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学案 新人教版word版
北京市2018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新人教版一、选择题(共40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40题的相应位置上。
(每小题1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GPS 接收机可显示当地的三维坐标、动态指示前进方向(其正北方为0°,正东方为90°,正南方为180°,正西方为270°)、生成行进路线、显示当地日出、日落时间(早期的GPS 接收机只能显示当地日出、日落的“世界时”)。
据此回答1-2题。
1.若GPS 接收机显示屏上显示225º,则表示前进方向是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南 D .西北 2.某日一外国游客在杭州时,其早期的GPS 接收机屏幕上显示的日出、日落时间分别是21:50、10:10,则杭州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可能分别是A .10:10、21:50B .18:50、14:10C .6:50、17:10D .18:50、18:10图1为局部经纬网图,读图回答3-6题。
3.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②两地均位于中纬度B .③、④两地均位于东经度C .①地位于a 区域的东南方向D .④地位于②地的西北方向 4.根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位于两个相同半球的是 A .①与② B .③与④ C .②与③ D .①与④ 5.图中a 、b 、c 、d 四个区域中,实际面积最小的是 A .a B .b204060204060图1C .cD .d 6.关于图中各地时间和日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③两地时刻不同,日期相同B .③地的日出时间为6:00C .④地白昼时间最长D .②、④两地的区时相差18小时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的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
据表分析,回答7-8题。
7.图中X 、Y A .8:00、17:00 B .8:10、17:10 C .8:20、17:00 D .7:50、17:10 8.该地的地理坐标是A .100°E 、50°NB .110°E 、40°NC .125°E 、40°ND .130°E 、50°N9.图2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①的作用B .秋末傍晚施放烟雾能预防农作物遭受冻害是因为②的作用C .青藏高原比同纬度四川盆地昼夜温差大只是因为③的作用D .夏季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④的作用10.图3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A.岩石圈、地幔、地壳B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 .地球外部圈层、岩石圈、地壳D .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11.若图4中直线表示气压值,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气压b ﹥a ﹥c ﹥d ,气温a ﹥b ,气流运动呈顺时针方向B .气压c ﹥d ﹥a ﹥b ,气温a ﹤b ,气流运动呈逆时针方向C .气压a ﹥b ﹥c ﹥d ,气温a ﹥b ,气流运动呈顺时针方向D .气压b ﹥a ﹥c ﹥d ,气温a ﹤b ,气流运动呈逆时针方向图2 图3图4图5为“北半球某平原地区某日气温水平分布模式图”(图中等温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回答12-13题。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人对土地的热爱和誓言。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汇。
3. 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情感与责任感,激发其爱国情怀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习并掌握生词和词汇。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情感与责任感。
2.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 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土地的思考和关注。
2. 预读 (10分钟):-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整体内容和结构。
- 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和插图,预测课文内容和主题。
3. 理解与解读 (20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 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词汇,并进行词义理解。
- 分组合作,回答课文中的问题,讨论课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 情感与态度培养 (10分钟):- 分组合作,讨论地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与土地的关系。
-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土地的热爱和责任感。
5. 拓展延伸 (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保护土地和环境。
- 分组进行小组设计环保宣传活动的讨论和展示。
6. 总结回顾 (5分钟):- 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 引导学生思考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或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2. 朗读训练:通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语感培养。
3. 问答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教学资源:1. 完整的《土地的誓言》课文。
2.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粉笔。
评估方法:1. 学生课后写读后感,表达对土地的情感和思考。
2. 小组设计的环保宣传活动的有效性和实施方案评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和
探
究
一、自主学习阶段:阅读课文独立完成黑板上自学提纲。
1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2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3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3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4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
学生回答标题的含义
2“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到处扩散”。细细品味这一词语会觉得十分贴切: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四下泛滥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至于“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要知道,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那么,我的欢笑已经死去了吗?是的,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龚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这样想来,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呢?
4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景物?
5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6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朗读课文
找出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重点字词重要语句
思考讨论对故乡的这种感情,疑难问题质疑。
代表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选12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选12篇)《土地的誓言》教案篇19.土地的誓言教学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3、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4、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精彩的段落和语句。
教学难点: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过程:一、导语:首先请大家听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同学们听过歌曲有何感受?听过歌曲后,歌声中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再现眼前,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
再来欣赏一组图片:面对国土的沦陷,试想,对于东北大地,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境。
二、介绍背景及作者: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端木蕻良(1912-1996),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三、订正字音:端木蕻良hóng炽痛chì胸膛喷涌泛滥làn白桦林嗥鸣háo山涧斑斓lán碾nián丰饶污秽huì谰语怪诞亘古默契田垄蚱蜢镐头四、尝试有感情地朗诵你喜欢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要求:1、标出你有疑问的字词和语句。
2、标出你喜欢和深受感动的语句。
五、整体感知:1、主要内容: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本文的结构内容看似复杂,实则线索清晰,结果简单。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8篇)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字认词,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品味本文激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师生主体间对话,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型:新授课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一)本文抒写的内容,其时代背景与学生相去甚远,因此教学前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了解相关历史背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本文在主题的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应用心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可考虑播放音乐,历史短片作铺垫、补充。
(三)语言炽热、感情丰沛,是本文的另一个特点。
老师在示范朗读处理教材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语言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完成字词的积累。
2、查找有关“九·一八”事变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3、熟读课文,尽可能读得有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课件展示美丽丰饶的东北景物图片)斑斓的色彩,丰饶的物品,好一片神奇的东北大地!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板书课题),去感受一下那方神奇的热土!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质疑,教师简单板书学生的疑问。
)二、抽查预习:积累本课词语(ppt出示):炽痛嗥鸣斑斓谰语亘古镐头污秽默契三、研习新课:(一)一读,知内容:老师配乐表情朗读课文,留给学生一个任务: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圈点勾画,并思考:这是什么样的土地?成果展示:(ppt出示两个描写性的语段)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
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通用5篇)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最好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
二、扫清字词障碍怪诞(dàn )亘古(gèn )默契(qì )污秽(huì )炽痛(chì )嗥鸣(háo)谰语(lán )三、教师表情朗读,让学生充分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再让学生自由朗读,理解抒情散文所表现的家国之痛,民族之恨和爱国情感四、理解全文结构第一段:我常常详细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两段文字在结构上如双峰对峙,宛如对仗工整的一副对联。
五、问题研讨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2、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哪?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激动,就不满足于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与土地对话交流,这在修辞上称作“呼告”/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有类似用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九课土地的誓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现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3.在熏陶感染中让学生感受到旧中国的苦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请给下面重点的汉字注音。
炽(chì)痛嗥(háo)鸣怪诞(dàn) 亘(gèn)古谰(lán)语蕻(hóng)镐(gǎo)头默契(qì) 污秽(huì) 蚱蜢(měng) 田垄(lǒng)2.解释下面词语。
炽痛:热烈而深切。
泛滥: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怪异无稽,荒唐离奇。
亘古:自古以来。
默契:指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污秽:肮脏的、不洁净的东西。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某某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有《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4.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造成了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的场面,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
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精品】七年级下册第0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01
《土地的誓词》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知识目标:1.累积词语,掌握“炽痛、嗥鸣、斑斓、谰语、荒诞、亘古”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掌握作者平生实时代背景资料。
3.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深层体会作者的家园情、故国情。
2.推测本文优美而富裕激情的语句,增强对语言的感觉力。
同时进行仿句训练,逐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感情目标:培育、增强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感情,为家乡的丰饶,祖国的腾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课要点1.有感情朗诵课文,深层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推测赏识出色句、段,感觉文章的语言美。
教课难点1.掌握文章的抒怀脉络,理解文章两段之间的关系。
2.认识文中某些词语确实切含义。
教课方案思路情境导入;朗诵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抒怀脉络;师生互动,共同赏读文章优美而富裕激情的语言,感觉作品浓烈的抒怀风格,借鉴文章独到的抒怀艺术;仿句训练,累积语言;延长拓展,宽阔视线,内化讲堂所学,交流讲堂内外。
教课方法1.朗诵法。
本文是一篇抒怀散文,充满着饱满深邃的爱国热忱,他把“九一八事变”此后东北逃亡青年压迫的感情用火同样火热的语言表达出来,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动人至深;令人震惊。
教课时宜采纳多种形式朗诵课文,如配乐朗诵、表情朗诵、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练读、学生齐读等,在频频朗诵中,体会作者炽痛的家园情、故国情。
2.情境法。
因为年纪所限,七年级的孩子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的经历与体验。
教师宜创建情境,如播放显现“九一八” 以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流浪失所的惨状和沉痛的录像、光盘等或播放《松花江上》《游子吟》《存亡相依我苦恋着你》《橄榄树》等歌曲,以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感染学生。
3.议论点拨法。
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参加热忱;交流思想,以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教师辅之以必需的点拨,以达到贯通融会的成效。
4.美点寻踪法。
让学生真实动起来,主动进入作品的世界,尽兴赏析文章的美,真实成为鉴赏主体。
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6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6篇)《土地的誓言》的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理解“土地的誓言”。
(2)理解作者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1)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揣摩重点词语,了解作者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国耻,珍惜现在,振兴中华。
二、教学难点揣摩字词,理解作者对土地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由“土地”二字导入。
(1)普通人对土地的感情。
(2)小学时学过的肖邦对土地的感情。
(3)诗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
这些都可以看到人们对土地都是魂牵梦绕,充满深情。
而一个被外敌入侵被迫失去土地,离开故土的人对土地又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2、整体感知板书:土地的誓言。
(1)问:这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的誓言?(2☆☆)播放“九一八”事变的影片。
并简介作者。
(3)他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勾画生字词和相关内容。
(4)解决生字词。
读出“土地的誓言”。
3、精读课文(1)学生朗读“土地的誓言”后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誓言?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学生朗读第一段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出来。
问:作者在这一段的描写中充满了什么感情?问:可是,这样美丽、富饶的土地此时却在日本强盗的魔爪下呻吟,掺遭蹂躏。
教师放影片。
问:读了文章,看了影片,你此时此刻有什么感想?你能理解作者的感情吗?哪些词语表现出了这样的感情?学生找出相关的词语,品味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再读“土地的誓言”,揣摩、品味、朗读。
(3)由“坟前”引到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加深理解作者“誓死夺回土地”的感情。
4、朗读艾青的诗小结。
(可以投影)四、拓展延伸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想?学生自由交流。
土地的誓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学习文中语言运用的技巧。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
3、感悟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二、学生谈听后感受教师:“是的,歌声使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再现眼前。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9《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word版
精选初中语文试题试卷教课设计资料9《土地的誓词》教课设计教课目的:培育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课要点:有感情的朗诵课文教课难点:推测、赏识出色段落和语句教课仪器与媒体:投影仪、PP软件、录音机等。
教时:一课时教课过程与方法:一、情境导入1、导语2、学生上网检索相关背景和作者的资料二、整体感知1、范读2、学生自读三、品读出色语句1、学生朗诵并相互评论2、推测特别词语的用法(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仍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由于我经常感觉它在泛滥着一种热忱。
”(2)请再看这样一个句子“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深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为何不用“飘扬着我的欢笑,反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3)学生议论后学法总结指导这两个词语的运用都超越了惯例。
关于这些特别的用法,应从以下双方面求解:A 、明确该词的本义;B、剖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最后在本义和语境间能够发现词语的详细切实含义。
四、扩展思虑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五、部署作业(播放《松花江上》)“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能够网上检索相关资料)教后记:土地也就是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联合〈最后一课〉来讲。
用1941 年 9 月 18 日,九 ?一八事变来导入。
文章是写事变过去十年后,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困难的时候。
用联系时代背景,朗诵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推测、赏识出色段落。
《土地的誓词》设计二教课目的:1、经过朗诵,感觉文中饱满、深邃的爱国感情。
2 、认识作者选择存心味的光景构成一个个画面,显现东北大地独有的富饶漂亮的情景。
3 、学习作者采纳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手段显现九一八以后东北人民教课步骤: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最好经过影视流离失所、流浪失所的惨状和沉痛,努力唤起学生的心里情感。
二、扫清字词阻碍荒诞(dàn)亘古( gèn)默契(qì)污秽(huì)炽痛(chì )嗥鸣(háo)谰语(l án)三. 教师表情朗诵 , 让学生充足领悟本文的诗意和感情 . 再让学生自由朗诵 , 理解抒怀散文所表现的家国之痛 , 民族之恨和爱国感情四 . 理解全文构造第一段 : 我经常详尽关东旷野上的全部, 我不时听见故土的呼喊, 我的心里为之沸腾第二段 : 故土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立誓要为故土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七年级语文下册 9《土地的誓言》精品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土地的誓言》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⑴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⑵养成默读习惯, 有一定的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扩大阅读范围。
⑶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中招考点(参考资料:中考资料)现代文阅读是中招的必考内容,阅读材料主要来自课外,以简答题形式为主,从考点上看,常见的形式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赏析词句、语段作用、分析人物形象、补写、理解标题等。
3、教材分析(参考资料:课本与《七彩课堂》)本文是初一新教材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本单元教材是以“祖国”为主题编的,选编了五篇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
本文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国土沦亡强烈的思念之情。
4、学情分析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缺乏深入理解的能力,只能对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简单的问题进行回答,一旦需要对课文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探讨就有困难。
二、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通过品味欣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描写,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通过学习呼告、排比等修辞体会运用修辞手法的良好效果。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 设计两个活动: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感。
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针对目标2, 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语句,培养赏析句子的能力。
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运用呼告、排比的修辞写一段话进行展示。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富饶的关东平原,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doc
感知目 标
2 分钟
创设目标 情境
1、 呈现整合后的问题生成单. 2、快速浏览问题生成单,明确教学的任务。
学生能够认真阅读 问题生成单上的问 题,明确本节目标。
1、 能 够 进 行 二 次 自学能够深入 进去, 再次提出 疑问。 2、 能 够 解 决 生 成 自主教 学二次 发现 1.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解决生成单上的问题。 10 分钟 创设思考 情景 单上的问题。 并 2.提示学生记录自己的答题思路和要点。 3.对学生进行整个教学过程的督促,和指导。 记录你的问题。 3、 查 阅 教 材 和 资 料将问题的答 案简单的写到 记录本上。 1、 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并进行适当的评 价。 2、 教师重点关注平时交流不积极的同学。 预设问题: 己见, 表现出高 1 怎样理解文中 “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 情”中“泛滥”这个词的确切含义? 小组合 作二次 生成 创设交流 教学情境 2“在那田 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埋葬”这 个词的确切含义? 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 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 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 涌着血液一样”? 4 、作者用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 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你丰富 的联想? 各小组将问题整合后,在全班进行展讲,一讲 答案,二讲思路,三讲方法。 其他小组记录、补充、质疑。(教师适时补充) 学生能够主动 地展讲。 认真地记录 度的热情。 2、 学科长组织, 语 10 分钟 文学科长要关 注组员的教学 并组织成员记 录交流成果。 3、 小组长评价。 1、 真正参与, 各抒
9 分钟
总结 归纳提 升意义
生总结知识点
教学过程设计二 (问题解决课) 程序要 素 时间 创作情景 教师行为 期待的学生行为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
①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倾诉了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的对象拟人化,还通过多次反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发学生产生共鸣。
②选取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的一步步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③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炽痛( )嗥鸣( )谰语 ( )亘古( )蚱蜢( )镐头( ) 污秽( )
④、解释词语
炽痛: 标直: 嗥鸣:谰语: 亘古: 污秽:
一、导入新课:有一部电影叫《红河谷》,主要情节是讲述格桑与雪儿达娃平实而又充满激情的藏民生活。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格桑与雪儿达娃等众多藏民在白皑皑的雪山之间,在广阔辽远的草原上,誓死抵抗西方强盗入侵,用生命和热血捍卫脚下的土地。是啊,面对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离乡背井,远离家园。试想,他们内心深处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
2、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至于“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就更加特殊。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这样想来,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呢?
《土地的誓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通用6篇)
•••••••••••••••••《土地的誓言》七年级下册教案《土地的誓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土地的誓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土地的誓言》七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把握直抒胸臆、大声呼告的抒情方式。
3、学会给课文做批注,把握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把握直抒胸臆、大声呼告的抒情方式。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资料,学会给课文做批注,把握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端木蕻良的资料,有关写作背景,结合“阅读提示”给课文做批注。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一起欣赏一个美丽的地方,看完后,谈谈你的感受。
(出示东北地区的美丽图片。
)这个地方就是我们中国的东北地区,她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这个地方被日本人的铁蹄所践踏,东北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
那个时候人们内心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感受东北流亡作家的爱国炽情。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
现代作家。
193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雪芹》,短篇小说集《憎恨》《风陵渡》等。
2.东北作家群。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些青年作者,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
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不屈的人民融成一团,显示出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9、土地的誓言一、导入同学们,祖国是什么?祖国是山川地理,是巍巍嵩山滔滔黄河,祖国是历史文化,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的满腔悲愤,是端木蕻良面对土地发出的铮铮誓言。
(1分钟)二、展示学习目标(屏显)(1分钟)1、反复诵读,说出感情。
2、品味语言,深化感情。
3、类文阅读,升华感情。
明确了目标,让我们走进文章,走近关东原野,感受那方土地的美丽与屈辱,领略作者内心的情感。
请大家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并用笔做好勾画。
(教师板书课题)三、教学过程(5分钟)(一)初步阅读,整体感知1、关东原野上留下了作者哪些记忆?2、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什么样的感情?(二)品味语言,体悟感情感情的表达需要借助载体,借助语言的描绘,那么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在哪些段落和语句当中体现来呢?赞美、热爱(7分钟)(那)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那)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那)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提问:大家非常迅速的找到了这些语句,这些语句都描写了什么?有怎样的特点?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小组合作讨论)联想和想象能够为阅读插上飞翔的翅膀,是对文本的丰富和再创造,比如示例:1、“奔流似的马群”,这“奔流”一词是否使我联想到“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的黄河之水?你的眼前能否展现出在辽阔的关东原野上马群似潮水般奔流而过的场面,那马的数量之多、奔跑速度之快、气势之盛都从这“奔流”一词中体现了出来。
2、我从“红布似的高粱”中看到了辽阔的关东原野上高粱丰收的美景,那是一张多么大的红布啊,那布上的红色都是由熟透红透的高粱米编织而成的;我联想到农民的屋檐下挂满了高粱,粮仓里堆满了高粱;我仿佛看到了那热气腾腾的红高粱米饭,闻到了那香喷喷的高粱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仪器与媒体:投影仪、PP软件、录音机等。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情境导入
1、导语
2、学生上网检索有关背景和作者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2、学生自读
三、品读精彩语句
1、学生朗读并互相评价
2、揣摩特殊词语的用法
(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
(2)请再看这样一个句子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
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
(3)学生讨论后学法总结指导
这两个词语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
对于这些特殊的用法,应从以下两方面求解:
A、明确该词的本意;
B、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可以发现词语的具体确切含义。
四、扩展思考
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
五、布置作业(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
教后记:土地也就是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结合〈最后一课〉来讲。
用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来导入。
文章是写事变过去十年后,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难的时候。
用联系时代背景,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段落。
9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最好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
二、扫清字词障碍
怪诞(dàn )亘古(gèn )默契( qì)污秽(huì)
....
炽痛(chì)嗥鸣(háo)谰语( lán )
...
三.教师表情朗读,让学生充分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再让学生自由朗读,理解抒情散文所表现的家国之痛,民族之恨和爱国情感
四.理解全文结构
第一段:我常常详细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两段文字在结构上如双峰对峙,宛如对仗工整的一副对联。
五、问题研讨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2、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
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哪?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激动,就不满足于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与土地对话交流,这在修辞上称作“呼告”/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有类似用法。
3、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试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表露的?
作者选择有特征的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
但有人说有些段落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六、反复朗读,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句子,背诵出来,比赛看谁背的句子多。
七、作业
1、课外阅读秦牧的《土地》
2、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3、作文《我爱家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