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中如何培养聆听的习惯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发布时间:2022-05-23T01:30:29.186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2月3期作者:殷玲[导读] 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和不断发展,殷玲重庆市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 401220摘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和不断发展,让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欣赏课属于重要内容,需要发挥音乐学科内容以美育人特色,通过欣赏课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完善,让学生对于音乐形成感知力,培养其审美情趣,达到美育目标。
鉴于此,文章重点围绕如何有效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这一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提升策略引言:良好的音乐教学除了要让小学生具备完善的演唱技巧之外,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让学生具备全面的审美意识。
然而,当下许多小学音乐教师并没有这样的教学意识[1]。
他们所采用的音乐教学方式过于传统,这就导致诸多问题的产生,影响了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基于此,当下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投入精力去研究各种策略,去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让小学生成为综合素质全面的新时代人才。
一、积极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老师应该注重鼓励学生,创新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举办音乐活动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音乐面前能够毫无保留地展示自己。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老师可以采取音乐欣赏与互动表演融合的方式,激励学生在音乐当中培育自信心。
通过鼓励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表达对音乐的情感,以及演唱与欣赏互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进而让学生了解到音乐也是小学学习中的一部分[2]。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生们本身对学习音乐态度积极,但由于传统单一的学习模式往往影响了他们进一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该抓住有效的课堂时间为学生创造有效的环境,善于鼓励与支持学生的每一次决定。
当学生的自信心被充分激发,便会自如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当学生说出对音乐的看法之后,老师才能了解学生在音乐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这也为进一步提升音乐教学奠定了基础。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是一门艺术,不仅可以带给人们美的感受,还可以对人的情感、思维和创造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对于他们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展开讨论。
一、提供多样的音乐体验要想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首先需要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多样的音乐。
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课程,涵盖不同风格的音乐曲目,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演唱会等音乐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培养对音乐的情感共鸣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可以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
例如,通过播放充满激情的音乐,让学生想象和描述自己在听到音乐时的感受和联想。
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在情感上与音乐产生共鸣。
三、培养对音乐元素的理解音乐是由各种音乐元素组成的,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
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的理解对于他们准确把握音乐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教学课件、音乐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例如,在教学旋律时,可以播放不同类型的乐曲,让学生聆听并分析各种旋律的特征。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不断提高对音乐元素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四、开展音乐欣赏活动音乐欣赏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音乐鉴赏,让他们聆听并分析不同曲目的风格、表达方式和艺术魅力。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音乐视频、音乐剧等多媒体形式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鼓励学生参与音乐表演活动是培养他们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生可以参加合唱团、乐队等音乐团体,通过参与演出,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此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艺。
通过表演的过程,学生可以提高音乐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
音乐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音乐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倾听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倾听也能从他人那里学到知识。
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沉醉于音乐之中你可以感受到巨大的意识洗礼,当倾听音乐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就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自己的性情变得和谐。
音乐课标中也明确的指出“要坚持以音乐为本,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将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中心点是“听”,围绕听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说聆听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根据学生特点,我从如何培养学生倾听习惯总结了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提高倾听兴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唤起学生情感体验,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锻炼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二、利用多种教学原则,建立聆听的自信心1、三个和尚都对原则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在欣赏乐曲感受音乐形象时,因个人认识、感受不同产生不同的情态,这是艺术欣赏的特点。
正是由于这个特点,要尊重儿童个性,强调欣赏中个性独特的感受,要求学生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做想象的懒汉,力争创造与众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师还应当多想方设法开拓想象的空间,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想象能力,加强对作品音乐形象的理解。
学生对音乐作品认识理解只要掌握基本的音乐情绪,不违背作品的原意,都应给予鼓励,这样,可以保护学生感受音乐的独特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学生不同的音乐体验中了解学生的欣赏发展水平,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使学生的聆听能力不断提高,逐渐使他们会听爱听渴望听,我们不是做数学题,坚持三个和尚都对的原则是欣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引导是欣赏教学的路径,让学生热爱音乐艺术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这不是容易做到的,需要教师有宽容的心态和欣赏学生的能力,更要对音乐作品有宽泛的把握。
小学生音乐欣赏与表演技巧
小学生音乐欣赏与表演技巧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音乐欣赏与表演的学习,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感性认知、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音乐欣赏与表演技巧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培养孩子们音乐鉴赏能力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通过引导孩子们分辨音乐的风格、形式、节奏等要素,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以下是一些音乐欣赏的技巧:1. 提供多样化的音乐体验:引导孩子们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在课堂上播放优秀的音乐作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
此外,组织音乐会、参观音乐厅等活动也是培养孩子们音乐欣赏能力的有效方式。
3. 引导深入理解音乐:通过解读音乐曲目的背景、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等,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同时,鼓励孩子们从自己的角度发表对音乐的感受,培养他们对音乐的主观感知和思考能力。
二、表演技巧音乐表演是培养孩子们表达能力和舞台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表演音乐,孩子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信心。
以下是一些音乐表演的技巧:1. 培养良好的基本功:音乐表演的基础是良好的基本功,如声乐训练、乐器演奏技巧等。
在小学阶段,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音准感和节奏感,通过合唱、合奏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整体协作能力。
2. 舞台表演技巧:引导孩子们学习舞台表演的基本技巧,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姿态等,让他们在表演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此外,培养孩子们的台风和气场,提高他们的舞台自信心。
3. 创意表演:鼓励孩子们进行创意表演,如编创音乐剧、合唱剧等。
通过参与创意表演的过程,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演技和舞台魅力。
小学生音乐欣赏与表演技巧的学习可以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表演的自信,从而让孩子们在音乐之路上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
小学生如何正确进行音乐欣赏
小学生如何正确进行音乐欣赏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情感表达及创造力。
然而,由于小学生对于音乐的认知和经验相对较少,他们需要正确的指导才能进行有效的音乐欣赏。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正确进行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方法1. 选择适合的音乐首先,小学生应该选择适合他们年龄和兴趣的音乐。
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都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感需求,选择欢快的、悲伤的或者激励的音乐。
2. 学会聆听在进行音乐欣赏时,小学生应该学会聆听。
这意味着他们需要专注地听音乐,注意音乐的细节和变化。
可以通过闭上眼睛,让音乐将自己带入一个情感丰富的世界,感受音乐所要传达的意义和情感。
3. 理解音乐结构理解音乐的结构是进行音乐欣赏的重要一环。
小学生可以学习一些音乐基础知识,如调式、节拍等,以便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构成。
了解音乐的结构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表达方式,并能更好地欣赏音乐家的创作。
4. 深入了解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小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深入了解他们的生平和作品背后的故事。
通过了解音乐家和音乐作品的背景,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和内涵,产生更多的共鸣。
5. 互动参与音乐欣赏不仅仅是被动地聆听,小学生也可以通过互动参与的方式来进一步提升音乐欣赏的效果。
例如,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或者参加音乐剧和音乐会。
这样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动态和魅力。
注意事项1. 不同乐器的音色在进行音乐欣赏时,小学生应该注意不同乐器的音色。
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声音特点,例如钢琴的音色柔和,小号的音色尖锐。
通过区分乐器的音色,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表达。
2. 尊重不同的音乐观点每个人对音乐的喜好和观感都是不同的,小学生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音乐观点。
不同的音乐作品可能会引发不同的情感和反应,这是正常的。
小学生音乐欣赏培养方案
小学生音乐欣赏培养方案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震颤,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既能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有助于他们的智力和情感发展。
本文将提出一套适合小学生的音乐欣赏培养方案,帮助他们享受美妙的音乐世界。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教授音乐欣赏基础知识,介绍著名作曲家和音乐家的作品,向学生介绍不同音乐风格和类型。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音乐展览和学校内部的音乐表演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二、多样化的音乐素材在音乐欣赏培养中,提供多样化的音乐素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音乐素材可以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不同类型的作品。
通过引导学生聆听不同风格音乐,培养他们辨别和欣赏不同音乐元素的能力,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以提升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三、情感投入的体验式教学音乐是情感的表达,要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必须使其情感与音乐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影音资料和实际演示,创造出浸入式的音乐体验。
例如,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音乐曲调、音符的起伏和变化,引导他们想象并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这种情感投入的体验式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能力。
四、启发性的问题与讨论在音乐欣赏培养过程中,提问和讨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师可以针对特定音乐作品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根据音乐曲调和歌词,探讨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
这样的讨论和思考能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五、创设音乐欣赏氛围除了课堂教学,家庭和学校环境也是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因素。
家长可以在家中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开设音乐角落,让孩子主动去接触和欣赏音乐。
学校可以组织音乐沙龙、音乐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音乐的机会。
在音乐的海洋里快乐徜徉——如何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在音乐的海洋里快乐徜徉——如何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对于聆听者而言,只分喜欢听和不喜欢听两种,享受专注聆听,足已。
学音乐从耳朵听开始学,学音乐审美,从对声音审美开始,所以聆听音乐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从小养成好的聆听习惯更为重要。
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多听、多想、多思维,多创造,引导他们体验丰富的音乐情感,在音乐的海洋里快乐地徜徉。
那么,在音乐课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他们用心聆听的习惯呢?一、在组织教学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每节课上课前组织教学,播放一首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们迅速地安静下来,听完以后让学生们来讲讲音乐给你带来的感受、音乐的风格、音乐想表达的情感等等,各抒己见,强调听音乐。
并强调创设一个在音乐厅听音乐的场景,保持安静。
对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奖励表扬,多播放学生们感兴趣、喜欢的音乐,让孩子们学会享受音乐、专注聆听。
最后老师总结、传达音乐正确的见解,久而久之学生们会越来越喜欢这样的方式,甚至会对老师播放的音乐有所期待,从而养成专注聆听的习惯。
从一年级听第一首音乐欣赏作品开始就告诉学生们在教室里听音乐和在剧场、在音乐厅一样要做到保持安静,不发出声音仔细聆听。
在课堂上,起立、坐下、坐好、安静都有相对应的音乐旋律,在音乐课上尽量多用音乐代替语言,听音乐行动。
二、在歌曲演唱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演唱歌曲是音乐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演唱出正确的音准、节奏都必须建立在聆听的基础上,不管是哪种演唱形式也都是建立在聆听之上,不会聆听就不能很好地表现音乐作品。
在学唱一首歌曲时,先让孩子们听歌曲的情绪,听第二遍的时候可以随着音乐做出身体节奏,随音乐感受节拍,接着听音乐默唱或听琴声伴奏轻声演唱,能听出自己的音高是否与伴奏一致,听自己的歌声和其他同学的歌声是否统一和谐。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学生们唱歌基本能达到不跑调、音色统一。
另外唱歌之前的发声练习也是很重要的,声音良好的状态、气息的合理运用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声音才能更统一而优美。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能够触动人的心灵,唤起内心深处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对于他们的综合素养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一、创造音乐氛围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首先需要在校园内创造浓厚的音乐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音乐会、音乐节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欣赏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
此外,学校可以设置音乐角落,提供一些经典音乐的CD或者音频设备,供学生自由欣赏。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将能够接触到更多种类的音乐,培养起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注重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加强音乐课程设置,增加音乐教学的课时和内容。
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听各类音乐作品,并解读其中的音乐语言和情感表达。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乐团、合唱团等音乐团体,让他们在集体合作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通过系统的音乐教育,学生将逐渐培养起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多样化的音乐欣赏方式除了音乐教育,学校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例如,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细节,教他们如何分析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从而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
此外,学校可以开设音乐欣赏俱乐部,定期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进行交流讨论。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能够拓展音乐欣赏的视野,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家庭与社会的参与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家长可以在家中播放各类音乐作品,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并进行讨论。
此外,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音乐活动,如参观音乐会、报名参加音乐比赛等。
通过家庭和社会的参与,学生将得到更广泛的音乐启发和影响,进一步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
五、开展音乐评比活动定期开展音乐评比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有效手段。
学校可以组织音乐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并邀请专业的评委进行评比。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谈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聆听习惯的养成
谈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聆听习惯的养成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
学习音乐,首先要学会聆听。
聆听是通向音乐的桥梁,开启音乐之门的钥匙,步入音乐天地的阶梯。
因此,聆听教育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启蒙教育。
《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的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乐于聆听,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来享受音乐呢?我把聆听这一教学方法分为四个步骤:创设聆听、分层聆听、相互聆听和主动聆听,让聆听为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来服务,让学生持久地养成一种好的聆听习惯,从而有效地实现我们的音乐教学目标。
1.创设聆听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每个小学生都有着好奇的天性,对一切新鲜的有趣的美妙的事物他们都有着探索的热情。
所以聆听教学中的创设聆听——“导入”十分重要,它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有效地导入也是指导学生理解、感受音乐的前提。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音乐有着不同的艺术形象,故要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以激起学生聆听音乐的期待心理。
例如:我在讲授欣赏《春晓》一课中,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精彩的课件,用完美的画面形式展现给学生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然后用动听的声音解说在春天里人和自然亲密接触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欣赏着春天大自然的景色,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这样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很快地融入音乐情景中。
这种创设的聆听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学生情感和音乐作品有了“共鸣”。
他们也能更好地去理解、感受音乐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节奏与时间的快慢、力度的强弱密切相连。
舒缓的节奏使人心境平和,密集有力的节奏使人情绪跌荡。
我在讲授人教版第三册《小雪橇》一课时,首先我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愉快地走进教室,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提高幼儿倾听能力的有效策略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提高幼儿倾听能力的有效策略音乐欣赏对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幼儿倾听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有效策略来实施:一、创造良好的音乐欣赏环境1.提供舒适的音乐欣赏场所:选择一个幽静、不受干扰的地方,避免幼儿分心。
2.准备合适的音响设备:确保音质清晰、音量适中,以便幼儿能够听到并辨别音乐中的细微变化。
3.提供多样的音乐资料:包括不同种类的音乐,如古典、流行、民歌等,尽量满足幼儿不同的音乐喜好和兴趣。
二、选择适合的音乐作品1.考虑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选择简单、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曲目,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倾听欲望。
2.选择体验感强的作品:例如,有明显的音乐元素,如高低音的对比、强弱音符的交替等,这有助于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表达方式。
3.选择具有情感表达的作品:如激昂的音乐,可以帮助幼儿体验到快乐和兴奋的情感,而柔和的音乐则可以引发幼儿内心的宁静和安详。
三、提供参与式的音乐欣赏活动1.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例如,让幼儿用手指拍打音乐中的节奏,或模仿音乐中的动作,以增加他们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
2.启发幼儿形象思维:通过音乐作品中的特定节奏、旋律或情感,引导幼儿想象和描绘场景、人物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
3.引导幼儿表达情感: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和肢体语言来描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或通过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表达,增强他们的审美感受。
四、与现实生活相结合1.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音乐:通过观察和交流,帮助幼儿认识到音乐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如电视广告、电影、游乐场等。
2.邀请专业音乐家或乐团进行现场表演:让幼儿亲身感受到音乐家的演奏和现场氛围,增加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五、家庭与学校合作1.家长与教师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家庭可以提供丰富的音乐资源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校则可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教育。
2.家长定期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家长参与幼儿的音乐欣赏活动,不仅可以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支持。
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
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作者:李新妙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第10期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陈利职业中专学校李新妙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我发现在现行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来唱歌,而聆听音乐就是休息或表演;有些学生喜欢听自己熟悉的音乐,对没有听过或自己不熟悉的音乐就说:“这首曲子不好听,我听不懂!”便没有兴趣欣赏音乐。
很多中学生认为音乐欣赏就是表演,当音乐一开始,很多学生就兴奋地手舞足蹈,他们不但没有认真的聆听音乐,而且影响了旁边的同学听音乐;有的学生不能够坚持认真地把乐曲听完,注意力经常分散到别的事情上,经常出现“非完整”的音乐体验。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良好聆听习惯的培养。
如果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聆听音乐更重要了,什么也代替不了聆听音乐。
因此,培养学生学会聆听是中学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
然而,聆听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过程。
一、引导学生聆听音乐的必要性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几乎都是教师“独奏”的三部曲:先作者、作品介绍,再播放音乐,最后作品简评。
而新课标出台后,公开课中的音乐欣赏课,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教学策略高明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师也开始引领学生互动了。
如:闻乐吟诗、闻乐作画、闻乐律动、闻乐起舞等等随堂可见。
但在涉及教材作品精神世界,师生的交流大多显得有些空洞、浅白、教条、机械。
热闹的背后,老师们也开始思考:有些音乐欣赏课,教师对学生的引领已经有点偏离了音乐艺术最本质的功能了。
如果从小学到初中的音乐欣赏,都让学生定势在吟诗、作画、舞蹈中进行,那学生走出校门后,怎样欣赏音乐呢?音乐欣赏教学不就成了一种误导了吗?谁都明白:音乐首先是声音听觉的艺术,它最本质的功能是通过听觉给人以美的享受。
音乐欣赏教学不就是让学生懂得如何聆听、品味、感悟音乐吗?二、引导学生聆听音乐的方法1、教师要成为音乐的忠实倾听者,才能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小学生如何学会正确的音乐欣赏
小学生如何学会正确的音乐欣赏引言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可以带给我们愉悦的听觉体验,还能激发情感,塑造个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的音乐欣赏是培养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小学生学会正确的音乐欣赏。
了解不同音乐类型和风格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要了解不同的音乐类型和风格。
音乐可以分为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间音乐等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欣赏音乐。
培养音乐常识除了了解不同的音乐类型和风格,小学生还可以通过培养一定的音乐常识来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他们可以了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学习一些音乐术语和乐理知识。
听音乐时给予注意力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小学生应该给予足够的注意力。
他们可以尝试闭上眼睛,专心聆听音乐。
还可以通过观察音乐家的演奏动作以及音乐中蕴含的情感来更好地理解音乐。
分析音乐中的元素音乐作品通常包含多个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小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元素来理解音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他们可以试着找出音乐中的主旋律、节奏变化等,从而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
多样化的音乐欣赏方式除了听音乐,小学生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欣赏音乐。
例如,可以参加音乐会或音乐节,欣赏音乐家的现场演奏。
还可以阅读关于音乐的书籍,观看音乐记录片等等。
这些多样化的欣赏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音乐。
跟随音乐进行情感表达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小学生可以通过跟随音乐来进行情感的表达。
他们可以尝试用舞蹈、绘画或写作等方式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培养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除了欣赏音乐,小学生还可以培养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一些音乐课程或参与音乐比赛来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与其他音乐爱好者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结论学会正确的音乐欣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有益的事情。
通过了解不同音乐类型和风格,培养音乐常识,给予注意力,分析音乐中的元素,多样化的音乐欣赏方式,跟随音乐进行情感表达,培养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等方法和技巧,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音乐并开拓自己的音乐学习之路。
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在《鉴赏》课上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
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在《鉴赏》课上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培养音乐的耳朵?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这么说过:“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造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
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
”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都拥有积极的心理,参与各种音乐学习,从课堂中学习到所掌握的知识。
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
为进一步培养“聆听”的习惯,教师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聆听”的氛围。
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讲音乐美传递给学生,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
同时,欣赏音乐时,营造一个好的“倾听”情境,教会学生学会“安静”地聆听,学会尊重音乐和尊重他人也很重要。
情境包括“情”——情感、情绪,“境”——环境、场景。
所以创设想象情境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音乐想象里是由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所引起的,对抒情音乐的感情想象及自由的联想。
如在聆听《百鸟朝凤》时,让学生用闭目想象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一种诗情画意的情境中,领略深山幽谷群鸟鸣叫的美丽景色。
学生从音乐聆听中想象,从而理解了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听为主要手段对音乐的感悟过程。
在对音乐的感悟中,通过老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更要捉着聆听感受。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可见,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生命线牢牢抓住着跳生命线。
激发学生聆听的欲望,才能使音乐鉴赏课活跃起来。
从听“情”着手,情境结合,这样学生有习惯性去聆听思考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激活我们的音乐课堂,让学生真正喜欢音乐鉴赏课,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小学生音乐欣赏指导计划
小学生音乐欣赏指导计划一、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提出一份小学生音乐欣赏指导计划,以帮助他们培养对音乐的兴趣、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目标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音乐欣赏习惯:让学生养成定期聆听音乐作品的习惯,每周至少听一次专辑或音乐会。
2. 增强音乐理解能力:通过学习音乐史、不同音乐风格和作曲家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3. 培养音乐表达能力:通过参与合唱、乐队或音乐剧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演奏和表演能力,让他们能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三、实施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小学生音乐欣赏指导:1. 选择适合的音乐作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古典、民族和流行音乐作品。
例如,可以选取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国民歌《茉莉花》和流行歌曲《小苹果》等。
2. 听音乐作品时的指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可以组织听后讨论、画音乐作品的感受和情绪,并引导学生分析曲式、乐器运用和表达手法等。
3. 学习音乐背景知识: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环境等,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积极参与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参加音乐培训班、乐队、音乐剧等活动,通过演奏、表演和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合作能力,提升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自信心。
四、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小学生音乐欣赏指导计划的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法:1.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表达能力等,进行定期记录和评估。
2. 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在学校音乐课堂或音乐比赛中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和表演,评估他们的音乐表达和技巧水平。
3. 反馈问卷:定期向学生和家长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音乐欣赏指导计划的评价和建议,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五、计划推广为了使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受益,我们计划通过以下途径推广小学生音乐欣赏指导计划:1. 培训教师:组织专业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欣赏指导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聆听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聆听能力1、营造“倾听”氛围,激发“聆听”欲望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注重聆听,感受音乐,是音乐审美的一个前提。
让学生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兴趣,教师在创设音乐情境至关重要。
因此,在教学中,每课聆听导入都十分重要,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这样的导入也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感受音乐。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音乐有着不同的艺术形象,所以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以激起学生聆听音乐的期待心理。
2有目的地听,聆听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修养,我们要在学生聆听时设定目的加以引导,让孩子们带着目标、兴趣去思考和聆听,在听中激起思维的火花,真正实现听有所得。
引导孩子们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如:欣赏歌曲《欢乐颂》,第一遍聆听时我问学生“这首曲子的情绪是什么?你的心情是怎样?”;第二遍复听,让他们带着“你能听辨出几种声音的类别?顺着他们出现的先后你能一一说出来吗?”这样的问题去仔细聆听,让学生从而明白了和声的类别、组成和分类了解合唱歌曲的魅力;第三遍再听时,我让学生轻轻跟着旋律哼一哼,来进一步体验旋律和情绪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白音乐要素问是有相互关联的。
长此以往,认真倾听的重要性就会根深蒂固地印在学生们的脑海里。
3、辨别比较地听,教师指导学生对音乐中不同的节奏、风格的听辩,将刺激学生的听觉,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从而愉悦、轻松地进行音乐学习。
反过来学生就会更专注地聆听音乐,如:在学习音乐情绪忧伤和优美的两种不同的音乐时,我选用了《小白菜》和《鲁冰花》两首曲子放在一起让学生们听辩,先让他们说说对这两首曲子的不同感受,并用律动把这两种情绪表达出来。
这里我运用了对比地听,更刺激学生们的听觉,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4、抓住特点听,任何音乐都是由音乐要素组成的,包括节拍、节奏、音色、音高、力度、速度、旋律等,各个要素有不同的表现意义。
每一首曲子由于重点要素的不同而显示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充分抓住各音乐重点要素引导学生倾听音乐,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这种音乐特点的感受,学生们一定会有很大的兴趣并且更专注地去听音乐,引导学生们喜欢听音乐、专心听音乐,形成倾听音乐的习惯。
聆听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作用
聆听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作用发表时间:2020-01-07T17:35:47.327Z 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19年5月总第169期作者:朱学静[导读]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感悟音乐的,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七小学325600摘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充分引导学生聆听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学会聆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感悟音乐艺术的真谛,聆听便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
本文就如何使学生学会聆听进行总结。
关键词:聆听音乐课堂作用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感悟音乐的,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孩子们对音乐的喜欢是直接的,他们喜欢唱歌,喜欢听音乐,但是大多数孩子对老师的依赖还是很强的,或者说离开了音乐老师的引导,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呢?学校开展的有效课堂教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感触。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学会聆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感悟音乐艺术的真谛,聆听便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
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聆听”呢?一、激发聆听兴趣1.音乐教师首先是个表率,是课堂音乐忠实的聆听者。
学会聆听对于音乐教育有多么重要的作用,那就需要教师用心引领学生,围绕音乐、聆听音乐、走进音乐、感悟音乐、热爱音乐。
让音乐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尝试配合音乐的节拍和速度,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音乐的内容和情绪,引导孩子如何去聆听音乐,养成学生在音乐中接受老师发出的信号,并作出回应,在音乐中产生互动。
2.要练就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歌唱是一种音乐和语言文字相互的结合体。
不仅在音乐的表现上做到完美无缺,同时在文学语言上也必须予以同样的要求。
注意掌握语言规律和特征,掌握语言在歌唱时特有规律,以便在歌唱时更好地表达曲目的思想内容。
正确的咬字吐字应当培养成一种习惯,要喷涂有力,同时要归韵,归韵以后的口型要保持到最后,韵尾在归韵的最后部分上收声。
让孩子在聆听中感受音乐之美——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培养聆听习惯
第四个问题:你觉得音乐可以成几个部分?用不同颜色的 色块表示出来。(第四遍聆听全曲,经过几遍的聆听,学生很容 易划分出音乐的层次)
形象明确的欣赏课教材,中低年级孩子十分喜欢,教师用童 话的方式,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就自然而然沉浸在音 乐氛围之中,随着提问愉快而自然地聆听。但如果干巴巴地听, 再好的教材和音乐都会让教学气氛陷入索然无味的僵局之中。
一、以游戏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阶段的孩子天真可爱、好动、好 玩,对事物充满好奇又好表现,因此,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是 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 其一,抓住低年级孩子的形象思维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教学 他们会对课件中画龙点睛的小图案、不同颜色的可爱色块 等特别感兴趣,还乐于对教师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 例 1:“添加小图案” 歌曲《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在课件中每一个乐句的 最后,教师按照节奏标出两个“拍手的手掌”,学生就会格外关 注音乐的进行,等待需要参与的时刻通过手势来演奏。这便是 一次独立的聆听习惯的培养过程。 例 2:“使用不同色块” 丁善德钢琴曲《郊游去》是一首 ABA 形式的单三部曲式钢 琴小品,学生在听完全曲后,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划分层次。教师 引导学生找到开头速度最慢的乐句,用红色色块表示,并聆听 全曲,再次出现一样的乐句时,举手并用同样的红色色块做标 记。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听紧接在红色色块后的乐句,用绿色 的色块做标志。再次聆听全曲,找出相同的乐句举手并做标志。 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四次高质量的聆听,分析得出全曲 分三个部分,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反复。 其二,在音乐体验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尝试合作的方式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初步尝试合作,孩子可能会因为过 分激动而忘记聆听,但是如果坚持这一教学方式,学生会在互 动中因为伙伴的监督更加专注地聆听音乐。 例如,《幽默曲》的前四句。我们可以将班级分成四个小组, 以平行四列而坐。每个乐句有十三个强拍重音,从每一列的第 一个孩子起, 根据音乐依次起立,最后一个长音做打开的动作。 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需要全神贯注地听,并且一直在心中默 唱旋律,才能分辨出强拍重音,并且注意细微的速度变化顺利 完成。与独自一人的聆听相比,这一互动合作的游戏更适合帮 助中高年级的孩子建立聆听音乐的习惯。 二、每个教学步骤都要明确目标,让孩子停不下来 音乐课上,教师每一次给学生播放的音乐都应该有明确的 聆听目标,不同年级不同教材的教学适合不同的切入方式,但
有效聆听的几个方面
有效聆听的几个方面泉州市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黄燕茹学习音乐,首先要学会聆听。
聆听是通向音乐的桥梁,开启音乐之门的钥匙,步入音乐天地的阶梯。
因此,聆听教育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启蒙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主要是培养合格的听众。
”由此可见,注重聆听,感受音乐,在整个音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乐于聆听,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来享受音乐呢?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聆听伴随整个音乐课堂教学始终,我把聆听这一教学方法分为四个方面(聆听与讲解,聆听与记忆,聆听与实践,聆听与表达)来论述。
让聆听为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来服务,让学生持久地养成一种好的聆听习惯,从而有效地实现我们的音乐教学。
一、聆听与讲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碰到两种情况:一、教师重在讲解。
在学生欣赏前,欣赏过程中,教师始终在给学生讲解,可谓声情并茂。
学生思维完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但在谈论听赏感受环节,学生们却显得很沉默。
二、学生聆听的时间较多,教师课堂语言不是太多但能恰到好处。
学生在谈论听赏感受时对音乐的体会是那么独到而深刻。
为什么看似活跃的讲解换来了学生的沉默,而看似安静的聆听却引发了学生无限的遐想?音乐艺术的欣赏过程中,学生作为感受主体,他们不同的经历、性格、认知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同一段音乐的感受。
教师若在学生的听赏过程中不断讲解,按照自己固有的思路去理解音乐,并传授给学生,这会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和感受能力,不利于学生听赏能力的培养。
例如:听赏乐曲《动物狂欢节》时,学生在自由聆听中能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对动物的了解来猜测每一段音乐所要刻画的动物,并且能在交流感受时积极发言,然后根据教师的讲解在接下来的听赏过程中仔细对比,主动学习。
如果教师在一开始就揭晓答案,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与感受,也削弱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聆听与记忆音乐除了是听觉艺术以外,还是时间艺术。
音乐不像绘画,它是流动的,是瞬间即逝的,所以记忆是音乐形成印象的一个必要条件。
音乐课堂常规
每个音乐老师上课都有相同的经历:在上课过程中,有的交头接耳做小动作,把音乐课当放松课。
老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不得不被一次次的纪律整顿所打断。
可想而知,这样40分钟的课堂又有多少实效。
中国有句古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里所说的纪律、规矩,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必要的常规。
我注重平时的常规训练。
1、学生进教室的常规学生进入音乐专用教室上课必须提前排好队,有序进入。
要做到不大声喧哗、不追跑,轻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如果有音乐或歌曲在播放,让学生养成聆听着音乐或歌曲自然走到位置上坐下,并安静地等待上课。
2、歌唱的常规音乐课的歌唱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歌唱姿势一级轻声歌唱的习惯。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如何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情感与美感。
能根据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唱出歌曲的感情。
3、聆听音乐的常规在欣赏乐曲、聆听歌曲时要求学生做到安静,不讲话,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可以用想象、自我陶醉,以及身体来表示,如闭眼想象、或有节奏地摇晃身体或做简单的动作,但不可妨碍他人的欣赏,培养学生安静聆听的好习惯。
4、器乐练习的常规器乐进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要求学生在练习时才能打击乐器,练习时要注意姿势准确。
演奏结束要轻放乐器,养成爱护乐器的好习惯。
一、问题的提出良好的教学常规是教学有序进行的保证,没有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是无法进行有效学习的。
请看以下几节音乐课中的镜头:(镜头一)音乐活动时,学生们异常活跃,教室里炸开了锅:有的叫、有的喊、有的跳……一些调皮的学生甚至离开了座位,到处乱窜,尽管老师喊破了喉咙也很难让学生安静下来。
(镜头二)欣赏音乐时,学生有的说话,有的做小动作,有的无精打采……学生讲好的声音覆盖了音乐的声音。
(镜头三)唱歌时一些学生扯着嗓子,摇头晃脑大声的演唱,给优美的歌曲增添了极不和谐的声音。
(镜头四)教师说:把葫芦丝拿出来或把书收起来等……话音还没落,教室里已成为吹奏葫芦丝或杂音的海洋,教师无法操纵局面,教师的声音声音再大也很难压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课中如何培养聆听的习惯
【摘要】 音乐只为听觉存在,人们只有通过聆听音乐才能品赏音乐、理解音乐。
音乐教学中的任何活动都要在“听”的基础上进行。
教师只有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和科学的聆听音乐的方法,才能深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使音乐伴随其一生。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能够聆听音乐,对于让学生真正的品赏音乐、理解音乐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让聆听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词】聆听;习惯;音乐表现;器乐演奏;乐曲鉴赏;音乐游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听觉是音乐感觉中的基础条件,听觉主观体验表现在对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分辨上。
人只要有健全的听觉,就能够听音乐,音乐传入人的耳朵,刺激大脑中枢神经,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的作用。
儿童的音乐生活一般也是从听开始,接着才是唱、弹奏,直至创作。
听是音乐活动中最初期的表现,要发展儿童的音乐生活,聆听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也是他们将来音乐发展的基础,聆听音乐的成功,也是音乐教育成功的主要标志。
一、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学生聆听习惯
音乐是形象性的艺术,不同的乐曲有不同的艺术形象,故要采取不同导入的方法,以激起学生聆听音乐的期待心理。
由于导入的方法很多,只要生动、形象,使学生感到有趣愉快,各种方法都能用。
但是要“导” 得精彩,必须对音乐曲目深入地分析研究;对学生实际水平正确地了解估量,这样才会通过筛选,设计出最有效的方法、最简练的形象,愉快地导入。
用儿歌,童谣,故事,画图等语言或画面,形象地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自然地进入聆听意境。
二、在乐曲鉴赏中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转瞬即逝。
其中的内容和形式,情绪和意境往往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捕捉到。
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的注意力不易持久,兴趣容易转移,所以每次聆听都要有所侧重。
聆听音乐时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在听音乐的环节上尤其如此。
有目的的听,等于有的放矢。
每次听音乐学生都必须带着问题去听,有了多层次的问题学生就有了学习任务,有了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就会集中精神听,去思考、找出答案。
例如:初听音乐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如乐曲是什么情绪?乐曲有哪些情节?音乐表现了什么形象?教师可采用选择问答方法进行初步聆听时的指导。
复听音乐,可以分段听或有重点地听,指导学生由浅入深的细听,如乐曲采用了什么演奏形式?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你能模仿这种乐器的音色吗?每一首乐曲都有一个音乐主题,乐曲主题往往是乐曲的精华,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重点聆听时带动学生哼唱或通过反复听,熟悉旋律,还可以结合节奏,旋律帮助聆听。
我们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能听出乐曲哪里是重复的,哪里是有变化的?哪里是强的,哪里是弱的?哪里是快的,哪里是慢的等,边听边采用图形,色彩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最后再完整地感受乐曲。
教师要画龙点睛,有效性地讲解,切忌把主观的想象强加给学生,很多情况下,学生的感受是教师无法用语言来代替的,我们教师要做的是用音乐的语言(节奏、旋律、节拍、速度、力度、调式、曲式等)帮助学生感受理解音乐。
指导聆听时,教师要顺应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灵活的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三、在器乐演奏中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
音乐不是直观可见的实体形象。
音乐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引起人的联想,从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形象,可以超越学生本身的技能范围,学生在聆听中逐步积累音乐的感性认识,扩大了音乐视野,提高了各种能力。
怎样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呢?
(一)从自然界的各种音响出发
自然界中包含着无限丰富的音响。
这些音响不仅具有音乐性,而且具有自然美。
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音响,如小鸟喳喳声、小溪流水声、马蹄哒哒声、时钟滴嗒声、蜜锋嗡嗡声等组成的音乐片断,让学生聆听后展开想象。
学生就会感到音乐很有趣,既像一个奇妙的故事,又像一幅生动的图画,从而产生爱听音乐的欲望。
(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出发
如听雄壮的进行曲,让学生联想到雄赳赳的解放军队伍、少先队的队伍。
通过这些具有一定特点又有具体形象的音乐片段,启发学生想象或联想,去感受、理解音乐内容。
这也是一种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启发学生想象的方法。
(三)引导学生交流“想象”过程
学生除了学会用自己的心智去聆听音乐外,还要学会描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并通过想象、联想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感受。
使思维更活跃、更丰富,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四、在音乐表现中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
在聆听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这种极为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运动觉……联系在一起,发挥“联觉”作用。
就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验音乐,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去表现音乐,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深入感受。
不同的乐曲,可以用不同方式的“动”来表现音乐。
(一)用口述的方法让学生表述音乐
对音乐所表现的情绪,情节或音乐形象,通过感受过程用口述的方法让学生表述音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口述就是对音乐所表现的情绪,情节或音乐形象,通过感受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我们要得是这种语言是描绘音乐要素的语言,而不是以长篇大论口头文学语言来替代音乐。
这种描绘性的教学情景,能创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能力,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助于更好的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二)用描绘的方法让学生表现音乐
描绘就是听了音乐,把想象后的感受,用图形,线条符号,色彩,文字等表现出来。
如果说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是用身体动作来反应音乐,那么听音乐画图则是用图像来表现音乐,但这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画出具体的物体。
我们应该从“听”引发“感觉” ,进而产生“形象” ,以简单的线条、色彩或直觉反应来表现音乐。
实践证明,音乐与美术联合可以达到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立体效果。
(三)用综合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再现音乐
根据乐曲内容和音乐形象,通过情景,律动,舞蹈,用综合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再现音乐声势(拍手,拍腿,跺脚)等自由地表演乐曲的节奏,旋律或内容。
在聆听以后,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内容,用动来再现音乐形象。
教师不要引导学生过多或过分地去猜测音乐的具体内容,应该从似又不似的形象表露中再现
音乐,培养学生用心感受音乐的能力。
音乐只为听觉存在,人们只有通过聆听音乐才能品赏音乐、理解音乐。
著名现代音乐家爱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聆听音乐更重要的了。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能够聆听音乐,对于让学生真正的品赏音乐、理解音乐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让聆听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