虑出生率,即每1000个成年人有多少新生儿出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生率下降,对体育发展由子女承担的压力也有所减轻。
其次,老龄化社会是影响体育发展态势的另一个因素。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体育发展的人数减少,参与者的质量也受到影响。
此外,家庭结构是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另一个因素。
由于家庭结构的复杂性,普及率低,如父母之间收入不均衡,可能影响其子女参加体育活动。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流动性,尽管流动性提高了中国的社会体育发展,但也存在一定风险,例如增加的社会不稳定风险。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建议政府加强人口问题对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视,采取有助于改善体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增强认知,社会对体育的重视,支持体育教育,建设设施和设备,以及增加财政投入。
此外,政府应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体育教育和提供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以促进社会体育运动的稳定发展。
总之,人口问题对社会体育发展具有显著影响。
政府应重视人口问题对体育发展的影响,采取有利于推动体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应用人口问题来推动社会体育发展,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社会体育的重视,倡导每个家庭都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推广体育项目,促进社会体育发展。
其次,政府应支持体育教育,提供充足的体育课程,以及适当的场地、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以促进体育发展。
社会体育复习--填空题
体育社会学填空题:1.、在20世纪体育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体育现象扩大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2.、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3、社会学的创始人是法国的孔德。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流派:结构功能主义、冲突论、交换理论、符号相互作用论、技术统治论、现象主义社会学、存在主义社会学、以及许多自然主义和主观主义流派。
5、我国社会学的历史演变中做出巨大贡献的三个代表人物:1903年严复、章太炎、费孝通。
6、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分层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式:(1)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2)当然参与和或然参与(3)终身参与和间断性参与(4)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 8、体育的社会组织机构:(1)体育的行政机构(2)体育的事业和企业机构(3)体育的社会团体(4)社区(5)家庭9、女性具有生育器官,在生命形式上有一些特殊表现,如“四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10、西方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初),它的产生具有社会(经济、政治、和自然科学)三方面的动因名词解释1、体育社会学:是研究体育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3、体育人口: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进行专项训练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数量和比重。
4、体育群体: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目的,而自发的或人为的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
5、体育社团:指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
6、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
大体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歌、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
7、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一种基础教育。
8、社会化:社会化是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体育社会学考试重点
绪论一、体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中,体育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指尖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二、区分的几个概念P31、体育社会学: 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中,体育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2、社会体育学,也称群众体育学,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上明显不同。
3、体育社会科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它包含着众多的学科,如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等,体育社会学也是其中的一门。
三、体育专业考研的几个方向:体育学——a.体育教育训练 b.运动人体科学 c.体育人文社会学 d.民族传统体育四、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A、大众体育(Physical Recreation )-身体娱乐B、学校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身体教育C、竞技体育(Elite sports )-高水平体育本章思考题1、体育社会学研究基本对象:体育社会现象社会功能:P4第一章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一、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学具有的社会功能:描述、解释和预测。
二、二战后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流派:1、结构功能主义—美国的帕森斯、默顿(作用)2、冲突论—美国的科泽尔(竞争)3、交换理论—霍曼斯、劳布(平衡)4、符号相互作用论—布鲁默(信息)三、体育社会学的由来1921年,德国学者里塞的专著《体育社会学》,标志着体育社会学在一战后作为独立学科出现。
社会体育指导方法-第4章
(二)我国体育人口结构
1.性别结构
2000年,我国16~70岁的城乡居民中, 男性有20.2% 是体育人口,是全国总 人口的11.4%,在体育人口中占6 2.5%。女性中有15.8% 是体育人 口,是全国总人口的6.9%,在体育人 口中占37.5%。
2.年龄结构
2000年,我国体育人口在各自年龄段所占 的比例,其整体情况仍然呈“马鞍型”的 态势,但全部好于1996年的情况。16~ 25岁体育人口为33.4%,而26~ 35岁和36~45岁分别骤降至1 4.4%和12.8%,从46岁又开始 反弹,至65岁年龄段已达22.2%
3.职业结构
2000年,我国体育人口中有职业的占7 5.3%,无职业者占24.7%。无职 业者中离退休人员占60.3%。以上情 况与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趋势有关。这一比 例也说明影响群众体育参与的众多社会条 件中,参加体育活动必要的余暇是一个重 要的因素。
4.受教育程度结构
在各层次受教育的人群中,体育人口率和 学历基本正相关。
(二)年龄结构
准体育人口在16~20岁年龄组与体育 人口无明显差别;而21~25岁准体育 人口的比例小于体育人口;特别有趣的现 象是,准体育人口在26~45岁4个年 龄组均大于体育人口,而在46岁以上各 组均小于体育人口。
(三)职业结构
准体育人口中的有职业者人数大大多于体 育人口中的同类人群。
(四)受教育程度
(三)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积极程度划分
1.主动体育参与 2.被动体育参与
(四)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强制程度划分
1.当然体育参与 2.或然体育参与
第二节 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一、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个体因素
(一)体育观念和需求因素 (二)个人的身体状况 (三)个人生活方式 (四)个人经济条件 (五)个人社会特征
滕州市新型农村社区体育人口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
滕州市新型农村社区体育人口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社区体育逐渐成为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农民的体质,还能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本研究旨在对滕州市新型农村社区体育人口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推动滕州市农村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滕州市新型农村社区体育人口的现状调查(一)体育人口的数量与比例通过对滕州市多个新型农村社区的调查发现,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体育人口比例较低。
在被调查的农村居民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不足 30%。
(二)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群特征1、年龄分布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年轻人参与度相对较低。
中老年人由于时间较为充裕,对健康的关注度较高,因此更愿意参与体育锻炼。
2、性别差异男性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略高于女性。
这可能与传统观念以及农村劳动分工有关,女性在家庭事务中承担更多责任,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较少。
(三)体育活动的类型与频率1、活动类型滕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参与的体育活动主要包括广场舞、散步、跑步、太极拳等。
这些活动具有简单易学、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不高的特点。
2、活动频率大部分参与体育锻炼的居民每周锻炼次数在 2 3 次,每次锻炼时间在 30 分钟至 1 小时之间。
(四)体育场地与设施1、场地数量农村社区的体育场地数量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部分社区仅有简单的广场和少量的健身器材。
2、设施质量已有的体育设施存在老化、损坏等问题,维护和更新不及时,影响了居民的使用体验。
(五)体育组织与指导1、体育组织农村社区的体育组织相对较少,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体育活动的开展较为松散。
2、指导人员专业的体育指导人员匮乏,居民在锻炼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导,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六)居民对体育的认知与态度1、认知水平大部分居民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体育知识和科学锻炼方法的了解较为有限。
中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中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中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是指以参与体育活动或拥有体育锻炼意愿和能力的人口数量作为依据,通过一定的统计指标和判定标准来衡量中国体育人口的规模和参与程度。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1. 年龄范围: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通常涵盖各个年龄层次,从儿童到老年人都包括在内。
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要点是重视青少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因此,一般认为16岁及以下的人口属于体育人口。
2. 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体育人口的判定还需要考虑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
通常,对于每周参与体育锻炼3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超过30分钟的人口,才被判定为体育人口。
3. 参与的体育项目:不同的体育项目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参与的体育项目也是判定体育人口的重要指标。
一般认为参与传统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以及健身运动(如跑步、瑜伽、游泳等)的人口属于体育人口。
4. 拥有相关体育锻炼意愿和能力:除了实际参与体育活动之外,拥有体育锻炼意愿和能力也是判断体育人口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人具备参与体育锻炼的愿望和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暂时无法参与实际活动,仍然可以将其计算在体育人口范畴内。
5. 参与方式: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还应考虑不同的参与方式。
除了传统的体育场馆和俱乐部等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体育锻炼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因此,通过参与线上体育锻炼、运动APP等方式的人口也应包括在体育人口范畴内。
6. 统计数据和调查研究:判定体育人口范围和规模的依据还需要结合相关的统计数据和调查研究结果。
政府、体育机构和研究机构通过定期的体育调查和统计工作,收集并综合分析体育活动参与率、人群体育锻炼意愿和能力等数据,以此为依据判断体育人口的数目和特征。
综上所述,中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是基于年龄范围、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参与的体育项目、拥有相关体育锻炼意愿和能力、参与方式以及统计数据和调查研究等多个因素综合衡量的结果。
这些标准旨在准确地反映中国体育人口的数量和参与程度,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体育社会学 第05章 人口与体育人口
第五章人口与体育人口本章要点人口与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口的急剧增长给社会造成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人口的发展必须控制。
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人口的分布与结构都从不同角度对体育的发展产生影响。
体育人口是体育发展的重要参数。
50年来我国的体育人口数量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大高于经济水平相当的其他国家。
我国的非体育人口的转化工作还十分艰巨。
第一节人口问题概述人口是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人口学是社会学的重要分支。
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参数,人口数量的增减和质量的优劣本身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也与一个社会体育运动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
一、人口的数量(-)近代人口的骤增(参考人口资料)据统计,1930年世界人口达到 20 .28亿人, 1960年全球人口超过 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超过50亿,目前已超过60亿就是说,世界人口从10亿人增加到20亿人经过了 100年的时间,而以后每增加 10亿人口的时间从20世纪初的35年缩短到目前的13年。
中国长期以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人口的增长大体上与世界人口的增长相平行,增长速率基本相当。
居住在一定区域内或一个单位内的人的总称(二)人口数量的控制2为什么要控制人口数量的发展?人口数量对体育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如下问题:—资源过度消耗,引起资源争夺,甚至爆发战乱;—生态环境破坏,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过分拥挤;人们生存环境恶化;—社会机会减少,各种社会问题丛生;—人们的劳动报酬递减,造成社会贫困化,犯罪率不断上升。
—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最终造成人口质量的严重下降。
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预测,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2亿,2050年将达94亿,2100年将增加到104亿。
西方新马尔萨斯主义(亦称罗马俱乐部)认为,到2100年地球将无法承受人口压力,人类社会终将崩溃。
人口与体育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
要数据公报(第1号)
一、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体育人口判定标准
单一粗放式判定标准:每周参与一次身体 活动的人群 三元定性判定标准:每周参与身体活动频 度3次以上,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 次活动主观运动强度中等以上 三元等级判定标准:从身体活动频度、时 间、强度三个方面将体育人口分为四个等 级,达到相应等级判定为相应的体育人口
人口分布与人口结构
性别结构中,男女比例107即为国际 认可的警戒线,而我国高达116(如果 一个物种中,雄性个体的数量过多, 最终这一物种还可能因此而走向灭绝 ) 年龄结构,65岁和65岁以上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例,14岁和14岁以下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例
体育人口
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 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 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 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 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直接参加各种身体活动,具有亲身 体育实践,是体育人口的基本特征
三、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 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 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 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 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 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人口数量对体育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社会体育学课次:10 班级: 人数: 117 任课教师:冯晓丽
授课内容:第五章人口与体育人口
教学目标:
1、人口与体育运动的发展关系。
2、体育人口的基本状态。
教学重点:体育人口
教学难点:体育人口
教法手段:讲授法、启发式、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设计教法提示(旁
注)
第五章人口与体育人口
第一节人口问题概述
一、人口的数量
(一)近代人口的骤增
(二)人口数量的控制
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如下问题:
(1)资源过度消耗,引起资源争夺,甚至爆发战乱。
(2)生态环境破坏,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过分拥护,人们生存环境恶化。
(4)社会机会减少,各种社会问题丛生。
(5)人们的劳动报酬递减,造成社会贫困化,犯罪率不断上升。
(6)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最终造成人口质量下降。
教法设计及策略:
回忆相关先行知识
09800301 09800302 09800303
(三)人口数量与体育的关系
体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关照,因此人口的数量对体育的发展,以及人的体育需求的满足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适度的人口数量是体育提以发展的良好前提。
二、人口的质量
(一)人口质量的评价
人口质量――是人类具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从微观讲,人口质量指的是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
从宏观讲,人口质量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综合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人类自身的条件和能力。
可用群体的受教育的程度、文盲率、入学率以及各种身体素质的指标来测量。
1、人口质量的直接指标
(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一项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人的健康水平的综合性指标。
(2)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密切有关的指标就是人口的疾病死亡谱。
(3)残疾人所占的比重。
(4)青少年生长发育指标。
(5)教育水平指标。
(6)体育水平指标。
2、人口质量的间接指标
(1)医疗卫生和保健的程度
(2)人口食物构成和营养状况指标
(3)人均住房面积。
(4)体育运动事业的程度
(5)环境监测状况及污染指数等。
2
(6)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
(7)图书、报刊出版发行量,广播、电视的覆盖率等。
(二)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
(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国民人均收入。
(2)国家的稳定状态,战争动乱致使国民素质严重下降。
(3)自然灾害、疾病瘟疫都可能造成国力虚弱。
(4)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防疫、环境保护、体育事业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人口的各种素质。
(5)社会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水准都会影响人口的基本素质。
(三)人口的健康水平对体育的影响
(1)随着总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的依赖程度逐步增长。
(2)人们的体育活动的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原来的低能量摄入、高强度劳动消耗时代的传统健身养生方法,逐渐变为各种有氧活动。
三、人口的分布
(一)人口分布的一般概述
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等是决定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人们的劳动能力、生产力水平、科技进步程度,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人口分布的社会因素,某些政治因素也可以改变人口的分布状况。
海拔在500m 以下,具有良好灌溉条件、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全国人口分布状况:
人口的密集地区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地区,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
3
4 据人口的分布状况,大约可以将中国的人口分布成东、中、西三个梯阶,西部每平方公里不到10人,中部地区100人以上,东部地区高达500人以上,经济和社会状况也是人口的分布形成三个梯阶。
山西忻州分布状况: (二)人口分布与体育的关系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大多发生于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我国人口的梯阶分布造成了我国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我国的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长期的不平衡发展也与人口的不平衡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四、人口的结构 (一)人口的性别结构
性别比例,一般是趋于自然平衡的。
中国64岁以下各年龄段的人口中,男性的人数都高于女性,65岁以后女性逐渐高于男性,到高龄段,每100个女性相对24-40男性。
(二)人口的平均结构
人口的年龄结构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重大,它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劳动人口与被抚养、赡养人口的比例。
第二节 体育人口
一、概念
*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它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进行专项训练,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数量的比重。
二、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 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三、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一)体育人口总量
三、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一)体育人口总量
1996: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为15.46%。
若将7-15岁的在校学生以及武装力量等当然的体育人口统计在内,约为31.20%左右。
低于工业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二)我国体育人口的结构
1、性别结构
男性占62.13%,女性占37.87%。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62.13%,女37.87%。
2、年龄结构
呈年轻型,25岁以下占体育人口总数的30.47%。
16-25最高,61-65次高,26岁后骤然下降。
41-45最低(4.82%),51后反弹
3、城乡、职工结构
城市55.11%,农村44.89%
有职业占55.66%,无职业占44.34%
各种职业中:工人占25.4%
其次服务人员、管理人员
再次科教人员
最少农民7.3%
4、家庭经济收入结构
体育人口主要分布在家庭收入:200元-500元之间,呈台阶上升。
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家庭收入:100-300元之间
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家庭收入:100-400元之间
总体向城镇、老年人、妇女、离退休人员、高文化学历和中高经济收入群体偏移的倾向。
体育人口作为人口中的文明程度较高的群体,这一偏移是符合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5
(三)我国体育人口的国际比较
西方国家体育人口比例明显高于中国,工业发达国家体育人口的锻炼强度明显高于中国,英国有41%的公民参加中等强度和高强度体育活动,中国这一指标数分别是7.74%和8.44%。
原因是体育人口年龄偏高,锻炼方法采用中国传统的健身养生的方法有关。
第三节非体育人口
一、偶尔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一般情况
(一)性别结构
男性高于女性,说明男性参加体育活动的随意性高于女性,这可能与中国男性人口的社会负担高于女性,社会机遇和文化活动机会多于女性,而女性的生活稳定性高于男性有关。
(二)年龄结构
26-45岁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数量巨大,占偶尔参加群体总数的54.62%,这是我国发展体育人口的主要对象群体。
(三)职业结构
有职业者大大多于体育人口中的同类人群,说明在职人员体育活动相对薄弱,提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企业体育、职工体育,以改善中国体育人口的结构。
工人、服务人员小于体育人口,管理、科教人员持平,农民>体育人口,显然他们受季节和农作物生长规律的制约。
(四)受教育程度
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与体育人口相比,与受教育程度关系不明显,受教育程度只决定于对体育的参与与否,而对于参于程度深浅影响不大,说明教育可以从根本上形成每个人的体育价值观念,而体育的参与程度则要受到多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
6
二、不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一般情况
(一)体育经历的年龄分布P87
(二)体育经历中断的研究P88图表
(三)恢复体育参与情况的预期研究
1、恢复体育参与的倾向
2、恢复体育参与必须解决的社会前提和个人因素引出下节课所
讲知识与本节
课的联系。
复习思考题:
课后小结:
(教学内容与设计部分可加页,讲稿应另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