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理论指导:损伤与抗损伤反应之间的关系及作用
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助于预防 和缓解各种身心疾病。
社会支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缓解压力、增强心理 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工作与生活平衡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有助于保持身心 健康。
THANKS
感谢观看
外源性病因
指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如物理、化学、生物等。
社会心理因素
指由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如生活压力、情绪波动等 。
发病机制
损伤与抗损伤
疾病发生时,机体一方面受到 损伤,另一方面也产生抗损伤
反应,二者相互作用。
应激与适应
当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时,会产 生应激反应,但同时也会适应 这种刺激,以维持机体的稳态 。
03 疾病过程中的病 理生理功能紊乱
代谢紊乱
糖代谢紊乱
血糖过高或过低,可能导致昏迷、休 克等严重后果。
脂肪代谢紊乱
血脂异常,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等。
蛋白质代谢紊乱
如低蛋白血症、高蛋白血症等,影响 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
电解质紊乱
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等,影响心脏 、肌肉等器官功能。
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
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
保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减少高 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 等,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代谢水平和免 疫力。
规律作息
控制体重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调节身 体机能和内分泌。
病理生理学 问答题
1.什么是基本病理过程?请举例。
[答案]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
如: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缺氧、发热、应激、休克、DIC等。
1.简述健康和疾病的含义。
[答案]健康和疾病是一组对应的概念,两者之间缺乏明确的判断界限。
一般认为一个人的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社会环境的适应上均良好的状态。
健康的相反面即是疾病,一般认为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发生损伤与抗损伤反应,而且表现出自稳调节紊乱的异常生命活动现象。
2.举例说明因果交替规律在发病学中的作用。
[答案]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的变化,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而这些变化又作为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如此因果不断交替转化,推动疾病的发展。
例如暴力作为原始病因引起机体创伤,机械力是因,创伤是果,创伤又引起失血等变化,进而造成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等一系列后果。
如此因果不断交替,成为疾病发展的重要形式。
3.举例说明损伤与抗损伤规律在发病学中的作用。
[答案]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发生的变化基本上可分为损伤和抗损伤过程,两者相互对立,它是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它们间的力量对比影响疾病的发展方向和转归。
损伤强于抗损伤时,疾病循着恶性螺旋向恶化方面发展;反之,则向恢复健康方面发展。
损伤和抗损伤虽然是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又可相互转化。
例如失血性休克早期,血管收缩有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保证重要器官的血供,但收缩时间过久,就会加剧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使休克恶化造成组织细胞的坏死和器官功能障碍。
4.什么是脑死亡?试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答案]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的标志是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即整体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
目前一般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判定脑死亡的根据是:①不可逆昏和大脑无反应性;②呼吸停止,进行15分钟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③颅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或固定;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血管造影)。
病理生理学简答题
什么是基本病理过程?试举例说明。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例如在许多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过程中都可以出现发热这一共同的基本病理过程。
虽然致热的原因不同,但体都有源性致热原生成,体温中枢调定点上移,以及因发热而引起循环,呼吸等系统成套的功能和代改变。
都起一定的作用,但一进入体后,它的致病性常常发生改变,它可被体液稀释,中和或被机体组织解毒。
3 致病作用除同毒物本身的性质,剂量有关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于作用部位和整体的功能状态;4 除慢性中毒外,化学性因素的致病作用潜伏期一般比较短。
什么是脑死亡?判断脑死亡有哪些标准?它是指“包括脑干功能在的全脑功能不可逆和永久的丧失”。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一般是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志。
它意味着人的实质性死亡。
标准:(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的深昏迷(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6)脑血管造影证明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两者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是构成疾病各种临床表现,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
同时,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斗争及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常常影响疾病的发展方向和转归。
例如烧伤引起皮肤、组织坏死,血液大量渗出、血压下降等损伤性变化。
同时体会出现白细胞增加、微动脉收缩、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等一系列抗损伤反应。
如损伤较轻,则可通过各种抗损伤反应和恰当的治疗,机体可恢复健康;反之,如损伤较重,抗损伤的各种措施无法抗衡损伤反应,又无恰当而及时的治疗,则病情恶化。
由原始致病因素引起的后果,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另一些变化的原因。
这就是因果交替规律。
例如,大出血时(原因),心输出量减少引起血压下降(后果),这一后果又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新的原因),致使小血管收缩、组织缺血、缺氧、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微循环淤血,最后进一步使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新的后果)。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二章疾病概论
第二章疾病概论一、多选题[A型题]1.健康是指A.没有躯体疾病 D.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B.精神饱满、乐观向上 E.有自我保健意识C.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答案]D[题解]健康应是身心健康的总称。
不生病或只有心理健康都是不全面的。
2.疾病的概念是A.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B.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出现的成套的病理过程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疾病(disease)英文原意为“不舒服”E.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而有异常活动[答案]C[题解]疾病本质的概念为在病因作用下,因内外环境失调而发生的不同于健康的异常生命活动。
3.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A.疾病的原因 D.疾病的内因B.疾病的条件 E.疾病的外因C.疾病的诱因[答案]A[题解]原因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而且决定了该病的特异性4.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E.某些条件也可以称为诱因C.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答案]B[题解]有些疾病发生只有病因,没有明显的条件参与,如刀伤。
5.下列哪一项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A.疾病的经过与归转 D.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程序B.疾病过程中因果转化 E.疾病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影响C.疾病过程中原因和条件的关系[答案]B[题解]因果交替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
因为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揭示因果交替就会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势,把握疾病的主导环节进行治疗。
6.在损伤与抗损伤的发病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A.贯穿疾病的始终 D.相互联系,相互斗争B.决定疾病的消长和转归 E.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损伤的表现C.同时出现,不断变化[答案]E[题解]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是损伤表现,有时也是抗损伤表现。
7.在局部和整体的发展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A.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 D.全身疾病可以表现在局部B.只有局部病变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E.全身病变和局部病变何者占主导应具C.局部病变可以蔓延到全身体分析[答案]B[题解]对疾病有整体观的同时,也不能否定有时因局部病变产生疾病的可能,如阴道白斑(癌前病变)、皮肤瘢痕等。
执业医师考试病理生理学知识点
执业医师考试病理生理学知识点病理生理学是执业医师考试中的重要科目,它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以下是一些常见且重要的病理生理学知识点。
一、疾病概论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病因可以分为生物性因素、理化因素、营养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性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损伤与抗损伤之间的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两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决定着疾病的发展方向和结局。
因果交替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不断交替转化,推动疾病的发展。
局部病变可以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影响整体,而机体的整体反应也会影响局部病变的发展。
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水和电解质平衡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条件。
常见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包括脱水、水中毒、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等。
脱水根据血钠浓度的变化分为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时,水和钠成比例丢失,血钠浓度正常,细胞外液量减少。
低渗性脱水时,失钠多于失水,血钠浓度降低,细胞外液量明显减少。
高渗性脱水时,失水多于失钠,血钠浓度升高,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
水中毒是指水的摄入量超过了排出量,导致水在体内潴留,引起一系列症状。
低钠血症是指血钠浓度低于 135mmol/L,可由肾性失钠、肾外失钠等原因引起。
高钠血症则是血钠浓度高于 150mmol/L,常见于水摄入不足、水丢失过多等情况。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常见原因有钾摄入不足、钾丢失过多和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等。
低钾血症可导致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
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高于 55mmol/L,多由肾排钾减少、钾摄入过多或细胞内钾释放入血等引起,严重的高钾血症可导致心跳骤停。
三、酸碱平衡紊乱正常人体的体液酸碱度相对稳定,pH 值在 735 745 之间。
(完整版)病理生理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C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A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B)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A.临床观察B.动物实验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E.形态学观察简答题: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什么是循证医学?所谓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必须遵循该原则,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获取、分析和综合从社会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获得的研究结果,为探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发病机制与实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因为人与动物不仅在组织细胞的形态上和新陈代谢上有所不同,而且由于人类神经系统的高度发达,具有与语言和思维相联系的第二信号系统,因此人与动物虽有共同点,但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人类的疾病不可能都在动物身上复制,就是能够复制,在动物中所见的反应也比人类反应简单,因此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不经分析机械地完全用于临床,只有把动物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相互比较、分析和综合后,才能被临床医学借鉴和参考,并为探讨临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
第二章疾病概论一、选择题1.疾病的概念是指( c)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E)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B)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4.死亡的概念是指( D)A.心跳停止B.呼吸停止C.各种反射消失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C)A.瞳孔散大或固定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C.自主呼吸停止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E.不可逆性深昏迷6.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B )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二、问答题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病原体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
病理学本科课件-适应、损伤
当人体受到损伤时,为了应对损伤带来的影响,可能会产生新的适应反应。例如 ,长期患有慢性疾病的人,身体会逐渐适应疾病带来的不适,从而维持正常的生 理功能。
适应与损伤的相互作用
适应与损伤相互影响
适应和损伤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适应可以减少损伤的发生和减轻损伤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损伤可以破坏 适应反应并引发新的适应反应。
适应、损伤与常见疾病的发生
适应与常见疾病发生
在长期慢性压力或不良环境下,人体 可能会出现适应障碍,进而引发一系 列常见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等。
损伤与常见疾病发生
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引起的组 织损伤,可能导致炎症、感染等常见 疾病的发生。
适应、损伤对疾病进程的影响
适应对疾病进程的影响
适应障碍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使疾病更容易发生和恶 化。
细胞代谢异常
损伤导致细胞代谢异常,细胞 内能量供应不足,影响正常生 理功能。
细胞坏死和凋亡
严重损伤导致细胞坏死和凋亡 ,引发组织、器官功能丧失。
损伤的修复过程
止血和凝血
损伤后,机体迅速启动止血和凝血机制,防止出血过 多。
炎症修复
炎症反应过程中,受损组织逐渐修复,炎症细胞清除 坏死组织和细菌。
再生和纤维组织形成
02
损伤
损伤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损伤是指各种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组织、器 官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引发机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
分类
根据损伤的性质和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损伤;根据损 伤的组织类型,可分为细胞、组织、器官损伤等。
损伤的病理变化
炎症反应
损伤后,机体发生炎症反应, 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 。
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四)论述题(2020年)
病理⽣理学试题及答案--(四)论述题(2020年)《病理⽣理学》试题及答案——论述题第⼀章绪论1.病理⽣理学研究的范畴是什么?病理⽣理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题要点]病理⽣理学研究的范畴很⼴,包括:①病理⽣理学总论;②典型病理过程;③各系统的病理⽣理学;④各疾病的病理⽣理学和⑤分⼦病理学。
我国病理⽣理学⽬前的教学内容是研究疾病共性的规律,仅包括病理⽣理学总论、病理过程及主要系统的病理⽣理学。
2.为什么说医学研究单靠临床观察和形态学研究是有局限性的?试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①临床观察与研究以不损害病⼈健康为前提,故有局限性;②形态学研究⼀般以病理标本和⼫体解剖为主,难以研究功能和代谢变化。
举例:休克的微循环学说、肿瘤癌基因研究、酸碱失衡的⾎⽓分析等。
3.为什么说病理⽣理学的发展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答题要点]①19世纪已有实验病理学的诞⽣,已认识到研究疾病功能和代谢变化的重要性;②20世纪病理⽣理学的研究推动了医学研究;③21世纪是⽣命科学的世纪,随着⼈类基因谱的破译,必将进⼀步研究疾病的基因表达和基因功能,这⼀任务也必然会落在病⽣⼯作者⾝上。
第⼆章疾病概论1.试从糖尿病合并局部感染阐明疾病发⽣原因和条件的关系[答题要点]糖尿病引起机体抵抗⼒的降低可以成为感染性疾病如疖、败⾎症、结核病、肾盂肾炎等发⽣的条件,⽽感染是病因。
2.举例阐明疾病过程中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表现。
它们的相互关系在疾病发⽣发展中有何意义?[答题要点]在疾病的代谢、功能、形态学变化中可分为两⼤类:1.对机体有利抗损伤,防御代偿性反应;2.对机体不利损伤,损伤障碍性反应:(1)两者同时存在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2)两者⼒量对⽐决定预后发展的⽅向;(3)两者⽆明显界限,⼀定条件下可互相变化。
举例:烧伤。
3.举例阐明疾病过程中的因果交替,它对疾病发展过程有何影响[答题要点]原始病因引起结果成为新的原因(称为发病学原因),以此延续下去不断发展;因果转化链愈来愈向好的⽅向发展称为良性循环,导致康复;因果转化链愈来愈向不好的⽅向发展称恶性循环,导致死亡。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填空
本总结是结合近两年咨询来的考试题和蔡军伟老师画的全部重点总结出来的,黄色划线是曾经的考试题,画星是我认为本次考试有很大可能会出的,若有什么错误或遗漏的欢迎联系我。
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
234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5、细胞死亡:指细胞作为一个基本单位的永久性功能丧失。
6、细胞凋亡:指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序死亡。
7、凋亡小体:细胞凋亡时,胞膜皱缩内陷,分割包裹胞浆,内含DNA物质及细胞器,形成泡状小体称为凋亡小体。
8、脱水: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
9、低渗性脱水: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过程,失钠>失水,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11、等渗性脱水:水、钠按正常血浆浓度比例丢失引起的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血钠维持在130-150mmol/L,渗透压浓度280-310mOsm/L。
12、水肿(显隐性):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聚积的病理过程。
显性水肿: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时,留有凹陷。
隐形水肿:全身性水肿时,皮下组织液增多,当水肿液不超过原体重的10%时,手指按压不会出现凹陷征。
致体温升高,尤其是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出现脱水热。
15、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1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17、代谢性酸中毒: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的PH下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失衡。
18、代谢性碱中毒: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增多而导致的PH升高。
19、呼吸性酸中毒: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而导致血浆中PH下降。
20、呼吸性碱中毒:指因通气过度,血浆中PaCO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血浆中PH升高21、阴离子间隙(AG):实质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阳离子(UC)的差值,即AG=UA-UC=[Na+]-[Cl-]-[HCO3-],正常为12mmol/L。
《病理生理学》练习题重点
一、选择题 A 型题1. 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是E.疾病的表现及治疗的科学 2. 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是A ・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 讨论典型病理过程C. 研究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和结构的变化D. 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E. 讨论系统器官的总体改变 3.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A .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 讨论典型病理过程C. 研究某个系统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D. 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E. 讨论系统器官的总体改变 4. 病理生理学各论是指A ・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讨论典型病理过程C. 研究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D.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E.讨论系统器官的病理生理学 5. 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A, 发热B,水肿C.缺氧D.心力衰竭 E.代谢性酸中毒 6. 病因学的研究是属于 A. 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 B,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内容 C.病理生理学各论的内容D,疾病的特殊规律E.研究生物因素如何致病7. 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 A. 病人 B.病人和动物 C.疾病 D.动物实验 E.发病条件 B 型题A. 各个疾病中出现的病理生理学问题B.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病理变化C.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D.重要系统在不同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E.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机制 1.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的是 2. 基本病理过程主要研究的是 3. 疾病概论主要研究的是第一章A. 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 ・患病机体形态结构变化的科学B. 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D.患病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C型题A,呼吸功能衰竭B・弥散性血管内凝血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基本病理过程包括2.系统病理生理学包括x型题1.病理生理学主要从什么方面来揭示疾病的本质A功能方面B形态方面C代谢方面D细胞结构方面E超微结构方面2.病理生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A.临床观察B.动物实验C.流行病学调査D.病变器官形态学变化的研究E.尸体解剖三、名词解释1 .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的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的医学基础理论科学。
病理生理学理论指导:创伤和感染在MODS中的作用
(一)创伤
严重的组织创伤尤其是多发伤、多处骨折、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合并大量失血和低血容量休克或延迟复苏等情况下,经过复苏有一段时间病情平稳,而在伤后12~36 h 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继之发生肝、肾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
患者表现如全身性感染但血中无细菌和内毒素,主要是由创伤和坏死组织引起炎症介质大量释放所引起。
(二)感染
严重的全身性感染过程中可出现多个器官功能不全。
据Eiseman 统计,MOF 病例中7 %由全身性感染引起,死亡率约70 %.Carrico 报道,腹腔内感染手术后30 %~50 %发生MOF.Fry 统计腹腔内感染伴MOF 者死亡率在80 %以上。
感染的原发灶约50 %在肺内,40 %在腹腔内。
肠屏障功能障碍时肠内细菌可进入循环血中,烧伤和创伤的创面感染也可发展为全身性感染。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2疾病概论(刘艳凯)
第二章疾病概论一、选择题A型题1。
血友病的致病因素是A.生物性因素B.免疫性因素C.先天性因素D.营养性因素E。
遗传性因素[答案]E2。
对胎儿生长发育有损伤的因素是A.生物性因素B。
先天性因素C。
遗传性因素D。
营养性因素E。
免疫性因素[答案]B3.基因突变是指A。
染色体数量与结构的改变B。
易患某种疾病的素质C。
基因的化学结构改变D。
损伤胎儿生长发育的改变E.免疫功能的改变[答案]C4.染色体畸变是指A.基因的化学结构改变B。
染色体数量与结构的改变C。
易患某种疾病的素质D.损伤胎儿生长发育的改变E。
免疫功能的改变[答案]B5.发病学研究的内容是A。
疾病发生的原因B。
疾病发生的条件C。
疾病发生的诱因D。
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E。
自稳调节紊乱的变化[答案]D6.疾病的发展取决于A。
病因的数量与强度B。
存在的诱因C。
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D。
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E。
机体的抵抗力[答案]D7。
下列哪项不宜作为脑死亡的标准A.自主呼吸停止B。
心跳停止C.不可逆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D.颅神经反射消失E。
瞳孔散大或固定[答案]B8。
有关健康的正确提法是A.健康是指体格健全没有疾病B。
不生病就是健康C。
健康是指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状态D。
健康是指精神上的完全良好状态E。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答案]E9。
疾病的概念下列哪项提法较正确A。
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B。
疾病即指机体不舒服C.疾病是机体对内环境的协调障碍D.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E。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疾病是细胞受损的表现[答案]A10.下列中哪项是错误的叙述A。
条件是指在疾病原因的作用下,对疾病发生和发展有影响的因素B.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C。
对某一疾病是条件的因素,可能是另一疾病的原因D.条件对于疾病是必不可少的E。
条件可促进或延缓疾病的发生[答案]D11。
发展中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举例说明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病因作用于机体使机体的自稳调节发生紊乱,引起一系列功能、代谢与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分为两类:有些是病因引起的损伤性反应,有些是机体调动各种防御和适应功能而产生的抗损伤性代偿反应。
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
例如,由于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双球菌,并迅速累及肺组织,引起肺内发生大叶性炎症性病变。
如果病原体毒力小,机体的抵抗力强,经适当的及时治疗,疾病沿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肺内病变最后痊愈,机体恢复健康。
如果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机体的抵抗力弱,治疗措施不当,则疾病沿着恶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患者可发生中毒性休克、肺脓肿、脓胸等严重合并症,甚至引起死亡。
损伤与抗损伤反应虽然是相对对立的两个方面,但两者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可以互相转化。
有些变化的本身就具有损伤和抗损伤的双重意义。
例如,致病微生物引起发热,一定程度的体温升高可以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但长期发热或体温过高,则造成机体多个系统的功能及代谢紊乱,由抗损伤反应转变成损伤反应。
因此,在疾病的过程中要正确区分机体变化的损伤和抗损伤意义,扶持和增强机体的抗损伤反应,削弱或消除体内的损伤性变化,控制疾病的进展。
核辐射的危害有哪些如果暴露在核辐射中,身体能立即感受到什么感觉吗?当你暴露于核辐射环境下,你可能会得辐射病。
这种病是有症状的。
几小时内你就会感到恶心呕吐,随后会出现腹泻、头痛或发烧等症状。
在最初的症状过去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无症状期,但数周后就会出现新的、更严重的症状。
在更高的辐射剂量下,这些症状可能出现的更快,也更明显。
同时,核辐射会对人体内脏造成广泛的,很多时候甚至是致命的伤害。
暴露在核辐射中,一半的健康成年人无法承受4戈雷的辐射剂量。
辐射引发的病症能治愈吗?人们已经研制出了可以增加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以便抵消辐射可能对人体骨髓造成的影响,并降低可能由于人体免疫系统的损害而导致的感染风险。
病理生理学习题部分答案
1.试述贫血患者引起组织缺氧的机制。
贫血患者虽然动脉氧分压正常,但毛细血管床中平均氧分压低于正常。
这是由于贫血患者Hb减少,血氧容量减低,致使血氧含量也减少,故患者血流经毛细血管时氧分压降低较快,从而导致与组织细胞的氧分压差变小,使氧分子向组织弥散的速度也很快减慢引起缺氧。
2.简述对发热病人的处理原则。
①治疗原发病;②一般性发热的处理:对于不过高的发热(体温〈40℃)又不伴其他严重疾病者,可不急于解热;③对于发热能够加重病情或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或威胁生命的那些病例,应不失时机地及时解热,如高热()40℃)、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妇女。
3.试述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氨生成增多的机制。
①肝功能衰竭患者常见消化道出血,血液蛋白质在肠道内细菌作用下可产生大量氨;②肝硬化时门静脉血流受阻,肠黏膜淤血水肿,食物消化、排空受阻,氨的生成显著增多;③肝肾综合症引起氨质血症时,弥散到胃肠道的尿素增加,经肠道尿素酶分解产氨增多;④肝性脑病患者肌肉活动加剧,肌肉组织中腺苷酸分解产氨增多。
4.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和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在原因、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和治疗上有哪些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上的差别?病理生理低容量性高钠血症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原因饮水不足,失水过多大量体液丢失后,只补水血清Na+大于150mmol/L 小于13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大于310mmol/L 小于280mmol/L主要失水部位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口渴明显早期:轻度、无脱水征无明显外周循环衰竭早期:轻度、无早期可发生尿量减少早期不减少,中晚期减少尿钠早期较高,严重时减低极低治疗补水为主,补钠为辅补生理盐水为主5.剧烈呕吐易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试分析其发生机制。
剧烈呕吐长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其原因如下:(1)H+丢失:剧烈呕吐,使胃腔内HCl 丢失,血液中HCO3-浓度升高;(2)K+丢失:剧烈呕吐,胃液中K+大量丢失,血K+降低,导致细胞内K+外移、细胞内H+内移,使细胞外液H+浓度降低,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减少、泌H+增加、重吸收HCO3-增多,引起缺氧性碱中毒;(4)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剧烈呕吐可造成脱水、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引起及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高。
病理生理学的知识点归纳
病理生理学的知识点归纳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它从功能和代谢的角度探讨疾病的本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以下是对病理生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疾病概论(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而疾病则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二)病因学病因可分为生物性因素、理化因素、营养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性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等。
生物性因素是最常见的病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理化因素包括高温、低温、强酸、强碱、辐射等。
(三)发病学发病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包括因果交替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反应、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等。
因果交替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始病因引起的结果又可作为新的原因引起新的结果,如此不断循环。
损伤与抗损伤反应贯穿于疾病始终,两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决定着疾病的发展方向。
(四)疾病的转归疾病的转归有康复和死亡两种。
康复可分为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
完全康复是指致病因素已消除,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完全恢复正常。
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但有时可留有后遗症。
死亡是生命活动的终止,可分为生理性死亡和病理性死亡。
传统上把心跳和呼吸停止作为死亡的标志,目前一般认为脑死亡是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一)水钠代谢紊乱1、低渗性脱水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 280mmol/L。
原因常见于大量体液丢失后只补充水分而未补充钠盐,如长期使用排钠利尿剂、急性肾衰竭多尿期等。
2、高渗性脱水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高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 310mmol/L。
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特点
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特点
损伤是指细胞或组织的机械或化学性损害,它会引发各种介导的
信号转导,进而诱导抗-损伤反应,旨在维护机体稳态,促进损伤组织
的修复。
疾病过程中的损伤特征是具有多种复杂损伤因子,以及复杂
的表观遗传因素,它们可以结合激活或叠加,形成多种器官的多维度
损伤。
抗损伤反应是一种有效的器官自我保护反应,其目的是通过对
机体损伤病变细胞免疫细胞,抑制损伤、衰老和炎症反应,减轻损伤,促进细胞再生和恢复。
具体而言,这可以包括减轻损害,减轻炎症反应,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减少体内应激分泌物的合成以及通过细
胞因子之间的信号路径抑制、调节或配置受体,以促进早期损伤修复。
病理生理学开卷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基本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异常变化。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诱因:能加强病因的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即诱发因素的简称。
疾病: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完全康复: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低渗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为低渗性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指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减少、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性酸中毒:指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升高、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碱中毒:指细胞外液碱增多或H+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增多、pH呈上升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SB(标准碳酸氢盐):指全血在标准条件下,即PaCO2为40mmHg,温度为38oC,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100%侧得的血浆中HCO3ˉ量,正常范围使22~27mmol/L,平均为24mmol/L。
缓冲碱(BB):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
碱剩余(BE):指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7.40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
阴离子间隙(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缺氧:因组织供氧减少或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损伤与抗损伤规律
损伤与抗损伤规律损伤与抗损伤规律人们常说,“疾病来时方惊人”,这就是说在大多数人眼中,疾病总是不期而至。
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疾病的发生同损伤密切相关。
损伤就是指物体遭受的因意外或其它原因而引起的部分或总体的组织破坏。
它常常损伤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
但是人体具有自我抗损伤的能力,这种自我抗损伤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完全由人体本身的机制所调节的。
因此,探究损伤与抗损伤规律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
一、损伤的原因损伤的原因非常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 外伤:由于意外事故、交通事故、打架、掉落等原因引起的损伤。
2. 运动损伤:运动过程冒然,比如没有热身就进行激烈的运动,或是运动时动作不规范,这些都会造成损伤。
3. 药物损伤:如滥用药物(尤其是生物制剂),经常服用某些药物导致的损伤。
4. 环境与气候因素:气温骤变、气候寒冷,例如在室温低于零度的环境下,身体的组织器官易受损伤。
5. 酗酒烟草:酒精摄入量过大、长期吸烟都会导致损伤。
6. 其他因素:如长期进行化学实验,经常接触有害物质,都可能造成损伤。
二、人体抗损伤机制1. 免疫系统浸润:对于人体的内部伤害,比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会出现白细+胞浸润,切断病原体的扩散,防住传染。
2. 干细胞参与:在人体遭受损伤时,干细胞会被唤醒,进而为受损的器官提供充足的细胞。
3. 细胞更新:受损组织上的细胞会不断积累新的血管和细胞,以填补空缺。
4. 修复系统激活:在组织损伤后,人体的修复系统会自动进入待命状态,以便需要时能够迅速完成组织修复工作。
三、损伤与抗损伤行为规律1. 损伤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受损程度:受损程度越大对于受伤者造成的影响也越大。
比如一般的轻微创伤,对于受伤者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但对于严重创伤,受伤者的日常生活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一定要注意日常防范,避免造成严重损伤。
2. 损伤后快速治疗:一旦受伤,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发生二次损伤。
此外,损伤后要严格限制活动、休息,让身体获得充足的休息和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损伤与康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两者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是构成疾病各种临床表现,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
同时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斗争及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常常影响疾病的发展方向和转归。
例如烧伤引起皮肤组织坏死血液大量渗出血压下降等损伤性变化。
同时体内会出现白细胞增加微动脉收缩心率加快心输出数量增加等一系列抗损伤反应。
如损伤较轻,足可通过各种抗损伤反应和恰当治疗,机体可恢复健康;反之,如损伤较重,抗损伤的各种措施无法抗衡损伤反应,又无恰当而及时的治疗,则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