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线性代数-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问题:在 n 维线性空间 V中,任意 n 个线性 无关的向量都可以作为 V 的一组基.对于不同的 基,同一个向量的坐标是不同的.
那么,同一个向量在不同的基下的坐标有什 么关系呢?换句话说,随着基的改变,向量的坐 标如何改变呢?
设1,2 , ,n及1, 2 , , n是线性空间Vn的
1 , 2
,
,n
P
x2'.
xn
xn'
x1 x1'
即
x2
P
x2'
.
xn xn'
由 于 矩 阵P可 逆, 所 以
x1'
x1
x2'
P
1
x2 .
xn'
xn
例1 在 P[ x]3中取两个基
1 x3 2 x2 x, 3 x3 2 x2 x 1, 及 1 2 x3 x2 1, 3 2 x3 x2 x 2,
过渡矩阵 P是可逆的.
二、坐标变换公式
定理1 设Vn中的元素 ,在基1 , 2 , , n下的坐标
为
( x1 , x2 , , xn )T ,
在基1 , 2 ,
,
下的坐
n
标为
( x1', x2 ', , xn ')T ,
若两个基满足关系式
1, 2, , n 1,2, ,n P
则有坐标变换公式
x1 x1'
x1'
x1
x2
P
x2'
,
或
x2'
P
1
x2 .
xn xn'
xn'
高等代数第三节 基
加法封闭
(km lm )αm V
(2)对αV ,k R
数乘封闭
kα (kk1)α1 (kk2)α2 (kkm )αm V
V 是向量空间。
2. 向量组生成的向量空间
定义 V x k1α1 k2α2 kmαm | k j R, j 1,2, , m
称为由α1, α2, , αm生成的向量空间,记为L(α1, α2, , αm ) 或span(α1, α2, , αm ).
证毕
2. 基的性质
4. V 可由基α1, α2, , αr所生成,即
V L(α1, α2, , αr ).
证明
α1, α2, , αr是V的基,
αV , 数l1,l2, ,lr ,使
α l1α1 l2α2 lrαr ,
α L(α1, α2, , αr ) V L(α1, α2,
, αr ).
α1, α2决定的平面.
z
z
L
α
y
y
x x
(3)设αR3且α 0, Lα为过原点O,方向为α的直线.
(4) R3 Lε1, ε2, ε3 .
3. 子空间
定义 对两(1)个Vn1维V向2,量集合V1与V2 , 若
(2) V1,V2都是向量空间,
例则称 4 (V11)是设Vm2的n子, α空i 间R(n. i 1,2, , m),则
秩r1 秩r2, 即dimV1 dimV2.
证毕
2. 基的性质
7. F n中任意n个线性无关的向量1,2 n组成一组基;
8. Fn中的向量组S是基 S={1,2 n}由n个 线性无关的向量组成.
9. n维向量空间V中的任意线性无关子集S可以扩充 为V的基.
矩阵分析引论--第一章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线性空间的概念、 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复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含非零数,对和、差、 积、商(除数不为零)运算封闭.
• 性质:
必包含0与1; 有理数域是最小的数域.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一章第一二节 线性空间的概念、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2、线性空间
定义1-1(线性空间) 设V是一非空集合,P是一数域,若
(1)在V上定义了一个二元运算(称为加法, a与b 的和记为a+b), 且 a , b V,有 a b V ;
(2)在P与V的元素之间还定义了一种运算(称为
数乘, k与a的数乘记为ka),
且 a V ,k P, 有 ka V ;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一章第一二节 线性空间的概念、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3)加法与数乘满足以下八条规则:
(ⅰ) a b b a; (ⅱ) (a b ) a (b );
第一章第一二节 线性空间的概念、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第一节 线性空间的概念
一、线性代数回顾
★ n维向量:有序数组 ★ 线性运算:加法、数乘 ★ 运算律(八条) ★ 向量关系:线性相关、线性无关 ★ 向量空间 ★ 子空间 ★基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一章第一二节 线性空间的概念、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ⅲ) a 0 a;
(ⅳ) a (a ) 0;
(ⅴ) 1a a;
(ⅵ) k(la ) (kl)a;
(ⅶ) (k l)a ka la ;(ⅷ) k(a b ) ka kb .
则称集合V为数域P上的线性空间或向量空间.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一章第一二节 线性空间的概念、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又若向量 b k1a1 k2a2 knan , 则b 也称为向量 a1,a2,,an 的线性组合,或称 b 可以由向量 a1,a2,,an 线性表示.
1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1 2
1 1
3 2 1 1 1 1
2 1
1 0
1 2 2 2 0 1 1 1
1 0 0 0 0 1 1 1
~ 初等行变换
0 0
1 0
0 1
0 0
1 0
1 0
0 0
0 1
0 0 0 1 1 1 1 1
1 0 0 0 0 1 1 1
0 1 0 0 1 1 0 0 1 0 0 0
(2) W1 W2 W1 W2 W1;
(3) W1 W2 W1 W1 W2; (4) W1 W2 W1 W2 W1 W2或W2 W1 .
定义7 1 , 2 , , r是V中的一组向量,
L1 , 2 , , r
11 2 2 r r 1 , , r F
称为1 , 2 , , r 生成(张成)的子空间.
(4)若向量组
1 ,2 ,
,
是线性空间
r
V
的一个
基,则 V 可表示为
V x 11 2 2 r r 1 , , r F
V :基所生成的线性空间 1 , 2 , , r :向量x在基1 , 2 , , r下的坐标
例7 在线性空间P[ x]3中,p1 1,p2 x,p3 x 2,
p4 x 3是一组基,而q1 1,q2 x 2,q3 x 22, q4 x 23也是一组基.
线性空间的性质
(1) 零元素是唯一的. (2) 负元素是唯一的.
(3) 0 0; 1 ; 0 0.
(4) 如果 0,则 0或 0.
定义2 设 x(1) , x(2) , , x(k) 是线性空间V 中的任一组
向量,1, 2 , , k 是F 中任一组数,
k
y 1 x(1) 2 x(2) k x(k ) i x(i ) i 1
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本节内容已结束 !! 本节内容已结束 本节内容已结束 ! 本节内容已结束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本节内容已结束 !! 本节内容已结束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本节内容已结束 本节内容已结束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本节内容已结束 ! 本节内容已结束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请单击返回按钮 . 本节内容已结束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本节内容已结束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请单击返回按钮 . 本节内容已结束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本节内容已结束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请单击返回按钮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本节内容已结束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请单击返回按钮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请单击返回按钮 . 本节内容已结束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请单击返回按钮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请单击返回按钮 . 本节内容已结束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请单击返回按钮 . 请单击返回按钮 . 本节内容已结束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请单击返回按钮 . 本节内容已结束 ! 请单击返回按钮 . 本节内容已结束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请单击返回按钮 . 本节内容已结束 ! 请单击返回按钮 . 本节内容已结束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请单击返回按钮 . 本节内容已结束 ! 本节内容已结束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请单击返回按钮 . 本节内容已结束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请单击返回按钮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若想结束本堂课 请单击返回按钮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若想结束本堂课 请单击返回按钮 .. , 若想结束本堂课 , 请单击返回按钮 . 请单击返回按钮 请单击返回按钮 .. . 请单击返回按钮 请单击返回按钮 请单击返回按钮 请单击返回按钮 . .
5 14 11 7 3 72 2 1 2 3 1 1 139 14 20 7
高等代数北大版64
,?
n
)
? ? ??
a2 an
? b2 M ? bn
? ? ??
若? 1,? 2,L ,? n 线性无关,则
? a1 ?
? b1 ?
(? 1,? 2 ,L
,?
n
)
? ? ??
aaM2n ????
?
(?
1,?
2 ,L
,?
n
)
? ? ??
bbMn2 ????
?
? a1 ? ? b1 ?
? ? ??
aaMn2 ????
1)? 1,? 2 ,L ,? n ? V ,a1,a2,L , an , b1,b2,L , bn ? P
? a1 ?
? b1 ?
? a1 ? b1 ?
(? 1,? 2 ,L
,?
n
)
? ? ??
aaMn2 ????
?
(?
1
,?
2
,L
,? n )????bbMn2 ???? ? (? 1,? 2,L
§6.4 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一、向量的形式书写法
1、V为数域 P上的 n 维线性空间,? 1,? 2 ,L ,? n 为
V 中的一组向量, ? ? V ,若
? ? x1? 1 ? x2? 2 ? L ? xn? n
则记作
? x1 ?
?
? (? 1 ,? 2 ,L
,?
n
)
? ? ??
xxMn2 ????
§6.4 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二、基变换
1、定义 设V为数域P上n维线性空间,?1 ,?2 ,L ,?n ;
?1?,?2?,L ,?n? 为V中的两组基,若
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基变换与坐标变换基变换与坐标变换是数学中的一个概念,它们都是研究变换形式的基础工作。
它们是将一个空间中的向量投影到另一个空间的过程。
基变换是指一种变换,它使空间的向量的基本特征保持不变。
坐标变换是指把数据由一种坐标系转换为另一种坐标系的过程,如从极坐标转换到直角坐标。
基变换可以分为几何和代数两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不同的用途。
几何变换是指对点或向量空间中的向量应用一定的变换,来改变其形状或尺寸。
几何变换可以表示为一组线性方程,其作用是把输入空间中的点映射到输出空间中的点。
常见的几何变换包括旋转和缩放。
代数变换是指把一个空间中的点映射到另一个空间中的点,通过使用多项式来完成。
代数变换可以用来改变一个点的位置,形状,尺寸等属性,例如抛物线变换和二次变换等。
坐标变换是把一种坐标系的数据转换到另一种坐标系的过程。
坐标变换的基本原理是把一个物体的坐标从一个坐标系(原坐标系)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目标坐标系)。
常见的坐标变换有从极坐标到直角坐标的变换,从直角坐标到极坐标的变换,从笛卡尔坐标到其他坐标系的变换以及曲面坐标变换等等。
在工程中,基变换和坐标变换都经常被用来实现特定的工程目标。
基变换可以被用来改变数据的形状,比如在图像处理中,可以使用基变换来缩放和旋转图像。
坐标变换可以被用来将一个坐标系的数据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比如在机器人攻击中,可以使用坐标变换来实现从直角坐标到极坐标的变换。
总而言之,基变换和坐标变换在数学和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基变换可以用来改变空间中向量的特征,而坐标变换则可以用来将一种坐标系的数据转换到另一种坐标系。
它们在许多领域中都有重要用途,例如图像处理,机器人控制,计算机视觉,空间分析等方面,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坐标变换原理
坐标变换原理
坐标变换是一种数学操作,用来在不同的坐标系间进行转换。
它是将一个点或对象的位置从一个坐标系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的方法。
在二维平面坐标系中,通常使用笛卡尔坐标系和极坐标系。
笛卡尔坐标系使用x和y轴来表示一个点的位置,而极坐标系使用半径和角度来表示。
坐标变换可以通过简单的公式来实现:
1. 笛卡尔坐标系转换为极坐标系:给定一个点的笛卡尔坐标(x, y),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其极坐标(r, θ):
r = √(x² + y²)
θ = arctan(y/x)
2. 极坐标系转换为笛卡尔坐标系:给定一个点的极坐标(r, θ),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其笛卡尔坐标(x, y):
x = r * cos(θ)
y = r * sin(θ)
这些公式将一个点在不同坐标系中的位置进行相互转换。
通过这些转换,可以在不同坐标系之间准确地描述和定位对象的位置。
除了坐标系之间的转换,还可以进行其他类型的坐标变换,如平移、缩放和旋转。
在平移中,点的位置通过添加一个固定的偏移量来改变。
在缩放中,点的位置通过乘以一个缩放因子来改变。
在旋转中,点的位置通过应用旋转矩阵来改变。
通过这些坐标变换,可以单独或组合地对对象进行不同类型的变换,使其在平面内按照所需的方式移动、缩放和旋转。
这在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视觉中经常使用,用于实现图像转换、模型变换等应用。
坐标变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方便地在不同坐标系中进行准确的位置描述与处理。
变换和基的关系
变换和基的关系在数学中,变换和基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变换可以理解为对一个对象进行改变或转化的过程,而基是描述一个空间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向量组成的集合。
变换和基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基可以作为一个坐标系来描述一个空间。
在二维平面中,我们通常使用x轴和y轴作为基来描述一个点的位置。
在三维空间中,我们通常使用x轴、y轴和z轴作为基来描述一个点的位置。
基的选择不同,会导致坐标系的不同,从而影响到变换的结果。
例如,在二维平面中,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基来表示一个点的坐标,这样就会导致同一个点在不同的基下有不同的坐标表示。
变换可以通过基的线性组合来表示。
在线性代数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矩阵来表示一个线性变换。
这个矩阵的列向量就是基向量,而矩阵的每一列表示了基向量在变换后的位置。
通过对基向量的线性组合,我们可以得到变换后的结果。
例如,在二维平面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个2×2的矩阵来表示一个旋转变换。
这个矩阵的列向量就是基向量,通过对基向量的线性组合,我们可以得到旋转后的结果。
变换和基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通过变换,我们可以改变基的方向和长度。
例如,在二维平面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剪切变换来改变x轴和y轴的方向和长度。
而通过改变基的方向和长度,我们也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变换。
例如,在二维平面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x轴和y轴的方向和长度来实现平移、旋转和缩放等变换。
变换和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基可以作为一个坐标系来描述一个空间,通过基的线性组合可以表示变换的结果。
而通过变换,我们又可以改变基的方向和长度。
变换和基之间的关系是数学中一个重要而又有趣的问题,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还可以应用到各种实际问题中。
3.基和向量在基下的坐标
A1B 1 1 3 1 2 0 13 42 1.
2 1 1 1 3 1 2 7 0
13
例
已
知R
4中
的
基1
,
上两式称为坐标变换公式. 且可证过渡矩阵A可逆.
定理4.1 设Rn中的基α 1 , α 2 , ..., α n 到基β 1 , β 2 , ..., β n
的过渡矩阵为A,则A是可逆矩阵,如果向量α在这两组基
下的坐标分别为(x 1 , x 2 , ..., x n )和(y 1 , y 2 , ..., y n ), 则
2 1 1
12
(1 , 2 , 3 ) (1 , 2 , 3 )B,其中
1 1 2 B 1 2 0,
1 3 1
(1 , 2 , 3 ) (1 , 2 , 3 )B ((1 ,2 ,3 ) A1 )B (1 ,2 ,3 ) A1B,
所以基1
,
2
,
3到基
1
,
2
,
的过渡矩阵为
3
3 1 2 11 1 2 6 19 1
an1 an2 ann
5
则A称为由基α 1 , α 2 , ..., α n 到基β 1 , β 2 , ..., β n的过渡矩阵. 注 意过渡矩阵A的第i列为基向量β i在基α 1 , α 2 , ..., α n 下的坐标. 利用矩阵乘法,两组基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 β 1 , β 2 , ..., β n )=(α 1 , α 2 , ..., α n ) A 称为基变换公式.
R3的一个基,那么
2
1
1 1
3 (1) 0 (4) 1 71 1 42 73
7
0
0 1
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问题:在 n 维线性空间 V 中,任意 n 个线性 无关的向量都可以作为 V 的一组基.对于不同的 基,同一个向量的坐标是不同的.
那么,同一个向量在不同的基下的坐标有什 么关系呢?换句话说,随着基的改变,向量的坐 标如何改变呢?
设 1 , 2 , , n 及 1 , 2 , , n 是线性空间 两个基 , 且有
1 , 2 , , n 1 , 2 , , n P
2.坐标变换公式
x1 x1' x2 x2' P , xn xn '
或
用初等变换计算
B
1
A.
B
2 1 A 0 1 1 0 0 0
0 1 2 2 0 1 0 0
2 1 1 2 0 0 1 01 1 0 1
1 1 1 1
1 2 1 1 1 0 0 1
3 2
k1 k2 k3 k4 0
故 x , x x , x 1 , x 1 线性无关
3
, 是 P [ x ] 3 的一个基
.
又令 a 1 x a 2 ( x x ) a 3 ( x 1) a 4 ( x 1)
3 3 2
x 2 x 3,
x1 ' x2' xn '
1 , 2 , , n 1 , 2 , , n P
1 , 2 , , n x1 x2 1 , 2 , , n P xn x1' x2' . xn '
第7讲向量空间的基
三. 基变换、坐标变换 过渡矩阵、换基公式
设 1 , 2 , , r 和 1 , 2 , , r 是 r 维向量空间的
两组基 , 且有
最大无关组 , 即是 R 3 的一个基。
2. 求向量 2 e1 e2 3 e3 在基 e1 , e2 , e3 下的坐标。
因为
e1 ( 1,1, 0 ) e1 e2 ,
e2 ( 2, 3, 2 ) 2 e1 3 e2 2 e3 , e3 ( 1, 3, 2 ) e1 3 e2 2 e3 ,
1 ( 1,0,,0,0)T , 2 (0, 1,,0,0)T , , n (0, 0,,0, 1 )T
和另一组基
1 ( 1, 1,,1, 1 )T , 2 (0, 1,,1, 1 )T , , n (0, 0,, 0, 1 )T ,
求 Rn 中任一向量在这两个基 下的坐标关系。
解 R n , 设 在标准基1 , 2 ,, n 下的坐标为
( x1 , x2 , , xn ) x11 x2 2 xn n ,
设 在基 1 , 2 ,, n 下的坐标为
( y1 , y2 , , yn ) y1 1 y2 2 yn n 。
三. 基变换、坐标变换
在以下的叙述中 i, i均为列向量,且记
(1 , 2 ,, r ) ,
a11 a 21 A a r1 a12 a22 ar 2 a1r a2 r , ar r
(1 , 2 ,, r ) ,
向量空间的基,维数与坐标
若1,2, ,r 是向量空间V 的一组基,
则对 V ,存在唯一一组有序数 x1, x2, , xr
使得
x11 x22 xrr ,
x1, x2 , , xr 称为向量 在基 1,2, ,r 下的
坐标
记为 ( x1, x2 , , xr ).
8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解
1 1 1 2
A
(1T
,
T 2
,
T 3
,
T 4
)
1
2
0
3
1 0 3 7
1 ~ 0
0
1 3 1
1 1 2
2 1 5
~
1 0 0
1 1 0
1 2 7
2 5 14
11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由行阶梯矩阵知 r( A) 3, 且1,2,3 线性无关,
知其为 R3 的一组基, 进一步将A变成行最简形:
,
en )
p21
p22
p1n
p2n
P 称为
P
pn1
pn2
pnn
(1)
由基 e1, e2 , , en 到基 e1, e2 , , en 的
过渡矩阵
前面已经提到:对于同一向量,基的不同,可能
引起坐标的变化,那么它们会怎样变化呢?
16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设向量 在上述两组基下的坐标分别为 ( x1, x2, , xn ) 和 ( x1, x2 , , xn ), 即 x1e1 x2e2 xnen x1e1 x2e2 xnen
例2 判别下列集合是否为向量空间.
V1 x 0, x2, , xn T x2, , xn R
施密特正交化的几何意义
施密特正交化的几何意义施密特(Schmidt)正交化可以理解为将一组线性无关的向量通过正交化变换为一组相互正交的向量。
这种正交化方法在数学和物理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几何学中的几何意义。
下面将对施密特正交化的几何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1. 正交基向量:施密特正交化的结果是一组相互正交的向量,这些向量被称为正交基向量。
在几何学中,正交基向量非常重要,它们可以用来表示空间中的各个方向。
正交基向量具有以下特性:互相垂直且长度为1,任何一个向量可以唯一地表示成正交基向量的线性组合。
2. 基变换:施密特正交化实质上是一种基变换,它将给定的一组向量变换为另一组正交的基向量。
基变换在几何学中有很大的应用,它可以将一个坐标系变换为另一个坐标系,从而描述不同的几何性质。
施密特正交化可被看作是一种基变换的方法,通过正交化可以得到一组新的基向量,这些基向量可以用来描述原始向量所在的空间的几何特征。
3. 正交投影:施密特正交化的另一个重要几何意义是正交投影。
在施密特正交化的过程中,每个向量都被投影到前面所有正交向量所张成的子空间上,从而得到一个正交化的向量。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向量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部分,其中一个部分是向量在前面正交向量的线性组合上的投影,另一个部分是向量在与前面正交向量垂直的子空间上的投影。
这样的投影过程在几何学中有很多应用,例如计算向量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和计算向量在直线上的投影等。
4. 正交化误差:施密特正交化中会引入一个正交化误差,即向量正交化后与原向量之间的误差。
这个误差可以表示为一个正交化矩阵和向量的乘积。
正交化误差的大小可以用来评估施密特正交化的精度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正交化误差通常需要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以确保正交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施密特正交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其几何意义包括正交基向量、基变换、正交投影和正交化误差等。
施密特正交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向量的几何特征,并在实际问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矩阵理论及其应用(重大版第二章课件)
矩阵理论及其应用CQU第二讲基变换与坐标变换、线性子空间李东重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基变换与坐标变换◆线性子空间◆子空间的运算CQU线性空间的基是不惟一的,同一个向量在不同的基下的坐标是不同的。
不同的基之间、同一个向量在不同的基下的坐标之间有何关系呢?通过间单的计算知道它们之间相差一个可逆矩阵。
CQUCQU一、基变换设分别是线性空间上的两个不同的基。
由基的定义知道唯一存在可逆矩阵,使得(1)称A 称是由基到的过渡矩阵。
称(1)为基变换公式。
二、坐标变换设向量αϵV,α在这两组基下的坐标分别为:(2)则有下式成立。
CQUCQUCQU从而,有即:(4)称(4)为坐标变换公式。
思考:这里的基变换公式、坐标变化公式和教材有何差别?CQU例1 求R 4中的基,,,到基,,,的坐标变换公式。
解:见下页CQUCQU◆基变换与坐标变换◆线性子空间◆子空间的运算CQUCQU定义1.5 设V 是K 上的线性空间,W ⊂V 按V 的线性运算也构成线性空间,称W 是V 的线性子空间(子空间)。
即:W 是V 的线性子空间W 是V 的线性子空间两个平凡子空间:V 和{0}.一、线性子空间的定义判别方法?Important Theorem(TH1.5.1 P11)W 是子空间 W 对V 的线性运算封闭子空间本身就是线性空间。
子空间的判别方法可以作为判别线性空间的方法CQU子空间和非子空间的例子I.V={x=(x1,x2,0}⊆R3,是子空间II.V={x=(x1,x2,1}⊆R3,不是子空间例1齐次线性方程组AX=0的解集:是子空间,称为解空间。
S={X:AX=0}⊆R n,例1’非齐次线性方程的解集:不是子空间M={X:AX=b}CQU例2集合C=a ijn×n |a ij∈K,σi=1n aii=0⊂K n×n是线性子空间。
例3集合M=a ijn×n|a ij∈K,a ij=a ji⊂K n×n是线性子空间。
高等代数-6.4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任取V的一组基 1,2 , ,n ,
n
令 j aiji , j 1,2, , n
i 1
于是有, (1, 2 , , n ) (1,2 ,
, n ) A
§6.4 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由A可逆,有 (1,2, ,n ) (1, 2, , n )A1
即,1,2 , ,n也可由 1, 2 , , n 线性表出.
2
,3
,
4
)
(
1
,
2
,
3
,
4
)
1 0 1
1 2 2
1 1 2
3
1 2
从而有
1 1 1 11 2 0 2 1
(1
,
2
,
3
,4
)
(1
,2
,3
,4
)
2 1 0
1 1 1
2 1 1
1
0 1
1 1
0 1
2 2
1 1 2
3
1 2
1 1 1 11 2 0 2 1
(1
,2
,3
,4
)
E21
,
E22
)
0 0 0
1 0 0
1 1
1 0
11
又 A 3E11 5E12, 4E21 2E22
设A在基 F11, F12,F21, F22下的坐标为( x1, x2 , x3 , x4 ),
§6.4 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x1 1 1 1 11 3
则
x2 x3 x4
0 0 0
1 a111 a212
2
a121
a22 2
n a1n1 a2n2
an1n an2n annn
基变换公式
基变换公式基变换公式是数学中重要的一个概念,它也广泛应用于一些复杂的计算机应用中。
它的本质是一种从一个基空间中的表达到另一个基空间中的表达的变换,这种变换可以使用一系列矩阵元素来表示。
基变换公式的本质是基变换,它可以将一组数据从一个基空间中的表达转换到另一个基空间中的表达,从而实现不同基空间之间数据之间的转换。
基变换公式可以表示所有基变换,它可以将某一维度上的数据映射到另一维度上。
为了实现基变换,应用了矩阵乘法,它允许一个维度上的数据进行变换,从而在另一维度上重新表达。
基变换公式除了用于数学理论中,在基空间之间的变换,它还应用于一些复杂的计算机应用中。
例如,基变换公式可以用于图像变换,利用这种变换,可以把一种图像变换到另一种图像,通过一系列的矩阵运算,可以把一张图片的特定的部分翻转、压缩或者放大等等。
此外,基变换公式也可以用于模式识别中,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基变换公式来提高识别准确度,从而实现模式识别的效果。
例如,当一组数据进行基变换后,可以使得一组数据变得更加易于模式识别,从而提高识别的准确度。
最后,基变换公式也可以应用于数据压缩,这是把一系列数据压缩到更少的位置,可以提高存储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网络传输数据的量。
基变换公式可以把能量聚集在一个位置,从而减少存储时所需要的量,从而实现数据压缩。
总而言之,基变换公式是一种常用的数学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它可以很好地实现基空间间的变换,改变一个基空间中数据的特性,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如图像变换、模式识别以及数据压缩等。
基变换公式的应用非常广泛,它的准确性,速度,简便性等优点,无一不使它受到计算机应用界的欢迎,当前它也在持续不断的优化,在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
通过不断研究基变换公式,可以使它在计算机应用领域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使得科技发展得更加迅速,让我们的心中更加温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向量的形式意义及运算
1.定义
定义1 V为数域 P上的 n 维线性空间,
1,2,L ,n为V 中的一组向量,记作(1,2 ,L ,n ) ,
称之为向量矩阵,给出定义:
1)若有两组向量 (1,2,L ,n ) (1, 2,L , n )
1 1,2 2,L ,n n;
2) (1,2,L ,n ) (1, 2,L , n ) (1 1,2 2,L ,n n );
为了写起来方便,我们引入一种形式的写法.
把基写成一个 1 n 矩阵,于是 (1) 可写成如下矩
阵形式:
a11 a12 a1n
(1,2 ,
,n )
(1 , 2 ,
,
n
)
a21 an1
a22 an2
a2n ann
矩阵
a11 a12 a1n
A
a21 an1
a22 an2
3) k(1,2 ,L ,n ) (k1, k2,L , kn ), k P;
4)V为数域 P上的 n 维线性空间,1,2,L ,n 为 V中的一组向量, V ,若
x11 x22 L xnn
则记作
x1
(1,2 ,L
,
n
)
xM2
xn
5)V为数域 P 上 n 维线性空间,1,2,L ,n ;
(1,2 ,L ,n )A (1,2 ,L ,n )B
(1,2 ,L ,n )( A B);
(1,2 ,L ,n ) A (1, 2 ,L , n ) A
(1 1,2 2 ,L ,n n ) A ;
若1,2 ,L ,n 线性无关,则
(1,2 ,L ,n )A (1,2 ,L ,n )B A B.
3) (1 , 2 , … , n )A + (1 , 2 , … , n )A = (1 + 1 , 2 + 2 , … , n + n ) A .
第六章 线性空间
§1 集合·映射
§5 线性子空间
§2 线性空间的定义 与简单性质
§6 子空间的交与和
§3 维数·基与坐标
§7 子空间的直和
§4 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8 线性空间的同构
第四节 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主要内容
向量的形式意义及运算 基变换 坐标变换公式 举例
我们知道,在n维线性空间V中,任意n个线性 无关的向量都可取作线性空间V的一组基.V中任 一向量在某一组基下的坐标是唯一确定的,但是在 不同基下的坐标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在处理一些问 题是时,如何选择适当的基使我们所讨论的向量的 坐标比较简单是一个实际的问题.为此我们首先要 知道同一向量在不同基下的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 即随着基的改变,向量的坐标是如何变化的.
1, 2,L , n 为V中的两组向量,若
1 a111 a212 L an1n
2
L
n
L
a121
LL
a1n1
L
a222 L
LLLL
a2n2 L
L
an 2 n
LL
ann n
则记作
a11 a12 L
(1, 2 ,L
,n)
(1,2 ,L
,
n
)
a21 L
a22 L
L L
an1 an2 L
5)若由基1,2 ,L ,n到基1, 2 ,L , 过n 渡矩阵为A, 由基 1, 2 ,L , n到基 1, 2 ,L ,过n 渡矩阵为B,则 由基 1,2 ,L ,n到基 1, 2 ,L ,过n 渡矩阵为AB.
3. 运算规律
设 1 , 2 , … , n 和 1 , 2 , … , n 是 V 中两个
1. 定义
定义2 设 1 , 2 , … , n 与1 , 2 , …, n 是
n维线性空间 V 中两组基,它们的关系是
1 a111 a21 2 an1 n ,
2
a121
a22 2
an2 n
,
(1)
n a1n1 a2n 2 ann n .
称 (1) 为基变换公式.
2. 基变换公式的矩阵形式
若1,2 ,L ,n 线性无关,则
a1
b1 a1 b1
(1,2 ,L,n)源自a2 M(1,2 ,L
,
n
)
b2 M
a2 M
b2 M
an
bn an bn
2) 1,2 ,L ,n;1, 2 ,L , n为V中的两组向量,
矩阵 A, B P nn,则
((1,2 ,L ,n )A)B (1,2,L ,n )( AB);
a2n ann
称为由基 1 , 2 , … , n 到1 , 2 , …, n 的过渡矩 阵. 由于1 , 2 , …, n 是线性无关的,所以过渡
矩阵 A 的列向量组线性无关,因此,过渡矩阵 A
是可逆的.
注意 :
1) 基变换公式的矩阵形式是“形式的”. 因为 在这里把向量作为矩阵的元素,一般来说没有意义. 不过在这个特殊的情况下,这种约定的用法是不会 出毛病的.
2) 过渡矩阵 A 的第 j 列 (a1j , a2j , … , anj ),
就是第二组基向量 j 在第一组 1 , 2 , … , n下的
坐标.
3)过渡矩阵都是可逆矩阵;反过来,任一可逆 矩阵都可看成是两组基之间的过渡矩阵. 4)若由基 1,2 ,L ,n到基1, 2 ,L , 过n 渡矩阵为A, 则由基1, 2 ,L , n到基1,2 ,L ,n 过渡矩阵为A-1.
二、基变换
引理 V为数域 P上的 n 维线性空间,
1,2,L ,n为V 中的一组线性无关向量,而
1 a111 a212 L an1n
2
L
n
L
a121
LL
a1n1
L
a222 L
LLLL
a2n2 L
L
an 2 n
LL
ann n
则 1, 2 ,L , n 线性无关 aij 0.
a1n
a2n L
ann
2.运算规律
1)1,2 ,L ,n V ,a1,a2 ,L ,an ,b1,b2 ,L ,bn P
a1
b1
a1 b1
(1,2 ,L
,
n
)
a2 aMn
(1,2 ,L
,
n
)
b2 bMn
(1 , 2 ,L
,
n
)
a2
an
b2 M bn
向量组, A = ( aij ) , B= ( bij ) 是两个 n n 矩阵,则
1) ((1 , 2 , … , n )A)B=(1 , 2 , … , n )(AB)
2) (1 , 2 , … , n )A + (1 , 2 , … , n )B = (1 , 2 , … , n ) (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