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4-5信息窗备课

合集下载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课《需要几个轮子》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课《需要几个轮子》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 需要几个轮子》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 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需要几个轮子》。下面我将从说教 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 教学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展开。 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 法问题。
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 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采 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引导 学生学会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你们喜欢做手工吗?瞧,淘气在做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主题图。 师:淘气制作的三轮车,一辆车需要几个轮子?两辆车呢?
(二)、探究新知 1.用圆片摆一摆,填一填。 师:现在请同桌两人分工合作,用圆片代替三轮车的轮子摆一摆,完成下面的 表格;也可以用小棒摆成三角形,一个三角形中的三根小棒就是一辆三轮车 需要的轮子,然后完成表格。 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摆、填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探索记忆口诀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化,而 且有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和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的知识是通过发 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获得深化和发展的,学生学习2和5的乘法口诀的经 验,能够增强他们学习3的乘法口诀的自主性与自信心。日常生活中的数数,5 个5个地数或2个2个地数是常见的,而3个3个地数数比较少,所以学生对3的 乘法口诀比较陌生,因此要特别强调如何记住3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8篇】数学课件分析是重要的。

语文是工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内容:估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进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进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下面各题: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1 1×50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18、68、72、95、35、842挑选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198×4 305×6 485×3 182×5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视察。

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全的一道题: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

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摸索、交换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出算式:18×2222×18(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方法二:18≈20 22×20=440方法三:22≈20 18×20=360(4)比较、评判。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

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2)组织交换。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五单元“认识数字4和5”。

我们将通过“儿童乐园”这个实践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字4和5的概念,学会用数字4和5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排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儿童乐园的情境中,感知和理解数字4和5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用数字4和5进行计数和排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字4和5的概念,学会用数字4和5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排序。

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字4和5进行复杂情境下的计数和排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片、课件、儿童乐园场景图、数字卡片。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幻灯片展示儿童乐园的场景图,引导学生关注场景中的各种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字4和5的概念,教授学生用数字4和5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排序。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儿童乐园的场景,用数字4和5进行计数和排序,并将结果用彩笔在场景图上标注出来。

4. 讲解: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数字4和5的概念。

5. 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以儿童乐园的场景为背景,突出数字4和5的概念,简洁明了地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数字4和5,给你的儿童乐园场景进行计数和排序,并将结果标注在场景图上。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儿童乐园这个实践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字4和5的概念,学会用数字4和5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排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教案5 5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教案5   5

信息窗1—认识平均分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看,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准备丰收庆祝会呢!请你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你的眼睛可真亮!谁还发现了不一样的数学信息?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现在我们想一想,每种小动物最爱吃的是什么呢?师:你知道的真多啊!二、探求新知1.分竹笋(感受同样多,认识平均分)(1)引出问题师:快看大熊猫,它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竹笋呢!它在想什么呢?师:是呀!这么多的竹笋该怎么分呢?能帮帮它吗?(2)汇报结果师:你想怎么分呢?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师:原来你是这样想的,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师:为什么呢?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师:为什么这样分呢?(3)对比分析师:同学们,帮两只熊猫分竹笋,有好多种分法。

一起看,这一种主张给大熊猫多一些,认为大熊猫的饭量大;而这种是觉得应该给小熊猫多一点的关照;还有这样分法,既没有多给大熊猫也没有多给熊猫,而是怎么分的呢?师:每只熊猫都分得了几个竹笋呢?(4)感受“同样多”一起看!一共有几个竹笋?课件出示:师:分给了几只熊猫?师:它们每只分得几个竹笋?师: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嘛?(5)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每只熊猫分得5个竹笋,它们分得的结果怎么样呢?师:公平,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的公平,经常会使用平均分,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平均分。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7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7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7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7篇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并且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4、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

(此目标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挖掘出来的。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教学难点: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或尽可能多的说出结论;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引入课题1、讲盲人摸象故事2、师: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个典故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3、师:盲人因双目失明,摸到什么就说象什么,而我们比盲人幸运多了,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在任一位置观察物体是否能看全呢?今天我们就观察一些物体试试。

---板书课体——观察物体4、以问题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师: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二、新课(习得阶段)(一)看1、例子1——看模型——比较大的长方体模型(1)小组活动师: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动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老师准备各侧面形状问学生:从下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和上面看呢?)可以活动: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少看到一个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2)启示::师:不只是学数学还要从数学中品出点有价值的东西来,能品出什么呢?“最多只能看三个面”想到什么?2、看一个立体图形(准备三个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课前发给小组)从不同角度观察三个立体图形,看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3、看两个立体图形(例2)让学生看书回答(先试后导)4、练习八3题5、请两个一组现场找物体也可以到外面找,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找一个或两体物体都行)(二)想猜一猜游戏:老师出示实物一部分,让学生猜可能是什么物体?(为例2下面做一做打基础,例2下面的做一做比例2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备课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3方面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一个简单物体看到的图形;辨认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上面,类似于三视图的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的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在已有的观察物体经验的基础上用推理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和喜欢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和运用,但对观察者与观察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作具体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初步落实《教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几何教学的三个核心的思想和目标: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这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方法。

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4.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教学措施本单元教学可以采用“观察发现——操作实践——验证应用”等方法进行教学。

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新知欲望,在课上,为了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题材和图形让学生观察、操作,努力为学生展现直观、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位观察,得到的图形是有所不同的。

教学重难点1.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能根据物体的某个面分析该物体可能的立体图形。

课时安排共2课时。

观察物体(1)................................ ...1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课题观察物体(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物体的形状也不同。

信息窗(认识方向)-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认识方向)-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认识方向)-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窗的概念;
2.能准确判断物体的朝向,区分东南西北;
3.能够按照信息窗的要求标明物体的方向。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信息窗的概念及物体方向的标注;
2.教学难点:识别物体朝向,准确标注方向。

三、教学活动
1. 导入新知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一下地图,让学生想一想地图上有什么内容,学生很多时候只知道地图上显示了各个地方的位置,但是能够清楚地知道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方向却很少,希望帮助他们认识方向,丰富他们的知识。

2. 课堂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给每个小组一幅地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地图上的所有物体的朝向,这既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又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

3. 归纳总结
在教学后期,老师可以让同学总结一下信息窗的定义及应用方法,巩固学生对方向的认识,让他们熟练掌握这种常用的方向识别方法。

四、教学反思
这篇教案中,我选择了信息窗和认识方向这个关键词,通过分析学生的阅读习惯,我注意到学生更喜欢看分类信息,更喜欢看列表,所以我在每个练习中都对信
息进行了分类,列出了具体的东南西北数据,让同学更好地理解朝向的概念,从而提高了课程的可读性和学习效果。

同时,在每次练习后都进行了反思和总结,让同学及时落实课程学习内容,促进课程知识的巩固。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五单元4.需要几个轮子(共18张PPT)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五单元4.需要几个轮子(共18张PPT)

整理成表格。
有几辆车 有几个轮子
123456789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 +3 +3 +3 +3 +3 +3 +3
你能编出3的乘法口诀吗? 1个3 1×3=3
一三得三
2个3 2×3=6
二三得六
3个3 3×3=9
三三得九
4个3 3×4=12 三四十二 5个3 3×5=15 三五十五 6个3 3×6=18 三六十八
新知应用
看一看,说一说,填一填。
3 × 4 12 朵
口诀:三四十二
求4个3是多少。
求3个3是多少。
3×3 9 人
口诀:三三得九
3 × 6 18 个
求6个3是多少。
口诀:三六十八
找朋友。 想3的乘法口诀。
过河。 想:二九十八
18
9
14
40
12
15
24
18
10
21
35
45
30
8
25
21
找规律,填一填。
7个3 3×7=21 三七二十一 8个3 3×8=24 三八二十四 9个3 3×9=27 三九二十七
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呢?
后一句口诀中的结果比 前一句多3。 俗话说:“不管三七二十 一”。知道了三七二十 一,我就知道三六十八 了。
3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 的结果都相差3。
每句口诀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乘数相 同的除外)。有乘数3的乘法算式都可以用 3的乘法口诀计算。
数学文化
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数学 你看木匠要做一个椭圆的桌面,拿了二根 钉钉在木板上,然后用一条打结的绳子和 粉笔,就可以在木板上画出一个漂亮的椭 圆出来。
课后作业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第一个红点---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今后理解除法的意义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充分感知平均分,教材通过分6个竹笋,借助同样多,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通过动手分实物,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情景图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等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等分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德育目标: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课堂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等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操作中学会平均分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小圆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谈话: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丰收了,可是熊猫兄弟却愁眉苦脸的,他们在为怎么分竹笋而发愁,孩子们,大家能帮帮他们吗?【环节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创设良好的听课氛围。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观察情境图找出相关的信息,并能够从信息中挑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并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点评:在具有童趣的情境中教学,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有利于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1)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平均分。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分法:“该怎样分竹笋呢?”你是怎么想的?预设1:每只熊猫分3个,因为这样都一样多。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老师:郭乃娟参与研讨老师:彭玉英、江春玉、王桥英、谢春兰、张倩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总课时2课时单元分析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学会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以及通过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3、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以及通过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观察物体…………1课时观察立体图形…………1课时主备老师:郭乃娟参与研讨老师:彭玉英、江春玉、王桥英、谢春兰、张倩课题观察物体(第一课时)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同时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课前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盲人摸象的图片教师:为什么盲人认为的大象各不相同呢?生:站的角度不同师:要全面准确地认识一个事物,就要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和分析。

信息窗(观察物体)-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观察物体)-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观察物体)
场景描述
在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中,信息窗是一种常用的教学工具。

教学场景可以是让学生观察某个物体并能够描述出物体的相关信息,例如以下场景: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小球,并让学生观察小球的各种特征,例如:
•小球的颜色是什么?
•小球的直径是多少?
•小球的体积有多大?
•小球的表面是否光滑?
通过观察和回答这些问题,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体形态特征及其相关信息。

信息窗的使用方法
使用信息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观察物体,同时从箱子的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进一步细化物体的描述及相关信息。

下面是使用信息窗的基本使用步骤:
1.将物体放在信息窗的中央,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2.使用类似倒角镜的方形窗口特性,可以更加准确地看到物体的各种特征;
3.学生可以轮流操作信息窗,不断观察和描述物体。

教学效果
信息窗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物体,并从各个方面描述物体。

在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形体,并培养学生在几何形体方面的直觉和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可以通过集体讨论不同的观察结果,从而形成更加全面的描述,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教学效果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信息窗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理解物体的形态特征及相关信息,培养学生在几何形体方面的直觉和创造力。

教师在使用信息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让学生逐个发表观点,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提高学生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进而提高整体学习水平。

庞艳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1、2、3、4、5课时学案

庞艳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1、2、3、4、5课时学案

课题第五单元第一课《数松果》学习目标知道5的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较熟练的记住5的乘法口诀。

预习预习课本30-31页内容。

请你提出主题图1,请你解决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松果?找出解决方法。

我的解决方法是:方法一:、、、……个个地数。

方法二:、、、……个个地数。

答:。

通过这次预习我学会了:。

预习中我不懂的问题:。

探究学习独学:根据预习中提出的数学问题,想一想,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1个5 1×5=5 或 5×1=52个5 或3个5 或4个5 或5个5 或6个5 或7个5 或8个5 或9个5 或对学:同桌讨论: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乘法口诀的引入)1×5=5, 1个5是5,我们就编成口诀“一五得五”。

2×5=10,2个5是10,我们就编成口诀“二五一十”。

你能和同桌一起讨论并编出下面的口诀吗?三五四五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展示环节:两人讨论,确定展示者,并上台展示。

小组合作:一、口诀中还有很多对我们有帮助的规律,请你们找出来好吗?1、只要记住五六三十,再加一个5,就是五七了。

2、口诀的最后一个字不是就是。

3、上下两句口诀之间的积,都相差。

二、对口令游戏。

1、两个人依次说出口诀前两个字,另外两个人再接着把口诀补充完整,4个以后交换;2、两人说出口诀,另外两个人依次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展示环节:四人讨论,确定展示者,并上台展示。

达标检测 1、巩固联系:填空。

35 15 20 457 5 2 4 53 6 5 5 52、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五()()十五()二十五()二十一五()()九四十五拓展选做题:有一天,学校乐队的同学们准备到广场演出,一共有19个人,他们打算乘出租车去。

每辆出租车能坐4个人,5辆出租车够吗?为什么?课题第五单元第二课《做家务》学习目标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掌握并熟记2的乘法口诀。

预习预习课本32-33页内容。

1、请你仔细观察第32页主题图,从途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把它写在横线上。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5课《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5课《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5课《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第5课《我们身体上的“尺”》。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自己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如手指、脚丫等,来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教材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长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身体的各个部分长度差异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如何将这些长度差异转化为统一的测量单位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体验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如手指、脚丫等。

2.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3.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将身体上的长度差异转化为统一的测量单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时上课,穿着舒适的鞋子,以便进行实地测量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本、桌子等,让学生估计它们的长度,并简要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自己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如手指、脚丫等,让学生感受到身体上的长度差异。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活动,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长度测量,如测量课桌的高度、书本的厚度等。

二年级数学五单元集体备课

二年级数学五单元集体备课
(3)猜一猜:课件出示积木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
三、巩固运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让学生做书上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开始讨论,讨论后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想的过程。
2、连一连:(出示课件练习)谁看到的图形?用线连一连。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指上面呀指上面。(板书:上面)
师: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同学们找得真好。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试着从这些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立体图形(积木),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板书:观察立体图形(积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观察同一物体(长方体积木)
(1)定位观察
提出要求:请组长把长方体积木放在桌子的中间,组织学生在不同位置分组观察:你看到的积木是什么样子的?把看到的样子用笔画出来,画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二)本位观察:
1、小组交流:你坐在熊猫玩具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2、哪个小组和他们观察的不一样?
(三)换位观察:
1、坐在熊猫前面和后面的同学交换位置,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交换位置,再次观察。
2、你们先后看到的一样吗?
(四)全面观察:
1、小组合作: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熊猫的一个面,要想看全熊猫的前后左右四个面,你们四个同学怎么办?
2、观察不同的物体(正方体积木,圆柱积木,和球形积木)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2)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观察,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看到的积木的样子。
学生换位观察,并自由交流自己看到的积木的样子。

信息窗(认识方向)-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认识方向)-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认识方向)-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材背景本教案所述的教材是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在该教材中,信息窗是教学内容之一,通过信息窗让学生认识方向。

学情分析本学案的教学对象为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方向的认识常常不够清晰,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提升对方向的认知能力。

此教案的教育方法是整体感知,教学方式既可结合课堂讲授,也可结合课外教学。

教学目的通过本教学案,学生将能够:•认识方向的概念;•区分方向的不同;•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方向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节教学目标让学生只说出五个方向的名称,并确定它们的方向。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方向的名称和方向的概念。

教学难点让学生确定方向。

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指南针。

•向学生详细介绍指南针上五个方向的名称和所代表的方向。

•请学生用手指向不同的方向,并让他们回答这些方向的名称。

教学步骤1.向学生展示指南针。

2.向学生详细介绍指南针上五个方向的名称和所代表的方向:东、南、西、北、东南。

3.让学生指向不同的方向,并让他们回答这些方向的名称。

4.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不同的方式指向不同的方向,然后回答这些方向的名称。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于方向名称和所代表的方向的掌握情况。

第二节教学目标让学生用箭头判断一个图像的方向。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箭头判断方向。

教学难点让学生识别方向与箭头之间的关联。

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不同朝向的图像。

•让学生用箭头指出图像的方向。

教学步骤1.向学生展示朝向不同的图像,如东南、西北等。

2.让学生研究图像中的各种箭头,了解它们所指示的方向。

3.在正确的方向上使用一个箭头。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用箭头判断方向的能力。

第三节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较准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位置和方向。

教学难点让学生准确地描述位置和方向。

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一个物体,并让他们描述它的位置和方向。

教学步骤1.向学生展示一个物体。

2.让学生描述这个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抽象概括,理性升华。
你们能不能用算式把分的过程和结果表示出来?(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各个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小鹿15只,每条船能坐3只,救小鹿需要几条船?用算式表示就是:15÷3=5(条)
4、小熊8只,每条船能坐2只,救小熊需要几条船?
先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然后独立列式,在汇报交流。
学会了用除法解决问题;如果表示平均分要用除法表示;……
二、知识应用:
课件展示:分食物
1、先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主要信息:一共有4个小朋友、8瓶饮料、12个梨、8块蛋糕、16块糖。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1)每人分几块蛋糕?
2)每人平均分几个梨?
3)8瓶饮料,每人2瓶,可以分给几个人?
4)每人平均分几块糖?
6)12根木头,每次搬2根。需要多少次搬完?
2、复习并解决问题:
16只小兔,每4只小兔住一间房子,需要几间房子?
小熊每次搬4块砖,已经搬了5次,已经搬了多少块?
12根木头,每次搬2根。需要多少次搬完?
小熊每次搬4块砖,24块。小熊需要再搬多少次?
1)学生独立完成以上三个题目。
2)汇报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从问题结果、算式、思维方法等方面进行汇报。然后引导学生用算式进行梳理,算式中各个数表示的意思。
小熊8只,每条船能坐2只,救小熊需要几条船?用算式表示就是:8÷2=4(条)
(目的让学生从“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能平均分成几份”,来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一、类化练习,拓展延伸。
20只小羊,每条船坐()只,救小羊需要几条船?
18个苹果,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几个人?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
二、总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算理。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抽象除法算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学具
预习提纲
预习方式
(怎样预习)
预习内容
(预习什么)
看一看
默读教材第56---58。
读一读
朗读教材第56---58。
填一填
狮子
()只
分成( )组
平均每组几只?
三羊
()只
派()条船去救
平均每条船上几山羊?
小鹿
16÷4= 4 (间)
4×5= 20 (块)
12÷2= 6 (根)
24÷4= 6 (次)
3、探究新知:
小熊每次搬4块砖,已经搬了5次,还剩24块没搬。小熊一共需要搬多少块砖?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知道什么呢?
1)引导启发学生理清要解决“小熊一共要搬多少块砖?”先要求出“小熊已经搬了多少块砖”然后把剩下的砖和已经搬了的砖合起来就是“小熊一共要搬多少块砖”。
1)学生独立看图列式
2)汇报交流: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并说说自己列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目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自主练习第二题。
1)学生独立解决并列式计算。
2)指生汇报: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限时作业:
第2课时
课题:自主练习——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课本第61——62页。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结果和过程两方面进行交流,及时地用学具或图形能够进行抽象。)
3、抽象概括,理性升华。
你们能不能用算式把分的过程和结果表示出来?(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各个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狮子10只,分成5组,平均每组有几只?
用算式表示就是:10÷5=2(只)
()只
每条船最多装()只
需要几条船?
小熊
()只
每条船最多装()只
需要几条船?
想一想
第一个题和第三题应怎样列式。
练一练
1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盘()个。列式:□÷□=□
2每个盘里放7个,能放()盘。列式:□÷□=□
做一做
课本58页自主练习1、2题.
说一说
有条件的同学将预习获得的知识说给家长或同伴听一听,征求家长或同伴的意见。
1)14个桔子,平均分到2个盘子里,每盘放()个。
()÷( )=( )
2)28个梨,每个盘子放7个,需要准备()个盘子。
()÷( )=( )
3)8个西红柿,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个。
()÷( )=( )
4)16个桃,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个人。
()÷( )=( )
5)有9块正方体,能摆()个 。
2)学生独立列式解决:
3)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列出的算是有:
16÷4= 4 (间) 4-3=1(间)
16÷4-3=1 (间)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如果列出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4)小结:
当一道算式中有除和加(减)时,不论除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
三、类化练习,拓展创新
1、自主练习第一题
□×□=□□×□=□
□×□=□□×□=□
□÷□=□□÷□=□
□÷□=□□÷□=□
说一说
有条件的同学将预习获得的知识说给家长或同伴听一听,征求家长或同伴的意见。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提炼信息
1、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不仅仅了解了森林里水中救援的故事,并且帮小动物解决了许多问题。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故事吗?
3、课本自主练习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并让学生说说如何列式。
(本题目的是通过卡车运集装箱的情景,引导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不同情况。)
二、知识应用:
1、看图编故事。(根据课本59页第5题的4幅图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图意为: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走了很长的一段路,觉得肚子很饿,于是让八戒去找吃的,八戒很不乐意,心想到哪里找吃的呢?但是没有办法还是得去。走啊走啊,发现一棵桃树,树上有9个桃子,八戒已经摘下8个,心想9个桃子不好分给4人,反正这里没人,嘴馋的八戒就想先吃一个,谁想这个桃子竟是猴哥变得,八戒的一举一动全被看到,回去后八戒被师傅批评了一顿。
预习内容
(预习什么)
看一看
默读教材第60---62
读一读
朗读教材第60---62。
填一填


每次搬()块已搬()次
还剩()块没搬
一共多少块砖?

木料
一共12根
每次运()根
要几次运完?

房子
每()只兔子住一间房子
已建好()间
16只兔子住下了吗?
想一想
应怎样解答上面3个问题。
练一练
★★★★★★
★★★★★★
小学教师电子备课
年级:二年级学科:___数学_____第_五_单元
课题
水中救援——除法的简单应用
内容
56——57页
课时
2
主备老师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以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为基础,经历除法学习的探究过程,在建立丰富表象的基础上抽象除法算式。
三、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1)先用学具分一分,在小组内说一说。
2)用除法算式表示分的过程,汇报时要说明每道题所表示的意思。
四、类化练习,拓宽创新
1、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
1)分析题意:
要知道一组比二组多收集了多少个?应先知道什么呢?(一组收集了多少个。)
2)学生独立列式解决
3)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如果是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提出问题:谁能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可能提出:8个桃子分给4人,每人可以吃几个?)
3、学生独立列式解决
4、汇报交流,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泗店镇中心小学教师电子备课
年级:二年级学科:___数学_____第__五_单元
课题
重建家园——综合应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课件出示情境图。谁来说说通过预习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小熊和小兔子在重新盖房子。)
3、通过预习,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16只小兔,每4只小兔住一间房子,已经修好了3间。
2)小熊每次搬4块砖,已经搬了5次,还剩24块没搬。
3)12根木头,每次搬2根。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习
1、提出问题:
谁能根据咱们找到的信息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
2、你能根据当时的找到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1)小鹿15只,每条船能坐3只,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2)狮子10只,分成5组,平均每组有几只?
3)小熊8只,每条船能坐2只,救小熊需要几条船?……
二、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一)狮子10只,分成5组,平均每组有几只?
1、自主探究:
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
生可能提出:
1)16只小兔,每4只小兔住一间房子,需要几间房子?
2)16只小兔,每4只小兔住一间房子,已经修好了3间。还需要盖几间房子?
3)小熊每次搬4块砖,已经搬了5次,已经搬了多少块?
4)小熊每次搬4块砖,已经搬了5次,还剩24块没搬。小熊一共需要搬多少块砖?
5)小熊每次搬4块砖,24块。小熊需要再搬多少次?
(目的让学生从“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来体会除法的意义。)
(二)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1、自主探究:
救小鹿需要几条船?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2、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把你的摆法和想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引导学生从结果和过程两方面进行交流,及时地用学具或图形能够进行抽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