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框架结构设计中问题

合集下载

探析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及建议

探析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及建议

探析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及建议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在工业及民用里运用的设计最为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良好的整体性、科学规范及荷载力平衡性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中应作为首要重点事项,本文针对了框架结构设计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具有实用性解决建议,仅供同行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问题;建议一、框架结构的概述1.框架结构的定义框架结构通常的组成部份是:一种由梁和柱结构连接而成的一种承重结构。

这种框架结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仅有着一个良好的承重作用,还对建筑空间结构有着良好的维护分隔的作用,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框架结构的特点2.1.自重比较轻设计这种结构的建筑单位,可以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降低施工成本,建筑施工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这种结构的建筑施工可以节省大量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建筑收益,具有较强的经济性。

2.2.灵活性强有利于平面空间结构的设计,可以调整建筑平面空间布局,使其更加合理。

这样可以使建筑的空间结构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可以扩展更多的空间面积,提高其利用率,而且这样的建筑内部结构也更加和谐。

二、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1.楼板开大洞问题楼板开洞的结构比较普通,如果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就属于平面不规则了,计算时必须进行处理。

以 PKPM 软件为例来说,TAT 和 SAT、IVE 分别采用了两种方式进行处理。

TAT 软件是将无楼板的节点定义为弹性节点,也就是表明该节点不受剐性楼板假定的限制,其平动自由度独立;SAT-WE 软件是将所有楼板定义为弹性膜,由软件真实地计算楼板的平面内刚度,忽略楼板的片面外刚度。

2.框架结构柱的抗震设计问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领域所采用的主要的抗震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对框架结构的柱截面尺寸进行合理的设定,避免楼柱平均剪应力系数过大,导致楼柱遭受脆性的剪切破坏,不利于楼柱对建筑结构的维护;在对建筑楼柱进行设计时需要对轴压比进行合理的设计,避免轴压比过大致使楼柱发生混凝土压碎破坏,要尽量维护好楼柱的延展性,确保楼柱截面尺寸符合建筑工程抗震标准,通常情况下框架结构中楼柱的宽度以及楼柱的高度都应在 30cm 以上,剪跨比也应维持在 2 以上,截面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应高于 3;在建筑结构受地震力的影响时,建筑结构的柱端钢筋外围的保护层首先出现碎落问题,如果建筑楼柱外围的箍筋数量不足,对楼柱的约束效果便会受到影响,此时在地震力的作用下,楼柱内的纵筋便会呈现出向外彭曲的变化,楼柱柱端会受到严重的破坏。

探讨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问题

探讨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问题

探讨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问题摘要:高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形式,可形成内部大空间,同时也能进行灵活的建筑平面布置。

因此,框架结构体系在结构设计中应用甚广,特别是在高度不超过50m的高层建筑中,其优势更为明显、突出。

本文对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其设计思想在不断更新,建筑平面布置与竖向体形也越来越复杂,给高层结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设计工只有按相应的规范的构造要求来严格执行,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设计质量的隐患。

1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1结构的超高问题在抗震规范与高层建筑设计规范中,对高层建筑结构的总高度都有严格的限制,尤其是新规范中针对以前的超高问题,除了将原来的限制高度设定为A级高度的建筑外,增加了B级高度的建筑。

因此,结构工程师必须对结构的该项控制因素严格注意,一旦结构为B级高度建筑甚或超过了B级高度,其设计方法和处理措施将有较大的变化。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出现过由于结构类型的变更而忽略该问题,导致施工图审查时未予通过,必须重新进行设计或需要召开专家会议进行论证等工作的情况,这种现象应该引起结构工程师的高度重视。

1.2计算模型问题目前常用的框架结构空间分析计算软件都是以整幢楼的梁、柱整体参加工作进行计算分析的。

对部分梁而言,尽管相交梁截面尺寸不同,相互之间却不存在主、次梁关系,设计人员在绘制施工图时,应注意配筋形式与受力分析相匹配。

框架结构经空间分析程序电算,所有按主梁输入模型的梁是整体工作的,部分梁将产生扭转问题。

一些三维空间分析软件,虽已调整梁的抗扭刚度,但计算出来框架边梁扭矩筋仍很大,因程序不计楼板对梁的约束作用(即实际扭矩计算值那么大),实际受力与计算模型不符,可把次梁支座改为铰支座,并配以构造处理。

毕业1.3嵌固端的设置问题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地下室和人防。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多层框架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常见的设计模式之一,它将软件系统分解成多个层级,每个层级负责不同的功能和责任,从而实现系统的模块化和可维护性。

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1. 层与层之间的耦合度过高在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各个层级之间通常需要进行数据交互和信息传递,这就需要设计合适的接口和协议来保证各个层级之间的通信。

如果设计不良,就会导致各个层级之间的耦合度过高,一旦某个层级发生改动,就会影响到其他层级的正常运行,增加了系统的维护和扩展的复杂度。

2. 难以实现更细粒度的模块化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将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层级,每个层级都对应着一些具体的功能和责任,这有利于系统的模块化和可维护性。

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有些功能可能并不适合放在任何一个现有的层级中,导致了难以实现更细粒度的模块化,这就限制了系统的扩展和演变。

3. 层级间的通信和数据交互性能问题在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各个层级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互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大型复杂系统中,这就需要考虑通信性能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如果设计不良,就会导致数据传输的开销过大,影响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4. 多层结构的过度设计问题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有时候为了应对未来的需求变更和扩展,会倾向于过度设计多层框架结构,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和开发成本。

过度设计的多层结构可能使得系统更加脆弱和难以维护,增加了开发和维护的难度。

5. 层级划分不合理导致功能重叠和冗余在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对于各个层级的划分需要考虑清晰和合理,避免功能重叠和冗余。

如果层级划分不合理,就会导致一些功能重复实现和数据冗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和维护成本。

1. 合理定义层级间的接口和协议,降低层级之间的耦合度,减少对其他层级的依赖性,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2. 在设计多层框架结构时,需要考虑到系统未来的扩展和演化,避免过度设计,追求适度的模块化和灵活性,以应对未来的需求变更。

论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一些问题

论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一些问题

论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一些问题0前言在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特别是采用设计软件进行设计计算时,对设计软件不是很熟悉的设计人员常常会出现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不当、框架计算简图不合理、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基础拉梁设计不当以及结构计算中几个重要设计参数的选取不合理等问题,由此将会造成设计结果不正确而使设计方案无法使用,从而浪费了设计人员的很大精力。

本文就这些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并结合设计实际情况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一系列经验方法,希望给广大设计人员有所帮助。

1关于结构计算模式中几个问题1. 1框架计算简图的确定对于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当独立基础埋置较深且- 0105 m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是否应将基础拉梁按一个楼层记取于框架计算简图中,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以某学生宿舍楼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 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 m,室内外高差0.45 m。

若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 1. 2条规定“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设计者可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 35 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 0. 05 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如果照此计算简图运算,就会出现2个问题:第1是按构造设计的拉梁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2是不符合GB50010 - 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7. 3. 11条的规定,即“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为了能够达到设计与实践的高度吻合,我们可以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记取输入。

为此,上例框架结构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拉梁上如有荷载作用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计算剪力的首层层高为H1= 4.0 – 0.8 – 0.05 = 3.15 m,第2层层高为3.35 m,第3、4层高为3.3 m。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软件系统采用了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这种设计模式将整个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和任务,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随着系统规模的不断增长和功能需求的日益复杂,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层级过多导致结构复杂。

随着层级的增加,系统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开发人员很难理清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导致开发效率低下和维护困难。

难以维护和扩展。

由于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性较强,一旦出现需求变更或系统升级,就需要对多个层次进行修改和调整,增加了维护成本和时间成本。

性能瓶颈问题也是一个挑战。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数据的传递和处理需要经过多个层次,可能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影响用户体验。

了解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软件系统设计需求。

1.2 研究意义在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中,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现代软件系统而言,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设计模式。

深入研究多层框架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软件系统架构设计的本质和规律,提高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问题不仅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也影响着软件开发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

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规划和管理项目的开发过程,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和风险。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软件系统的复杂度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提高软件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对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为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促进软件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框架结构计算时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框架结构计算时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框架结构计算时应重视的几个问题提要:框架结构计算时,框架梁梁端弯矩的调幅,对有震组合与无震组合的比较及风荷载作用下柱的剪力和梁的最大弯矩等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讨论,供应试及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框架结构,弯矩,剪力随着我国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框架结构房屋普遍采用,但框架结构计算的工具书及相关资料,对框架结构设计中部分问题的做法和要求存在差异,因此在框架计算时,应引起设计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重点讨论这类问题。

通过几个例题进行说明,有助于设计人员对规范条文的理解,供应试及设计人员参考。

一、关于梁端弯矩的调幅框架结构为超静定结构,在作结构方案时本着“强剪弱弯,强柱弱梁”的原则,对于框架梁来说,是通过弯矩的调幅的作法实现上述目标。

在一般的情况下,作结构方案时按塑性设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规范规定(JGJ3-2010、5.2.3条),现浇框架的调幅系数为0.8~0.9,装配式框架的调幅系数为0.7~0.8,但同时规定,只有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端弯矩才允许调幅,而水平荷载作用下梁端弯矩不作调幅。

而有的资料做法是,在内力组合前对梁端弯矩不作调幅,而配筋计算时将内力组合设计值调幅,这样一来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也进行了调幅,不符合规范要求。

正确的做法应该先将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进行调幅(同时剪力也应该作相应变化),然后与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组合。

梁端弯矩作调幅计算时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先将梁端的固端弯矩作调幅后,再进行力矩分配,另一种方法是将力矩分配法得到的梁端负弯矩直接乘以调幅系数。

二、梁的柱边处弯矩计算梁端的实际最大弯矩(包括正、负弯矩)在柱边进行柱边处梁的弯矩计算时,应考虑梁端弯矩及剪力设计值的实际状态,计算公式应为:M=M‘ V’ (a)式中:M为柱边处梁的弯矩设计值:M‘为梁端弯矩设计值:V’为与M ‘对应的剪力设计值;b为柱宽。

有的资料介绍,梁端弯矩按(a)式计算取正号,计算结果M有时比M’值小,有时比M‘值大,这就要明确研究对象;判断对整个构件是有利状态;不利状态。

浅谈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问题

浅谈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问题

但是 现 阶 ,
段 的施工 和设计存在一 定 的问题 , 比如现 阶段 广泛施 行 的施
工 方 法还 在很大 程 度上 残 留着粗 放型 的特点 ,施 工 单 位 主要
技 术人 员是 上 世纪 末成 长起 来 的 队 伍 , 对 结 构 的理 解 很 浅

在施工

中遇 到难度时
设 计意 图就 得不 到很好 的执行
为代


简体结

的布

与结
构抗

转作






中心
与 刚度 中心 尽 可 能 重 合 。
施工 过 程 中要 严 防受力构件或钢筋错 位及 不 符合计算
依据 的钢 筋 。 为 了避 免与大型 设 备 预 埋 件等的 冲突而 进行的
设计或工

变更


以在设计
阶段
进行有

的避


同时设
计 单 位 应 引 起 足 够 重 视 在 , 自身 条 件 允 许 范 围 内建 立 相 关 档
的不 断进
步 等 阶段



思 路 不 断 成 熟 . 设 计 水 平 不 断 提 高 。 在 现 阶段 大 空 间 、 超 高层
等高端领 域 已 经
接近 成熟
。但是
随着社会分工

的细化
大部

分结构 工

师只会 依赖规 范
设计手册

、计算机 程序做 习 惯
性 传 统 设 计 , 缺 乏 创 新 ;更 重 要 的 是 不 愿 或 不 敢 创 新 , 有 的 甚

简述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

简述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

向裂 缝。 因此 当梁、柱偏心距 大于该 方 向柱 宽的 1 4 / 时应采用梁 水平 3梁 、柱 的截面 尺寸均满 足要求 ,此时可进 一步观察梁 、柱 的配 ) 腋 的措施 ,加腋 的构造 见 《 高层建 筑规范 》( 简称 《 以下 高规 》).3 筋率是否合适 。 61 - 条 ,加腋后 的粱在 验算梁 的剪 压 比和受弯承 载力 时 ,一般不计加 腋部 3 框架梁柱 的配筋 . 2 分截 面的有利影 响。水平加腋 部分斜 向设置 的水平钢 筋的直径不 宜小 1 架梁的配筋 ) 框 于 1 ,间距不小于20 m,附加 箍筋直径 不宜小于 48 0 。 4 0m )@20 对梁纵 向钢筋 的配筋 率为 0 % ~1 %较 为适宜 ,在配筋率 一定 . 5 . 5
下 吸收大量 的楼层 剪力 ,造成 平面 内各柱子 的刚度不 均匀 ,特别 是 当 他们都 强 ,则可能 会造成 同时破坏 ,后果会 更糟糕 ,损失会更 大。所 局部 凸出部位在端部或平 面中不对称将 产生扭转 效应 。 以,在 电算时一些 参数 的调整十分 重要 ,对 框架柱 的纵 向配筋 结果一 靠 的较近 ,如在B 点加 柱或形 成B 合一 的扁柱 ,将会使相 邻双 般可 以乘 以1 ~1 ,柱箍 筋的直 径宜增 加2 其 中角柱大些 ,边柱 、c . . 2 6 mm 柱或 扁柱在水平地 震力作用下 吸收大 量的楼层 剪力 ,造成平 面内各柱 次之 ,中柱可小一 些 ,柱 箍筋 的形 式宜采用 井字形 ,以增 强箍 筋对混 子 的刚度不均匀 ,特别是 当局 部凸 出部位在端 部或平 面 中不对称 将产 凝土 的约束 ,箍笳 的重 叠不宜多 于两个箍筋 。
的1 时 ,可 以采用增设 梁的水平方 向加腋等措 施 。 / 4 有模 拟水 平 地震作 用 的研 究表 明 ,当框架 梁 、柱 中心 线偏 心距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多层框架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设计方式,它通过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使得系统的各个部分能够相互独立、互相协作,从而实现系统的模块化、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1. 层次划分不当导致模块耦合度高在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层次划分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划分不当,就会导致模块之间的耦合度过高,从而影响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如果将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的功能划分不清,就会导致两者之间存在过高的耦合度。

在系统需求变更时,就会影响到多个模块,导致系统的维护成本增加。

2. 跨层调用增加系统复杂度在多层框架结构中,各层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调用关系。

当需要进行跨层调用时,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

当需要在表示层调用业务逻辑层的功能时,就需要考虑数据传输、参数校验等问题,增加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成本。

3. 数据一致性难以保障多层框架结构中,数据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但也是非常难以保障的。

当数据需要在不同的层之间传递和处理时,就会面临数据一致性的问题。

在业务逻辑层对数据进行修改后,需要将修改后的数据同步到表示层和数据访问层,就需要考虑数据的一致性和同步性。

4. 系统性能受到影响在多层框架结构中,各层之间的调用会增加系统的运行时开销,从而影响了系统的性能。

在数据访问层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操作时,可能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为了提高系统性能,就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增加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成本。

5. 对于小型项目成本较高对于小型项目来说,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成本可能会比较高。

因为小型项目通常需求相对简单,使用多层框架结构可能会显得“杀鸡用牛刀”,增加了系统的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

6. 多层框架结构的学习和应用门槛相对较高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需要对系统架构、设计模式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可能会面临学习和应用门槛较高的问题。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与处理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与处理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与处理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可以满足建筑物的需要。

然而,在框架结构设计时,也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

一、设计问题1、柱间距离过大或过小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中,柱的间距离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均匀性和承载能力。

当柱间距离过大时,会导致结构的整体性变差,承载能力减弱。

当柱间距离过小时,会增加框架结构的成本,且对于建筑物的使用和设计也会存在一定的限制。

解决方法: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合理安排柱的间距离,以确保整个结构的均匀性和承载能力。

2、连接节点布置不当框架结构的连接节点是整个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连接节点布置不当时,容易出现连接部位容易出现断裂、变形等现象,影响结构的使用效果。

解决方法: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连接节点的位置和数量,确保连接部位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要考虑到连接部位对于整个结构的影响。

二、施工问题1、梁柱之间的水平度不够在框架结构的施工中,梁柱的水平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如果梁柱的水平度不够,会导致结构滑动,从而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解决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梁柱水平度控制,确保梁柱之间的水平度达到标准要求,同时也需要对连接节点进行加固,以确保整个框架结构的稳定性。

2、焊接接头质量不过关在框架结构的施工中,焊接是一项关键工艺。

如果焊接接头的质量不过关,会容易导致连接部位的断裂和变形,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解决方法:在进行焊接工艺时,需要选用优质的焊接材料和设备,同时要加强焊接环节的检测和质量控制,确保焊接接头达到标准要求。

三、使用问题1、超载在框架结构的使用中,如果出现超载现象,会容易导致柱子弯曲、梁板渐变等情况,影响整个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解决方法:在建立框架结构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物使用的要求,并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和建设。

浅析框架结构设计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析框架结构设计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析框架结构设计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抗震、抗风性能较好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体系具有传力明确、结构布置灵活、抗震性和整体性好的优点,故而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被广泛运用。

目前随着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的多样化发展,这也对框架结构更合理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主要对框架结构设计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抗震等级;强柱弱梁1、从概念设计上须注意的几个问题(1)强柱弱梁在框架结构设计中,从结构抗震设计角度一直强调一个概念就是当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柱子不能先于梁破坏,这样结构的破坏只是局部性的构件破坏,而非柱子破坏这种可能引起整体性倒塌性的破坏。

其机理就是让塑性铰出现在梁端,柱端在大震时仍处于工作状态。

强柱弱梁的幅度大小取决于梁端纵筋不可避免的构造超配筋程度的大小,以及结构在梁、柱端塑性铰逐步形成过程中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和动力特征的相应变化。

因此,在满足建筑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将柱截面尺寸做得大一些,以增加柱的刚度,使柱的线刚度大与梁的线刚度,并控制柱的轴压比以增加延性。

在验算截面承载力时,将柱的弯矩设计值按规范要求进行放大,加强柱的构造配筋。

同时注意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3.4条要求,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以免在结构进入屈服阶段时不能形成塑性铰或者塑性铰转移到柱端。

(2)强剪弱弯强剪弱弯是保证构件延性,防止脆性破坏的重要原则,在结构设计中须加大各承重构件相对于其抗弯能力的抗剪承载力,使这些构件在结构经历罕遇地震时不至出现脆性剪切破坏。

在设计中对于框架结构中的梁柱应注意其抗剪验算,在满足规范规定的剪跨比和跨高比限值的基础上,其配筋也要满足相应的计算和构造要求。

(3)注意构造措施在楼梯间位置的框架柱和建筑立面为带型窗的框架柱,在设计时须注意由于经常会在层间设置框架梁,使得这些位置的框架柱容易形成短柱。

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业主对于建筑框架结构的安全性及美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既提高建筑框架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又能提高抗震性能,因为,框架结构是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重点环节,也是多层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本文就框架结构设计原则、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标签:框架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房地产业近两年来发展迅猛。

在要求建筑舒适安全的同时,人们也更加注重建筑物的形象,注重对建筑美的追求,建筑的立体空间和外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复杂的结构在设计中加大了对建筑物安全性的要求。

一、框架结构的设计工作(一)对荷载进行取值。

对与一些固定材料的标准值只要按照材料的自重标准值和材料的设计尺寸进行计算,但是对于一些变化较大的结构部件或者是材料则要取其下限值和上限值,例如一些现场制作的保温材料,又或者是混凝土之类比较容易产生变化的材料。

同时对于风荷载、雪荷载、抗震设防都必须要计算在内。

(二)荷载组合。

在对框架结构进行设计时,其结构荷载的标准值、分项系数、组合值系数以及动力系数必须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根据设计的标准来定,采用的荷载组合可分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此外,在对荷载组合进行取值时一定要符合以下的原则;第一、雪荷载和屋面活荷载不同时进行考虑,只需取这两者中的最大值即可;第二、雪荷载和屋面活荷载的最大值要与积灰荷载同时进行考虑;第三、地震作用不和风荷载同时进行考虑。

(三)截面形式。

对于钢梁截面的设计方法主要是先进行初选,然后验算,如果验算不符合标准就对其截面重新进行修改并且验算。

如果钢梁的内力比较大时,就需要对组合梁进行采用,所谓的组合梁就是将三块钢板进行焊接,使其成为工字型的截面。

(四)材料选取。

在对桩型或者柱形构件选取材料时,首先应该选择热轧H 型钢,所谓的H 型钢是以工字型钢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这种钢材翼缘比较宽、内外的表面相互平行的热轧型的钢材。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多层框架结构在软件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其主要目的是将软件的不同部分分层管理,实现模块化、可维护、可扩展的软件开发过程。

但是,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多层框架结构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下面就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1. 多层框架结构的层次划分不够清晰多层框架结构的核心是分层管理,但是,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常常出现层次划分不够清晰的情况。

这会导致不同层之间的耦合度过高,影响软件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层次划分来进行模块化设计,并且在不同层之间定义好清晰的接口和规范。

有时候,在设计多层框架结构的时候,为了更加严格地分层管理,会划分出过多的层次,这会导致程序不必要地复杂,增加了设计的难度和维护的成本。

因此,在设计框架结构时,应该尽可能地降低层数,避免过多的嵌套。

3. 多层框架结构中层与层之间的依赖关系难以管理在多层框架结构中,各层之间的依赖关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种依赖关系也可能会导致软件模块之间相互交织,难以维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议采用IOC(Inverse Of Control,控制反转)和DI(Dependency Injection,依赖注入)设计思想来实现各层之间的松耦合。

4. 多层框架结构过于死板,难以灵活应对变化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变化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多层框架结构的固定格式可能会限制了软件的灵活性。

因此,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灵活应对变化,采用可配置化、可插拔式的设计思想,将不同层之间的关系打破,实现不同模块的自由组合。

5.多层框架结构对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多层框架结构需要软件工程师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需要熟悉各种设计模式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如果软件开发团队的技术水平不够高,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代码冗余和维护成本的增加。

综上所述,多层框架结构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有很多的优点,但是也会遇到很多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在设计过程中遵循相关规范,严格按照层次划分来进行模块化设计,并且灵活应对需求变化,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同时提高软件工程师的技术水平。

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在谈到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时,大家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各种高楼大厦的画面。

那种巍然屹立在城市的天际线上的建筑,是不是就让人觉得特别有安全感?是的,混凝土框架的设计,正是这种大楼牢牢站稳的秘密所在。

可问题也来了,搞设计可不简单,里面的猫腻可多着呢。

咱们今天就聊聊,在做这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得面对哪些关键问题,怎么一个个解决它们。

首先嘛,咱得说说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骨架”问题。

大家知道,一座楼的骨架是承载全楼重任的。

你可以把它想成是咱们人的骨头。

要是骨架不够稳固,其他的都得“崩”。

可是混凝土本身的性质,谁都知道,重又硬,不灵活。

这里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在设计时保证混凝土框架能承受住各方面的压力,又不至于让它变得“硬邦邦”没弹性。

换句话说,就是得考虑到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做到“刚柔并济”。

说白了,就是不能让这座楼“死板”。

设计师们可得绞尽脑汁,在材料的选用、厚度的设置上玩出花来。

没点本事,真不好搞。

再来一个不容忽视的坑,那就是地基的问题。

说白了,地基就像是人类的脚,它得稳,脚不稳,整个身体都会摇晃。

这个问题有点麻烦,因为每个地基的土质都不一样。

有的地方土质松软,有的地方土层又深又硬,设计师得根据这些不同的土壤特性来调整基础设计。

要是在软土地基上不小心设计得太过火,楼可能就成了“立不住”的墙。

再说了,若是没考虑好地震的因素,一旦发生震动,楼不仅会晃得像个大秋千,甚至可能直接“倒霉”。

设计师们得确保地基稳定性,才不至于让整座楼陷入“不稳定”的尴尬境地。

接着咱得聊聊抗震的问题。

现在大城市的高楼越来越多,建筑高度一增加,抗震要求也就高了。

想象一下,楼层高了,一旦发生地震,楼里的人想要安全撤离,那得有多难!所以,设计的时候,抗震设计是重中之重。

你可以把抗震设计理解成是给楼加了个“保护罩”。

为了确保这层保护,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到混凝土的强度,还得在结构上做很多文章。

浅谈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浅谈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在“ 特殊构件定义 ’ 面一定要设定, 里 否则引起框架柱 的角柱配筋不足 。 和《 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 按照不同的抗震等级、 不同的轴压 比给 出约束混
2 框架结构中结点和梁端钢筋过密的问题
凝土必要的最小配箍特征值 (v £ 。以此为基准 , : ) p 考虑轴压 比限值的
箍筋直 径、 筋肢距 、 箍 箍筋 间距等达 到一 定数值 因结构 计算的要求 , 框架 结构的结点及粱端 部的钢筋过 密 , 施工 时 因素包括箍 筋的形式 、 轴压 比的限值 即可放松, 可以增加 01 00 。在柱的截面 中部附加 . 或 .5 绑扎钢筋振捣混凝土 困难 , 易发生 以下病 害: 容 ①钢筋 间距太 小, 不符合 时, 亦可 以增加轴压 比的限值。 对于高强混凝土 c C , 要考虑低强 构造 要求, 甚至 多根钢 筋并排放置 , 筋与混凝土之 间的粘 结强度 不能 芯筋 时, 钢
园林、 建筑 、 规划与结构设计
建材发展导 向 2 1 年 1 0 1 0月
浅谈框架结构设计 中的常见 问题与解决方法
阎青松
( 江苏中大建筑工程 设计有 限公司)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 了框架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 并结合实际情况, 问题 的解决提 出一些经验方法。 对 关键词 : 架结构设计 : 框 问题; 方法
数可根据填充墙的材料及数量按规范选取 。
采用 增大混凝土柱 的截 面面积 ,而其纵 向钢 筋却多按最 小构造 要求配
ST A WE或 T T A 等计算软件的梁输入模型均 为矩形截面, 未考虑楼板 置。但 是这样 一来 很大的柱截面面积不仅占去 了许多宝贵的建筑空间, 形成 T形截面而引起梁刚度增大, 计算出的地震剪力偏小, 使结构偏于不 而且也使柱 的高度与柱的截面高度之 比 H h 4 /< ,柱 的破坏形式可 由小偏 安全 。因此计算 时应将梁刚度进行放大, 放大系数中梁取 2 、 . 边梁取 1 压破坏转变为脆性的剪切破坏, O . 5 仍然 没有达到抗震的安全可靠的要求 。 为宜。 计算 中应考虑楼梯构件 的影响。 A WE软件计算中, ST 框架柱 的角柱 这种轴压 比设计不合 理的方法 应尽快调整,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正常情况下 , 非耦联计算地震作用时, 框架 结构基 本 自振周 期: O1 . ) N为结构计算层数) T:(. 01 N( 2 5 。如果计算周期偏 离上 述值太远 , 应当考 虑本工程刚度是否合适 , 必要 时调整 构件 截面
尺 寸。 如果构 件截 面尺 寸和布置正常 , 无特殊情况而计算周期相 差太远 , 应检查输 入数据有无错误 , 震动模型有无异常等。
构件的截 面尺寸和材料强度 宜 自 下而上逐渐减小 ( 不应在 同一
层同时改变构件 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 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 , 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 () 2 框架结构宜 设计成双 向梁柱刚架体 系 以承受纵横 两个
研究表 明, 由于土在地震时的应力应变关系为非线性的 , 在 同一地 点, 地震 时场地的卓越周期并不是不变的, 而将 因震级大
() 4 框架 结构按抗震设计时, 不应采用部分 由砌体墙承重之
实上 , 自由度 结构体系具有 多个 自 周期, 多 振 不可 能完 全避 开场
地卓越周期 。
31 振 型 .. 2
正常计算结果 的振型 曲线 多为连续光滑 曲线 ,当沿 竖向有 非 常 明显 的刚度 和质量 突变 时振型 曲线可 能有不 光滑 的畸 变 点。框架结构的基本振型为剪切 型。
园林 、 建筑 、 规划与结构设计
建材发展导向 2 1 0 0年 1 月 1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 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古 宝铖
( 东省 佛山市)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作者对框架 结构设计中相关问题 的产 生及处理措施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 框架结构 ; 计算 ; 处理措施

带穿层柱框架结构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及建议

带穿层柱框架结构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及建议

带穿层柱框架结构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及建议在建筑行业中,穿层柱框架结构是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

这种结构的设计与施工需要考虑许多因素,以确保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

以下是关于带穿层柱框架结构设计的若干问题的探讨和建议。

1.结构设计要考虑地震因素穿层柱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非常重要。

因此,在设计带穿层柱的框架时,应考虑地震荷载。

这意味着必须将结构的水平抗力能力考虑在内,并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性能。

为避免结构倒塌或破坏,建议在设计时保证具有良好的结构韧性和耗能能力,以减少地震带来的影响。

2.结构常用材料的选择带穿层柱的框架结构的常用材料是钢和混凝土。

钢是一种很好的建材,可用于高层建筑。

但是,由于钢与混凝土的线性膨胀系数不同,这种结构可能导致张力中的损失。

因此,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需要根据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的专业知识,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确保设计最优的结构设置。

3.框架节点的设计应得到高度重视框架节点是结构的脆弱环节。

穿层柱框架结构中的节点应考虑一些因素,如转弯半径、钢筋直径和沉降等因素。

设计师和工程师应该合作,制定最优的节点设计方法。

合理的节点设计可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4.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在穿层柱框架结构的构建过程中,质量控制和安全问题应得到重视。

施工员必须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操作,并在建筑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测试。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运用适当的施工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带穿层柱框架结构是一种高效的建筑设计方式。

然而,为实现结构的完美,需要在设计、材料选择、节点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接受专业人员的专业建议时,遵循合理、科学的结构设计和质量控制步骤,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质量和持久性。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与处理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与处理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与处理一、设计中的问题1. 不合理的结构布局在多层建筑的设计中,不合理的结构布局可能导致结构荷载分布不均匀,增加结构内力,影响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而且,不合理的结构布局还会增加结构构件的数量,增加成本,降低经济性。

2. 结构节点设计问题结构节点是框架结构的重要部分,对结构的整体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合理的节点设计容易导致结构的局部应力集中,影响整体结构的承载性能和抗震性能。

3. 抗震设计不足多层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中存在着诸多难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地震力的作用机制以及对结构的影响。

如果抗震设计不足,结构在遭受地震作用时将容易发生破坏。

1. 施工工艺不当框架结构的安装需要按照严格的工艺规范进行,如果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工艺问题,将会导致结构质量不达标,影响结构的使用性能。

2. 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多层建筑结构的施工现场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管理不到位容易导致施工质量问题,影响结构的整体安全性。

3.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三、问题的处理1. 加强设计前的分析与研究在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初期阶段,需要加强对结构布局、节点设计及抗震设计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2. 强化监督与检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强化对施工工艺和质量的监督与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施工技术水平,确保框架结构安装的质量和安全。

结语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和监理工程师的共同努力才能保障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对设计与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可以减少结构的隐患,提高结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能够对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相关问题有所启发,并为相关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些帮助。

框架结构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框架结构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框架构造设计中留意的问题框架构造是由梁和柱这两种建筑材料以刚接或是铰接相连组成框架来抵抗适用过程里消灭水平荷载或是竖向荷载状况的承重体系构造。

这种构造有形式简洁、布置灵敏等优点,因此在现代工业建筑中被广泛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框架构造概念不明确、施工条件限制、构造设计不完善等问题,阻碍了工程的顺当完成。

本文结合工程中的实际状况,对框架构造设计中产生的问题开放逐一分析。

标签:框架构造设计;建筑构造;问题框架构造设计由两局部组成,根底设计和上部构造设计。

其中,根底设计包括确定建筑埋深和持力层、设计根底选型和构造。

上部构造设计包括布置框架构造;计算荷载、内力和位移以及梁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设计;选用计算模型等。

一、框架构造设计中的梁柱问题〔一〕根底梁、根底连梁和地下框架梁之间的区分在框架构造设计中,根底梁、根底连梁和地下框架梁这三个概念常常简洁被人混淆。

在这里我们首先区分一下它们的概念及作用。

根底连梁是指框架独立柱下根底设计中,在接近根底顶面的位置设置双向地下梁来使得根底整体性的提高,用于调整上部构造中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和支撑框架底层墙体。

当根底埋深较小时,根底拉梁的顶标高于一般的标准和根底连梁高度相当,计算模型不是支撑在连续梁上而是在根底上简支梁。

当根底梁底架空时,可以使得根底拉梁的实际受力到达计算模型标准。

消灭根底埋深较大时,根底拉梁的顶面标高会高于一般位于地坪下500,这样使得能使计算模型将其当成由软件计算完成的单层框架,有利于根底拉梁墙体的节约。

此时的根底拉梁属于地下框架梁。

它的截面尺寸和配筋要求与楼面框架梁一样。

根底梁是起根底作用的,它用来承受地基反力。

例如筏板根底梁,承受地基反力是由根底梁和根底底板共同承受的。

它的计算模型选择“倒梁楼盖法”,其根底梁受力筋的位置与楼面框架梁的设置位置相反。

〔二〕框架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选择框架构造设计的前提是对梁柱截面尺寸的选择,截面尺寸的选择不仅应符合工程要求的取值范围还应当尽量使得柱线刚度和梁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框架结构设计中问题探析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迅速,设计思想在不断更新,建筑平面布置与竖向体形也越来越复杂,这就给高层框架结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框架结构结构设计1 建筑框架结构的基础部分设计1.1 对于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米)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

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1.2 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

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地下室底板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

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

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尤其是在周围有建筑时有用),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

1.3 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1.4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1.5 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

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高差的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

建筑层数相差较大时,应在层数较低的基础方格中心的区域内垫焦碴来调整基底附加应力。

1.6 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与相近的基础做成柱下条基。

柱下条形基础的底板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

两根柱的柱下条基的荷载重心和基础底版的形心宜重合,基础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阶形,或调整挑梁两端的出挑长度。

1.7 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

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

1.8 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

1.9 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板钢筋应拉通(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2或1/3),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

1.10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o,一是没用,二是容易出现裂缝。

1.11基础底面积不应因地震附加力而过分加大,否则地震下安全了而常规情况下反而沉降差异较大,本末倒置。

2 建筑框架结构的柱部分设计2.1 地上为圆柱时,地下部分应改为方柱,方便施工。

圆柱纵筋根数最少为8根,箍筋用螺旋箍,并注明端部应有一圈半的水平段。

方柱箍筋应使用井字箍,并按规范加密。

角柱、楼梯间柱应增大纵筋并全柱高加密箍筋。

幼儿园不宜用方柱。

2.2 原则上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

2.3 柱内埋管,由于梁的纵筋锚入柱内,一般情况下仅在柱的四角才有条件埋设较粗的管。

管截面面积占柱截面4%以下时,可不必验算。

柱内不得穿暖气管。

2.4 柱断面不宜小于450×450,混凝土不宜小于c25,否则梁纵筋锚入柱内的水平段不容易满足0.45la的要求,不满足时应加横筋;否则在梁柱节点处钢筋太密,混凝土浇筑困难。

异型柱结构,梁纵筋一排根数不宜过多,柱端部纵筋不宜过密,否则节点混凝土浇筑困难。

当有部分矩形柱部分异型柱时,应注意异型柱的刚度要和矩形柱相接近,不要相差太大。

2.5柱应尽量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来满足轴压比的限制,减小断面尺寸。

2.6尽量避免短柱,短柱箍筋应全高加密,短柱纵筋不宜过大。

2.7考虑到竖向地震作用,柱子的轴压比及配筋宜留有余地。

2.8独立柱上或柱的中部(半层处)有挑梁时,挑梁长度应有限制。

3 建筑框架结构的梁部分设计3.1 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

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

规范说的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

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

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

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

当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

还有当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载相对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

3.2 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

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

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外皮与柱外皮平齐。

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

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

3.3 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

当采用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严重。

3.4 原则上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

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

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

小断面的连续梁或框架梁,上、下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尽量不在支座搭接。

3.5 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3.6上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

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3.7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

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

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

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

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

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

对于大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压钢筋以减小挠度。

挑梁配筋应留有余地。

3.8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

梁从构造上能保证不发生冲切破坏和斜截面受弯破坏。

3.9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牛腿计算或按深梁构造配筋。

3.10扁梁宽度不必过大,只要钢筋能正常摆下及受剪满足即可。

因为在挠度计算时,梁宽对刚度影响不大,加宽一倍,挠度减小20%左右。

相对来讲,增大钢筋更经济,钢筋加大一倍,挠度减小60%左右,同时梁的上筋应大部分通长布置,以减小混凝土徐变对挠度的增大,如果上筋不小于下筋,挠度减小20%。

3.11当一宽框架梁托两排间距较小的柱时,可加一刚性挑梁,两个柱支承在刚性挑梁的端头。

3.12梁宽大于350时,应采用四肢箍。

4 建筑框架结构的现浇板部分设计4.1 板的钢筋宜采用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

(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

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4.2 相连几个房间的同型号同间距板底钢筋宜连通。

4.3 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

4.4 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

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

4.5 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4.6 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4.7 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

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

5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5.1 在设计框架结构和裙房时,高低跨之间不要采用主楼设牛腿、低层屋面或楼梯梁搁在牛腿上的做法,也不要用牛腿托梁的方式作为防震缝。

因为在地震时各单元之间,尤其是高低层之间的震动情况不同,连接处很容易压碎、拉断。

因此,凡要设缝,就要分得彻底,凡不设缝,就要连接牢固,绝不能似分非分,似连非连,否则很容易在地震中破坏。

5.2 由于建筑的需要,有时需要框架梁外挑,且梁下设置钢筋混凝土柱。

在柱的内力和配筋计算中,有些设计人员对其受力概念不清,误认为此柱为构造柱,并且其配筋为构造配筋,悬臂梁也未按计算配筋,这样有可能导致水平荷载作用下承载力不足,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实际上,在结构的整体计算中,此柱为偏心受压构件,柱与梁端交接处类似于框架梁、柱节点,应考虑悬臂梁梁端的协调变形。

所以对于此柱应作为竖向构件参与结构的整体分析,并且柱与梁端交接处应按框架梁、柱的节点处理。

5.3 填充墙拉筋和预埋件等不应与框架梁、柱的纵向钢筋焊接,宜采用在柱内预留预埋件,待砌筑填充墙时再将拉结筋与之焊接的施工方法。

6 结语采用框架结构形式,可形成内部大空问,能进行灵活的建筑平面布置,因此,框架结构体系在结构设计中应用甚广,对于框架结构的内力目前多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来进行分析和计算,但是目前有的工程设计人员过分地依赖计算机的计算结果,而缺少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在一些图纸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为以后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每个设计者的经验不同,对规范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处理某个设计问题时,也就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基础、梁、柱、板四部分应注意的问题,本人分别提出了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