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4学前心理学复习整理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学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在学前教育情境中如何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

对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复习整理。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成熟势力说该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生理成熟所决定的,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例如,儿童在生理上达到一定的成熟水平,才能学会走路、说话等技能。

2、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了潜意识和早期经验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3、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儿童的行为是通过环境中的刺激和强化所塑造的。

例如,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儿童的行为。

4、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

5、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实现的。

二、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感知觉发展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逐渐增强。

例如,幼儿能够更敏锐地分辨颜色和形状。

2、注意发展学前儿童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3、记忆发展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优势,随着年龄增长,有意记忆和逻辑记忆逐渐发展。

4、思维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具有自我中心、泛灵论等特点。

三、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1、情绪的发生和发展儿童出生后就有情绪表现,随着年龄增长,情绪种类不断丰富,情绪的表达和调节能力逐渐提高。

2、情感的发展幼儿逐渐形成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高级情感。

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1、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逐渐认识自己的身体、心理特征和能力,形成自我概念。

2、人际交往发展学前儿童与同伴、成人的交往能力不断发展,学会合作、分享和互助。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总复习(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总复习(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4.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5.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6.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7.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8.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9.关键期:关键期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

这是著名习性学家洛仑兹1935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10、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1、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1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13.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 (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14.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15.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的一个细分学科,研究对象是0--6岁的儿童,学前儿童心理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16.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的系统特点17.实证研究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大量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18.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一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19.直觉行动思维--所谓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本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20.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21.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22.自传体记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23.记忆恢复--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得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到的保持量要高24.自我中心语言--在语言方面的自我中心则表现为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与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赶到愉悦而说话25.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26、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27、移情--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同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28、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29.髓鞘化髓鞘化就是髓鞘发展的过程,它使神经兴奋在沿神经纤维传导时速度加快并保证其定向发展。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复习题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复习题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解释概念或术语题1.学前小朋友心理学P4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旳科学。

2、心理旳概念: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旳反映。

具体来说有如下三个要点:(1).心理是脑旳机能。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旳反映。

(3).心理旳反映具有能动性3、学前小朋友心理学旳研究对象,是在0~6岁这个年龄范畴内旳小朋友心理旳发展规律。

小朋友心理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一般指0~18岁)心理旳发展二、简答题1.运用观测法研究学前小朋友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P10答:(1)制定观测计划时,必须充足考虑到观测者对被观测小朋友旳影响;(2)观测记录规定具体、精确、客观;(3)对学前小朋友旳观测一般应反复多次进行,一般需要两个观测者同步分别评估2、学习学前小朋友心理学旳原则有哪些?1.客观性原则2.活动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3、研究学前小朋友心理旳具体措施有哪些?1.观测法(观测法是研究学前小朋友心理旳基本措施)2、实验法(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3)教育心理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访问法5.问卷法6.谈话法7.作品分析法三、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小朋友心理学旳意义。

P7答:(1)理解学前小朋友心理发展旳基本知识。

学习学前小朋友心理学至少可以获得小朋友心理变化旳基本规律和小朋友心理变化旳因素。

(2)培养对学前小朋友旳爱好和感情。

(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小朋友心理旳措施。

(4)有助于形成科学旳世界观。

详见P7~92、幼教工作者学习学前小朋友心理学旳必要性1.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学前小朋友心理学旳基本知识可以提高自己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旳能力。

2.学习学前小朋友心理学可以培养幼教工作者对学前小朋友旳爱好和感情。

3.幼教工作者学习学前小朋友心理学,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小朋友心理旳措施,并在教育工作中使用多种措施理解小朋友,可以提高教育工作水平。

第二章学前小朋友心理发展年龄特性概述P18-54一、解释概念或术语题1.小朋友心理发展旳年龄特性:是指小朋友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体现出来旳一般旳、典型旳、本质旳心理特性。

0384学前心理学复习整理

0384学前心理学复习整理

0384学前心理学心理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定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0-6岁学前儿童心理学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体的发展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一、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二、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三、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四、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一)抓住学科特点(二)明确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测验法(四)调查访问法(五)问卷法年龄特征的概念年龄特征是指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学前期心理发展的阶段婴儿期0-1岁、先学前期1-3岁、学前期3-6岁、学龄期6、7-18岁转折期转折期即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

危机期危机期即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

关键期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或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

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成为关键期。

敏感期或最佳期敏感期或最佳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新生儿期的心理特征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3认识世界的开始4人际交往的开端2-6个月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3主动招人4开始认生6-12个月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3言语开始萌芽4依恋关系发展1-3岁独立行走不自如原因1头重脚轻2骨骼肌肉比较嫩弱3脊柱的弯曲没有完全形成4两腿和身体动作不协调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最初步生活自理2认识依靠行为3情绪作用大4爱模仿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更加活泼好动2思维具体形象3开始接受任务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好问、好学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注意的概念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学前心理学复习题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

学前心理学复习题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

学前心理学复习题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学前心理学复习题总结第一章1.什么是学前心理学?学前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入学前生命进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2.什么是心理的种系发展、个体发展?学前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心理的种系发展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

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

广义发展心理学包括心理学种系的发展心理的个体发展(狭义)学前心理学是狭义发展心理学中零到六岁阶段。

3.什么是个体心理年龄特征,为什么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

相对稳定性:1.生理的发展按自然规律和顺序进行的。

顺序强调不变。

2.人的认识活动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

3.每一个阶段的主导活动相对稳定。

可变性:1.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导致年龄特征的改变。

2.个体的实践活动不同,主观映象不同年龄特点不同。

阶段性:人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均衡的过程,而是矛盾运动的结果,由于在一定时期总是产生小的量变与质变,因此表现出某些共同的本质特征。

而当矛盾积累达到一个大的质变心理的发展,就出现一个大的飞跃,上升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这样的运动循环往复,客观上就呈现出阶段性。

又因为这些阶段常与年龄相联系故称为“年龄阶段”。

连续性:任何一个阶段都不是从某一时刻突然改变而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不是截然分开的,总是在一个阶段的末尾蕴藏着新的萌芽,而新的阶段开始还保留着旧的痕迹。

4.皮尔杰与埃里克森是如何划分年龄阶段的?皮尔杰依据思维的发展将儿童期划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埃里克森依据人格理论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儿童早期自主对怀疑1.5-3 岁儿童期主动对内疚3-6 岁学龄期勤奋对自卑6-12岁青年期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18 岁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18-30 岁成年中期创生对停滞31-50 岁老年期自我完善对失望51岁以后5.简述关键期与最佳期的异同点关键期: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错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是儿童教育与保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探索他们的发展规律,并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一、认知发展1.感知与觉知学前儿童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不断提高,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获取信息,并产生反应。

同时,他们逐渐发展出对物体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的辨别能力,加强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

2.语言与思维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迅猛发展,能够理解和使用越来越复杂的语言表达。

通过语言的运用,他们逐渐具备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开始能够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二、情感发展1.自我认同学前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形成自我认同的意识。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能力、性别等方面产生自我评价,并逐渐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2.情绪管理儿童情绪的表达和管理能力在学前阶段得到提升。

他们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学习适应环境、管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社会发展1.社交能力学前儿童主动和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逐渐建立起社交关系。

他们开始学习与别人分享和合作,并培养了解决冲突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2.道德发展学前儿童逐渐形成道德意识,开始区分善恶、对错,并学习尊重他人、分享和帮助他人的道德行为。

四、身体发展1.运动能力学前儿童运动发育逐渐完善,能够进行跑、跳、爬、滑、投掷等各种基本运动,并能逐渐提升协调性和灵活性。

2.健康习惯在学前阶段,我们可以培养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如定时睡眠、勤洗手、健康饮食等,以维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五、教育方法和策略1.启发式教学学前儿童对外界充满好奇,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观察、实践等方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2.照顾式教育在学前儿童的教育中,我们应注重情感关怀和照顾,为他们提供温暖和安全的教育环境,建立起稳定的依恋关系。

3.游戏教育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天性,通过合理的游戏活动,可以促进他们的多方面发展,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汇总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汇总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3、自我意识4、关键期5、转折期和危机期二、简答题1、试说明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特点。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3、简述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4、简述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5、简要说明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

6、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情绪。

7、简述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三、论述题1、根据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谈谈幼儿教师应怎样开展教学工作?2、举例说明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3、试论儿童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以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4、请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阐述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5、举例说明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四、案例分析1、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

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

她边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地讲解故事情节,边演示活动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2、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

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

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

在绘画和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

夫妇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

小明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

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3、卓尔的母亲是下岗女工,她很重视对卓尔的教育,在卓尔刚会说话时就教他数数和认字,但让母亲难堪的是: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母亲要卓尔拿两个橘子,卓尔却拿了三个,卓尔的母亲开始担心卓尔的聪明程度。

试问卓尔母亲的担心有道理吗?你能为卓尔的母亲提出哪些建议?4、请判断下面这个幼儿的气质类型并说明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和教育此类幼儿?某幼儿很细心、守纪律,能长时间玩拼图、积木等,很少吭声,更不在班上表现自己,很安静、害羞,见到生人不知所措,喜欢静静一人做事情或玩,老师提出的问题她肯思考,但极少像别的幼儿一样积极回答,偶尔回答问题也很小声,不主动接近老师,只和少数几个邻座的幼儿玩,情绪较稳定,很少见她大哭或大笑,但很敏感别人对她的态度。

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期末复习材料●1.学前心理学所研究的个体基本为0-6、7岁的儿童●2.学前心理学研究的两大任务:①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②解释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3.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收集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等,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5.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必然的顺序和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①从无意向有意发展②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4)从零乱到成体系●6.将关键期的概念引入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7.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

其中1-3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错过这一时期儿童难以掌握口语。

●8.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距离。

●9.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1)生物因素①遗传因素: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客观存在,它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②生理成熟(2)环境因素:学前儿童所生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各种教育影响可以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3)儿童的主动活动●10.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心理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和本质特征。

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是指在各个年龄特征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辩证统一。

(1)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具有可变性:由于社会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儿童的心理发展的情况有各种差别,构成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学前心里学知识归纳总结

学前心里学知识归纳总结

学前心里学知识归纳总结学前心理学知识归纳总结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对于幼儿教育的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前心理学的研究中,有许多关键的知识点和理论需要我们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对学前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读者对该领域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幼儿认知发展在学前阶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都在不断发展。

按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幼儿的认知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左右的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与周围环境互动,表现出简单的认知能力。

2. 前操作阶段:2岁到7岁的幼儿,开始具备符号思维,可以通过语言和图像进行思考。

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感觉为基础,缺乏逻辑推理能力。

3. 具体操作阶段:7岁到11岁的幼儿,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具体的操作和运算。

4. 形式操作阶段:11岁开始,幼儿开始具备较为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进行抽象的推理和解决复杂问题。

二、幼儿的情感发展幼儿的情感发展在学前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社交产生深远的影响。

1. 情绪认知:通过学习,幼儿可以逐渐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情绪,比如高兴、生气、难过等,同时能够将自己的情绪与他人的情绪相联系。

2. 自我认同:幼儿在学前阶段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

3. 社交技能:幼儿需要与父母、老师以及其他同龄幼儿进行交流和互动,通过社交技能的培养,他们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获得社会支持。

三、幼儿的语言发展语言是幼儿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发展对于幼儿的认知和社交发展至关重要。

1. 言承语接:在学前阶段,幼儿通过模仿和接触他人的语言来逐渐学会并使用语言。

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来进行交流。

2. 语法和句法:随着幼儿的语言发展,他们逐渐掌握语法规则和句法结构,能够组织和运用更加复杂的语言表达。

学前心理学0384总复习资料

学前心理学0384总复习资料

学前心理学0384总复习资料学前心理学总复习资料(课程代码:00384)复习学前心理学第1章和第2章的材料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一定年龄段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科学。

这个“特定年龄阶段”是()a、0―1岁b、1―3岁c、3―6岁d、0―6岁2、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发生在()a、胎儿b、出生时c、学前阶段d、小学阶段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有()a、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验性原则b、实验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验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活动性原则4.研究学龄前儿童心理最基本的方法是(a)、客观系统的方法、B、观察和实验c、观察法和系统的方法d、实验法和客观的方法5.通过分析儿童绘画、日记和作文来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有()a、实验方法B和测试方法c、观察法d、作品分析法6.学龄前儿童心理具有显著的外部性。

鉴于这一特点,研究儿童心理的最佳方法是使用()a、实验方法B、测试方法C、观察方法D和工作分析方法7、幼儿园教师最常用的实验法是()a、实验室实验法b、自然实验法c、教育心理实验法d、调查法8、“视觉悬崖”装置主要是用于测查婴儿的()a、深度知觉b、形状知觉c、大小知觉d、方位知觉9.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指()a、0~6岁B、0~12岁C、0~15岁D、0~18岁10、我国现在通常把1~3岁划分为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a、婴儿期b、先学前期或幼儿早期c、学前期或幼儿期d、学龄期11.从3岁到6岁,是进入小学之前的时期,称为()a、学龄B、学龄前C、学龄前D 和婴儿1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a、 0-1岁B、1-2岁C、2-3岁D、3-6岁13、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a、易染期b、可塑期c、速成期d、关键期14.学前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

4岁之前发展最快的部分是()a、持久性B、智力C、个性D和个性15。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1.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一、原始的注意行为——条件的定向注意..二、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和发展1.最初形态——定向注意2.发展——选择性注意三、有意注意发展的三个阶段 1.儿童的注意是由成人的言语和指令引起和调节的..2.儿童通过自言自语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3.运用内部言语指令指控和调节自己的行为..2.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转折发展..一、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发展 1.一岁以前婴儿注意发展以无意注意为主..2.1-3岁儿童;无意注意为主;范围有所扩大;稳定性有所增长..3.3-6岁儿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逐渐发展..1.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新奇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他的注意;但注意容易被其他新奇的刺激所转移..2.中班幼儿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而且比较稳定;对于感兴趣的事物;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注意..3.大班幼儿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对于干扰其无意注意的活动;表示不满;并设法排除..二、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1.婴儿末期;有意注意开始逐渐萌芽..2.1-3岁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比较缓慢..3.3-6岁儿童;有意注意逐渐形成和发展..小班有意注意时间为3-5分钟..中班有意注意时间为10分钟..大班有意注意的时间为15分钟..3.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1.注意的范围不断扩大..2.注意的稳定性不断提高..3.注意的分配能力不断增强..4.注意的转移动力不断发展.. 4.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1.无关刺激过多..2.疲劳..3.目的要求不明确..4.注意不善于转移..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没有并用..5.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防止:1.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3.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4.适当控制儿童的玩具和图书数量..5.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6.灵活的交互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7.提高教学质量..8.对幼儿进行有意注意的训练..6.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年龄特点: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无意记忆的发展..1.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2.无意记忆随年龄而提高..有意记忆的发展 1.儿童的有意记忆并不是自发产生的;是在生活的要求下;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2.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3.幼儿有意在现的发展优于有意识记..二、机械记忆占优势;理解记忆逐渐发展..1.机械记忆的运用多于理解记忆..2.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3.幼儿的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都在不断发展..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7.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一、学前儿童的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逐步发展..1.无意想象发展的特点: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2. 儿童有意想象的发展:1.有意想象是在无意想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想象进一步发展;可以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二、学前儿童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1.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1.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刺激物或实际行动..2.幼儿的表现多是对记忆的简单加工;无新异性..2.学前儿童的创造想象的发展1.创造想象的发生:独立性、新颖性..2.幼儿创造想象的特点:1.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可以成为表露式创造..2.幼儿创造想象的形象和原型只是略有不同;或者在常见模式的基础上有一点改造..三、学前儿童的想象与现实 1.想象脱离了现实表现为想象具有夸张性..2.想象与现实相混淆..8.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一、幼儿掌握概念的特点:1.掌握概念的方式1.通过实例获取2.通过语言说明概念2.掌握概念的特点: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e.g:上级概念、基本概念、下级概念、最先掌握基本概念..植物-树-种类二、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特点:1.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3.判断根据的客观化..4.判断论据的明确化..三、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特点:1.抽象概括性差..2.逻辑性差..3.自觉性差..四、学前儿童理解发展的特点: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理解事物;发展的依靠语言说明理解..3.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4.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自考笔记自考复习资料自考串讲00384学前心理学两栏小五字1

自考笔记自考复习资料自考串讲00384学前心理学两栏小五字1

名词说明题答案1.1. 心理: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体现在: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1.2. 学前儿童心理学: 探讨从诞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包括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3.视察法: 是探讨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

运用视察法就是有目的, 有支配地视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 嬉戏, 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 并依据视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1.4.测验法: 是依据确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 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

主要用于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和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差异。

1.5. 作品分析法: 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 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2.1. 年龄特征: 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

2.2. 儿童年龄特征:儿童特有的, 不同于成人的特征, 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3.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 典型的, 本质的心理特征, 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是依次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2.4. 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 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状况2.5.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抗拒行为, 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现, 又称为危机期。

2.6.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 儿童学习某种知识, 形成某种实力, 行为比较简单, 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

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形成: (1)与生理发展的加速期有关;(2)与儿童心理发展本身的状态有关;(3)与儿童心理的整体发展有关。

2.7.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简单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

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2.8. 最近发展区: 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学前心理学部分要点梳理1

学前心理学部分要点梳理1

学前心理学部分要点梳理1学前心理学部分要点梳理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幼儿园和学前教育阶段的发展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本文将从儿童的身心发展、个体差异、认知发展、情绪管理和社会交往等方面,梳理学前心理学的重要要点。

一、儿童的身心发展1.生理发展:学前儿童身体器官逐渐成熟,如大脑、视听器官等,身高、体重增长迅速。

2.感知运动发展:学龄前儿童在感知方面逐渐形成空间、时间、颜色等概念,动作协调性也得到提高。

3.语言发展:儿童逐渐发展出听、说、读、写的能力,开始学习语言,并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二、个体差异1.遗传差异:儿童的智力、性格、兴趣等方面存在遗传影响,不同基因对儿童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2.环境差异:儿童在成长环境中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因素会对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父母教育方式、同伴关系等。

三、认知发展1.感知和运动:学前儿童通过感知器官对世界进行观察和认知,发展出了一定的感知技能和运动协调能力。

2.注意力和记忆: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逐渐增强,可以关注和记住重要信息。

3.思维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逐渐从具体、操作性思维向抽象、符号思维过渡,开始学会使用符号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情绪管理1.情绪表达:学前儿童在感受到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时,通过言语、表情和身体语言等方式,进行情绪表达。

2.情绪调节:学前儿童需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控制愤怒、表达快乐等,在社交互动中学会尊重他人的情感。

五、社会交往1.同伴关系:学前儿童进入幼儿园后,开始与同伴进行交往,发展了友谊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2.家长教育:学前儿童的家庭环境对其社会交往具有重要影响,家长应给予适当的教育引导,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综上所述,学前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发展和学习的学科,涉及儿童身心发展、个体差异、认知发展、情绪管理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了解学前心理学的要点,利于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任务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含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也就是说它包括了系统研究和个体研究两方面.系统研究是指从人类心理的种系发展的角度或动物演化的过程来研究,也就是研究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人的心理,人的心理又是如何从原始人的心理演化到现代人的心理,这种研究由比较心理学或动物心理学来进行.个体心理的研究一般是指从人类个体的胚胎期开始至直衰老的全过程中,个体心理如何从简单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及其规律方面的研究,主要由学前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及一般的发展心理学来进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以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范围是指从0—6、7岁的学前儿童心理。

二、如何理解研究对象在理解学前儿童心理研究对象时应搞清:1、学前儿童与动物不同2、学前儿童与成人的关系①学前儿童心理本质上与成人一样是人脑客观现象的主观反映,具有能动性。

②不能把学前儿童心理与成人心理完全等同,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其特点,低水平。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发生指心理什么时候出现。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一词有时与发育、成长交替使用,但含义不完全等同。

发育、成长更多指身体、生理方面的生长成熟,且更意味着量的增长.发展—-含义更为广泛,指个体身心整体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

(三)学前时期各种心理与行为的发展。

认知活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状态(注意、情绪、意志)人格特征(个性)(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四.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略讲)(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个体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

(二)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00384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要点

00384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要点

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和23 •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 展的;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 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 中实现的。

第四节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一、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选择:指对环境中的各种刺 激做岀选择性的反映,使儿童在一 定的时刻选择重要的或符合需要 的对象,并做岀清晰的反映。

注意的选择性随年龄增长而发一方面依赖生理成熟;一方面 与后天的学习训练,个人的知识经 验及兴趣情绪有关。

2 •教育意义:⑴幼儿教育内容的安排,要适合 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2) 幼儿在注意物体特征方面存在个 性差异;(3)幼儿注意选择性可通 过教育强化改变。

二、注意的范围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范围:又叫注意的广度,指 人在比较短的时间性片断中所能 清楚地知觉到的食物的数量。

1 .注意的范围有一定的生理制约 性,还取决于注意对象的特点及本 人的知识经验。

2 •教育意义:⑴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同一 短时间内不能要求注意太多方面;(2)呈现挂图或直观教具时,数目 不能太多,排列应当有序; (3)采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方法教学, 帮助获得知识经验,扩大注意范 围。

三、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在集中于同 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所能持续的 时间,它是注意的一种重要品质, 使幼儿游戏、学习活动等获得良好 效果的基本保证。

1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 及幼儿自身状态有关,随年龄增长 而增强。

2 •教育意义:(1)教育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符合 幼儿心理发展水平;(2)教育教学 方式要新颖多变,富于变化; ⑶幼儿园大中小班作业时间应当 有别,集体活动时间适当、内容多 样。

四、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 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 指向于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 活动,及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注意 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同时从事两种 以上的活动。

1 •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就是同时 进行的活动中,至少有一种达到自 动化的熟练程度,还与注意对象的 刺激强度、个人的兴趣、控制力、 意志力等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84学前心理学心理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定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0-6岁学前儿童心理学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体的发展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一、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二、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三、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四、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一)抓住学科特点(二)明确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测验法(四)调查访问法(五)问卷法年龄特征的概念年龄特征是指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学前期心理发展的阶段婴儿期0-1岁、先学前期1-3岁、学前期3-6岁、学龄期6、7-18岁转折期转折期即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

危机期危机期即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

关键期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或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

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成为关键期。

敏感期或最佳期敏感期或最佳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新生儿期的心理特征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3认识世界的开始4人际交往的开端2-6个月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3主动招人4开始认生6-12个月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3言语开始萌芽4依恋关系发展1-3岁独立行走不自如原因1头重脚轻2骨骼肌肉比较嫩弱3脊柱的弯曲没有完全形成4两腿和身体动作不协调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最初步生活自理2认识依靠行为3情绪作用大4爱模仿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更加活泼好动2思维具体形象3开始接受任务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好问、好学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注意的概念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在学前儿童实际生活中的表现指向性、集中性注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注意使儿童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选择性的反映,并接受更多信息。

2注意使儿童的心理活动对所选择的对象保持一种比较紧张、持续的状态,从而维持着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的顺利进行。

3注意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为应付外来刺激作出相应的准备,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与学前儿童学习活动的关系1注意与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2注意与先前儿童记忆的发展3注意与学前儿童坚持性的发展4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学习定向性注意定向注意是指由婴儿与生俱来的定向性反射发展而来,主要是外界事物的特点引起的,也就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

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1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2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新生儿注意的特征1出现注意的最初形态——定向性注意2对刺激物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反应——选择性注意的萌芽新生儿选择性注意的表现1新生儿对成形的图形比对不成形的杂乱的刺激点或线条注视的时间更长2对简单明了的图形更加偏爱3对人脸的注意多于对其他事物的注意一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1注意的选择性带有规律性的倾向2注意的选择性的变化发展过程3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婴儿注意的选择性倾向1偏好复杂的刺激物2偏好曲线多于直线3偏好不规则的模式多于规则的模式4偏好密度大的轮廓多于密度小的轮廓5偏好集中的刺激物多于分散的刺激物6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的刺激物婴儿注意选择性的变化1从注意局部轮廓到注意较全面的轮廓2从注意形体外周到注意形体的内部成分1-3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1注意的发展和“客体永久性”的认识密不可分2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表象的影响3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言语的支配4注意的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加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1无意注意占优势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无意注意占优势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2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意注意初步发展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无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感觉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3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4幼儿的记忆、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常受知觉的影响视觉敏度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距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颜色视觉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为辨色力。

学前儿童疼痛发生的条件1伤害或过强刺激的刺激量2痛觉阈限3痛的情绪适应现象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做适应现象。

感受性的对比现象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对比。

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2对象的活动性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4教师的言语与直接材料相结合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记忆发生的指标习惯化、条件反射、重学记忆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1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2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3记忆容量的增加4记忆内容的变化常见的记忆策略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3间接的意义识记新生儿记忆的特点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

生后头半年记忆发展的特点1长时记忆开始发生2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生后第二年半年记忆发展的特点1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2开始出现工作记忆1-3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1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2符号表象记忆产生3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4出现初步的回忆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无意记忆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叫做无意记忆。

有意记忆有明确记忆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是有意记忆。

机械记忆机械记忆指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采用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记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死记硬背”。

意义记忆意义记忆,是指根据对所记材料的内容、意义及其逻辑关系的理解进行的记忆,因此也称为理解记忆或逻辑记忆。

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

语词记忆语词记忆是通过语词的形式来识记材料。

科学地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想像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无意想像无意想像。

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像。

它是人们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像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有意想像有意想像,是根据一定目的、自觉的想像。

再造想像再造想像,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像创造想像,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像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1想像依靠原有的表象2想像与记忆密不可分3想像与思维关系密切想像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1想像往往能引发情绪2情绪影响想像学前儿童想像发生的年龄1岁半-2岁学前儿童想像萌芽的表现和特点1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2简单的相似联想3没有情节的组合学前儿童想像发展的趋势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联想发展学前儿童想像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1从想像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像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像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学前儿童无意想像的特点1想像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像的主题不稳定3想像的内容零散,无系统4以想像过程为满足5想像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学前儿童有意想像的萌芽幼儿期学前儿童有意想像发展的表现在活动中出现了有目的、有主题的想像;想像的主题逐渐稳定;为了实现主题,能够克服一定的困难。

学前儿童再造想像的发展1幼儿再造想像的特点2再造想像在幼儿生活中占主要地位3幼儿再造想像为创造想像的发展奠定基础幼儿再造想像的特点1幼儿的想像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2幼儿的想像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3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像的必要条件再造想像在学前儿童生活中的地位1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相比,是较低发展水平的想像2再造想像是幼儿生活所大量需要的学前儿童创造想像发生的标志独立性、新颖性学前儿童创造想像的特点1最初的创造想像是无意的自由联想,可以称为表露式创造。

2幼儿创造想像的形象和原型只是略有不同,或者在常见模式的基础上有一点改造。

3幼儿创造想像发展的表现在于:情节逐渐丰富,从原型发散出来的数量和种类增加,以及能够从不同中找出非常规性的相似。

学前儿童创造想像的特点在生活中的表现1时常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

2自编新故事。

3创造性的游戏活动。

4创造性的绘画活动。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想像发展的特点2-3岁儿童想像的特点1想像活动完全没有目的2想像过程进行缓慢3想像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4想像内容简单贫乏5想像依靠感知动作6想像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3-4岁儿童想像的特点1想像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2想像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内容贫乏,数量少而单调4-5岁儿童想像的特点1想像仍以无意性为主2想像出现了有意成分3想像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4想像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5-6岁儿童想像的特点1想像的有意性相当明显2想像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3想像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4想像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思维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1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2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3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4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2岁左右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阶段直观的概括、动作的概括、语词的概括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1思维方式的变化2思维工具的变化思维方式的变化1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