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与分配 0
收入分配知识点总结
收入分配知识点总结收入分配是指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中获得的收入分配给个人、家庭和企业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来调节和管理收入的分配,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目标。
收入分配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涉及到社会公平、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收入分配的原则在现代经济制度中,收入分配的原则主要包括公平公正、效率、鼓励生产和创新等。
公平公正是指收入应该按照人们的贡献和需要来分配,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效率是指在收入分配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浪费和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鼓励生产和创新是指收入分配应该激励人们去从事生产和创新活动,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社会财富。
2. 收入分配的方式收入分配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按劳分配、按需分配、按资分配等。
按劳分配是指收入与个人的劳动和贡献成正比,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的一种主要的收入分配方式。
按需分配是指收入与个人的需要和权利成正比,通常用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收入分配。
按资分配是指收入与资本的所有权和投资成正比,是市场经济中的另一种重要的收入分配方式。
3. 收入分配的政策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来调节和管理收入的分配,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目标。
比如税收政策、社会福利政策、劳动合同制度等都可以影响收入的分配。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节个人所得税率和企业所得税率来影响收入分配。
社会福利政策可以通过提供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服务来影响收入分配。
劳动合同制度可以通过调整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影响收入分配。
4.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收入不平等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受到影响。
收入不平等还会影响消费和投资的能力,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和发展。
此外,收入不平等还会导致社会犯罪率的增加,家庭关系的破裂等问题。
5. 收入分配的改革和发展为了实现公平公正、效率和社会稳定,政府需要不断进行收入分配的改革和发展。
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3.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1)在经营承包制的企业中,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分为三个部分: • 一部分是以税金形式按承包的数额,按期上缴国家财政,形成
国家集中的纯收入; • 一部分以企业基金的形式留归企业用于发展生产,举办集体福
利和职工奖励; • 一部分以工资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作为职工劳动的收入。
1.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含义
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原始收入的获得者通过多种形式、多个环节 从其他收入主体那里获得一部分转移性收入,同时也要将初次分配收入的一 部分转移出去,包括收入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从而实现现金或实物 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不直接参与物质生 产的社会成员或集团,从参与初次分配的社会成员或集团那里获得收入。再 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管理和收入调节,是 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正的基本机制。与原始收入相对而言,再分配获 得的收入表现为派生收入。
(式中的“要素收入”指劳动报酬和资本收入)
3.国民收入(NI)
指一个国家为了生产一定的国内生产总值 而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是 一个时期的生产总值扣除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 后的净产出。
• 从实物形式看,表现为物质生产部门当年新创造出 来的那一部分财富,即包括当年生产出来的全部消费资 料,也包括扣除用于补偿已经消费的生产资料以后所剩 余的那部分生产资料。
2.资本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分配过程是: • 工人劳动所创造的国民收入,首先归产业资本家支配,其中可
被剥削阶级集团所占有,在资本主义社会各剥
削阶级集团之间进行分配,其中一部分作为产业利润留归产业 资本家所有,另一部分则以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等形式归其 他资本主义剥削集团所有。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指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社会成员获取收入的一种分配体系。
这一制度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工资、薪金收入的分配。
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和技能水平,以及工作单位的性质和规模等因素,确定劳动者的工资待遇。
同时,通过劳动合同、工资集体协商等形式,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是经营收入的分配。
个体工商户和农民合作社等个人经营者通过经营活动获取收入。
我国鼓励和支持个体经济的发展,通过减税、贷款等政策措施,提高个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同时,加强对个人经营者的监管,防止非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
再次是财产性收入的分配。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护私有财产权益,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合法手段获取财产性收入。
同时,加强对财产的保护和监管,防止财富集中和非法侵占。
此外,我国还推行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保障。
通过这些政策措施,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减轻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
为了进一步推动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我国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方面,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力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另一方面,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调控力度,通过税收、财富管理等手段,防止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总之,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在不断完善中,旨在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通过这一制度,我们可以实现收入的公正分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继续加强监管力度,防止收入分配不公和财富集中的现象,使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完善和健全。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三收入与分配15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精练含解析
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1、按劳安排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安排的基本原则。
下列属于按劳安排收入的是( )①低保户王某每个月所获得的最低生活保障金②李某承包村集体的土地所获得的收入③孙某在一家央企业工作,他获得的劳动酬劳④刘某在外资企业工作,他获得的工资收入A.②③B.①②C.①③D.③④2、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安排所得②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安排所得③工程师供应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安排所得④农夫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安排所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李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36000元,奖金收入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家里有房子出租,年收入6000元。
去年,李某按劳安排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安排收入分别是( )A. 44000元 11000元B. 36000元 19000元C. 49000元 21000元D. 44000元 26000元4、小华的爸爸是某外资公司的高管,妈妈在该市的工商银行当营业员,爷爷奶奶在农村种责任田。
材料中小华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取得收入的相应安排方式分别是( )A.按劳安排、按劳动要素安排、按劳安排B.按劳动要素安排、按生产要素安排、按劳安排C.按管理要素安排、按劳安排、按劳安排D.按技术要素安排、按劳安排、按劳动要素安排5、前些年,农夫张某从本村承包了10亩土地搞大棚种植,收入颇丰。
国家土地流转政策落实后,张某将这10亩地转包给了李某,每年从李某处获得转包金5万元。
对张某的收入可以这样相识( )①前者属于劳动要素安排,后者属于按土地要素安排②前者属于按劳安排,后者属于按资本要素安排③前者属于按劳安排,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安排④前者属于劳动性收入,后者属于财产性收入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6、伴随网络购物的兴起,网店竞争日益激烈,新兴职业“网店促销员”诞生了。
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工资制度:根据国家的最低工资标准,各地区设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水平,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该标准,以保障劳动者的最低生活保障。
2. 工资分配制度:根据不同企事业单位的性质、规模和盈利情况等因素,实行按劳分配、按岗位分配或者综合分配等不同的工资分配制度。
3. 社会保险制度:国家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为劳动者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并由雇主和劳动者共同承担保险费用。
4. 税收制度:国家通过税收制度来调节收入分配,对高收入人群实行较高的个人所得税,对企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税率的企业所得税等,以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5. 扶贫政策:中国实行扶贫政策,通过减少贫困人口,提高贫困地区的收入水平,实现收入分配的均衡。
6. 教育和公共服务:国家提供普惠教育和基本公共服务,为所有公民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降低收入差距。
总的来说,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旨在实
现收入的公平和社会的稳定。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收入分配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
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由国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固有利益而制定的,旨在实现收入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稳定。
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收入分配、工资收入分配、个人所得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
首先,国家财政收入分配是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和非税收入,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资源税等。
中国政府通过适当的税收政策和税率,确保从国家财政收入中能够得到适当的红利。
其中,有一部分会通过国家投资基金,用于整体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福利项目,并按照一定的程序与规定对公众公开。
其次,工资收入分配是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环节。
工资收入是劳动者通过劳动所得到的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
中国政府通过劳动法和工资制度改革等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合理、有保障。
同时,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以及个人能力等多种因素,合理确定工资水平,并建立完善的劳动关系协商机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个人所得税制度在中国的收入分配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通过各种形式获得的收入中交纳给国家的一部分税款。
中国政府通过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调整税率等措施,促使高收入人群承担更多的税负,实现收入再分配。
此外,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和利益群体,如农民工、科研人员等,政府也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
最后,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通过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养老保障制度等,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一定的保障和福利。
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通过提供社会福利和救济,确保社会最底层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减少贫困、失业等社会问题的发生。
同时,中国政府也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面,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一个保障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
收入分配公平的标准(一)
收入分配公平的标准(一)收入分配公平的标准引言作为一个社会,如何公平地分配收入一直是一个关注的重点。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收入分配体系和标准。
本文将讨论收入分配公平的标准。
概述收入分配公平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效率•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市场效率市场效率是指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达到了最优状态。
在市场效率的理论下,收入分配是由市场经济自身的供需关系来决定的,即个人的收入水平是由个人的市场竞争力所决定的。
在市场效率的条件下,人们能够获得足够的机会去竞争,例如在劳动力市场中,根据个人的技能、工作经验和学历等去谋求自己的收入。
如果市场效率得到保障,那么收入分配也能够达到公平。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收入分配公平的标准之一。
当经济增长率高时,很多人的生活水平都会得到提高,这样就能够缩小收入差距。
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整体的生产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
同时,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政府还能够通过各种手段来调剂收入分配的问题,从而让更多的人去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收入分配公平的最核心概念,它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的个人所获得的收入应该是合理和公平的。
在社会公平的理论下,政府将通过收入转移支付的方式来实现对贫困人群的帮助,同时将收入差距缩小到合理的范围内。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优惠政策来增加贫困人群的收入,例如提供免税政策或是提供个人所得税的减免等。
总结综上所述,收入分配公平的标准主要包括市场效率、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三个方面。
只有通过这些标准的保障,才能够让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达到一个更为公平的水平。
问题与挑战虽然有着明确的标准,但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挑战:•收入分配不平衡: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少数人占有了大部分的财富,而大多数人的收入却很低。
•收入差距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有可能导致少数人的收入不断扩大,这会导致贫富差距更加明显。
掌握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理论
掌握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研究的是社会中个体、家庭或企业所获得的收入如何分配和再分配的问题。
收入分配理论旨在探讨不同收入来源的产生方式、分配规律以及政府干预的影响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收入分配理论,并分析其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适用性。
一、劳动力市场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是收入分配理论中的重要部分,它认为个体的收入来自于其在市场上出售劳动力所取得的报酬。
根据这一理论,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着劳动力的价格(工资),而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决定了工资的分配。
然而,劳动力市场理论忽略了其他非市场要素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如技能、教育、性别和种族等,因此其适用性有限。
二、资本收益理论资本收益理论认为个体的收入来自于资本投资所获得的回报。
资本收益的分配取决于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资本投资的风险和回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资本收益理论在解释财富不平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力度,但它忽略了劳动力市场中的非市场因素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三、生产要素报酬理论生产要素报酬理论认为收入分配是由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土地)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决定的。
根据这一理论,收入的分配应该根据每个要素对生产的贡献程度来确定。
例如,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的报酬较高;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资本的报酬较高。
生产要素报酬理论以公平和效率为基础,但它也存在一些限制,如如何衡量要素的贡献以及如何分配收入的问题。
四、福利经济学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关注经济活动的社会福利效应以及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福利经济学理论认为收入的分配应该考虑整个社会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个体的经济利益。
在福利经济学中,政府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等手段实现收入再分配,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效率。
然而,福利经济学理论在具体实施上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确定公平的标准和有效分配政策的选择等。
总之,收入分配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各种收入分配理论都有其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经济环境。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教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收入和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2.了解收入与分配的关系。
3.掌握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分配方式。
4.理解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5.培养学生正确的收入与消费观念。
二、教学内容1.收入的概念和意义。
2.收入与分配的关系。
3.国民收入构成及其分配方式。
4.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5.收入与消费观念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1.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分配方式。
2.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收入与分配的关系。
2.收入与消费观念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收入和分配的概念、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分配方式,以及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选择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收入与分配关系,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讨论和分享自己对收入与消费观念的理解和看法。
六、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收入和分配的概念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收入与分配的关系(10分钟)详细讲解收入与分配的关系,向学生介绍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三步:讲授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分配方式(20分钟)以PPT为辅助工具,向学生介绍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分配方式,包括工资收入、利润收入、资本收入等。
并通过实例解释国民收入如何被分配。
第四步: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收入与分配关系,并就其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
第五步:讨论与总结(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收入与消费观念的理解和看法。
然后对刚才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正确的收入与消费观念的重要性。
七、教学资源1.PPT课件。
2.教材《经济学》。
八、教学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
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个人收入分配说课稿
第三课第一节个人的收入与分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叫张素枝,来自寿阳县第一职业中学,今天我述课的内容是《个人的收入与分配》,下面我从以下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述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个人的收入与分配》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二年级德育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单元从常见的经济现象入手再到第二单元基本经济理论的学习,第三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因此,本课在全书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下面我就第三课第一节第1课时内容展开我的述课。
根据教材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了解我国居民收入的结构;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⑵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态度⑶运用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四、学情分析本堂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中职生初中阶段的文化基础差,对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较难接受,对枯燥的理论性的知识没有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动性,以一种深入浅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讨论法、谈话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学法:实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六、教学过程点击生活导入新课第一步,我首先在课堂上做一个调查活动:同学们在你们家庭中,父母的收入主要有哪些来源?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抽几位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就同学们的回答我做出归纳并引出新课内容:多元的家庭收入新课学习一、多元的家庭收入通过教材给出的柱型结构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居民收入分为农村居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两种,同学们想全面了解城市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具体有哪些吗?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回答。
第五章 收入分配核算
15
三、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流程和相关总量指标
(二)收入初次分配 主要将生产成果在参与生产的要素之间进行
分配 雇员——雇员报酬; 资本——财产收入; 政府——生产税; 经营者——营业盈余 上述收入都属于原始收入,经济总体称国民
第五章 收入分配核算
第一节 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第三节 收入再分配核算
1
第一节 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理论
2
一、收入分配和收入分配核算
(一)什么是收入? 收入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同使用者可
能取其不同的含义。 劳动者从就业单位取得的报酬 企业可以把当期获取的营业收入、销售收入 ……
(四)收入分配阶段的划分 两个阶段四个层次
1.收入初次分配 收入形成 收入初次分配
2.收入再分配 收入二次分配(货币收入再分配) 实物收入再分配
9
(五)不同分配阶段收入的性质
初次分配
直接分配
再分配
间接分配
交换性 收入
转移性收入
生产性收入 非生产性收入
有偿性收入 无偿性收入
10
一、收入分配和收入分配核算
收入。
16
三、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流程和相关总量指标
(三)收入再分配 主要将各种经常性转移在各机构单位或部
门之间进行分配。 主要经常性转移收支形式有:
缴纳所得税(收入税); 社会缴款 社会福利
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收入二次分配——可支配收入 收入实物再分配——调整后可支配收入
17
第二节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其职能类似于公司的非法人企业。准公司 与其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公司与 其股东的关系。
分配与收入不平等
分配与收入不平等在当代社会,分配与收入不平等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不平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
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分配与收入不平等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途径。
一、分配与收入不平等的原因1. 教育差距:教育是一个人发展自身能力、提高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家庭背景、地区差异以及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很多人无法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从而导致机会不平等。
那些有钱有资源的人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而贫困人口则往往被迫接受较差的教育,进而造成收入差距的扩大。
2. 职业不平等:不同职业的收入差距也是导致分配与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高收入的职业,如医生、律师、企业高管等,往往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
相比之下,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人,尤其是低技能工人,往往收入较低。
职业不平等不仅与教育水平相关,还与行业结构、技术进步等因素有关。
3. 资本积累差距:资本积累差距是导致财富和收入不平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财富分配不均,一些人拥有更多的财富,能够通过投资获取更高的回报。
与此同时,贫困人口由于资本积累的困难,无法享受到同样的收益。
这一现象在富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普遍存在,加剧了贫富差距。
二、分配与收入不平等的影响1. 社会不公平:不平等的分配与收入差距使得社会不公平问题日益突出。
穷人往往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处境,而富人则能够通过积累财富获得更多的特权和机会。
这种不公平引起了社会的不满情绪,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2. 低社会流动性:分配与收入不平等导致社会流动性低,并且加剧了阶层固化。
贫困的家庭往往无法提供优质的教育和良好的生活条件,从而限制了他们的上升通道。
相反,富裕家庭的子女则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社会资源,使得他们更容易获得成功。
这种不平等的机会限制了社会的整体发展潜力。
收入分配考核指标
收入分配考核指标
收入分配考核指标是用于评估一个组织或国家收入分配情况的一系列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收入的公平性、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以及政府政策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收入分配考核指标: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常用指标。
它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值,数值越高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基尼系数为0表示完全平等,而1表示完全不平等。
平均收入:
平均收入是指一个群体的总收入除以总人口或总劳动力的平均值。
通过比较不同群体的平均收入,可以评估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收入中位数:
收入中位数是指一个群体的收入水平中间值。
它表示一半人的收入高于该值,一半人的收入低于该值。
收入中位数可以帮助评估收入分配的中间水平。
贫困率:
贫困率是指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人口比例。
通常以国际贫困线或国家特定的贫困线作为衡量标准。
贫困率的降低可以反映收入分配改善的情况。
最低工资:
最低工资是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用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
最低工资的提高可以帮助减少收入不平等。
收入增长率:
收入增长率是指一个群体或国家收入的年度增长率。
高收入增长率可能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而低收入增长率可能会导致收入分配不
均。
社会福利指标:
包括教育水平、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社会福利指标,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情况。
以上指标通常结合使用,以全面评估收入分配的情况,并为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指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政府和市场机制的调控,对国民收入进行合理分配的系统性安排。
收入分配制度在保障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特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并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收入来源既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福利,也包括私营企业、个体户等非公有制经济的盈利收入。
2. 两个基本经济制度并存:我国既存在计划经济,也存在市场经济,因此收入分配既受到国家计划的调控,也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3. 分配方式多样: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包括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条件分配等多种形式,既考虑到个体的贡献程度,也考虑到个体的需求和价值。
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问题尽管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 收入差距较大: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存在着城乡、区域、职业等差距扩大的问题。
2. 分配方式不合理: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着按权力分配、按关系分配等不合理现象,这种不正当的分配方式不利于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其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还不够完善,对一些弱势群体的保障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方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朝着以下方向进行:1. 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等方式,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全民参保制度,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3. 调整收入分配方式:推动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相结合,逐步实现按贡献和按需求相统一,减少不合理的分配方式,提高分配公正性和合理性。
收入分配制度心得体会
收入分配制度心得体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在学习和实践中对收入分配制度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以下是我个人的观点。
首先,收入分配制度的公平性十分重要。
一个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有效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发展和稳定。
一个分配制度公平的社会,可以提供公平的机会和公平的待遇,让每一个人都有被尊重和发展的权利。
在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推动实现收入分配制度的公平化,确保劳动者收入的合理分配,并关注弱势群体的福利保障,减少收入差距。
其次,收入分配制度的多样性也是必要的。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差异导致了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同。
在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时,要考虑到国家的具体情况,避免照搬外国经验。
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灵活调整收入分配制度。
例如,在发展中国家,要以促进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逐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而在发达国家,可以更注重社会公平和公共福利。
最后,收入分配制度需要与其他社会政策相衔接。
收入分配制度不是一个孤立的制度,它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密切相关。
收入分配制度应与其他政策形成制度配套,协同发挥作用,提高整体效率。
同时,要注重统筹规划,避免收入分配制度与其他政策发生冲突,造成负面影响。
总之,收入分配制度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社会制度,涉及到社会公平、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等诸多方面。
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公平原则,推动多样化制度建设,实现全员参与和共享,并与其他社会政策相衔接,以逐步实现更加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经济生活一轮复习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0.3-0.4视为收入相对合理;0.4-0.5视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 到0.5以上时,则表示收入悬殊。 201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4,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大力发展生产力(根本途径)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加社会财富, 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练习
(2016·天津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 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 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时政背景是“整合城乡居民…” “统一城乡医保…” 。
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 具体措施: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③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收入(即自己种地所得)
④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如公务员、教师)的工资、奖金、津贴
劳动要素
3、小赵投资100万设立服装公司,一年赚了12万。
资本要素
4 、某股民炒股票,赚了3万元。
资本要素
5、小王承包土地种植棉花,一年收入1万。
按劳分配
6、小王承包的土地流转给别人,得到40000元。
土地要素
7、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致富信息,收费200元。 8、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的经理,年薪15万。
信息要素 管理要素
练习
(2016年高考上海卷13)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通知,对专 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科 研人员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规定。为落实这些激励性规定,最 需要完善的分配方式是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通常包括三种主要形式:市场分配、政府调节和社会调节。
市场分配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根据个人的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情况,确定个人的收入水平。
政府调节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手段,来调节和引导收入的分配。
社会调节是指社会组织、企业等非政府机构通过工会、合作组织等方式,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和分配。
在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中,要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平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税收政策:税收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税收政策,可以调节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财富差距,实现收入的再分配。
高收入者往往需要承担更高的税收责任,以支持低收入者获得更多的社会福利和补贴。
2.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为了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和权益而设立的制度。
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对失业、生病、残疾等情况下的个人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支持,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
3.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制度是指政府为了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水平而设立的制度。
通过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可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水平,防止他们受到过度剥削。
4.劳动合同和社保制度:劳动合同和社保制度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制度。
通过规定劳动合同和社保制度,可以确保劳动者获得应有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保障他们的权益不受侵犯。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设计和实施需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确保实现公平、效率和可持续的收入分配机制。
只有通过不断
完善和调整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公共经济学]第八章 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收入因素。
– 可观察因素:禀赋(天赋和父母的遗赠)、偏好、运气等。
– 不可观察因素:第一,已经产生但未兑现的资本收益;第二, 服务于家庭消费的生产;第三,来自政府的现金转移支付等。
第二,社会救济:国家对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人给予短期或长期物质帮助的制度。
二1由政否2由是理收功 正英府定哲:解利义国施收学各是入主论哲政入家个不再义:学的的约社同:政家落平翰会的分反府边 脚 等 成 。·罗配对推沁点化员罗尔政动(应。因尔的斯府收是所斯J.(主在入为处认BJ收平eo了地为要nh入等t取位,nh理分化a得和客Rm配的a最境观论w)上公大遇的l提s观搞共多不公)出平数同正提点是。均人,只出必其主利因存,要主义益而在某的要的对于主观最公社要点大正会观是化的成点:; 兼为 1务谁在保也税功1社合经不据第据主由功是秦唤2色1因由 的2谁公因选只 第5然5政 新90顾了等出出证就收能会理济过悉四称要哲能从裕雨彩此自实出共此民要一而的690府福552消 彻方 钱 任 个 是 制 分 的 , , , , 有 学 分 是 与 的 的 , 由现 钱 经 , 通 不, ,自0年年:基主利0费查 式,宝人说度配社据有社当退家配否上“民须意 和,济从过以 缴在由13以支本导经月 月者此 转谁山和,:要会中关会时伍约阶公海福营通志 保谁学长政不 款这市上出目的济起,主案 移受区家上主通保纪人优秦军翰段平社禧企过主 护受的期治正 基一场占标规学,3权, 到益长庭海要过障委员抚裕人以的保业税义 。益收来选当 准过·经罗0联:模:”秦多和中 另,之有是市体初到:也优雇角。收哲 ,入看举手 制程1济尔邦第分公/案,裕3岁纳央 一多前能所场系步祝政并抚主度或学 多定,来段 (中模斯的预一配平的成以的税已 部出,力得机应调家府非安和来价家 出义社选取 ,o式(补算 , 的 和n主为副苏人派分钱秦应税制实查调依上置工研格罗钱:会择得整JC充国特效6角一3处o州主出 人,裕付。完现的查照海、会究伯 ,收中政财 个o09h养民点率使、个n%级青n权超 身多一生成缴情,法市伤为收特 多入的产 社t老r收兼受,福月以R干i年:过 上受直病。款况随律委残主入受由受, 会·b诺a入顾益也禧后上u部张资发百 ,益担、基看便给组抚体的益两益政 福wt齐i最是者就收,ol身荣金s放人 以。任失准,拿予织恤,分。部者府 利董n克)大永拿是购包份坤都实的 形领业制祝起那部等规配分和就 却B事(提化久出间上括a正以借物调 成导和和均一些的。模。组受不 是长sR出、的一接海养e式3给是查 社秘养受一张为首分成损应 在o张)2,分难部地路老b进了对组 会书老益的存国选配,者干 不亿荣e:某配题分选桥r入张纳常 安工等基贪折家。阶一会涉 断元t、坤根主的来择公N上荣税驻 全作“准腐,和段是相; 提拿遗的o据要平补了司海z坤人上 网;社制程数社以被互高下属人资i观等偿不的c市使主海 。会两度目会政行抵的沪k生金点化受同平)、委用权。 意大却都作府使消。杭拐来是;损的台提伤办。的外思令在出为的。高点源:者国。出残公尊事路人人贡中消速,和各,民,厅重故的咋民献心费上都和数个使收其,;”有舌币和。权海出老量社之入主担;机。百牺利段现年提会能再要任结万牲的3在医供成0保分观当合元的市年2疗相员持配点0时。以人场收保0应因原制是市2上员价费健的年所有度:委。及值经(社2处的。自一月其总营6会地地由位5,家和权保岁位位权主当庭;时障以和。利要月的,。上境无领,物其老遇上导秦质掌人不不的裕优控)同可秘当待的。,侵书上和“因犯。秘抚福而,书恤禧对收,。公入”张正分顿荣的配时坤理成则的解为注重是上册点不海了是同滩日自的颇:也称要素分配,以要素报酬所体现的 国民经济初次分配。从收入来源角度研究收入的 分配,试图说明每个生产要素所得报酬占国民收 入的份额。分析单位是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 要素。功能分配要通过市场机制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百科对于“收入”和“分配”的解释分别是:收入是指某一个体,包括个人或者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转让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通常包括商品或劳务的销售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股利收入等;分配一般指社会产品分给社会(或国家)、社会集团以及社会成员的过程和形式,其中包括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国民收入的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分配等。
它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时还指生产资料的分配,即所有制关系。
这让我想起经济学老师曾经讲过的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
基尼系数说明的是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程度,而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
这两个系数与收入和分配息息相关,或者说,它们就是为衡量收入与分配而生。
从目前我国的国情看来,根据《时事报告》杂志2016年第2期《6.9%的经济增速怎么看》提供的数据,中国2015年恩格尔系数已经降为30.6%。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在“2014中国财富管理高峰论坛”上发布报告。
报告指出:2013年资产前10%的中国家庭占有60.6%的资产,同2011年相比下降了3.3%,基尼系数由0.761下降到0.717。
尽管有所下降,我国的基尼系数仍然远远高于国际标准0.4。
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还要健全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乡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居民在收入分配方式和分配格局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体现在分配方面就是平均主义分配制度被打破,经济利益分配不公逐渐产生,这使得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出现了显著的差距,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实行这一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而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是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最主要的是税收收入。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对
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变动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社会平均消费倾向降低
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认为,人们越是富有,储蓄能力越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使高收入阶层持有更多的收入无从消费,而低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虽然比高收入阶层高,但由于受到收入水平的限制,他们有消费欲望却无钱增加消费,从而使整体国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所以,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市场供需结构的矛盾,高收入者的购买力过剩,其收入无意转化为现实购买,而低收入者强烈的消费倾向却受到实际收入过低的束缚,出现了想买东西没有钱,有钱的却不想买东西的现象,过大的收入差距最终会导致市场上商品的实际需求小于实际供给,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疲软。
我国目前存在的收入差距已经严重抑制了国内的消费需求,丧失了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二、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有碍城乡经济统筹发展
城乡之间过大的收入差距一方面进一步加剧本已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城乡之间割裂,不利于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另一方面,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同时,也阻碍了农业发展,严重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
三、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难度增加
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逐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容纳了我国很多人口且劳动力成本较低等,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但是,在城乡居民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加快中、西部发展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收益的高低引导生产要素的流动。
近年来,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是大批人才向东部地区流动的主要原因,其结果是进一步加剧了中、西部地区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劳动力的短缺;其次,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购买力相对较低,这就限制了内需的扩大,制约了中、西部地区面向地区市场的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四、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引发社会犯罪
社会学和法学研究认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是产生犯罪的最终根源。
社会学家默顿指出:“一个社会只是贫困或者只是富裕均不产生犯罪,但一个社会贫富差别悬殊就会产生大量犯罪。
”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伴随着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我国的刑事犯罪案件、治安案件大幅上升,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财富分化有很强的关联性。
五、收入分配差距引发利益矛盾和两级分化
当前,我国社会全面步入转型时期,社会利益群体与阶层利益多元化日益明朗,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问题愈加突出。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越级集体上访、抗议和暴力对抗等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
这些与我国实现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是相悖的。
同时,由于我国政策的不完善,法制的不健全,市场的不规范,流通中的秩序混乱等因素,造成两级分化的情况愈加严重。
那么,想要从根本上杜绝这些问题的发生,维护和实现社会相对公平具体应该怎样施行呢?
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二、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⑴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⑵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⑶发挥财政促进社
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四、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加强宏观调控,政府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