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中文全文: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较为罕见,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式有所不同,需重视
特发性肺纤维化较为罕见,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式有所不同,需重视导语: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渐进式、致命性的肺部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生存期较短,平均为2-5年,5年生存率不足40%。
在美国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病率为14~27.9/100000,在欧洲为12.5-23.4/100000,在英国为4.6/100000,且以每年11%速度增长。
一、你了解特发性肺纤维化吗?病因尚不明确,中医和西医有不同的认识1、概述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进行性进展的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其病变部位局限在肺脏,以男性患者居多,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常伴有干咳,其肺组织学和胸部高分辨率CT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肺功能常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后期严重可发展为呼吸衰竭,预后较差。
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如何防治特发性肺纤维化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特发性肺纤维化无特效治疗药物,最新指南推荐用的抗纤维化药物和肺移植也存在诸多弊端。
比如有治疗周期长、费用高、供体缺乏、排斥反应、疗效不明显及不良反应等,故尽快研究一套既安全有效而又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的帮助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解决困难,已成为目前亟需攻破的医学难题。
中医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通过辨证论治进行个体化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众多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在改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
2、中医认识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名归属,目前仍未有统一的认识,但多数医家主张用“肺痿”或“肺痹”来统一命名。
主张以“肺痹”命名的学者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在纤维化进展过程中,肺泡损伤增厚变形和渗出物机化闭塞的特点与古代医家认为本病肺络闭阻、血气不通的病机相匹配。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肺痹之气机壅塞不通的病机与特发性肺纤维化进行性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相似,故将本病归属为“肺痹”范畴。
特发性肺纤维化
UIP的病理诊断标准HRC来自联合外科肺活检诊断IPFIPF的诊断流程
IPF的诊断标准
IPF自然病程
UIP:CT进展过程
IPF急性加重的诊断
过去或现在诊断IPF 近30天内呼吸困难加重或肺功能恶化,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HRCT显示在与UIP相一致的网格或蜂窝肺的背景下出现了新的
Wiggins等,1990首先提出,发生于吸烟者的独立疾病实体 IPF的亚型
吸烟是IPF合并肺气肿的重要危险因素; IPF合并肺气肿肺容量正常或近似正常,弥散量显著降低; IPF合并肺气肿较单纯IPF 生存预后更差,与合并更明显的肺动脉高
压有关。
IPF: 药物治疗探索
抗炎制剂 糖皮质激素 硫唑嘌呤/环磷酰胺 环孢素A
IPF治疗的相关研究
IPF治疗的相关研究
IPF治疗的相关研究
N Engl J Med, 2012;366:1968-77..
IPF治疗的相关研究
N Engl J Med, 2012;366:1968-77..
HRCT Fibrosis Score vs Survival in IPF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8;157:1063-1072
BAL/TBLB:非IPF诊断的必须条件
IPF: 开胸或VATS肺活检
意义: 区别UIP和其它IIP, 确诊IPF 指征:临床非典型IPF, 没有手术禁忌证,年龄<50yr *>70 yr , 肥胖, 冠心病, 肺功能重度障碍, 手术危险
性增加
—— 确诊与治疗的价值/手术危险性
UIP的病理特征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进行性肺部疾病。
IPF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进行性的肺部疾病,其具体病因尚不清楚,被认为是一种特发性疾病。
本文将从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定义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进行性肺部疾病,其具体病因尚不清楚。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人主诉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出现进行性肺功能障碍和肺实质广泛病变。
病理上常见纤维组织增生、结缔组织代偿性增生形成间质纤维化斑块。
二、病因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多种因素相关。
一般认为可能与感染、病毒、遗传、环境因素以及内源性因素等有关。
遗传因素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方向,一些研究表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与家族性传播有一定的关联性,疾病可能与一些基因突变或多态性位点有关。
三、临床表现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多样,但主要症状是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和乏力。
其他常见的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咳血等。
一些病人也可能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
肺功能检查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气流受限,并且逐渐恶化。
胸部影像学检查通常显示肺间质纤维化和胸膜增厚。
四、诊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
临床医生通常根据病史和体征来进行初步判断,但其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
肺功能检查对诊断非常重要,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肺活量和气流量降低。
胸部高分辨率CT是诊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重要手段,表现为皮质纹理增多、间隔增厚、胸膜增厚等。
五、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目前还没有能够根治的方法,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以抗纤维化药物为主,如免疫抑制剂、抗氧化剂、抗炎药、胶原抑制剂等。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思路与探讨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思路与探讨
崔云;王书臣;苗青
【期刊名称】《北京中医药》
【年(卷),期】2012(31)2
【摘要】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肺系疑难病症,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通过长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IPF同时存在着肺痹与肺痿的病机特点,在疾病的初中期当属肺痹为主,肺络痹阻、气阴两虚是病机关键;在疾病的中晚期以肺痿为主,痰瘀阻滞、络虚不荣是病机关键;在疾病的慢性迁延期,存在着肺痹与肺痿的相互转化。
【总页数】2页(P112-113)
【关键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因病机;学术探讨
【作者】崔云;王书臣;苗青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呼吸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
【相关文献】
1.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 [J], 姜良铎;张晓梅;肖培新
2.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探析 [J], 张南星;王至婉
3.中医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三期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的探究 [J], 苏鑫;潘浩
4.从瘀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病因病机 [J], 杨睿;曲妮妮
5.分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肺间质纤维化中的阳性率以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相关病因 [J], 王阿红;刘亚冲;李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呼吸内科】特发性肺纤维化
第二十五章特发性肺纤维化一、特发性肺纤维化简介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
按病程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之分,所谓Hamman-Rich综合征属急性型,临床更多见的则是亚急性和慢性型,欧洲学者多称本病为隐源性致纤维性肺泡炎(cryptogenicfibrosingalveolitis,CFA)。
美国习用IPF,我国一度盛行CFA的名称,近来却多用IPF。
本病多为散发,估计发病率3~5/10万,占所有间质性肺病的65%左右。
见于各年龄组,而作出诊断常在50~70岁之间,男女比例1.5~2∶1。
预后不良,早期病例即使对激素治疗有反应,生存期一般也仅有5年。
二、特发性肺纤维化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本病病因未明,弥散性肺间质纤维化局限于肺部。
Hamman和Rich分别于1935年和1944年首先报道数例,均属急性型,进展急剧,在6周至半年内死亡,故又名Hamman-Rich综合症。
本病多在40-50岁发病,男性稍多于女性,是遍及全世界的疾病,近10年来发病率及病死率皆升高,绝大多数为慢性型,发病年龄越高,病程越长。
急性型罕见。
近年多数学者认为系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IPF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亦未完全阐明,但已有足够证据表明与免疫炎症损伤有关。
不同标本所显示的免疫炎症反应特征不尽一致,周围血所反映出的是免疫异常比较突出,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显示炎症反应为主,而肺局部组织的异常又有所不同。
因此在评估各种研究资料需要考虑到这种差异。
综合近年来的研究,关于IPF发病机制及其过程概括如下:①某种未知抗原激活B细胞,产生Ig并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而刺激和活化肺泡巨噬细胞。
这一免疫反应在肺局部,如果肺泡壁B淋巴细胞也产生抗体,则肺泡壁的某些成分可能会被错误地识别为异物。
因此有人认为IPF可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概念更新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概念更新近日在国际著名呼吸刊物《柳叶刀呼吸医学》(Lancet Respir Med)读到美国间质病专家Ganesh Raghu的一篇评述文章【1】,顿时感觉眼睛一亮,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了全文,感觉与我们临床的实际是那么贴近,值得与大家分享。
01关于IPF的新概念作者建议将目前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更新为:“多种病因所致的不可逆肺纤维化”(irreversible pulmonary fibrosis of many entities)。
02更新的理由1、UIP并非只发生于IPF:2018 ATS/ERS/JRS/ALAT的IPF诊断指南【2】强调了IPF影像学和组织学上的UIP(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特征,但实际上UIP本身并无特异性,许多ILD都有UIP表现,包括各种CTD-ILD,纤维化性或者慢性过敏性肺炎,职业相关的ILD(例如石棉肺),结节病,药物引起的ILD等,且UIP可以和肺气肿以及其他IIP共存。
2、目前缺乏具体的方法区别UIP是特发性的(IPF)? 还是其他类型ILD的表现: 2018 IPF指南【2】强调IPF的诊断需要排除已知原因和其他可引起UIP样改变的临床情形,但并未提出如何排除这些情形的正确方法。
目前也没有什么生物学或者分子标志物用以区别UIP表现是IPF?还是其他类型的ILD的表现?3、目前对IPF发病机制有了更多的认识,无论能否找到病因,UIP实际是各种疾病所致的肺纤维化的不可逆阶段,意味着纤维化的进展性和不可逆性。
在同一肺组织局部可以和其他间质性肺炎共存。
4、IPF目前指的是一种发生在成年人的、持续进展的、原因不明的、纤维化性致死性肺疾病,在ILD中占比较高(约20%),给医生和患者造成预后不良和发病比例较高的认识误区和心理压力。
基于上述理由,有必要质疑:IPF究竟是一种独特的疾病?还是UIP的一种临床表型?显然后者更为确切,是时候考虑去除“特发性”这个名词了。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通信作者:康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沈阳,110001标准与讨论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是以弥漫性肺泡单位慢性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大组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其常见类型。
多年来,对IPF概念的理解一直存在着差异。
随着高分辨CT(HRCT)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等实验室技术的临床应用,特别是胸腔镜和开胸肺活检的开展,使本病从病理组织学上有了明确的认识。
为规范本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制定本指南(草案)如下:一、概念IPF是指原因不明并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肺泡单位结构紊乱和肺纤维化。
UIP不同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其他类型,如特发性脱屑性间质性肺炎/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DIP/RBILD)、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和急性间质性肺炎(AIP)。
二、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男∶女≈2∶1,儿童罕见。
2·起病隐袭,主要表现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
3·本病少有肺外器官受累,但可出现全身症状,如疲倦、关节痛及体重下降等,发热少见。
4·50%左右的患者出现杵状指(趾),多数患者双肺下部可闻及velcro音。
5·晚期出现发绀,偶可发生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和右心功能不全等。
(二)X线胸片(高千伏摄片)1·常表现为网状或网状结节影伴肺容积减小。
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直径多在3~15 mm大小的多发性囊状透光影(蜂窝肺)。
2·病变分布:多为双侧弥漫性,相对对称,单侧分布少见。
病变多分布于基底部、周边部或胸膜下区。
肺间质纤维化
• 释放纤连蛋白Fn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此 • 外,它还可以刺激胶原酶的活性,增强其对胶原物质
• 的降解。患者对秋水仙碱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副作 • 用也比较少,可以替代泼尼松作为一线药物治疗肺 • 纤维化。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认为秋水仙碱并不能
明 • 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故还需进行大规模前瞻性研究 • 来确定其疗效。D-青霉胺是铜离子络合剂,而铜离 • 子是赖胺酰氧化酶的重要辅助因子,故本药能抑制 • 该酶的活性,使新分泌的胶原不能相互交联,鉴于其 • 毒性并且缺乏对照研究从而使其应用受限。
• 1.3 吡非尼酮 是一种新的抗纤维化药物,可通过 • 降低肺血管通透性,下调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 • 水平,抑制炎症细胞迁移及在转录水平抑制转化生 • 长因子TGF-β及Ⅰ型、Ⅲ型胶原mRNA表达来发 • 挥其作用。动物实验发现口服吡非尼酮可以显著减 • 轻BLM引起的肺功能紊乱,减少肺组织中羟脯氨 • 酸含量[5]。Raghu等在一小规模临床试验中发现吡 • 非尼酮可以稳定患者呼吸道的功能和症状[6]。吡非 • 尼酮对晚期严重的IPF患者具有稳定病情的作用, • 又因其副作用较小,故有很好的依从性。该药在实 • 验和临床中显示出的较好的抗纤维化效应,使人们 • 对其治疗肺纤维化充满了信心,但是还需大量临床 • 研究才能进一步肯定其疗效。
• 1.2 秋水仙碱与D-青霉胺 秋水仙碱是一种较早 • 应用于临床治疗肺纤维化的药物,它可以强有力的 • 抑制体内成纤维细胞增殖,使胶原合成减少(抑制微 • 管蛋白聚合,干扰胶原分泌,而不是阻断胶原 • mRNA转录)[4];秋水仙碱还具有抗炎效应,可抑制 • 中性粒细胞代谢、趋化、迁徙,并抑制肺泡巨噬细
• GSH的合成。NAC可消除HO、OH-、HOCL,并且 • 可以抑制TNF-α、IL-1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因而对 • 肺泡上皮具有保护作用[8]。Behr等给予IPF患者 • 大剂量NAC 12周后,发现其肺功能明显改善[9]。 • 目前认为NAC可作为肺纤维化的辅助治疗手段, • 但还需更多的临床实验予以证实。烟酸可补充因氧 • 自由基过多而消耗的NAD和ATP,牛磺酸能结合 • HOCL而稳定生物膜,此外它们还可能通过抑制 • NF-κB活性,使其调控的IL-1、TNF-α、IL-6和 • TGF-β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下降,从而减轻肺纤维 • 化[10]。盐酸氨溴索是一种祛痰药,新近研究发现它 • 也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并能减轻气道的高反应 • 性,刺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产生,通过减少TNF-α • 生成或释放[11]及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而起到抗 • 炎作用。
特发性肺纤维化
• 其他诊断 提示其他诊断结果,包括(1) CT特征:囊状影、明显的马赛克样灌 注缺损、 以磨玻璃影为主、广泛微结节影、小叶中央性 结节影、结节、实变; (2)主要分布特征:支气管周围血管束、淋巴管周围、上肺或中肺;(3)其他: 胸膜斑(考虑石棉肺)、 食管扩张(考虑结缔组织病)、锁骨远端侵蚀(考虑类风 湿关节炎)、广泛淋巴结肿大(考虑其他病因)、胸腔渗出、胸膜增厚(考虑结缔 组织病或药物)
• 胸部 HRCT 类型 影像特征
• UIP型 (1)以胸膜下肺基底部分布为主;分布往往具有异质性;(2)伴或不伴外 周牵引的牵拉性支气管扩张或支气管扩张的蜂窝影
• 可能UIP型 (1)以胸膜下肺基底部分布为主;分布往往具有异质性;(2)伴外周 牵拉性支气管扩张或支气管扩张的网状影;(3)可能有轻度的磨玻璃影
• (2) 尼达尼布:尼达尼布是2015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协会/日本胸科协会 /拉丁美洲胸科协会联合发布的《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治疗推荐指南》中推荐等 级最高(条件推荐)的两大药物之一。
• 急性加重期:广谱抗生素(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激素。
• 激素适用于早期以肺间质浸润为主的病例,强的松1mg/kg·d,持续2个月,其 后每周减0.05mg/kg·d,直至维持量0.25mg/kg·d。老年病人,发绀、杵状 指、低氧血症,胸片示广泛肺纤维化,蜂窝肺者,只对症治疗,吸氧,不宜用 糖皮质激素。皮质激素无效或不能接受者,可应用免疫抑制剂如小剂量硫唑嘌 呤。
治疗
• (一)药物治疗
• (1) 吡非尼酮:吡非尼酮是2015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协会/日本胸科协会 /拉丁美洲胸科协会联合发布的《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治疗推荐指南》中个推荐 用于治疗的两个药物之一, IPF患者经吡非尼酮连续服药治疗52周后,能够减 缓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如FVC和DLCO的下降,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同 时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研究简析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研究简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属于一种肺部慢性疾病,根据相关资料得知,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显著上升的趋势,该病在发病的初期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在治疗过程中西医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糖皮质素以及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是从治疗效果上来看,仅仅能对患者的气道炎症进行控制,但是并没有抗纤维化的作用,并且患者治疗后不良作用较多,预后效果不佳。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临床致死率较高,从近年来的临床治疗病历分析,患者确诊后存活5年以上的患者仅仅只有30%到50%左右,近年来国内许多中医专家学者致力于中医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研究,并且取得了相应的进展,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治疗中的中医治疗方法的运用效果与研究概况。
标签: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运用效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主要特征是弥漫性肺泡炎、纤维化等,对患者进行肺间质损伤。
人体肺脏的间质组织本身是由胶原蛋白、弹性素以及蛋白糖构成的,该疾病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肺部成纤维细胞进行损伤,然后通过胶原蛋白的分泌来修补间质组织,从而患者肺部组织失去正常的功能,转化为纤维化。
1 中医对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认知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属于一种先到医学名称,而从中医学的角度上来讲,根据患者患病不同时期的不同症状而进行不同的归属,根据患者病情症状的演变,患者临床症状为咳嗽,则在中医学中的命名则是“喘证”;患者临床症状为肺胀,在中医学中的命名则是“肺痹”、“肺萎”;根据对国内外医学文献中对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患者临床症状相关调查得知,患者发病早期属于“肺痹”痹,而晚期则属于“肺萎”,两则在疾病的发展过程当中互相影响。
而对于该疾病的中医学病因病机而言,在《黄帝内经》当中有所描述”痹者,闭也,风寒湿三气杂至,则壅闭经络,气血不行而病为痹”,张炜等[1]人研究当中证实了肺痹发病的条件必然是外邪袭表犯肺。
而苏鑫等[2]人提出,肺热络瘀是肺痹的早期发病病因。
特发性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导读: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
……中文名称: 特发性肺纤维化英文名称: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英文又名: IPF疾病简介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
按病程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之分,所谓Hamman-Rich综合征属急性型,临床更多见的则是亚急性和慢性型。
欧洲学者多称本病为隐源性致纤维性肺泡炎(cryptogenicfibrosingalveolitis,CFA)。
美国习用IPF。
我国一度盛行CFA的名称,近来却多用IPF。
本病多为散发,估计发病率3~5/10万,占所有间质性肺病的65%左右。
见于各年龄组,而作出诊断常在50~70岁之间,男女比例1.5~2∶1。
预后不良,早期病例即使对激素治疗有反应,生存期一般也仅有5年。
症状症状详细描述约15%的IPF病例呈急性经过,常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而发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加重,多于6个月内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绝大数IPF为慢性型(可能尚有介于中间的亚急性型),虽称慢性,平均生存时间也只有3.2年。
慢性型似乎并非急性型演变而来,确切关系尚不了解。
主要症状有:①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呼吸浅速,可有鼻翼搧动和辅助肌参予呼吸,但大多没有端坐呼吸。
②咳嗽、咳痰早期无咳嗽,以后可有干咳或少量粘液痰。
易有继发感染,出现粘液脓性痰或脓痰,偶见血痰。
③全身症状可有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关节酸痛等,一般比较少见。
急性型可有发热。
常见体征:①呼吸困难和紫绀。
②胸廓扩张和膈肌活动度降低。
③两肺中下部Velcro罗音,具有一定特征性。
④杵状指趾。
⑤终末期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相应征象。
2022特发性肺纤维化共病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2特发性肺纤维化共病的研究进展(全文)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临床病程不可预测,病死率高。
近年来,随着医患双方对IPF认知度的提升,其共病也被进一步关注并成为此类患者诊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研究表明,IPF共病的存在显著增加了IPF疾病的进展和死亡的风险。
本文主要分析那些对IPF死亡率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共病,以期加强对IPF共病的识别和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罕见且具有挑战性的弥漫性肺部疾病,平均生存期仅3~5年[1],比许多肿瘤性疾病更短。
IPF患者多死于与IPF直接相关的原因[2],其余的死亡原因则与共病相关,特别是老年IPF患者。
新的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尼达尼布)可以减缓疾病的进展并稳定肺功能,但只适用于轻中度患者,晚期疾病患者仍无药可医[2]。
IPF以中老年男性多见,这种临床背景下的共病多种多样,临床症状更多,可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3]。
1 IPF与共病不同研究中IPF共病的患病率存在差异。
Kreuter等[4]的一项包含272例IPF患者的回顾性单中心研究发现,12%没有共病,58%有1~3个共病,30%有4~7个共病。
根据共病的发生率,中位生存期从无共病患者的66个月到有1~3个共病患者的48个月,以及有4~7个共病患者的35个月[4],且心血管疾病和肺癌是对死亡率影响最大的共病[4]。
而丹麦的一项单中心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抑郁症、高血压和糖尿病是IPF患者最常见的共病[5]。
包含19个中心、502例IPF患者数据的德国INSIGHTS-IPF 注册登记中[6],肺癌在IPF共病中的患病率仅占1%,和丹麦报告的6%差距较小,与Kreuter等[4]的研究(占15%)高度矛盾。
而Tzouvelekis等[7]研究发现IPF患者中肺癌的发病率为3%~22%。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进展研究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进展研究李娜;邵玉霞【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6(021)005【总页数】4页(P917-920)【作者】李娜;邵玉霞【作者单位】150086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150086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正文语种】中文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系指原因不明的下呼吸道的弥漫性炎症性疾病。
炎症侵犯肺泡壁和临近的肺泡腔,造成肺泡间隔增厚和肺纤维化。
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其至小气道和小血管也可受累。
其临床特点有进行性呼吸困难,Velcro啰音,进行性低氧血症。
肺功能受损以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障碍为主。
IPF患病率约2~5/10万,发病年龄多为40~5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
绝大多数病程为慢性,起病骤急者罕见。
IPF是一种进展的致命的疾病,特点是肺实质纤维化以及肺功能的进行性降低[1],而且是一种破坏和活动能力丧失的疾病,其诊断后只有2~3年的生存期。
IPF普遍预后很差,大多数患者肺功能逐步丧失,极可能遭受急性发作与加速肺功能丧失,通常会导致死亡[2]。
IPF是慢性进展性纤维化的间质性肺炎的一种特殊表现型,多见于成人发生,病因不明。
影像学和组织学的表现都和一般的间质性肺炎类似[3]。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重点介绍该病的治疗进展。
IPF患者有进行性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氧疗对于这类患者有改善病情的作用。
氧气治疗的直接作用是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因血氧下降造成的组织缺氧,使脑、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得以维持;也可减轻缺氧时心率、呼吸加快所增加的心、肺工作负担。
IPF患者适合长期吸氧,不宜吸入高浓度氧,因为血氧提高的太快,可以反射性地减弱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对低氧的刺激,使对呼吸的兴奋作用下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
同时高流量吸氧,可以引起氧中毒。
因此,给予患者持续性低流量氧疗。
但严重缺氧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和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其对重要器官的危害性比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要更严重。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治
疾病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疾病进展速度、治疗方案、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等。
预后因素
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预后
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提高预后
患者年龄:年龄越大,预后越差
合并症:合并症越多,预后越差
患者依从性:患者依从性越好,预后越好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越好,预后越好
3
2
1
4
5
6
预防措施
01
戒烟:吸烟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0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肺部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02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避免接触有毒气体、粉尘等有害物质,降低患病风险。
0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增强体质,降低患病风险。
04
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01
康复计划: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02
康复方法:包括呼吸训练、运动疗法、心理治疗等
03
康复效果: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
04
4
疾病进展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进展速度因人而异。
疾病早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咳嗽、乏力等症状。
组织病理学检查:肺组织活检等
血清学检查: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
基因检测:基因突变等
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肺纤维化,如风湿性疾病、药物性肺损伤等
鉴别诊断
01
特发性肺纤维化与其他类型的肺纤维化: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等
The Lancet:高分辨CT可确诊部分疑似特发性肺纤维化
The Lancet:高分辨CT可确诊部分疑似特发性肺纤维化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即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患者呼吸道症状和肺功能呈进行性恶化,通常在诊断后5年内死亡,明确诊断有助于制定治疗策略。
对于高分辨率CT表现不明确的疑似IPF/UIP患者,目前指南要求以肺部活检的病理学结果作为其诊断标准。
有研究表明,对于影像学表现疑似IPF/UIP,并且存在特异性临床表现的患者,也可不需要进一步的组织学检测即可诊断为IPF/UIP。
为此,美国华盛顿大学间质性肺病中心的学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明确高分辨率CT对于疑似IPF/UIP的诊断价值。
研究结果显示,高分辨率CT可以作为有特异性临床表现的IPF/UIP的诊断标准。
文章发表于近期的The Lancet杂志上。
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其中期分析由于缺乏有效性而被终止。
在后续分析中,研究者对部分接受高分辨率CT筛查和外科手术肺活检的病人进行评估,对高分辨率CT检测的结果(分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疑似普通型间质性肺炎、非普通型间质性肺炎)采用IPF/UIP组织学形态加以确认,并计算其阳性和阴性预测值。
结果显示,111例高分辨率CT检测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的患者中有108例组织学证实确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阳性预测值为97.3%。
同时84例高分辨率CT检测为疑似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的患者中79例组织学证实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阳性预测值为94.0%。
120例高分辨率CT检测为非普通型间质性肺炎患者中,有22例组织学证实为疑似或非普通型间质性肺炎。
结果表明,对于高分辨CT提示为疑似普通型间质性肺炎表现,且有特定临床表现的患者,如果由本领域熟悉IPF/UIP诊断和治疗的专家进行评估,,未必需要外科肺活检取样来明确其IPF/UIP的诊断。
因此,高分辨率CT可能有助于降低疑似IPF/UIP的外科肺活检率。
今后若与非侵入性的生物学标志物等相结合,或可更好的IPF/UIP诊断。
特发性肺纤维化病因
特发性肺纤维化病因
*导读:本病病因未明,弥散性肺间质纤维化局限于肺部。
……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
按病程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之分,所谓Hamman-Rich综合征属急性型,临床更多见的则是亚急性和慢性型。
欧洲学者多称本病为隐源性致纤维性肺泡炎(cryptogenicfibrosingalveolitis,CFA)。
美国习用IPF。
我国一度盛行CFA的名称,近来却多用IPF。
本病多为散发,估计发病率3~5/10万,占所有间质性肺病的65%左右。
见于各年龄组,而作出诊断常在50~70岁之间,男女比例1.5~2∶1。
预后不良,早期病例即使对激素治疗有反应,生存期一般也仅有5年。
本病病因未明,弥散性肺间质纤维化局限于肺部。
Hamman和Rich 分别于1935年和1944年首先报道数例,均属急性型,进展急剧,在6周至半年内死亡,故又名Hamman-Rich综合症。
本病多在40-50岁发病,男性稍多于女性,是遍及全世界的疾病,近10
年来发病率及病死率皆升高,绝大多数为慢性型,发病年龄越高,病程越长。
急性型罕见。
近年多数学者认为系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纤维化合并肺动脉高压是IPF预后不良的因素, 导致一氧化碳弥散力降低、步行距离下降、运动氧饱 和度下降和死亡风险增加 。 [11,31–33]
IPF患者中支气管肺癌比较常见(9.8%~38%)[34]。 IPF与癌症潜在的关系尚不明确。吸烟是相关因素之一。 然而,在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的患者中,多数肺癌为周围
诊 断
IPF的诊断通常要在间质性肺疾病领域有经验的 呼 吸 科 、 放 射 科 、 病 理 科 医 师 的 共 同 合 作 下 完 成 。 [15] HRCT或肺组织活检支持UIP对IPF的诊断至关重要 。 [1–3] 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纤维化型的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其他类型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以及与职业或环境暴 露、系统性疾病、药物等相关的间质性肺炎 。 [1–2] 即使
引 言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原因不明,呈慢性、进行性、 不可逆性发展,通常为致死性肺疾病。IPF多于中老年 起病(范围55~75岁,诊断时中位年龄66岁),病变局 限于肺,其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表现符合典型的寻常 型间质性肺炎(UIP) 。 [1–3]
在低倍镜下,UIP主要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是病变 区域及轻度病变区域与正常肺组织的混杂分布(空间 异质性),病变区域主要位于胸膜下和间隔旁,呈纤 维化和蜂窝状改变(即囊性纤维化的气腔沿细支气管 上皮呈线性分布,腔内多可见黏蛋白和各种炎症细 胞)。在广泛的胶原蛋白沉积的背景上,可见小灶性 分布的纤维化区域(成纤维细胞灶),它们反映了疾 病进程中的时相异质性,并提示症疾的进展。炎症通 常较轻微,伴有灶性分布的淋巴细胞浆细胞间质浸 润。在高分辨率CT(HRCT)上,UIP主要表现为网
良,住院后病死率超过60%,存活的患者中,出院后6 个月内病死率高于90% 。 [21,25] 在27%急性加重期IPF患者 中可检测到Torque teno病毒(TTV) 。 [26] 形态学表现为 典型UIP基础上的弥漫性肺泡损伤。急性加重的发病机 制目前不明,但有报道认为与广泛的上皮细胞凋亡有 关 。 [27] 在急性加重期,循环中纤维细胞数量增多,疾病 缓解后恢复至加重前的水平,提示纤维细胞可能参与 了急性加重过程 。 [28] 4 肺纤维化和其他肺脏异常
格影,多伴有牵张性支气管扩张,而磨玻璃影极少见 (图1)。蜂窝状影,为位于胸膜下、成簇分布、具有 完整囊壁的囊状气腔(典型的直径为3~10 mm),是 IPF诊断的关键性依据 。 [1–3]
IPF患者多以慢性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和咳嗽就 诊。胸部听诊时可于双肺基底部闻及吸气相湿罗音, 通常伴有杵状指。IPF自然病程稳定或缓慢进展,大多 数 患 者 符 合 这 一 规 律 。 然 而 , 近 几 年 的 研 究 发 现 IPF是 一 种 异 质 性 疾 病 , 并 根 据 不 同 的 临 床 过 程 将 IPF分 成 了 不同的表型。本病发病机制不明,但越来越多的证据 表明,异常激活的肺泡上皮细胞导致了间质细胞的迁 移、增生和活化,以及成纤维细胞灶和肌成纤维细胞 灶的形成,活化的肌成纤维细胞灶分泌过多的细胞外 基质分子,从而造成了肺组织结构破坏。
2 快速进展型 快速进展型IPF患者,多为男性吸烟者,病情迅速
进展,存活期缩短。在转录水平的研究表明,IPF进展 与多个调控肺泡上皮和间质结构域的信号通路上调有 关 。 [19] 尽管在诊断时二者在肺功能、胸部影像、组织学 表现相似,快速进展型IPF在临床和基因转录方面均与 典型的缓慢进展型IPF不同。Boon及其同事 发 [20] 现在快 速进展型IPF患者中,上调的基因包括MAPK—EGR1— HSP70(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蛋 白—热休克蛋白70)通路的成员,而这个通路与吸烟引 起的炎症反应有关。 3 急性加重型
发病机制
1 从炎症性通路到上皮细胞通路的疾病 在多数间质性肺疾病中,炎症具有关键性作用,
慢性炎症导致了纤维化。然而,与多数间质性肺疾病 不 同 , 作 为 一 种 以 UIP为 典 型 特 点 的 疾 病 , [1–2] IPF进 行 性纤维化的过程是一个依赖上皮细胞的成纤维细胞激 活的过程(图4),而对抗炎治疗反应很差 。 [41] 然而, 在部分IPF患者中,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的异常调节可 能与IPF发生或发展有关 。 [16,42] 因此,至少有2个不同的 通 路 ——炎 症 通 路 和 上 皮 细 胞 通 路 ——可 以 导 致 肺 纤 维 化 。 [43–44] 2 上皮损伤和激活: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性肺癌,并且与纤维化和严重的上皮细胞异常有关,提 示肺癌发病机制中可能涉及纤维化过程 。 [34–35] IPF的致癌 还 可 能 与 慢 性 DNA损 伤 导 致 的 p53基 因 突 变 和 [36–37] 编 码 FHIT的等位基因缺失有关 。 [38] 另外,TTV感染可能参与 肿瘤发病 。 [39] 有趣的是,在一些家族性IPF伴肺癌的患 者 中 , 编 码 表 面 活 性 蛋 白 A2的 基 因 ( SFTPA2) 几 乎 没 有突变 。 [40]
478
The Lancet Chinese Edition 专题研讨·Seminar
肺脏微小损伤 出现症状
急性加重
存活率(%)
IPF合并肺气肿
缓慢进展型
无症状期 (数月到数年)
快速进展型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时间(年)
图2 IPF的临床亚型 IPF患者临床过程的异质性表现。IPF通常有很长一段(数月到数年)无症状期。患者在肺损伤到足够引 起症状时就诊。明确诊断后,多数患者临床表现和肺功能缓慢下降(缓慢进展型)。约10%的患者会出现临 床情况急性恶化(急性加重),急性加重可能早于临床终末期,也可能会导致疾病进入终末期。少数患者病 情迅速进展,病程很短。大量吸烟者可能在肺纤维化同时伴有肺气肿,其存活期短于单纯IPF患者
对正常区域交替分布(星号),且其间有明确界线。间质的炎症相对较微,伴有肺泡Ⅱ型上皮增生。纤
维化区域中高密度胶原组织和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的成纤维细胞灶二者的含量可用于评价该纤维化区域 的病变阶段(箭头)。D.蜂窝结构和囊性纤维化的区域均内衬细支气管上皮,腔内充满黏蛋白
没有与结缔组织病相关的临床表现,也推荐作血清抗 体的检测 。 [16] 目前尚未发现血清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明 确可靠的可用于鉴别诊断及评估预后的生物标志物[17–18]。
The Lancet Chinese Edition The Lancet Chinese Edition
专题研专题讨研·讨S·emSemininaarr
特nary fibrosis
Talmadge E King Jr, Annie Pardo, Moisés Selman
临床表型和预后
IPF的临床过程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确诊后的中位 存活期为2.5~3.5年。根据不同的并发症和存活率分为 不同的临床表型(图2)。高龄(>70岁)、吸烟史、 低体重指数、生理功能严重受损、影像学病变范围大 及肺动脉高压提示预后不良 。 [17] 1 稳定型或缓慢进展型
许多IPF患者呈相对缓慢的临床过程,多于出现 症状(咳嗽和进行性呼吸困难)数月或数年后就诊。 这些患者表现为肺总量和肺活量下降,伴有静息状 态下低氧血症,活动后加重。在一项大型临床试验 中,用安慰剂治疗的IPF患者用力肺活量平均每年下降 0.13~0.21升 。 [17]
IPF急性加重型指在除外感染、心衰、肺气肿和其 他已知病因的情况下,疾病迅速进展 。 [21–22] 其诊断需综 合临床(数日或数周内呼吸困难加重)、生理(动脉 血PaO2严重下降)和影像(HRCT在典型UIP基础上出现 双 侧 磨 玻 璃 影 和 实 变 影 ) 表 现 。 [23] 约 5% ~20% 的 患 者 病 程 中 会 出 现 急 性 加 重 。 [21,24–25] 急 性 加 重 期 患 者 预 后 不
一 项 关 于 6 个 IPF家 系 的 全 基 因 组 学 研 究 显 示 , IPF 家系中染色体4q31部位共用的单倍体,检出率显著高 于对照人群 。 [53] 一个在肺脏表达的基因——ELMOD2, 就存在于这个单倍体部位,在IPF患者的肺组织中,该基 因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ELMOD2在细胞形成的过程 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可能在AEC中具有抗病毒作用[54]。 480
477
世界临床医学·2012年7月 第6卷 第7期
A
B
C
D
图1 寻常型间质性肺炎在高分辨率CT和病理切片中的典型表现 A.B.高分辨率CT显示了寻常型间质性肺炎的改变——即不均一的胸膜下网格影和蜂窝影,以基底 部为著。C.寻常型间质性肺炎最重要的组织学特征是病变进展不一致,结构破坏区域、纤维化区域同相
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
IPF的年发病率为(4.6~16.3)/10万,并且在逐年 上 涨 , 其 患 病 率 为 ( 13~20) /10万[3–6]。 男 性 患 者 明 显 多于女性患者(1.5~1.7:1),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 增 加 [4]。 最重要的环境危险因素为吸烟、金属及木质粉尘 暴露[1,3]。 约 0.5%~3.7%的 IPF患 者 有 家 族 史 [5], 但 其 实 际 概 率 可 能 高 于 此 [7]。 多数受累的家族表现为外显率减 少的常染色体显性垂直遗传。家族性肺纤维化常被漏诊。 肥胖[8]、糖尿病[9]、胃食管反流病[10]、肺动脉高压[11]、阻 塞 性 睡 眠 呼 吸 暂 停 、 [12] 冠 状 动 脉 病 变 及 [13] 肺 气 肿 等 [14] 伴随疾病在IPF病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