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提要
心理学复习提纲
1.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3.在心理学里,一般将心理现象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4.心理学的任务: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预测和控制;5.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的科学。
6.心理的实质: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反映带有个人的主观特性;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7.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8.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基本单位和功能结构。
9.神经元又称为神经细胞,它有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构成。
10.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和信息有选择地传递时通过突触进行的。
11.反射活动是通过反射弧多次往返传递神经能来实现的。
12.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构成。
13.反射式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有助于人适应客观世界的变化。
14.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15.平常所说的“望梅止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16.平时所说的“谈梅生津”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17.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客观因素,遗传素质为儿童的政策发展提供生理基础和物质前提。
生理成熟为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准备状态。
环境因素尤其是教育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主观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力因素。
1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9.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20.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整合功能。
21.无意注意的规律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2.个体的心理状态:需要和兴趣;情绪和情感;有机体的状态;个体的期待作用。
22.有意注意规律:1.对活动目的与人物的理解;2.合理的组织活动;3.利用稳定的间接兴趣的作用;4.消除与完成活动任务无关的干扰。
23.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个体的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等方面。
2、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包括许多不同的分支,如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等。
每个分支都不同的领域,并有自己的研究重点和方法。
3、心理学与人类生活:心理学在人类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教育心理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组织心理学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临床心理学如何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
二、认知心理学1、认知的定义:认知是指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记忆和思考过程。
它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
2、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和认知能力,如注意力、记忆、语言、思维、知觉等方面的研究。
它探讨了人类如何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问题。
3、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实验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控制一些变量来研究认知过程中的某个方面。
观察法则是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来研究他们的认知过程。
调查法则通过询问个体关于他们自己的认知过程的问题来获得信息。
三、情感心理学1、情感的定义:情感是指人类对外部事件的感受和体验,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
它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情感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情感心理学主要研究情感的产生机制、情感对行为的影响以及情感与认知的关系等问题。
它探讨了情感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的问题。
3、情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情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实验法通常是通过操纵一些变量来研究情感对行为的影响。
观察法则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来研究他们的情感状态。
调查法则通过询问个体关于他们自己的情感状态的问题来获得信息。
四、人格心理学1、人格的定义:人格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上持久的特征和模式,它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外部世界时的反应和行为方式。
2、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人格心理学主要研究人格的结构和特征,探讨不同的人格类型和人格障碍,并研究人格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 重点复习提纲
《心理学》重点复习提纲《心理学》-重点复习提纲《心理学》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就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首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
其次,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解释、预测和调控)。
心理学就是一门以表述、预测和调控人的犯罪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犯罪行为,阐明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心理学做为一门科学,就是自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创建心理实验室,并使之瓦解思辨性哲学沦为一门单一制学科已经开始的。
这就使得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更为困难和复杂,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了。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一、科学心理学的问世及结构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主要观点: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出心理的基本元素及心理的结构。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主要观点:强调意识的功能。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主要观点:研究线路需用“提振-反应”公式去则表示,秉持心理学就是研究犯罪行为的科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主要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五、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观点:研究人的潜意识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主要观点: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七、心智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主要观点:研究信息加工过程(常用“小声响”方法)。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一)实验与重新认识心理学(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三)发展心理学(四)生理心理学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二)教育与学校心理学(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第四节: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1、定义:就是所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犯罪行为展开存有目的、存有计划的系统观测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展开分析,以期辨认出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心理学复习纲要(超全)
一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与行为关系的科学心理现象分类:1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动机过程) 2心理状态3 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价值观)1879年,威廉·冯特(W.Wundt)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里科学的诞生和独立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生理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认知神经科学将有望成为21世纪心理学发展的主流心理学的实质: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这种反映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能动的,并且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和表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以检验的。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 相关法, 访谈法 , 问卷法二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分类: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的新异性 3)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4)刺激物的运动变化2人的主观因素:1)人的需要、兴趣和情感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人对事物的期待 4)人的身心状态无意注意规律的合理利用1)教学环境要美化、优化,控制引起分心的因素,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
2)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吸引学生稳定的注意。
4)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性,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想象,保持持久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由于它是受人的意识调节和支配的,所以,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
2)合理地组织活动。
3)稳定的间接兴趣。
4)坚强的意志力。
有意注意规律的有效利用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
心理学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
心理学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1. 行为主义理论- 基本观点:强调通过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来解释行为。
- 主要代表人物:帕维洛夫、华生、斯金纳等。
- 关键概念:条件反射、刺激和响应、强化和惩罚等。
- 考点重点: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条件反射的机制、强化和惩罚的运用。
2. 认知理论- 基本观点:将注意、记忆、思维等作为解释行为的中心。
- 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茨基、·艾略特等。
- 关键概念:认知结构、模式识别、思维策略等。
- 考点重点:信息加工过程、思维发展阶段、研究策略的运用。
3. 动机与情绪理论- 基本观点:关注人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情绪因素。
- 主要代表人物:弗洛伊德、马斯洛、埃克塞尔等。
- 关键概念:欲望满足、需求层次、情感表达等。
- 考点重点:动机与目标达成、情绪的产生与调节。
4. 发展心理学理论- 基本观点:研究人类生命周期内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过程。
- 主要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皮亚杰、柯尔伯格等。
- 关键概念:冲突解决、认知发展、个人身份形成等。
- 考点重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青少年身份认同形成、生命周期的变化。
5. 人格心理学理论- 基本观点:探讨个体特质和行为模式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 主要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马斯洛等。
- 关键概念:无意识、自我、自我实现等。
- 考点重点:人格特质与行为、个体差异的影响、自我发展。
6. 社会心理学理论- 基本观点: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变化。
- 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福尔摩斯、阿修伯勒等。
- 关键概念: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等。
- 考点重点:社会认知过程、人际关系互动、群体行为的心理机制。
以上是心理学理论基础的考点要点整理。
希望能帮助您复习和总结心理学理论知识。
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1心理学:是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
2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组成整个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位。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体组成。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5错觉:错觉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6感觉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7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里过程。
8遗忘: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错误地再认和回忆。
9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10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里过程。
11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
12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3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14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里过程。
15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里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在头脑中的反映。
16动机:就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里倾向或动力。
17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里特征。
18气质:是指表现在心里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里特征。
19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里特征。
二、选择填空解答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2.大脑皮层有三条显著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
以这几条沟裂为界,可把大脑半球分为四大区(或叶),即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3.脑机能的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4.对人的错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刻板效应5.知觉的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复习提纲1、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把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科学。
人们为纪念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把他位于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构建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术铁钦纳。
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反对构造学派的观点,创立了行为主义。
华生一打婴儿论: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体现了华生认为可以通过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4、奥地利的弗洛伊德从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发展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建立了精神分析的学说。
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5、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他总是和心理过程紧密联系着,而不能离开心理过程而单独存在。
(判断题或者选择题)6、根据注意过程中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的参与,可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7、注意的品质: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
(注意的广度也称为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稳定性是指对一定的事物或者一类活动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转移时人们根据新活动、新任务,及时、有意地调换注意对象,即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
)8、引起感受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同一感觉之间的作用中的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的适应。
通常,强刺激可以引起感受性降低,弱刺激可以引起感受性提高。
此外,一个连续的刺激可引起感受性下降,例子: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联觉: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是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例子:冷暖色调的对比。
2、补偿:感觉补偿的作用是某种感觉丧失之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
心理学复习总结提纲
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二章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2.心理现象的内容:分为两类: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2)个性心里特征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1、有助于学好教育科学理论2、有助于建立科学世界观实践意义:1、有助于掌握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2、有助于搞好教学工作3、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4、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公认为是心理学科独立的标志。
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2)发展性(3)实战性5.心理学的方法:(1)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和记录被试的外部表现,以了解其内部心理活动的方法。
(2)实验法: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的方法,它是心理学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6.反射种类: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20世纪初通过条件反射实验研究了大脑皮层的机能,开辟了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研究领域,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分为: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从条件反射又分为:第一信号:是以具体事物作为信号刺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凡是以语言、文字作为信号刺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觉的概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与知觉的区别:(1)反映的内容不同(2)产生的生理机制不同(3)影响因素不同感觉与知觉的联系:(1)两者同属认识活动的初级形式,都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3)知觉并不是感觉的机械相加3.感觉的作用1)感觉是其它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2)感觉提供内外环境信息,保证了有机体的正常活动。
(通过感觉提供的信息来了解集体内部状态和外界事物)3)感觉保证了有机同环境的信息平衡,维持了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心理学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份完整版的心理学复习资料。
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希望能够帮助读者系统地复习和理解心理学的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神经系统与生理心理学大脑结构和功能:大脑结构、大脑功能、左右脑半球功能差异。
神经传递与神经化学: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
感觉与知觉:感觉器官、感觉传递和感觉整合。
三、学习与记忆经典条件作用:强调条件作用的基本概念、条件作用的类型和过程。
操作条件反应:操作条件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学习过程。
记忆过程:记忆的类型、记忆的过程和遗忘曲线。
四、认知与智力思维与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概念层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语言与思维:语言的认知功能、语言习得和语言发展。
智力与智力测试:智力的定义和分类、智力测试的方法和应用。
五、情绪与动机情绪与情绪表达:情绪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情绪的表达方式和与情绪相关的面部表情。
动机与需求:动机的类型、动机与行为的关系、需求层次理论。
六、发展心理学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青少年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
成人发展:成人的身心变化和发展任务、老年期的身心发展。
七、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经典人格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人格特质理论(如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发展:人格形成的因素和过程、人格变化和发展。
八、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常见的精神疾病。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九、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人际关系的特征和因素、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社会认知的过程和影响、社会行为的类型和解释。
社会影响:社会规范对行为的影响、权威和从众行为。
以上是心理学复习资料的完整版,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主要领域和内容。
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古老而年轻:亚里斯多德《论灵魂》是最早的一部最早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
1879年冯特(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作为独立的科学的开端。
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说: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3、科学性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科学。
二、人的心理现象1、心理现象研究的两个方面:心理活动过程、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现象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2、心理(活动)过程: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人的大脑在一定的时间内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关系的过程。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对事物的各个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想象: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情绪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对待所认识的事物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人对这种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
(3)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
(4)注意:人在各种心理活动过程中,还伴随着一种心理状态,即为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特性。
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情感过程的基础,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
意志过程与情感过程:第一,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影响。
心理学复习考试重点提纲
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个体心理(1)认知(2)动机和情绪(3)能力和人格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相关法,实验法,个案法心理学19世纪末20初重要派别1.冯特—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重视内省是自我观察的方法,主张将内省与实验方法结合起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1879年,冯特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2. 詹姆士—机能主义:主张研究意识。
意识的作用就是是有机体适应环境。
3.华生—行为主义: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4.韦特海默—格式塔心理学: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整体性,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5.费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神经系统的进化和脑的产生(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高等脊椎动物的脑——脑容量低等脊椎动物—高等脊椎动物脑的进化遵循以下方向1.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衡量(进化特点):EQ,脑重占体重的比例增加2.皮层相对容积和面积的变化---衡量(进化特点):CQ,大脑新皮层面积扩大3.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衡量(进化特点):结构(小脑比重小,新皮层容积大),功能(功能复杂,视觉区数量多)更复杂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组成:胞体、树突、轴突神经冲动的电传导(动作电位外负内正)(1)概念: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2)法则:全或无法则—神经元反应的强弱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
这种特性使信息在传递途中不会变得越来越微弱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神经递质概念:指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是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突触分类:兴奋性突触vs抑制性突触外周神经系统(组成部分—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二.中枢神经系统1.脊髓(简单反射中枢)2.脑干3.间脑4.小脑5.边缘系统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包括感觉、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第三章感觉感觉的概述:感觉可以说是人脑对个别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公式:E=1/R(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受性就越小。
心理学基础复习提纲
心理学基础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心理的三个方面2、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关系3、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4、心理学研究的类型: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5、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6、心理学发展史上重要的心理学派;当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概念:神经冲动、突触、神经—体液调节、反射弧2、神经元及其基本功能3、神经冲动传导的基本方式:电传导和化学传导4、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5、割裂脑研究与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6、脑功能的几种学说: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说,模块说第三章感觉1、感觉及其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意义。
2、刺激强度和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和感觉阈限3、色觉理论:三色说,对立过程理论,两者的关系4、视觉对比;马赫带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视觉适应;后像5、听觉的相关理论6、概念:感觉编码、视觉掩蔽、视觉感受野第四章知觉1、能够解释知觉的概念,举例说明两种加工在知觉形成中的作用。
2、用生活中的整合说明知觉的特性(对象与背景,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3、例举深度知觉中单眼和双眼线索。
4、举例说明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5、举例说明错觉现象和常性误用理论第五章意识和注意1、意识的含义;意识与无意识2、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睡眠与梦3、注意的含义和功能4、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持续性注意,分配性注意和选择性注意6、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与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只对应用心理学专业要求)第六章记忆、记忆的概念及分类2、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基本特点:从编码、存储(容量与保持时间)、遗忘和提取归纳等方面说明3、遗忘的规律及关于遗忘的各种学说4、能够应用关于记忆的研究与理论改善记忆。
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第七章思维1、思维的概念、特征与种类2、表象和想象3、概念与推理4、问题解决:概念、策略与知识、心理因素5、创造性:第八章语言1、语言的概念、特征、种类2、语言的结构3、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4、语言的理解和产生第九章动机1、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动机与需要、价值观、意志的关系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曲线4、动机的理论:本能理论、驱力理论、唤醒理论、诱因理论、动机的认知理论、成就目标理论5、动机的种类:一般分类、生理性动机、社会性的动机6、意志行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阶段、意志行动中的冲突、意志行动中的挫折、意志品质第十章情绪1、情绪和情感的性质和功能2、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3、情绪和情感的分类4、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与外周神经机制;情绪与唤醒模式5、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6、情绪的理论:早期理论、认知理论第十一章能力1、能力的含义;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才能与天才2、能力的种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3、能力的结构:智力多元理论;三维结构模型;智力三元理论4、能力的测验:一般能力测验或智力测验;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5、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能力形成的原因与条件6、概念:情绪智力;成功智力第十二章人格1、人格的含义与本质特征2、人格的结构: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系统3、人格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现代特质理论4、人格的类型理论;人格的整合理论(艾森克)5、人格测验:自陈量表、投射测验、情境测验、自我概念测验6、人格的成因: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家庭环境、童年经验、学校教育、自然物理环境),个人因素(自我调控)。
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提要
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①学生。
学生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教师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①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心理学复习提要
心理学复习提要1. 什么是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有哪几种?答:无条件反射,也叫生来的反射或种族反射。
人与动物出生后不需要学习就具有对某些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这些由固定的刺激才能引起的、刻板的反射就是无条件反射。
也称作本能,它是动物由遗传获得的本能。
无条件反射是靠低等中枢由种系发展而形成并遗留下来的固定神经联系来实现的。
这类反射为数不多,却具有保存生命的意义。
答:食物性无条件反射,防御性无条件反射,性无条件反射。
2.设么是条件反射?答:高等有机体在生活中随条件而变化的反射,是在一定条件下无关刺激,成为无条件刺激物的信号的时候,所引起的反射。
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于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它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
3.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有何区别?答: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它们都以强化和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为基本条件,但他们也有不同之处。
在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可以自由活动,它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
但在形成经典性条件反射时,动物往往被束缚着,是被动的接受刺激。
另外,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有关,并出现在反应之后。
而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是同刺激有关,而且出现在反应之前。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在一个复杂的反射过程中,既包含有经典性条件反射,也包含有操作性条件反射。
4. 什么是超限抑制?答:当外界的刺激过于强烈或作用时间过久,超过了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工作能力的极限而自然引起的抑制,保护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免受超负荷刺激的损害,成为超级抑制。
5. 什么是分化抑制?答:如果只对某一特定刺激物进行强化,而对与之近似的刺激物不予强化,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人与动物就能精细的区分彼此的刺激物。
只对其中被强化的刺激物产生阳性条件反射,对其余的刺激物则产生阴性反应。
这些其余的刺激物在大脑皮层内引起的是抑制过程,即分化抑制。
6. 什么是动力定型?答: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从事某一活动,客观刺激的系统经常按照一定前后和强弱作用于有机体。
心理学三年级复习提纲
心理学三年级复习提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科学。
作为一名心理学三年级的学生,复习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任务。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本文将提供一个心理学三年级复习提纲,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一、认知心理学1.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认知心理学中的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理论4. 认知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二、社会心理学1.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社会认知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理论3. 社会认知在人际关系、群体行为和社会问题中的应用4. 社会心理学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法三、发展心理学1.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发展心理学中的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发展特点和主要理论4. 发展心理学在教育、家庭和社会中的应用四、人格心理学1. 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人格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和评估方法4. 人格心理学在职业选择、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应用五、临床心理学1. 临床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临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临床心理学中的心理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4. 临床心理学在心理治疗和康复中的应用六、认知神经科学1. 认知神经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认知神经科学中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理论4. 认知神经科学在认知障碍、神经疾病和脑机接口中的应用七、应用心理学1. 应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应用心理学在教育、组织和健康领域的应用4. 应用心理学在社会问题解决和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以上是心理学三年级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提纲来整理自己的复习资料,并结合课本、讲义和相关论文进行深入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复习提要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内容如下所示: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注意心理现象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二、人类心理有哪些本质特点人的心理是以具有复杂结构和特殊功能的大脑为物质本体,在客观现实尤其是社会现实中产生的。
与动物比较,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1、相对性2、能动性3、社会历史制约性。
三、知觉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知觉过程的心理规律可归纳为四个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长性。
四、实例分析教师批改作业为什么大都用红颜色笔?这是感觉对比规律和知觉选择性的要求,用蓝色笔水批改学生作业无颜色差别,而用红颜色笔批改,颜色对比鲜明,差别大、容易被学生发现。
五、怎样运用感知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呢?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2、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
3、教育学生在观察前作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4、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善变多思。
5、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和总结。
六、什么是表象?表象有哪些特征?表象是头脑里所保存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再现出来的形象。
表象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七、简述记忆的过程记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
识记是保持的前提,没有保持也就没有回忆和再认,而回忆和再认又是检验识记和保持效果好坏的指标。
八、记忆的品质有哪些?记忆的品质也是鉴别一个人记忆力好坏的指标,主要有四点:敏捷性、准确性、持久性和准备性。
九、简述遗忘曲线表明的内容及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之后最初一段时间里遗忘量比较大,以后逐渐减小。
即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遗忘进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学习材料的种类、数量、难度、系列位置以及意义性。
(2)学习方法。
(3)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能力、动机、情绪、生理状态以及个性等。
十、如何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识记不仅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而且也能够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
1、提高识记的目的性、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能够激发学习者的识记动机,产生学习的责任感,增强识记的自觉性、主动性。
2、提高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
实验表明,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而理解是意义识记的基础。
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到:(1)正确、深刻地理解材料的内涵。
(2)增加对识记材料的加工深度。
3、重视识记方法在识记中的作用。
4、学习程度。
学习程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能够达到正确识记的程度。
要指导学生:(1)有选择进行过度学习(2)把握好过度学习的量。
十一、为什么要进行复习?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1、复习要及时。
2、复习形式要多样化。
3、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4、正确分配复习时间。
十二、实例分析:1、某教师向学生介绍记外语单词的经验时说:“早饭前、晚饭前,天天坚持并不难”。
这位教师介绍的记忆经验,符合记忆原理。
早饭前这段时间记外语单词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所以效果好。
晚睡前识记不受倒摄抑制的干扰,所以效果也较好。
2、某化学教师说:“学生做实验费时间,费药品,还操心,不如教师做,让学生观察。
”这位化学教师的说法不对,学生亲手做化学实验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将应识记的化学知识变成活动任务的对象,能提高识记效果。
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识记,易于形成巩固联系,比单纯视觉性识记效果好。
同时,学生亲手实验,在操作过程中能形成实验的技能和验证书本知识的能力。
十三、什么是思维?它有什么特点?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
十四、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思维分哪几类?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把思维分为三类: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十五、思维过程包括哪些环节?举例说明思维的基本过程。
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过程。
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
例如我们把植物分解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就属于分析。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例如把一个学生的思维品德、智力水平、学业成绩、健康状况等方面联系起来,加以评价,做出结论,就是综合。
十六、什么是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及幻想三者的区别何在?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再造想象产生的新形象是相对的。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想象具有独立性、首创性、新颖性的特点。
幻想是与个人的生活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它不同于再造想象,它比再造想象的创造性强。
它也不同于创造想象,它只与个人愿望相联系,不与当前的创造性活动直接发生联系。
十七、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哪些?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1、迁移作用2、原型启发3、定势的影响4、动机状态5、个性特征十八、思维的品质有哪些?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3、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4、思维的逻辑性十九、什么是注意?它有什么特点?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点。
二十、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什么区别?怎样保持有意注意?1、有意注意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出任何意志努力自然发生的注意。
二者区别就在于有无目的性和需不需要意志努力上。
2、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2)合理地组织活动;(3)稳定的间接兴趣;(4)坚强的意志力。
二十一、实例分析:1、在课堂上有个别学生搞小动作,不注意听讲。
教师甲发现后突然中断讲解,作陷入沉思状,然后乘该生抬头之机,以目示意;而教师乙则停止讲授,把该生叫起来严厉批评一通。
你认为哪种做法好?为什么?课中组织教学是必要的,但要以不影响教学为前提。
教师甲的做法是对的,教师乙的做法则是不可取的。
因为批评个别学生的新异刺激会引起全班学生的无意注意,产生分心,浪费大量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绪,得不偿失。
2、“提高教学质量主要靠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因此,应强调对学生目的和任务的教育,没必要迎合学生的兴趣,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变换教学方法”。
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有意注意虽然比无意注意效果好,知识掌握系统而精确,但单靠它学生精力消耗量大,时间就了易产生疲劳,难以保持注意力。
中学生控制自己注意能力有限,无意注意仍起较大作用,应重视引起学生直接兴趣,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变换教学方法,以无意注意适当地取代有意注意,或发展成有意后注意。
两种注意轮流交替能够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
二十二、注意的品质有哪些?1、注意的范围2、注意的稳3、定法4、注意的分配5、注意的转移二十三、什么是情感?怎样应用情感的功能提高教学水平?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感功能在教学中的应用?1、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发挥情感的信号功能,提高教学效率。
3、发挥情感的感染功能,争取最佳教学效果。
二十四、什么是意志?意志行动有和特征?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动有以下特征:1、自觉的目的性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3、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二十五、什么是能力?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的形成的培养:(1)早期教育是能力早期发展的决定条件;(2)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3)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4)兴趣,爱好和勤奋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内部动力;(5)教师应坚持正确的观点,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十六、如果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表现得敏捷好动,情感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和兴趣易转移,善于适应变化的生活环境,那么教师应如何对该生进行个性教育?根据描述该生属于多血质类型,教师应对该生严格其组织纪律,让其有参加多种活动的机会,培养其稳定的兴趣,让他注意克服粗心大意、虎头蛇尾和轻率浮躁的缺点,引导其向活泼热情、灵活机智方面发展。
二十七、什么是性格?性格结构一般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性格是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结构一般从四个方面分析:(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认识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二十八、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在性格形成的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和个体自我教育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对学生性格的培养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家庭作用家庭在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中具特殊作用,儿童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直接来源于家庭父母的影响和教育。
(1)家庭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会给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
(2)家庭的性格和思想作风,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期望都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
(3)家庭教育的方式也影响着儿童性格的形成。
1、学校与其他群体的作用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校对学生性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是一个模拟的“小社会”同时又有别于一般自发的社会影响,对学生性格的形成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2)学校利用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财富哺育学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人类文化成果对学生人格和性格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表现特别明显。
(3)学生集体,也影响学生性格养成。
良好的集体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4)教师在学生性格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自我教育的作用在性格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个体自己的实践活动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教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性格中的缺陷,指出培养良好性格的正确途径,教给学生自我培养性格的有效方法,并鼓励、强化学生进行性格的自我教育与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