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任务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含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也就是说它包括了系统研究和个体研究两方面。
系统研究是指从人类心理的种系发展的角度或动物演化的过程来研究,也就是研究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人的心理,人的心理又是如何从原始人的心理演化到现代人的心理,这种研究由比较心理学或动物心理学来进行。
个体心理的研究一般是指从人类个体的胚胎期开始至直衰老的全过程中,个体心理如何从简单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及其规律方面的研究,主要由学前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及一般的发展心理学来进行(研究)。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以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是指从0―6、7岁的学前儿童心理。
二、如何理解研究对象在理解学前儿童心理研究对象时应搞清: 1、学前儿童与动物不同2、学前儿童与成人的关系①学前儿童心理本质上与成人一样是人脑客观现象的主观反映,具有能动性。
②不能把学前儿童心理与成人心理完全等同,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其特点,低水平。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发生指心理什么时候出现。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一词有时与发育、成长交替使用,但含义不完全等同。
发育、成长更多指身体、生理方面的生长成熟,且更意味着量的增长。
发展――含义更为广泛,指个体身心整体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
(三)学前时期各种心理与行为的发展。
认知活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状态(注意、情绪、意志)人格特征(个性)(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四.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略讲)(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个体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学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在学前教育情境中如何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
对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复习整理。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成熟势力说该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生理成熟所决定的,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例如,儿童在生理上达到一定的成熟水平,才能学会走路、说话等技能。
2、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了潜意识和早期经验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3、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儿童的行为是通过环境中的刺激和强化所塑造的。
例如,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儿童的行为。
4、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
5、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实现的。
二、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感知觉发展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逐渐增强。
例如,幼儿能够更敏锐地分辨颜色和形状。
2、注意发展学前儿童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3、记忆发展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优势,随着年龄增长,有意记忆和逻辑记忆逐渐发展。
4、思维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具有自我中心、泛灵论等特点。
三、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1、情绪的发生和发展儿童出生后就有情绪表现,随着年龄增长,情绪种类不断丰富,情绪的表达和调节能力逐渐提高。
2、情感的发展幼儿逐渐形成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高级情感。
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1、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逐渐认识自己的身体、心理特征和能力,形成自我概念。
2、人际交往发展学前儿童与同伴、成人的交往能力不断发展,学会合作、分享和互助。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名词解释1.关键期,2.依恋3.最近发展区4.道德感5.观察法6.思维:7.意志8.性格、心理特征9.能力10.社会行为11.攻击性12.情绪13.深度知觉14.想象15.同化答案 1.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或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2.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3.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与并不明显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智能范围,即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完成,但可以在成人或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完成的任务范围。
4.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5.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的研究方法。
6.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7.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8.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
它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9.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10.社会性行为:是指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语言和行为反应。
11.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
攻击性行为泛指违背、破坏、触犯、损坏等行为的性质,但攻击性行为未必是反社会行为的。
12. 情绪:心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深度知觉: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14.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15. 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点)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迅速,好奇心和探索欲强烈,语言、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发展。
2.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家庭、幼儿园、社会环境等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如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低级到高级等。
这些规律为我们教育引导儿童提供了依据。
二、学前儿童认知发展1. 感知觉发展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迅速,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逐渐提高。
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等。
2. 记忆力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力表现为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教育者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提高儿童的记忆力。
3. 思维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如分类、比较、推理等。
4. 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关键期在36岁,教育者应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学前儿童情感发展1. 情感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的情感丰富而脆弱,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教育者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2. 情绪调节能力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逐渐提高,教育者应教会他们如何表达和调节情绪,以促进心理健康。
3. 亲社会行为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表现为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等。
教育者要通过榜样示范、情境体验等方式,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1. 自我意识发展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能力、性格等方面。
教育者要引导儿童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自信心。
2. 同伴关系发展3. 规则意识与道德观念学前儿童开始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教育者要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道德观念,为他们的社会化奠定基础。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a.定义认知发展b.认知结构与认知过程的关系c.知觉与认知的关系2.雷亚当斯认知发展理论a.传感期阶段b.运动期阶段c.操作期阶段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a.动态、灵活的思维b.想象力的增强c.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5.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a.观察法b.测验法c.记录法第二部分: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1.语言发展的定义与特点a.语言的定义与功能b.语言发展的阶段与特点2.学前儿童的语言习得a.语音习得b.词汇习得c.语法习得d.语用习得3.语言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a.家庭环境b.监督与引导c.学前教育的质量4.语言发展的评估方法a.听力测试b.表达能力测试c.交流能力测试第三部分: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1.社会情感发展的定义与特点a.定义社会情感发展b.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2.学前儿童的自我概念与自尊a.自我概念的形成b.自尊的发展与影响因素3.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a.情绪的定义与特点b.不同年龄阶段的情绪表达能力4.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与社会互动a.社会认知理论b.社会互动能力的发展5.社会情感发展的评估方法a.情绪观察法b.行为表现观察法c.问卷调查法第四部分:学前儿童的游戏与创造力发展1.游戏的定义与特点a.游戏的定义b.游戏的分类2.学前儿童的游戏特征a.角色扮演游戏b.互动与合作游戏c.创造性游戏3.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a.身体发展b.认知发展c.社会情感发展4.创造力的概念与特点a.创造力的定义与发展b.创造力的分类5.创造力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a.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b.问题解决能力第五部分:学前儿童的性别与性别角色发展1.性别意识的形成a.性别认同b.性别稳定性c.性别角色2.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a.性别角色特征b.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3.学前儿童的性别认知与性别偏好a.性别认知的特征b.性别偏好的形成与变化4.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教育a.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b.性别角色教育的策略第六部分:学前儿童的发展异常与干预1.学前儿童的发展异常分类a.智力发展异常b.语言发展异常c.行为发展异常d.情绪发展异常2.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早期识别a.早期发现异常的重要性b.早期发现异常的方法3.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干预措施a.个体化干预计划制定b.家庭与学校合作的重要性c.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4.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评估与跟踪a.发展评估工具的选择与使用b.长期干预效果的评估与跟踪以上是一个大致的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涵盖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会情感发展、游戏与创造力发展、性别与性别角色发展以及发展异常与干预等内容。
学前心理学考试重点
选择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A. 心理发展缓慢且不稳定
B. 心理发展迅速且稳定(正确答案)
C. 心理发展停滞不前
D. 心理发展呈倒退趋势
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哪种?
A. 抽象逻辑思维
B. 具体形象思维(正确答案)
C. 直觉行动思维
D. 形式逻辑思维
学前儿童注意的特点是什么?
A. 注意分散且难以集中
B. 注意容易转移且不稳定(正确答案)
C. 注意非常稳定且持久
D. 注意只受外部刺激影响
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
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教育因素(正确答案)
D. 生理因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哪个方面?
A. 情绪情感日益丰富(正确答案)
B. 情绪情感日益单一
C. 情绪情感日益稳定不变
D. 情绪情感与生理需要无关
学前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A. 自我意识的发展(正确答案)
B. 语言能力的发展
C. 认知能力的发展
D. 社交能力的发展
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哪个阶段是关键期?
A. 婴儿期
B. 学前期(正确答案)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哪个方面?
A.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速率不同(正确答案)
B.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内容不同
C.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方式相同
D.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没有差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A. 生理成熟与环境教育(正确答案)
B. 遗传因素与社会环境
C. 生理因素与认知发展
D. 情感因素与意志发展。
28044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
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
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2】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1.发展心理学2.普通心理学3.学前教育学4.儿童解剖生理学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3】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答: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是儿童教育与保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探索他们的发展规律,并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一、认知发展1.感知与觉知学前儿童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不断提高,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获取信息,并产生反应。
同时,他们逐渐发展出对物体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的辨别能力,加强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
2.语言与思维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迅猛发展,能够理解和使用越来越复杂的语言表达。
通过语言的运用,他们逐渐具备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开始能够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二、情感发展1.自我认同学前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形成自我认同的意识。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能力、性别等方面产生自我评价,并逐渐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2.情绪管理儿童情绪的表达和管理能力在学前阶段得到提升。
他们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学习适应环境、管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社会发展1.社交能力学前儿童主动和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逐渐建立起社交关系。
他们开始学习与别人分享和合作,并培养了解决冲突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2.道德发展学前儿童逐渐形成道德意识,开始区分善恶、对错,并学习尊重他人、分享和帮助他人的道德行为。
四、身体发展1.运动能力学前儿童运动发育逐渐完善,能够进行跑、跳、爬、滑、投掷等各种基本运动,并能逐渐提升协调性和灵活性。
2.健康习惯在学前阶段,我们可以培养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如定时睡眠、勤洗手、健康饮食等,以维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五、教育方法和策略1.启发式教学学前儿童对外界充满好奇,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观察、实践等方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2.照顾式教育在学前儿童的教育中,我们应注重情感关怀和照顾,为他们提供温暖和安全的教育环境,建立起稳定的依恋关系。
3.游戏教育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天性,通过合理的游戏活动,可以促进他们的多方面发展,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期末复习材料●1.学前心理学所研究的个体基本为0-6、7岁的儿童●2.学前心理学研究的两大任务:①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②解释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3.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收集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等,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5.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必然的顺序和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①从无意向有意发展②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4)从零乱到成体系●6.将关键期的概念引入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7.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
其中1-3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错过这一时期儿童难以掌握口语。
●8.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距离。
●9.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1)生物因素①遗传因素: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客观存在,它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②生理成熟(2)环境因素:学前儿童所生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各种教育影响可以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3)儿童的主动活动●10.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心理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和本质特征。
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是指在各个年龄特征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辩证统一。
(1)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具有可变性:由于社会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儿童的心理发展的情况有各种差别,构成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 4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11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5.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6.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7.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8.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9.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10.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1.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2.依恋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13.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14.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二、填空题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一、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
1. 居里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点
2.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核心概念
3. 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二、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
1. 婴幼儿的情感表达及其特点
2. 儿童情感发展受到的影响因素
3. 提供有利于儿童情感发展的教育环境及方式
三、儿童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因素
1. 儿童社会化的基本含义及内容
2. 儿童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 家庭、学校等教育机构对儿童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儿童身体发展及相关问题
1. 儿童身体发育的主要特点
2. 儿童常见的生长发育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具体内容
五、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的相互关系
1. 儿童心理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影响因素
2. 学前教育在促进儿童综合发展中的作用
3. 儿童综合发展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相关疾病预防
1. 儿童情绪问题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2. 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3. 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预防措施
七、儿童心理评价与干预
1. 儿童心理评价的方法及工具
2. 儿童心理障碍的干预策略及技巧
3. 儿童心理问题的家庭及学校配合处理方式
以上是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当然,学前心理学的知识点众多,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和理解。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判断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请大家认真复习,都能取得好成绩.1.观察法2.遗传决定论及环境决定论3.幼儿的情绪4.机械记忆以及意义记忆5.记忆的种类6.想象7.思维方式8.年龄特征9.具体形象思维10.社会性微笑11.气质12.类型13.视觉悬崖14.埃斯沃斯的贡献15.同化16.个性17.心理年龄特征18.依恋19.自我意识20.儿童动作发展21.学前儿童无意注意22.学前儿童时间知觉23.学前儿童自我评价24.学前儿童同伴交往25.儿童说谎分析、方仲永案例分析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前心理学》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C).A.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B.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C.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D.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2.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A)。
A.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观察儿童的外部行为并分析其心理活动B.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儿童的行为并揭示其心理C.通过儿童的家长去了解其心理活动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4.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B.生理成熟C.自然环境D.社会环境和教育5.儿童的年龄越(A),心理发展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A.小B.接近学前晚期C.大D.接近于成年6.儿童的手眼协调动作大约在(B)出现.A.0~1月B.4~5月C.6~12月D.1~3岁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1~3岁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B.3~6岁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C.3~6岁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D.3~4岁是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的时期8.儿童的视觉发展主要包括颜色视觉和(D)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1.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一、原始的注意行为——条件的定向注意..二、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和发展1.最初形态——定向注意2.发展——选择性注意三、有意注意发展的三个阶段 1.儿童的注意是由成人的言语和指令引起和调节的..2.儿童通过自言自语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3.运用内部言语指令指控和调节自己的行为..2.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转折发展..一、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发展 1.一岁以前婴儿注意发展以无意注意为主..2.1-3岁儿童;无意注意为主;范围有所扩大;稳定性有所增长..3.3-6岁儿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逐渐发展..1.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新奇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他的注意;但注意容易被其他新奇的刺激所转移..2.中班幼儿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而且比较稳定;对于感兴趣的事物;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注意..3.大班幼儿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对于干扰其无意注意的活动;表示不满;并设法排除..二、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1.婴儿末期;有意注意开始逐渐萌芽..2.1-3岁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比较缓慢..3.3-6岁儿童;有意注意逐渐形成和发展..小班有意注意时间为3-5分钟..中班有意注意时间为10分钟..大班有意注意的时间为15分钟..3.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1.注意的范围不断扩大..2.注意的稳定性不断提高..3.注意的分配能力不断增强..4.注意的转移动力不断发展.. 4.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1.无关刺激过多..2.疲劳..3.目的要求不明确..4.注意不善于转移..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没有并用..5.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防止:1.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3.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4.适当控制儿童的玩具和图书数量..5.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6.灵活的交互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7.提高教学质量..8.对幼儿进行有意注意的训练..6.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年龄特点: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无意记忆的发展..1.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2.无意记忆随年龄而提高..有意记忆的发展 1.儿童的有意记忆并不是自发产生的;是在生活的要求下;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2.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3.幼儿有意在现的发展优于有意识记..二、机械记忆占优势;理解记忆逐渐发展..1.机械记忆的运用多于理解记忆..2.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3.幼儿的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都在不断发展..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7.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一、学前儿童的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逐步发展..1.无意想象发展的特点: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2. 儿童有意想象的发展:1.有意想象是在无意想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想象进一步发展;可以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二、学前儿童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1.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1.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刺激物或实际行动..2.幼儿的表现多是对记忆的简单加工;无新异性..2.学前儿童的创造想象的发展1.创造想象的发生:独立性、新颖性..2.幼儿创造想象的特点:1.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可以成为表露式创造..2.幼儿创造想象的形象和原型只是略有不同;或者在常见模式的基础上有一点改造..三、学前儿童的想象与现实 1.想象脱离了现实表现为想象具有夸张性..2.想象与现实相混淆..8.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一、幼儿掌握概念的特点:1.掌握概念的方式1.通过实例获取2.通过语言说明概念2.掌握概念的特点: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e.g:上级概念、基本概念、下级概念、最先掌握基本概念..植物-树-种类二、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特点:1.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3.判断根据的客观化..4.判断论据的明确化..三、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特点:1.抽象概括性差..2.逻辑性差..3.自觉性差..四、学前儿童理解发展的特点: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理解事物;发展的依靠语言说明理解..3.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4.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
记忆发展
记忆发展的阶段: 学前儿童的记忆 发展分为三个阶 段,包括无意识 记忆、机械记忆 和有意义记忆。
记忆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的记忆容 量逐渐增加,记忆 的时长也逐渐延长。 同时,他们的记忆 提取能力也在逐步 提高。
记忆发展的影响 因素:学前儿童 的记忆发展受到 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年龄、教育、 生活环境等。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与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 前操作阶段:2-7岁,以符号、表象为中介来感知世界 具体操作阶段:7-11岁,进行具体实物操作,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 形式操作阶段:11-15岁,进行抽象概念操作,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 教育因素:学前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文化背景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学 前 心 理 学 概 述 02. 学 前 儿 童 心 理 发 展 03. 学 前 儿 童 认 知 发 展 04. 学 前 儿 童 情 感 与 社 会 性 发 展 05. 学 前 儿 童 个 性 发 展 06. 学 前 儿 童 心 理 健 康 与 教 育
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学前心理学是 研究0-6岁儿 童心理发展特 点和规律的科
学
研究对象包括 儿童心理过程、 个性、社会化
等方面
学前心理学是学 前教育专业的重 要学科,为培养 优秀的幼儿教师 提供理论基础和
实践指导
学前心理学的 研究成果有助 于更好地了解 和促进儿童发
展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学前儿童的行为和表现,了解其心理发展特点。 实验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探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案例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学前儿童的深入研究,探究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
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展望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 学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理念和模式不断创新。 学前教育资源不断丰富,覆盖面逐渐扩大,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学前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汇报人:XX
添加标题
性别角色概念:指个体在社会 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等方 式获得的对男女两性特定行为 模式和人格特征的认同与表现。
添加标题
发展阶段:学前儿童处于性别 认同的萌芽阶段,开始意识到 自己的性别并模仿成人的行为 来强化性别角色。
添加标题
影响:性别角色的发展对学前儿 童的自我认知、人格发展和社会 交往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不同 的性别角色定位会导致不同的心 理倾向和行为表现。
语言发展
语音感知:学前儿童逐渐能够准确感知和辨识语音 词汇量:随着年龄增长,学前儿童的词汇量不断增加 语法结构:逐渐掌握基本的语法结构,能够表达简单的意思 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发展出完整的句子和连贯的表达
学前儿童常见情绪问题及应对方法
添加标题
焦虑:学前儿童焦虑表现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和分 离焦虑,家长可以通过渐进性分离、培养自理能力 等方式帮助孩子克服焦虑情绪。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的科学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儿童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
学前心理学对于儿童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等
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心理教育策略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提供安全、温馨、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 4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11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5.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6.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7.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8.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9.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10.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1.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2.依恋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13.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14.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二、填空题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 点
汇报人:XX
目 录 CATALOG
01
学前心理学基本概 念
02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03
学前儿童情绪和社 会性发展
04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
05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影响因素
06
学前儿童心理评估 和干预
01
学前心理学基本概 念
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包括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等方面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为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儿童发展,为早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04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
气质类型和发展特点
气质类型:学 前儿童个性发 展中的气质类 型包括胆汁质、 多血质、黏液 质和抑郁质。
气质特点:不 同气质类型的 儿童在行为、 情绪和活动等 方面表现出不
同的特点。
发展阶段:学 前儿童个性发 展分为多个阶 段,每个阶段 的气质特点和 发展重点不同。
影响因素:学前 儿童个性发展的 气质类型和发展 特点受到遗传、 环境和教育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
06
学前儿童心理评估 和干预
学前儿童心理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观察法:通过观察学前儿童的行为表现,评估其心理发展状况。
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学前儿童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等信息,评估其心理状 况。
心理测验法:利用标准化心理测验工具,评估学前儿童的智力、情绪、性格等方面的心 理特征。
实验法:通过实验设计,观察学前儿童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反应,评估其心理状况。
学前儿童心理干预的策略和技巧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
1.被动性语言: 一岁左右,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几十个词,但能说出的很少,这种能理解却不能主动说出应用的语言则是被动性语言;2.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另一类是环境方面的因素,儿童心理的发展应该是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产物;3.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他们之间异同的过程;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一些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性的过程;具体化:是把抽象和概括出来的一般认识,应用到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上去的过程;4.独白言语:是一个人在较长的时间内独自进行的言语活动,如报告,讲课演讲等;书面言语:是指人们要文字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言语;5.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来源于客观现实,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6.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可以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预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存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7.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空间知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是由视觉听觉运动学等多种分析器联合运动的结果;8.回忆:回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回忆是识记,保持的结果和表现,是记忆的最终目的,回忆有两种不同水平,再认和再现;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再现: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重新呈现其印象的过程;灯具在线是否有预定目的,可以把在线分为无意在线和有意在线;9.注意具有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四种品质;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指把握对象的时间的长短;注意的转移:指有意识的调动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这反映了注意的灵活性;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集中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上;10.布拉泽尔顿根据婴儿的活动水平生理机能的规律性等指标,把婴儿分成三种类型,一般型、活动型、安静型;11.运动记忆:以过去练习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情绪记忆;12.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又称为辨色能力;视觉敏锐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1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14.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是感受性的降低有时也可以是感觉的消失;视觉的适应可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从亮处进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过了一会儿,对弱光的感受性逐渐提高,就能分辨出物体的轮廓了,这一过程就是暗适应;刚从暗室走到阳光下时,最初一瞬间感到耀眼发眩,什么都看不清楚,只要过几秒钟,由于对强光的感受性较快的降低,视觉随即恢复正常,就能清楚的看清周围的事物了,这种现象叫明适应;15.社会性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根据动机和目的,社会性行为可以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两大类;亲社会行为又叫做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们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表现为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援助等等;反社会行为也叫做消极的社会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和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和倾向,其中最具代表性,在学前儿童中最突出的是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如推人,打人,抓人,骂人,破坏他人物体等等;16. 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知觉,如对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的知觉;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三岁能辨别上下,四岁能辨别前后,五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六岁幼儿虽然能完全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一左右方位的相对性来电别人很困难;17.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和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如敬佩,憎恨,赞赏,厌恶等;18.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如得意忧虑焦虑等;19.重听,是指幼儿对别人的话听的不清楚不完全,但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唇部动作以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才出说话的内容;20.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组成的符号系统;言语的作用: 符号固着功能,概括功能,交流功能;2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简答;客观因素: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2.对象的活动性;3.对象的特征;主观因素,像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情感状况等,都影响对知觉对象的选择;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22.思维的种类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直觉行动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种;直觉行动思维,是依靠感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其特点是思维与动作不可分离,离开了动作,思维也就终止;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是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是把各种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或最佳的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与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方式;是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储存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找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等,其主要功能是求异;23.儿童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语句的掌握,儿童掌握句型的顺序是,单词句一到一岁半__双词句两岁左右__简单完整句两岁开始__复合句两岁半开始;24.学前儿童记忆的量的发展;记忆量的发展主要从记忆范围记忆广度和记忆保持时间的年长度等方面去衡量;①记忆范围,指幼儿记忆中内容种类的多少,幼儿前期,记忆的范围十分狭窄,随着活动能力的增强活动方式的日益复杂化和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他们的记忆范围也迅速扩大,所储存的记忆从动作到情感,然后又扩大到形象和词语,儿童掌握语言后,记忆的范围就更加广阔,从家庭发展到教育机构,学校,社会;从日常生活扩展到文化,科学,经济等各个领域;幼儿记忆的范围随着他们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和理解程度,以及对识记目的的理解程度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②记忆广度,指幼儿在单位时间内所记住材料的最大数量;随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记忆广度也不断扩大;③记忆保持时间,从铭记材料到开始能对材料再认和再现之间的间隔时间,有时也称为潜伏期;幼儿记忆保持时间长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一般来说在再认方面,二岁儿童能再认几个星期以前感知过的事物,三岁儿童能再认几个月前感知过的事物,四岁能再认一年以前感受过的事物,七岁儿童能再认三年以前感知过的事物,一岁儿童能再认几天以前感知过的事物;25.学前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一般认为学前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种水平:动作水平的概括、形象水平的概括和抽象水平的概括,他们分别与三种思维方式相对应;26.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概括题一、通过促进儿童社会性实现儿童的健康成长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各种需要、各种能力、潜能素质的全面发展,其中社会性发展是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处在社会中只有积极广泛的参与社会交往活动,实现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才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人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和谐发展;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不但在知识和技能上要比别人出众;更重要的事,有坚定的自信心,顽强的毅力等等;因此学校和家庭不但要向儿童传授各种学科知识,还要对他们进行社会性教育;促进其社会化;二、幼儿期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基础;学前教育是人一生所接受的系列教育的初始阶段,幼儿如果能在学前教育中的到很好的发展呐,也就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已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未来人格发展的基础,幼儿期社会性发展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人格的方向和水平,幼儿期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已初步具有了个人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稳定的特征在个人身上,将进一步明确化、固定化,形成相应的人格特征;因此,对处在可塑阶段的学前儿童进行良好的社会性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幼儿期自信的培养对其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7.学前儿童攻击行为的特点;一,学前儿童的攻击行为有着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二,中班儿童的攻击行为明显多于小班,大班;三,儿童攻击行为表现为以身体动作为主;四,攻击行为以工具性攻击行为为主;28儿童记忆的主要特点1、容易记容易忘幼儿期健忘2、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3、以形象记忆为主儿童记忆内容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首先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出生后两周左右,接着是情绪记忆半岁左右,然后是形象记忆六个月到十二个月,最后才是语词——逻辑记忆一周岁以后;4、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5、记忆不精确29.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人类语言的两大反映形式;也是两种语言符号类型;30.早期阅读是学前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语言行为;31.想象: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来源于客观现实,想象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应;32.儿童性格的最初表现是在婴儿期;两岁左右出现了最初性格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合群性2.独立性3.自制力4.活动性p127页3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及时复习是十分必要的;34.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在儿童性格的最初形成中有决定性的意义归纳研究发现儿童的气质类型对父母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父母亲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比如性急的孩子饿了第几大哭大闹;这使成人不得不马上放下一切其他事情,急忙给她喂奶;而对那些饿了只是断断续续地细声哼哼唧唧的婴儿成人则可能把手头的事情做完再去喂奶;日积月累,前一种儿童可能形成不能等待别人自己的要求必须立刻满足的态度和行为习惯,而后一种儿童则可以培养成自制的性格特征;有如成人,自己总是而且要求儿童东西要放的整整齐齐,衣服扣子要扣好手脏了立刻去洗,等等;这些耳濡目染的周围现实是婴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逐渐稳固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也就是喜整洁爱劳动等性格特征的萌芽;35.婴儿期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但注意的对象逐渐增加,在第一年的下半年,他们不仅注意具体事物,对周围语言刺激也引起注意;36.学前儿童语言的培养一创造条件让儿童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二帮助儿童扩大眼界丰富生活增加词汇;三加强对学前儿童言语的训练四成人语言规范的榜样作用;37.简答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一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二.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三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四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想象事物的具体情况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五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六抓住一日生活环节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想象;38.情绪和情感对婴儿生存发展的意义;1.情绪和情感适应而适应生存的重要的心理工具;孩子一路的就用哭声传达着信息和金额;和含了等等呼唤照料者的注意,用自身的情绪,情感能力,求得生存的动地位,得到母亲等照料着的抚爱,他们用微笑反应舒适,满足用哭声挽留母亲的离去;2.情绪和情感是婴儿心理活动的激发者;研究表明,情绪和情感对婴儿的心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动机作用;婴儿心理活动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影响着婴儿的行为;3.情绪和情感推动、组织婴儿的认知加工4.情绪和情感是婴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表情是婴儿与成人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5.情绪和情感,促进婴儿意识产生、个性形成;情绪情感对婴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有重要作用;。
学前心理学重点必背
学前心理学重点必背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6岁期间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
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和掌握学前心理学的知识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学前心理学的重点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一、儿童认知发展1.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划分儿童认知发展可分为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认知方式和能力。
2. 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问题儿童认知发展中存在许多关键问题,如对象恒常性、符号意义、逆推思维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儿童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掌握。
二、儿童语言发展1. 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儿童语言习得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掌握母语之间所经历的一系列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听觉感受、语音辨别、词汇习得等多个方面。
2. 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儿童语言发展具有敏感期、快速习得、语法规则掌握等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儿童的语言学习。
三、儿童社会情感发展1. 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阶段划分儿童社会情感发展可分为信任与不信任期、自主与羞怯期、倡导和罪恶感期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情感需求和行为表现。
2. 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因素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都是影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儿童的情感发展。
四、儿童游戏行为1. 儿童游戏行为的类型儿童游戏行为包括自由游戏和规则游戏两种类型。
自由游戏是指没有明确规则和目标的游戏,而规则游戏则要求玩家按照一定规则进行。
2. 儿童游戏行为的作用儿童游戏行为对儿童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了解这些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游戏活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五、儿童情绪管理1. 儿童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儿童情绪管理是指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
这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2. 儿童情绪管理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鼓励表达感受等方式,帮助儿童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一、原始的注意行为——条件的定向注意。
二、无意注意的
最初形态和发展(1.最初形态——定向注意2.发展——选择性注意)三、有意注意发展的三个阶段(1.儿童的注意是由成人的言语和指令引起和调节的。
2.儿童通过自言自语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3.运用内部言语指令指控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
2.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转折发展。
一、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
发展(1.一岁以前婴儿注意发展以无意注意为主。
2.1-3岁儿童,无意注意为主,范围有所扩大,稳定性有所增长。
3.3-6岁儿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1.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新奇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他的注意,但注意容易被其他新奇的刺激所转移。
2.中班幼儿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而且比较稳定,对于感兴趣的事物,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注意。
3.大班幼儿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对于干扰其无意注意的活动,表示不满,并设法排除。
二、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1.婴儿末期,有意注意开始逐渐萌芽。
2.1-3岁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比较缓慢。
3.3-6岁儿童,有意注意逐渐形成和发展。
(小班有意注意时间为3-5分钟。
中班有意注意时间为10分钟。
大班有意注意的时间为15分钟。
)
3.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1.注意的范围不断扩大。
2.注意的稳定性不断提高。
3.注意的
分配能力不断增强。
4.注意的转移动力不断发展。
4.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1.无关刺激过多。
2.疲劳。
3.目的要求不明确。
4.注意不善于
转移。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没有并用。
5.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防止:1.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3.养成良好
的注意习惯。
4.适当控制儿童的玩具和图书数量。
5.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6.
灵活的交互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7.提高教学质量。
8.对幼儿进行有意注意的训练。
6.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年龄特点: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无意记
忆的发展。
(1.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2.无意记忆随年龄而提高。
)有意记忆的发展(1.儿童的有意记忆并不是自发产生的,是在生活的要求下,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2.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3.幼儿有意在现的发展优于有意识记。
)二、机械记忆占优势,理解记忆逐渐发展。
(1.机械记忆的运用多于理解记忆。
2.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3.幼儿的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都在不断发展。
)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7.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的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逐步发展。
)
1.无意想象发展的特点: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2.想象的主题不
稳定。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
响。
2. 儿童有意想象的发展:1.有意想象是在无意想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想象进一
步发展,可以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
二、学前儿童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1.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1.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刺激物或实际
行动。
2.幼儿的表现多是对记忆的简单加工,无新异性。
)
2.学前儿童的创造想象的发展(1.创造想象的发生:独立性、新颖性。
2.幼儿创造想象
的特点:1.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可以成为表露式创造。
2.幼儿创造想象的形象和原型只是略有不同,或者在常见模式的基础上有一点改造。
)
三、学前儿童的想象与现实(1.想象脱离了现实表现为想象具有夸张性。
2.想象与现实
相混淆。
)
8.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幼儿掌握概念的特点:1.掌握概念的方式(1.通过实例获取2.通过语言说明概念)2.掌握概念的特点: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e.g:上级概念、基本概念、下级概念、最先掌握基本概念。
植物-树-种类)
二、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特点:1.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
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3.判断根据的客观化。
4.判断论据的明确化。
三、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特点:1.抽象概括性差。
2.逻辑性差。
3.自觉性差。
四、学前儿童理解发展的特点: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理解事物,发展的依靠语言说明理解。
3.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
4.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