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绪论》改
《物种起源》绪论(精选14篇)
《物种起源》绪论(精选14篇)《物种起源》绪论篇1【教学目的】阅读目标1.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2.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了解序言的写作体例。
情意目标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2.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 点拔引导,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拔,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练结合,通过练习提高文本阅读的可操作性。
媒体设计1. 拟采用图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2. 有条件可在课前播放有关介绍达尔文的影视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投影达尔文头像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
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进化论之门。
二.解题:1.板书课题投影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1)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3)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序言。
(4)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关于“导言”。
导言即绪论。
书的前面有一篇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3.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请一位学生读浅释1,教师补充。
投影查理•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种起源》的作者、出版时间和历史背景。
2. 使学生理解“物种起源”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种起源》的作者、出版时间和历史背景;生物进化的概念。
2.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物种起源》绪论部分,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查尔斯·达尔文和《物种起源》。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意义。
3. 课堂讲解:a. 讲解《物种起源》的出版时间和历史背景。
b.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记录、遗传学等。
c. 探讨生物进化的机制,如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等。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经典的生物进化案例,如恐龙化石、现代鸟类的羽毛等。
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讨论,分享对生物进化的看法。
6. 总结:强调生物进化在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1. 复习《物种起源》绪论的内容,整理课堂笔记。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生物进化的现象,下节课分享。
3. 预习下一章节内容,了解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以及生物分类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2.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八、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生物分类学的相关资料、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九、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分类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如物种、属、科、门等。
《物种起源》绪论
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 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 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 题得到一些了解。
“搜集”“思索” 是研究必不可少的过程,两个 词不能颠倒,“耐心地”“各种”透露了工作 的艰巨、材料的浩繁。没有“搜集”,就丧失 了思考的基础,事实不全,思考不周,当然就 难以取得成果。所以“耐心地”“搜集”“思 索”和“各种”四者缺一不可。即便如此,也 可能只对所研究的问题得到“一些”了解。
注重实践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我毫不怀疑地主张——每一物种都是 被独立创造的观点——是错误的。 毫不动摇的科学信念与敢于坚持真理 的精神。
这篇绪论属于阐释性说明文,这 要求我们要熟悉和掌握说明文的问题特 征,尤其是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 说明语言的特征;这篇又是科普理论性 质的文章,还是翻译的文章,语言理解 起来有难度,这提示我们要掌握语言分 析的一些方法,压缩找主干,句式上转 化都是提取信息的有益方法,从课文中 也可以读到科学成就永远亲睐那些有准 备的人。
请找出本句的主干
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 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 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代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 的一些事实所打动。(第1段) 【讲解要点】:抽取主干,找结构。(我被打动) “被……所+动词”,该结构用了“所”,动词后 不能再带其它成分。双音节动词前“所”可省。 “被”可以改为“为”。 事实:南美洲的生物分布和它现存生物和古生物之 间在地质上的关系。
物种起源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第二章 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第三章 生存斗争 第四章 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 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第六章 学说的难点 第七章 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种种异议 第八章 本能 第九章 杂种性质 第十章 论地质记录的不完全 第十一章 论生物在地质上的演替 第十二章 地理分布 第十三章 地理分布(续前) 第十四章 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残迹器官 第十五章 复述和结论
《物种起源》绪论
介绍书地主要内容
9、我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而且,我相信“自然选择” 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总结主要观点
第二部分:说明基本观点
思考: • 这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 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 法。透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 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 能够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
理清思路,筛选关键句
第一部分:交待写作经过
1、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 论
整理成书的过程
2、现在我的工作已将结束了,……我的健康很坏……我这样做 的原因,是华莱斯先生……对于物种的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 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
提前发表的原因
3、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
《物种起源》绪论 [英]达尔文
查 理 · · 罗 伯 特 达 尔 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 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 个简单事实:
• • • •
(1) (2) (3) (4)
我们学习《物种起源*绪论》 我们学习《物种起源》绪论 我们学习《<物种起源>绪论》 我们学习《物种起源绪论》
长期刻苦钻研及对真理的追求,坚持不 懈、持之以恒
的精神。
•第一段:“深深地被…所打动”“耐 心地搜集和思索”“专心思索”“从那 时候起直到现在…不间断”“没有轻率 地下结论”
• 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严谨审 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二段:“华莱斯先生… 得到了差不 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 • 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本文特色: 1.内容有很强的科学性、概括性 以及专业知识性。
《物种起源》绪论
• 《物种起源》是奠定生物进化理论
基础的一本重要的著作。作者根据
二十余年积累的资料, 以自然
选择为中心,从变异性、遗传性、
人工选择、生存竞争和适应等方面, 论证了物种起源,即生物界进化的 现象。尤其重要的是说明了生物是 怎样进化的,即自然选择在生物进 化中所起的作用。
《物种起源》绪论
达尔文
绪论,亦称导言,是指著作前的 概述部分,用于说明作者撰写著 作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并 扼要地说明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或 结论,使读者先得到一个总概念, 帮助理解整部著作。这篇绪论主 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 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 基本的看法。
筛选(一):
1、第五段开头的“因此”指代什么内容?
2、第六段开头“由于上述理由”具体指什么理 由? 明确: 1、指代第四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仅仅以 单方面的条件来解释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 和方法”是不合理的。 2、家养变异可以为处理“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 的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 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 第六段中“这个难题”指什么?( ) • A.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由别的种演变而 来 • B.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 • C.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给了作者收 获 • D.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筛选(二) : 1、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 和意义是什么? 2、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得到 的收获是什么?
•
第一部分(第l一4段):交代了 《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提早 发表的原因,说明本书“还是摘 要的性质”,以及向提供过帮助 的自然学者致谢。
• 第二部分(第5—9段):介绍《物种 起源》的主要内容,批判神创论, 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物种起源绪论苏教版原文
《物种起源》绪论[英]达尔文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
本书以后几章将要叙述这些事实。
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
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
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
从那时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
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现在(1859年)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了。
但是因为要完成它还需要许多年月,又因为我的健康很坏,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
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华莱斯先生现在正在研究马来群岛的自然史,对于物种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
1858年,他寄给我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文,并且要求我把它送给赖亦尔爵士。
赖亦尔爵士把这篇论文交给林那学会,并刊登在第三卷会报上。
赖亦尔爵士和虎克博士是知道我的工作的人,虎克博士曾读过我1844年的“纲要”。
他们给我荣誉,认为可以把我的原稿中的若干提要和华莱斯的优秀论文同时发表。
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
我不能在这里为我的一些叙述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
我期望读者对于我的正确性能有所信任。
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
这里我只能举出我所得到的一般结论,用少数事实来作说明,但我希望这样做通常可以把事情说清楚。
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
因为我十分清楚:本书中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点不能引用事实来作证,而每一论点显然往往会引出一些与我所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结论。
第1课 《物种起源》绪论
2.语境辨析法 (4)近日,鲁西南地区遭遇暴雪,高速部门第一时间全面启 动了应急预案,各区间 (j (j i ān )迅速组织多台铲雪车进行不间 i àn ) . . 断除雪。 (5)中国第一份“慰安妇”受害事实调查报告公布,6 名日 本战犯向调查组提供 (g ōng )了当年强征慰安妇的口供 ( g òng )。 . .
背景链接 达尔文年轻的时代, 正是“神创论”与“生物进化论”思潮激 烈斗争的时期。 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神学认为, 地球上各种生物 都是按上帝的意志、 计划创造出来的, 其种类永远如此, 不会变化, 这就是“物种不变论”。 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家则认为 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在一定外界条件、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进化、 演变而来的。这就是进化论。1859 年《物种起源》的出版使生物 学发生了一场革命。 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的遗传、 变异和自然选择 的基本原理,也就是人类认识生物的进化的基石。
作
《物种起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
品 《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
英国伟大的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其《物
评 种起源》一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誉为人类思想发 价 展史上最伟大的里程碑。达尔文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赞 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二)人物轶事 达尔文探索生物链 1843 年暮春的一天,达尔文径直向一片开满了粉红色花朵 的三叶草田里走去。他要看看这些花朵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它 们的媒人究竟是谁。 达尔文看到,有许多土蜂在三叶草上空 飞舞,有的土蜂停在花朵上面,把自己吸食 花蜜的器官插入花蕊的蜜腺之中吸食花蜜。 这些土蜂就是帮助三叶草授粉和繁殖后代的 媒人。那年的土蜂非常多,到了夏天,三叶草结的籽也特别多。
《〈物种起源〉绪论》原文
《物种起源》绪论达尔文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州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
本书以后几章将要叙述这些事实。
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
进过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
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
从那时候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
我希望读者能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现在(1859年)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了。
但是因为要完成它还需要许多年月,又因为我的健康很坏,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
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华莱斯先生现在正在研究马来群岛的自然史,对于物种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
1858年,他寄给我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文,并且要求我把它送给赖亦尔爵士,赖亦尔爵士把这篇论文交给林那学会,并刊登在第三卷会报上。
赖亦尔博士和虎克博士都是知道我的工作的人,虎克博士曾读过我1844年的“纲要”。
他们给我荣誉,认为可以把我的原稿中的若干提要和话莱斯的优秀论文同时发表。
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
我不能在这里为我的一些叙述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
我期望读者对于我的正确性能有所信任。
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
这里我只能举出我所得到的一般结论,用少数事实来做说明,但我希望这样做通常可以把事情说清楚。
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又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
因为我十分清楚:本书中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点不能引用事实来作证,而每一论点显然往往会引出一些与我所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结论。
只有对于一个问题的两方面的事实和论点加以充分地叙述和比较,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但这里不可能这样做。
最新《物种起源》绪论资料
就在这时候—1809年,英国一个医生 的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小生命—达尔文。 正是他,在1859年发表了举世震惊的 《物种起源》,敲响了“物种不变” 的丧钟,确立了被马克思称为“19世 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明”之一的生物 进化论。
《物种起源》 绪论
达尔文
文体知识 有关作者 速读课文 精读课文 体会精神 语言欣赏
绪论
是一种用来说明
著作的编写经过、
出版意图、编写体
例、资料来源和作
者情况的文体。也
称导言,目的是要
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达尔文手迹
全书内容。
《物种起源》 封面→
绪论与序言
★序言可以是原作者自己写,也可以请 他人代写,绪论则一定是作者本人来写;
★序言可用于文学作品,也可用于其他 著作,而绪论只用于学术类著作;
第3段: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 不完善的。
筛选关键句
第4段:我极抱歉的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我 不能……一一表示感谢。
第5段: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 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第 6 段:所以,洞察变化和相互适应的方法是 极其重要的。
筛选关键句
第 7 段:由于这种原因,我把“摘要”的第一 章用来专门……。次一章将考察……
★序言与原著作关系可紧可松,内容宽 泛,表达自由,绪论则是著作的有机组成 部分,对原作的内容进行介绍,在表达上 以说明、议论为主,较为谨严。
我终身主要的乐趣 和唯一的职业,就在 科学的研究工作。
——达尔文
完成工作的方法, 是珍惜每一分钟。
——达文
达尔文塑像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
(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 创始人。22岁剑桥大学毕业。开始学医,后又 去神学系学习。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 物学。1831年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贝格 尔号”军舰为期五年的环球旅行。1859年出版 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成为生物 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2024年《物种起源》绪论
殖,以改变物种基因频率的过程。
选择方法
02
包括表型选择(基于外观或行为特征)、基因型选择(基于遗
传信息)以及综合选择(结合表型和基因型信息)。
与自然选择的比较
03
人工选择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能够加速生物性状的改
变和适应特定环境或需求。
14
遗传育种技术发展历程
01
02
03
早期育种实践
主要依赖经验观察和简单 的人工选择,如农作物和 家畜的选育。
3
达尔文生平及主要贡献
01
02
03
04
达尔文(1809-1882),英 国自然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
2024/2/29
1831-1836年,以博物学家 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 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
。
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 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 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
4
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 界的《物种起源》。
2024/2/29
20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用
2024/2/29
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 能力。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用
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制定长期规划、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推广生态友好型技术等方式,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
29
思考《物种起源》对当代启示
科学的态度
追求真实、客观、可验证的知识,不断质疑和探索未知领 域。
跨学科思维
将生物学、地质学、气象学等多学科知识融合起来,共同 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环保意识
物种起源绪论用
第1段“我之所以阐明这些,是为了要表白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第2段“因为要完毕它还需要许数年月…尤其诱使我这么做旳原因…” 第3段“我目前刊印旳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旳”“我希望在将来旳一部 著作中做到这一点。” 第4段“我不能对那些慷慨帮助我旳自然学者一一表达谢意” 第5段“物种不是被独立发明出来旳……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旳。” 第6段“觉得细心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提供最良好旳机会。” 第7段“因为这种理由,我把摘要旳第一章用来专门讨论在家养情况下旳 变异。” “次一章将考察全世界整个生物界中旳生存斗争,那是根据几 何级数高度繁生旳不可防止旳成果。” 第8段“自然选择旳基本问题,将在第四章里有若干论述。”“后来旳五 章中将论述在认可此学说时所遇到旳最明显和最严重旳困难。” 第9段“我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旳。而且,我相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 化最主要旳但不是独一无二旳手段。”
环球航线
解题
绪论,也称导言,是指著作前旳概述部分, 用来阐明著作旳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 资料起源和作者情况旳文体。书前有导言,目旳 是要让读者更加好地了解全书内容。
序言能够是原作者自己写,也能够请别人来写, 但绪论则一定是著作者本人来写;序言可用于文学 作品,也可用于其他类型旳著作,而绪论只用于学 术类著作;序言与原著作关系可紧可松,内容宽泛, 体现自由,而绪论则是著作旳有机构成部分,对原作 旳内容进行简介,在体现上以阐明、议论为主,较 为谨严。
《物种起源》绪论
达尔文
达尔文 1809—1882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旳奠 基人。23岁剑桥大学毕业。开 始学医,后又去神学系学习。 热心研究自然科学,尤其是生 物学。1831年以博物学家旳身 份参加了“贝格尔号”军舰为 期五年旳环球旅行。
新《物种起源》绪论)
序言表达自由。 导言或绪论在表达上以说明、议论为主,较为谨严。
注音 胚胎 pēi
★
泥坯 pī
★
hú 槲寄生 坚持不懈 xiè
札记 狭隘
zhá ài
注释
周密而谨慎。审,详细,周密。
[审慎]
[审时度势] 考虑时机,估量形势。审,考虑,分 析,考察。 [琐屑]
细小而繁多。屑,琐碎。
[不屑置辩] 认为不值得争辩。屑,认为值得。
创造论 女娲造人
自从天地开辟以后,天空上有了光辉的太阳、 月亮和星星,大地上有了秀丽的山川、花草 和活泼泼的飞禽走兽。有一天,女神女娲 来到了天地间,看到了这一片秀丽的景色, 十分高兴。但是,她总觉得这世间似乎还缺 少些什么。女娲走累了,坐在一条小河边休 息。她忽然看见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她想, 如果这世上有好多好多象我一样的东西多好 啊。女娲顺手抓起一把黄土,又在土里掺了 些水,就照着自己的样子捏起来。女娲捏成 了一个个小泥娃娃,又对着他们吹了口气, 这些小东西居然眨眨眼睛活了。
• 他们真是聪明极了,又蹦又跳地说着话,还会 在地上直立行走呢。女娲一看,真高兴,她给 这些小东西起了个名字叫“人”。从此,这些 会思想、有智慧的人就成了世间的主宰。 • 女娲不停地捏呀捏呀,一群群的人在她的手 里诞生了。但是这个世界太大了,这些人在大 地上仍然显得很少很少。女娲太累了,有什么 办法能造得又多又快呢?女娲忽然想出来一个好 主意,她拔下一根藤条,把藤条的一头蘸上泥 浆,然后向四周一甩,啊,真奇妙啊,溅落在 地上的小泥点都变成了又蹦又跳,活生生的小 人了。女娲不停地甩着甩着…… • 从此以后,一群又一群的人类布满了天涯海 角。他们白天捕鱼、打猎,晚上在树洞、小棚 子里休息,生活得可快活了。
《物种起源》绪 论
高二语文 《物种起源》绪论《物种起源》绪论
【一课一法】 运用长句——意蕴丰富,结构严密
◎课内·回扣◎ 本文在表述上非常科学、周密、严谨,之所以能取
得如此效果,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意蕴 丰富、结构严谨的长句。如“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
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 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中的“一些事 实”的修饰语是“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古生 物在地质上的关系”,使得“一些事实”的内容严密、 精确、细致。
1859年《物种起源》的出版,使生物学界发生了一 场革命。达尔文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 成为人类认识生物进化的基石。
三、作品简介 划时代的里程碑——《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代表作,它第一次把生物 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 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它的出版标志 着“进化论”的正式确立,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英国植物学家华生
4.《物种起源》的出版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场
革命如同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一样,意义重大,影
响深远。
——李卜克内西
【整体感知】 一、脉络梳理
二、内容概览 文章用平实的语言介绍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 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书中的基本内容,自信而严谨地 阐述了关于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充分体现了一位科学 家严谨治学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物种起源》在内容不完备、有 错误的情况下发表是不好的。因为人们对于科学的研 究应该是审慎的,如果把自己还不完善的研究成果发表, 不仅会给持不同意见的人以把柄,而且会让大众对他的 理论质疑。
示例二:他的做法是正确的。在达尔文之前,人们一直 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界,自然界的物种是不变的。要打 破这个统治了人们思想多年的观点,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而达尔文敢于将自己都认为不十分完备的科研成果公 之于众,向传统观念挑战,充分体现了他的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
《物种起源》绪论2015
4 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 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1、整理成书的经过
(一)写作经过
2、提前发表的原因 3、内容过简的原因 4、向提供过帮助的自然学者致谢
(1—4)
5、物种由演变而来
6、介绍研究的方法 7、家养变异的作用 9、强调观点的正确
(二)基本观点 ( 5 —9 )
8、说明第四章以后各章的主要内容
读完全文,达 尔文给你留下 的最深印象是 什么?
• 严谨审慎 • 实事求是 • 亲身实践 • 毫不动摇的信念 • 勇于坚持真理
• • • • •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 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 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 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 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 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 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 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 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 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 里的那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 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 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 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 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查理· 达尔文。后来, 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为 “达尔文”。
《物种起源》绪论
达尔文
查理· 罗伯 特· 达尔文 (1809— 1882)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创 始人。22岁剑桥大学毕业。开始 学医,后又去神学系学习。热心 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 1831年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 “比格尔号”军舰为期五年的环 球旅行。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 学术界的《物种起源》 (全名 为《依据自然选择或生存斗争中 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 ,成 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物种起源》绪论
四、《〈物种起源〉导言》的特色
1.内容有很强的科学性、概括性 以及专业知识性。
2.语言准确而严密,尤其擅长 运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 严谨的意思。
3.充分体现了作者高尚的精神 和人格魅力。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的结束语如此写道:
“这种观点是宏伟壮丽的:生命及其若干威力最初被赋 予几种或一种类型;而且,在这颗行星依据引力的既定定律 运行之时,从如此简单的一个开端开始,最美丽和最奇妙的 无穷无尽的类型已经和正在进化。”
进化论
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通常指生物界的 进化理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 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 进化论一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 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 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 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 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 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 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达尔文主义是达尔文提出的关于进化机制的生 物学学说,用以解释机体变化的原因。从1837年 达尔文即从事研究这个概念,他大量阅读书刊, 全面搜集事实,总结出“人工选择”原理,并由 此创造了“自然选择”理论,这一理论是达尔文 学说的核心。达尔文主义认为进化在本质上是由 变异、遗传、生存竞争三种因素互相作用而发生的。
达尔文伟大的著作《物种起源》,于1859年出版,到现在将近 140年了。达尔文十分详尽地解释了生命世界中一向无法阐明的相 似和差异的情形。他指出生命只有一个祖先,因为生命全都起源于 一个原始细胞。
《物种起源》绪论
栏目 导引
科学之光
2.立心,立的是一颗平平凡凡却高昂的心,清和之心。 千万人已过去,芸芸众生多为普通人,我们只需保持清和, 亦可有长久的岁月;只需立着昂扬的精神,亦可有光辉的人 生;只需立着淡薄的心灵,世界也为之鼓掌。 是的,人立着,世界才属于他。 世界为立心者鼓掌,为先哲立心鼓掌,亦为凡人立心鼓掌, 贵者肯掷通灵宝玉,贫者亦有自强之心。 世界为立心者鼓掌,为气节高尚守本心者鼓掌,也为油盐柴 米守生活心者鼓掌。只有你立着心,才能站在世上。 世界为立心者鼓掌,为你,为我,为我们鼓掌。
4.词义辨误 (1)1 月 18 日,在云南洱海边的湾桥镇古生村,习近平和乡亲 们拉起家常,细心 关注大家的饮食起居,并叮嘱保护环境。 .. 辨一辨:
“细心”指用心仔细,此处应为“悉心”,指用尽所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思。使用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
景泰蓝的制作 紫铜做成的器物泛着紫红色,铜丝掐成的荷花铺满了小 河。铜胎描述的画面是如此浪漫和安宁,蓝色的珐琅,寄寓 了感情,放在一旁的耳朵似乎正静听蛙声与蝉鸣。花纹焊接 的铜胎丰富又多彩,仔细地观赏似乎置身于世外。蓝色的荷 塘月色单一而不单调,用唯美去形容竟然如此贴切。
科学之光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足下的文化是日常文化,野草之美是平常之美。一片林 荫,一条小溪,一片草地,无不蕴含着丰富的诗意。一个成 熟的民族,是一个懂得审美的民族,最能知道珍惜平常的美。 尊重普通人,尊重普通的乡土物种,就是尊重足下文化与野 草之美的真实内涵。做到这一点,离和谐社会要求的人与自 然关系的和谐也就不远了。
栏目 导引
科学之光
填一填: 考查 生物系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检测,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 考察 的学习成绩,成绩优异者,可获得一次去森林____________ 的机会。
《物种起源》修改版
C、从出现的频率来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 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 也用于显示层次。
第5段、第7段、第9段都反复说“物种不是被独立创 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 的。 ”,“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物种不 是不变的。”
如何筛选关键句?
明确: 从内容入
《物种起源》绪论
达尔文
解题
《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 或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 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 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 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绪论:不同于序言。专指放在学术论 著的开头,具有启发、引导作用的 章节,只能由作者完成。
手,找出中心句;从 思路、结构入手, 确认总提句、过 渡句和总结句。
说明文《〈物种起源〉绪论》的特色
1 内容有很强的科学性、概括 性以及专业知识性。 2 语言准确而严密,尤其擅长 运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严谨 的意思。 3 充分体现了作者高尚的精神 和人格魅力。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 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 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 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第七段开头,“由于这种理由”具 体指什么理由?
第六、第七两段都是针对“家养变异”的问题 来说的。作者把这一问题放在本书的第一章, 原因应是“家养变异”对于研究物种起源有着 重要的意义。经过这样的合理推理后,我们就 可以把“家养变异的意义”作为本题的答案了。 说完整了应是:家养变异可以为处理 “生物变 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和其他一 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书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用语的严谨和准确
1、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 自然学者的时候,我曾深深地被栖息 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 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 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
请找出本句的主干
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 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 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代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 的一些事实所打动。(第1段) 【讲解要点】:抽取主干,找结构。(我被打动) “被……所+动词”,该结构用了“所”,动词后 不能再带其它成分。双音节动词前“所”可省。 “被”可以改为“为”。 事实:南美洲的生物分布和它现存生物和古生物之 间在地质上的关系。
第六段:“我开始观察的时候,便觉得细 心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会给了解这 个难解的问题提供最良好的机会。”
第七段:“由于这种理由,我把‘摘要’的第 一章用来专门讨论‘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第八段: 1、“‘自然选择’的基本问题,将在第四 章里有若干论述。” 2、“以后的五章中将论述在承认此学说时 所遇到的最显著和最严重的困难。”
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
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 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 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书前 有导言,目的是要让读者更 好地理解全书内容。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版本比较多, 有的又译作“导言”。 “导言”与“绪论”差别并不大,但与“序言” 却差别很大。简单地说, 序言可以是原作者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来写, 但导言或绪论则一定是著作者本人来写; 序言可用于文学作品,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著作, 而导言或绪论只用于学术类著作; 序言与原著作关系可紧可松,内容宽泛,表达自 由,而导言或绪论则是著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 原作的内容进行介绍,在表达上以说明、议论为 主,较为谨严。
第三段:“我现在刊印的‘摘 要’必然是不完善的。” “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详细刊 印出来的必要。”
可以看出达尔文严肃、审慎的态度 和谦虚的精神。
第九段:“我毫不怀疑地主张……’’ 我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 的。”“我相信‘自然选择’是物 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 手段。” 可以看出达尔文毫不动摇的信念和 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查 理 . 罗 伯 特 . 达 尔 文
速读要求:
1、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2、划出每段的关键句。
关键句的概念
①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 ②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 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 句。 ③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 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 文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 本内容。 ④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 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第九段:
1、“我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
2、“我相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 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物种起源〉绪论》 提纲
•
• • •
成书的过程(§1) 提前发表的原因(§2) “摘要”很不完善(§3) 对帮助者表示感谢(§4)
•
本书的写作经过
对“物种起源”的观点(或:物种由演 变而来)(§5) 介绍研究的方法(§6) “摘要”前三章的内容介绍(§7) “摘要”后十一章的内容介绍(§8) 重申“物种起源”的观点(或:强调进 化论观点的正确性)(§9)
这篇绪论属于阐释性说明文,这 要求我们要熟悉和掌握说明文的问题特 征,尤其是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 说明语言的特征;这篇又是科普理论性 质的文章,还是翻译的文章,语言理解 起来有难度,这提示我们要掌握语言分 析的一些方法,压缩找主干,句式上转 化都是提取信息的有益方法,从课文中 也可以读到科学成就永远亲睐那些有准 备的人。
它告诉我们作者开展物种起源研究的触发点和时间。
用语的严谨和准确
2、1 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 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 确的。从那时候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 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
说明文《〈物种起源〉绪论》的特色 1 内容有很强的科学性、概括 性以及专业知识性。 2 语言准确而严密,尤其擅长 运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严谨的 意思。 3 充分体现了作者高尚的精神 和人格魅力。
1、准确严密的语言;
2、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本文体现出达尔文作为科 学家的哪些精神品格,请 分别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谈 一谈。
达尔文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第一段: “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 事物的研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严谨审慎的 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二段:“华莱斯先生……他得到了 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 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
1 2 3 4 5 6 7 整理成书的过程——刻苦钻研的精神 提前发表的原因——实事求是的精神 内容过简的说明——谦逊审慎的态度 物种由演变而来——严肃认真的态度 介绍研究的方法——亲身实践的精神 家禽变异的作用——尊重事实的态度 强调观点的正确——毫不动摇的决心
第一段:“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 私事,我之所以说明成……,又因为我健康很 坏,……发表这个‘摘要’。” 2、“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是……
第三段: 1、“我现在刊印的‘摘要’必然是 不完善的。” 2、“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详细 刊印出来的必要。” 第四段:“我极抱歉的是……表示 深深的感谢。” 第五段:“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 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 传下来的。”
《物种起源》绪论 达尔文
生物起源的几种说法
希腊的创世主之一——主管谷物的女神
进化论:亦称“天演论”、“演化
论”,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论。它是 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及如何 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 个重要部门。该词最初由拉马克提出。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奠定了进化论 的科学基础。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 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 进化论)之一。
辨析选择题,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 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3
① 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 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 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 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 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 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