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合集下载

第35课时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35课时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关系;锄足蟾蝌蚪数量减少较多,表明水螈更喜
食它;由于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了不同数量的水螈, 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竞争结果;无水螈的池塘中,
最初一段时间由于食物和生存空间充足,近似呈J
型增长,但由于蝌蚪间的竞争关系,最终仍然呈S 型增长。 答案 A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 类型 项目 起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在一从来没有过植 被,或者原来存在 过植被,但被彻底 消灭了的地方
经历时间漫长 自然因素 裸岩上的演替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 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 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的地方
经历时间较短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森林砍伐地、弃耕地上 的演替
时间 影响 因素 实例
2.群落演替特点
(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 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可预 测的。 (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
材料2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著名旅游景区
泰山的动植物种类逐渐减少,现在山上的森林多 为上世纪50年代种植的人工林,海拔800米以下几
乎都是刺槐,挤占了泰山原有物种的生存空间。
(1)材料1中群落的演替与自然演替不同,自然 演替的方向是 复,这种演替的类型是 。 。 如果对人工草坪不再进行种植管理,让其自然恢
答案 A
解题思路探究
思维误区警示 易错分析
对种间关系相关曲线解读不清
(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变化(同生共死) (2)捕食曲线——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不
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 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 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 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有着显著的影响,例如土地利用、环境污染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生态平衡:群落的演替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平衡的重要机制,能够维 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生物多样性:群落的演替能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增加生态系统的 复杂性和稳定性。
资源利用:群落的演替能够使生态系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提高资源 的利用效率和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结构是指群落 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 作用形成的空间布局和营养结构,包 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水平结构: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镶 嵌现象,不同地点上的种群分布不同, 形成不同的群落类型,有利于提高群 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种类组成: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和优势种 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生物量等 空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时间变化:演替和季节性变化
群落结构:生物种类的组成、数量和分布格局 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变化和优势种的更替
制约关系:群落结构对群落演替具有重要影响,如物种丰富度、空间异质性等
实例:森林砍伐后,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的差异
群落结构对演替的影响:群落结构 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和相互关系, 从而影响演替的过程和方向。
结构。
单击添加标题
群落的动态:指群落随时间 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由于 环境因素和生物本身的生命 活动不断改变着群落的结构 和种类组成,因此群落是一
个动态系统。
群落演替的定义: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群落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 有规律的变化。
群落演替的类型: a) 初生演替:一个从未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 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b) 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 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目标要求】1.群落的结构I2.群落的演替I【知识梳理】一、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1.概念:同一______________内聚集在一定区域各种生物______________的集合。

2.物种组成:群落___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1)丰富度:群落中______________数目的多少。

(2)特点:不同群落______________不同。

二、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结构1.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______________。

(2)竞争:①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②结果: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劣势甚至______________。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______________,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______________。

2.群落的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现象。

(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______________分布。

三、群落演替的概念及类型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______代替的过程。

2.类型(1)初生演替①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____________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裸岩阶段→____________→苔藓阶段→____________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___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进行。

第7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第7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判一判] 1. 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而降低 ( × ) ( √ ) 2. 物种丰富度从两极到赤道逐渐增大,而山上则随海拔高度的升高
种间关系[连一连]
解 惑
同种鱼——种内斗争 均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1)大鱼吃小鱼 不同种鱼——捕食
(2)寄生和共生都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 主要区别是看对一方有利 对另一方有害(寄生)还是对双方都有利(共生)。
第7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本讲聚焦
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定位解读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 4.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 5.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度的研究
A.竞争、竞争 C.寄生、竞争
B.捕食、寄生 D.捕食、互利共生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 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 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 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间的关系及变化的叙 述,正确的是( C )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 A 图: ①植物分层:光照 ; ②动物分层:
B 图:地形变化、 土壤湿度 、 盐碱度 的差异、 光照强度 、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2.比较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原有群落后被破坏,但 保留了土壤、种子等
起点
时间 实例
原先从没有过 植被的环境 经历的时间长 裸岩、沙丘、 火山岩、冰川 泥等
2.全面理解影响群落的主要因素
(1)群落内部因素,如群落中植物繁殖体的迁移。 (2)外界环境因素,如气候的变化和大规模的地壳运动。 (3)人类活动,人类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因此人类 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生态因子。

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二 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比较
比较 项目 含义 垂直结构 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 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陆生:光照、温度 水生:光、温度、O2 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 状况(镶嵌分布) 地形变化、土壤湿度 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 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 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 和动物的影响
名师点拨:1、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和寄生等种 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捕食对捕食者和被 捕食者从种群角度分析都是有利的。
2、大鱼吃小鱼( 同种鱼——种内斗争 )均有利于 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不同种鱼——捕食
3、捕食是一种弱肉强食现象,广义捕食主要指大 型肉食动物捕食小型动物的食肉行为以及草食动物 的食草行为。而寄生是弱者依附于强者的现象,寄 生生物(寄生者)主要从宿主(被寄生者)的体表或体 内吸取营养,寄生生物一般能给宿主造成慢性伤害, 但不能立即杀死宿主。
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 种是 不同的 ,不同群落的物 种丰富度是 不同的 。一般来说, 环境条件越优越 越多 ,群落 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 也越复杂 , 群落结构
名师点睛 做好该实验的几个注意事项 (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 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 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对于不认识的动 物也应作好记录,并记为“待鉴定××”记下其 特征。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蝶类 种数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3.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 解析:考查群落的类型、分布和演替及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因 受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地球上的生物群落是 多种多样的,但不同群落必须与其环境相适应才能存在和发展,群落 的演替也要受环境的限制。B中可恢复为寒带针叶林,C、D中可演替 为温带阔叶林,而A中由于环境条件的不适合,不能演替为森林,故选 A。 答案:A
(2)群落的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 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例如我国由东到西的群落分布主要是受水 分制约,由南到北的群落水平结构主要受温度的制约。 (3)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①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 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 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度越高。由于螨类是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活动范围小,实验常采
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进行计算。螨类密度与铬浓度有关,因此可作为
土壤铬污染的指示生物。表格中未反映出螨类物种丰富度的变化。
答案:D 6.(2009年高考宁夏卷)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
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身体________,不适合用手
(2010年高考安徽理综)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 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 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 结果如下表(单位:个):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课时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课时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3.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提示 群落包括该环境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不 只是全部鱼,还包括其他动物。
第32课时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栏目
步步高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9/56
二、种间关系 [连一连]
⑴大鱼吃小鱼 同种鱼——种内斗争 均有利于 不同种鱼——捕食 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⑵寄生和共生都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主要区别看对一 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寄生)还是对双方都有利(共生)。 名师点拨
回扣教材
1.教材71页“研究群落”的内容。 2.教材72~73页[资料分析]解决讨论问题。 3.教材75~76页[探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 4.教材78~79页[思考与讨论]初生演替过程。 5.教材80页图4-15;教材81页最后一段;教材82页最后 一段——涉及到简答题固定答案。 6.教材77页练习一中2和二中1、2;教材82页练习一中1和 4,二中的2;教材85~86页自我检测一中1、2中⑴和⑶,3和4; 二知识迁移、三技能应用和四思维拓展。
第32课时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栏目
步步高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6/56
第 32 课时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32课时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栏目
步步高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7/56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第32课时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栏目
步步高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8/56
基础导学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 [判一判] 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 ) 2.物种丰富度从两极到赤道逐渐增大,而山上则随海拔高 度的升高而降低 (√ )
第32课时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答案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答案

①“同升同降”―→互利共生,如图甲②说明:在竞争力不同的两种生物中,一方因竞争力弱灭绝,而寄生关系中,一般不会淘汰物种。

③2.正确认识群落空间结构(1)高山地区不同海拔处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该现象是温度影响所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2)海洋中随水深不同分布着不同的藻类,该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3.对生态位的理解(1)生态位不只是具体的栖息地,它除了说明栖息地以外,还说明这一物种在群落中处于什么地位和起什么作用。

(2)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物种要通过竞争相互夺取生态位。

①生态位越近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选择压力越强。

②举例:如图为3个共存物种对资源利用曲线。

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

图A中3个物种的生态位狭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大,种间竞争激烈。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分布的变化,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比较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时间漫长经历时间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4.群落演替的趋势自然条件下,群落沿着一定的方向演替: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总生产量越来越高,稳定性越来越强。

5.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如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集合”不是简单机械聚集,而是通过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相适应的有机体】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2)特征: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优势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组成不同(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的数目越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3)丰富度变化情况:从赤道到两极丰富度下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随水深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4)丰富度大小比较:平原<山地草地<林地远离大陆的岛屿<大陆附近的岛屿群落间的过渡地带>非过渡地带拓展: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5)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生态因素有多种,如光、温度、水、无机盐等,在某些条件下通常有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6)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不同。

优势种:指对群落影响最大的种群3.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身体或器官)为食的现象。

注意: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即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的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图①)。

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导学教程》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讲义:第九单元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导学教程》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讲义:第九单元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2)寄生和共生都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主要区分是看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寄生)还是对双方都有利(共生)。
3.群落的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
1.正误推断
(1)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2022·江苏卷)(√)
(2)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水平结构(2021·海南卷)(√)
解析由图可知,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噬菌体与细菌为寄生关系,不是捕食关系;图丙中试验初期,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较少,故种内互助和竞争并存,随着种群X个体数量的增加,其种内斗争加剧。
答案B
2.(2022·萧山模拟)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争辩小组在四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等量的三种蝌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三种蝌蚪的存活率如图,下列推想不合理的是
(3)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2022·广东卷)(×)
(4)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2022·全国卷)(×)
(5)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洁(2022·海南卷)(×)
(6)一块农田中的田鼠和杂草属于竞争关系(2022·全国卷)(×)
(7)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1.种间关系
(1)下列曲线中,属于捕食关系的是③,属于竞争关系的是②⑤,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④,属于寄生关系的是①。
(2)种间关系实例:狼和兔的关系对应的曲线是③,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关系对应的曲线是①,根瘤菌和大豆的关系对应的曲线是④,一片草原上的羊和牛的关系对应的曲线是⑤。

04群落的结构类型

04群落的结构类型

3.3.2 群落的结构类型
1. 群落的垂直结构
• 指群落在空间中的成层现象。
• 成层性是植物群落结构的基本特征之一, 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 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 陆生植物群落成层现象包括地上成层和地 下成层。决定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 是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条件;决定地下分 层的主要因素则是水分和养分等土壤的理 化性质。
• 不同群落类型有不同的时间结构。群落的 季相变化在温带地区十分显著,温带落叶 阔叶林群落结构的周期性特点最为突出, 温带草原生物群落中动物的季节性变化也 十分明显。
4. 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 群落交错区 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 区域。群落交错区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 过渡带有的宽,有的窄;有的是逐渐过渡 的,有的变化突然。群落边缘有的是持久 性的,有的在不断变化。
• 群落交错区中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种密度增 大的趋势被称为处于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 体系或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以及 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
• 生态过渡带具有三个主要特征:①生物多 样性较高;②生态环境抗干扰能力弱,一 旦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可能性很小;③ 生态环境的变化速度快。
2. 群落的水平结构
• 指群落在空间的水平分化或镶嵌现象。镶 嵌性是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 匀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
• 小群落的形成一是由于生态因子的不均匀 性,群落内部环境的不一致,动物活动以 及人类影响等;二是由于生物本身的生态 学和生物学特性,尤其是植物的繁殖与散 布特性,以及竞争能力等。
• 动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
• 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 主要与食物的分布 有关,其次还与不同层次的微气候条件有 关。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一. 群落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 落代替的过程.
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 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
裸岩上的演替
裸 岩


地 衣 阶 段

苔 藓 阶 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 木 阶 段
森 林 阶 段
请思考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 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 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 本植物和灌木吗?
通过菌丝提供水、CO2、无机盐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藻类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种间关系
关系类 型 物种 A B
++ +- -- +-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关系一般特征
彼此有利,彼此依赖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彼此抑制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实例
地衣、根瘤 蛔虫和人 水稻和稗草 羊与草 狼与羊
小结: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裸岩上的演替
请思考
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 生在光裸岩石的地区?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 过程是否相同?






小结: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林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乔木(树林)
思考:所有弃耕的 农田都能演替成树 林吗?
本节小结
1 组成 结构 物种组成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竞争、捕食 寄生、互利共生
2
4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生物与环境考点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生物与环境考点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

群落的构造和演替1.辨析种间关系图 1~图 4 中,a与b的种间关系图 1:互利共生;图 2 寄生,此中b是寄主。

图 3:竞争;图 4 捕食,此中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2.群落的两种构造项目垂直构造水平构造现象分层现象常呈镶嵌散布决定植物:阳光环境要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别及要素动物:栖息空间和食品光照强度不一样;生物要素:生物自己生长特色不一样,条件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意义有益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足利用3.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1)从起点上:①原来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完全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是初生演替;②某地不过失掉了原有植被,此处发生的是次生演替。

(2)从时间、速度上: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迟缓的是初生演替;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1.生态交织区又称群落交织区,是两个或多个生态地带之间( 或群落之间 ) 的过分地区。

生态交织区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向称为“边沿效应”,请解说边沿效应形成的原由。

提示:生态交织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使不一样生态种类的植物定居,进而为更多的动物供给食品条件和栖息空间。

2.人类活动必定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吗?请说明原由。

提示:不必定,人类活动可能在必定方向上加快演替的进度,而不必定改变演替的方向。

考察生物的种间关系(2019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 某生态系统中,昆虫甲经常陪伴植物乙出现,且甲的数目总是跟着乙的数目变化而变化;在主要以甲为食的昆虫丙迁入该生态系统后,昆虫甲的数目出现显然降落,植物乙的数目小幅度增添,叶片完好程度明显提高。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与乙、乙与丙之间都是捕食关系B.甲的数目与乙叶片完好程度之间体现正有关C.甲、乙、丙三者之间的数目关系为乙>甲>丙D.乙和丙都会影响昆虫甲的种群数目D[ 由题意可知,昆虫甲和植物乙之间为捕食关系,甲、丙之间为捕食关系,题干信息不可以表示乙、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A 项错误;昆虫甲的数目降落时,植物乙叶片的完好程度提高,两者体现负有关, B 项错误;甲、乙、丙三者之间的数目关系不可以依据捕食关系判断,在某些食品链中,捕食者的数目也可能多于被捕食者的数目,C项错误;昆虫甲的食品乙和昆虫甲的天敌丙都会影响昆虫甲的种群数目,当乙増多时甲增加,当丙增加时甲减少, D项正确。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

分子、原子(细胞的化学成分)
(二)结构: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 配臵状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 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象——即 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在森林生物群落中,高大 的乔木总是处于群落最高层, 它下面有灌木层、草本层、地 被层,还有地下生物。动物则 鹰、松鼠等处于顶层,麻雀、 雉等处于中层,鼠和兔等在地 面,蚯蚓、蝼蛄等在地下。
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 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 动。
(四)寄生
1、概念: 一种生物(寄生物)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 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体 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
2、寄生的结果:
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菟丝子
寄生与捕食的区别
• 捕食是弱肉强食的现象
荔枝、木棉、榕树等只 能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南方; 马尾松等适应性强的植物南 方北方都可生长;红松等喜 凉怕热植物只能生长于东北 较为寒冷的地方;雪莲等生 长于终年积雪的雪峰之上。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 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 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 造成的。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 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 平结构。(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 水平结构的存在。) 例:P251 判断题3…………………………(错) 因为该林中竹子是同种生物,竹子长势整齐 并不影响林中其他生物有的高有的矮,不同种生 物仍然是分层的。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 捕食 个 体 数 1 时间 A 个 体 数 3 B A
个 体 数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下列对种群密度或丰富度的调查,对应正确的是… ( )A.蚯蚓——标志重捕法B.鼠妇——目测估计法C.狗尾草——记名计算法D.田鼠——样方法【解析】对蚯蚓种群密度的调查用样方法;鼠妇喜群聚,活动快,用目测估计法;狗尾草用样方法;田鼠可用标志重捕法。

【答案】B2.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解析】种群不仅具有数量特征,还具有空间特征,如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等;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由于生物逐渐增多,土壤中的有机物也逐渐增多;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答案】D3.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解析】次生演替时虽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演替所需的时间短。

在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而不是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也存在竞争现象;条件适宜,次生演替也可形成森林。

【答案】C4.比较福建武夷山和西伯利亚泰梅尔半岛冰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武夷山和泰梅尔半岛冰原的群落物种组成明显不同B.泰梅尔半岛冰原冰土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较低C.武夷山和泰梅尔半岛冰原的群落与各自的气候环境相适应,物种丰富度均不会发生变化D.武夷山生态系统比泰梅尔半岛冰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解析】武夷山和泰梅尔半岛冰原的群落与各自的气候环境相适应,但物种丰富度仍可能发生变化。

【答案】C5.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群落垂直结构的表现,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受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A、B两项正确。

农业生产上可以根据分层现象的存在,合理套种,搭配种植适当的品种。

C项的逻辑关系不对,合理密植CO供应,与群落的分层现从生态因素角度看是减轻种内竞争,保证充足的光照和2象没有关系。

【答案】C6.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下图所示的结果。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A期间,若对害虫施用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B.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C.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和B期间中发生的两个种群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D.图中所示的蜘蛛和害虫的关系是竞争【解析】由题干和题图可知,蜘蛛和害虫是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施用农药后害虫大量死亡,蜘蛛的食物不足,所以蜘蛛的数量将会减少。

C期间的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是捕食关系相对稳定的结果。

【答案】B7.在探究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下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 ( )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解析】土壤动物有避光性。

题图中上方有光源,灯罩的功能是增强下方光照。

土壤动物向下方移动,金属筛网阻止土壤向下滑落。

广口瓶中有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可把小动物杀死。

【答案】D8.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解析】不同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能不同。

【答案】D9.如图表示两种生物种群a、b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这两种生物种群a、b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B.捕食C.共生D.寄生【答案】B10.下列有关物种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B.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的丰富度一定越高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物种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解析】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一般来说,某区域物种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答案】C11.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

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②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③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解析】菟丝子与果树的关系是寄生,菟丝子通过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可影响到果树的光合作用。

【答案】D二、非选择题12.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弃农从商现象盛行,导致大片耕地落荒,杂草丛生,但现在已有许多地方在杂草丛生之地展开了多种形式的立体农业,收获颇丰。

材料二:在许多自然景区,将原有植被清除,然后从农田运来土壤种植草坪。

绿化用草坪不但需要大量灌溉来保证其生长,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施肥、除草、药物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对当地原有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

(1)材料一中的立体农业是运用了群落的原理,为充分利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2)材料一中耕地落荒后逐渐形成的演替类型应为。

(3)材料二中群落的演替与自然演替不同,自然演替的方向是。

如果对人工草坪不再进行种植管理,让其自然恢复,这种演替的类型与裸岩上的演替类型的最主要的区别是。

(4)如果你是自然景观设计师,该如何对城市进行绿化设计? 。

【答案】(1)空间结构空间和资源(2)次生演替(3)群落结构和组成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逐渐提高耕地落荒后,农作物不复存在,但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仍然留存,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4)根据群落演替的自然规律,选用当地物种,合理安排比例和空间结构,增加物种丰富度等(合理即可)13.(2011广东高考理综,28)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危害。

有关该污染物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1)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合成,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有何变化? 。

小鼠在食用含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萎缩,请推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各有何变化? 。

该污染物通过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种群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如图),请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图中数字表示各年龄期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百分比(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

这是在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

(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

【解析】有机锡能抑制雌性激素的合成,所以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会减弱。

食用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萎缩,影响T细胞的分化成熟,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减弱。

有机锡污染导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由增长型变为衰退型,预测该种群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答案】(1)繁殖功能受损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受损害,前者受损害程度更为严重食物链(2)种群数量逐渐下降。

(3)群落(4)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 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14.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身体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 ,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理由是。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 ,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

若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 kJ,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 kJ。

【解析】(1)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应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3)跳虫与甲螨、线虫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跳虫与甲螨属于竞争关系。

线虫与酵母菌之间是捕食关系。

相邻两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为10% —20%,所以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n/20%=5n。

【答案】(1)较强微小(2)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 利于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3)竞争捕食5n15.(选做题)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下图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各组中每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和决定。

若容器内饲养体积为20 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的类似。

【解析】(1)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A,表现为”S”型增长;因食物相同,饲养条件相同,所以此时乙种数量变化也应表现为”S”型增长,应是曲线C、D、E之一。

此时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因食物相同,所以甲种与乙种生物之间应属于竞争关系。

由于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此时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增长都应比在组1中单独饲养慢,因而组1中乙种生物数量增长要比组2中的高,变化曲线应为C(因D、E比F在最初一段时间增长慢),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数量为600只,而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所以此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30只/mL(600只/20 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