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的三峡形象分析
《三峡》赏析
《三峡》赏析在诗人、画家的眼中,流动的江河,挺峙的山峦,都是有生命的。
他们常与明月对饮,同清风闲谈,故出现在笔下的山水草木,也大多清新可爱,带着许多灵气。
就如北魏的郦道元,他以地理学家的目光探寻自然,又以文学家的心灵感受自然,因此他的《水经注》虽是一部地理学巨著,又同时能带给人们以艺术上的莫大享受。
《三峡》正是其中最具魅力的篇章之一。
它仿佛是一轴瑰奇多彩的山水画长卷,令人于赏观之际不胜惊奇,不胜喜悦!你看它开头几笔,多像是潇洒泼墨的大写意:“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阀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作者的视线,在无限空阔的天地间扫过,而后从上到下,又从下到上,大笔勾勒磅礴七百里的三峡全景:那耸峙两岸的群峰,拔地而起的叠嶂,便连绵疾走,瞬息之间占据了天空,遮蔽了云日。
它们的涌现,简直使整个世界都黯然失色了。
天地是三峡的,连“曦(日)月”也只有在“亭午(正午)夜分”,才能进入其中。
不过高山总需有流水陪衬,才显得灵气十足。
至于伟岸雄峻的三峡;就更需汹涌飞驰的一江急流了。
作者接着选取的,恰正是震荡三峡的浩浩“夏水”:椽笔方落,夏水即已“襄陵”(水凌于高陵之上)。
那是三峡水势最盛的夏日,它滚滚滔滔,奔腾咆哮,正与两岸沉默的高山相应,为三峡带来了蓬勃的活力。
而阻塞水道,漫过高陵的迅猛,又使三峡于雄峻之中,增添了几分惊险壮奇的声色。
令人惊异的是,作者并没有去直接描摹江水的惊涛拍岸,江行的风波险恶;而是想落天外,在波峰浪尖之上,虚拟了一叶扁舟,让它击波逐浪,与“王命急宣”的使者骏骑相比,结果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千二百里的行程,“虽乘奔御风,不以(如)疾也”。
只八个字,便在路遥、时短、行速的比较中,显示了三峡之流无可凌逾的湍急!而虚拟中小舟和使者的出现,又赋予了雄奇的自然以无限的生命力,作者的运笔奇思,真是妙不可言。
难怪后世李白,竟也因之触动灵感,写出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的名句。
余秋雨《三峡》赏析
余秋雨《三峡》赏析《三峡》,是中国著名文学家余秋雨先生的作品,收录于《文化苦旅》一书之中。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余秋雨《三峡》赏析,欢迎查看!《三峡》一文与其说与景有关,不如说是作者心中内敛却激越的丰富情感的外在体现。
文章脉络清晰,由引子和三部分正文组成。
引子开门见山,点明了三峡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第一部分写白帝城,以李白的诗句、《白帝托孤》的乐曲和故事串起整个部分,一语道出诗人与山水的亲密关系:“只能请那些在黄卷青灯间搔首苦吟的人们不要写诗了,那模样本不属于诗人。
”真正的诗人,是在湍急的水和险峻的山这间以一叶扁舟把酒临风,沉着而激动地吟出心中精神与感动的人,如李白在白帝城悄然登舟,当时无专用,却被传记千年。
而那些驰骋一时的战将与战事则随滔滔江水滚滚东去。
三峡,是真正的诗歌的摇篮,有那阙《早发白帝城》为证,有李白为证。
第二部分,写过长约200千米的三峡时进入眼帘的神女峰。
如果说三峡的汹涌奇险是力量、是激情、是阳刚,那么神女峰的安静与神女峰的传说则带着神秘美好陪伴着这力量、这激情、这阳刚。
无以为报,三峡只有以湍急的浪与呼啸的风作为无言的答谢。
正好李白等诗人执著游吟出没于险山恶水间,找寻这样那样的美,神女峰的美好与独耸千年的落莫也被诗人用锐利的眼与澎湃的情浅浅吟出。
作者在此处不吝笔墨地摘录了舒婷的《神女峰》,于是,一个虽残破却仍留在整个民族心中的神话就这样被描述。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直接,简单,却有无究的色彩,与千百年前的那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异曲同工。
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一脉相连,足迹的.转移带来感情的波浪思绪的火花,诗是唯一的出路。
三峡,是属于真正的诗人的,古往今来,没有变更过。
第三部分则相对地平静,正好激情澎湃后小憩片刻的诗人。
有万千思绪,王昭君、屈原激激荡荡涌上心头,不仅是凭古,更是在古今一致的水面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万千感慨归结为一句平平的“还好,还有一位女诗人留下了金光菊和女贞子的许诺,让你在没有月光的夜晚,静静地做一个梦,殷殷地企盼着。
古代文人对三峡的看法
古代文人对三峡的看法
1.壮美景色:古代文人对三峡的自然景观赞叹不已。
他们描
述了峡谷的险峻、悬崖的陡峭、峡水的湍急,形容了峡谷的壮
丽景观。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
些描述显示出古人对三峡景色的喜爱和推崇。
2.文化底蕴:文人们也对三峡的历史文化底蕴赞叹不已。
三
峡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重要写作题材之一,众多文人在吟咏
中融入了对三峡历史风貌和人文景观的思考。
明代文学家杨慎《三峡记》中有“古意自悠扬,人情何鬱躁”之句,表达了对
三峡古韵和人情的感受。
这些文人将他们对三峡的思考和赞美
通过文学作品传承下来,丰富了三峡的文化内涵。
3.悲壮历史:古代文人不仅赞美了三峡的自然景色和文化底蕴,还为其悲壮的历史叹息不已。
三峡地区常年冰雪融化、山
水涌动,经常发生洪水灾害,给古代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文人们在描述洪水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灾难中人民的同情和怀念。
南宋文人马神仙在《哀江南赋十二首·悲壮》中写道:“淮
南委巷,江楚凄凄;遂次梅渚,登舲三峡。
”表达了对受灾地
区的同情和对灾后重建的希望。
4.爱国情怀:古代文人对三峡也有着浓厚的爱国情怀。
他们
认为三峡是中国长江流域的命脉之一,保护三峡就是保护国家。
明代文学家杨慎在《滇池摩鱼记》中写道:“三千里长江烟雨
蒹葭。
”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这种爱国情怀激励
着文人们不断呼吁保护三峡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为后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诗人在《三峡》中描写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诗人在《三峡》中描写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在《三峡》中,诗人通过抒发对三峡人物形象的触动和感受,
描写了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
首先,诗人描绘了勤劳勇敢的渔民。
他们在波涛汹涌的长江上
潜行,面对艰难的环境依然坚定不移地从事捕鱼的工作。
诗人赞美
他们的勇敢和坚韧,以及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渔民们的形象
展现出对生活坚韧执着的一面。
其次,诗人描绘了恬静淡泊的江村女子。
她们在长江两岸的江
村里,衣着朴素,安静从容地过着日常生活。
她们用浅淡的笑容和
幸福的眼神迎接着每一个来往的船只和游客。
诗人用温柔的笔触展
现了江村女子们内心深处的优雅和坚韧。
此外,诗人也描绘了幸福和谐的家庭。
在诗中,他描述了工作
辛劳却幸福和睦的家庭场景。
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品味着来自大自
然的美食,分享着彼此的欢笑和温暖。
这些家庭形象展现了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亲情和睦的一面。
综上所述,诗人在《三峡》中描写了勤劳勇敢的渔民、恬静淡泊的江村女子和幸福和谐的家庭等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家庭的珍视。
三峡(赏析)
《三峡》赏析一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
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
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
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
“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
“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
“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诗人在《三峡》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诗人在《三峡》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诗人在《三峡》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意象,来表达对自然景观
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首先,诗人通过运用水的意象表达了对三峡景观的赞美和仰慕。
在诗中,水象征着生命和力量,诗人描绘了三峡的激流和汹涌的水势,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无穷的力量。
其次,诗人用山的意象来表达对三峡山峦的讴歌。
山作为三峡
的主体,象征着坚毅和永恒。
诗人以悠久的山势和高耸的峰峦描绘
了三峡的雄伟景色,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赞叹。
此外,诗人还通过运用动物的意象来表现出人类命运的微妙关系。
在诗中,诗人描绘了湖中的蛟龙和鸟群的飞翔,展示了自然界
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生命的无常。
这反映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
渺小与脆弱。
最后,诗人用季节的变化来描绘三峡的多样面貌。
诗中提到了
春天的细雨、夏天的雷雨和秋天的秋水,通过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象,诗人刻画了三峡不同时间的美丽和变幻。
综上所述,诗人在《三峡》中巧妙地运用了水、山、动物和季
节等意象,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类命运的描绘,唤起读者对自然之
美和生命之脆弱的思考。
情感有序 语言成熟——《三峡》解读
情感有序语言成熟——《三峡》解读《三峡》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杨慎创作的一首绝妙的山水田园诗,歌颂巴蜀大地的秀美风光。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丰富的意境,深受历代文人雅士的赞誉,成为我国古典山水诗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以“情感有序,语言成熟”为主题,从情感与情绪、语言与意境等方面进行解读,揭示《三峡》之美。
一、情感有序——山水之情杨慎在《三峡》中表现了对巴蜀三峡的深切情感,这种情感是有序的,即源于他对巴蜀大地的深厚感情,又在叙写时有条不紊,情感由内而外渗透出来。
在诗中,杨慎突出表现了以江河为主体的大自然对人的情感效果。
江河的清澈、气势磅礴、气象万千、山峦的险峻与屹立不倒,都成为杨慎情感的载体。
他的情感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融入了山水的永恒与广阔,超越了局限的个人感情,展现了对人类安居乐业、对山河自然的深沉关怀和消遣。
其次,杨慎在《三峡》中淡泊名利,寄情山水之间,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切感悟。
在这首诗中,杨慎抛却了世俗的功名利禄,放眼于大自然之间,内心的情感既有对美景的欣赏和沉醉,同时也有对人生的淡泊与超然。
在他的笔下,山水成了他寄情自然、舒展情怀的归宿,自然也是他心灵的洗涤和升华,这种深沉的情感有序而又细腻。
二、语言成熟——意象意境之美杨慎的《三峡》在语言表达上成熟老辣,能够巧妙运用意象和意境,将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首先,杨慎对于巴蜀三峡的描写,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意象,抒发了他的情感。
在诗中,他以“万壑流光照水粼,天门峡里望云撑”、“瞿塘峡外唯神仙,石镜光分湿鳞缕”、“三闾珠树遥相照,长空飞雨点珊瑚”等形象生动的语言,表现了对大自然山水的深切感情。
其次,杨慎能够通过对意象的运用,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意境美。
在《三峡》中,他通过意象精妙的组织,营造出了峡谷的气势磅礴、山川的险峻壮美和大气磅礴的气势,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景象描绘得细腻而又悠远,能够给读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这种语言表达的成熟与深邃,使得整首诗涵盖了浩渺的河山和情感有序、澄怀自然的深厚情感,成为一首深刻的抒情诗篇。
三峡文言意象追求
三峡文言意象追求
三峡文言意象追求
三峡是中国最长、最壮丽的峡谷,也是一座充满着文化与历史的地方。
在中国文学中,三峡一直被赞美为一种美的象征,它承载着人们对于自然和人文的追求与敬畏。
因此,追求三峡文言意象,即是追求一种独特的美学和人文精神。
三峡文言意象追求的核心在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的敬畏。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三峡被描绘为山青水秀、云雾缭绕的仙境,让人感受到它的神秘和美丽。
文言意象追求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修辞手法、意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可以将三峡的山水景色和自然现象进行艺术化的再现;意象描写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想象力的描写手法,将三峡的景色和氛围传达给读者;情感表达则是通过文字的抒发,表现出作者对于三峡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在文言意象追求中,三峡的山峦、江水、云雾等自然元素被赋予了象征意义。
山峦象征着坚毅和不屈的精神,江水象征着生命和流动的力量,云雾象征着神秘和变幻的世界。
这些象征意象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美,更体现了人类精神的追求与挣扎。
三峡文言意象追求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和人文的崇尚。
中国古代文化中,自然和人文被看作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融合。
通过追求三峡文言意象,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中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与尊重,以及对于人文精神的追寻和颂扬。
总之,三峡文言意象追求是一种独特的美学追求和文化表达方式。
通过对三峡的山水、云雾等自然元素进行艺术化的描写和表达,展现出作者对于自然和人文的热爱与敬畏,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和人文的崇尚。
这种追求不仅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对自然和人文精神的追寻和传承。
诗人通过《三峡》传达了哪些价值观念?
诗人通过《三峡》传达了哪些价值观念?
《三峡》是一首由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长诗,描绘了长江
三峡的壮丽景色。
通过这首诗,诗人传达了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念。
首先,诗人通过《三峡》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他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描绘了长江的宽广和
奔腾。
这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强调了自然美的
价值。
其次,诗人通过《三峡》传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重视。
在诗中,诗人提到了三峡的历史悠久和文化底蕴。
他描述了三峡的古建筑、
文化遗迹等,展示了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尊重。
这说明诗人认为历
史和文化是宝贵的财富,值得被传承和珍视。
此外,诗人还通过《三峡》表达了对人类劳动和生活的关注。
诗中描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情景,如渔民的辛勤劳动、妇女的纺织等。
这显示了诗人对劳动的认可和赞美,同时也传达了对平凡生活
的关注和热爱。
最后,诗人通过《三峡》表达了对民族团结和和谐社会的向往。
诗中提到了不同民族居民共同生活的场景,强调了团结和谐的重要性。
这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价值观。
总的来说,通过《三峡》这首诗,诗人传达了对大自然、历史
文化、人类劳动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在当今
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和指引。
《三峡》中的自然景观描写有何特色
《三峡》中的自然景观描写有何特色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以其精妙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三峡的雄伟奇丽,令人心驰神往。
其描写特色独具匠心,给读者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首先,在语言运用上,简洁而生动,以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三峡的壮丽景色。
如“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短短十余字,就将三峡之长、山之连绵的特点清晰地呈现出来。
这种简洁的语言,不仅没有使景色的描绘显得单薄,反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读者仿佛能够在脑海中自行勾勒出那绵延不绝的山峦,感受到其雄伟的气势。
再者,作者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三峡景观的宏大。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通过“隐天蔽日”这样夸张的描述,形象地展现出山峰的高大险峻,以及峡谷的幽深。
若非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足见其山势之高,峡谷之深。
这种夸张的手法,使得读者对三峡的险峻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感受。
在描写三峡的水时,作者更是妙笔生花。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了夏季江水的汹涌澎湃,水位高涨,以至于航道被阻断。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与奔驰的骏马和疾风相比,突出了江水流速之快,其湍急之势跃然纸上。
而到了春冬季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清幽秀美的画面。
此外,作者还注重细节的刻画,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三峡的魅力。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崖上的泉水瀑布飞流直下,冲击着岩石。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三峡的景观,也让读者仿佛能够听到瀑布的轰鸣声,感受到山间的清凉。
同时,作者的描写还具有很强的层次感。
按照季节的顺序,分别描绘了三峡在不同季节的景色特点。
夏季的水势浩大、湍急,春冬则是水清景美,秋季则是林寒涧肃,猿声凄清。
这种有层次的描写,让读者能够全面地了解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到其四季的变化之美。
而且,《三峡》中的自然景观描写还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
郦道元《三峡》的联想、想象、修辞
郦道元《三峡》的联想、想象、修辞题目:《三峡》的联想、想象、修辞引言:郦道元的《三峡》是一首叙事长诗,以描绘中国大江长江的三峡为主题,其联想、想象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首诗具备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联想、想象、修辞三个方面,一步一步回答这个问题,全面分析郦道元的诗歌艺术。
第一部分:联想联想一词源于“联”与“想”二字,即通过联结一些相关的事物和概念,使得读者产生一系列的联想。
在《三峡》中,郦道元运用了丰富的联想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韵律和意境。
首先,联想的主题之一是“山水”,在诗中,郦道元通过运用“蓝永远江水绿,红到山松翠”等诗句,将长江的壮美与自然景观巧妙地联结在一起,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联想的主题之二是“岁月”,诗中多次提到“天长地远人初老”,呈现出人类与时间的对比,使得读者不禁沉思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最后,联想的主题之三是“情感”,通过描写“水动光悬念凛然”的场景,作者将读者带入一种情感纠葛的境界,使得整首诗洋溢着强烈的情感色彩。
第二部分:想象想象是指通过心灵的构想和联想,创造出某种形象或情景。
在《三峡》中,郦道元通过生动而细腻的想象,使得读者仿佛亲历了长江的壮美景色。
首先,想象的主题之一是“自然景观”,在诗中,郦道元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刻画出长江的浩渺壮丽。
他运用“石壁悬泉层叠白,云飞山坳轧香浓”等描述,使得读者能够想象长江两岸山峦叠翠、泉水奔涌的景象,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
其次,想象的主题之二是“历史人文”,在诗中,郦道元通过描写“日月谋田争地胜”等句子,使得读者可以想象出长江周边历史人文的繁荣和兴衰,展现出长江流域的丰富历史背景。
最后,想象的主题之三是“情感体验”,通过描写“烟断水秋空片片飞,泪别烟台湾一帘孤雁夜雨乖”,郦道元使得读者可以想象出自然景色和人情事故之间的相互映衬和呼应,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悲苦和执著。
第三部分:修辞修辞是指作者在表达观点和情感时所用的语言技巧。
诗人在《三峡》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
诗人在《三峡》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
在《三峡》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形象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色。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长江三峡的美景和
与之相关的自然元素。
首先,诗中描绘了峡谷的壮丽景色。
诗人用形容词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悬崖峭壁和陡峭的山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高山
深谷之中。
他描绘了山峦之间流淌的清澈江水,山谷中回荡的奇特
鸟鸣声,以及浓密的云雾弥漫的景象。
这些描写使读者感受到峡谷
的宏伟和壮美。
其次,诗中更加细致地描述了自然元素。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
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和涌动的水流。
他描写了江水的声音和气息,
以及江水与山石相互作用的场景,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和活力。
诗
人还描绘了花草树木的繁茂和绿意盎然,以及鱼虾游动的江水中的
生态景象。
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最后,诗人还通过一系列意象和隐喻,揭示了三峡的独特之处。
诗人将长江三峡与历史文化相联系,以山水之间凝结的历史和传统
来表达对祖国的深情。
他通过诗中的艳丽色彩、动人景象和情感表达,传递了对家园的热爱和向往。
总的来说,在《三峡》中,诗人通过描绘峡谷壮丽景色、细致描述自然元素以及运用意象和隐喻,创造出了一幅生动而美丽的长江三峡景象。
这首诗向读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祖国的美丽,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家园的热爱和思乡之情。
以上就是诗人在《三峡》中描绘的景色的简要分析。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三峡注解赏析
三峡注解赏析《三峡注解赏析》嘿,同学们,今天咱们就来唠唠三峡。
三峡啊,那可是相当有名的地方,就像一个超级大明星似的,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闪闪发光呢。
我第一次听说三峡的时候,就想,这三峡到底啥样啊?是不是像三个大盒子一样的峡谷啊?哈哈,现在想想,可真傻。
其实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这三个峡就像三个性格不同的小伙伴,各有各的特点。
先说说瞿塘峡吧。
瞿塘峡那可真是雄伟得不得了,就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站在那儿。
两岸的山峰高耸入云,我都在想啊,这山峰是不是想要跟天比一比谁更高呢?也许啊,天上的神仙看到这么高的山峰都得说一声:“哟,这可真高啊!”这里的江水呢,那是汹涌澎湃的,就像一群发狂的野马在奔腾。
当船行驶在瞿塘峡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在坐过山车一样刺激。
我听那些去过的人说,在瞿塘峡,风呼呼地吹在脸上,那声音就像是有人在耳边大声吼叫一样。
我就想啊,要是我在船上,会不会被这风吹得像个风筝一样飘起来呢?嘿嘿,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啦。
巫峡呢,就像一个温柔的小姑娘。
巫峡的山啊,可不像瞿塘峡那么“凶巴巴”的。
巫峡的山是秀丽的,山上的云雾就像是小姑娘的面纱一样,时有时无的。
我就琢磨着,这巫峡是不是很害羞啊,老是用这云雾遮着脸。
巫峡的江水也是缓缓流淌的,就像是小姑娘在轻轻地哼着歌。
这里的景色美得让人陶醉,我想如果我是一个画家,一定要把巫峡的美画下来,可是我画画水平又不咋地,也许画出来就成了一团乱麻了,哈哈。
再来说说西陵峡。
西陵峡就有点神秘了,它像是一个有很多故事的老爷爷。
西陵峡的河道弯弯绕绕的,就像老爷爷脸上的皱纹一样多。
这里的暗礁啊、险滩啊可不少,感觉就像是老爷爷设下的小机关一样。
船在西陵峡行驶的时候,可得小心翼翼的,就像我们走在布满小石子的路上一样,得一步一步稳稳地走。
我听说以前的船工在西陵峡行船的时候,那可是提心吊胆的,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礁翻船呢。
我就想啊,他们得多勇敢啊,我要是在那个时候,可能早就被吓得不敢上船了。
读三峡赏析三篇
读三峡赏析三篇读三峡赏析1①“船窗低亚小栏干,竟日青山画里看”。
我满怀着四十余年的渴慕,放舟江上,畅游三峡,饱览着山川胜景。
②三峡,这部上接苍冥、下临江底,近四百里长的硕大无朋的典籍,是异常古老的。
早在语言文字出现之前,不,应该说早在混沌初开、乾坤始奠之际,它就已经摊开在这里了。
它的每一叠岩页,都是历史老人留下的回音壁,里面镂刻着岁月的屐痕。
③我们不能设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读尽它的无限内涵,但总可以观嬗变于烟波浩淼之外,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
作为现实与有限的存在物,人们徜徉其间,一种对山川形胜的原始恋情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动会不期而然地被呼唤出来。
④早在五千年前,这锦山秀水就曾闪烁着大溪文化的异彩。
两千年前,扁舟一叶从那条唤作香溪的水流里,载出一位绝代佳姝。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不独闾里之荣,也是邦家之光。
两汉之交,公孙述枭踞白帝城,跃马称帝。
过了三周甲子,这里又成了吴蜀争雄的战场,年轻的陆逊创了“火烧连营七百里”的赫赫战功。
刘先主永安宫一病不起,将他的嗣子、未竟事业连同未来的千般险阻,一股脑儿托付给他的军师。
诸葛公神机妙算,在鱼腹浦摆下了“八阵图”……⑤今日舟行访古,不仅史迹久湮而且江山亦不可复识矣。
以诗而言,巫山十二峰可以说是一部不是靠语言文字,而是由境界氛围酿成的朦胧诗卷。
两岸诸峰时隐时现,忽近忽远,笼罩在云气氤氲、雨意迷离的万古空朦之中,透出一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朦胧意态。
比之以绘画,巫山十二峰无疑是整个三峡风景线上一条最为雄奇秀美的山水画廊。
在这里,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各种表现手法兼备毕具。
那群峰竞秀、断崖千尺的高峡奇观,宛如刀锋峻劲、层次分明的版画。
而云封雾障中的似有若无,令人神凝意远的万叠青峦,则与水墨画同其韵致。
⑥著名学者王国维有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的说法,还有人把绘画分为写实、传神、悟妙三个层次。
我以为,读三峡可能也有三种灵境:_____读之,止于心灵对自然美的直接感悟,目注神驰,怦然心动。
分析《长江三峡》中景物描写特点
分析《长江三峡》中景物描写特点本文是按照散文写景状物的写作特点来写长江三峡的,作者紧紧抓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自的特点加以描绘,描绘了三个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美景,引用了许多古人诗句、神话传说及民歌民谣,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创造出了神奇美妙的意境。
一、抓住特征依形状景文章描写的虽然都是江流峡谷的景物,但却各有特色,读来毫无重复雷同之感,这是因为作者在描述中抓住了三个峡谷的不同特征。
瞿塘峡的特征是“狭”,作者就抓住一个“狭”字来进行描写:“两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狭的江面”“像一道闸门”“前面天空上露出一片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
”这些形象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了瞿塘峡的形态面貌。
“巴东三峡巫峡长”,巫峡的特征是“长”,作者用下列句子把它的这一特征表现了出来:它“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山势转弯,江流回旋,一折一转,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
西陵峡以险而闻名,作者着重写了泄滩、青滩、空岭滩三个险滩,把西陵峡的险峻,突出在我们的面前。
泄滩上,“那万马奔腾的江水,到这里突然变成千万个漩涡,你会感到江水简直是在旋转不前。
”“铁青色礁石,森然耸立江面,”“黄石碧空,高与天齐。
”青滩比泄滩更险“江面陡然下降,波涛汹涌,浪花四溅”,“江水像滚沸了一样,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
”对崆岭滩的险,作者没再作描写,只用“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一句,便使读者心领神会、如临其境了。
二、移情入景,情景交融作者曾说:“我爱那些使人感到生活光明、向上的文学。
”在对长江三峡的描写中,作者正是做到了这一点。
他把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把对社会主义宏伟事业的赞美,把新生活的光明融进对景物的描写之中,是对意境的创造,更是内心激情的流露。
那喷薄而出的阳光,难道不是象征伟大祖国光芒万丈的前途吗?那红雾染赤的汹涌江流,难道不使我们联想到沸腾的生活吗?作者写的虽然是长江三峡,但抒发的是催人奋发的壮阔胸怀,并在浓郁的诗情画意中反映出强烈的时代特色,给人以光明壮美的艺术享受。
三峡 赏析
三峡赏析
哎,说起三峡,那可真是咱们国家的一大宝啊!你瞧,那长江水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流到三峡这儿,硬是被三座大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给夹得紧巴巴的,搞出好多好看的景致来。
要说三峡,首先得提瞿塘峡,那地方的山啊,又高又陡,就像神仙拿斧头劈出来的一样。
江水在里头挤来挤去,浪花打得山响,看得人心惊胆战的,但又觉得特别带劲儿。
再往下走,就是巫峡了。
巫峡啊,那才叫一个美!两岸的山,绿油油的,上面还长着好多树,密密麻麻的。
有时候,雾一来,整个峡谷就像被白纱蒙住了一样,神秘得很。
听老一辈的人说,这巫峡里头还有巫山神女的故事呢,说是她天天在这儿等她的情郎,等了几千年都没等到,真是可怜得很。
最后就是西陵峡了,这地方比前两个峡要长一些,景致也更多样。
有险峻的山峰,也有平缓的江滩,江面上还时不时有船开来开去的,热闹得很。
三峡不光景致好,历史文化也深厚得很。
古代有好多诗人词人,都到过这儿,还写了好多诗来赞美它。
像那个李白,就写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写的就是三峡的壮观景象。
所以啊,三峡不光是个自然景观,更是个文化宝库。
要是你有机会到这儿来,一定要好好看看,保证不会让你失望的!。
读三峡王充闾批注
读三峡王充闾批注《三峡》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山水诗集,作者为王充闾。
诗集以描绘长江三峡壮丽景色为主题,将峡山、溪水、树木、村落等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一幅幅瑰丽多彩的画卷。
通过王充闾的精湛才华和对景物的独到观察,这些诗歌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
首先,王充闾的《三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
诗中所描述的壮丽山水景象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妙。
例如,在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山颠高临天际,峡窄径对月明”的景象,如同大自然创造的一幅高山峡谷画卷。
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激情澎湃的溪水流动和村落旖旎的风光。
“倚柱远眺山水笑,流觞折桂村落情。
”这些描绘让我们更加欣赏到大自然的壮丽和人间的美景。
其次,王充闾的《三峡》富有深意,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除了描绘自然景色外,他还以此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清风奈来天际,碧水澄流柱影斜。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碧水”之心,对自然清净、宁静的追求。
“江波薄桂木,山影几松枝。
”这句诗则向我们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山川之美的渴望。
“非世间情己得,群物共我生。
”这句诗明确了作者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思考,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和共通。
最后,王充闾的《三峡》启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
他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我们读完这些诗歌之后,不禁想要去亲自感受一下这样的美景。
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大自然的珍贵和脆弱,激发起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我们应该学习王充闾那种用诗歌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他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深思熟虑。
通过保护和爱护环境,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总之,王充闾的《三峡》是一部生动、全面且有指导意义的山水诗集。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思考,他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
同时,诗集也引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的思考,启发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和谐共存的人与自然关系做出贡献。
古代文人对三峡的看法
古代文人对三峡的看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古代文人对三峡的看法一直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大亮点。
三峡景色壮美,历史悠久,文人们对其赞美之词不绝于口。
下面将探讨几位古代文人对三峡的看法。
首先要提到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他在《登鹳雀楼》一诗中写道:“白发悬悬寒江上,孤城遥遥落日边。
秋潮迷迷,秋草瘦瘦,倚垆十年无船过。
”这首诗描绘了长江三峡的秋景,白发老人孤独凄凉的形象与秋风萧瑟的景象相映成趣,表达了诗人对三峡的深深怀念。
其次是宋代文学家苏轼。
他在《临江仙·金陵怀古》中写到:“江城如画回楼上,风榭时看背景乌。
山水之间,笔砚之墨,你前我后笑和枯。
”苏轼以临江仙的形象,赞美长江三峡的美景。
他描绘了江城如画的景象,表现了对三峡山水的赞美之情。
明代文学家于谦也对三峡有过评价。
他在《太平广记·水利志》中写到:“古人称黄山之奇,并赞太华之幽。
若然?世所雄称之长江,泱泱中流,而百里间石上苍松生,丹青笔立,形现於前。
”于谦认为三峡之美,也可与黄山、太华相提并论。
长江泱泱中流,苍松翠柏,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受。
清代文学家曹寅也有过对三峡的描述。
他在《栖灵诗存·涉泽》中写到:“三月樯橹洞庭开,南泌辞舟万古灰。
若使兰亭偶坐处,多少遗踪効胜來。
”曹寅以涉泽之游的形式,描绘了洞庭湖的春景。
他认为若使兰亭偶坐于此,必能领略到长江三峡的伟大。
以上是几位古代文人对长江三峡的评价。
他们用文字描绘了三峡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其的敬仰之情。
三峡作为中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不仅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更触动了无数文人的心灵。
希望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古代文人的赞美之情,保护和传承三峡的美丽传说。
第二篇示例:中国的三大名胜之一,长江三峡,素有“天下江山第一绝”之美誉。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三峡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各代文人都留下了大量描写三峡的诗歌、词曲和文章,展现了他们对三峡的独特情感和审美视角。
自古以来,三峡就被誉为风景如画的胜地,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 白的《 上 三峡》 中写道 : “ 三
朝上黄牛 , 三暮 行 太 迟 。三朝 及 三 暮, 不觉鬓 成丝 。” 写 航 船 经 过 黄
峡 的滟 预堆 ,让 妻子顿 生生离死
别之感 。
为之 创作 出无 数 的浪 漫 诗篇 , 这 些 诗 作 为 雄 奇 壮 丽 的 三 峡 敷 上 一
学教 育
古典 诗 歌 中的 三峡 形 象分 析
圃 翟 志媚 昊 松
内容 摘 要 : 自古 以来 , 三峡 以其 独 特 的 自然 风 光 和 丰 富 的 文化 底 蕴 吸 引 了无 数 的 文人 墨客 。在 众 多诗 人 的 笔下 , 三 峡 呈 现 出不 同 的面 貌 与 气质 。 总体 来 看 , 古诗 中 的 三峡 形 象 可 以被 概 括 为 : 惊险、 浪漫、 奇丽。 关键 词 : 三峡 诗歌 惊 险 浪 漫 奇 丽
漫色彩 。以下 , 笔者将从 惊险 、 浪
漫 、奇 丽三个方 面来分析古 诗词 中的 三 峡 形 象 。
一 .
由于此 ,人们 一 向把瞿 塘峡 视为 危途, 甚 至是鬼 门关 。李 白的《 长 干行》 中说 : “ 十六君远行 , 瞿 塘 滟
灏 堆。 五月不可触 , 猿声天上哀 。 ” 写 一 对 新 婚 夫 妻 ,婚 后 不 久 丈 夫 就 出外 做 生 意 ,因 旅 途 经 过 瞿 塘
如屏, 江流 曲折 , 幽深 秀 丽 , 宛 如
一
条 天 然 画பைடு நூலகம்廊 。峡 两 岸 为 巫 山 十
二峰 , 其 中 以神女 峰最为俏 丽 , 也 最有名 。自宋玉 的《 高唐赋》 《 神女 赋》 写出以后 , 巫 山云雨 的传 说便
引 起 后 世 文 人 无 限 的 兴 趣 。 他 们
三峡 之 险
想 到冬天 时候太 阳神羲和 的太 阳 车飞得较 低 ,他大 概也要发 愁会 被两 岸高 耸 的 山崖撞 翻 F t 车 了。
这 首 诗 在 写 实 中兼 有 夸 张 想 象 的 成 分 ,形 象 地 描 绘 出 瞿 塘 峡 的 高 耸、 陡 峭 与壮 观 。 二. 三 峡 之 浪 漫 风 情 出 了瞿 塘 峡 ,经 过 2 5 公 里 的 大 宁 河 宽 谷 就 来 到 了 幽深 秀 丽 的
恶 的大礁石 ,难怪人们 普遍把 瞿 塘 峡 视 为 畏 途 , 以 至 于 白居 易 担 心 自己会 死 在 这 里 , “ 长 恐 不 才 身, 复作 无名死 。” 下面再看 杜甫 的《 瞿塘两崖》 :
巫 峡 。 巫 峡 西 起 巫 山县 的 大 宁河
滩而 闻名 于世 , 号称 “ 峡谷 天险 ” 。 绵 亘近2 0 0 公 里 的 瞿 塘 峡 、巫 峡 、 西 陵 峡 自然 山 水 雄 奇 险 峻 、奇 美 多姿 ,吸 引着 历代诗人 墨客为 之 吟咏歌唱 ,为我们 留下 了不少 佳 篇名作 。高人云天 的山, 汹涌澎 湃 的水 相互作 用 ,形成 一种共态 的
层 神 秘 的 浪 漫 色 彩 。李 商 隐 的 《 有 感》 中说 : “ 一 自高唐赋 成后 , 楚 天 云 雨 尽 堪 疑 。” 以至于“ 云雨” 已 成
牛峡 的危险 ,让 人不 由得 愁 白鬓 发 。与李 白性 相 似 的岑 参 , 生性 好
奇又爱历险 , 游遍 塞外奇景 , 但 他 到了三峡也 只能颓然感慨 : “ 云 雨
长 江 三 峡 自古 便 以 雄 奇 秀 丽 的险 峰 峡 谷 、 曲折 湍 急 的 江 水 险
门通一线 , 怪 石 插 流 横 。峰 与 天 关
于 江 水 像 从 云 中滔 滔 流 下 。作 者
接, 舟从地窟行 ” 。杜甫《 夔州歌十 绝句》 也写道 , “ 白帝高 为三峡镇 ,
夔州险过百牢关。” 瞿 塘 峡 中 多 怪 石 险 滩 , 因此 航 程 特 别 惊 险 。刘 禹 锡 《 竹枝 词》 中说 : “ 瞿 塘 嘈 嘈 十 二 滩 ,人 言 道 路 古 来 难 。” 瞿 塘峡 中最 危 险 的礁 石 ,就 是 屹 立 在 瞿 塘 峡 口附 近 江 心 中 的 滟 预 堆 。船 工 中 流 传 着这 样 一 首 民谣 : ” 滟灏大如龟, 瞿 塘 不可归 ; 滟灏大 如马 , 瞿 塘 不 可 下; 滟灏大如牛 , 翟塘 不 可 游 。” 正
自居 易 《 初 人峡有感 》 中 有 一 段 写道 : ” 上 有 万 仞 山 , 下 有 千 丈 水; 苍苍两 崖间 , 阔 峡 容 一 苇 。 瞿 塘 呀直 泻 , 滟 灏屹 中峙 ; 未夜黑 岩
了性 的隐晦代称 , 《 巫 山高》也成 为著 名 的乐府 曲名 。下面看李 贺 的这首《 巫山高》 : 碧丛丛 , 高插 天 , 大 江 翻 澜 神
曳 烟 。 楚 魂 寻 梦风 飓 然 , 晓 风 飞 雨 生 苔 钱 。 瑶 姬 一 去
一
连三峡 ,风 尘接百蛮 。到来 能几 日,不 觉 鬓 毛斑 。” ( 《 初 至犍 为 作》 ) 像李 白、 岑 参 这种 性格 乐 观 的积极浪 漫主义 诗人到此 都颓然 神伤 ,不 能不感慨 三峡之 险真是 让人惊心动魄。 瞿塘峡 山势雄 峻 , 上 悬下 陡 ,
美, 加 之附丽其上 的云蒸霞 蔚 、 瀑 飞泉涌和 哀猿长 鸣 ,使三峡成 为
面貌独具 的审美客体 。三峡 地 区 流 传 的许 多 神 话 与 传 说 ,又 为 雄
口, 东 到湖 北 省 的 官 渡 口 , 全 长 约 4 0 公 里 。峡 中两 岸 青 山连 绵 , 群 峰
奇壮丽 的三峡敷上 一层神秘 的浪
如 斧 削 而 成 ,其 中 夔 门 山 势 尤 为 雄奇, 堪 称天 下雄 关 , 因而 有 “ 夔 门天 下 雄 ” 之 称 。有 诗 称 之 “ 众 水 会涪万 , 瞿 塘争 一 门 。” 江水至此 ,
昏, 无 风 白浪起 。” 如此 险峻 的山
势, 如 此 汹 涌 的江 流 , 加 上 江 心 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