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讲义(一)三角形-精选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讲义经典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讲义三角形:1.今年暑假,学校安排全校师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将每班分成三个组,每组派1名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为了加强同学间的联系,学校要求该班每两人之间(包括指导教师)每周至少通一次电话,现知该校七(1)班共有50名学生,那么该班师生之间每周至少要通几次电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ns之间的关系用下列模型表示,如图与每周至少通话次数明把该班师生人数.请你根据小明设计的模型,求出该班每周师生间至少共要通的电话次数.°,则原来16202.一个多边形截取一个角后,形成的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边形的边数是(以上都有可能A.10 B.11 C.12 D.. 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相等和线段相等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题目中找,图形中看)?SAS?找夹角ASA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3.HL找直角?已知两边1.??????SSS?找另一边AAS找一边非公共边???已知一边一角,2.AAS?1?任找一角()边为角的对边ASA找这条边上的另一角???AAS?2()边为角的一条边找这条边的对角??SAS?找该角的另一边?EFDFBCDABCDEBECF有何大小关系?1.与,则的中点,为△如图,已知边⊥+欢迎下载学习好资料BDDBCABBCPBNPD求证:于,=22.如图所示,已知∠1=∠2,为+上一点,且,⊥BCPBAP.=180∠°+∠)角平分线辅助线的作法技巧:遇到证明有关角平分线时,可引角两边1注:(. 的垂线,证明垂线段相等. )有线段的和差关系,常用截长补短法作辅助线,化和差关系为相等关系(2.)运用角平分线的判定时,若无垂线段需添加辅助线(3)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证明线段相等的常见方法,也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4(.条件的方法AABCPADADABC的任一点,的外角平分线,上异于点中,是△是3.如图,在△ACPCABPB.与++的大小,并说明理由试比较ONBOMMONPMONA上的点,为内一定点,为上的点,,如图,已知∠4.=40°为∠APBPAB的度数为的周长取最小值时,∠ .当△. 题目中出现角平分线,可以构造轴对称图形1.注:欢迎下载学习好资料. 遇到垂直平分线,通常考虑连接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线段的端点2.°,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45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 .角度数为EDFCECDBDACDBCBFABCAB=( ). ,,为=上一点,那么∠2.如图,在△=中,,=1A ∠A D. 45°-∠A B. 90°-A C. 180°-°A. 90-∠∠2BDADACABCABCBD .求证:=23. 已知:∠-=3∠,∠1=∠2,且.⊥A21DCB注: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在等腰三角形中求边或周长:在等腰三角形中,若给出的边没有明确是腰1(.或底边,则要进行分类讨论,且需要验证三边能否围成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求角:在等腰三角形中,若给出的角没有明确是底角或顶(2).角,则必须分情况讨论.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应用.(1)当题目中出现等腰三角形和“三线”之一时,可以直接得到其余两线的性质应用“三线合一基本图形”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的问题、.角相等的问题、线段垂直等问题CPABCACA运动边上一动点,由向4.如图,△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是BCBPQAC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延长线上一动点,与点不重合),(与,是ABEABPEPBQCBPQ于,连接⊥重合),过延长线方向运动(向不与作于交D.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BQD=AP的长°时,求当∠.30(1)EDED的长;2)在运动过程中线段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如果发生改变,请说明理由.BD=CDBDC=ABCDABC,是△120外一点且∠°,5.如图,已知等边△的边长为1,AMNMDN= 2.60°.求证:△的周长等于∠做辅助线的口诀:注:1.. 图中角有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有时也可以去翻折,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线段垂直平分线,常与两端把线连..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一试.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妙用:2.. 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求线段的长度;(2)(1整式乘除2243xx)的值为(-,那么已知1.+-1=0+2-2+2014 xxxx2011 B. 2012 C. 2013 D. 2014.A.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mx+pqxmmx+px+q的值.均为整数,求,16,2.已知()(,)=观察下列算式:222=15﹣16=﹣15﹣4;×4﹣3;③=8﹣9=﹣13×①1×3﹣2=3﹣4=-1;②2④;……(1)请你按以上规律写出第4个算式;(2)把这个规律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3)你认为(2)中所写出的式子一定成立吗?并说明理由.注:1.在运用幂的运算性质时,注意公式的逆用.mnmnn mnnn nm abaaa.1)))·== =;(2;()(3)((abaa2.多项式乘多项式,注意当要求多项式中不含有哪一项时,应让这一项的系数为0.3.化简求值问题:一般先化简,再代入求值。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讲义(经典)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讲义(经典)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讲义三角形:1.今年暑假,学校安排全校师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将每班分成三个组,每组派1名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为了加强同学间的联系,学校要求该班每两人之间(包括指导教师)每周至少通一次电话,现知该校七(1)班共有50名学生,那么该班师生之间每周至少要通几次电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明把该班师生人数n 与每周至少通话次数s 之间的关系用下列模型表示,如图.请你根据小明设计的模型,求出该班每周师生间至少共要通的电话次数.2.一个多边形截取一个角后,形成的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620°,则原来多边形的边数是( )A.10B.11C.12D.以上都有可能全等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相等和线段相等.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题目中找,图形中看)SAS HLSSS →⎧⎪→⎨⎪→⎩找夹角1.已知两边找直角找另一边()ASA AAS ⎧→⎪⎨⎪→⎩找两角的夹边3.已知两角找一边非公共边2.1AASASA 2AASSAS →→→⎧⎪→⎨⎪→⎩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对边任找一角找这条边上的另一角()边为角的一条边找这条边的对角找该角的另一边1.如图,已知D 为△ABC 边BC 的中点,DE ⊥DF ,则BE +CF 与EF 有何大小关系?2.如图所示,已知∠1=∠2,P为BN上一点,且PD⊥BC于D,AB+BC=2BD,求证:∠BAP+∠BCP=180°.注:(1)角平分线辅助线的作法技巧:遇到证明有关角平分线时,可引角两边的垂线,证明垂线段相等.(2)有线段的和差关系,常用截长补短法作辅助线,化和差关系为相等关系. (3)运用角平分线的判定时,若无垂线段需添加辅助线.(4)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证明线段相等的常见方法,也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方法.3.如图,在△ABC中,AD是△ABC的外角平分线,P是AD上异于点A的任一点,试比较PB+PC与AB+AC的大小,并说明理由.4.如图,已知∠MON=40°,P为∠MON内一定点,A为OM上的点,B为ON上的点,当△PAB的周长取最小值时,∠APB的度数为 .注:1.题目中出现角平分线,可以构造轴对称图形.2. 遇到垂直平分线,通常考虑连接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线段的端点.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 .2.如图,在△ABC 中,AB =AC ,D 为BC 上一点,BF =CD ,CE =BD ,那么∠EDF =( ).A. 90°-12∠A B. 90°-∠A C. 180°-∠A D. 45°-∠A 3. 已知:∠ABC =3∠C ,∠1=∠2,且BD ⊥AD .求证:AC -AB =2BD .注: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1)在等腰三角形中求边或周长:在等腰三角形中,若给出的边没有明确是腰或底边,则要进行分类讨论,且需要验证三边能否围成三角形.(2) 在等腰三角形中求角:在等腰三角形中,若给出的角没有明确是底角或顶角,则必须分情况讨论.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应用.(1)当题目中出现等腰三角形和“三线”之一时,可以直接得到其余两线的性质.应用“三线合一基本图形”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的问题、角相等的问题、线段垂直等问题.4.如图,△ABC 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P 是AC 边上一动点,由A 向C 运动(与A ,C 不重合),Q 是CB 延长线上一动点,与点P 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B 向CB 延长线方向运动(Q 不与B 重合),过P 作PE ⊥AB 于E ,连接PQ 交AB 于D .(1) 当∠BQD=30°时,求AP 的长.A B D C 1 2(2)在运动过程中线段ED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ED的长;如果发生改变,请说明理由.5.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1,D是△ABC外一点且∠BDC=120°,BD=CD,∠MDN=60°.求证:△AMN的周长等于2.注:1.做辅助线的口诀:图中角有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有时也可以去翻折,对称以后关系现.线段垂直平分线,常与两端把线连.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一试.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2.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妙用:(1)求线段的长度;(2)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整式乘除1.已知2x+x-1=0,那么4x+23x-2x-2x+2014的值为()A.2011 B. 2012 C. 2013 D. 20142.已知(x+p)(x+q)=x2+mx+16,p,q,m均为整数,求m的值.观察下列算式:①1×3﹣22=3﹣4=-1;②2×4﹣32=8﹣9=﹣1;③3×5﹣42=15﹣16=﹣1; ④ ;……(1) 请你按以上规律写出第4个算式;(2) 把这个规律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3) 你认为(2)中所写出的式子一定成立吗?并说明理由.注:1.在运用幂的运算性质时,注意公式的逆用.(1)a m ·a n = m n a ; (2)(a m )n =mn a ;(3)(ab )n =n n a b .2.多项式乘多项式,注意当要求多项式中不含有哪一项时,应让这一项的系数为0.3.化简求值问题:一般先化简,再代入求值。
2019-202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章末复习课件共58张
章末复习
相关题1 如图12-Z-11所示的4×4正方形网格中,∠1+∠2+ ∠3+∠4+∠5+∠6+∠7=__3_15_°.
章末复习
解析 由题图得∠1+∠7=90°,∠2+∠6=90°,∠3+∠5=90°, ∠4=45°,∴∠1+∠2+∠3+∠4+∠5+∠6+∠7=90°+90°+ 90°+45°=315°.
章末复习
相关题3-2 如图12-Z-9所示, 已知∠1=∠2,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证明AB=AC. (1)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证明过程.
章末复习
解:(1)由 AD=AD,∠1=∠2 这两个已知条件,根据 “AAS”
或“ASA”写出第三个条件即可.添加的条件是∠B=∠C 或∠ADB
章末复习
解:答案不唯一,如以①②为题设,④为结论,可写出一个 真命题如下:
已知:如题图,在△ACD 和△ABE 中,点 D 在 AB 上,点 E 在
AC 上,AE=AD,AB=AC. 求证:∠B=∠C.
证明如下:在△ACD 与△ABE 中,
AC=AB,
∠A=∠A, AD=AE,
∴△ACD≌△ABE(SAS),∴∠B=∠C.
全等三角 形的性质
应用
角的平 分线
全等三角形
章末复习
全等三 角形
角的平 分线
全等三角形
边边边(SSS)
一般三 角形
直角三 角形
性质
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
角的平分线上 的点到角的两 边的距离相等
SSS, SAS, ASA, AAS
HL(只适用于判定两 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章末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复习:第11章《三角形》解答题专题复习
第11章《三角形》解答题精选1.(2019秋•花都区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C +∠D =210°(1)∠DAB +∠CBA = 度;(2)若∠DAB 的角平分线与∠CBA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 ,求∠E 的度数.2.(2019秋•南海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并解决问题.(1)已知在△ABC 中,∠A =60°,图1﹣3的△ABC 的内角平分线或外角平分线交于点O ,请直接求出下列角度的度数.如图1,∠O = ;如图2,∠O = ;如图3,∠O = ;如图4,∠ABC ,∠ACB 的三等分线交于点O 1,O 2,连接O 1O 2,则∠BO 2O 1= .(2)如图5,点O 是△ABC 两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求证:∠O =90°+12∠A . (3)如图6,△ABC 中,∠ABC 的三等分线分别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1,O 2,若∠1=115°,∠2=135°,求∠A 的度数.3.(2019秋•普宁市期末)某校八年级数学兴趣小组对“三角形内角或外角平分线的夹角与第三个内角的数量关系”进行了探究.(1)如图1,在△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P ,∠A =64°,则∠BPC = ;(2)如图2,△ABC 的内角∠ACB 的平分线与△ABC 的外角∠ABD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其中∠A =α,求∠BEC .(用α表示∠BEC );(3)如图3,∠CBM 、∠BCN 为△ABC 的外角,∠CBM 、∠BCN 的平分线交于点Q ,请你写出∠BQC 与∠A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4.(2019秋•东莞市期末)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AE 是角平分线,∠B =70°,∠DAE =10°,求∠C 的度数.5.(2020春•东湖区期末)(1)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比它的每个外角的4倍多3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2)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内角和的27,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6.(2019秋•越秀区期末)如图所示,在△ABC 中,D 是BC 边上一点∠1=∠2,∠3=∠4,∠BAC =69°,求∠DAC 的度数.7.(2019秋•揭阳期末)探究与发现:如图①,在△ABC 中,∠B =∠C =45°,点D 在BC 边上,点E 在AC 边上,且∠ADE =∠AED ,连接DE .(1)当∠BAD =60°时,求∠CDE 的度数;(2)当点D 在BC (点B 、C 除外)边上运动时,试猜想∠BAD 与∠CD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深入探究:如图①,若∠B =∠C ,但∠C ≠45°,其他条件不变,试探究∠BAD 与∠CDE 的数量关系.8.(2019秋•江城区期末)如图,Rt △ABC 中,∠C =90°,∠B =3∠A ,求∠B 的度数.9.(2019春•龙门县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连接BD ,点E 在BC 边上,点F 在DC 边上,且∠1=∠2.(1)求证:EF ∥BD ;(2)若DB 平分∠ABC ,∠A =130°,求∠2的度数.10.(2019春•番禺区期末)(1)如图1,已知AB ∥CD ,求证:∠EGF =∠AEG +∠CFG .(2)如图2,已知AB ∥CD ,∠AEF 与∠CFE 的平分线交于点G .猜想∠G 的度数,并证明你的猜想.(3)如图3,已知AB ∥CD ,EG 平分∠AEH ,EH 平分∠GEF ,FH 平分∠CFG ,FG 平分∠HFE ,∠G =95°,求∠H 的度数.11.(2019春•南海区期末)如图1,在△ABC 中,∠A =80°,BD 、CE 分别平分∠ABC 、∠ACB ,BD 与CE 交于点F .(1)求∠BFC 的度数;(2)如图2,EG、DG分别平分∠AEF、∠ADF,EG与DG交于点G,求∠EGD的度数.12.(2018秋•澄海区期末)如图,已知AD,AE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B=44°,∠C=76°,求∠DAE的度数.13.(2018秋•越秀区期末)如图,六边形ABCDEF的内角都相等,∠F AD=60°.(1)求∠ADE的度数;(2)求证:EF∥BC.14.(2018秋•揭西县期末)CE是△ABC的一个外角∠ACD的平分线,且EF∥BC交AB于点F,∠A=60°,∠CEF=50°,求∠B的度数.15.(2018秋•普宁市期末)已知,直线PQ∥MN,△ABC的顶点A与B分别在直线MN与PQ上,点C在直线AB 的右侧,且∠C=45°,设∠CBQ=∠α,∠CAN=∠β.(1)如图1,当点C落在PQ的上方时,AC与PQ相交于点D,求证:∠β=∠α+45°.请将下列推理过程补充完整:证明:∵∠CDQ是△CBD的一个外角(三角形外角的定义),∴∠CDQ=∠α+∠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PQ∥MN(),∴∠CDQ=∠β().∴∠β=(等量代换).∵∠C=45°(已知),∴∠β=∠α+45°(等量代换)(2)如图2,当点C落在直线MN的下方时,BC与MN交于点F,请判断∠α与∠β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6.(2017春•石狮市期末)如图,在△ABC中,点D在BC边上,点E在AC边上,连接AD,DE,∠B=60°(1)若∠3=60°,试说明∠1=∠2;(2)∠C=40°,∠1=50°,且∠3=∠4,求∠2的度数.17.(2019春•潮南区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的平分线交CD于点E.(1)若∠A=70°,求∠ABE的度数;(2)若AB∥CD,且∠1=∠2,判断DF和BE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18.(2018秋•大埔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若∠A=42°.(1)求∠BOC的度数;(2)把(1)中∠A=42°这个条件去掉,试探索∠BOC和∠A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19.(2019春•南海区期末)已知:如图,在△ABC中,∠BAC=80°,AD⊥BC于D,AE平分∠DAC,∠B=60°;求∠AEC的度数.20.(2018秋•禅城区期末)叙述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要求根据下图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21.(2018春•福田区期末)完成下列推理说明.如图,在三角形ABC中,点D、F在BC边上,点E在AB边上,点G在AC边上,∠CDG=∠B,∠1+∠FEA =180°,试说明:∠BFE=∠ADF.理由:因为∠CDG=∠B(已知)所以DG∥AB()所以=∠BAD()因为∠1+∠FEA=180°(已知)所以+∠FEA=180°(等量代换)所以AD∥EF()所以∠BFE=()22.(2018春•海珠区期末)已知点C(﹣10,10),直线CE∥x轴交y轴于点B,点A是x轴的负半轴上的动点,作AD⊥AC交线段BO于点D(点D不与点O、B重合),MD⊥AD交CE于点M,∠EMD,∠OAD的角平分线MN,AN交于点N(1)直接写出OB的长度;(2)求出∠MNA的度数;(3)若NH⊥x轴于点H,求∠ANH的取值范围.23.(2017秋•潮安区期末)如图,AB、ED分别垂直于BD,点B、D是垂足,且∠ACB=∠CED.求证△ACE是直角三角形.24.(2017秋•白云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1=∠B,∠C=67°,求∠BAC的度数.25.(2018春•澄海区期末)(1)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D∥BC,点E是线段CD上一点.求证:∠AEB=∠DAE+∠CBE;(2)如图①,若AE平分∠DAC,∠CAB=∠CBA.①求证:∠ABE+∠AEB=90°;①如图①,若∠ACD的平分线与BA的延长线交于点F,与AE交于点P,且∠F=65°,求∠BCD的度数.26.(2018春•白云区期末)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连接AC、BD,∠1=∠2,∠3=∠4.求证:∠ABC=∠ADC.27.(2018春•越秀区期末)如图1,已知∠A+∠E+∠F+∠C=540°.(1)试判断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P AB=3∠P AQ,∠PCD=3∠PCQ,试判断∠APC与∠AQ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8.(2018春•东莞市期末)如图,AC、BD相交于点O,∠A=∠ABC,∠DBC=∠D,BD平分∠ABC,点E在BC 的延长线上.(1)求证:CD∥AB;(2)若∠D=38°,求∠ACE的度数.29.(2018春•茂名期末)已知:△ABC,∠A、∠B、∠C之和为多少?为什么?解;∠A+∠B+∠C=180°理由:作∠ACD=∠A,并延长BC到E∵∠ACD=∠(已作)AB∥CD()∴∠B=()而∠ACB+∠ACD+∠DCE=180°∴∠ACB++=180°()30.(2018春•香洲区期末)如图1,线段AB⊥BC于点B,CD⊥BC于点C,点E在线段BC上,且AE⊥DE.(1)求证:∠EAB=∠CED;(2)如图2,AF、DF分别平分∠BAE和∠CDE,EH平分∠DEC交CD于点H,EH的反向延长线交AF于点G.①求证EG⊥AF;①求∠F的度数.【提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第11章《三角形》解答题精选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30小题)1.【解答】解:(1)∵∠DAB+∠CBA+∠C+∠D=360°,∴∠DAB+∠CBA=360°﹣(∠C+∠D)=360°﹣210°=150°.故答案为:150;(2)∵∠DAB与∠ABC的平分线交于四边形内一点E,∴∠EAB=12∠DAB,∠EBA=12∠ABC,∴∠E=180°﹣(∠EAB+∠EBA)=180°−12(∠DAB+∠CBA)=180°−12(360°﹣∠C﹣∠D)=12(∠C+∠D),∵∠C+∠D=210°,∴∠E=12(∠C+∠D)=105°.2.【解答】解;(1)如图1,∵BO平分∠ABC,CO平分∠ACB∴∠OBC=12∠ABC,∠OCB=12∠ACB∴∠OBC+∠OCB=12(∠ABC+∠ACB)=12(180°﹣∠BAC)=12(180°﹣60°)=60°∴∠O=180°﹣(∠OBC+∠OCB)=120°;如图2,∵BO平分∠ABC,CO平分∠ACD∴∠OBC=12∠ABC,∠OCD=12∠ACD∵∠ACD=∠ABC+∠A∴∠OCD=12(∠ABC+∠A)∵∠OCD=∠OBC+∠O ∴∠O=∠OCD﹣∠OBC=12∠ABC+12∠A−12∠ABC=12∠A =30°如图3,∵BO 平分∠EBC ,CO 平分∠BCD∴∠OBC =12∠EBC ,∠OCB =12∠BCD∴∠OBC +∠OCB=12(∠EBC +∠BCD )=12(∠A +∠ACB +∠BCD )=12(∠A +180°)=12(60°+180°)=120°∴∠O =180°﹣(∠OBC +∠OCB )=60°如图4,∵∠ABC ,∠ACB 的三等分线交于点O 1,O 2∴∠O 2BC =23∠ABC ,∠O 2CB =23∠ACB ,O 1B 平分∠O 2BC ,O 1C 平分∠O 2CB ,O 2O 1平分BO 2C ∴∠O 2BC +∠O 2CB=23(∠ABC +∠ACB ) =23(180°﹣∠BAC )=23(180°﹣60°) =80°∴∠BO 2C =180°﹣(∠O 2BC +∠O 2CB )=100°∴∠BO 2O 1=12∠BO 2C =50°故答案为:120°,30°,60°,50°;(2)证明:∵OB 平分∠ABC ,OC 平分∠ACB ,∴∠OBC =12∠ABC ,∠OCB =12∠ACB ,∠O =180°﹣(∠OBC +∠OCB )=180°−12(∠ABC +∠ACB )=180°−12(180°﹣∠A )=90°+12∠A . (3)∵∠O 2BO 1=∠2﹣∠1=20°∴∠ABC =3∠O 2BO 1=60°,∠O 1BC =∠O 2BO 1=20°∴∠BCO 2=180°﹣20°﹣135°=25°∴∠ACB =2∠BCO 2=50°∴∠A =180°﹣∠ABC ﹣∠ACB =70°或由题意,设∠ABO 2=∠O 2BO 1=∠O 1BC =α,∠ACO 2=∠BCO 2=β, ∴2α+β=180°﹣115°=65°,α+β=180°﹣135°=45°∴α=20°,β=25°∴∠ABC +∠ACB =3α+2β=60°+50°=110°,∴∠A =70°.3.【解答】解:(1)∵BP 、CP 分别平分∠ABC 和∠ACB ,∴∠PBC =12∠ABC ,∠PCB =12∠ACB ,∴∠BPC =180°﹣(∠PBC +∠PCB )=180°﹣(12∠ABC +12∠ACB ), =180°−12(∠ABC +∠ACB ),=180°−12(180°﹣∠A ), =180°﹣90°+12∠A , =90°+32°=122°,故答案为:122°;(2)∵CE 和BE 分别是∠ACB 和∠ABD 的角平分线,∴∠1=12∠ACB ,∠2=12∠ABD ,又∵∠ABD 是△ABC 的一外角,∴∠ABD =∠A +∠ACB ,∴∠2=12(∠A +∠ABC )=12∠A +∠1,∵∠2是△BEC 的一外角,∴∠BEC =∠2﹣∠1=12∠A +∠1﹣∠1=12∠A =α2;(3)∠QBC =12(∠A +∠ACB ),∠QCB =12(∠A +∠ABC ), ∠BQC =180°﹣∠QBC ﹣∠QCB ,=180°−12(∠A +∠ACB )−12(∠A +∠ABC ),=180°−12∠A −12(∠A +∠ABC +∠ACB ),结论∠BQC =90°−12∠A . 4.【解答】解:∵AD 是高,∠B =70°,∴∠BAD =20°,∴∠BAE =20°+10°=30°,∵AE 是角平分线,∴∠BAC =60°,∴∠C =180°﹣70°﹣60°=50°.5.【解答】解:(1)设这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是x °,每个外角是y °, 则得到一个方程组{α=4α+30α+α=180 解得{α=150α=30, 而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则多边形内角和中的外角的个数是360÷30=12,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2边形;(2)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依题意得:27(n ﹣2)180°=360°,解得n =9,答: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9.6.【解答】解:设∠1=∠2=x °,则∠3=∠4=2x °,∵∠2+∠4+∠BAC=180°,∴x+2x+69=180,解得x=37,即∠1=37°,∴∠DAC=∠BAC﹣∠1=69°﹣37°=32°.7.【解答】解:(1)∵∠ADC是△ABD的外角,∴∠ADC=∠BAD+∠B=105°,∠DAE=∠BAC﹣∠BAD=30°,∴∠ADE=∠AED=75°,∴∠CDE=105°﹣75°=30°;(2)∠BAD=2∠CDE,理由如下:设∠BAD=x,∴∠ADC=∠BAD+∠B=45°+x,∠DAE=∠BAC﹣∠BAD=90°﹣x,∴∠ADE=∠AED=90°+α2,∴∠CDE=45°+x−90°+α2=12x,∴∠BAD=2∠CDE;(3)设∠BAD=x,∴∠ADC=∠BAD+∠B=∠B+x,∠DAE=∠BAC﹣∠BAD=180°﹣2∠C﹣x,∴∠ADE=∠AED=∠C+12 x,∴∠CDE=∠B+x﹣(∠C+12x)=12x,∴∠BAD=2∠CDE.8.【解答】解:∵∠B=3∠A,∴∠A=13∠B,∵∠C=90°,∴∠A+∠B=90°,∴13∠B+∠B=90°,解得∠B=67.5°.9.【解答】(1)证明:如图,∵AD∥BC(已知),∴∠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2,∴∠3=∠2(等量代换).∴EF∥B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解:∵AD∥BC(已知),∴∠ABC+∠A=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130°(已知),∴∠ABC=50°.∵DB平分∠ABC(已知),∴∠3=12∠ABC=25°.∴∠2=∠3=25°.10.【解答】证明:(1)如图1,过点G作GH∥AB,∴∠EGH=∠AEG.∵AB∥CD,∴GH∥CD.∴∠FGH=∠CFG.∴∠EGH+∠FGH=∠AEG+∠CFG.即:∠EGF=∠AEG+∠CFG;(2)如图2所示,猜想:∠G=90°;证明:由(1)中的结论得:∠EGF=∠AEG+∠CFG,∵EG、FG分别平分∠AEF和∠CEF,∴∠AEF=2∠AEG,∠CEF=2∠CFG,∵AB∥CD,∴∠AEF+∠CFE=180°,∴2∠AEG+2∠CFG=180°,∴∠AEG+∠CFG=90°,∴∠G=90°;(3)解:如图3,∵EG平分∠AEH,EH平分∠GEF,FH平分∠CFG,FG平分∠HFE,∴∠AEG=∠GEH=∠HEF=13αααα,∠CFH=∠HFG=∠EFG=13αααα,由(1)可知,∠G=∠AEG+∠CFG,∠H=∠AEH+∠CFH,∴∠G=13∠AEF+23∠CFE=95°,∵AB∥CD,∴∠AEF+∠CFE=180°,∴13(∠AEF+∠CFE)+13αCFE=95°,∴∠CFE=105°,∴∠AEF=75°,∴∠H=23∠AEF+13∠CFE=23×75°+13×105°=85°.11.【解答】解:(1)∵BD、CE分别平分∠ABC、∠ACB∴∠CBD=12∠CBA,∠BCE=12∠ACB,∵∠CBA +∠BCA =180°﹣80°=100°,∴∠BFC =180°−12(∠CBA +∠ACB )=130°.(2)∵EG 、DG 分别平分∠AEF 、∠ADF∴∠GEF =12∠AEF ,∠GDF =12∠ADF ,∵∠AEF +∠ADF =360°﹣80°﹣130°=150°,∴∠GEF +∠GDF =12×150°=75°,∴∠EGD =360°﹣(∠GEF +∠GDF )﹣∠EFD =360°﹣75°﹣130°=155°.12.【解答】解:∵∠B =44°,∠C =76°,∴∠BAC =180°﹣∠B ﹣∠C =60°,∵AE 是角平分线,∴∠EAC =12∠BAC =30°.∵AD 是高,∠C =76°,∴∠DAC =90°﹣∠C =14°,∴∠DAE =∠EAC ﹣∠DAC =30°﹣14°=16°.13.【解答】解:(1)∵六边形ABCDEF 的内角都相等,∴∠BAF =∠B =∠C =∠CDE =∠E =∠F =(6−2)×180°6=120°, ∵∠F AD =60°,∴∠F +∠F AD =180°,∴EF ∥AD ,∴∠E +∠ADE =180°,∴∠ADE =60°;(2)∵∠BAD =∠F AB ﹣∠F AD =60°,∴∠BAD +∠B =180°,∴AD ∥BC ,∴EF ∥BC .14.【解答】解:∵EF ∥BC ,∴∠CEF =∠ECD =50°,∵CE 平分∠ACD ,∴∠ACE =∠ECD ,∴∠ACD =∠ACE +∠ECD =100°,∴∠ACB =180°﹣∠ACD =180°﹣100°=80°,∴∠B =180°﹣(∠A +∠ACB )=180°﹣60°﹣80°=40°.15.【解答】解:(1)证明:∵∠CDQ 是△CBD 的一个外角(三角形外角的定义),∴∠CDQ =∠α+∠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PQ ∥MN (已知),∴∠CDQ =∠β(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β=∠α+∠C (等量代换).∵∠C =45°(已知),∴∠β=∠α+45°(等量代换);故答案为: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α+∠C ,(2)证明:∵∠CFN 是△ACF 的一个外角(三角形外角的定义),∴∠CFN =∠β+∠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PQ ∥MN (已知),∴∠CFN =∠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α=∠β+∠C (等量代换).∵∠C =45°(已知),∴∠α=∠β+45°(等量代换).16.【解答】解:(1)∠B =60°,∠3=60°,∴△ABD 中,∠1=180°﹣∠B ﹣∠ADB =120°﹣∠ADB ,又∵∠2=180°﹣∠3﹣∠ADB =120°﹣∠ADB ,∴∠1=∠2;(2)∵∠C =40°,∠B =60°,∴∠BAC =80°,又∵∠1=50°,∴∠DAE=30°,又∵∠3=∠4,∴∠4=75°,∴∠2=∠4﹣∠C=75°﹣40°=35°.17.【解答】(1)解:∵AD∥BC,∠A=70°,∴∠ABC=180°﹣∠A=110°,∵BE平分∠ABC,∴∠ABE=12∠ABC=55°;(2)证明:DF∥BE.∵AB∥CD,∴∠A+∠ADC=180°,∠2=∠AFD,∵AD∥BC,∴∠A+∠ABC=180°,∴∠ADC=∠ABC,∵∠1=∠2=12∠ADC,∠ABE=12∠ABC∴∠2=∠ABE,∴∠AFD=∠ABE,∴DF∥BE.18.【解答】解:(1)∵∠A=42°,∴∠ABC+∠ACB=180°﹣∠A=138°,∵BO、CO分别是△ABC的角∠ABC、∠ACB的平分线,∴∠1=12∠ABC,∠2=12∠ACB,∴∠1+∠2=12(∠ABC+∠ACB)=12×138°=69°,∴∠BOC=180°﹣(∠1+∠2)=180°﹣69°=111°;(2)∠BOC=90°+12∠A,∵BO、CO分别是△ABC的角∠ABC、∠ACB的平分线,∴∠1=12∠ABC,∠2=12∠ACB,∴∠1+∠2=12(∠ABC+∠ACB)=12(180°﹣∠A),∴∠BOC=180°﹣(∠1+∠2)=180−12(180°−αα)=90°+12αα.19.【解答】解:∵AD⊥BC,∠B=60°,∴∠BAD=90°﹣∠B=90°﹣60°=30°,∵∠BAC=80°,∴∠DAC=∠BAC﹣∠BAD=80°﹣30°=50°,∵AE平分∠DAC,∴∠DAE=12∠DAC=12×50°=25°,∴∠BAE=30°+25°=55°,∴∠AEC=∠BAE+∠B=55°+60°=115°.20.【解答】已知:△ABC中,求证:∠A+∠B+∠C=180°.证明:过点A作直线MN,使MN∥BC.∵MN∥BC,∴∠B=∠MAB,∠C=∠NA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MAB+∠NAC+∠BAC=180°(平角定义)∴∠B+∠C+∠BAC=180°(等量代换)即∠A+∠B+∠C=180°.21.【解答】解:∵∠CDG=∠B(已知),∴DG∥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B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FEA=180°(已知),∴∠BAD+∠FEA=180°(等量代换),∴AD∥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FE=∠ADF(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故答案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A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DF,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2.【解答】解:(1)∵C(﹣10,10),CE∥x轴,∴B(0,10),∴OB=10.(2)连接AM.∵AD⊥DM,∴∠DAM+∠DMA=90°,∵EC∥AH,∴∠EMA+∠HAM=180°,∴∠EMD+∠HAD=90°,∵MN平分∠EMD,AN平分∠DAH,∴∠EMN+∠NAH=45°,∴∠NMA+∠NAM=135°,∴∠MNA=180°﹣135°=45°.(3)由题意:0°<∠DAO<45°,∵AN平分∠DAO,∴0°<∠NAH<22.5°,∵NH⊥AH,∴∠AHN=90°,∴∠ANH=90°﹣∠NAH,∴67.5°<∠ANH<90°.23.【解答】证明:∵AB⊥BD,ED⊥BD,∴∠ABC=∠CDE=90°,∴∠ACB+∠BAC=90°,∠CED+∠DCE=90°.∵∠ACB=∠CED,∴∠BAC=∠DCE,∴∠ACB+∠DCE=90°,∴∠ACE=180°﹣(∠ACB+∠DCE)=90°.∴△ACE是直角三角形.24.【解答】解:∵AD⊥BC,∴∠ADB=90°,∴∠1=∠B=45°,又∵∠C=67°,∴∠BAC=180°﹣∠B﹣∠C=68°.25.【解答】(1)证明:如图①,过E作EF∥AD,∵AD∥BC,∴EF∥BC,∴∠DAE=∠AEF,∠CBE=∠BEF,∴∠AEB=∠DAE+∠CBE;(2)①证明:∵AD∥BC,∴∠DAC=∠ACB.∵AE平分∠DAC,∴∠EAC=12∠DAC=12∠ACB,∵∠ABC=∠BAC,∠ABC+∠BAC+∠ACB=180°,∴∠BAC+∠EAC=90°,∴∠ABE+∠AEB=90°;①解:如图(3),由①知∠BAE=90°,∴∠F AE=90°.∵∠F=65°,∴∠APC=90°+60°=155°.∴∠P AC+∠ACP=25°.∵AE平分∠DAC,CF平分∠ACD,∴∠DAC+∠ACD=2(∠P AC+∠ACP)=50°,∴∠D=180°﹣50°=130°.∵AD∥BC,∴∠BCD=180°﹣∠D=180°﹣130°=50°.26.【解答】证明:方法1:∵∠1=∠2,∴AB∥CD,∴∠ABC+∠DCB=180°,∵∠3=∠4,∴AD∥BC,∴∠ADC+∠DCB=180°,∴∠ABC=∠ADC.方法2:∵∠1=∠2,∴AB∥CD,∵∠3=∠4,∴AD∥BC,∴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ADC.27.【解答】解:(1)AB∥CD,理由是:分别过点E、F作EM∥AB,FN∥AB,∵EM∥AB,FN∥AB,∴EM∥FN∥AB,∴∠1+∠A=180°,∠3+∠4=180°,∵∠A+∠E+∠F+∠C=540°,∴∠2+∠C=540°﹣180°﹣180°=180°,∴FN∥CD,∵FN∥AB,∴AB∥CD;(2)设∠P AQ=x,∠PCD=y,∵∠P AB=3∠P AQ,∠PCD=3∠PCQ,∴∠P AB=3x,∠BAQ=2x,∠PCD=3y,∠QCD=2y,过P作PG∥AB,过Q作QH∥AB,∵AB∥CD,∴AB∥CD∥PG∥GH,∴∠AQH=∠BAQ=2x,∠QCD=∠CQH=2y,∴∠AQC=2x+2y=2(x+y),同理可得:∠APC=3x+3y=3(x+y),∴αααααααα=23,即∠AQC=23∠APC.28.【解答】解:(1)∵BD平分∠ABC,∴∠ABD=∠DBC,∵∠DBC=∠D,∴∠ABD=∠D,∴CD∥AB,(2)∵∠D=38°,∴∠ABD=∠D=38°,∵BD平分∠ABC,∴∠ABC=2∠ABD=76°,∴∠ABC=∠A=76°,∵CD∥AB,∴∠ACD=∠A=76°,∠ABC=∠DCE=76°,∴∠ACE=∠ACD+∠DCE=76°+76°=152°29.【解答】解;∠A+∠B+∠C=180°.理由:作∠ACD=∠A,并延长BC到E∵∠ACD=∠A(已作)∴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DC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而∠ACB+∠ACD+∠DCE=180°∴∠ACB+∠A+∠B=180°(等量代换)故答案为: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C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B,等量代换.30.【解答】解:(1)∵AB⊥BC,∴∠EAB+∠AEB=90°,∵AE⊥ED,∴∠CED+∠AEB=90°,∴∠EAB=∠CED.(2)①∵AF平分∠BAE,∴∠EAG=12∠EAB,∵EH平分∠CED,∴∠HED=12∠CED,∵∠EAB=∠CED,∴∠HED=∠EAG,∴∠HED+∠AEG=90°,∴∠EAG+∠AEG=90°,∴∠EGA=90°,∴EG⊥AF.①作FM∥CD.∵AB⊥BC,CD⊥BC,∴AB∥CD,∴FM∥AB,∴∠DFM=∠CDF=12∠CDE,∠AFM=∠F AB=12∠EAB,∵∠CDE+∠CED=90°,∴∠CDE+∠EAB=90°,∴∠DF A=∠DFM+∠AFM=12∠CDE+12∠EAB=12(∠CDE+∠EAB)=45°.。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编)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编)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一、三角形的边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点:(1)三条线段(2)不在同一直线上 (3)首尾顺次相接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记作“△ ABC ”, 读作“三角形ABC ”,除此△ ABC 还可记作△BCA, △ CAB, △ ACB 等.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 按边分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边都叫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在做题时,不仅要考虑到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还必须考虑到两边之差小 于第三边.)直角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二、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边的高,简称三角形的高。
1、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同一点。
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2、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3、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不相交于一点。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
总结:三角形的三条高的特性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高在三角形内部的数量 3 1 1 高所在的直线是否相交 相交 相交 相交 高之间是否相交 相交 相交 不相交 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的位置 三角形内部直角顶点三角形外部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这边的中线.三角形中线的符号语言:∵AD 是△ABC 的中线 ∴BD=CD =1/2 BC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AD 是 △ ABC 的角平分线 ∴∠BAD = ∠CAD =1/2∠BAC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三角形--知识点复习 优质 课件(共34张PPT)
应用
6
知识点一: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知识回顾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 重要线段
三角形 的高线
三角形 的中线
概念
图形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 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 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A
钝角三角形
∟
高的画法
B
DC
A
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 三对角边形中中 的成线,连两段接个一三个角顶形点和面它积相等,周长差
分线交于点D1,∠ABD与∠ACD的平分线 交于点D2,依此类推,∠ABD4与∠ACD4 的平分线交于点D5,则∠BD5C的度数 是( A ).A 56°B.60°C.68°D.94°
B
A
D2 D1
C
20
知识点二:三角形的内外角和
巩固练习
3.如图所示,AE是△ABC的角平分线,
AD⊥BC于点D,若∠BAC= 128°,
B
∠C=36°,则∠DAE的度数是( A )
A.10°B.12°C.15°D.18°
A
4.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
已知AE// BC,则∠AFD的度数是( D )
B
A.45°B.50°C.60°D.75°
A ED C
∟
E F
D
C
21
知识点二:三角形的内外角和
巩固练习
5.如图所示,G是△AFE两外角平分线的交 点,P是△ABC的两外角平分线的交点,F,C B 在AN上,B,E在AM上,如果∠FGE=66°,
知识回顾
三角形的外角
定义
三角形的 一边与另 一边的延 长线组成 的角叫做 三角形的
外角
性质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人教版框架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人教版框架第十一章三角形一、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三角形的稳定性:形状固定。
4.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与性质。
二、多边形1.多边形的定义: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
2.多边形的内角、外角定义。
3.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
4.正多边形的定义与性质: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
5.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2.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与性质。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边边边)、SAS(边角边)、ASA(角边角)、AAS(角角边)、HL(斜边、直角边,针对直角三角形)。
二、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第十三章轴对称一、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定义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的图形。
2. 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二、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边都相等,三个内角都相等(60°),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一、变量与常量的定义1.变量:数值发生变化的量。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三角形》 复习课件(共34张PPT)
小莉的设计方案:先在池塘旁取一个能
直接到达A和B处的点C,连结AC并延长至
D点,使AC=DC,连结BC并延长至E点,
使BC=EC,连结CD,用米尺测出DE的长,
这个长度就等于A,B两点的距离。请你说
明理由。
解: AC=DC
∠ACB=∠DCE
A
B
BC=EC
C
△ACB≌△DCE(SAS)
E
D
AB=DE
: ①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②两角和一边对应
相等; ③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
对应相等;④三个角对应相等;其中能判定这两
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①和②
B、 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1、如图AB=CD,AC=BD,则 △ABC≌△DCB吗?说明理由。
解:△ABC≌△DCB
A 在△ABC与△DCB中
如图,已知AB=AC,AD=AE。 A 求证:∠B=∠C
证明:在△ABD和△ACE中 E
AB=AC(已知)
A=A(公共角)
B A
AD=AE(已知)
∴△ABD≌△ACE(SAS) D
∴∠B=∠C(全等三角形
D C
A
E
对应角相等)
B
C
如图,∠B=∠E,AB=EF,BD=EC,那 么△ABC与 △FED全等吗?为什么?
2
。
(3,3,1;2,2,3)
1、如图,求△ABC各内角的度数。 A
解:3x + 2x + x = 180
35xx
6x=180
X=30
23xx
B
xx C
∴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0°,60°,90°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上)期末复习:全等三角形常考题型复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全等三角形常考基础专题复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ABO≌△DCO,∠D=80°,∠DOC=70°,则∠B=()A.35°B.30°C.25°D.20°2.图中的小正方形边长都相等,若△MNP≌△MEQ,则点Q可能是图中的()A.点A B.点B C.点C D.点D3.如图,已知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D,∠B=∠DFE,添加以下条件,不能判定△ABC≌△DFE的是()A.BE=CF B.AB=DF C.∠ACB=∠DEF D.AC=DE4.如图,已知AB=A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判定△ABC≌△ADC的是()A.CB=CD B.∠B=∠D=90°C.∠BAC=∠DAC D.∠BCA=∠DCA 5.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B=DE,要用SAS证明△ABC≌△DEF,可以添加的条件是()A.∠A=∠D B.AC∥DF C.BE=CF D.AC=DF6.如图,已知AB=A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能判定△ABC≌△ADC的是()A.AC=AC B.∠BAC=∠DAC C.∠BCA=∠DCA D.∠B=∠D7.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ED,AB=DE,要使△ABC≌△DEF,需要添加下列选项中的一个条件是()A.BF=EC B.AC=DF C.∠B=∠E D.BF=FC8.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若AB=6cm,则△DBE的周长是()A.6 cm B.7 cm C.8 cm D.9 cm9.若△ABC内一点O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则O为△ABC()的交点.A.角平分线B.高线C.中线D.边的中垂线10.如图,Rt△ABC中,∠C=9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D.若CD=3cm,则点D到AB的距离DE是()A.5 cm B.4 cm C.3 cm D.2 cm11.如图,直线a、b、c表示三条互相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A.1处B.2处C.3处D.4处12.如图,OP平分∠MON,P 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P A=2,则PQ的最小值为()A.1B.2C.3D.4二.填空题(共8小题)13.如图所示,已知△ABC的面积是36,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于D,且OD=4,则△ABC的周长是.14.如图,∠C=90°,∠1=∠2,若BC=10,BD=6,则D到AB的距离为.15.如图,已知∠ABC=∠DCB,增加下列条件:①AB=CD;②AC=DB;③∠A=∠D;④∠ACB=∠DBC;能判定△ABC≌△DCB的是.(填序号)16.如图,B、C、E共线,AB⊥BE,DE⊥BE,AC⊥DC,AC=DC,又AB=2cm,DE=1cm,则BE=.17.已知△ABC≌△DEF,∠A=30°,∠E=50°,则∠C=.18.如图,△ABC≌△ADE,∠EAC=35°,则∠BAD=°.19.如图为6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3=.20.如图,若△ABC≌△ADE,∠EAC=30°,则∠BAD=度.三.解答题(共12小题)21.如图:已知OA和OB两条公路,以及C、D两个村庄,建立一个车站P,使车站到两个村庄距离相等即PC=PD,且P到OA,OB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22.已知,如图,∠C=90°,∠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1)求证:BD=2CD;(2)若CD=2,求△ABD的面积.23.如图,Rt△ABC中,∠C=90°,AD平分∠CAB,DE⊥AB于E,CD=3.(1)求DE的长;(2)若AC=6,BC=8,求△ADB的面积.24.如图,△ABC中,∠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AC=BE.(1)求证:AD=BD;(2)求∠B的度数.25.如图,在△ABC中,∠C=90°.(1)作∠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D;(2)若AB=10cm,CD=4cm,求△ABD的面积.26.如图,P是∠BAC内的一点,PE⊥AB,PF⊥AC,垂足分别为点E,F,AE=AF.求证:(1)PE=PF;(2)点P在∠BAC的角平分线上.27.如图,点C、E、B、F在同一直线上,CE=BF,AC∥DF,AC=DF,求证:△ABC≌△DEF.28.如图,AB=AC,AD=AE,∠1=∠2,求证:△ABD≌△ACE.29.如图,已知点C,F在线段BE上,AB∥ED,∠ACB=∠DFE,EC=BF.求证:△ABC≌△DEF.30.已知:如图,∠A=∠D=90°,AC=BD.求证:OB=OC.31.如图,△ABC中,AB=AC,BD⊥AC,CE⊥AB.求证:BD=CE.32.如图,AB⊥BC,AD⊥DC,AB=AD,求证:∠1=∠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部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ABO≌△DCO,∠D=80°,∠DOC=70°,则∠B=()A.35°B.30°C.25°D.20°【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D=80°,∠DOC=70°,∴∠C=180°﹣∠D﹣∠DOC=30°,∵△ABO≌△DCO,∴∠B=∠C=30°,故选:B.2.图中的小正方形边长都相等,若△MNP≌△MEQ,则点Q可能是图中的()A.点A B.点B C.点C D.点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已知图形得出即可.【解答】解:∵△MNP≌△MEQ,∴点Q应是图中的D点,如图,故选:D.3.如图,已知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D,∠B=∠DFE,添加以下条件,不能判定△ABC≌△DFE的是()A.BE=CF B.AB=DF C.∠ACB=∠DEF D.AC=DE【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解答】解:∵∠A=∠D,∠B=∠DFE,∴当BE=CF时,即BC=EF,△ABC≌△DFE(AAS);当AB=DF时,即BC=EF,△ABC≌△DFE(ASA);当AC=DE时,即BC=EF,△ABC≌△DFE(AAS).故选:C.4.如图,已知AB=A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判定△ABC≌△ADC的是()A.CB=CD B.∠B=∠D=90°C.∠BAC=∠DAC D.∠BCA=∠DCA 【分析】要判定△ABC≌△ADC,已知AB=AD,AC是公共边,具备了两组边对应相等,故添加CB=CD、∠BAC=∠DAC、∠B=∠D=90°后可分别根据SSS、SAS、HL能判定△ABC≌△ADC,而添加∠BCA=∠DCA后则不能.【解答】解:A、添加CB=CD,根据SSS,能判定△ABC≌△ADC,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添加∠B=∠D=90°,根据HL,能判定△ABC≌△ADC,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C、添加∠BAC=∠DAC,根据SAS,能判定△ABC≌△ADC,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D、添加∠BCA=∠DCA时,不能判定△ABC≌△ADC,故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5.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B=DE,要用SAS证明△ABC≌△DEF,可以添加的条件是()A.∠A=∠D B.AC∥DF C.BE=CF D.AC=DF【分析】根据AB∥DE得出∠B=∠DEF,添加条件BC=EF,则利用SAS定理证明△ABC ≌△DEF.【解答】解:∵AB∥DE,∴∠B=∠DEF,可添加条件BC=EF,理由:∵在△ABC和△DEF中,,∴△ABC≌△DEF(SAS);故选:C.6.如图,已知AB=A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能判定△ABC≌△ADC的是()A.AC=AC B.∠BAC=∠DAC C.∠BCA=∠DCA D.∠B=∠D【分析】要判定△ABC≌△ADC,已知AB=AD,AC是公共边,具备了两组边对应相等,故添加CB=CD、∠BAC=∠DAC、∠B=∠D=90°后可分别根据SSS、SAS、HL能判定△ABC≌△ADC,而添加∠BCA=∠DCA后则不能.【解答】解:A、添加AC=AC,根据SS,不能判定△ABC≌△ADC,故本选项错误;B、添加∠BAC=∠DAC,根据SAS,能判定△ABC≌△ADC,故本选项正确;C、添加∠BCA=∠DCA时,根据SSA不能判定△ABC≌△ADC,故本选项错误;D、添加∠B=∠D,根据SSA不能判定△ABC≌△ADC,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7.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ED,AB=DE,要使△ABC≌△DEF,需要添加下列选项中的一个条件是()A.BF=EC B.AC=DF C.∠B=∠E D.BF=FC【分析】根据“SAS”可添加BF=EC使△ABC≌△DEF.【解答】解:∵AB∥ED,AB=DE,∴∠B=∠E,∴当BF=EC时,可得BC=EF,可利用“SAS”判断△ABC≌△DEF.故选:A.8.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若AB=6cm,则△DBE的周长是()A.6 cm B.7 cm C.8 cm D.9 cm【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DE=CD,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BC=AE,然后求出△DBE的周长=AB,代入数据即可得解.【解答】解:∵AD平分∠CAB,DE⊥AB,∠C=90°,∴DE=CD,又∵AC=BC,AC=AE,∴AC=BC=AE,∴△DBE的周长=DE+BD+EB=CD+BD+EB=BC+EB=AE+EB=AB,∵AB=6cm,∴△DBE的周长=6cm.故选:A.9.若△ABC内一点O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则O为△ABC()的交点.A.角平分线B.高线C.中线D.边的中垂线【分析】由角平分线性质的逆定理: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则这个点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解答】解:∵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这个点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故选:A.10.如图,Rt△ABC中,∠C=9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D.若CD=3cm,则点D到AB的距离DE是()A.5 cm B.4 cm C.3 cm D.2 cm【分析】过D作DE⊥AB于E,由已知条件,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解答.【解答】解:过D作DE⊥AB于E,∵BD是∠ABC的平分线,∠C=90°,DE⊥AB,∴DE=CD,∵CD=3cm,∴DE=3cm.故选:C.11.如图,直线a、b、c表示三条互相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A.1处B.2处C.3处D.4处【分析】由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可得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交点满足条件;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得三角形两条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到其三边的距离也相等,这样的点有3个,可得可供选择的地址有4个.【解答】解:∵△ABC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ABC内角平分线的交点满足条件;如图:点P是△ABC两条外角平分线的交点,过点P作PE⊥AB,PD⊥BC,PF⊥AC,∴PE=PF,PF=PD,∴PE=PF=PD,∴点P到△ABC的三边的距离相等,∴△ABC两条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到其三边的距离也相等,满足这条件的点有3个;综上,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的点有4个,∴可供选择的地址有4个.故选:D.12.如图,OP平分∠MON,P 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P A=2,则PQ的最小值为()A.1B.2C.3D.4【分析】由垂线段最短可知当PQ⊥OM时PQ最小,当PQ⊥OM时,则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P A=PQ,可求得PQ=2.【解答】解:∵垂线段最短,∴当PQ⊥OM时,PQ有最小值,又∵OP平分∠MON,P A⊥ON,∴PQ=P A=2,故选:B.二.填空题(共8小题)13.如图所示,已知△ABC的面积是36,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于D,且OD=4,则△ABC的周长是18.【分析】作OE⊥AB于E,OF⊥AC于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OE=OF=OD=4,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作OE⊥AB于E,OF⊥AC于F,∵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OE⊥AB,OF⊥AC,∴OE=OF=OD=4,由题意得,×AB×OE+×CB×OD+×AC×OF=36,解得,AB+BC+AC=18,则△ABC的周长是18,故答案为:18.14.如图,∠C=90°,∠1=∠2,若BC=10,BD=6,则D到AB的距离为4.【分析】由已知条件首先求出线段CD的大小,接着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点D到边AB 的距离等于CD的大小,问题可解.【解答】解:∵BC=10,BD=6,∴CD=4,∵∠C=90°,∠1=∠2,∴点D到边AB的距离等于CD=4,故答案为:4.15.如图,已知∠ABC=∠DCB,增加下列条件:①AB=CD;②AC=DB;③∠A=∠D;④∠ACB=∠DBC;能判定△ABC≌△DCB的是①③④.(填序号)【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一判断即可.【解答】解:因为∠ABC=∠DCB,BC=CB,①AB=CD,根据SAS可以判定△ABC≌△DCB.②AC=DB,无法判断△ABC≌△DCB.③∠A=∠D,根据AAS可以判定△ABC≌△DCB.④∠ACB=∠DBC,根据ASA可以判定△ABC≌△DCB.故答案为:①③④.16.如图,B、C、E共线,AB⊥BE,DE⊥BE,AC⊥DC,AC=DC,又AB=2cm,DE=1cm,则BE=3cm.【分析】易证△ABC≌△CED,可得AB=CE,BC=DE,可以求得BE的值.【解答】解:∵AC⊥DC,∴∠ACB+∠ECD=90°∵AB⊥BE,∴∠ACB+∠A=90°,∴∠A=∠ECD,在△ABC和△CED中,,∴△ABC≌△CED(AAS),∴AB=CE=2cm,BC=DE=1cm,∴BE=BC+CE=3cm.故答案为3cm.17.已知△ABC≌△DEF,∠A=30°,∠E=50°,则∠C=10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ABC≌△DEF,∴∠B=∠E=50°,∴∠C=180°﹣∠A﹣∠B=100°,故答案为:100°.18.如图,△ABC≌△ADE,∠EAC=35°,则∠BAD=35°.【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出∠BAC=∠DAE,求出∠BAD=∠EAC,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ABC≌△ADE,∴∠BAC=∠DAE,∴∠BAC﹣∠DAC=∠DAE﹣∠DAC,∵∠EAC=35°,∴∠BAD=35°,故答案为:35.19.如图为6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3=90°.【分析】首先利用SAS定理判定△ABC≌△DB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3=∠ACB,再由∠ACB+∠1=90°,可得∠1+∠3=90°.【解答】解:∵在△ABC和△DBE中,∴△ABC≌△DBE(SAS),∴∠3=∠ACB,∵∠ACB+∠1=90°,∴∠1+∠3=90°,故答案为:90°.20.如图,若△ABC≌△ADE,∠EAC=30°,则∠BAD=30度.【分析】根据△ABC≌△ADE,可得∠CAB=∠EAD,由于∠EAB是公共角,可得∠EAC =∠BAD,即可得解.【解答】解:∵△ABC≌△ADE,∵∠EAB是公共角,∴∠CAB﹣∠EAB=∠EAD﹣∠EAB,即∠EAC=∠BAD,已知∠EAC=30°,∴∠BAD=30°.故答案填:30.三.解答题(共12小题)21.如图:已知OA和OB两条公路,以及C、D两个村庄,建立一个车站P,使车站到两个村庄距离相等即PC=PD,且P到OA,OB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分析】作∠AOB的角平分线和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它们的交点为P点.【解答】解:如图,点P为所作.22.已知,如图,∠C=90°,∠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1)求证:BD=2CD;(2)若CD=2,求△ABD的面积.【分析】(1)过D作DE⊥AB于E,依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DE=CD,再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依据AD=BD=2CD=4,即可得到Rt△ACD中,AC==2,再根据△ABD的面积=×BD×AC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如图,过D作DE⊥AB于E,∵∠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CD,又∵∠B=30°,∴Rt△BDE中,DE=BD,∴BD=2DE=2CD;(2)∵∠C=90°,∠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D=∠B=30°,∴AD=BD=2CD=4,∴Rt△ACD中,AC==2,∴△ABD的面积为×BD×AC=×4×2=4.23.如图,Rt△ABC中,∠C=90°,AD平分∠CAB,DE⊥AB于E,CD=3.(1)求DE的长;(2)若AC=6,BC=8,求△ADB的面积.【分析】(1)直接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结论;(2)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1)∵Rt△ABC中,∠C=90°,AD平分∠CAB,DE⊥AB于E,CD=3,∴DE=CD=3;(2)∵Rt△ABC中,∠C=90°,AC=6,BC=8,∴AB==10.∵由(1)知,DE=3,∴S△ABD=AB•DE=×10×3=1524.如图,△ABC中,∠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AC=BE.(1)求证:AD=BD;(2)求∠B的度数.【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CD=D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AD=∠BAD,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B=∠BAD,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证:(1)∵DE⊥AB于E,∠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CD=DE,在Rt△ACD与Rt△AED中,∴Rt△ACD≌Rt△AED,∴AC=AE,∵AC=BE,∴AE=BE,∴AD=BD;(2)∵AD是△ABC的角平分线,∴∠CAD=∠BAD,∵AD=BD,∴∠B=∠BAD,∴∠CAD=∠BAD=∠B,∵∠C=90°,∴∠CAD+∠BAD+∠B=90°,∴∠B=30°.25.如图,在△ABC中,∠C=90°.(1)作∠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D;(2)若AB=10cm,CD=4cm,求△ABD的面积.【分析】(1)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AD;(2)过D作DE⊥AB于E,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CD=4,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如图所示,AD即为所求;(2)如图,过D作DE⊥AB于E,∵AD平分∠BAC,∴DE=CD=4,∴S△ABD=AB×DE=×10×4=20cm2.26.如图,P是∠BAC内的一点,PE⊥AB,PF⊥AC,垂足分别为点E,F,AE=AF.求证:(1)PE=PF;(2)点P在∠BAC的角平分线上.【分析】(1)连接AP,根据HL证明△APF≌△APE,可得到PE=PF;(2)利用(1)中的全等,可得出∠F AP=∠EAP,那么点P在∠BAC的平分线上.【解答】证明:(1)如图,连接AP并延长,∵PE⊥AB,PF⊥AC∴∠AEP=∠AFP=90°又AE=AF,AP=AP,∵在Rt△AFP和Rt△AEP中∴Rt△AEP≌Rt△AFP(HL),∴PE=PF.(2)∵Rt△AEP≌Rt△AFP,∴∠EAP=∠F AP,∴AP是∠BAC的角平分线,故点P在∠BAC的角平分线上.27.如图,点C、E、B、F在同一直线上,CE=BF,AC∥DF,AC=DF,求证:△ABC≌△DEF.【分析】先由CE=BF,可得BC=EF,继而利用SAS可证明结论.【解答】解:∵CE=BF,∴CE+BE=BF+BE,即BC=EF,又∵AC∥DF,∴∠C=∠F,在△ABC和△DEF中,,∴△ABC≌△DEF(SAS).28.如图,AB=AC,AD=AE,∠1=∠2,求证:△ABD≌△ACE.【分析】由∠1=∠2,可得∠CAE=∠BAD,进而利用两边夹一角,证明全等.【解答】证明:∵∠1=∠2,∴∠CAE=∠BAD,∵AB=AC,AD=AE,∴△ABD≌△ACE.29.如图,已知点C,F在线段BE上,AB∥ED,∠ACB=∠DFE,EC=BF.求证:△ABC≌△DEF.【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BE=∠BED,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EF=BC,然后利用ASA判定△ABC≌△DEF即可.【解答】解:∵AB∥ED∴∠ABE=∠BED,∴EC﹣FC=BF﹣FC,∴EF=BC,在△ABC和△DEF中,∴△ABC≌△DFE(SAS).30.已知:如图,∠A=∠D=90°,AC=BD.求证:OB=OC.【分析】因为∠A=∠D=90°,AC=BD,BC=BC,知Rt△BAC≌Rt△CDB(HL),所以∠ACB=∠DBC,即∠OCB=∠OBC,所以有OB=OC.【解答】证明:∵∠A=∠D=90°,AC=BD,BC=BC,∴Rt△BAC≌Rt△CDB(HL)∴∠ACB=∠DBC.∴∠OCB=∠OBC.∴OB=OC(等角对等边).31.如图,△ABC中,AB=AC,BD⊥AC,CE⊥AB.求证:BD=CE.【分析】欲证BD、CE两边相等,只需证明这两边所在的△ABD与△ACE全等,这两个三角形,有一对直角相等,公共角∠A,AB=AC,所以两三角形全等.【解答】证明:∵BD⊥AC,CE⊥AB,∴∠ADB=∠AEC=90°.在△ABD和△ACE中,,∴△ABD≌△ACE(AAS).32.如图,AB⊥BC,AD⊥DC,AB=AD,求证:∠1=∠2.【分析】要证角相等,可先证明全等.即证Rt△ABC≌Rt△ADC,进而得出角相等.【解答】证明:∵AB⊥BC,AD⊥DC,∴∠B=∠D=90°,∴△ABC与△ACD为直角三角形,在Rt△ABC和Rt△ADC中,∵AB=AD,AC为公共边,∴Rt△ABC≌Rt△ADC(HL),∴∠1=∠2.。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复习提纲及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复习提纲及考点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一、全等三角形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可以通过平移、翻折、旋转得到它的全等形。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
2.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
3.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
4.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AS”)。
5.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HL”)。
四、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二、角的平分线1.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研究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
第十二章轴对称一、轴对称图形1.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二、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它与自身在某条直线上对称。
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必须涉及只对一个图形而言,只有一个对称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讲义 第11章 三角形 -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B.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C.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D.以上均不正确
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cm,2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cm.
7.如图,在△ABC中,AB=AC,D,E,F分别在BC,AC,AB上的点,且BF=CD,BD=CE,∠FDE= ,则∠A的度数是度.(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A.80°B.60°C.40°D.30°
4.如图,将 放在正方形网格图中(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
C恰好在网格图中的格点上,那么 中 边上的高是( )
A. B. C. D.
第4题第5题
5.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后发现,只用两把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就可以作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如图,一把直尺压住射线OB,另一把直尺压住射线OA并且与第一把直尺交于点P,小明说:“射线OP就是∠BOA的角平分线.”他这样做的依据是()
3.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记∠ABD=α,∠DEF=β,∠CGH=γ,则()
A. B.
C. D.
第3题第4题
4.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 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如果BC=5,CD=2,那么AD=.
5.已知:如图,△ABC中,D是BC延长线上一点,E是CA延长线上一点,F是AB上一点,连接EF.
C.∠A=60º,∠B=45º,AB=4D.∠C=90º,AB=6,AC= 5
2.如图所示,△ABC中AC边上的高线是()
A.线段DAB.线段BAC.线段BCD.线段BD
第2题第3题
2019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讲义(一)三角形
期末复习(一) 三角形01 本章结构图三角形⎩⎪⎨⎪⎧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02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例1】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若的值为偶数,则的值有(D )A .6个B .5个C .4个D .3个【方法归纳】 通过多个条件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方法:1.(包头中考)长为9,6,5,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选法有(C )A .1种B .2种C .3种D .4种2.(朝阳中考)一个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2和3,若它的第三边长为奇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8. 3.(佛山中考)各边长度都是整数、最大边长为8的三角形共有20个.重难点2 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例2】 (贺州中考改编)如图,A ,B ,C 分别是线段A 1B ,B 1C ,C 1A 的中点,若△ABC 的面积是1,求△A 1B 1C 1的面积.解:连接A 1C ,B 1A ,C 1B ,∵A ,B ,C 分别是线段A 1B ,B 1C ,C 1A 的中点, ∴AB =AA 1,AC =CC 1,BC =BB 1.∴S△ABC=S△AA1C,S△ABB1=S△AA1B1,S△ACB=S△CC1B,S△ACA1=S△CC1A1,S△BCA=S△BB1A,S△BCC1=S△BB1C1.∴S△ABC=S△AA1C=S△CC1B=S△BB1A=S△AA1B1=S△CC1A1=S△BB1C1=1.∴S△A1B1C1=7.【方法归纳】遇到线段的中点,求三角形的面积,一般会用到“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性质.构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常用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4.(威海中考)如图,在△ABC中,∠ABC=50°,∠ACB=60°,点E在BC的延长线上,∠ABC的平分线BD与∠ACE的平分线CD相交于点D,连接AD,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B)A.∠BAC=70°B.∠DOC=90°C.∠BDC=35°D.∠DAC=55°5.如图,在△ABC中,AM是中线,AN是高.如果BM=3.5 cm,AN=4 cm,那么△ABC的面积是14_cm2.6.如图,在△ABC中,PA,PB,PC是△ABC三个内角的平分线,则∠PBC+∠PCA+∠PAB=90度.重难点3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例3】(南充中考)如图,点D在△ABC边BC的延长线上,CE平分∠ACD,∠A=80°,∠B=40°,则∠ACE的大小是60度.【思路点拨】根据三角形任意一个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得到∠ACD=∠B+∠A,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即可.【方法归纳】解答求角有关的问题时,常考虑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定理、角平分线、平行线的性质,建立已知角与所求角之间的数量关系.7.(昭通中考)如图,AB∥CD,DB⊥BC,∠2=50°,则∠1的度数是(A)A.40°B.50°C.60°D.140°,8.(毕节中考)如图,已知AB∥CD,∠EBA=45°,那么∠E+∠D的度数为(D)A.30°B.60°C.90°D.45°9.如图,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外角的平分线,如果∠ABP=20°,∠ACP=50°,那么∠A+∠P=(C)A.70°B.80°C.90°D.100°03备考集训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组中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C)A.3,4,8 B.5,6,11C.5,6,10 D.4,4,82.如图是一个由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拉动其中两根木条后,它的形状将会改变,若固定其形状,下列有四种加固木条的方法,木条不能固定形状时的两点是(D)A.A、F B.C、E C.C、A D.E、F3.如图,AM是△ABC的中线,△ABC的面积为4 cm2,则△ABM的面积为(C)A.8 cm2B.4 cm2C.2 cm2D.以上答案都不对4.如图,在△ABC中,∠B=46°,∠C=54°,AD平分∠BAC,交BC于D,则∠BAD的大小是(C) A.45°B.54°C.40°D.50°5.小方画了一个有两边长为 3 和 5 的等腰三角形,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D) A.11 B.13C.8 D.11或136.将两个分别含30°和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则∠α的度数是(B)A.10°B.15°C.20°D.25°7.下列度数不可能是多边形内角和的是(C)A.360°B.720°C.810°D.2 160°8.(枣庄中考)如图,在△ABC中,AB=AC,∠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等于(A)A.15°B.17.5°C.20°D.22.5°9.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a-1,4,则化简|a-3|+|a-7|的结果为(C)A.2a-10 B.10-2aC.4 D.-410.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时,记∠AEB为∠1,∠ADC为∠2,则∠A、∠1与∠2的数量关系,结论正确的是(B)A.∠1=∠2+∠A B.∠1=2∠A+∠2C.∠1=2∠2+2∠A D.2∠1=∠2+∠A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如图,共有6个三角形.12.如图,点B,C,E,F在同一直线上,AB∥DC,DE∥GF,∠B=∠F=72°,则∠D=36°.13.如图所示的图形中,的值为60.14.根据如图所示的已知角的度数,求出其中∠α的度数为50°.15.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所形成的一个新多边形的内角和为2 520°,则原多边形有15或16或17条边.16.(昆明中考)如图,AB∥CE,BF交CE于点D,DE=DF,∠F=20°,则∠B的度数为40°.三、解答题(共52分)17.(10分)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高.(1)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是哪几个?(2)∠1和∠A有什么关系?∠2和∠A呢?还有哪些锐角相等.解:(1)图中有3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是△ACD,△BCD,△ABC.(2)∠1+∠A=90°,∠2=∠A,∠1=∠B.18.(10分)如图,B处在A处的南偏西42°的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16°的方向,C处在B处的北偏东72°的方向,求从C处观测A,B两处的视角∠C的度数.解:根据题意可知,∠BAD=42°,∠DAC=16°,∠EBC=72°,∴∠BAC=58°.∵AD∥BE,∴∠EBA=∠BAD=42°.∴∠ABC=30°.∴∠C=180°-∠ABC-∠BAC=92°.19.(10分)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AD是角平分线,∠B=66°,∠C=54°.(1)求∠ADB的度数;(2)若DE⊥AC于点E,求∠ADE的度数.解:(1)∵在△ABC 中,∠B =66°,∠C =54°, ∴∠BAC =180°-∠B -∠C =60°. ∵AD 是∠BAC 的平分线, ∴∠BAD =12∠BAC =30°.在△ABD 中,∠B =66°,∠BAD =30°, ∴∠ADB =180°-∠B -∠BAD =84°. (2)∵∠CAD =12∠BAC =30°,DE ⊥AC ,∴∠ADE =90°-∠EAD =60°.20.(10分)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相邻的内角比外角大140°.(1)求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度数; (2)直接写出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解:(1)设正多边形的外角为°,则内角为(180-)°,由题意,得 180--=140.解得=20.∴正多边形的内角为160°,外角为20°. (2)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20°=18.21.(12分)如图,已知,在△ABC 中,∠B <∠C ,AD 平分∠BAC ,E 的线段AD(除去端点A 、D)上一动点,EF ⊥BC 于点F.(1)若∠B =40°,∠DEF =10°,求∠C 的度数.(2)当E 在AD 上移动时,∠B 、∠C 、∠DEF 之间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1)∵EF ⊥BC ,∠DEF =10°, ∴∠EDF =80°. ∵∠B =40°,∴∠BAD=∠EDF-∠B=80°-40°=40°.∵AD平分∠BAC,∴∠BAC=80°.∴∠C=180°-40°-80°=60°.(2)∠C-∠B=2∠DEF.理由如下:∵EF⊥BC,∴∠EDF=90°-∠DEF.∵∠EDF=∠B+∠BAD,∴∠BAD=90°-∠DEF-∠B.∵AD平分∠BAC,∴∠BAC=2∠BAD=180°-2∠DEF-2∠B. ∴∠B+180°-2∠DEF-2∠B+∠C=180°. ∴∠C-∠B=2∠DEF.。
期末复习——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完整版】
期末复习——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 学上册- 精品课 件ppt( 实用版 )
22. 如图,在△ABC 中,分别延长△ABC 的边
AB,AC 到 D,E,∠CBD 与∠BCE 的平分
线相交于点 P,爱动脑筋的小明在写作业
的时发现如下规律:
(1)若∠A=60°,则∠P= 60 °;
(2)若∠A=40°,
期末复习——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 学上册- 精品课 件ppt( 实用版 )
期末复习——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 学上册- 精品课 件ppt( 实用版 )
解:∵AD 是高,∴∠ADC=90°. ∵AE 是角平分线,∠BAC=80°, ∴∠CAE= ∠BAC=40°. ∵∠EAD=10°, ∴∠BAD=∠BAE+∠EAD=50°. 则∠B=∠ADC-∠BAD=40°.
期末复习——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 学上册- 精品课 件ppt( 实用版 )
期末复习——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 学上册- 精品课 件ppt( 实用版 )
19. 在各个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中,若每个外 角度数等于每个内角度数的2,求这个多边
7
形的每个内角度数以及多边形的边数. 解:设这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为 x°. 则 180-x=2x. 解得 x=140.
4.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24,一边长为 6,
则另一边长为 9
.
考点3.三角形的高
5. 如图,BD 是吟 ABC 的高,EF∥AC,EF 交 BD 于
点 G.下列说法正确②CD 是△BGC 的高;
③DG 是△AGC 的高;
④AD 是△ABG 的高.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考点4.三角形的中线
精选-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要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要点:三角形的有关概
念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要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征:①不在同一直线上;②三条线段;③首尾顺次相接;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三角形中的三条重要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
(1)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说明: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是线段;
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且都交于一点;三角形的高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锐角三角形)、外部(钝角三角形),也可能在边上(直角三角形),它们(或延长线)相交于一点。
以上就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要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2019年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十一章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13.公式与性质: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n-·180°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2)n-个三角形.②n边形共有(3)2n n-条对角线.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基本性质: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角平分线:⑴画法: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5.证明的基本方法: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第十三章轴对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概念: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基本性质:⑴对称的性质: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①点P (,)x y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 (,)x y -.②点P (,)x y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 (,)x y -.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3.基本判定: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基本方法: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运算:⑴同底数幂的乘法:m n m n a a a +⨯=⑵幂的乘方:()n m mn a a = ⑶积的乘方:()nn n ab a b =2.整式的乘法:⑴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同字母,不同字母为积的因式. ⑵单项式⨯. ⑶多项式⨯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每个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每个项后相加.3.计算公式:⑴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⑵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2222a b a ab b -=-+4.整式的除法:⑴同底数幂的除法:m n m n a a a -÷=⑵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作为商的因式.⑶多项式÷单项式:用多项式每个项除以单项式后相加.⑷多项式÷多项式:用竖式.5.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式子因式分解.6.因式分解方法:⑴提公因式法:找出最大公因式.⑵公式法:①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②完全平方公式:()2222a ab b a b ±+=±③立方和:3322()()a b a b a ab b +=+-+④立方差:3322()()a b a b a ab b -=-++⑶十字相乘法:()()()2x p q x pq x p x q +++=++⑷拆项法 ⑸添项法第十五章 分式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1.分式:形如A B,A B 、是整式,B 中含有字母且B 不等于0的整式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0.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4.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5.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叫做通分.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时,一般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7.分式的四则运算:⑴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用字母表示为:a b a b c c c±±=⑵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用字母表示为: a c ad cb b d bd±±= ⑶分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用字母表示为:a c ac b d bd⨯= ⑷分式的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用字母表示为:a c a d ad b d b c bc÷=⨯= ⑸分式的乘方法则:分子、分母分别乘方.用字母表示为:nn n a a b b ⎛⎫= ⎪⎝⎭ 8.整数指数幂:⑴m n m n a a a +⨯=(m n 、是正整数)⑵()nm mn a a =(m n 、是正整数) ⑶()nn n ab a b =(n 是正整数)⑷m n m n a a a -÷=(0a ≠,m n 、是正整数,m n >) ⑸n n n a a b b ⎛⎫= ⎪⎝⎭(n 是正整数) ⑹1n na a -=(0a ≠,n 是正整数) 9.分式方程的意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10.分式方程的解法: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②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求出未知数的值;③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复习(一) 三角形01 本章结构图三角形⎩⎪⎨⎪⎧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02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例1】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若的值为偶数,则的值有(D )A .6个B .5个C .4个D .3个【方法归纳】 通过多个条件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方法:1.(包头中考)长为9,6,5,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选法有(C )A .1种B .2种C .3种D .4种2.(朝阳中考)一个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2和3,若它的第三边长为奇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8. 3.(佛山中考)各边长度都是整数、最大边长为8的三角形共有20个.重难点2 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例2】 (贺州中考改编)如图,A ,B ,C 分别是线段A 1B ,B 1C ,C 1A 的中点,若△ABC 的面积是1,求△A 1B 1C 1的面积.解:连接A 1C ,B 1A ,C 1B ,∵A ,B ,C 分别是线段A 1B ,B 1C ,C 1A 的中点,∴AB=AA1,AC=CC1,BC=BB1.∴S△ABC=S△AA1C,S△ABB1=S△AA1B1,S△ACB=S△CC1B,S△ACA1=S△CC1A1,S△BCA=S△BB1A,S△BCC1=S△BB1C1.∴S△ABC=S△AA1C=S△CC1B=S△BB1A=S△AA1B1=S△CC1A1=S△BB1C1=1.∴S△A1B1C1=7.【方法归纳】遇到线段的中点,求三角形的面积,一般会用到“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性质.构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常用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4.(威海中考)如图,在△ABC中,∠ABC=50°,∠ACB=60°,点E在BC的延长线上,∠ABC的平分线BD与∠ACE的平分线CD相交于点D,连接AD,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B)A.∠BAC=70°B.∠DOC=90°C.∠BDC=35°D.∠DAC=55°5.如图,在△ABC中,AM是中线,AN是高.如果BM=3.5 cm,AN=4 cm,那么△ABC的面积是14_cm2.6.如图,在△ABC中,PA,PB,PC是△ABC三个内角的平分线,则∠PBC+∠PCA+∠PAB=90度.重难点3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例3】(南充中考)如图,点D在△ABC边BC的延长线上,CE平分∠ACD,∠A=80°,∠B=40°,则∠ACE的大小是60度.【思路点拨】根据三角形任意一个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得到∠ACD=∠B+∠A,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即可.【方法归纳】解答求角有关的问题时,常考虑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定理、角平分线、平行线的性质,建立已知角与所求角之间的数量关系.7.(昭通中考)如图,AB∥CD,DB⊥BC,∠2=50°,则∠1的度数是(A)A.40°B.50°C.60°D.140°,8.(毕节中考)如图,已知AB∥CD,∠EBA=45°,那么∠E+∠D的度数为(D)A.30°B.60°C.90°D.45°9.如图,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外角的平分线,如果∠ABP=20°,∠ACP=50°,那么∠A+∠P=(C)A.70°B.80°C.90°D.100°03备考集训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组中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C)A.3,4,8 B.5,6,11C.5,6,10 D.4,4,82.如图是一个由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拉动其中两根木条后,它的形状将会改变,若固定其形状,下列有四种加固木条的方法,木条不能固定形状时的两点是(D)A.A、F B.C、E C.C、A D.E、F3.如图,AM是△ABC的中线,△ABC的面积为4 cm2,则△ABM的面积为(C)A.8 cm2B.4 cm2C.2 cm2D.以上答案都不对4.如图,在△ABC中,∠B=46°,∠C=54°,AD平分∠BAC,交BC于D,则∠BAD的大小是(C) A.45°B.54°C.40°D.50°5.小方画了一个有两边长为3 和5 的等腰三角形,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D) A.11 B.13C.8 D.11或136.将两个分别含30°和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则∠α的度数是(B)A.10°B.15°C.20°D.25°7.下列度数不可能是多边形内角和的是(C)A.360°B.720°C.810°D.2 160°8.(枣庄中考)如图,在△ABC中,AB=AC,∠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等于(A)A.15°B.17.5°C.20°D.22.5°9.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a-1,4,则化简|a-3|+|a-7|的结果为(C)A.2a-10 B.10-2aC.4 D.-410.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时,记∠AEB为∠1,∠ADC为∠2,则∠A、∠1与∠2的数量关系,结论正确的是(B)A.∠1=∠2+∠A B.∠1=2∠A+∠2C.∠1=2∠2+2∠A D.2∠1=∠2+∠A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如图,共有6个三角形.12.如图,点B,C,E,F在同一直线上,AB∥DC,DE∥GF,∠B=∠F=72°,则∠D=36°.13.如图所示的图形中,的值为60.14.根据如图所示的已知角的度数,求出其中∠α的度数为50°.15.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所形成的一个新多边形的内角和为2 520°,则原多边形有15或16或17条边.16.(昆明中考)如图,AB∥CE,BF交CE于点D,DE=DF,∠F=20°,则∠B的度数为40°.三、解答题(共52分)17.(10分)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高.(1)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是哪几个?(2)∠1和∠A有什么关系?∠2和∠A呢?还有哪些锐角相等.解:(1)图中有3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是△ACD,△BCD,△ABC.(2)∠1+∠A=90°,∠2=∠A,∠1=∠B.18.(10分)如图,B处在A处的南偏西42°的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16°的方向,C处在B处的北偏东72°的方向,求从C处观测A,B两处的视角∠C的度数.解:根据题意可知,∠BAD=42°,∠DAC=16°,∠EBC=72°,∴∠BAC=58°.∵AD∥BE,∴∠EBA=∠BAD=42°.∴∠ABC=30°.∴∠C=180°-∠ABC-∠BAC=92°.19.(10分)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AD是角平分线,∠B=66°,∠C=54°.(1)求∠ADB 的度数;(2)若DE ⊥AC 于点E ,求∠ADE 的度数. 解:(1)∵在△ABC 中,∠B =66°,∠C =54°, ∴∠BAC =180°-∠B -∠C =60°. ∵AD 是∠BAC 的平分线, ∴∠BAD =12∠BAC =30°.在△ABD 中,∠B =66°,∠BAD =30°, ∴∠ADB =180°-∠B -∠BAD =84°. (2)∵∠CAD =12∠BAC =30°,DE ⊥AC ,∴∠ADE =90°-∠EAD =60°.20.(10分)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相邻的内角比外角大140°.(1)求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度数; (2)直接写出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解:(1)设正多边形的外角为°,则内角为(180-)°,由题意,得 180--=140.解得=20.∴正多边形的内角为160°,外角为20°. (2)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20°=18.21.(12分)如图,已知,在△ABC 中,∠B <∠C ,AD 平分∠BAC ,E 的线段AD(除去端点A 、D)上一动点,EF ⊥BC 于点F.(1)若∠B =40°,∠DEF =10°,求∠C 的度数.(2)当E 在AD 上移动时,∠B 、∠C 、∠DEF 之间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1)∵EF⊥BC,∠DEF=10°,∴∠EDF=80°.∵∠B=40°,∴∠BAD=∠EDF-∠B=80°-40°=40°.∵AD平分∠BAC,∴∠BAC=80°.∴∠C=180°-40°-80°=60°.(2)∠C-∠B=2∠DEF.理由如下:∵EF⊥BC,∴∠EDF=90°-∠DEF.∵∠EDF=∠B+∠BAD,∴∠BAD=90°-∠DEF-∠B.∵AD平分∠BAC,∴∠BAC=2∠BAD=180°-2∠DEF-2∠B. ∴∠B+180°-2∠DEF-2∠B+∠C=180°.∴∠C-∠B=2∠D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