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概论

合集下载

外科学知识点精华笔记(执业医+主治)必备之 (124)

外科学知识点精华笔记(执业医+主治)必备之 (124)

贫血贫血概论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低限,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

贫血常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各系统疾病均可引起贫血。

诊断标准依据我国的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妊娠女性低于100g/L血细胞比容低于0.42、0.37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1.红细胞生成减少(1)造血干祖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造血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

红系祖细胞: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衰引起的贫血。

(2)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DNA合成障碍: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嘌呤和嘧啶代谢缺陷(巨幼细胞贫血)。

Hb合成缺陷:血红素合成缺陷(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合成缺陷(地中海贫血)。

(3)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骨髓病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1)内源性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获得性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红细胞酶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珠蛋白合成异常:镰形细胞贫血,其他血红蛋白病。

(2)外源性机械性:行军性血红蛋白尿,人造心脏瓣膜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化学、物理或微生物因素:化学毒物及药物性溶血,大面积烧伤,感染性溶血。

免疫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增多:脾功能亢进。

3.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根据细胞形态学分类根据骨髓增生程度分类(1)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和缺铁性贫血。

(2)增生减低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例题】不属于小细胞性贫血的是A.缺铁性贫血B.海洋性贫血C.慢性感染性贫血D.铁粒幼细胞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正确答案』E【例题】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内在缺陷B.红细胞破坏过多C.红细胞寿命缩短D.造血原料缺乏E.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正确答案』E临床表现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氧,因此贫血可出现因组织缺氧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及缺氧所致的代偿表现。

溶血性贫血概论护理课件

溶血性贫血概论护理课件

02
溶血性贫血的护理评估
评估内容与方法
病情状况
心理状况
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包括贫血程度、溶 血性指标等,以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和进 展。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包括焦虑、抑郁等 情绪状态,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绪 变化。
生活方式
认知状况
评估患者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运 动状况等,以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健康 状况。
心力衰竭
观察患者有无心悸、气促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根据 患者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和量,避免过快过多加重心脏负担。 同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避免情绪波动。
04
溶血性贫血的康复与健康指导
康复期护理指导
休息与活动
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 过度劳累,根据病情恢 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饮食护理
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 化的食物,增加新鲜蔬 菜、水果的摄入,避免
THANK YOU
刺激性食物。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 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
的心态。
病情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 征,观察病情变化,如
有异常及时处理。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01
02
03
04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 过度疲劳。
适量运动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增
03
溶血性贫血的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措施
01
休息与活动
根据病情轻重安排适当休息,重者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病情
稳定者可适当参加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02
饮食护理
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绿叶蔬菜等。同

《临床医学概论》讲课提纲-5

《临床医学概论》讲课提纲-5

《临床医学概论》讲课提纲-5讲授:丁选胜(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五、血液系统疾病掌握:贫血、白血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熟悉: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基本概念、病因、治疗原则。

(一)贫血1.贫血概述【定义】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记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

2.分类贫血的分类通常是根据红细胞形态或引起贫血的原因和发生贫血的病理生理而分类的。

①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1)大细胞性贫血:常见疾病为巨幼细胞贫血;(2)正常细胞性贫血:常见疾病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疾病为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②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1)红细胞生成减少:包括缺乏造血原料(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等)及骨髓疾病影响了造血;(2)红细胞破坏过多:由于过度的红细胞破坏,体内的代偿能力不足以弥补和维持红细胞生成与破坏之间的平衡;(3)失血性。

3.临床表现贫血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如下:①一般表现:疲乏、困倦、软弱无力是贫血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贫血严重时,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

②心血管系统表现:活动后心悸、气短最为常见。

部分严重贫血患者可以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

③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头痛、头晕、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及嗜睡等都是常见症状。

严重贫血患者可出现晕厥,老年患者可有神志模糊及精神异常的表现。

④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症状较为常见。

⑤泌尿生殖系统表现:严重贫血患者可有轻度的蛋白尿及尿浓缩功能减退,表现为夜尿增多。

性欲改变以女性患者月经失调亦较为常见。

⑥其他:皮肤干燥,毛发枯干,创口愈合较慢。

眼底苍白及视网膜出血偶见。

4.诊断诊断贫血的手段主要有:详细地询问病史、仔细地体格检查及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涂片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检查、病因检查)。

认识贫血科普知识

认识贫血科普知识

认识贫血科普知识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给身体组织,导致疲乏、无力、头晕、心悸等症状。

以下是关于贫血的一些科普知识:
1. 缺铁:缺铁是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缺铁会影响红细胞的合成和释放,导致贫血。

缺铁通常是由于饮食中铁质摄入不足、失血过多或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2. 缺维生素B12或叶酸:维生素B12和叶酸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

缺乏这些营养素会影响红细胞的合成和释放,导致贫血。

3. 失血过多:失血过多是贫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慢性失血或大量失血会导致贫血。

4. 慢性疾病:慢性疾病如肾衰竭、糖尿病、慢性感染等会影响红细胞的合成和释放,导致贫血。

5. 症状:贫血的症状包括疲乏、无力、头晕、心悸、脸色苍白等。

严重贫血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6. 预防和治疗:预防贫血的关键是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铁质、维生素B12和叶酸。

对于已经患有贫血的人,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补充铁剂、维生素B12或叶酸等。

了解贫血的科普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贫血,保持身体健康。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血管内溶血
红细胞在循环血流中遭到 破坏,血红蛋白释放而引 起症状。
血红蛋白尿—“肾阈”
血管外溶血
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和温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起病 常较缓慢。
受损红细胞主要在脾脏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消化,释出的血红蛋 白分解为珠蛋白和血红素。珠蛋白被进一步分解利用,血红素则分解为 铁和卟啉。铁可再利用,卟啉则分解为游离胆红素,后者经肝细胞摄取,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从胆汁中排出。胆汁中结合胆红素经 肠道细菌作用,被还原为粪胆原,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少量粪胆原又被 肠道重吸收进入血循环,重吸收的粪胆原多再次通过肝细胞重新随胆汁 排泄到肠腔中去,形成“粪胆原的肠肝循环”,小部分粪胆原通过肾随 尿排出,称之为尿胆原。
游离血红蛋白能与血液中的结合珠蛋白相结合。结合体分 子量大,不能通过肾小球排出,由肝细胞从血中清除。未 被结合的游离血红蛋白能够从肾小球滤出,形成血红蛋白 尿排出体外。
部分血红蛋白在近端肾小管被重吸收,在近曲小管上皮细 胞内分解为卟啉、铁及珠蛋白。
反复血管内溶血时,铁以铁蛋白或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 在上皮细胞内。如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脱落随尿排出,即形 成含铁血黄素尿。
4.血红素异常 (1)先天性红细胞卟啉代谢异常如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
病,根据生成的卟啉种类,又分为原卟啉型、尿卟啉型和粪 卟啉型。
(2)铅中毒影响血红素合成可发生溶血性贫血。
二)红细胞外部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1.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温抗体型或冷抗体型(冷凝集素型、D-L抗体 型);原发性或继发性(如SLE、病毒或药物等)。 (2)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如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等。
等中毒,可因引起获得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而溶血。

贫血的名词解释药理学

贫血的名词解释药理学

贫血的名词解释药理学贫血是一种常见疾病,它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的减少,导致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贫血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一些特定人群中更为突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贫血的名词解释和药理学方面的相关内容。

贫血可以根据其发生原因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营养不良性贫血,这是由于身体缺乏必需的营养物质,如铁、维生素B12和叶酸,从而无法生产足够数量的红细胞。

此外,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和骨髓异常也可能引起贫血。

贫血的症状因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乏力、气促、头晕和心悸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是因为贫血导致身体各组织器官供氧不足,从而影响它们的正常功能。

在治疗贫血方面,药物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铁剂是最常见的药物治疗选项之一,在营养不良性缺铁性贫血中广泛应用。

铁剂能够补充人体缺乏的铁元素,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

铁剂有多种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等。

这些给药途径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

然而,铁剂的应用需要结合饮食调整,因为摄入过多的铁可能导致毒性作用。

另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脾摘除术。

脾脏对红细胞的存储和清除有着重要作用,而在某些特定的贫血病例中,脾脏可能出现异常,对红细胞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通过脾摘除手术可以减轻贫血的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也是贫血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饮食中含有丰富的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可以帮助改善贫血症状。

绿叶蔬菜、肝脏和豆类食物是铁的良好来源,而动物肝脏和乳制品是维生素B12的丰富来源。

此外,叶酸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豆类和酵母等食物中。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合理摄取这些营养成分可以提高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

贫血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

医生需要根据贫血的病因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监测治疗的效果。

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除了治疗,预防贫血也是非常重要的。

《基础医学概论》解剖生理学篇阶段复习题

《基础医学概论》解剖生理学篇阶段复习题

《基础医学概论》解剖生理学篇阶段复习题1、简述细胞器的主要类型及其功能。

答:1.核蛋白体(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主要构造a.附着核蛋白体:合成输送到细胞外的分泌蛋白b.游离核蛋白体:合成结构蛋白2.内质网:分布在细胞质中的膜性管道系统3.高尔基体:数层重叠的扁平囊泡,若干小泡及大泡三部分组成的膜性结构.参与由内质网转运来的蛋白质的加工、成熟。

4.线粒体:主要参与供能物质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生成ATP供能,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

5.溶酶体:在酸性条件下,对蛋白质、肽、糖、核酸等多种物质起水解作用2、比较被动转运与主动转运的特点。

答:1.被动转运: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膜转运,顺浓度差或顺电位差,主要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和某些非脂溶性物质,不耗能,单纯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

2.主动转运: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跨膜转运,逆浓度差、逆电位差,耗能,需要载体蛋白。

3、简述被覆上皮的种类及每种被覆上皮所在的代表部位。

答:1.单层扁平上皮:胸腔、腹腔、心包腔的内表面,血管内皮2.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道,支气管黏膜面3.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4.复层扁平上皮:皮肤表面、口腔、食管、阴道等器官的腔面5.单层柱状上皮:肠6.变移上皮:膀胱4、简述翼点的概念及主要临床意义。

答:在太阳穴附近;此处骨质薄弱,其深面有重要血管通过,一旦骨折极易损伤血管,造成硬脑膜外血肿而危及生命。

5、简述脑神经的数目及各对脑神经的名称。

答:脑神经共有12对,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6、简述牵涉痛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答:1.概念: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可引起身体体表的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者痛觉过敏的现象2.临床意义:例如,心绞痛患者常感到左肩、左臂内侧、左侧颈部疼痛和心前区疼痛;胆囊炎症时常感到右肩部疼痛。

7、简述对光反射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内科学-血液系统-习题集-附答案综述

内科学-血液系统-习题集-附答案综述

内科学-血液系统-习题集-附答案综述贫血概论一,选择题【A型题】1,慢性贫血病人对缺氧的耐受性增加主要是由于A心输出量增加,血液循环加速B呼吸频率加速,增加换气功能C红细胞中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增高D缺氧敏感器官的血流量增加E骨髓幼红细胞增生2,慢性全身性疾病导致贫血的机制重要的是:A,红细胞寿命缩短B,骨髓不能代偿增生C,网状内皮系统不能释放储存铁D,无效造血E,EPO水平降低4,贫血时病人皮肤及粘膜苍白,较为可靠的检查部位是A,面颊皮肤及上腭粘膜B,手背皮肤及口腔粘膜C,耳廓皮肤D,颈部皮肤及舌面E,睑结膜,指甲及口唇5,下列哪一种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A,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巨幼细胞性贫血D,血红蛋白病E,慢性失血性贫血6,贫血的临床表现不取决于:A,贫血的程度B,贫血的速度C,患者的体力活动程度D,性别E,机体对缺氧的代偿能力和适应能力【B型题】问题7~10A,大面积烧伤引起贫血B,肾功能不全引起贫血C,肝炎引起贫血D,小肠切除或肠吻合术后贫血E,慢性失血性贫血7,巨幼红细胞性贫血:8,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9,骨髓干细胞损伤:10,溶血性贫血:问题11~12A,慢性化脓性感染所致的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叶酸缺乏所致的贫血E,慢性失血性贫血11,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12,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问题13~15A,缺铁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机械性溶血性贫血D,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引起的贫血E,失血性贫血13,造血功能障碍14,造血原料缺乏15,红细胞内在缺陷【某型题】(多项选择题)16,贫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A,疲乏,软弱无力B,心悸,气短C,杵状指D,头晕E,耳鸣17,对贫血患者的体格检查应注意:A,皮肤,巩膜有无出血点B,皮肤,巩膜有无黄染C,淋巴结,肝,脾是否大D,肛门指检是否有指套染血E,舌乳头萎缩18,因造血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而造成贫血的疾病包括:A,再生障碍性贫血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白血病D,恶性组织细胞病E,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二,名词解释贫血:三,思考题1,简述贫血的定义及分类2,贫血的诊断标准3,简述贫血的发病机制4,贫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5,简述贫血的治疗原则贫血概论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C2,B3,E4,E5,E6,D【B型题】7,D8,B9,C10,A11,A12,C13,B14,A15,D【某型题】(多项选择题)16,ABDE17,ABCE18,ABC二,名词解释答: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以血红蛋白浓度来代替,故定义为:单位容积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参考值的下限即为贫血.三,思考题1,贫血的定义及分类答: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学分类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中,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可分为增生性贫血和增生不良性贫血.2,贫血的诊断标准答:在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称为贫血.Hb90g/L90g/L0.9umol/L(全血),ZPP>0.96umol/L(全血),FEP/Hb>4.5ug/gHb.从铁的代谢规律论述缺铁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铁丢失过多二.发病机制(1)缺铁对铁代谢影响:当体内贮铁减少到不足以补偿功能状态的铁时,铁代谢指标发生异常.(2)缺铁对造血系统的影响:红细胞内缺铁,血红素合成障碍,大量原卟啉不能合成铁为血红素,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3)缺铁对组织细胞代影响:组织缺铁,细胞中含铁酶和铁依赖酶的活性降低.进而影响患者的精神,行为,体力,免疫功能及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简述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1ID(1)血清铁蛋白<12ug/L;(2)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少于15%;(3)血红蛋白及血清铁等指标尚正常.2IDE(1)ID的(1)+(2);(2)转铁蛋白饱和度4.5ug/gHb;(4)血红蛋白尚正常.3IDA(1)IDE的(1)+(2)+(3):(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110g/L,孕妇〈100g/L:MCV〈80fl,MCH〈27pg,MCHC,32%.4病因诊断只有明确病因,IDA才能根治:有时缺铁的病因比贫血本身更为严重,例如胃肠恶性肿瘤伴慢性失学或胃癌术后残胃癌所致的IDA,应多次检查大便潜血,必要时候做胃肠某线或内镜检查:月经过多的妇女应检查有无妇科疾病.(二)鉴别诊断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遗传或不名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小细胞性贫血,但血清蛋白浓度增高,骨髓小粒含铁黄素颗粒增多,铁粒幼细胞增多,并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血清铁和铁饱和度增高,总铁结合力不低.2海洋性贫血有家族史,有溶血表现.血片中可见多量靶形红细胞,并有珠蛋白肽链合成数量异常的证据,如胎儿血红蛋白或血红蛋白A2增高,出现血红蛋白H包涵体等.血清铁蛋白.骨髓可染铁,血清铁和铁饱和度不低且长增高.3慢性病贫血慢性炎症,感染或肿瘤等引起的铁代谢异常性贫血.贫血为小细胞性.储铁(血清铁蛋白和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增多.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总铁结合力减低.4转铁蛋白缺乏症系长染色体隐性异常所致(先天性)或严重肝病,肿瘤继发(获得性).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蛋白及骨髓含铁血黄素均明显降低.先天性者幼儿时发病,伴发育不良和多脏器功能受累,获得性者有原发病的表现.试述缺铁性贫血的治疗.1:病因的治疗:尽可能地去除导致缺铁的原因.2:补铁治疗:治疗性铁剂有无机铁和有机铁两类.首选口服铁剂.若口服铁剂不能赖受或胃肠道正常解刨部位发生改变而影响铁的吸收,可用铁剂肌肉注射.简述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原则:根除病因:补足储存.注意事项:1与谷类,乳类和茶同用会影响铁的吸收;2慎用注射铁剂;3注意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及治疗反应.铁剂治疗失败的原因有哪些①患者未按医嘱服药;②诊断错误;③出血尚未得到纠正,出血量超过新生量;④同时伴发感染,炎症,恶性肿瘤,肝病及肾病等,影响了骨髓的造血功能;⑤腹泻,肠蠕动过速或胃肠道解剖部位异常,影响了铁的吸收;⑥所用的铁剂在胃肠道不能很好溶解,影响吸收.四,分析题答:1,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缺铁性贫血.2,为明确诊断还需做:骨髓检查,骨髓涂片铁染色,铁蛋白,铁剂诊断性治疗.3,该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是:口服硫酸亚铁.再生障碍性贫血一,选择题【A型题】1,可以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最主要的是:A,全血细胞减少B,血小板减少C,前者为正细胞性贫血D,前者骨髓增生低下E,以上都不是2,可以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是:A,周围血中有全血细胞减少B,周围血中有幼粒细胞C,周围血中有幼红细胞D,骨髓检查E,以上都不是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诊断依据是:A,全血细胞减少B,网织红细胞减低C,无淋巴结肿大D,无肝脾肿大E,以上都不是4,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先恢复的是A,血红蛋白B,网织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E,上述都不是5,最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是:A.抗肿瘤药B.磺胺药C.氯霉素D.保泰松E.对乙酸胺基酚(扑热息痛)6,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A.造血干细胞缺陷B.骨髓造血功能衰竭C.无效红细胞生成D.造血原料缺乏E.红细胞破坏过多7,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支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的是:A.酸化血清试验(+)B.骨髓中巨核细胞很少或缺如C.肝脾淋巴结肿大D.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值减低8,下列哪种疾病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A.再生障碍性贫血B.巨幼细胞贫血C.溶血性贫血D.脾功能亢进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应首选:A.骨髓移植B.雄激素C.免疫抑制剂D.造血细胞因子E.胎肝输注10,对重型再障Ⅱ型首选的药物是:A.ALGB.EPOC.GM-CSFD.G-CSFE.雄激素11,男性,22岁.贫血3月,牙龈有时出血,易感冒,查体:皮肤有少量出血点,巩膜无黄染,胸骨无压痛,肝未触及,血红蛋白85g/L,白细胞2.8G/L,血小板48G/L,血涂片未见幼稚细胞,血Ham试验(-),尿Rou(-),骨髓增生减低,粒红巨核三系细胞减少.首先采取的治疗为:A.输全血B.叶酸维生素B12C.司坦唑醇(康力龙)D.脾切除E.骨髓移植12,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错误的是:A,氯霉素B,铁剂治疗过度C,肝炎病毒D,先天性因素(如Fanconi综合征)1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理,不正确的是:A,干细胞损伤B,骨髓微循环障碍C,骨髓基质损伤D,血液中红细胞生成素缺乏E,自身免疫因素14,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象不会表现为:A,红细胞减少B,白细胞减少C,血小板减少D,淋巴细胞比例下降E,单核细胞减少15,男性,36岁,进行性贫血,皮下出血及发热半年.肝炎病史1年.肝肋下2cm,脾侧卧位可及,血红蛋白50g/L,红细胞1.6T/L,白细胞1.5G/L,血小板80G/L,骨髓增生低下,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诊断:A,肝病性贫血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再生障碍性贫血D,感染性贫血E,急性白血病16,上述病例治疗贫血,应首选:A,茛菪碱B,康力龙C,脾切除D,强的松E,骨髓移植17,女性,18岁,苍白,月经过多两个月,肝肋下及边,质软,脾肋下未及.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2.7G/L,血小板30G/L.分别在髂前及髂后上棘进行骨髓穿刺,取材不满意,胸骨穿刺增生活跃,粒细胞,红细胞二系成熟停滞于晚期,全片未见巨核细胞,最可能的诊断是: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缺铁性贫血C,急性白血病D,再生障碍性贫血E,骨髓纤维化【B型题】问题18~20输血强的松睾丸酮D,免疫抑制剂E,切脾18,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选治疗手段:19,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首选治疗手段:20,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首选治疗手段:问题21~23A,贫血,黄疸,脾大,血Coomb试验(+)B,贫血,高热,脾大,骨髓涂片PAS染色(+)C,贫血,网织红细胞25%,血Ham(+)D,贫血,出血,高热,血涂片NAP染色积分增高,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减少E,贫血,MCV78um3,MCHC30%21,再生障碍性贫血:22,缺铁性贫血: 2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问题24~25A,缺铁性贫血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E,铁粒幼细胞性贫血24,女性,32岁,月经量增多,牙龈出血,伴头晕1年,双下肢有散在淤斑,肝脾未触及,Hb65g/L,RBC2.13T/L,MCV82um3,MCHC33%,WBC3.1GL,N43%,L57%,Pt 38G/L,骨髓巨核细胞减少:25,女性,36岁,发现轻度贫血2年,平素月经量多,生育2胎,母乳喂养,Hb85g/L,RBC3.15T/L,网织红细胞1%,WBC5.3G/L,Pt205G/L,尿胆原(-),MCV72um3,MCHC28%:问题26~27A,DNA合成障碍B,珠蛋白合成障碍C,多能干细胞受损D,定向干细胞受损E,铁利用障碍26,再生障碍性贫血:27,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C型题】A.全血细胞减少B.酸溶血试验阳性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28,再生障碍性贫血:29,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30,急性失血性贫血:31,巨幼细胞贫血:【某型题】(多项选择题)3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表现包括:A.造血细胞减少B.贫血,出血,感染C.胸骨压痛D.肝,脾大E.巩膜黄染33,再障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A.造血干细胞内在缺陷B.异常免疫反应损伤造血干细胞C.造血微环境支持功能缺陷D.遗传倾向E.获得性细胞膜GPI锚连膜蛋白异常34,关于造血干(祖)细胞内在缺陷的机理包括:A.造血干细胞内在缺陷可以是质的改B.造血干细胞内在缺陷可以是量的改变C.CD34+细胞减少程度与病情严重性呈负相关D.CD34+细胞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减少E.造血干细胞在长期骨髓培养体系的正常基质上增殖能力增高.35,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出现下列表现:A.有贫血无出血,感染B.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C.骨髓大多增生活跃D.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E.肝大,黄疸二,名词解释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ticanemia):三,简述题1简述再障的定义.2简述再障发病的三大学说.3简述急,慢性再障的临床特点.4再障如何分类.5简述再障的诊断标准.6慢性再障的鉴别诊断.7慢性再障如何治疗.8疗效标准四,病案分析题1,女性,32岁,月经量增多,牙龈出血,伴头晕1年,双下肢有散在淤斑,肝脾未触及,Hb65g/L,RBC2.13T/L,MCV82um3,MCHC33%,WBC3.1G/L,N43%,L57%,P t38G/L,骨髓巨核细胞减少.问:(1)该病人的诊断(2)需要鉴别的常见疾病有哪些(3)如何治疗2,李某,男,28岁,职业:个体做鞋工5年.主诉无力,反复鼻出血2年,加重1周.现病史二年来经常无力,反复鼻出血,牙龈出血,双下肢散在瘀点,服中药及抗贫血药治疗无效.半月前感冒,体温38.2℃,头痛,咽痛,咳嗽,服感冒冲剂及利菌沙三天,体温下降,症状消失.近一周无力,出血症状加重,来医院就诊,以全血细胞减少收入院.病来无黑便,无深色尿及尿血.既往史健康,无肝炎病史,近5年有苯接触史.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10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20/80mmHg.中度贫血貌,结膜黄白,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双扁桃腺Ⅰ°肿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正常,心律100次/分,节律规整,心尖区可闻2/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散在瘀点.问:(1)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是什么发生出血原因是什么(2)为确定出血原因,应做哪些辅助检查(3)全血细胞减少,常见于哪些疾病(4)为进一步确诊,应做哪些检查再生障碍性贫血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D2,D3,E4,B5,C6,A7,B8,A9,B10,A11,C12,B13,D14,D15,C16,B17,D 【B型题】18,D19,B20,E21,D22,E23,A24,C25,A26,C27,E【C型题】28,A29,C30,D31,A【某型题】(多项选择题)32,AB33,ABC34,ABD35,B二,名词解释1,答: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有效.三,简述题1答: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有效.2答:一,造血干祖细胞缺陷包括量和质的异常.AA患者骨髓CD34+细胞较正常人明显减少,减少程度与病情有关;其CD34+细胞中具有自我更新及长期培养启动能力的\类原始细胞\明显减少.二,造血微环境异常活检发现有骨髓\脂肪化\静脉窦壁水肿,出血,毛细血管坏死;部分AA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生长情况差,其分泌的各类造血调控因子明显不同于正常人.三,免疫异常AA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T细胞亚群失衡,T辅助细胞Ⅰ型,CD8+T抑制细胞,CD25+T细胞和TCR+T细胞比例增高,细胞分泌的造血负调控因子明显增多,髓系细胞凋亡亢进.3答:急性再障又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少数可由非重型进展而来.临床特点如下:(一)贫血多呈进行性加重,苍白,乏力,头昏,心悸和气短等症状明显.(二)感染多数患者有发热,体温39以上,个别患者自发病到死亡均处于难以控制的高热之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有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皮肤,粘膜感染等.感染菌种以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为主,常合并败血症.(三)出血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皮肤表现为出血点或大片瘀斑,口腔粘膜有血泡,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眼结膜出血等.深部脏器出血时可见呕血,咯血,便血,血尿,阴道出血,眼底出血和颅内出血,后者常危及患者的生命.慢性再障又称非重型再障起病急和进展较缓慢,病情较重型轻.(一)贫血慢性过程,常见苍白,乏力,头昏,心悸,活动后气短等.输血后症状改善,但不持久.(二)感染高热比重型少见,感染相对较易控制,很少持续1周以上.上呼吸道感染常见,其次为牙龈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而肺炎,败血症等重症感染少见.常见感染菌种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各类球菌.(三)出血出血倾向较轻,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内脏出血少见.多表现为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女性患者有阴道出血.出血较易控制.久治无效者可发生颅内出血.4答:根据患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通常将该病分为重型和非重型,也有学者进一步将非重型分为中间型和轻型,还有学者从重型中分出极重型.国内学者曾将再障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1986年以后,又将急性再障改称为重型再障-Ⅰ型,将慢性再障进展成的急性型成为重型再障-Ⅱ型.从病因上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再障包括Fanconi贫血,家族性增生低下性贫血及胰腺功能不全性再障.后天性再障根据是否有明确诱因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根据发病机制,传统学说将原发性再障进一步分为以造血干细胞缺陷或和造血微环境异常或和免疫功能异常为主型.5答:①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百分数<0.01淋巴细胞比例增高;<30%)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脾大所致压迫症状B.急性变C.脾栓塞D.肝浸润致肝功能损害E.脾破裂5,Ph染色体见于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肝硬化D.黑热病E.急性白血病6,下列哪一型白血病最易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E.红白血病7,正确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治疗是:A.加大化疗剂量B.腰椎穿刺放脑脊液C.鞘内注射氨甲喋呤+地塞米松2—3次/周D.鞘内注射氨甲喋呤+地塞米松1次/月E.以上方法均可8,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首选A.大剂量皮质激素B.输鲜血C.联合化疗D.联合化疗+输血E.维甲酸9,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联合化疗的基本方案是A.HA(高三尖杉,阿糖胞苷)B.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C.VP(长春新碱,强地松)D.MOPP(氮芥,长春新碱,甲基苄肼,强地松)E.E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10,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易并发A.感染B.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溶血D.贫血加重E.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1,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多见于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E.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2,急性白血病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A.血小板减少B.弥慢性血管内凝血C.纤溶亢进D.白血病细胞栓塞E.小血管破裂13,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下列哪项可不出现:A,白细胞总数增高B,外周血中有幼稚细胞C,血小板明显减少D,嗜碱粒细胞增多E,嗜酸粒细胞增多14,骨髓象中原始细胞有奥氏小体,过氧化酶染色阳性,首先考虑: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类白血病反应15,诊断急性白血病的有力根据是:A.贫血与出血症状B.感染表现C.肝脾肿大D.胸骨压痛E.骨髓检查有大量原始细胞16,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A,白细胞计数达10某109/L以上B,肝,脾淋巴结肿大C,骨髓增生极度活跃D,骨髓中巨核及红系极度减少E,骨髓中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增加≥30%17,骨髓象中原始细胞有奥氏小体,过氧化酶染色阳性,首先考虑: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类白血病反应18,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A,白细胞计数>10某109/LB,肝,脾淋巴结肿大C,骨髓增生极度活跃D,骨髓中巨核及红系极度减少E,骨髓中原始粒细胞≥30%1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药物首选A.羟基脲B.环磷酰胺C.阿糖胞苷D.柔红霉E.马利兰20,急性白血病治疗完全降解后一周,渐感头痛加重,厌食恶心而嗜睡,体检:T37.5℃,皮肤不苍白,无出血点,颈稍有抵抗,WBC3.5某109/L,BPC99某109/L.应首先考虑是:A.白血病骨髓复发B.结核性脑膜炎C.脑膜白血病D.颅内出血E.病毒性脑炎二,简述题简述急性白血病的定义及分类2,简述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3,简述急性白血病的骨髓象特点4,简述急性白血病诊断5,简述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原则及方法6,试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法7,试述急淋,急粒,急单三种急性白血病的化学鉴别特点8,试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9,试述急淋白血病的化学治疗.三,名词解释1.白血病(leukemia)2.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3.绿色瘤(chloroma)4.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四,思考题:1,男性,48岁.左上腹发现肿块3年,近10天来高热,全身酸痛.贫血貌,胸骨有压痛,脾大平脐.血红蛋白72g/L,白细胞210G/L,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0.36,血小板35G/L.骨髓有核细胞极度增生,原粒细胞0.17,早幼粒细胞0.28.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D.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E.类白血病反应白血病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E2,C3,E4,B5,B6,C7,C8,E9,C10,E11,B12,A13,C14,B15,E16,E17,B1 8,19,A20,C二,简述题1,答: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记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白血病的细胞分化停留在较早阶段,多为原始细胞及早期幼稚细胞,病情发展迅速,自然病程仅几个月.分类:根据主要受累细胞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L2,L3)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0,M1,M2,M3,M4,M5,M6,M7).2,答:1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表现:①贫血②发热③出血2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表现:①淋巴结和肝,脾大.淋巴结肿大以ALL 多见.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见于T细胞ALL.②骨骼和关节,常有胸骨下段压痛.发生骨髓坏死时,可引起骨骼剧痛.③眼部:粒细胞白血病形成的粒细胞肉瘤或绿色瘤常累及骨膜,以眼眶部位最常见,可引起眼球突出,复视或昏迷.④口腔和皮肤:可因白血病细胞的浸润导致牙龈增生,肿胀,皮肤可出现蓝灰色斑丘疹,局部皮肤隆起,变硬,呈兰色结节.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表现为头痛,头晕,重者有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抽搐,昏迷⑥睾丸:出现无痛性肿大,仅次于CNSL的白血病髓外复发的根源.此外,白血病可浸润其他组织器官.肺,心,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均可受累.3,答:FAB协作组提出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30%为AL的诊断标准.多数病例骨髓象有核细胞显著增生,以原始细胞为主,而较成熟中间阶段的细胞缺如,并残留少量成熟粒细胞,形成所谓\裂孔\现象.而少数骨髓增生低下但是原始细胞仍占30%以上者,称为低增生性AL.Auer小体仅见于ANLL,有独立诊断意义.4,诊断必须通过: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分型,分子生物学方可诊断.同时,必须结合患者病史,症状等综合判断.①临床有贫血,出血,感染及发热表现;②有浸润体征如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肝脾肿大,出血体征;③血液学有贫血,白细胞量与质改变,血小板减少;④骨髓中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超过30%;⑤有白血病融合基因如PML/RaRa基因检出;⑥异常染色体检出.5,其治疗原则为:根据个体病人的不同特点,综合现代化的治疗手段,不断提高AL的CR率,延长存活期并不断减少复发,降低死亡,最终使病人治愈.AL治疗的根本目的是彻底消除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是病人长期存活及治愈.化疗是最重要及最基本的手段,并且是其他治疗的基础.化疗的目的:降低机体白血病细胞的负荷,达到完全缓解,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分成两个阶段即诱导治疗和缓解后治疗.化疗的原则是:早期(早诊断,早治疗),足量,联合和个体化,同时也应注意髓外白血病的治疗及支持治疗和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完全缓解的标准:无出血感染发烧,贫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的。

临床医学概论贫血概述

临床医学概论贫血概述
11
1、一般表现: 疲乏无力、低热、苍白
2、呼吸系统:呼吸深快、气短 3、心血管系统表现: 心悸、气促、心肌缺氧、心力衰竭
12
4、CNS表现: 头痛头晕、耳鸣、目眩、记忆障碍、注意
力不集中、神志、精神异常,儿童发育 5、消化系统表现: 纳差、腹胀恶心、黄疸、脾大 、钩虫病
13
6、泌尿生殖系统表现: 病因-尿量、常规化验异常、性欲 及月经异常
32-35
巨幼贫、溶贫、 MDS 、肝疾病
32-35
AA、HA、失血
<32
IDA、 铁粒幼、
珠蛋白生成障碍
性贫血 6
7
8
9
二、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
RBC生成减少 造血调节异常
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
三大病因 RBC破坏过多 内在缺陷和外来因素 失血
10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轻重: 贫血程度 速度 代偿与适应能力 体力活动 年龄 其它疾病
Hb(g/L) 110 120 130 120 110
血液稀释、浓缩时易致误诊
贫血是一综合征,不是一种疾病
4
分类
• 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 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5源自一、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类型 大细胞性
MCV(fl) >100
正细胞性
小细胞 低色素性
80-100 <80
MCHC(%) 常见疾病
16
复习思考题
1.面对一名贫血患者,如何正确诊断和治疗? 2.为什么说贫血的病因诊断十分重要?
17
18
7、内分泌系统 腺体功能改变 9、免疫系统 免疫功能改变 10、血液系统 11、其它:皮肤干燥、毛发枯干

贫血分类及概述

贫血分类及概述

一、贫血概论:首先要知道贫血是临床症状,不是一种疾病。

Hb、压积、红细胞数、MCV、MCH和MCHC的定义、参考值和换算一定要会,贫血的严重度划分要知道。

(一)分类1形态学分类:大细胞性、正细胞性和小细胞低色素性。

具体内容在血液检验中再说2病因学:1)生成减少:a原料减少:缺铁、叶酸和VB12。

b造血功能障碍:造血组织减少―――再障造血功能异常―――MDS造血功能受抑制――白血病、转移癌至骨髓和骨髓瘤等2)破坏过多:a内在缺陷:遗传因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酶的缺陷蛋白合成障碍--地贫b外在因素:PNH自身免疫性机械因素-血管生物因素-蛇毒理化3)丢失过多:急性――正细胞正色素性慢性――小细胞低色素性有些疾病同时可以有几种因素共同作用,例如PNH既有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的内在因素,又有补体敏感这一获得性的外在因素。

(二)临床表现:贫血的症状特异性不好,而且通常混有原发疾病症状,各种症状综合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组织缺氧表现:皮肤粘膜苍白、乏力,心、脑、肾和消化道等脏器缺氧都会产生相应症状2机体代偿导致:例如贫血可以引起循环血量代偿性增加,使心负荷增加,在中重度贫血尤其明显,因此引起一系列症状。

二、缺铁性贫血(IDA):(一)体内的铁60%以上存在RBC内,HB和肌红蛋白等所含铁合称为功能铁。

衰老死亡RBC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分解(主要部位在脾),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称为储存铁,成年男性大约1000mg、女性300-400mg。

每天食物中大约含铁10-15mg(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被人体吸收1mg左右,每天从脱落上皮等丢失大约1mg的铁,所以铁的来源主要是自体衰老死亡的RBC,处于一种闭式循环,因此单纯的饮食缺乏不容易引起铁缺乏。

(二)原因:1、丢失过多:女性月经过多最常见(青年多为功血、中年多为子宫肌瘤)、内痔、消化性溃疡、钩虫慢性小量出血也是常见原因。

2、生理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迅速的儿童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3、吸收不良:胃大切、长期严重腹泻、长期饮浓茶(多为女性同时伴有月经丢失过多)、胃酸缺乏等(三)实验室检查:1、血清铁(SI):反映转运铁,是可利用铁。

血液学基础概论

血液学基础概论

② 破坏过多
③ 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 ③ 失血
13
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贫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 血
造血调节异常
造血原料不 足利用障碍




※※※


因 红细胞破坏过多贫血
失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出凝血性疾病
非出凝血性疾病
正常红细胞
15
二.红细胞的异常形态检查
(一)红细胞大小改变:
1.小红细胞:缺铁性贫血、
染色质:由细致疏松变为粗糙密集,其着色随DNA含量增加 而蓝变为浅红色;淋巴洗胞及单核细胞系保持浅蓝或灰蓝色 不变;浆细胞系则由灰蓝色变为深蓝色。
颗粒:从无到有,由非特异性到特异性。粒系统原始阶段一 般无颗粒,早幼阶段出现非特异性嗜天青颗粒,中幼以后各 阶段为大量特异性颗粒;淋巴细胞颗粒较少,部分细胞可含 少量非特异性颗粒;红细胞系胞浆内无颗粒。
RET 散点图
FSC RBC-O LFR
MFR
HFR
RET
WBC
PLT-O
SFL
(二)网织红细胞的扩展参数
35
网织红细胞报告参数
RET%: 网织红细胞百分比 RET#: 网织红细胞计数 IRF: 未成熟网织红细胞百分比 LFR: 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 MFR: 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 HFR: 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 RET-He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血液学检验基础
一、基本概念
1. 血液学(Hematology)是研究造血组织及 血细胞的发生、演化的病理和生理过程的 科学。
2. 临床血液学检验(Clinic Hematology): 研究血液系统病的病理改变和血液病实验 诊断的科学。

贫血病例讨论概论

贫血病例讨论概论

变。
• 颈椎+腰椎正侧位平片:1.颈椎退行性改变,2.腰椎轻度退行性改变, 3.L4椎体轻度滑移。
• 2014.9.9本院血常规:血小板103*10^9/L,白细胞 4.5*10^9/L,红细胞2.05*10^12/L,血红蛋白61g/L. •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 心脏彩超:轻中度三尖瓣反流伴轻度肺动脉高压,轻度二 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反流。
55ml/min,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1.中
度贫血待查:缺铁性贫血?2.急性肾功能不全;3.脾肿 大”,药物予以“蔗糖铁针,生血宁片,重组促红细胞生 成素针”等治疗好转后出院。
• 2014.5.3至5.10在本院肾内科住院,当时查“血红蛋白 65g/L,血小板71*10^9/L,肌酐120μmol/L。腹部B超:1.慢 性肝病声像图,2.胆囊结石,3.脾肿大,4.双肾回声改变。
• 家族史:父母均已故死因不详,有5兄弟姐妹体健,三代
直系亲属否认遗传病、精神病及肿瘤病史,否认类似疾病
史。
• 体检:神志清,精神软,面色苍白,贫血貌,T:37.3℃, P:78次/分,R:20次/分,BP:100/60mmHg。皮肤巩膜未 见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肺呼吸音清,心率
76次/分,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
贫血原因待查
• 患者,女性,56岁,已婚 • 音坑下淤村,农民 • 因“反复头昏乏力10余年,左足肿痛3天”而于2014年9 月9日14:40门诊拟“中度贫血”再次收住入院。
• 患者10余年前在家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昏乏力,伴有烦 躁易怒,无明显汗出,无恶心呕吐及呕血,无腹痛腹泻及 解黑便,无咯血,未正规治疗。期间反复出现头昏乏力,
颈椎+腰椎正侧位平片:1.颈椎退行性改变,2.腰椎轻度退

医学概论溶血性贫血

医学概论溶血性贫血
确定是否为溶血性贫血: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大量溶血时可检测血浆中游离红蛋白。血红蛋白尿的出现提示有严重的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尿应与肌红蛋白尿鉴别。
01
含铁血黄素尿,Rous试验阳性多见于慢性血管内溶血,如PNH。
02
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血症
03
⑤血管内溶血的检查:
01.
网织红细胞增多,5%-20%,绝对值升高
直接胆红素
粪胆素
尿胆原
尿胆素
门静脉
溶血性黄疸发生机理示意图
循环血液 红细胞
血红蛋白 间接胆红素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直接胆红素
网状内皮系统
尿胆原
粪胆素
尿胆原
尿胆素
门静脉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 1.遗传性: (1)膜的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2)酶的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 (3)珠蛋白合成异常:即血红蛋白病: ①肽链合成量的异常:海洋性贫血; ②肽链质的异常:即异常血红蛋白病 2.获得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
头痛、呕吐、高热;②腰背四肢酸痛,腹痛;③酱油色小便;④面色苍白与黄疸;⑤严重者有周围循环衰竭、少尿、无尿
急性溶血性贫血:
贫血; ②黄疸; ③肝脾肿大
慢性:
临床表现
红细胞寿命缩短:51Cr标记红细胞
红细胞破坏增多: RBC↓、Hb↓,且无出血 血清高胆红素血症,以间接胆红素增高 尿胆原粪胆原排泄增加,尿胆红素阴性 血清结合珠蛋白减少
03
复习思考题
病 因
红细胞外在因素
(二)红细胞外在因素 1.免疫性因素: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2)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①新生儿溶血症;②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 2.物理和机械损伤: (1)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症、人工心脏瓣膜 (2)物理损伤:大面积烧伤、放射损害 3.化学药物和生物因素: (1)磺胺类、苯类、砷和铅等 (2)疟疾、溶血性链球菌、支原体肺炎、蛇毒和毒蕈中毒

国开电大《临床医学概论(本)》形考任务三答案

国开电大《临床医学概论(本)》形考任务三答案

题目1:我国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为()。

答案:缺铁性贫血题目2:铁的吸收主要在()。

答案: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题目3:服用铁剂后可排出黑便的原因是()。

答案:生成硫化铁题目4:叶酸缺乏的主要病因不包括()。

答案:丢失过多题目5:维生素B12吸收障碍的原因不包括()。

答案:动物性食物、蔬菜摄入不足题目6: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应首选()。

答案:雄激素题目7:对血液病患者最应警惕发生的情况是()。

答案:颅内出血题目8:溶血性贫血的原因不包括()。

答案:肝炎病毒题目9:临床上最常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

答案: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题目10:应及早用甲状腺激素治疗的疾病是()。

答案:呆小病题目11:丙硫氧嘧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答案:粒细胞缺乏题目12:关于胰岛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答案:多采用口服给药方式题目13:属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是()。

答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题目14: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是()。

答案:二甲双胍题目15: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药物是()。

答案:磺脲类药物题目1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选用的药物是()。

答案:胰岛素题目17: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药物治疗的目的不包括( )。

答案:防止过胖题目18: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

答案:动脉粥样硬化题目1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多见的病因是()。

答案:动脉粥样硬化题目20:脑血栓形成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

答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题目21:最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

答案:脑出血题目22:脑血栓形成“超早期”溶栓治疗的时间是()。

答案:发病6h内题目23: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

答案:眩晕题目24: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

答案:内囊题目25:脑出血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

答案:控制脑水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
——根据红细胞容量分类
相对性贫血(稀释性贫血) 绝对性贫血
分类
—— 根据贫血的程度分类
极重度贫血 重度贫血 中度贫血 轻度贫血 Hb Hb Hb Hb <30g/L 30~60g/L >60~90g/L >90 g/L
分类
——根据贫血发生的进程分类
急性贫血:病程< 6个月 慢性贫血:病程> 6个月
分类
—— 根据红细胞的形态分类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分类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类型 MCV(fl) MCH(pg) MCHC(g/L)
大细胞性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00
80-100 <80 <80
分类
—— 红细胞丢失过多
急性失血后贫血
外科或妇产科疾病大出血、 消化道大出血、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的大出血等。
慢性失血后贫血
反复少量的上消化道出血、 痔疮出血、寄生虫病、月经过多等。
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苍白----贫血最常见的症状 呼吸循环系统: 心悸、气短、心力衰竭、心肌 缺血 神经肌肉系统:头痛、头晕、耳鸣、晕厥、肌 肉无力和疲劳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部不适 泌尿生殖系统:蛋白尿、多尿、低比重尿 月经紊乱、性功能减退
诊断
—— 体格检查
营养不良、造血原料缺乏的体征 溶血的体征


恶性疾病的体征
骨髓衰竭的体征 各脏器功能异常的体征
诊断
——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
是确定贫血的最可靠指标 MCV、MCHC、MCH
网织红细胞
是诊断贫血不可缺少的指标
诊断
骨髓检查
有核细胞增生情况 各系细胞比例及各阶段细胞的比例 细胞形态 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注意多部位穿刺、骨髓活检
诊断
其它检查
尿常规、大便潜血、大便虫卵检查、肝肾功能、
X线检查、胃肠内窥镜检查;
造血细胞的免疫表型、染色体检查、造血细胞
体外增殖分化特征及凋亡行为、某些血液病相 关基因的检查;
血液生化、免疫、溶血等指标的检查。
治疗
病因治疗
治疗贫血的关键 因病施治(补充造血原料、刺激造血、骨髓移植等)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再生障 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各种骨髓浸润所致的贫血
分类
— 红细胞破坏过多
红细胞内在缺陷 红细胞外在因素
分类
– 红细胞内在缺陷
红细胞膜异常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阵发性பைடு நூலகம்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红细胞酶缺陷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
丙酮酸激酶(PKD)缺乏
珠蛋白异常 异常血红蛋白病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分类
– 红细胞外在因素
免疫性破坏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型不和输血 机械性损伤(机械性溶血性贫血) 创伤性心源性溶血性贫血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破坏 硫化氢中毒、大面积烧伤及蛇毒咬伤 脾脏内阻留破坏:脾功能亢进。
对症治疗
纠正贫血
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等
>34
27-34 <27 <27
320-360
320-360 320-360 <320
分类
——根据骨髓红系增生度分类
增生性贫血
增生不良性贫血
分类
——根据病理机制分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 红细胞破坏过多 红细胞丢失过多
分类
— 红细胞生成减少
造血原料缺乏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
诊断
依据
①详细的病史; ②仔细的体格检查; ③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④试验性治疗(必要时)。
诊断
—— 病史询问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贫血发生的时间、病程以及贫血的表现; 饮食习惯、消化道情况以及营养状况等
急、慢性出血史,如月经过多、黑便、痔疮等;
其它慢性疾病史,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结核、慢性炎症及肿瘤等; 月经史、妊娠史 化学毒物、药物及放射物质接触史 寄生虫病史 先天异常和异常家族史。
贫血概论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
贫血是症状,不是一种病

定义 分类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定义
单位体积外周血中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RBC)计数 和血细胞比容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下限. 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
成年男性 血红蛋白<120g/L 红细胞<4.5×1012/L 血细胞比容<0.42 成年女性 血红蛋白<110g/L 红细胞<4.0×1012/L 血细胞比容<0.37 妊娠妇女 血红蛋白<100g/L 血细胞比容<0.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