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 导管异位
判断PICC导管异位的一种新方法(新)
化影响而变化,液体滴速不随之改变。因此,可以对PICC患者 通过咳嗽动作瞬间改变胸腔压力,改变上腔静脉、右心房内 压,进而观察液体滴注速度,判断导管尖端位置。 2.咳嗽时滴速观察法在置管过程中对于PICC导管头端 位置的判断有效、方便。基于咳嗽动作能够间接迅速改变胸腔 压力,改变上腔静脉内压,引起液体滴速变化这一原理,研究 结果显示在置管过程中导管置入后,通过嘱咐患者咳嗽同时 观察咳嗽末期液体滴速的变化有无明显的停顿,能够准确判 断导管有无异位,并据此调整导管位置,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 率。252例患者中PICC导管置入预定刻度后,217例患者出现 咳嗽末期液体滴注停顿,35例患者未出现。35例患者中,33例
期液体滴注停顿。见表1。 表1 252例PICC患者液体滴速受影响情况[例(%)]
的患者,可应用指压胸骨上窝刺激患儿完成咳嗽动作【¨一.“。
3.咳嗽时滴速观察法对于PICC后的继发性头端异位判 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咳嗽时滴速观察法判断PICC导管尖 2.252例患者置管后均使用x线摄片确认导管头端位置,
・688・
虫国篡眉塑理基壶2Q!§生3旦21旦筮32鲞筮!塑£h也』里堂盟女堡,丛!堡h 21 2Q!§:y!!:32:盥!:9
临床护理・基础护理
判断PICC导管异位的一种新方法
赵芳吴美妮李文昕李沛
【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PICC导管异位的新方法。方法对252例行PICC患者采用一种新的
判定导管异位方法一咳嗽动作对滴速影响观察法,观察其效果。结果判定准确率达100.00%(252/
体滴注产生明显影响。在本研究中,观察呼吸运动对液体滴速
影响不明显,咳嗽动作对液体滴速影响明显,咳嗽末期可观察 到液体滴注出现明显的停顿,停顿时长为0.5~1.0 s。但胸外系 统管腔不受咳嗽时胸腔压力变化影响。当导管头端位于胸外 系统时,即异位于上腔静脉以外静脉时,管腔不受胸腔压力变
复位操在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应用及探讨
复位操在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应用及探讨摘要:随着肿瘤疾病的发生率日益升高,PICC置管已经成为肿瘤疾病的重要、常见操作之一。
PICC置管具有安全性高、操作难度低、留置时间长等特点,可对机体血管进行保护,对顺利开展各项输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缓解肿瘤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3]。
PICC置管受患者血管管腔复杂性、血管瓣膜、患者体位、分叉部位解剖异常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导管异位情况,尤其是异位至颈内静脉。
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后,化疗药物极易造成脑神经损伤,还可造成眼睑、颜面部水肿,甚至出现精神、神志改变,故需要及时对异位导管实施复位。
根据常规置管操作实施复位,即PICC置管成功后退出软针并撤出导丝,发现导管移位后实施复位,不仅操作困难,且费时费力,复位成功率难以达到100%。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将复位操应用于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且取得了理想效果,本文特展开综述。
关键词:复位操;PICC导管异位;颈内静脉;应用效果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尤其被用于肿瘤患者的化学治疗中,具有可靠、安全、高渗等特点,可为患者创建可靠的静脉通路,为正常治疗、抢救工作提供了保证,同时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1]。
但是,PICC置管时存在一定的风险与并发症,常见问题为导管异位,常见异位部位是颈内静脉。
发生导管异位后,极易出现穿刺点渗漏、静脉炎、置管侧肢体肿胀、血栓、堵管等,若异位至颈内静脉且未及时调整后,极易造成导管堵塞、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不仅会打乱患者治疗计划,同时还可增加患者精神压力与痛苦,极易造成护患纠纷。
采取常规方式置管成功后撤除了支撑导丝,固定后通过X光胸片实施检查,一旦发现导管异位后会及时复位。
常规复位操的复位效果并不理想,且费时费力,经医疗技术进步后,临床应用改良方式开展复位操,发现复位成功率高达100%。
本文针对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复位操方法、效果等实施综述,期望为此类患者提供指导。
PICC导管置管成功后移位原因分析与护理
PICC导管置管成功后移位原因分析与护理【摘要】目前PICC置管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是置管成功后仍有导管移位的现象发生,现分析PICC导管置管成功后移位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导管移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照护的认知。
【关键词】PICC;导管移位;体位;护理;穿刺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肿瘤患者化疗药物输入及长期需要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可靠通道,PICC 置管术自90年代在我国开展以来,以其操作简捷、使用安全、维护简单、便于长期留置等优势被广泛应用[1],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尤其适用于肿瘤科反复化疗的患者及病情不稳定需要随时用药的患者。
但PICC导管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导管堵塞、感染、导管异位、静脉炎等[2]。
本文将对导管置管成功后移位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
1PICC导管移位原因分析11患者自身的原因111肢体频繁活动,体位改变导管移位是PICC置管成功后的常见问题。
有人认为导管移位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可能与肢体频繁活动、剧烈咳嗽,穿刺部位等有关[3]。
112患者对健康教育依从性差部分患者不能按宣教内容进行自我维护,活动量过大或患肢体位活动度超出置管要求的活动范围等,使得PICC导管置管成功后易移位。
12护理人员的原因121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充分122穿刺部位的选择一般来讲都选择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但都有或多或少的偏差。
13贴膜、导管固定不牢贴膜受潮、边缘翘起、松动致导管自行脱出。
2护理对策21准确测量静脉的长度在实际置管操作中,应在测量体表长度的基础上减去患者皮下脂肪厚度1~2 cm。
在测量时应考虑患者的身高及臂长。
22严格选择穿刺部位PICC常规穿刺部位位于肘窝下2横指处的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23改变宣教方式,避免不当体位231应使健康教育内容、方式,形象、具体、生活化护理人员应熟悉并向患者宣教血管的解剖及生理:颈内静脉管径平均为13 cm,较锁骨下静脉粗大,且解剖位置变异较少。
判断PICC导管异位的一种新方法要点
动、正压通气、高压注射或者冲管技术等有关…】。导管异位极 易导致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等并发症I“】,还可引起心 律失常、血管穿孔、脑神经受损、心脏压塞等较为严重的并发 症【15I,尤其是继发性导管异位早期可无症状,容易受到忽视。 美国输液护士协会2011版实践指南I 6I中指出,置管后必须使 用胸部x线摄片确认导管头端位置,但对于导管留置期间多 长时间需再次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未予规定。临床中也未对长 期带管的患者常规定期进行胸部x线摄片确认导管头端位 置。分析原因可能是反复的x线摄片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x线负荷量,是否需要存在争议。继发性异位的观察逐渐受到 关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可以在置管过程中即时发现导 管异位,提高头端位置的准确率,但它是将心电电极与PICC 管的导引钢丝相连获得腔内心电信号,PICC置管成功确定导 管尖端位置后需将导引钢丝撤出,因此该方法不适用于继发 性异位的判断。咳嗽时滴速观察法,能够在患者输液过程中随 时嘱咐患者配合咳嗽动作完成。方法简单有效,对发现并及时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6.09.013
滴速变化。判断导管尖端位置入上腔静脉的方法:咳嗽末期液 体滴注的连续性中断,有明显的停顿,停顿时长为0.5。1.0
s;
作者单位:710038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
通信作者:李沛,Email:peiyan92100@163.COITI
出现向术侧偏头动作或术侧上肢内收动作影响液体滴速,占
94.29%,可疑异位入腋静脉及颈内静脉。上述35例患者,经再
次送管,最终均达到导管入上腔静脉判断标准——咳嗽末期
液体滴注停顿。252例患者置管后均使用x线摄片确认导管 头端位置,251例为上腔静脉下1/3段,1例入右心房,首次置 管成功率100.00%。咳嗽动作对滴速影响观察法判断导管尖
48例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48例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目的分析PICC导管发生异位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方法对48例发生PICC导管异位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8例导管异位病人中,误入颈内静脉24例,位于锁骨下静脉9例,反折至胸壁静脉4例,反折至腋静脉2例,进入右心房6例,至对侧锁骨下静脉3例。
经处理后39例置于上腔静脉,4例由于血管条件差调整失败置于锁骨下静脉,5例更换肢体重新穿刺成功。
结论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管、正确的体位、准确的导管测量及有效的心理指导可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关键词PICC;导管异位;原因分析;防范措施近年来,经过外周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易于护理的深静脉置管途径[1]。
然而,PICC导管异位是PICC置管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6.63%~24.60%[2]。
导管异位可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PICC置管中,48例发生导管异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8例导管异位患者,男37例,女11例,年龄41岁-82岁,平均年龄67岁。
肺癌22例,乳腺癌8例,脑梗死7例,矽肺6,食管癌3例,结肠癌2例。
75岁以上的患者32例,占66.67%。
穿刺静脉中,贵要静脉23例肘正中静脉11例头静脉14例。
1.2 材料选用美国BD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安全型PICC导管(5Fr或4Fr)。
固定材料均用3M公司生产的10 cm×12 cm的无菌贴膜覆盖。
1.3导管尖端位置的定位X线摄片定位是PICC 置管后头端定位的金标准。
T5-T7 为PICC置管适宜位置,T4相当于胸锁关节位置,T5相当于上腔静脉上段,T6-T-相当于上腔静脉中下段,T8以下为进入心房[3]。
于跃等[4]认为导管末端的最适位置应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
PICC导管异位的处理及预防对策PPT课件
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
定期观察
密切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情况,如 有红肿、疼痛等异常应及时处理。
导管维护
定期冲管、更换敷料及肝素帽,保持 导管通畅及清洁干燥。
体位护理
避免压迫置管肢体,适当抬高肢体以 促进血液回流。
健康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体温、血常规等指标, 及时发现感染征象。
家属沟通与健康教育
家属沟通
健康教育
术后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活动术肢,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导管 异位。
定期维护和检查设备
定期检查设备性能
对PICC导管及相关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 状态。
及时更换耗材
对使用过的导管、敷料等耗材进行及时更换,保持清洁干燥,防 止感染。
建立设备档案
对PICC导管及相关设备建立档案,记录使用情况和维修记录, 便于追踪管理。
辅助检查方法
X线检查
是诊断PICC导管异位的 首选方法,能够清晰显
示导管头端位置。
B超检查
可用于辅助诊断导管异 位,尤其适用于孕妇和 儿童等不宜接受X线检查
的患者。
DSA检查
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 查,可用于复杂病例的
诊断和治疗指导。
MRI检查
磁共振成像检查也可用 于诊断导管异位,但价
格昂贵且操作复杂。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能力培训,及时
发现并处理导管异位等问题,确保患者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导管长度选择不当,过长或过短均可 能导致导管异位。
其他因素
01
02
03
04
局部组织水肿
局部组织水肿可能导致血管受 压变形,影响导管的置入和稳
定性。
PICC导管异位的处理及预防对策PPT课件
在深入分析PICC导管异位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包括改进 置管技术、加强患者教育、优化导管固定方法等。
降低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
通过实施上述处理流程和预防措施,我们成功降低了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率,提高了患 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导管材料与技术有待改进
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PICC导管 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导管 异位问题也日益突出,给患者带 来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
PICC导管简介
PICC导管定义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一 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于 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 技术。
PICC导管用途
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化疗、胃肠外 营养等,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的静 脉通道。
加强患者教育与沟通
术前宣教
向患者详细介绍PICC导 管的相关知识、操作过
程及注意事项。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 持和安慰,缓解其紧张
情绪和恐惧心理。
术后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维护和使 用PICC导管,避免不当
行为导致导管异位。
及时沟通
鼓励患者及时反映导管 使用过程中的不适和异 常,以便医护人员及时
处理。
评估导管功能
检查导管是否通畅,评估其是否能继 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手段, 确认导管异位的位置和程度。
立即处理措施
停止输液
一旦发现导管异位,应立即停止 输液,避免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
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拔出导管
根据异位情况,必要时需拔出导 管,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损伤。
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中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与处理
了一条无 痛性输 液通道 , 已在 临床广泛使用 , 但在 临床 置管 过
程中 , 也遇到各种 问题及并发症 , 其中导管异位是 常见 问题 之
一
。
导管异位是 指置 管后拍 摄胸 片示 导管 头端 不在 上腔 静
脉, 而进入颈 内静 脉等他血管 或心脏其他 部位 J 。导管 异位 可 明显增加 P I C C置管期 间的并发症 , 现总结 分析 如下 。
・
1 02 ・
护理实践与研究 2 0 1 3年第 1 O卷第 1 6期 ( 下半月版
B超 引 导 下 P I C C置 管术 中导 管 异 位 的 原 因分 析 与处 理
孙
摘 要
莉
目的: 分析 B超引导下 P I C C 置管术 中导管异位的原 因, 提 出相应处 理措施 , 以提高 P I C C置管成 功率。方法 : 2 0 1 2年 1 月- 2 0 1 3年 2
月在我科接受 B 超 引导下 P I C C置管并发生异位的病人 l 4 例, 分析其原 因及采取的处理措施 。结果 : 1 4例病人 中, 除1 例因血管个体原因重新
穿刺外 , 其余 1 3 例通过调 整体位 、 导管长度或边推 注生理盐水边送管 , 将导 管成功置入。结论 : 准确 的导管测量 , 正确的血管选择 , 精 确掌握撤 导丝 的时机 , 正确的体位 , 置管前 血管 的评估及解释工作等能减少导 管异位 的发生 。
测量误差 。
2 . 1 . 3 处理
异 位至 右心 房处理 方法 较简单 , 根据 x线摄
片结果 , 撤出导管 2~ 5 e m至上腔静脉 即可 。
2 . 1 异 位 至 右 心 房 4例
至颈内静脉病 例中 , 有4 例是 在右侧 贵要静 脉置入。 由于病 人成强迫体位、 肥胖 、 颈项强直 、 神 志不清而无 法配合偏头 , 当
PICC导管多次多处异位1例正位处理
[ 收稿 日期] 2 0 1 3—0 5一 O 6 [ 作者简介]黄丽萍 ( 1 9 5 9 一 ) ,女 ,副主任护师 ,主要从事从 事护理 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 :熊邦琴 ,E — ma i l :9 5 8 2 4 6 7 1 2 @q q . c o m。
第l O卷 第 2 1期
P I C C导 管 多次 多处 异 位 1例 正位 处 理
黄 丽 萍 , 熊 邦 琴 , 胡 君 娥(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及 其 正 位 方 法 ,总 结 了正 位 处 理 的经 验 。
湖 北 荆 州 4 。 4 。 。 )
[ 摘 要 ] 介 绍 了经 外 周 置 入 中心 静 脉 导管 ( p e r i p h e r a l l y i n s e r t e d c e n t r a l c a t h e t e r , P I C C ) 多 次 多处 异位 1例
1 病
例
患 者女 ,3 9岁 。于 2 0 1 2年 9月 1 5日入 院 ,在 我 院 乳 腺科 经 病 理组 织 活 检诊 断为 左 侧 乳 腺浸 润 性
导 管癌 ,因需行术 前新 辅助 化疗 ,经 患者 及家 属知 情 同意后 在彩超 引 导下经 右侧 贵要 静脉 穿刺 中心 静脉 置 管术 。采 用美 国 B D公 司生产 的 P I C C,型号 5 F r ,一 次穿 刺成 功 ,送管 至 3 4 c m 时稍感 阻 力 ,停 留 片
际长 度 为 1 4 c m,去 除原 有贴 膜 ,戴无 菌手套 ,在 患 者手臂 下铺 无菌 巾 ,消毒 穿刺 点上 下各 1 0 c m、两 侧
至臂 缘 ,更换 无 菌手套 ,铺 洞 巾 ,建 立有 效 的无 菌 区后将 导 管缓慢 退 出至应 退 出的长 度 ,用肝 素盐 水 冲 洗退 出导管部 分 上 的血 迹并 湿润 导管 ,助 手协 助患 者将 下颌 靠近 导管 侧肩部 ,操 作者 匀速 、缓 慢送 管至 预定 长度 。当导管 再次 异位 于 同侧颈 内静 脉后 ,立 即返 回置 管室 ,指 导患者 去枕 平位 ,头 偏 向左侧 ,消
PICC置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对PICC导管异位进行分析及研究对策方法:对130例置管患者,其中4例出现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患者,经过调整,全部送入上腔静脉,均未发生感染。
结论:发生导管异位时,应首先研究对策,不急于拔除,这样不仅降低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而且大大减轻了由于患者血管条件欠佳再次穿刺失败所造成的经济负担。
总结经验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率。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末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它可以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减轻药物反应,提高疗效。
随着PICC置管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随之伴发的并发症也不断的增加,导管异位是PICC置管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文献报道发生率12.5%。
我科自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共为130例患者行PICC置管,其中异位至颈内静脉达4例,发生率为3.8%。
,现将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130例,男1 例,女3 例,年龄27~78岁,置管的目的:均为肿瘤患者,因需要进行化疗者例,外周静脉条件差但需要长期输液者例。
2、定位参考标准 T5~T7为PICC置管适宜位置。
T4相当于胸锁关节位置,T5相当于上腔静脉上段,T6~T7相当于上腔静脉中下段,T8以下为进入心房。
3、导管的选择我院130例患者均采用美国巴德PICC。
它的材料为硅胶,质柔软,与人体的亲和性好,对血管刺激小。
巴德的PICC为三向瓣膜式导管,型号为3~6 Fr,直径为0.3~0.6 mm,导管直径大小与液体流速成正相关。
4、用物准备:中心静脉穿刺包、无菌手套、生理盐水、肝素钠、0.5%碘伏、75%乙醇、20ml注射器、无菌敷贴、巴德PICC管。
5、操作方法均选择健侧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纸尺测量定位,常规消毒,预冲导管,铺洞巾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前进少许,送入导管鞘,送导管至肩部位置时嘱患者头转向穿刺侧,下颌紧贴肩膀,送导管至预定长度体外留置部分,尾翼锁定,抽回血,脉冲式冲管,接正压接头,贴膜固定,CT模拟机下定位。
picc异位复位方法
picc异位复位方法PICC(穿刺式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输液、输血、营养支持等治疗手段。
在某些情况下,PICC可能会产生异位(偏移)情况,需要进行复位,以确保导管的正确位置和功能。
异位复位是指通过正确的操作将偏移的PICC重新调整到原来的位置。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PICC异位复位方法:1. 准备工作:洗手并戴上手套,确保操作环境清洁。
检查相关器械是否齐全,如消毒液、注射器等。
2. 前期准备:先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操作步骤及可能的不适感。
解释操作过程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3. 复位操作:使用消毒液清洁操作部位,并用干净的巾纸或无菌纱布覆盖。
同时,检查PICC导管是否松动或有明显的偏移。
4. 确认血管位置:使用注射器吸取一定量的生理盐水,通过轻轻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是否有血回抽。
若有血回抽,则说明PICC导管依然在血管内。
5. 确定复位方向和力度:根据PICC导管的偏移状况,确定复位方向。
然后,使用适量的力度,沿着导管方向进行轻轻推挤,以使其回到正确的位置。
注意避免过度施加力度,以免导致进一步的移位或损伤。
6. 监测效果:在完成复位操作后,再次检查PICC导管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
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如疼痛、出血等。
同时,确保导管没有任何异常松动或异物。
7. 记录和观察:将复位操作的时间、方法等记录在护理记录中。
观察患者在复位后的情况,并持续监测PICC导管的状态,如有必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请注意,上述仅为一种常见的PICC异位复位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可能因医院、医生和患者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医疗操作规范,并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若在操作中遇到任何问题,请及时寻求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的帮助。
PICC导管异位原因及预防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230001 合肥市 安徽省胸科医院肿瘤二科王芳:女,本科,护师PICC 导管异位原因及预防研究进展王 芳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3.006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具备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能够安全输注化疗药物、高渗性药物、肠内营养等刺激性药物、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目前已在临床一线的静脉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PICC 并发症的发生与处置总是一线护理人员经常碰到且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各种并发症中尤其以异位最为常见,有文献研究显示异位发生率为6%~10%[1]。
现就PICC 导管异位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进行综述如下。
1 PICC 异位的判定目前取得共识的PICC 头端位置是位于上腔静脉内,但对于理想端头位置还有争议,主流意见认为在上腔静脉下1/3处,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2-4]。
蔡志云等[5]对患者置管至预定长度后,在导管头端连接透明的输液延长管并充满生理盐水,使导管与大气相通,指导患者深呼吸,同时观察延长管内水柱的波动情况,若水柱向心脏方向流动,则判定置管到位;若水柱在管口波动或溢出则判定为导管异位。
张玉霞等[6]同样是根据置管后患者的呼吸运动对导管水柱波动来判断导管是否异位;还有最新的心电定位方法,就是在导管送入上腔静脉后,暂不退出导丝,将预先消毒好的导线连接在导丝的末端,可匀速从管内推注生理盐水,就可在心电监护下观察P 波的变化。
姚辉等[7]研究发现,当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上部时,会出现特征性的高尖P 波,从而判断导管位置。
上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快速判断PICC 异位,但缺乏临床大样本的验证,无论是常规的PICC 盲穿还是超声引导下的PICC 置管术,从安全性和准确性来说,最终还是应借助X 线摄片来判断是否发生异位。
美国输液护士协会(INS)指南中把X 线胸部片看作为PICC 术后确定头端位置的首选方法。
《PICC导管异位》课件
异位原因
可能是由于导管置入过程中, 导管头端未能顺利进入上腔静
脉,而是进入了颈静脉。
处理方法
重新调整导管位置,确保其位 于上腔静脉内。
预防措施
在置管过程中,应确保导管头 端进入上腔静脉,避免进入颈
静脉或其他部位。
06
PICC导管异位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
1 2
国内外研究概况
PICC导管异位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包括研究数 量、研究深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比较。
注意事项
手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 查以确保导管功能正常。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
如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可辅助保守治疗或手 术治疗,缓解症状、减轻疼痛。
适用情况
适用于不同程度异位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注意药物副作用和 物理疗法的适用范围。
分类
根据导管异位的部位,可分为颈 部PICC导管异位、胸片PICC导管 异位和腹部PICC导管异位。
发生原因
解剖因素
由于患者血管解剖结构异常,如 血管弯曲、血管狭窄等,可能导 致PICC导管在置入过程中发生异
位。
操作因素
置管操作不规范、置管经验不足、 导管固定不牢固等,也可能导致 PICC导管异位。
临床应用情况
PICC导管异位在临床上的应用现状,包括适应症 、禁忌症、使用人群等方面的分析。
3
治疗效果评估
对PICC导管异位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治愈 率、复发率、并发症等方面的分析。
研究方向
新型材料的研发
针对PICC导管异位,研究新型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安全性等方 面的内容。
精准定位技术的研究
《PICC导管异位》课件
导管留置时间过长会导致组织愈合形成管道,从而导致移位。
PICC导管异位的诊断方法
1
检查症状
发热、局部红肿疼痛、导管外露或缺失、导管阻塞等可能是导管异T能精确地确定导管位置,并了解其轨迹。
3
X线检查
检查导管移位或异位,不同部位导管的拐曲程度等。
PICC导管异位的处理与护理
要点
• 了解PICC导管异位 • 掌握常见的症状和导致原因 • 诊断时要注意具体情况,尽可能选择必要的检查 • 注意护理要点和处理方法,定期检查。
PICC导管异位
PICC导管异位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导管的移位引起。
什么是PICC导管异位?
1 定义
PICC导管在插管部位或其附近的位置移位,相对于其原定位位置发生异位而引起的一种 并发症。
2 引发原因
手术操作不规范、病人身体变化、导管长时间留置等。
3 危害
导致穿刺部位和周围组织炎症、导致感染、吸入污物和脱落物体等。
定期检查导管,适时更换新的导管,减少异位的概率。
4
护理保健
护理保健,如定期检查注射器橡胶塞的质量、方位等,维护清洁干燥,避免污染。
结论和要点
结论
PICC导管异位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导管的 移位引起。尽管无法完全避免,但规范操作、定期 更换导管、控制留置时间和护理保健等生活方式调 整有助于减少发生概率。
PICC导管异位的常见症状
发热
出现发热、寒战、全身不适等症状。
导管外露或缺失
导管移位或脱落,可能被发现。
局部红肿疼痛
PICC导管插入部位红肿、明显疼痛。
导管阻塞
插管后导管无法使用。
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
1 操作不规范
新生儿PICC导管异位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新生儿 PICC导管异位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摘要:新生儿是指胎儿娩出母体并自脐带结扎起至出生后满28d这一段时间的婴儿。
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及低体质量儿由于系统器官发育并未成熟,其救治过程中往往需要输注较多的药物、营养及高渗液体,因此对静脉通道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创伤性均有较高要求。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作为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技术,具有操作创伤小、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穿刺成功率高的特点,可有效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需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被广泛地应用于新生儿和极(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救治之中。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新生儿PICC在我国的应用日益广泛,但与此同时,临床医护人员虽然在医学科研上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却对相关研究的状况不甚了解,在开展临床科研的时候找不到切入点,往往存在“信息闭塞”、“自选课题盲目”和“缺乏针对性”的困难,对于基层医院尤为如是。
为此,笔者希望通过应用传统的文献计量法及新兴的关键词网络,对我国权威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中收录的“新生儿PICC”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研究热点分析,尝试为我国新生儿PICC科研的开展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异位;脉冲式冲管引言PICC是经外周手臂静脉穿刺插入导管至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置管技术,可以建立长期静脉通道,为患者提供长达7d甚至1年的静脉输液。
此法导管留置时间长,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疼痛,药物经导管直接进入心脏附近大静脉,稀释迅速,不与上肢静脉直接接触,可以有效保护远端血管免受化学刺激,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其临床应用优势众多,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也十分受用。
不过,受多种因素影响,患儿PICC置管的期间易发生导管异位,会增加血栓、内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也是导致被迫拔管治疗中断的重要原因。
因此,有效预防导管异位、及时纠正已经发生的导管异位,对保证患儿PICC治疗顺利及安全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PICC导管异位
8
Compa最n新y L课og件o
导管位置的重要性
导管过短
血栓的风险 内膜损伤风险 纤维蛋白鞘风险 堵管的风险 导管异位的风险
导管过长
心律失常的风险 三尖瓣损伤的风险 心房血栓的风险
导管有风险,看护需谨慎
9
Compa最n新y L课og件o
PICC 尖端位置影响
PICC 尖端位置影响
1、导管过长,其头端异位于心房, 可以起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引起 心脏穿孔,导致死亡。
最新课件
22
最新课件
23
最新课件
24
最新课件
25
最新课件
谢谢聆听!
26
最新课件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最新课件
27
可发生在颈内静脉、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返 折)、胸廓内静脉、胸外侧静脉、奇静脉、右心房或右心室 等部位。
7
Compa最n新y L课og件o
异位的临床表现
原因:血管解剖原因;病人体位;血管形态的改 变;颈部阻 断不准确;测量不准确;发育异常等。
送管困难,回血不畅,自动回血 阻力回弹,无法抽到回血;耳朵听到水声。
是置管过程中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 10%~60%。
3
Compa最n新y L课og件o
最佳位置
PICC终端应在SVC的下1/3处,临 近SVC与右心房的连接处为最佳。
为什么? 1.SVC接受来自身体左右侧的血栓形成的风险。
4
Compa最n新y L课og件o
❖ 3、其他定位方法:X线透视、超声等
11
Compa最n新y L课og件o
1例右侧开胸探查术后患者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案例的处理
1例右侧开胸探查术后患者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案例的处理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 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指的是通过外周血管置入,尖端在上腔静脉位置或尖端在下腔静脉位置的中心静脉导管。
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已广泛应用[1]。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fusion Nursing Society,INS)2016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2]指出右心房的上壁和上腔静脉之间的交界处连接点为上肢置管PICC导管尖端所处的最佳位置,而横膈膜水平以上的下腔静脉则为下肢置管的PICC导管尖端所处的最佳位置。
通常要避免在下腔或上腔静脉远端位置留置PICC尖端,除此之外,还要避免在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头臂静脉、颈外静脉和髂总静脉等非中心静脉留置PICC尖端。
若导管尖端不在此范围内,则被称之为导管异位。
据INS指南记载,依照异位发生时间的不同,也可以将其分为原发性异味和继发性异位[2]。
一般在导管置入24h以后,即可发现原发性异位;继发性异位指的则是置管初次定位,导管尖端在正常范围,但是在后续使用中所产生的异位现象,继发性异位会导致患者出现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导管功能障碍、血栓、神经系统损伤等[3],并发症会导致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提升,使患者治疗被延误, 增添患者的负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因此广大医务人员要重视PICC继发性异位的临床预防,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我院于2021年7月14日对1例右肺恶性肿瘤开胸探查术后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患者完成成功复位,现将经验总结如下:关键词:右侧开胸探查术;PICC;导管异位;颈内静脉;复位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70岁,既往无身体不良症状。
胸痛、咳嗽、咳痰2月余,入院时间:2021年7月6日,诊断:右肺上叶恶性肿瘤。
拟7月13日进行择期手术,排除PICC置管相对禁忌症,于7月12日行PICC置管术,使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选择右上肢贵要静脉,置入长度42cm,臂围(肘窝上10cm)26.5cm,经X线定位导管尖端位于右侧第3前肋近端下缘水平。
picc管移位的常见原因
picc管移位的常见原因picc管移位是指在穿刺导管插入体内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导管不在原本预定的位置上,而发生移动的情况。
picc管是一种常用的中心静脉导管,其插入后可以长期留置,用于输液、输血、给药等操作。
picc管移位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下面将介绍picc管移位的常见原因。
1. 患者体位改变:患者在活动或转换体位时,特别是在上肢运动频繁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picc管的移位。
例如,患者在上肢进行大幅度活动时,picc管可能会被拉扯,从而导致位置的改变。
2. 外力因素:外力的作用也是导致picc管移位的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当患者的上肢被不慎撞击或挤压时,picc管可能会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发生移位。
此外,患者在穿戴衣物时,如果过于紧身或摩擦力过大,也可能引起picc管的移位。
3. 插管操作不当:插管操作不当也是导致picc管移位的重要原因。
当操作者在插入过程中没有准确找到血管,或者操作技术不熟练,可能会导致导管插入不到位,从而引起移位。
此外,插管时没有固定好导管,或者固定方式不正确,也可能导致picc管的移位。
4. 导管内径选择不当:picc管的内径选择不当也可能引起移位。
如果导管的内径过大,可能会导致导管在血管内滑动,从而发生移位。
因此,在选择picc管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导管的内径,以减少移位的风险。
5. 导管长度不合适:picc管的长度不合适也可能引起移位。
如果导管过长,可能会导致导管在血管内移动,甚至穿过心脏而进入肺动脉,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在选择picc管时,应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和血管情况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导管长度,以避免移位的发生。
6. 血管病变:患者的血管病变也是导致picc管移位的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血管壁的瘤样扩张、血栓形成或动脉粥样硬化等情况可能会导致血管腔径变窄或变形,从而使picc管易于发生移位。
7. 导管材料问题:picc管的材料也可能会影响其稳定性,从而导致移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房内心电导引技术
借通用心电连接器 ,与心电监护仪相连接,通过观察右 心房内 P 波的变化,能准确即时地调整和定位导管头端。当 心电监护仪上显示P波明显抬高,提示导管头端进入或在右心 房前 ,后退导管直至 P 波正常后,提示导管到达上腔静脉 ,再后退 2~3 cm 即为导管最佳的定位位置。
Cavoatrial Junction-CAJ
奇静脉 半奇静脉 腰升静脉
左左侧侧永永存存上上腔腔静静脉脉畸畸形形
双侧上腔静脉畸形
左侧入路PICC 置入 双侧上腔静脉畸形 PICC位于左上腔静脉
导管尖端异位的原因分析
与血管有关
M1 M4
与患者有关
与穿刺部位有关
M2 M3
与操作者有关
与血管有关
• 血管选择
选择不同的血管,导管异位率不同
头静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
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预防
偏头法
当导管头端到达肩部后, 助手协助患者将下颌靠近 穿刺侧肩部,防止导管进 入颈内静脉,继续送管至 测量长度。
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预防
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
(简称指压法 ),即当导送至 25~30cm(到达锁骨下静脉中段) 时 ,助手在同侧锁骨上窝靠近 胸锁关节处,以指并拢向内下方 用力按压颈内静脉,防止导管进 入颈内静脉。
指压法可使颈内静脉受压变瘪 , 能防止导管进入颈内静脉。
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预防
超声探头按压阻断法:原理与指压阻断法一致
腋静脉异位(反折 )的预防
选择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可以降低腋静脉异位的发生率
•通过改变穿 刺侧上肢角 度 ,明显 降低腋静脉 异位的发生 率
• 置管中采取当导 管头端到达腋静 脉时,协助患者 将穿刺侧上肢向 头部靠拢,与头 部形成 20 -30度, 当夹角<30,腋 静脉略高于锁骨 下静脉 ,并与颈 内静脉形成很小 的夹角
1
2
3
4
导管异位发 生后,应根据 异位的情况及 时采取科学的 正位方法,禁 止盲目的退管 与送管
异位处理在 置管后 2 h 内完成
严格无菌技术操 作原则。先拍X 线片定位,后撤 除导丝,有利于 导管异位时进行 调整,但存在无 菌区被污染 、 导管阻塞、导管
脱出的风险
确认PICC导管 位于上腔静脉 后再撤除导丝, 增加了复位的 成功率,不会 增加导管渗漏 阻塞 、静脉炎 的发生率
•导管不易进 入颈内静脉, 也不易发生 锁骨下静脉、 腋静脉返折
锁骨下静脉异位(反折)的预防
因此,置管前必须认真评估 避开以上高危因素。
异位多表现为导 管在锁骨下静脉 内反折或遇到阻 力不能继续送管
与血管畸形 、疤痕或 狭窄 ,锁骨外伤及锁 骨上、下窝放疗史,颈 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 管史等有关
PICC导管异位的调整方法
PICC导管异位的 预防及处理——技报告巧小标题
竞聘岗位:aaa 竞聘人:bbb
研讨内容
1
PICC导管异位的定义
2
PICC 导管异位的影像学表现
3
导管异位原因分析
4
导管异位预防及处理
定义
导管异位: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以外的任 何部位。 导管异位---可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若异 位无法纠正,常被迫拔管导致治疗中断。
异位的临床表现
原因:血管解剖原因;病人体位;血管形态的改 变;颈部阻断不准确;测量不准确;发育异常---
送管困难
阻力回弹 无法抽到回血
回血不畅 自动回血
耳朵听到水泡声
导管位置的重要性
导管过短
导管过长
➢血栓的风险 ➢内膜损伤风险 ➢纤维蛋白鞘风险 ➢堵管的风险 ➢导管异位的风险
➢心律失常的风险 ➢三尖瓣损伤的风险 ➢心房血栓的风险
• 血管解剖变异或畸形
与穿刺部位有关
导管异位率:肘部>上臂
与患者有关
➢ 患者体位 仰卧位时病人上肢与躯干未成90 °
➢ 患者生理因素 血管不清楚、 塌陷焦虑
与操作者有关
• 血管解剖知识 • 外测量误差( 体外测量的长度永远不可能与
体内的静脉解剖完全一致 ) • 置管经验
继发异位
穿刺成功,首次X线检查导管 头端在SVC;但是在留管期间 导管头端移行至SVC以外位置
导管异位的X线表现:
走形异常:PICC管未经正常的路径走行 位点异常:PICC导管虽按正常的路径走行,但是其末端 未能置于正常区域内。
可发生在颈内静脉、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返折)、 腋静脉(返折)、胸廓内静脉、胸外侧静脉 、奇静脉、 右心房或右心室等部位
预防措施
血管
患者
操作者
血管选择
首选贵要静脉 次选肘正中静脉 末选头静脉
患者
➢ 健康教育
➢ 交待注意事项
---以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利于置管的顺利进行.
操作者
➢ 专业化 (理论基础+临床置管经验 ) ➢ PICC资质认证合格证书
返回
PICC 导管异位的预防
基础预防
1.操作前做好沟通,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并取合适的体位。 2.首选贵要静脉置管,尽可能选择右上肢置管,除非右上肢 存在血管畸形、疤痕或狭窄,或有手术、外伤或放疗史 , 有静脉置管史等。 3.导管置入时,动作必须轻柔、匀速、缓 慢 ,遇阻力时切 勿强行送管,可适当退管后,调整导管角度及上臂位置后再 送管。
PICC位置正确与否 对患者的治疗及安 全起着重要作用
PICC导管置入后的定位标准
1. X线摄片--定位是PICC置管后头端定位的金标准。 2.心房内心电图导引定位 --是 PICC导管头端定位新的准确 实时标准方法。 3.其他定位法 X线透视、多普勒超声检查、X线断层摄影( CT)、核磁共振检查(MRI)、静脉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术(DSA)等技术均可进行 PICC 导管定位。
导管误入头臂静脉、右心房或右心室的预防
准确地进行导管预置长度的体表外测量是预防导管误入头 臂静脉、右心房或右心室的有效措施 。
主要测量方法:
1.L测量法 2.一字法
了解PICC测量原理——走行静脉的解剖
起点:锁骨下静
脉与头臂干汇合 点何方
头臂静脉长度:
右2-3cm,左4-6cm
上腔静脉长度:
4-7cm
• 气管隆突--做为标记更方便
右侧入路PICC导管的头端位置
经右侧置入的PICC导管, 导管容易达到与上腔静脉平行
左侧入路PICC导管的头端位置
经左侧置入的PICC导管,如果导管太短,头端容易抵着SVC的外侧壁, 所以,应该留有足够的长度
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常
左侧置入的PICC,导管头端异位,进入同侧的颈内静脉
-J Vasc Interv Radiol 2008; 19:359 –365
正位胸片上的常用标记
(1) 锁骨 (2) 肋骨 (3) 主动脉球 (4) 右心房 (5) 右心室 (6) 左心室 (7) 左心房 (8) 隆突 (9) 右主支气管 (10) 左主支气管 (11) 横膈 (12) 气管 (13) 肺
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常
左侧置入的PICC导管,头端进入对侧的锁骨下静脉
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常
PICC导管头端进入内乳静脉
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常
PICC导管头端进入奇静脉
奇静脉异位:起于右腰
升静脉,沿食管的后方、胸 主动脉的右侧上行,至第4胸 椎体高度,向前勾绕右肺根 上方,注入上腔静脉。奇静 脉是沟通上、下腔静脉系的 重要途径之一。
PICC导管异位的调整方法
导管误入右心房或右心室、异位于头臂静脉
评估导管误入右心房或右心室的长度、或 从头臂静脉应进入上腔静脉的差距
常规消毒
在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下 ,将导管的误入 部分缓慢退出,或部分推进
重新固定
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调整处理
1.举臂 靠头法:
在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下 , 将导管拔至腋静脉 (拔出约15-20cm)
PICC尖端异位影响
导管过长,其头端异位进入心脏, 可能引起心律失常,严重者可能
引起心脏穿孔,导致患者死亡
PICC末端异位于腋静脉、锁骨下 静脉等,50%确诊有静脉血栓
在调整导管位置时,增加导管污 染的机会,可能引发导管相关性 感染、机械性静脉炎、渗血及血 栓形成、导管堵塞、导管渗漏等 并发症的发生率
SVC, Cavoartial Junction ,略低于气管隆突,高于心影轮廓 气管隆突下方1-1.5椎体
SVC
• SVC的平均长度大约为6.5±1.1(4.1-9.1)cm • 在身高、年龄、体重这几个因素中,SVC的长
度与身高有关,与年龄、体重的关系没有统计 学意义 • SVC 越长,相对于胸椎来看,所有的替代标记 物就越往下,如CAJ,气管隆突,右心缘,右 侧主支气管
• 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上壁交界连接点 • 只有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点称为CAJ • CAJ 标志着上腔静脉的终点 • 右心缘膨起的部分作为CAJ的标志不可靠
• 气管隆突作为CAJ定位时的参考比较可靠
导管头端的理想位置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96 (3): 335–40 (2006)
是置管过程中发生率较高的并 发症 ,其发生率为 10%~60%
最佳位置
PICC尖端应在SVC的下1/3处,临近SVC与右心房的连接处为 最佳。 •为什么? ➢ SVC接受来自身体左右侧的血液,溶液得到的充分稀释。 ➢ 导管尖端可以自由漂浮,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类型
原发异位
是指穿刺成功后,X检查 PICC头端在SVC以外的位置
采取举臂靠头法,即协助患者将导管侧 上臂向头部靠拢,与头部形成 20-30度 将导管匀速、缓慢地送至上腔静脉。
如果支撑导丝已撤除 ,则由助手用 20 mL 生理盐水注射器接导管末端 进行脉冲式冲管,以增加导管的硬度,再匀速、缓慢地送管至上腔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