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圆文解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昔伍子胥累谏吴王原文及译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昔伍子胥累谏吴王原文及译文赏析【甲】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武林旧事·观潮》)【乙】昔伍子胥①累谏吴王,忤旨,赐属镂剑而死。
临终,戒其子曰:“悬吾首于南门,以观越兵来伐吴。
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
”自是自海门山,潮头汹涌高数百尺,越钱塘,过渔浦,方渐低小,朝暮再来。
其声震怒,雷奔电激,闻百余里。
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祠焉。
(节选自《录异记·异水》)【注释】①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民间尊之为“潮神”。
9.解释文中的加点词(1)方其远出海门()(2)昔伍子胥累谏吴王()(3)戒其子曰()10.下列句中的“为”与“海涌银为郭”中的“为”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何遽不为福乎?B.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C.不足为外人道也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1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十六日。
B.“方其远出海门”和“戒其子日”中的“其”所指不同,前者指潮水,后者指吴王。
C.甲文作者在描写大潮涌来时的壮观时,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表现出来。
D.乙文作者用“怒”形容浙江之潮,目的不仅在于表现浙江之潮的壮观,也借此隐含了伍子胥的愤怒。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悬吾首于南门,以观越兵来伐吴。
参考答案9.(1)当……时(2)连续,屡次(3)通“诫”告诫10.A11.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
12.B13.(1)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唐狄梁公碑原文翻译
唐狄梁公碑【宋】范仲淹天地闭,孰将辟焉?日月蚀,孰将廓kuo焉?大厦仆,孰将起焉?神器坠,孰将举焉?岩岩乎!克当其任者,惟梁公之伟欤yu。
公讳hui仁杰,字怀英,太原人也。
祖宗髙烈,本传在矣。
公为子,极于孝;为臣,极于忠。
忠孝之休掲如日月者,敢歌于庙中。
公尝赴并州掾yuan,过太行山,反瞻河阳,见白云孤飞。
曰:吾亲在其下,久而不能去。
左右为之感动。
诗有《陟zhi岵hu陟屺qi》,伤君子于役,弗忘其亲之深。
于嗟乎:孝之至也,忠之所由生乎!公尝以同府掾当使绝域,其母老疾。
公谓之曰:奈何重太夫人万里之忧!诣长史府请代行。
时长史司马方睚眦yazi不协,感公之义,欢如平生。
于嗟乎:与人交而先其忧,况君臣之际乎!公为大理寺丞,决诸道滞狱万七千人,天下服其平,武卫将军权善才,坐伐昭陵柏,髙宗命戮之。
公抗奏不却。
上怒曰:彼致我不孝!左右筑公令出。
公前曰:陛下以一树而杀一将军,张释之所谓假有盗长陵一抔土,则将何法以加之?臣岂敢奉诏陷陛下于不道!帝意解,善才得恕死。
于嗟乎:执法之官,患在少恩,公独爱君以仁,何所存之逺乎!髙宗幸汾阳,宫道出妬女祠下,彼俗谓盛服过者,必有风雷之灾。
并州发数万人别开御道。
公为知,顿使曰:天子之行,风伯清尘,雨师洒道,彼何害焉?遽ju命罢其役。
又公为江南巡抚使,奏毁淫祠千七百所。
所存惟夏禹、太伯、季子、伍员四庙。
曰:安使无功血食,以乱明哲之祠乎!于嗟乎:神犹正之,而况于人乎!公为宁州刺史,能抚戎夏。
郡人纪之碑。
及迁豫州,会越王乱后,縁坐七百人,籍没者五千口。
有使趣行刑,公缓之,密表以闻曰:臣言似理逆人,不言则辜陛下好生之意,表成复毁,意不能定。
彼咸非本心,唯陛下矜焉,敕chi贷之,流于九原郡,道出宁州旧治,父老迎而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辈耶!相携哭于碑下,斋三日而去。
于嗟乎:古谓民之父母,如公则过焉!斯人也,死而生之,岂父母之能乎!时宰相张光辅率师平越王之乱,将士贪暴。
公拒之,不应。
光辅怒曰:州将忽元帅耶!对曰:公以三十万众除一乱臣,彼胁从辈闻王师来,乘城而降者万计。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原文及翻译1、萧颖士傲物自悔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
恃才傲物,无与比。
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
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
会风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领一小童避雨于此。
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
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
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也。
”初,颖士常造门,未之面,极惊愕。
明日,具长笺,造门谢。
尚书命引至庑下,坐而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复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于扬州功曹。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
自恃才华,傲慢无比。
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
偶然在一处休息,自己喝酒吟诗。
正赶上暴雨狂风。
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同一处避雨。
萧颖士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口出不逊。
很快雨停,云去天开。
马上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
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
过去萧颖士去求见了好几次,没有接见,此时很惊愕。
第二天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
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
”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
”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2、郭琇面劾权臣康熙间,山左名臣,自李之芳、董讷而下,实以郭瑞卿为最刚正。
瑞卿名琇。
当明珠柄政时,行为专恣,朝野多侧目。
郭刚直性成,尝于明珠寿日,胪举其劣迹,列入弹章上之。
旋复袖所草疏,乘车至明邸,踵门投刺,明以其素倔强,来谒不易,肃冠带迎之。
及入,长揖不拜,坐移时,故频频作引袖状。
明喜问曰:「御史公近来兴致不浅,岂亦有寿诗见赐乎?」郭曰:「否否。
」探袖出视,乃一弹章。
明取读未毕,郭忽拍按起曰:「郭琇无礼,劾及故人,应受罚。
」连引巨觥狂吸之,疾趋而出,座客大骇愕。
未几而廷讯明珠之旨下矣。
四书五经原文与译文
四书五经原文与译文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大学》《大学》提出的“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春秋》原文及注解
《春秋》原文及注解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多行不义必自毙「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日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伦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
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25),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30)。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
京叛大叔段。
段人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34),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5)。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36),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37)。
(经)「注释」(1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孙过庭《书谱》原文、释文、译文
《书谱》原文、注释、译文(1):夫〔1〕自〔2〕古之善〔3〕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4〕,晋末称二王之妙〔5〕。
王羲之云〔6〕:“顷〔7〕寻诸名书,钟、张信〔8〕为绝伦〔9〕,其余不足观〔10〕。
”可谓钟、张云〔11〕没〔12〕,而羲、献继〔13〕之。
注释:【1】夫:文言文发语词,表示后面要发议论。
【2】自:从,由。
【3】善:擅长,长(cháng )于。
【4】绝: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5】妙:美,好。
【6】云:说。
【7】顷:近来、刚才、不久前。
【8】信:实在、的确。
【9】伦:辈,类。
绝伦:无与伦比。
【10】观:看,察看。
【11】云:语气助词,可用于句首、句中或句末。
此句中者。
【12】没:通“殁”,死。
【13】继:连续,接着,继承。
自古以来,擅长书法的人,汉朝张芝、三国曹魏时期钟繇的作品无可比拟,东晋时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精致美妙。
王羲之说:“近来我研究各位名家的书迹,钟繇、张芝确实超绝群伦,其它人的作品不值得观赏。
”可以说自钟繇、张芝死后,王氏父子继承书法的传统。
(2):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1〕抗行〔2〕,或〔3〕谓〔4〕过〔5〕之;张草犹当雁行〔6〕,然张精熟,池水尽墨〔7〕,假令寡人〔8〕耽〔9〕之若此,未必谢〔10〕之。
”此乃推〔11〕张迈〔12〕钟之意也。
考〔13〕其专〔14〕擅〔15〕,虽未果〔16〕于前规〔17〕,摭〔18〕以兼通,故无惭〔19〕于即〔20〕事〔21〕。
注释:【1】当:应该。
【2】抗:对等。
抗行:抗衡、并行,犹言不相上下。
【3】或:有的人。
【4】谓:说。
【5】过:超出。
【6】雁行:同等。
【7】池水尽墨:指张芝学书的故事。
晋卫恒《四体书势》:“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然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8】寡人:此非专指君王。
原为古代君主的谦称及诸侯夫人的自称,晋人习惯自称寡人。
【9】耽:爱好,专心于。
【10】谢:逊于、不如。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不求甚解》课件(共33张ppt)
4、阅读5-8段回答:为了证明观点,作者
选取了那些材料,各有什么作用?
道理论证——公式:❶引用…的…话❷论证…的论点 ❸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公式: ❶把…与…的对比, ❷更加突出 地论证了…的观点 ❸使论证更全面透彻、更有说服力。
C.《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都是驳论 文。
D.“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的读 书态度;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 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课堂检测
《不求甚解》(节选)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着列汉诺夫,说他自 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 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 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 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 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 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 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 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课堂检测
1、 本段文字集中论述一个什么问题?
读书要虚心,要理解其精神实质。
2、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的著作曲解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本文分析。
他读书不虚心,没有理解其精神实质。
3、本节文字中提到的“死读”和“活读”是如何 理解?请结合原文解释。
“死读”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活 读”是指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
——
不
求
马甚
南 邨
解
》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 字词和精彩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和观点。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方法,驳论文的写法。 3、领悟文中的读书方法,培养读书的兴趣,养 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原文及译文
【释文】堂之碑,太子中舍人行著作郎臣虞世南奉勅撰并书,司徒并州牧太子左千牛率兼捡校安北大都护相王旦书碑额,微臣属书东观,预闻前史。
若乃知几其神,惟睿作圣,玄妙之境,希夷不测。
然则三五迭兴,典坟斯著,神功圣迹,可得言焉。
自肇立书契,初分爻象,委裘垂拱之风,革夏翦商之业。
虽复质文殊致,进让罕同,靡不拜洛观河,膺符受命。
名居域中之大,手握天下之图。
象雷电以立威刑,法阳春而流惠泽。
然后化渐八方,令行四海。
未有偃息乡党,栖迟洙泗,不预帝王之录,远迹胥史之俦。
而德侔覆载,明兼日月。
道艺微而复显,礼乐弛而更张。
穷理尽性,光前绝后,垂范于百王,遗风于万代。
猗欤伟欤!若斯之盛者也!夫子膺五纬之精,踵千年之圣,固天纵以挺质,禀生德而降灵。
载诞空桑,自标河海之状才;胜逢掖,克秀尧禹之姿。
知微知章,可久可大。
为而不宰,合天道于无言;感而遂通,显至仁于藏用。
祖述先圣,宪章往哲。
夫其道也,固以孕育陶均,苞含造化,岂直席卷八代,并吞九丘而已哉!虽亚圣邻几之智,仰之而弥远;亡吴霸越之辩,谈之而不及。
于时天历浸微,地维将绝,周室大坏,鲁道日衰,永叹时<喜>,实思濡足,遂乃降迹中都,俯临司寇。
道超三代,止乎季孟之间;羞论五霸,终从大夫之后。
固知栖遑弗已,志在于求仁;危逊从时,义存于拯溺。
方且重反淳风,一匡末运。
是以载贽以适诸侯,怀宝而游列国。
玄览不极,应物如响,辨飞龟于石函,验集隼于金椟。
触舟既晓,专车能对,识罔象之在川,明商羊之兴雨。
知来藏往,一以贯之。
但否泰有期,达人所以知命;卷舒惟道,明哲所以周身。
里幽忧,方显姬文之德;夏台羁绁,弗累商王之武。
陈蔡为幸,斯之谓欤。
于是自卫反鲁,删书定乐,赞易道以测精微,修春秋以正贬。
故能使紫微降光,丹书表瑞,济济焉,洋洋焉,充宇宙而洽幽明,动风云而润江海。
斯皆纪乎竹素,悬诸日月。
既而仁兽非时,鸣鸟弗至,哲人云逝,峻岳已隤。
尚使泗水却流,波澜不息,鲁堂馀响,丝竹犹传,非夫体道穷神,至灵知化,其孰能与于此乎?自时厥后,遗芳无绝,法被区中,道济天下。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挟来阵阵寒意的水浪,也有些心事重重;只有西去的阳光,投下惨淡的影子,渐渐地消失;南面的水岸是我送别的地方,你走了,一阵阵萧索的风,带来易水上的苍凉。
那风呵,又吹起来了,吹起河岸上的柳。
受尽霜冻的柳枝啊,落下最后一片黄叶,影子是这样的孤单。
还记得吗,还得那飞絮如雪的时候?我久久瞭望你远去的帆影,直到夜幕降临,浪花飘起来了,是茫茫的烟雾,迷糊了最后一抹夕阳。
只有那孤苦柳树,迎来匆忙的过客,扭动着瘦弱的腰身,好象要轻轻地舞动。
春天里,我们彼此相爱,却在这寒冷的秋季,催生出无数相思的落泪。
回忆起携手并肩时的亲密,那份感伤,就象无数的细绳把我的心捆扎。
笙歌劲舞的画舫,依然绕着河岸缓缓地移动,可是我的心里却是这样的冷落,水在流,云还是那样地飘,只不知道心上的人儿,你在何处。
想着那些相恋的日子,如同一阵吹来的东风,可是那是多么微弱风呵,吹不进重叠的窗帘,只是让这一份相思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间。
我只能等待那个梅花的精灵,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在月淡星稀的时候,我对她说出自己心中的苦闷,让她传达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注释⑴金明池:词牌名,秦观创调,词咏汴京金明池,故取以为名。
⑵怅:失意,懊恼。
⑶萧萧:风声,草木经风摇落之声。
⑷霜条:经霜的树枝条。
天下第一长联原文及解释
天下第一长联原文及解释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的长联堪称"古今天下第一联"。
为清朝孙髯翁所作,共一百八十个字。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赏析这一幅长联,上联描写滇池的景色:四周的山峦,东面的金马山如奔驰的神马,西边的碧鸡山像展翅的凤凰,北方的蛇山似蜿蜒的长蛇,南端的鹤山若飞翔的白鹤。
而螃蟹状的岛屿上,螺蛳形的洲渚上,柳枝在雾中随风飘舞,宛如少女在梳理她的鬓发;铺天盖地的苇草上,点缀其间的翡翠般的鸟雀,映照着烂漫红霞。
还有,请不要辜负那滇池四周飘香的稻田、晴日下的万顷沙滩以及夏天的莲荷、春日的杨柳。
下联是咏史述事,追忆云南历史:汉武帝的造船习水,唐玄宗竖立的纪功铁柱,宋太祖的玉斧挥图,元世祖乘皮筏渡江统一中国。
历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到头来也不过像朝云暮雨那样过去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也只是横卧在苍烟和夕阳之下。
于是,只落得留下古庙的钟声、江中渔火和南飞的秋雁以及深秋的寒霜而已。
这一长联,写景咏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对仗工整。
《滇南楹联丛钞.跋》认为它是“大气磅礴,光耀宇宙,海内长联,应推第一”,是当之无愧的“古今第一长联”。
《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
《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经过读《三字经》,你知道三字经里面讲了什么内容呢?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三字经全文,一起来看看吧!三字经全文解释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
战国策魏策三原文注释翻译
战国策魏策三原文注释翻译秦赵约而伐魏原文:秦、赵约而伐魏,魏王患之。
芒卯曰:“王勿忧也。
臣请发张倚使谓赵王曰,夫邺,寡人固形弗有也。
今大王收秦而攻魏,寡人请以邺事大王。
”赵王喜,召相国而命之曰:“魏王请以邺事寡人,使寡人绝秦。
”相国曰:“收秦攻魏,利不过邺。
今不用兵而得邺,请许魏。
”张倚因谓赵王曰:“敝邑之吏效城者,已在邺矣。
大王且何以报魏?”赵王因令闭关绝秦。
秦、赵大恶。
芒卯应赵使曰:“敝邑所以事大王者,为完邺也。
今郊邺者,使者之罪也,卯不知也。
”赵王恐魏承秦之怒,遽割五城以合于魏而支秦。
翻译:秦国和赵国联合要攻打魏国,魏王为此而担忧。
魏将芒卯说:“大王不必担忧,请允许我派张倚为特使,去对赵王说:“邺邑这个地方,看样子是保不住的,如果大王与秦国绝交,而与魏国联合,敝国国君愿意把邺地奉献给大王。
”赵王很高兴,便召来相国,告诉他说:“魏王请求把邺地奉献给我,要我和秦国断交。
”相国说:“联合秦国进攻魏国,所获之利只不过得到邺地,现在不必动用兵卒就能得到邺地,请答应魏国。
”张倚就对赵王说:“敝国派去献城的官员已经在邺地了。
大王准备用什么来报答魏国呢?”赵王于是下令封锁关塞,和秦国断交。
秦、赵的关系急遽恶化。
芒卯回答赵国派来接受邺地的使臣说:“敝国之所以侍奉大王,是为了保全邺地,如今奉献邺地,那是使臣张倚的错误,我不了解。
”赵王担心魏国趁秦国因赵国与秦国断交的愤怒之机,联秦攻赵,便立刻割让五城给魏国,联合魏国抵御秦国。
芒卯谓秦王原文:芒卯谓秦王曰:“王之士未有为之中者也。
臣闻明王不肯中而行。
王之所欲于魏者,长羊、王屋、洛林之地也。
王能使臣为魏之司徒,则臣能使魏献之。
”秦王曰:“善。
”因任之以为魏之司徒。
谓魏王曰:“王所患者上地也。
秦之所欲于魏者,长羊、王屋、洛林之地也。
王献之秦,则上地无忧患。
因请以下兵东击齐,攘地必远矣。
”魏王曰:“善。
”因献之秦。
地入数月,而秦兵不下。
魏王谓芒卯曰:“地已入数月,而秦兵不下,何也?”芒卯曰:“臣有死罪。
管子形势解原文及翻译
管子形势解原文及翻译原文: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沈玉极矣,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
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
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
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寿夭贫富,无徒归也。
衔命者,君之尊也。
受辞者,名之鉉也。
上无事,则民自试。
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
槛鹄锵锵,唯民歌之。
济济多士,殷民化之,纣之失也。
飞蓬之问,不在所宾;燕雀之集,道行不顾。
牺牷圭璧,不足以飨鬼神。
主功有素,宝币奚为?羿之道,非射也;造父之术,非驭也;奚仲之巧,非斫削也。
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
平原之隰,奚有于高?大山之隈,奚有于深?訾讆之人,勿与任大。
譕臣者可以远举。
顾忧者可与致道。
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召也举长者可远见也;裁大者众之所比也。
美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
必得之事,不足赖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
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有无弃之言者,必参于天地也。
坠岸三仞,人之所大难也,而猿猱饮焉,故曰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不行其野,不违其马;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也。
怠倦者不及,无广者疑神,神者在内,不及者在门,在内者将假,在门者将待。
曙戒勿怠,后稚逢殃。
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邪气入内,正色乃衰。
君不君,则臣不臣。
父不父,则子不子。
上失其位,则下踰其节。
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
莫乐之,则莫哀之。
莫生之,则莫死之。
往者不至,来者不极。
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
有闻道而好为家者,一家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乡者,一乡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国者,一国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天下者,天下之人也;有闻道而好定万物者,天下之配也。
道往者,其人莫来;道来者,其人莫往;道之所设,身之化也。
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
失天之度,虽满必涸。
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
得天之道。
其事若自然。
周祝解原文及翻译
周祝解原文及翻译周祝解原文及翻译周祝解曰:维哉其时,告汝□□道,恐为深灾,欢哉,民乎,朕则生汝,朕则刑汝。
朕则经汝,朕则亡汝,朕则寿汝,朕则名汝。
故曰:文之美而以身剥,自谓智也者,故不足。
角之美,杀其牛,荣华之言,后有茅。
凡彼济者,必不怠。
观彼圣人,必趣时。
石有玉伤其山,万民之患在□言及。
时之行也,勤以徙,辟召道者,福为祸。
时之从也,勤以行,不知道者以福亡。
故曰:费豕必烹,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地出物而圣人是时,鸡鸣而人为时,观彼万物,且何为求?故他有时,人以为正;地出利,而民是争。
人出谋,圣人是经,陈五刑,民乃敬。
教之以礼,民不争,被之以刑,民始听。
因其能,民乃静。
故狐有牙而不敢以噬,豲有蚤而不敢以撅。
势居小者,不能为大。
特欲正中,不贪其害。
凡势道者,不可以不大。
故木之伐也,而木为斧贼,难之起,自近者。
二人同术,谁昭谁暝;二虎同穴,谁死谁生。
故虎之猛也,而陷于获;人之智也,而陷于诈。
曰之美也,解其柯;柯之美也,离其枝;枝之美也,拔其本。
俨矢将至,不可以无盾。
故泽有兽而焚其草木,大威将至,不可为巧。
焚其草木则无种,大威将至,不可以为勇。
故天之生也,固有度;国家之患,离之以故。
地之生也,国有植,国家之患,离之以谋。
故时之还也,无私貌;日之出也,无私照。
时之行也,顺至无逆。
为天下者,用大略。
火之燀也,固定上。
为天下者,用牧。
水之流也,固走下。
不善,故有桴。
故福之起也,恶别之;祸之起也,恶别之。
故平国若之何?须国覆国事国孤国屠,皆若之何?故日之中也,仄月之望也。
食威之失也,阴食阳。
善为国者,使之有行。
是彼万物,必有常。
国君而无道,以微亡。
故天为盖,地为轸。
善用道者,终无尽。
地为轸,天为盖,善用道者,终无害。
天地之间,有沧热,善用道者,终不竭。
陈彼五行,必有胜,天之所覆,尽可称。
故万物之所生也,性于从;万物之所反也,性于同。
故恶姑幽,恶姑明,恶姑阴阳,恶姑短长,恶姑刚柔。
故海之大也,而鱼何为可得?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为可服?人智之邃也,奚何为可测?跂动哕息,而奚为可牧?玉石之坚也,奚可刻?阴阳之号也,孰使之?牝牡之合也,孰交之?君子不察,福不来。
卫恒字势原文翻译
卫恒字势原文翻译卫恒字势原文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卫恒字势原文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昔在黄帝,创制造物。
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
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有六义焉。
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江河是也;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
夫指事者,在上为上,在下为下。
象形者,日满月亏,象其形也。
形声者,以类为形,配以声也。
会意者,止戈为武,人言为信是也。
转注者,以老为寿考也。
假借者,数言同字,其声虽异,文意一也。
译文:古代在黄帝之世,创立法制,建造事业。
有沮诵、仓颉两个人,开始创作文字,用来代替结绳记事,大概是看见了鸟迹而启发了思想的缘故。
因而孕育成形,就叫它"字",有六义呢。
一叫指事,"上下"二字就是这样;二叫象形,"日月"二字就是这样;三叫形声,"江河"二字就是这样;四叫会意,"武信"二字就是这样;五叫转注,"老考"二字就是这样;六叫假借,"令长"二字就是这样。
这指事的字,如画一横画,在上面加一画是"上"字,在下面加一画是"下"字。
象形的字,如"日"字圆满,"月"字亏缺,就象它们的形状。
形声的字,以部类为形,配以声旁。
会意的字,止戈为"武",人言为"信",就是如此。
转注的字,如用"老"字转注"寿考"的"考"字。
假借的字,是指数言同字,字声虽各异,文意是相同的。
原文:自黄帝至于三代,其文不改。
及秦用篆书,焚烧先典,而古文绝矣。
万里桥记翻译及原文
万里桥记翻译及原文万里桥记刘光祖〔宋代〕自秦置守,李冰通二渠,为蜀万世利。
今万里桥之水,盖秦渠也。
其后诸葛孔明用蜀,以公信仁义怀而服之,法度修明,礼乐几于可复。
古今相传,孔明于此送吴使张温,曰:“此水下至扬州万里。
”后因以名。
或则曰,费祎聘吴,孔明送之至此,曰:“万里之道,从此始也。
”孔明没又千载,桥之遗迹亦粗具,非有所甚壮丽伟观也。
以千载之间,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
其说虽殊,名桥之义则一。
厥今天下,兼有吴蜀。
朝廷命帅,其远万里。
其于此桥,孰不怀古以图今,追孔明之道德勋庸而思仿佛其行事?侍御赵公之镇蜀也,始至,谒古相祠,即命葺之。
每曰:“诸葛公,三代遗才也。
用法而人不怨,任政而主不疑,非天下之至公,其孰能与于此?”今其遗迹所存尚多,而万里桥者乃通吴之故事。
前帅沈公常修广之,犹陋,弗称,且易坏,久将莫支。
则命酾水,为五道,梁板悉易以木而屋之。
风烟渺然,岸木秀而川景丽。
公与客登此,盖未尝不徘徊而四顾也。
兹桥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
如公所怀,风景抑末耳。
公命光祖为之记,记其大者而遗其细。
若曰桥美名,公又与之为美观,非知公者。
知公莫如光祖。
自从秦代设置太守,李冰开通二渠道,为蜀地带来万世的利益。
现在万里桥的水,大概就是秦明,条理井然,礼乐之道差不多都得到恢复。
古今都相传,孔明在这里送别吴国使者张温,说:这里,说:“万里的道路,是从这里开始。
”诸葛亮去世千年,桥的遗迹也大致具备了,不是怎么的雄奇壮丽。
千年之间,人间世事又经历了多少次兴盛衰亡,而这座桥唯独因为孔明的缘故,留存下来,没有尽头。
这些说法虽然不同,但都是名桥的一种方式。
那时的天下,有吴蜀两朝。
朝廷任命将帅,他不远万里来到这里。
他看到这座桥,谁不感怀古代而谋划当今,追念孔明的道德功绩而想着仿照他那样去做事?侍御赵公镇守蜀地,才到,拜谒孔明祠堂,就命令修缮它。
每次都说:“诸葛亮,是三代遗留的才俊。
用法律可是人们不怨恨,主持政治可是主君不猜疑,不是把天下看成是大家的,又有谁能做到这一点呢?”现在他的遗迹尚存在还有很多,万里桥就是他通吴国的故事。
上林赋原文翻译
上林赋原文翻译作者:司马相如原文如下: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
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
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
今齐列为东藩,而外私肃慎,捐国逾限,越海而田,其于义固未可也。
且二君之论,不务明君臣之义,正诸侯之礼,徒事争于游戏之乐,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胜,荒淫相越。
此不可以扬名发誉,而适足以贬君自损也。
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
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
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东西南北,驰骛往来,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经乎桂林之中,过乎泱漭之野。
汩乎混流,顺阿而下,赴隘狭之口,触穹石,激堆埼,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滭弗宓汩,逼侧泌瀄,横流逆折,转腾潎冽,滂濞沆溉。
穹隆云桡,宛潬胶盭。
逾波趋浥,涖涖下濑。
批岩冲拥,奔扬滞沛。
临坻注壑,瀺灂霣坠,沈沈隐隐,砰磅訇礚,潏潏淈淈,湁潗鼎沸。
驰波跳沫,汩濦漂疾。
悠远长怀,寂漻无声,肆乎永归。
然后灏溔潢漾,安翔徐回,翯乎滈滈,东注太湖,衍溢陂池。
于是乎鲛龙赤螭,䱭䲛渐离,鰅鳙鳍鮀,禺禺魼鳎,揵鳍掉尾,振鳞奋翼,潜处乎深岩,鱼鳖讙声,万物众伙。
明月珠子,的皪江靡。
蜀石黄碝,水玉磊砢,磷磷烂烂,采色澔汗,藂积乎其中。
鸿鹔鹄鸨,鴐鹅属玉,交精旋目,烦鹜庸渠,箴疵䴔卢,群浮乎其上,泛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唼喋菁藻,咀嚼菱藕。
于是乎崇山矗矗,巃嵷崔巍,深林巨木,崭岩㟥嵳,九嵕嶻嶭。
南山峨峨,岩陁甗锜,摧崣崛崎。
振溪通谷,蹇产沟渎,谽呀豁閕。
阜陵别岛,崴磈葨廆,丘虚堀礨,隐辚郁垒,登降陁靡,陂池貏豸,沇溶淫鬻,散涣夷陆,亭皋千里,靡不被筑。
揜以绿蕙,被以江蓠,糅以蘪芜,杂以留夷。
布结缕,攒戾莎,揭车衡兰,槀本射干,茈姜蘘荷,葴持若荪,鲜支黄砾,蒋苎青薠,布濩闳泽,延曼太原。
离靡广衍,应风披靡,吐芳扬烈,郁郁菲菲,众香发越,肸蚃布写,晻薆咇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正确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
试题举隅:1(松江卷)P42《清涧》20、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面面相qù ( 觑 )2(普陀卷)P16《谈读书》16、第①段加点词“沧海一栗”中的错别字是栗,正确的写法是粟。
(3分)3 (奉贤卷)P8《闲说古丈茶》16、请在第①段横线处填上意思为“家家户户都知道”的成语:家喻户晓。
(2分)能运用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书名号等11种标点符号。
1、句号、感叹号、问号表示不同的语气。
(句号:陈述语气;感叹号:感叹、命令语气;问号:疑问语气)2、借助分号、冒号等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分号表并列关系;冒号表总分关系)3、联系上下文,理解引号、破折号、省略号在文中的作用。
引号:①表引用;②表特定称谓;③表特殊含义;④表着重指出(强调);⑤表讽刺或否定。
破折号:①解释说明;②语意的转折或转换;③语意的递进;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或停顿、中断)。
省略号:①表引文的省略;②表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③表静默或思考;④表说话断断续续(或停顿、中断);⑤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能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读懂文章的内容。
【记叙文(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说明文考点】(一)概括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内容)(二)理清说明顺序(三)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四)品味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五)筛选信息并以此解决实际问题试题举隅:一、说明的内容(思路点拨:①划分段落,确定概括范围②审清题意③说明的内容:对象(角度)+特征)(思路点拨:①划分段落②从关键句中找出事物的特征(总起、总结、过渡句)③从文中概括、提炼事物的特征(逐层、逐段加以归纳概括)归纳:明确说明对象的方法: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②抓首括句、中心句、过渡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①从关键句中找出事物的特征;②从文中概括、提炼事物的特征(逐层、逐段加以归纳概括)。
说明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在说明历史、发展演变、制作工序时用)空间顺序:有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如:上下、前后、左右等)(在介绍构造、布局时用)3、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如“一方面”、“另一方面”、“因为”、“所以”、“首先”、“其次”、“再次”等)(事理说明文:原理、成因)逻辑顺序主要类型为:①一般←→个别;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抽象)←→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⑦由浅入深归纳: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子:具体地说明……2、列数字:准确地说明……3、作比较:突出(强调)说明……4、列图表:简洁、直观地说明……四、说明文语言——准确性1、(青浦区)P74《飞舞的线条:书法》17.第①段“今天,对中国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中国有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
”中加点词语“稍”、“或多或少”可否去掉?为什么?①不可删。
②表程度。
“稍”有略微之意;“或多或少”写出人们对书法的认识程度不一③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只要对中国文化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突出中国书法的影响之广。
④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思路点拨:①判断②释义③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的意思④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议论文考点】(一)、概括提炼论点(分论点)(二)、分析论据及论证作用(三)、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四)、品味议论文语言——严密性试题举隅:1、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等。
2、理论论据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1、举例论证作用:更有力地论证了“……”这一论点。
2、引用论证作用:更有力地论证了“……”这一论点。
3、对比论证作用:通过对比,更突出论证了“……”这一论点。
4、比喻论证作用:形象生动地论证了“……”这一论点。
使深奥难懂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五、体会议论文语言——严密性(思路点拨:①判断②释义③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的意思④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逻辑严谨性。
)【记叙文考点】(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二)记叙顺序(三)中心和材料(线索、选材、详略)(四)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五)记叙文语言——具体、生动、形象(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
具体如下: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
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
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
(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
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
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
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
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一、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