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焊接接头X射线检测工艺课件
焊缝的射线检测无损检测大作业射线检测应用
![焊缝的射线检测无损检测大作业射线检测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978d09d5901020206409c7e.png)
焊缝的射线检测0 应用背景射线检测应用最多的是焊接接头的缺陷检测。
1 检测原理1.1 平板焊缝[1]平板焊缝多数都是直焊缝,检测工艺比较简单。
在透照中,要注意射线的实际穿透厚度和入射方向。
由于焊缝有加强高,有的还有垫板,所以射线实际的穿透厚度大于母材的厚度。
图1.1和表1-1是平板焊缝透照时的实际穿透厚度的计算方法,图表中的T、T1、T2为母材厚度,T A为实际穿透厚度,T'为垫板厚度。
第一、二类焊缝是母材等厚的单面和双面对接焊缝,穿透厚度只加上加强高的厚度。
加强高的厚度一般规定一面为2mm。
通常入射方向应与焊缝所在平面垂直(实线箭头所示方向),亦可与焊缝平面旱一定的夹角〔虚线箭头所示方向)。
为保证焊缝内与板面方向垂直的裂纹等缺陷能够检出,夹角大小应控制在15̊以内。
第三类焊缝是母材不等厚的对接焊缝,穿透厚度按薄材计算。
第四类是对接焊缝,单面焊,母材等厚,加垫板。
第五类是T形接头,射线倾斜人射,夹角为25̊~30̊。
第六类焊缝是搭接接头,通常采用厚度补偿法透照时相当于第一类焊缝,如果不采用厚度补偿,则要根据T1、T2的实际厚度止确选择管电压,在可能的情况下应提高宽容度,或者参照T形接头透照。
图1.1 平板焊缝穿透厚度与人射方向表1-1 平板焊缝射线穿透厚度1.2 环焊缝环焊缝,即管件、筒件和容器等的圆周焊缝,按照工件直径、壁厚的不同和结构的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概括起来可分为下三种:源在外单壁检测方法;源在外双壁检测方法;源在内.单壁检测方法,包括周向检、偏心检测。
X射线扫描检测技术是射线照相检测技术的延伸,主要应用于可将胶片放置于环焊缝内部的中小直径管的大批量的射线检测,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较为特殊的X射线检测方法。
(1)源在外单壁检侧方法[1]源在外单壁检测方法的透照布置如图1.2所示。
射线源置于焊缝的中心线上,中心射线束垂直于被透照焊缝。
在这种透照布置中,胶片暗盒背面必须放置铅板。
钢制对接焊缝缺陷X射线照相参考图谱
![钢制对接焊缝缺陷X射线照相参考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856e0e93bceb19e8b8f6bac8.png)
图18 未焊透、气孔
图19 焊缝边缘未焊透
图20 未焊透、气孔
图21 未焊透、气孔
图22 未焊透、气孔
图23 焊偏造成的边缘未焊透
图24 焊偏造成的边缘未焊透
图25 未焊透、气孔
三、未熔合性缺陷
图26 丁字接头边缘未熔合
图27 焊肉和母材未熔合
图28 层间未熔合
图29 丁字接头未熔合
图44 夹渣
图45 夹渣、气孔
图46 夹渣
图47 条状夹渣
图48 气态夹渣
图49 夹渣、气孔
图50 气态夹渣
图51 夹渣
六、气孔性缺陷
图52 密集气孔
图53 气孔
图54 连续气孔
图55 链状气孔
图56 密集气孔
图57 气孔
图58 大气孔
图59 气孔
图60 气孔
图61 分散气孔
钢制对接焊缝缺陷 X射线照相参考图谱
目录
前言
一、裂纹性缺陷 二、未焊透性缺陷
三、未熔合性缺陷
四、钨夹渣性缺陷
五、夹渣性缺陷
六、气孔性缺陷
前言
《钢制对接焊缝缺陷 X 射线照相参考图谱》是在大量
焊缝和焊接试件X射线照相实验基础上,经过几年的搜 集、积累,从数千张底片中筛选出具有各种典型缺陷 的底片,经特殊拷贝翻版,由洗印在相纸中的正片进 行排版组谱精装而成。《图谱》中的焊接缺陷,包括 有各种典型裂纹,未焊透、未熔合、夹渣、夹钨和气 孔。 本《焊缝缺陷X射线照相参考图谱》,对初、中级射线 探伤人员、焊接及探伤专业的教学人员、以及焊接质 量检验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焊接缺陷识别、评片时 的缺陷定性等,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图30 坡口母材与焊肉未熔合
小径管x射线探伤[精解]
![小径管x射线探伤[精解]](https://img.taocdn.com/s3/m/7061f7c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7.png)
小径管X射线探伤外径Do≤100mm管子称小径管。
小径管通过焊接实现连接,是锅炉、压力容器等设备上广泛采用的工艺。
对小径管相互连接的对接焊缝的质量。
目前广泛采用射线检测技术进行检验。
一般采用双壁双影法透照其对接环缝。
按照被检焊缝在底口上的影像特征,又分椭圆成像和重叠成像两种方法,同时满足下列两条件即T(壁厚)≤8mm,g(焊缝宽度≤Do/4时,采用倾斜透照方式椭圆成像)不满足上述条件,或椭圆成像有困难,或为适应特殊需要(如特意要检出焊缝根部的面状缺陷)时,可采用垂直透照方式重叠成像。
小径管对接焊缝的透照厚度小直径管对接焊缝射线照相检验是一个变截面透视。
在小径管对接接头照相检验中,所选用的照距都远大于小直径管的径,可近似认为射线来平行入射,所以,确定透照参数的核心,是在一次透照厚度范围内正确地选取确定透照电压的厚度。
例如:透照Ф60x5的小径管,忽略焊缝的余高,透照厚度的变化见表表Ф60x5小径管透照厚度(mm)变化从表中可见x=0时最小,x=r时最大,但对于不同规格的小径管则其透照厚度变化相关于小径管的壁厚与外径和所处点与圆心的相对距离。
通常我们把一次透照范围内试件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比定义为试件厚度比,用Ks表示。
当Ks大于1.4时,可以认为属于大厚度比试件。
大厚度比对射线照相质量是不利的,其导致底片黑度差较大,从而影响射线照相灵敏度。
另外,厚度变化导致散射比增大,产生边蚀效应。
所以,应采用“高电压、大电流、短时间”X射线透照技术。
双壁双影椭圆成像技术小径管焊缝的射线探伤当其壁厚≤8mm,焊缝宽度≤Do/4时,一般采用斜透照方式椭圆成像。
透照时焦距一般选用700mm左右平移距离,按下式计算。
So=(b+g)L1/2 So-水平位移mm b-焊缝宽度m g-椭圆投影间距应控制椭圆影像的开口宽度在一倍焊缝宽度左右。
如偏心距太大,椭圆开口宽度过大。
窄小的根部缺陷(裂缝未焊透等)有可能漏检,或者因影像畸变过大,难于判断。
焊接质量检测技术项目一任务四
![焊接质量检测技术项目一任务四](https://img.taocdn.com/s3/m/d2a76d10f78a6529647d5372.png)
弯通道γ射线机源容器的基本结构
1—外壳;2—快速连接器;3—聚氨酯填料;4—密 封盒; 5—安全接插器; 6—源托;7—γ射线源(源组件 ); 8—贫化铀屏蔽层
便携式γ射线机
任务四 焊接接头的射线探伤
【相关知识】
三 、 X射线探伤设备和器材
3.射线胶片
1—片基; 2—结合层; 3—感光乳剂层; 4—保护膜
特性曲线 平均梯度 高 较高 中 低 感光乳 剂粒度 微粒 细粒 中粒 粗粒 梯度最小值Gmin D=2.0 低 较低 中 高 4.3 4.1 3.8 3.5 D=4.0 7.4 6.8 6.4 5.0 颗粒度最大 值Gmax D=2.0 0.018 0.028 0.032 0.039 (梯度/颗粒度) 最小值(G/GD)
【相关知识】
三 、 X射线探伤设备和器材 ⑤ X射线管的寿命
X射线管的寿命与负载的关系曲线
⑥ X射线管的真空度 真空度为10-6毫米汞柱
任务四 焊接接头的射线探伤
【相关知识】
三 、 X射线探伤设备和器材
2.γ射线机 基本结构:源组件(密封γ射线 源)、源容器(主机体)、输源(导) 管、驱动机构和附件
(1)在真空中以光速直线传播。 (2)本身不带电,不受电场和磁场的影响。 (3)不可见,具有穿透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质(骨骼、金属等)和在物质 中有衰减的特性。 (4)可使物质电离,产生荧光。如Hg粉、硫化锌、硫化镉。 (5)能使胶片感光。 (6)具有辐射生物效应,伤害和杀死生物细胞。
任务四 焊接接头的射线探伤
任务四 焊接接 头的射线探伤
【相关知识】
一、射线照相法的概述
二、射线的产生 三、X射线照相探伤的设备和器材
任务四 焊接接 头的射线探伤
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c412cb50fab069dc51220123.png)
任务的导出
2
任务的导出
图片中看到: 一些熟悉的:
➢ 安检:货物、人体; ➢ 医院进行病的检查CT、胸透等。
一些不太熟悉的:
➢ 前面我们所熟悉的都是用物质的物理特性进行物体的内 部情况的检验;
➢ 工业产品当然也可以用类似或相同的手段进行内部的质 量的检测。
化为热能传给阳极,因此阳极材料一般应选 用耐高温的材料并通以冷却介质加以冷却 ❖ 动能中仅一小部分(3%左右)转变为x射线 ❖ 为减少电子在飞往阳极过程中与气体粒子相 碰撞损失动能,X射线管需被抽成的真空
壳组成 ❖ 阴极是一加热灯丝,用于发射电子 ❖ 阳极靶由耐高温的钨制成
24
二、X射线检测
2.X射线的产生 ❖ 工作时在两极之间加
有高电压,从阴极灯 丝发射的高速电子撞 击阳极靶,其动能转 化为阳极原子的激发 能,从而产生连续x射 线。
25
二、X射线检测
2.X射线的产生 ❖ 电子流所带动能的绝大部分(97%以上)都转
19
二、X射线检测
❖ X射线的发现人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 称之为“伦琴射线” ❖ X射线的发现,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20
二、X射线检测
1.X射线的性质 ❖ X射线在本质上与可见光、无线电波和γ射线
相同,同属电磁波,其波长比通常的光波要短 得多 ❖ 具有反射、折射、偏振等特性,所以也有人称 X射线为X光 ❖ 反射、折射很小,主要是直线传播
能力要点: 熟悉X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 运用其进行焊接接头的质量检 测; 会进行辐射防护,会使用个人 计量仪,认识有关器具。
任务背景
无损检测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 X射线检测是常规无损检测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
0601承压设备管子和压力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0601承压设备管子和压力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9b4a7a102d276a200292ead.png)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壁厚T≥2mm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镍及镍合金、铜及铜合金制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的熔化焊环向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
2 引用标准JB4730—2005 3 人员资格3.1 。
3.2 射线检测人员必须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关资格后,方可从事检测工作,签发报告者必须持有射线检测Ⅱ级及以上资格证书。
3.3 4 仪器、工具和材料4.1 X射线机见表1表 1 X射线机型号4.2 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T3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胶片的本底灰雾度不大于0.3。
4.4 观片灯: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JG/T7903的规定。
4.5 黑度计:黑度计性能要求应符合JB/T4730.2—2005标准中3.4.1和3.4.2的要求。
4.6 增感屏:增感屏的选择按JB/T4730.2—2005标准中3.5的要求选用。
4.7 像质计:选用通用线型像质计或专用等径金属丝像质计。
4.7.1 像质计的材料选用按JB/T4730.2—2005标准中3.6.2要求选用。
5 一般要求5.1 表面要求和射线检测时机对接焊接接头的表面应外观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射线检测,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进行射线检测。
5.2 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制造及设计图样规定,我厂一般采用A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对重要设备和特殊焊接工艺制作的对接焊接接头,可采用B级技术进行检测。
5.3 辐射防护:应按GBZ117—2006标准的规定进行。
6 具体要求6.1 透照布置6.1.1 应根据工件特点和技术条件的要求选择适宜的透照方式。
小径管(D0≤100mm)环向对接焊接接头倾斜透照和垂直透照方式见图1。
倾斜透照方式(椭圆成像)垂直透照方式(垂直成像)图1小径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倾斜透照和垂直透照方式6.1.2 一次透照长度一次透照长度应以透照厚度比K进行控制。
《管板角焊缝检验》课件
![《管板角焊缝检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f6fd6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7.png)
检验结果判定
合格判断标准
• 焊缝密合度符合标准 • 未发现裂纹、未焊透、
未掺杂等焊接缺陷 • 特别级焊缝未发现疵点
不合格判断标准
处理措施
• 焊缝密合度不符合标准 • 焊接缺陷超出国家标准规定 • 特别级焊缝发现疵点
根据检测结果,确定采取修复、 重做或其他措施。
案例分析
实例分析
通过具体案例展示焊缝缺陷类型 和处理方法,帮助检测人员更好 地掌握评判标准和处理措施。
《管板角焊缝检验》PPT 课件
本课程将针对管板角焊缝的检验方法、标准、以及常见问题进行详细讲解, 带您领略焊接工艺的精髓。
概述
检验目的
确定焊接接头的质量,确保安全稳定运行。
检验范围和标准
按照国家标准 GB/T 232,GB/T 19822等进行检验。
检验方法和要求
液相检测和射线检测两种方法均可采用,检测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
角焊缝检验
角焊缝的检验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角焊缝的评定标准
采用磁粉检测或超声波检测方法。
根据焊接缺陷程度和数量,按照 国家标准确定等级。
技术要求
操作人员应熟知焊接工艺,确保 操作规范、稳定,做好安全防护 措施。
管焊缝检验
1
管焊缝的检验方法
采用射线检测方法,分为X射线和伽马射线两种。
2
管焊缝的评定标准
根据焊接缺陷程度和数量,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等级评定。
3
技术要求
必须保证设备稳定可靠,操作规范。操作人员需要经过相关培训,熟练掌握型号, 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板焊缝检验
1 板焊缝的检验方法
采用磁粉检测或超声波检 测方法。
2 板焊缝的评定标准
NBT47013.2-2015射线检测工艺规程(钢质对接焊缝)
![NBT47013.2-2015射线检测工艺规程(钢质对接焊缝)](https://img.taocdn.com/s3/m/bd010d0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c.png)
NB/T 47013.2-2015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 目的本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工作的一般要求和操作方法,更好地促进检测人员X射线检测操作的规范化和适用性。
2 适用范围2.1 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X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适用于熔化焊焊接接头的金属为钢、镍及镍基合金、铜及铜合金。
焊接接头的型式为对接接头对接焊缝(以下简称“对接焊缝”)。
2.2 承压设备其他金属材料、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注:a. 钢和镍及镍合金的透照厚度范围2~110mm;b. 铜及铜合金的透照厚度范围2~80mm;c. 上述材料承压设备管子和压力管道的透照厚度≥2mm。
3 编制依据本规程的编制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相关规范及技术标准3.1 NB/T 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3.2 NB/T 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3.3 NB/T 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第1号修改单3.4 GB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3.5 GB/T 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3.6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7 GB/T 19348.1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分: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系统的分类3.8 GB/T 19348.2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2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3.9 GB/T 19802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最低要求3.10 GBZ 117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3.11 GB/T 23910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3.12 JB/T 7902 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3.13 TSG Z8001-2013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4 职责4.1 质量技术部负责操作指导书编制和安全管理,项目部拍片人员按操作指导书进行拍片并记录;4.2 评片人员负责底片质量控制和底片评定(初评、复评),记录审核,报告编发;4.3 射线责任师负责操作指导书、底片、报告审核,并对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对接焊接接头X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对接焊接接头X射线检测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46df42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9.png)
对接焊接接头X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0目的及适用范围为保证射线检测工作质量,提供正确可靠的检测数据,特制定本规程。
1.2.1本规程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压力容器,常压容器的纵向和环向对接接头;1.2.2本规程适用于透照厚度为2~50mm的钢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 射线照相方法;1.2.3材料为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和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的纵向和环向及钢结构对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可参照进行;2.0编制依据2.1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编制;2.2本规程依据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编制;2.3本规程参照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平正常然标准?编制。
3.0射线防护3.1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平正常然标准?和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3.2曝光室场地必须是经卫生防疫部门放射性平安检测合格,并由国家相应卫生部门颁发?放射装置使用许可证?方可使用;3.3工程现场进行X射线检测时,必须采纳射线平安剂量仪,检测出平安区域,并在平安区边界位置悬挂警示牌,必要时应设专人监护。
夜间检测操作时应使用红色警示灯,防止人员误进受到辐射损害;3.4从事本规程的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公司制订的?射线工作平安治理制度?和?X射线机平安操作规程?。
4.1在射线检测之前,对接焊接接头的外表应经外瞧检测并合格。
外表的不规那么状态在底片上的影像不得掩盖或干扰缺陷影像,否那么应对外表作适当修整;除非另有,射线检测应在焊后进行。
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24h后进行射线检测;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制造、安装、在用等有关标准及设计图样。
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的制造、安装、在用时的射线检测,一般应采纳A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对重要设备、结构、特不材料和特不焊接工艺制作的对接焊接接头,可采纳B级技术进行检测;5.2由于结构、环境条件、射线设备等方面限制,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经检测方技术负责人批准,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例如选用更高类不的胶片〕的前提下,假设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到达了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那么可认为按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了检测;5.3承压设备在用检测中,由于结构、环境、射线设备等方面限制,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经检测方技术负责人批准,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例如选用更高类不的胶片〕后可采纳A级技术进行射线检测,但应同时采纳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补充检测。
对接焊接接头X射线检测工艺
![对接焊接接头X射线检测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63458da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7.png)
对接焊接接头X射线检测工艺1. 简介对接焊接接头X射线检测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对焊接接头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确认。
本文将介绍对接焊接接头X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设备要求、操作流程以及结果分析等内容。
2. 检测原理对接焊接接头X射线检测利用X射线通过被检测材料时的吸收、散射和透射等特性,来获取材料内部的缺陷信息。
其原理基于不同材料对X射线的不同吸收能力,通过观察X射线的透射图像,可以判断焊接接头内部是否存在缺陷。
3. 设备要求对接焊接接头X射线检测需要以下设备: - X射线发生器:用于产生高能量的X射线。
- X射线探测器:用于接收和转换透射的X射线成像。
- 显示设备:用于显示X射线透射图像,如计算机屏幕或投影仪。
4. 操作流程对接焊接接头X射线检测的操作流程如下: 1. 准备设备:确保X射线发生器和探测器正常工作,并进行校准。
2. 准备样本:将待检测的焊接接头放置在适当的位置,确保接头完全暴露在X射线的射束之下。
3. 开始检测:启动X射线发生器,发射X射线束通过焊接接头。
探测器将接收并转换透射的X射线信号成为图像。
4. 结果分析:对X射线透射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判断焊接接头是否存在缺陷,如裂纹、气孔等。
根据检测结果,做出相应的评估和处理。
5. 结果分析与评估对接焊接接头X射线检测的结果分析首先需要对透射图像进行观察,判断是否存在缺陷。
一般来说,正常的焊接接头应该呈现均匀的透射图像,没有明显的黑点或白点。
如果出现黑点,则可能是由于焊接接头内部存在裂纹;如果出现白点,则可能是由于气孔或杂质等引起的。
根据缺陷的类型、数量和大小,可以对焊接接头的质量进行评估和分类。
6. 注意事项在进行对接焊接接头X射线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安全防护:X射线具有一定的辐射性,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铅背心和铅眼镜,避免长时间接触X射线。
- 设备校准:定期对X射线发生器和探测器进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2ef7a4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9.png)
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工艺规程引言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用来检查焊缝的质量和完整性。
通过射线检测,可以发现焊接接头中的内部缺陷,例如气孔、夹渣、裂纹等。
本文档将介绍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的工艺规程,包括准备工作、检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检测方法及评定标准等。
1. 准备工作在进行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1 清洁焊接接头表面: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工具,清洁焊接接头表面的污垢和油脂。
确保焊接接头表面干净,并且没有影响射线检测结果的杂质。
1.2 确定射线源和检测设备:根据焊接接头的材料和尺寸,选择合适的射线源和检测设备。
常用的射线源有X射线和γ射线,常用的检测设备有X射线机和γ射线机。
1.3 设置辐射防护措施:在进行射线检测之前,必须设置辐射防护措施,以保证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建议在检测区域周围设置辐射屏蔽设施,并向操作人员提供必要的辐射防护装备。
2. 检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2.1 射线源选择:根据焊接接头的材料和厚度,以及所需的检测灵敏度,选择适当的射线源。
X射线常用于检测较小厚度和更高灵敏度的焊接接头,而γ射线则适用于检测较厚的焊接接头。
2.2 检测设备选择:根据焊接接头的形状和尺寸,选择适当的检测设备。
常用的检测设备有X射线机和γ射线机,它们应具备合适的功率和分辨率,以满足检测需求。
2.3 筛选仪器和辅助设备:除了射线源和检测设备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辅助设备。
例如,放射性密度计、曝光定时器、底片夹和荧光屏等。
3. 检测方法3.1 曝光设定:根据焊接接头的材料和厚度,确定曝光时间和曝光量。
曝光时间和曝光量应根据焊接接头的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合理设定。
3.2 检测操作:将焊接接头放置在检测台上,并将射线源适当位置放置。
根据所选择的射线源和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将焊接接头照射,产生射线图像。
3.3 图像评价:根据射线图像,判断焊接接头是否存在缺陷。
将射线图像与评定标准进行对比,确定焊接接头是否合格。
X射线无损探伤工艺
![X射线无损探伤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8b3c38795727a5e9856a61b3.png)
X射线无损探伤工艺一、主题内容,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本工艺规定了X射线探伤前的工艺准备,X射线机的操作,暗室处理和底片评定等内容。
本工艺适用于材料厚度2~50mm的锅炉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熔化焊接接头焊缝的X射线照相法。
本工艺引用标准GB3323-1987《钢熔化焊对接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和《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二、探伤前工艺准备1.人员要求1.1从事射线照相检验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1.2无损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身体,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
2.射线照相质量分级按公司《质量手册》要求,射线照相要达到AB级,纵缝透照厚度比K≤1.03,环缝透照厚度比K≤1.1,按K值计算有效评片长度L e f f,一次透照长度L3和搭接长度△L(见附件一)。
3.工件表面状态要求工件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质量应经焊接检验员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如溅物、油污、锈蚀、凹坑、焊瘤、咬边等),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
4.工艺卡熟悉产品的名称、材质、规格、坡口型式、焊接种类和检测比例,清楚对接焊缝的分布情况,做出布片示意图,选择合理的透照方法,一种锅炉型号填写一份射线检测工艺卡入档。
5.工件划线按照射线检测工艺卡在规定的检测部位划线。
采用单壁透照时需在工件两侧(射源侧和胶片侧)同时划线,并要求所划的线段尽可能对准。
采用双壁单影透照时,只需在工件胶片侧划线。
划线顺序由小号指向大号,纵焊缝按从左至右顺序,环向焊缝采用顺时钟方向划线编号。
(工件表面应作出永久性标记以作为对每张底片重新定位的依据,工件不适合打印标记时,应采用详细的透照部位草图和其它的有效方法标注)。
6.像质计和标记摆放按照标准和工艺卡有关规定摆放像质计和各种铅字码。
6.1.像质计的选用根据本公司透照厚度和象质级别确定所需选用GB5618-85规定的R10系列金属丝像质计,Ⅲ型像质计指数为(F10~16)在底片上至少要能得到四根或三根钢丝。
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 和质量分级
![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 和质量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08c8af1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5.png)
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
钢管环缝熔化焊是用手工电弧焊或自动焊接机械完成的,常用于管道系统和结构工程中,用于连接和衔接不同直径和壁厚的管道。
由于环缝接头在使用过程中会承受较高的压力和负荷,因此环缝熔化焊非常重要,对接口的质量和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射线透照是针对钢管环缝熔化焊接接头进行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可以通过X射线或伽马射线穿透物件,观察其内部结构或缺陷,以判断接头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射线透照的工艺:
在进行射线透照前,首先需要对焊接接头进行清洁和磨削。
接下来,将焊接接头放置在射线源和检测面板之间,并利用X射线或伽马射线进行照射。
照片被开发出来后,需要进行分析和检测,以确定接头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针对熔化焊连接接头的射线透照通常采用三个质量级别:
1.级别A:
级别A的射线透照质量要求最高,用于关键管道和结构中。
要求接头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发现内部缺陷,包括任何小于3.2毫米的缺陷。
级别B的射线透照质量次于级别A,适用于对管道和结构承受一定压力的情况。
可存在小于6.4毫米的缺陷,但以3.2毫米以下的缺陷为限。
总体而言,射线透照是一种非常精确和重要的无损检测方法,可以为钢管环缝熔化焊连接接头提供高品质的保证,从而确保系统和结构的安全和可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接焊接接头X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 0目的及适用围1.1目的为保证射线检测工作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特制定本规程。
1.2适用围1.2.1本规程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压力容器,常压容器的纵向和环向对接接头;1.2.2本规程适用于透照厚度为2~50mm的钢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照相方法;1.2.3材料为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和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的纵向和环向及钢结构对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可参照进行;2. 0编制依据2.1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编制;2.2本规程依据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编制;2.3本规程参照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编制。
3.0 射线防护3.1 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和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3.2 曝光室场地必须是经卫生防疫部门放射性安全检测合格,并由国家相应卫生部门颁发《放射装置使用许可证》方可使用;3.3 工程现场进行X射线检测时,必须采用射线安全剂量仪,检测出安全区域,并在安全区边界位置悬挂警示牌,必要时应设专人监护。
夜间检测操作时应使用红色警示灯,避免人员误入受到辐射伤害;3.4 从事本规程的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公司制订的《射线工作安全管理制度》和《X射线机安全操作规程》。
4.0表面要求和X射线检测时机4.1在射线检测之前,对接焊接接头的表面应经外观检测并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影像不得掩盖或干扰缺陷影像,否则应对表面作适当修整;4.2除非另有规定,射线检测应在焊后进行。
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24h后进行射线检测;5.0射线检测技术等级5.1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制造、安装、在用等有关标准及设计图样规定。
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的制造、安装、在用时的射线检测,一般应采用A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对重要设备、结构、特殊材料和特殊焊接工艺制作的对接焊接接头,可采用B级技术进行检测;5.2由于结构、环境条件、射线设备等方面限制,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 经检测方技术负责人批准,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例如选用更高类别的胶片)的前提下,若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达到了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规定,则可认为按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了检测;5.3承压设备在用检测中,由于结构、环境、射线设备等方面限制,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 经检测方技术负责人批准,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例如选用更高类别的胶片)后可采用A级技术进行射线检测,但应同时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补充检测。
6.0设备、器材和材料6.1 本工艺规程选定的射线源和能量为:6.1.1 设备一览表及技术参数表1:X射线探伤机性能一览机mm 学3X射线探伤机XXQ-30052.0×2.0mm250KV 5mA 新科4X射线探伤机BOY-8A 2.0×2.0mm250KV 5mA 中昌5X射线探伤机XXQ-25052.0×2.0mm250KV 5mA 新科6X射线探伤机XXQ-20051.7×1.7mm250KV 5mA 上探厂6.1.2 射线能量的选择射线能量的选择应根据透照工件厚度、材料种类、胶片、增感屏等条件进行选择,原则上在曝光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应选择较低能量的射线强度(即较低管电压),以增加底片对比度。
透照、厚度和允许使用最高管电压的关系见图11-铜及铜合金;2-钢;3-钛及钛合金;4-铝及铝合金图1 不同透照厚度允许的X射线最高透照管电压6.1.3 不同X射线探伤机适用的透照厚度围如表2表2 :X射线探伤机适用的透照厚度围注:透法(中心法和偏心法)时,透照厚度可为表2规定大限值的一半。
6.2 胶片及增感屏:6.2.1 本规程采用的胶片应选用如表3所列牌号的工业胶片:表3:胶片牌号及型号6.2.2 增感屏本规程采用铅箔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选用情况如表4表4:增感屏厚度与管电压关系6.3像质计本规程选用线型像质计,而线型像质计是用来检查透照技术和胶片处理质量的。
底片上显示出金属丝直径的能力是间接反映底片能检出最小缺陷能力的主要指标。
6.3.1本规程选用JB/T7902《线性像质计》标准规定的线性像质计;6.3.2采用的像质计金属丝材质应与被检工件的材料相一致,应符合表5的规定要求;表5:不同材料的像质计适用的材料围6.3.3像质计型号的选用应根据透照厚度和透照质量等级,进行确定。
具体可见表6、表7:表6:像质计灵敏度值—单壁透照、像质计置于源侧表7:像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单影或双壁双影透照、像质计置于胶片侧6.3.4如底片黑度均匀部位(一般是邻近焊缝的母材金属区)能够清晰地看到长度不小于10mm的连续金属丝影像时,则认为该丝是可识别的。
7. X射线检测透照技术7.1 X射线透照方式的选择原则7.1.1 X射线透照时射线束中心应垂直指向透照区中心。
必要时也可选用更有利于发现缺陷的方向、角度进行透照;7.1.2 X射线透照时应根据工件特点和技术条件的要求选择适宜的透照方式。
在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单壁透照方式,在单壁透照不能实施时才允许采用双壁透照方式。
7.2主要的透照方式见图2.1~2.5所示:图2.1 纵、环向焊接接头源在外单壁透照方式图2.2 纵、环向焊接接头源在单壁透照方式图2.3 环向焊接接头源在中心周向透照方式图2.4 环向焊接接头源在外双壁单影透照方式(1)图2.5 纵向焊接接头源在外双壁单影透照方式7.3 一次透照长度一次透照长度应以透照厚度比K 表8规定的要求进行控制。
•对不同的射线透照检测技术和不同类型对接焊接接头的透照厚度比,并按各种透照技术进行计算。
表8:允许的透照厚度比K 值射线检测技术级别 A 级;AB 级 B 级 纵向焊接接头 K ≤ 1.03 K ≤ 1.01 环向焊接接头K ≤ 1.1K ≤ 1.061) 对100mm <Do ≤400mm 的环向对接焊接接头(包括曲率相同的曲面焊接接头), A 级、AB 级允许采用K ≤1.2。
7.3.1纵缝透照时AB 级L 1≥2L 3 B 级 L 1≥3L 3 7.3.2环缝单壁外透法∂=0180Nηθ-=∂KK D T 0)1(1sin21-+=-θ)sin 2(sin 1001θη⋅+=-L D D ND L π⋅=03 7.3.3环缝透中心法:L 3为整条环缝的长度,但考虑胶片尺寸等原因,可由胶片长度确定。
但必须保证各片之间搭接满足20mm 的长度。
7.3.4环缝透偏心法:a.当L 1>R 时∂=0180N ηθ+=∂KK D T 0)1(1cos 21-+=-θ θηsin 2sin 001D F D -=- N DiL π=3b.当L 1<R 时:∂=0180N ηθ-=∂KK D T 0)1(1cos 21-+=-θ θηsin 2sin 001FD D -=- N DiL π=37.3.5环缝双壁单影法:∂=0180N ηθ+=∂KK D T 0)1(1cos 21-+=-θ θηsin 2sin 001D F D -=- N D L 03π=式中:∂ --与透照区域对应的圆心角;θ--影像最大失真角;η--有效半辐射角;K--透照厚度比;T--母材厚度;D 0--容器外直径;D i --容器直径。
7.4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7.4.1所选用的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f 应满足下式的要求:A 级射线检测技术: f ≥ 7.5d·b 2/3AB 级射线检测技术: f ≥ 10d·b 2/3B 级射线检测技术: f ≥ 15d·b 2/37.4.2确定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的诺模图见图3.1是A 级和B 级射线检测技术确定f 的诺模图,图3.2是AB 级射线检测技术确定f的诺模图。
•图3.1 A级和B级射线检测技术确定焦点至工件表面距离的诺模图7.4.3采用源在中心透照方式周向曝光时,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应符合13.2和13.3条的要求,f值可以适当减小,但减小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50%;7.4.4采用源在单壁透照方式时,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应符合13.2和13.3条的要求,f值可以适当减小,但减小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20%。
图3.2 AB级射线检测技术确定焦点至工件表面距离的诺模图8.0 曝光量8.1 X 射线照相,当焦距为700mm 时,曝光量的推荐值为:A 级和AB 级射线检测技术不小于15mA·min;8.2 X 射线照相,当焦距为700mm 时,曝光量的推荐值为:B 级射线检测技术不小于20mA·min;8.3当焦距发生变化时,曝光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后确定:11221222i t i t F F 式中:i 1----第一次透照时的曝光电流,单位:mA ;i 2 ----第二次透照时的曝光电流,单位:mA ;t 1 ----第一次透照时的曝光时间,单位:min ;t 2----第二次透照时的曝光时间,单位:min ;F 1 ----第一次透照时的焦距,单位:mm ;F 2----第二次透照时的焦距,单位:mm 。
8.4在进行X 射线检测时,操作者应严格按照所使用的X 射线探伤机的曝光曲线图确定曝光参数。
9.0 无用射线和散射线屏蔽9.1 无用射线和散射线屏蔽应采用金属增感屏、铅板等适当措施,屏蔽散射线和无用射线,限制照射场围;9.2 对初次制定的检测工艺或当在使用中检测工艺的条件、环境发生改变时,应进行背散射防护检查。
9.3背散射防护的评价方法是:在暗盒背面贴附“B ”铅字标记, “B ”铅字的高度为13mm 、厚度为1.6mm ,按检测工艺的规定进行透照和暗室处理;9.3.1若在底片上出现黑度低于周围背景黑度的“B”字影像,则说明背散射防护不够,应增大背散射防护铅板的厚度;9.3.2若底片上不出现“B”字影像或出现黑度高于周围背景黑度的“B”字影像,则说明背散射防护符合要求。
10.0 像质计的使用10.1 像质计一般应放置在工件源侧表面焊接接头的一端(在被检区长度的1/4左右位置),金属丝应横跨焊缝,细丝置于外侧。
当一胶片上同时透照多条焊接接头时,像质计应放置在透照区最边缘的焊缝处;10.2 像质计放置原则10.2.1单壁透照规定像质计放置在源侧。
双壁单影透照规定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
双壁双影透照像质计可放置在源侧,也可放置在胶片侧;10.2.2单壁透照中,如果像质计无法放置在源侧,允许放置在胶片侧;10.2.3单壁透照中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时,应进行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