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课件
鉴真东渡
(2)影响: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 01
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
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
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02
03
“玄奘西游往天竺,故事经典传千年” ——印度篇
三、玄奘西行
玄 奘,唐代高
僧,佛经翻译家、旅 行家。13岁出家,曾 游历各地,参访名师。 因感到佛教宗派众多, 佛经译文多误,决心 到天竺学习佛法。
玄奘 西行
僧 人
天竺
求取 佛经
独行 千难万险,回 九死一生。国
鉴真与玄奘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
“中外交往看大唐,盛况空前探缘由” ——原因篇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法律、 制度完善),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经济繁荣,文化先进
论从史出
“中外交往看大唐,盛况空前探缘由” ——原因篇
材料三: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经济繁荣,文化先进
②对外开放,交往友好 ③交通发达,水路便利
(根本原因)
论从史出
“对外开放要坚持,共同传承中国梦” ——启示篇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结合唐朝中外交流的史实,
你能否为中国的发展提一条建议?
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目 录
01 遣唐使
02 鉴真东渡
03 唐与新罗的关系
04 玄奘西行
日
英
本
国
为什么各地华人聚居的
美 地区都被称为“唐人街”? 悉
国
尼
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 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 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伦敦唐人街
悉尼唐人街
毛里求斯唐人街
鸿 东罗马帝国使节 胪 寺 官 员
东北少数 民族使节
高丽帝国使节
唐高宗驾崩,有61个国家和 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 加安葬仪式。葬礼之后,武 则天令工匠用写真的手法, 雕刻了参加葬礼的那些使节 或首领,立于朱雀门两侧。
唐太宗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地黄
黄芩
鉴真东渡,在携带的物品中有多种药材。鉴真曾为日本鉴定药物并为光 明皇太后治过疑难病症。日本平安时代由丹波康赖编纂的《医心方》中, 收录有鉴真的医方。日本江户时代的药袋上曾印有鉴真像。
二、唐文化的传播力 建筑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三、唐文化的学习力 跟随哥哥早年出家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鉴真手迹《请经书帖》 被日本视为国宝
鉴真在第六次东渡之时,携带了王羲之的行书真迹一幅、王 献之的行书真迹三幅,以及其他各种书法50卷。这对日本书道的 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鉴真本人也是书法名家。
二、唐文化的传播力 医药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麻黄
五味子
丹参
当归
一、唐文化的向心力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பைடு நூலகம்
弘法大师行状绘图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前后达十几批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百多人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遣唐使葬身大海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素质高
一、唐文化的向心力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唐文化的向心力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 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 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课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
日。
--《旧唐书•崔融
传》
材料二: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
胡乐。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 有しています
货币
服饰
唐朝的开元 通宝 (始铸于621 年)
日本的和同 开珎 (始铸于 708年)
唐装
和服
茶道 生活中的历史
节日
斗茶
茶道
端午节
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 (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 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候从中国传去的, 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教 育 设立大学,完善学制
建 筑 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
文 化 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生 活 风 饮食、服饰、茶道等;端午节、乞巧节、
俗
中元节、重阳节登高等
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
1、日本派遣使节、留学生、留学生来唐朝学习先进的文化,这些人被称为: 遣唐
使。
2、 阿倍仲麻吕
是唐朝时来华的日本人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剑道
生活用具
日本收藏的唐紫檀木琵琶
B 1.唐朝时,由日本派遣来唐朝学习先进文化的使节被称为
()
A A.留学生 B.遣唐使 C.节度使 D.遣隋使
2.下列有关遣唐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来华目的是学习中国的军事技术 B.指的是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 C.当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D.遣唐使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
( hào )京、史称西周。
牧野决战
四 西周的分封
制
四
西周的分封制
西
周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
的 分
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
封
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前言 一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二 商汤灭夏 三 武王伐纣 四 西周的分封制
前言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前
“夏传子,家天下。”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
言
对夏朝的描述。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后继的商王朝和周王朝,国家的地域更为扩大,建立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教学课件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育教学|教学课件|教学教案|教学工具
主讲人:XXX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是奴隶社会,它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随 后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特征的文明成就。到了西周时期,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 族维系国家的统治。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 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夏、商、周三
朝是怎样更替的?西周时期建立了什么样的制度?
一 夏朝的建立
与“家天下”
一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4课 [预习导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的毅力,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兼容并包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课前学习任务
搜集鉴真、玄奘的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概括日本遣唐使团的特点。
【学习任务二】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习任务三】鉴真东渡的贡献是什么?
【学习任务四】概括唐与新罗的往来,填写表格。
文化
贸易
制度
科技
音乐
【学习任务五】玄奘的贡献有哪些?
【学习任务六】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原因:
政治
经济
政策
交通
文化
启示: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唐朝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
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尝试查阅资料,看看同一时期的欧洲、非洲和美洲,处在怎样的发展水平。
初一历史第4课笔记
初一历史第4课主要讲述了夏商周的更替。
以下是这一课的笔记整理:
一、夏朝的建立
1. 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2. 夏朝的都城:夏朝的都城位于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市)。
二、夏商周的更替
1. 商汤灭夏: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汤灭掉夏朝,建立了商朝。
2. 商朝的都城:商朝的都城最初设在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后来迁至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
3. 周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伐纣,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
4. 周朝的分封制:周朝实行分封制,将国家领土分封给宗室、功臣和贵族。
三、西周的繁荣
1. 西周的经济:西周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发展。
2. 西周的文化:西周时期,文化教育得到了重视,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繁荣发展。
四、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
1.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开始了春秋时期。
2.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争霸,战争频繁。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
这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历史打下了基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等史事,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的毅力,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理的精神;感受开发交流、包容并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知道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难点:玄奘西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图片,回答问题: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唐朝的繁荣强盛有威望,唐朝对外交流频繁)“唐人”一词由来唐朝,唐朝是中国古代最繁荣强盛的一个朝代。
从唐太宗开始,拓土开边,威震中亚、西亚及南海诸国。
唐朝当时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往来,在众多与唐朝交往的国家中,最突出的是哪几个国家?(日本、天竺、朝鲜)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二、新课学习遣唐使与鉴真东渡1.阅读课文,欣赏《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及日本的和同开珎(同“宝”)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2.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日本是一个岛国,在唐朝时期,中日的交往需要克服困难,历史上就有一个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
欣赏鉴真像及日本唐招提寺图片。
4.介绍鉴真东渡的故事。
5.提出问题:鉴真东渡对日本有怎样的影响?(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唐与新罗的关系新罗是朝鲜半岛国家之一,新罗强盛以后与唐朝交往密切,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知识点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的使团。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六次东渡日本,历尽千辛万苦,在日本天平胜宝五年(754年)底,携同弟子到达日本。
鉴真在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除了传播佛经外,他还传播了中国的医学、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模仿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取科举取士的制度,引进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这个时期,朝鲜的音乐也同时传入中国。
4. 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取经,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他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5.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经济文化繁荣;
(3)对外交通发达;
(4)对外政策开放。
5.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1)范围广,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领域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3)具有双向性,外国使节、留学生来唐学习,唐朝也有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法等。
6. 唐朝对外交往的影响:
(1)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2)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使唐朝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初中历史教案七下第4课
初中历史教案七下第4课教学内容:七年级下册第四课《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 掌握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本情况;3. 理解古罗马共和制度和帝国制度的演变;4. 感受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2. 掌握古希腊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共和制度与帝国制度;3. 理解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贡献和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历史教科书;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 教学课件: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图片和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和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历史背景,并提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主题(3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介绍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内容和特点,以及古罗马的共和制度和帝国制度的演变,让学生了解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政治制度。
3. 深化讲解(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文化特点,分析它们的贡献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古希腊与古罗马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4. 总结复习(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掌握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五、作业布置:1. 阅读教材课后练习,并完成相关习题;2. 思考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写一篇相关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政治和文化特点,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来展示古代文明的魅力,激励学生学习历史,传承人类文明。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 试好不好,为什么?
• 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 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 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 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 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 的促进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占重要地位。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 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 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 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 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 试制度 ,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 科举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 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 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
看书、讨论并归纳:他们分别为科举
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二、科举制的完善
朝代: 唐朝 人物: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过程: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 试内容;亲自面试
动脑筋
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
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
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
将其默写出来。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题目? 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题型吗?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诗赋的发展 4、科举制对世界其他各国的考试选官制 度产生影响
科举的考试方法,主要有口试,帖经,墨义,策论和诗 赋。帖经,就是主考官任择经书中一页,遮盖全文,仅 留一行,再裁纸为帖,盖上三、五字,令考生念出或写 出这三、五字。帖经是唐代科举的主要考法之一,各科 考试,均须帖经。墨义,就是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 要求考生用经书原文回答、策论,就是按策问临场撰文 回答问题。这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法。最后一种考 试方法诗赋,即令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 赋。唐自开耀元年后,规定进士科必须试杂文二篇(一 诗一赋),然后试策。科举考试中的帖经、墨义、诗赋 ,是考试方法的重大发展,是现在的填空、简答、论述 、作文等考法的源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课件: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2
唐与新罗的关系
3
玄奘西行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遣唐使是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时,日本为了学习 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的使者,当时称为“遣唐使”。由官员、医 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①文成公主入藏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A.唐高祖时期B.唐太宗时期C.武则天时期D.唐玄宗时期
5.从“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充分体
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6.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
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三、玄奘西行
你知道唐僧的 原型是谁吗?
玄奘
玄奘西行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 “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历经艰辛到 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 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 的工作。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 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思考:请你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
《职贡图》(局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4.科举制的创立ppt课件
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欣赏黄梅戏
我国的科举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有一种广东小吃,用猪瘦肉丸、 猪肝片、猪粉肠加入粥中煮熟 而成。色白鲜明,糜水交融, 味鲜香厚。它叫及第粥。
影视剧作《天下无贼》
黎叔:21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
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的结束
张之洞 袁世凯
★1905年9月2日,袁 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 科举 。延续1300多年的 科举制废除了。(清朝 末年被废除)
课后思考
学习了科举制后,请想一想,你对现在 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有怎样的想法,敢大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合理的建议吗?
考考你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 D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 进士科每年应举者少则八九百人,多则一二千人,而其中 能及第者不过十余人以至三十人左右,录取比例不过百分 之一二。
• 由于录取率低,有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中进士,而50 岁能考中进士的人也还算年轻,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进士”的说法。
何谓“进士”?
• 进士重诗赋,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 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进士"的说法。
类似今天作文
看图:请你描述一个读书人的经历
对后世:
•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 废除。
生 员 童, 试 俗称 秀 才
)
(
举
人
,
乡 试
元 ”
第 一 名
称
“
解
( )
( )
贡
士
,
会 试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精练含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精练含答案【单项选择】1.唐朝时,日本天皇先后十几次派出遣唐使团到中国,有时还亲自到海边为他们送行。
当时日本人乘遣唐使船到中国来是为了什么?()A.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 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C. 加深两国之间的友谊D. 求取佛教经典经义2.“贞元二十年,遣使来朝,留学生橘逸势、学问僧空海。
”从《旧唐书》中可以看出,唐朝派遣来唐学习的人不包括()A.使节B. 橘逸势C.鉴真D.空海3.遣唐使回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能够证明这一点的史实有()①根据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建立中央官制。
②唐朝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传到了日本。
③日本都城平城京(今奈良)的城市规划完全参照唐长安城。
④日本人仿照汉字创制了片假名和平假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图示是在中国出土仿唐“开元通宝”的银币。
它是哪个国家铸造的?()A.唐朝 B. 日本 C. 天竺 D. 大秦5.宋代一位名士为各高僧作传,其中一位“才出洋,遇恶风涛”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其国王欢喜迎入城大寺安止”,并专门为他修筑了唐招提寺。
这位高僧是()A.空海B.玄奘C.鉴真D.晁衡6.图示僧人为唐朝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位僧人是在何时到达日本?()A.西汉 B.唐 C.宋 D.明7. 公元8世纪中期,鉴真辛苦过劳导致双目失明后,终于成功到达了日本。
他那矢志不渝的精神让人感动。
鉴真经过几次失败最终成功?()A.6次 B.5次 C.4次 D.7次8.朝鲜半岛上的新罗,一直和中原来往频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新罗强盛以后,派遣大量使节和留学生来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B.新罗仿照唐朝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制度,还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C.新罗物产居于唐朝进口首位,但是新罗人无法在唐朝获得官职。
D.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不仅在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9.“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净解禅缘。
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共28张PPT)
2.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 18 年的西游中体现出 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 力。 3. 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 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 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
遣 唐 使 印
遣唐使船
1 含义: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新罗引入中国医学、文 化、历算成就
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韩服的雏形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 的朝鲜半岛就已出现。
秋夜雨中
秋风唯苦吟,世路少知音,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崔致远 崔致远(857—— ?)
12岁来唐求学,18岁中 进士,在唐为官8年多, 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 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 山鼻祖,有“东国儒 宗”、“百世之师”的 称誉。
3.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玄奘为中印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 贡献。他是我国古代著名高僧、旅行家 和佛经翻译家”。
理由:
1、玄奘历尽险阻,到天竺求取佛经。 2、精通佛教经典,掌握了深奥的佛学理 论,并翻译了大量的佛经。 3、编写的《大唐西域记》是一部极其珍 贵的历史文献。
4.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胜任西行取经的传 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 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四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 高佛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答:僧人:玄奘。 最高佛学府:那烂陀寺。 著作: 《大唐西域记》
1、时间: 唐太宗时期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课件
3、为研了习求佛取法佛的经主,要研地习点佛在法哪?
4、那带烂了陀什寺么来?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5、大哪量部佛文经献中有记载? 《大唐西域记》
玄奘,名陈袆(huī),河南偃师 人,法名玄奘,后人称他三藏法师
②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 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 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 名的佛学大师。
事件 时期 人物 目的 是否 出行的主要目
内容
身份 地 归国
的
鉴真东渡 唐玄宗 僧人 日本 未归国 弘扬唐朝文化
玄奘西游 唐太宗 僧人 天竺 归国 吸收异域文化
“走出去”+“引进来”
问题思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 难的?
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 终于成功。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为追求真理,坚忍 不拔,意志坚定。
第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为 日本著名古寺。由鉴真及其 弟子设计、建造、完成。整 个建筑深受中国盛唐建筑风 格影响。
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 北,是扬州最著名的古刹。 扬州大明寺内有鉴真纪念堂 和鉴真坐像。
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
开元通宝——唐高祖武德4年
和同开珎(始铸于708年)
(公元621年)开始铸造
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流入中国
的日本铜钱,系仿唐开元通宝而铸
第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对日本有哪些重要影响?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制度: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 建筑:唐招提寺、平安京 文字:平假名(草书)、片假名(楷书偏旁) 服装:和服(唐装) 节日:除夕、元宵、清明、中秋、端午、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一章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目录导航
01 目 标 导 航、思 维 导 图 02 知 识 要 点 03 难 点 释 疑、历 史 图 片 04 解历 题史 技图 巧 05 过 关 训 练 06 合 作 探 究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
( B )11.请为下面四幅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A.唐朝经济繁荣 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B.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D.唐朝科技发达
( C )12.(2019南京)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 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 外交通,非常发达”。材料陈述的是 A.诸子百家争鸣 B.大运河的开通 C.中外交流频繁 D.都市生活繁华
合作探究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 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材料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 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 文化的优秀成分,
返回
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 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 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 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C )13.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体现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 B.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D.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 A )14.某著名导演执导的历史剧《梦回唐朝》,在拍第十六 集《八方来客》(反映唐朝繁荣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时,拟 定了如下四个史实,请你帮他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传播中国文化 C.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经 D.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
总结七下历史第4课知识点
总结七下历史第4课知识点首先,本课介绍了中世纪欧洲农村社会的基本概况。
中世纪欧洲农村社会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占据绝大部分人口。
土地是农民的主要财富,而地主则是土地的所有者。
农民在地主的领地上种植粮食,同时需要向地主交纳租金或劳役。
这种土地所有制和劳动关系构成了中世纪欧洲的农村社会基本特点。
其次,课程深入介绍了封建主义在中世纪欧洲的作用。
封建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其核心是封建制度。
中世纪欧洲的领主通过封建制度控制了土地和农民,形成了庞大的封建领地。
封建主义巩固了贵族的政治统治地位,同时限制了农民的地位和权利,使得农民成为封建领主的附属。
再次,本课详细介绍了农奴制度在中世纪欧洲的运作方式。
农奴是中世纪欧洲农村社会的主要劳动力,他们受到地主的严格控制,没有自由和财产权。
农奴需要为地主耕种土地,并交纳租金和税款。
农奴甚至无法自由迁徙,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世代相传,生活在极端贫困和压迫之中。
最后,本课还介绍了中世纪欧洲的农业生产和风车。
中世纪欧洲农业主要以小农经济为主,采用人畜耕作和轮作种植。
而风车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
风车可以利用风能将谷物磨成面粉,为农民提供了更便捷、有效的加工工具。
风车的使用,标志着中世纪欧洲农业生产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技术革新,也为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四课对中世纪欧洲的农村社会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内容涵盖了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领地制度、农奴制度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特点,对于理解欧洲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些知识也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唐王朝的对外交流情况;
技能目标: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的良好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感受“盛唐”气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情况吗?它有哪些值得我们津津乐道的地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二、鉴真东渡:
师:课件出示鉴真东渡的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鉴真东渡的目的是什么?鉴真东渡的意义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2课时上课班级七(1)
主备教师张凤瑜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6.2.29周一
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
与方
法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因为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差距比较大,学生一时难以理解
教具准备学图片、PPT、闪卡
教法运用任务型教学法、TPR 教学法、情景教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ppt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2.重在考察哪些能力?
回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
热情地去
合理想
象,组织
好学生讨
论,充分
调动学生
主动学习
的积极
性。
1-
3
初学新课(初步探究)
教师借助图片展示唐朝人的衣食住行。
学生讨论:
你在长安城里感受到的盛唐精神是什么呀?
衣:唐朝人喜爱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流行于民间的还
有经过翻新与改造的幞头,贵贱通用,类似今天“马甲”的
“半臂”;中原地区的双面锦等丝织品面料也传到新疆,为
边疆人们所喜爱。
学生看书、议论、作
答
在讨论过
程中,启
发学生认
识到政治
与经济发
展的关
系,可同
今天我国
良好的政
治环境对
经济快速
发展的积
极作用相
联系。
4-
5
引导释疑(合作学习)
食:饮茶;胡食;中原地区的饺子、点心等食品在边疆
地区也很流行。
住: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使居住条件大大改善:达贵官
人们大造豪宅,但不允许任何人建造俯视别人院落的楼阁;
普通百姓的房屋不能随意装饰。
行: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有情趣。
唐代妇女像男子一
样,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体娱乐活动。
总结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
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
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
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
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巩固重难
点
6-
12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ppt
拓展学习(深入探究)科举制的历程
创立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科举制诞生
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大大扩从国学规模;开创殿
试,武举;重视考诗赋
废除清末被废除
学生看书、议论、作
答,
在熟悉课
文后,采
用任务型
教学法,
让学生在
完成
任务的过
程中,饶
有兴致地
综合运用
的重点知
识
11
-
13
当堂检测(学习诊断)假如你是唐朝人,判断一下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2.可以与朋友饮茶吟诗
3.可以骑马开汽车出去旅行
4.妇女可以参加各种社交和文体活动
5.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建造住房
6.喜欢吃胡食、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
7.科举制是通过过分科考试选拔管理的制度
8.科举考试进士科相对容易些,明经科难考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重难
点
14
课堂小结(梳理归纳)小结:
科举制焕发的活力
唐朝衣食住行风尚
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
开朗外向豪迈热情
豪迈自信宽容包容
自由奔放昂扬进取
识记重点和难点梳理知识15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完成新概念、课后作业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焕发的活力
二、唐朝衣食住行风尚
三、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博大宏放革新创新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