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完整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理学(药学导论)PPT课件
程的调节。
药理学实验数据分析
01
02
03
04
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实 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估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药效学分析
分析药物对生物体生理功能的 影响,评估药物的疗效和作用
机制。
药代动力学分析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
浓度的动态变化。
毒理学分析
药物政策与管理
药理学为药物政策制定和药品 监管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药品
质量和安全。
02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药物与受体结合
药物通过与靶点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这种结合通常是高度特异 性的。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类型
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包括激动剂、拮抗剂和调节剂。
药物亲和性与效应的关系
药物的亲和性与效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亲和性越高,效应越 强。
药动学相互作用
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中发生的相互作用,影 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 作用时间。
化学相互作用
指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发 生的化学反应,导致药 物结构变化或产生新的 化合物,从而影响药物 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的合理用药原则
个体化给药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 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 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
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 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种类繁多,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生素;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β-内 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糖肽类等。
药理学实验数据分析
01
02
03
04
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实 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估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药效学分析
分析药物对生物体生理功能的 影响,评估药物的疗效和作用
机制。
药代动力学分析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
浓度的动态变化。
毒理学分析
药物政策与管理
药理学为药物政策制定和药品 监管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药品
质量和安全。
02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药物与受体结合
药物通过与靶点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这种结合通常是高度特异 性的。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类型
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包括激动剂、拮抗剂和调节剂。
药物亲和性与效应的关系
药物的亲和性与效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亲和性越高,效应越 强。
药动学相互作用
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中发生的相互作用,影 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 作用时间。
化学相互作用
指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发 生的化学反应,导致药 物结构变化或产生新的 化合物,从而影响药物 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的合理用药原则
个体化给药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 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 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
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 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种类繁多,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生素;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β-内 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糖肽类等。
药理学课件ppt(全)
药理学发展历史及现状
发展历史
经历了从经验药理学、实验药理学到现代药理学的演变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和医学发展,药理学研究不断深入和 拓展。
现状
现代药理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在新药研发、 临床用药指导、药物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发展,药理 学正向着更精准、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靶向药物
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靶点 设计,具有高选择性和低 毒性等特点。
心血管系统药物
抗心绞痛药物
通过增加心肌供氧、减少心肌耗 氧或扩张冠状动脉等方式,缓解
心绞痛症状。
抗高血压药物
通过不同机制降低血压,包括利尿、 扩血管、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
通过影响心脏电生理过程,减少或 消除心律失常的发生。
药理学课件ppt全
目录
• 药理学概述 • 药物效应动力学 • 药物代谢动力学 • 常见药物类型及其作用特点
目录
• 临床合理用药原则与实践 • 药物不良反应与防治策略 • 新药研究与开发进展
01
药理学概述
药理学定义与任务
药理学定义
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 规律的学科,为临床合理用药提 供理论依据。
害成分。
07
新药研究与开发进展
新药研究方法和策略
1 2
基于靶点的新药研究
利用生物信息学、化学信息学等方法预测药物与 靶点的相互作用,指导新药设计和合成。
基于表型的新药研究
通过观察生物体在特定条件下的表型变化,寻找 与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进而发现新药。
3
基于细胞的新药研究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研究药物对细胞生长、分化 和凋亡的影响,筛选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候选药 物。
药理学ppt课件全部
的药物。
1
哺乳期妇女用药
避免药物通过乳汁进入婴儿 体内,选择不影响哺乳的药
物。
儿童用药
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药物剂 量,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剂 型。
老年人用药
注意药物代谢和排泄的改变 ,适当调整药物剂量,注意 药物相互作用。
04
药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药理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感染性疾病
药理学研究能够协助诊断感染性疾病,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药敏试验,为医生提供敏感药物的选择依据,提高治疗效 果。
现代药理学
现代药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学科,涉及药物研发、临 床试验、药物治疗等多个领域。
药理学的学科特点
综合性
药理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医学、生物学、化学、免疫学等 。药理学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实验性
药理学的研究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包括体内和体外实验,以揭示 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 治疗方式,可以激活患者自 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疾病。 未来药理学将进一步探索免 疫疗法的机制和应用,开发 更有效的免疫药物。
人工智能与机器 学习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 药理学领域的应用将为药物 的研发、预测和优化提供更 多可能性。通过大数据分析 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加 速药物的发现和开发进程, 提高成功率并降低成本。
药物相互作用概念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使用,药物之间产生协同或拮抗 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类型
包括药效学相互作用、药动学相互作用、化学相互作用等。
合理用药原则
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1
哺乳期妇女用药
避免药物通过乳汁进入婴儿 体内,选择不影响哺乳的药
物。
儿童用药
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药物剂 量,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剂 型。
老年人用药
注意药物代谢和排泄的改变 ,适当调整药物剂量,注意 药物相互作用。
04
药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药理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感染性疾病
药理学研究能够协助诊断感染性疾病,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药敏试验,为医生提供敏感药物的选择依据,提高治疗效 果。
现代药理学
现代药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学科,涉及药物研发、临 床试验、药物治疗等多个领域。
药理学的学科特点
综合性
药理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医学、生物学、化学、免疫学等 。药理学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实验性
药理学的研究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包括体内和体外实验,以揭示 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 治疗方式,可以激活患者自 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疾病。 未来药理学将进一步探索免 疫疗法的机制和应用,开发 更有效的免疫药物。
人工智能与机器 学习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 药理学领域的应用将为药物 的研发、预测和优化提供更 多可能性。通过大数据分析 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加 速药物的发现和开发进程, 提高成功率并降低成本。
药物相互作用概念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使用,药物之间产生协同或拮抗 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类型
包括药效学相互作用、药动学相互作用、化学相互作用等。
合理用药原则
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药理学ppt课件全部
抗肿瘤药物
要点一
总结词
抗肿瘤药物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生长的药物。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抗肿瘤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化疗药物、生物反应调节 剂和分子靶向药物等。化疗药物主要通过干扰DNA合成、 阻止细胞分裂等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生物反应调节剂 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分子靶向药 物则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或酶发挥抑制作用。常 见的抗肿瘤药物有顺铂、紫杉醇、曲妥珠单抗等。
06
药理学研究进展与新药 开发
药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进展
药理学研究方法
药理学研究主要采用动物实验、体外实验和临床试验等方法,以探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 效果。
技术进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药理学研究在技术手段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如高通量药物筛选 技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药理学研究的效率
药理学的重要性
药理学是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的 重要学科,对于疾病的预防、诊 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代 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研究内容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物的作用机 制、药效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 不良反应等方面,旨在揭示药物的作 用原理和使用规律。
研究目的
药理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临床合理用药 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药物的研发和应 用,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和人类健康 水平。
药物的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
药物相互作用
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由于相 互影响而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涉及药效学和药代动 力学方面的变化,如竞争代谢、影响排 泄等。
VS
配伍禁忌
指在药物配制或混合时,由于物理或化学 性质的不相容性而产生沉淀、变色、气体 产生等现象,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安全 性。配伍禁忌可能导致药物疗效降低、不 良反应增加或治疗失败。
药理学课件(全)
一.几个基本概念
1.药物,指对机体原有的生理功能或生化代谢过 程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 疾病以及用于计划生育。 2.毒物,是指在较小剂量即可对机体产生毒害作 用,损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
7
药品 (符合应用、 便于使用、 贮运安全)
精选可编辑ppt
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二.药理学的基本任务
药物从血循环系统到达细胞间液及细胞内液的 过程。影响包括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药物 血浆蛋白
结合物
①结合型药物无药理活性 ②饱和性 ③竞争性 ④可逆性
35
精选可编辑ppt
药物的体内过程
2.局部器官的血流量,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 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碘 甲状腺,钙 骨骼 4.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液的pH
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易受药物的 诱导和抑制。 ②专一性酶:对特定基团。例胆碱酯酶 4 酶的诱导和抑制(重点)
37
精选可编辑ppt
药物的体内过程
四.排泄
1.药物的原形或代谢 产物通过排泄器官 或分泌器官从体内 排出体外的过程。 2.肾,主要排泄器官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的分泌 肾小管的重吸收
9
精选可编辑ppt
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传统本草阶段
《神农本草经》 《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二.近代药理学阶段
德国R.Buchheim(1820-1879) 建立了第一个药理实验室, 写出了第一本药理教科书, 是世界上第一位药理学教授
三.现代药理学阶段
10
精选可编辑ppt
药理学与新药研发
The Long Road to a New Medicine
推测药物分布范围。(3则)推V测d 药物X剂/C量
1.药物,指对机体原有的生理功能或生化代谢过 程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 疾病以及用于计划生育。 2.毒物,是指在较小剂量即可对机体产生毒害作 用,损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
7
药品 (符合应用、 便于使用、 贮运安全)
精选可编辑ppt
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二.药理学的基本任务
药物从血循环系统到达细胞间液及细胞内液的 过程。影响包括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药物 血浆蛋白
结合物
①结合型药物无药理活性 ②饱和性 ③竞争性 ④可逆性
35
精选可编辑ppt
药物的体内过程
2.局部器官的血流量,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 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碘 甲状腺,钙 骨骼 4.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液的pH
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易受药物的 诱导和抑制。 ②专一性酶:对特定基团。例胆碱酯酶 4 酶的诱导和抑制(重点)
37
精选可编辑ppt
药物的体内过程
四.排泄
1.药物的原形或代谢 产物通过排泄器官 或分泌器官从体内 排出体外的过程。 2.肾,主要排泄器官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的分泌 肾小管的重吸收
9
精选可编辑ppt
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传统本草阶段
《神农本草经》 《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二.近代药理学阶段
德国R.Buchheim(1820-1879) 建立了第一个药理实验室, 写出了第一本药理教科书, 是世界上第一位药理学教授
三.现代药理学阶段
10
精选可编辑ppt
药理学与新药研发
The Long Road to a New Medicine
推测药物分布范围。(3则)推V测d 药物X剂/C量
药理学药理学总论 ppt课件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滤过 简单扩散 载体转运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第三节 房室模型 第四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
一级消除动力学 零级消除动力学 第五节 体内药物的药量-时间关系
一次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 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浓度 第六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
[H +] [B ] [B H +]
lo g K a= lo g [H +] + lo g
[B ] [B H +]
_ lo g K a = _ lo g [H +] _ lo g [B ] [B H +]
即 : p K a = p H + lo g [B H +] [B ]
色甘酸钠 :强酸性药,pKa为2
药理学--药理学总论 PPT课件
10
三、新药开发与研究
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 药品。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 途径、增加新适应证亦属新药范围。
新药研究过程:
临床前研究 临床研究 上市后药物监测
药理学--药理学总论 PPT课件
11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药理学(Pharmacology)
药理学--药理学总论 PPT课件
1
主编:杨宝峰
药理学--药理学总论 PPT课件
2
第一讲 药理学总论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药理学--药理学总论 PPT课件
3
第一章 绪言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 三、新药开发与研究
药理学课件(全)
一 胆碱受体激动药
房水 虹膜
睫状体
一 胆碱受体激动药
毛果云香碱的作用用途 1、治疗青光眼:改善防水循环,降低眼内压 。 2、虹膜炎:与扩瞳药交替使用,防止虹膜和 晶状体粘连 3、M受体阻断药中毒
一 胆碱受体激动药
三.主要激动N受体类
烟碱,尼古丁
1.药理作用广泛,
复杂,无实用价值
2.有毒理二.主要激动M受体类 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
从毛果芸香碱属植物中 提取的生物碱
HC O C O CH CH2 CH2 C HC N N CH3 CH
Pilocarpine
一 胆碱受体激动药
药理作用
1.眼 ①缩瞳:激动瞳孔括约肌的M受体,治疗 虹膜炎 ②降低眼内压:由于瞳孔括约肌收缩, 虹 膜向中 治疗青光眼 心方向拉紧, 前房角间隙 变大, 房水易于回流, 眼内压下 降
第二节 胆碱受体激动药 及抗胆碱酯酶药
胆碱受体激动药及抗胆碱酯酶药
一
胆碱受体激动药
1.激动M、N受体类
2.主要激动M受体类
3.主要激动N受体类 二 抗胆碱酯酶药 1.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2.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一 胆碱受体激动药 一.激动M、N受体类 乙酰胆碱,选择性差,不稳定,无实用价 值 药理活性 M样作用:1.心血管系统 ①扩张血管,激动M3受体,释放 NO ②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 2.胃肠道,泌尿道:平滑肌收缩 3.腺体:分泌增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
一、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 aspirin
(乙酰水杨酸 ;醋柳酸;巴米尔 )
吸收:口服小肠→ 水杨酸(蛋白结合率> 80%
置换作用
分布:水杨酸盐分布各组织、关节腔、脑脊液、
胎盘
肝代谢:< 1g,一级动力学,t1/22~3h ≧ 1g, 零级动力学, t1/215~30h,水杨酸反应
肾排泄:pH ↑,促进水杨酸盐排泄;iv.d 碳酸氢
第20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
1
概述
►抑制PGs生物合成
►解热、镇痛、抗炎
►甾体抗炎药 (SAIDs)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
2
作用机制:抑制PG合成→ PG↓
COX-1 维持生理功能结构,保护胃粘膜
环氧酶
脂氧酶
▬
PGI2
TXI2
LTs
PGF2
PGD2
PGE2
收缩支气管 致痉原 致痛.发炎
.
4
表20-1 药物对COX-1和COX-2的IC50 及COX-2 / COX-1比值
药物 吡罗昔康 阿司匹林 吲哚美辛
布洛芬 美洛昔康 双氯芬酸
COX-1 0.0015
1.6 0.028
4.8 0.214 1.57
4.胆道蛔虫、腹泻、足癣等
.
12
NSAIDs 大剂量
COX ▬
血小板膜磷脂
PLA2
AA
COX ▬
NSAIDs 小剂量
100mg/d
PGI2
扩张血管 抑制血小板聚集
TXA2
收缩血管 促进血小板聚集
.
13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疼痛。 长期大量诱发或加重溃疡病、无痛性胃出血
(3~5g/日×26天,胃肠出血3~10ml/日) 原因:较大剂量刺激CTZ;抑制PGE2合成 PGs: ↑胃粘液分泌及胃粘膜血流; ↑粘膜修 复;↓胃酸分泌及H+反弥散至粘膜层血管 预 防:.餐后服 .咬碎,同服抗酸药
吲哚美辛 Indomethacin (消炎痛)
►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显著, 炎性疼痛效佳。
► 胃肠道反应、中枢症状、造血系统抑 制、过敏反应等发生率较高(30~50%), 停药率 20%。
► 仅用不能耐受其它药物或用其它药效 差的 病例。
舒林酸:作用持久.、不良反应较轻。20
四、芳基丙酸类: 布洛芬、奈普生、酮替芬、非诺芬等 五、芳基乙酸类:
.改用肠溶片 . 合用米索前列醇
.
14
2.凝血障碍:出血或出血倾向
原因:抑制血小板聚集;大量长期用抑制凝血 酶合成。
措施: 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元血症,VitK缺 乏症忌用。术前1~2周停用。
3.过敏反应:皮疹、休克;血管神经性水
肿;“Aspirin哮喘” (肾上腺素无效),用糖 皮质激素、抗组胺药
COX-2 0.906 277 1.68 72.8 0.171 1.10
COX-2 / COX-1 600 173 60 15.16 0.08 0.70
.
5
化学分类 水杨酸类 苯胺类 吲哚基 茚基乙酸 类 芳基乙酸类 芳基丙酸类 吡唑酮类 烷酮类 烯醇酸类 二芳基吡唑类 二芳基呋喃酮类 磺酰苯胺类
程度:中等
适应证:头、牙、神经、肌肉、关节、
月经等慢性钝痛
.
8
3. 解热 - 抑制中枢PG合成发热者体温正常
感染 组织 损伤 炎症 疾病
中
性
内
粒
热 CNS
细
原
PGE2
体温调节中枢
胞
COX
IL-
▬
IFN
产热 散热
TNF
NSAIDs
体温
用于感冒、肿瘤、炎症、组织
损伤等所致发热
.
9
第一节 非选择性COX抑制药
出、消炎消肿止痛 )
▶ 对症治疗。 不能根治、不能延缓病程的发展、 不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适应证: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 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诊断急性风湿热(阿司 匹林)
.
7
2. 镇痛作用:
组织损 伤炎 症
缓激肽、组 胺、5-HT
痛觉感 受器
PG
增敏
NSAIDs
▬ COX-2
痛觉
部位:外周;中枢
双氯芬酸 六、烯醇类:吡罗昔康--t1/2 50h,20mg/次/d,
表 20-2 药 物 分 类 非选择性COX抑制药 选择性COX-2抑制药
阿司匹林
对乙酰氨基酚
吲哚美辛 舒林酸
依托度酸
双氯芬酸 布洛芬 奈普生 等 保泰松 奈丁美酮 吡罗昔康
.
美洛昔康 塞来昔布 罗非昔布 尼美舒利 6
1.抗炎作用(除苯胺类外)
▶ 实验资料:
抑 炎症时PG的合成,
控制症状
制 细胞黏附分子的活性表达 (退热、 ↓炎性渗
COX
维持肾血流量、调节血小板聚集等
COX-2 参与炎症反应
表达
损伤性因子→ AA → PGE2
诱导细胞因子(IL-1、6、8、TNF)等 的合成
药物:抑制 COX-2越强,抗炎、镇痛效果越显著 抑制 COX-1越强。消化. 道、肾等不良反应越3 大
图20-1 抗炎药的作用部位示意图
▬ NSAIDs
6.肾损害:水肿、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症、
肾衰等。
.
16
合并药物
双香豆素 D860 糖皮质激素 甲氨喋呤 青霉素 呋塞米
【药物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
机制
出血
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
低血糖
同上
诱发溃疡 出血
同上
中毒
竞争肾小管分泌系统
.
17
二、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Aeetaminophen)
(扑热息痛,Paracetamol)
钠,解毒。
.
11
【作用及应用】
1. 解热镇痛:强、快---慢性钝痛、多种原因 所致的发热。复方制剂,APC等
2. 抗炎抗风湿:治疗风湿性疾病、诊断急性 风湿性关节炎。最大耐受量,3~5g/d,分4 次餐后服用。
3. 抑制血小板聚集: 小剂量防止动脉、脑、 术后等血栓形成;降低缺血性心脏病、心 肌梗塞的病死率及再梗塞率等
原因:抑制COX;IL增多
预防:过敏体质、哮喘者禁用
.
15
4.水杨酸反应: > 5g/d 易发生
表现:头痛、头晕、耳鸣、视、听力↓、恶心、 呕吐;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精神失 常
处理:症状明显时先减量,后再增加剂量 ;严 重时,停药,NaHCO3 iv .d
5.瑞夷(Reye)综合征:
见肝功损伤合并脑病,病毒感染者易发生。
解热镇痛:似阿司匹林,缓和、持久
无抗炎作用
胃肠道反应轻; 过敏反应
过量致肝毒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8
图20-2 非那西丁及对乙酰氨基酚的体内代谢
非那西丁
对氨苯乙醚
急性溶血性 贫血 高铁血 红蛋白血症
硫酸
对乙酰氨基酚 葡萄糖醛酸
与谷胱苷肽结合 无毒排出体外
与肝细胞结合 损伤肝细胞
N乙酰对位苯. 醌亚胺
19
三、吲哚基和茚基乙酸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