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的政冶态度和思想性格

合集下载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三曹曹操:文坛地位:(1)建安文人集团的形成与其汲引罗纳关系很大(2)鼓励文人为之效力同时,亦鼓励其文学创作(3)自己的文学创作推动了文学创作活动的兴盛艺术:1. 继承汉乐府传统又有所创新 2.诗风以慷慨悲凉为基调,语言本色3.体裁四言、五言均有,五言开建安风气,四言则为《诗经》后复兴大家风格:以慷慨悲凉为基调,语言极为本色,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亦不甚精细,喜从大处着笔,厚重古朴,真实直率袒露胸襟,显示出鲜明个性。

EP.《观沧海》曹丕:风格:清新流丽、细腻缠绵诗歌艺术特色:一是个人情感的抒发。

二是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手法的使用及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

曹植:前期:代表作《白马篇》志得意满,昂扬乐观,充满自信,富于浪漫情调,内容多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后期:代表作《赠白马王彪》感情悲愤苦闷,风格愤激苍凉,内容集中在对个人前途、命运的失望,对曹丕集团的怨恨不满,对在碌碌无为中空耗生命的哀伤,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歌内容充实,艺术上做到了气骨与丹彩的完美结合诗歌艺术:1..诗歌抒情性增强,个性更鲜明EG.《美女篇》 2.诗歌结构更讲究,尤其发端精警,常以带有强烈主观感情色彩景物开头,渲染气氛,笼罩全篇“极工于起调”(沈德潜《说诗晬语》)3.注重诗歌艺术技巧,尤其倾力于对偶及锤炼字句,魏晋诗歌趋向骈偶化的开始 4.诗歌中对自然景物有了较多描写,这改变了乐府诗面貌,影响了后代文人“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此为西晋“文章中兴”时期的一个重要作家群体。

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这七人代表了太康文学的最高成就。

陆机:(1)多仿乐府、古诗之作,主题多怀旧(人、乡)、迷惘、矛盾,少创新《赴道洛中作》《门有车马客行》《猛虎行》《君子行》(2)诗多情景相生,显示自然景物渐入诗坛的历史趋势。

《招隐诗》体貌山水,穷形尽相,尾缀议论,实开谢灵运山水诗先声(3)好炫博,堆辞藻,“情繁而词隐”(刘勰)潘岳:擅哀诔:《金鹿哀辞》《泽兰哀辞》赋亦佳:《西征赋》《秋兴赋》《闲居赋》诗以亲情、哀情为佳:《悼亡诗》三首感情真挚,明净疏畅;《杨氏七哀诗》亦此类;“凄怆” 为基调,为其主要成就左思:《三都赋》“洛阳纸贵” 《咏史》八首内容:或诉说胸襟怀抱(其一),或表达对门阀制度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其二),或抒写愤激之情(其六),或宣言大释大悟(其八)风格:豪放,浑成影响:文学史上承前启后,开创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之路竟陵八友南北朝齐永明年间,有一大群文士集合于竟陵王肖子良左右,形成了一个文学群体,文学史上称“竟陵八友。

南朝文人诗歌

南朝文人诗歌

南朝文人诗歌南朝诗歌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刘宋时代(元嘉体)第二阶段从齐初至梁中期(永明体)第三阶段从梁中期至陈末(宫体)刘宋诗坛元嘉体: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形成的一种诗风。

“元嘉体”之名始见于宋代严羽《沧浪诗话》,用以概括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诗风。

元嘉三大家: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

谢灵运寄情山水,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开一代风气,标志着山水诗的形成和玄言诗的结束;颜延之长于庙堂应制之作,典雅重拙;鲍照长于乐府、拟古,笔力雄健,情调慷慨。

一、谢灵运★谢灵运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性格:1.竞进的热衷与失志的愤慨。

(以山水对抗当政,发泄不满)2.对隐遁的向往和满足。

(在山水清音中得到心灵的慰藉)综上所述,得出几点结论:①谢灵运不是一个具有进步理想的诗人。

②谢灵运的作品没有反映重大的时代矛盾,在深度和广度上存在局限。

③谢灵运是一个坦率任性的人。

谢灵运诗歌的特点:1.他创作了为数众多、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山水诗。

2.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鲜丽清新汤惠休说:“谢诗如芙蓉出水。

”)3.诗风的转变谢灵运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即从写意到摹象,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这深深影响着南朝一代诗风,成为南朝诗风的主流。

二、鲍照★代表作:诗:《拟行路难》十八首;《梅花落》;《拟古八首》。

赋:《芜城赋》。

文:《登大雷岸与妹书》。

鲍照诗歌分类:(了解)①反映社会的不平,抨击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抒发贫士不遇的苦闷和愤世嫉俗之情;②描写边塞争战生活,抒写报国的壮志,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③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苦难;④另有游宦思乡、抒写爱情、感伤年命和写景咏物的作品。

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

鲍照对七言诗的贡献:他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体的形式,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自由换韵,从而为七言体诗的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永明体★:“永明体”一名最早见于《南齐书·陆厥传》,指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形成的一种诗体,又称新体诗。

被李白疯狂打call的旷世才子谢灵运

被李白疯狂打call的旷世才子谢灵运

被李白疯狂打call的旷世才子谢灵运作者:沈杰群来源:《高中时代》2019年第02期大概每一个恃才傲物的文人,内心其实都尊着一位偶像,甘愿当这位“大神”的粉丝团团长。

比如唐朝诗坛“流量偶像”李白,身后粉丝千千万,而最令他疯狂崇拜的人,却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李白为谢灵运的“粉丝应援”,可谓穿透纸面,尽心尽力。

即使只能隔着时空喜欢,李白也在自己的诗里坚持不懈地为谢灵运打call:“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梦游天姥吟留别》);“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劳劳亭歌》)。

除了在唐诗的世界中心呼喊偶像,模仿也是致敬的标志之一。

李白多首山水诗的语言风格或技巧,都有明显模仿谢灵运的印记,例如谢灵运在《登江中孤屿》里写“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小粉丝李白就在《秋登巴陵望洞庭》里写“秋日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李白自然不会狂热追随一个平庸之辈,而谢灵运的才华也一直被世人称颂。

谢灵运和颜延之并称“颜谢”,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

《宋书·谢灵运传论》中说:“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诗品》中则称谢灵运为“元嘉之雄”。

元嘉是什么?你一定读过辛弃疾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是南朝宋的皇帝刘义隆的年号。

南朝宋由刘裕在东晋末期的乱世中趁势建立,定都建康(今南京),享国60年。

为了和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区别,南朝宋又被称为“刘宋”。

《诗品》评谢灵运为“元嘉之雄”,“元嘉”所代表的刘宋,的确与谢灵运一生的命运密不可分。

赢在起跑线论出身,谢灵运妥妥赢在了起跑线上。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谢灵运是谢玄(“淝水之战”总指挥)之孙,降生于东晋望族“陈郡谢氏”——门阀士族时代,“王谢”堪称鼎盛代表。

“陈郡谢氏”为中国历史贡献了谢安、谢万、谢道韫、谢混、谢灵运、谢惠连、谢朓、谢庄等文艺人才,还有谢石、谢玄等军政人物。

谢安在政治上的崛起和谢灵运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功,给整个陈郡谢氏家族增添了无限的光彩,可谓谢氏家族的双璧。

谢氏家族文化对谢灵运诗歌创作的影响

谢氏家族文化对谢灵运诗歌创作的影响

谢氏家族文化对谢灵运诗歌创作的影响引言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名将谢玄之孙,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派开创者。

永嘉之乱后,陈郡谢氏家族南迁,在政治事务中逐渐崭露头角,淝水之战使谢氏家族走向鼎盛巅峰,但又随着时代变迁开始慢慢衰落。

谢灵运作为谢氏家族的后继者,必然受其家族的影响和熏陶。

一、谢氏家族文化中独特的儒玄思想汉末统治集团分裂,战乱纷起,社会危机日益尖锐,作为原主流价值观的儒学逐渐衰微,玄学开始兴起。

至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确立,士族社会逐步发展并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玄学以老庄的“贵无”主义为理论基础,结合儒家的纲常名教,符合士族社会维护其统治利益的的需要,成为士族门阀家族学术,也成为下层士族向上层士族跻身的阶梯和工具。

为了走上政治舞台,谢氏家族开始了由儒入玄的转变,并取二者所长,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儒玄思想,即以玄学博取声望,巩固社会地位,以儒学建立功业,获取政治利益。

谢氏家族的儒玄思想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以谢鲲、谢尚、谢安三个人物为代表:谢鲲跻身玄学名士,谢尚取得方镇实力,谢安屡建内外事功。

据《群辅录》载,谢鲲为中朝“八达”①之一,属元康名士的后进之辈。

谢鲲之父谢衡,是西晋有名的儒学家,“博物多闻”、“以儒素显”。

而谢鲲则“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易》,能歌,善鼓琴”②,一改父辈的儒素习尚,渐入元康玄风,这是谢氏家族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谢安曾美化谢鲲说:“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

谢氏若无此由儒入玄的转化,就不能进入名士行列,谢鲲追随元康名士,是谢氏家族社会地位变化的关键。

但谢鲲并非纯粹的玄学之士,真正的玄学摒弃事功,而谢鲲为王敦长史时,目刘隗辈为城狐社鼠,曾劝阻王敦的清君侧之谋,并且“推理安常,时进正言”,使谢氏家族未因王敦之逆而受牵连,这就证明谢鲲并非纯粹的宅心方外。

当时,谢氏宗族当务之急是稳定其在士族名士行列中的地位,对玄学和儒学两者间的矛盾尚未完全调和、形成体系,所以此阶段谢氏人物在政治上还没有多少作为。

谢灵运的山水诗

谢灵运的山水诗

声色兼美百代诗宗——谢灵运的山水诗陕西咸阳刘思凡摘要: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

而谢灵运就是开启了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

他在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表现新的题材内容、新的审美情趣,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

关键词:谢灵运山水诗意境玄言(一)谢灵运——南朝著名诗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

东晋末,他历任名将刘毅的记室参军,秘书丞,中书侍郎,相国从事中郎。

刘裕█晋建立宋朝,谢灵运被降爵,出为永嘉太守,他心怀不满,常游山玩水。

宋文帝时,曾被召任秘书监、侍中、临川内史。

后因兴兵叛宋而被捕,在广州被杀。

谢灵运是大士族,生活奢侈豪华,常常随从数百人出游,写了许多山水诗常流露出享乐颓废的思想感情,缺乏积极的思想内容,但他能够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写得新颖细致,这和当时没有一味的“玄言诗”比较而言,可以说是别开生面。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

它在我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

早在《诗经》中,有些作品就描写了山水景物,但它们只是以山水起兴,山水描写只是其中的片段,而不是作品的主体。

屈原的山水仍然没有成为主要的描写对象。

到了东汉末年,曹操的《观沧海》,生动地描绘了碣石山和渤海的景象抒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比较完整的山水诗。

但是,山水诗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流派和艺术形式,还是产生在晋宋时期。

那时,由于社会的动乱,政治的黑暗,一些士大夫处于对现实的不满而隐逸山林和田园,他们把优美的山水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因而形成一种以隐逸为亮的风气。

同时,有些士大夫为了享受生活的需要,建筑了大量的园林别墅,过着游山玩水的生活。

如石崇在他的金谷园,就曾邀请了导师所有著名的诗人前去游玩。

此外,老庄思想盛行,讲究清净自然养生之道,也促使一些士大夫到自然山水中去寻求人生的哲理和趣味。

浅谈谢灵运的山水诗

浅谈谢灵运的山水诗

浅谈谢灵运的‎山水诗摘要:在客观、冷寂、无声无息、永远流动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诗人谢灵运已‎经被定格在了‎南朝的文坛上‎,带着他永恒的‎诗作,任由后人评说。

而他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山水诗巨匠,其与山水共沉‎眠同欣乐的潇酒韵致却仍‎留于后世,言山水必称谢‎公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之常识‎。

关键词:山水诗人审美情感艺术心态开山鼻祖许多人在提到‎“山水诗”这个名词的时‎候。

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幅幅清新‎淡远、意趣盎然的山‎水画图,将我们带人到‎了大自然四时‎迥异的山水意‎境之中,并随着诗人笔‎墨的描摹而获‎得了相应的审‎美快感。

而他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山水诗巨匠,其与山水共沉‎眠同欣乐的潇‎酒韵致却仍留‎于后世,言山水必称谢‎公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之常识‎。

首先,一谈起谢灵运‎的山水诗,总会联想到他‎的时代背景。

任何作家的创‎作都离不开他‎所生存的具体‎环境,也取决于他所‎生存的文化背‎景。

从这个意义上‎讲,是温州山水培‎育了中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诗人谢灵运。

诚如丹纳所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谢灵运之所以‎成为山水诗鼻‎祖,自有其独特心‎态及其时代和‎环境的因索。

谢灵运出身于‎晋王朝的名门‎望族。

晋宋之交是中‎国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频仍的战乱,惊心动魄的权‎力之争,以及许多文人‎的悲剧下场,使得士人优惧‎交并.沉溺酒杯、祟尚佛老、纵情山水成为‎当时许多名士‎逃避和消极反‎抗现实的常见‎形式。

这种社会风尚‎当然感染了谢‎灵运.。

宋王朝只在外‎表上敬重他,为的是博得一‎个礼遇名士的‎舆论,骨子里并不信‎任他。

他的“而不绷垢氛”的耿介性情.往往会顶撞执‎政者与地方官‎吏,势必招来政敌‎对他的刁难与‎构陷。

他不愿同流合‎污,又无法摆脱加‎在他身上的虚‎衔。

进既不能,退又受拘,惟有从山水中‎寻求安慰与解‎脱.这就是谢灵运‎赴永嘉上任时‎的心态。

《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 (含答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 (含答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组加横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天姥(mǔ)门扉(fēi)澹澹(dàn)石扉(fēi)B.訇然(hōnɡ)渌水(lǜ)战栗(lì)喧闹(xuān)C.寂寥(liáo)鸾鸟(luán)青冥(mínɡ)剡溪(shàn)D.栖隐(qī)霓裳(ní)木屐(jī)嗟叹(jiē)2.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

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

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二、古代诗歌阅读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谢灵运山水诗典故探微

谢灵运山水诗典故探微

洁喻 主人公 内外之 美。 “ 握兰勤徒结 ,折麻 心莫 展。” " 分别活用 “ 结幽兰而延伫” - “ 9 折 疏麻兮瑶华,将 以遗兮离居。” " 在这优美飘渺 的景色里,是否能碰到像 “ 山鬼”那样的隐士高人, 表达 了诗人对理想抱负的憧憬与希冀。谢灵运与屈 原的 “ 美人”意象达到 了完全的一致。 “ 美人” 同 样暗指君王,谢灵运苦苦追求的功名最终没有得到, 寄希望于君王的垂青也只能是徒劳。
第2 7卷 第 2期 21 0 2年 0 6月
邢 台 学 院 学 报
J 0URNAL NGT 0F XI AI UNI VERS TY I
VO . 7 NO 2 12 . .
J un. 01 2 2
谢 灵 运 山 水 诗 典 故探 微
支 秀士 0 胃
( 南大 学文 学 院 ,重 庆 北 碚 西 40 1) 0 7 5
啼。” " 化用 “ 河水洋洋 ,北流活活。” " 如 “ 绵络 虽凄其 ,授衣 尚未至。” " 分别 引用 “ ” 缔 兮络兮 ,凄其以风。” n” “ 和 九月授衣。”” ” 如 “ 祁祁伤凼歌” " 活用 “ 日 ” 春 迟迟,呆繁祁祁, 女心 伤 悲,殆及 公 子 同归。” " 方 东树 昭 昧詹言 》 : “ 谢公 全 用 小 雅 、 ( ( 离骚 意境 字句 ,而气格 紧健 沉郁 。” ” 如 ’ “ 交交止栩黄,呦呦食苹鹿 。” ”分别源 自 “ 交 交黄鸟,止于棘。” ”” 和 “ "。 呦呦鹿 鸣,食野之 苹。”” “ ” 伤彼人百哀 ,嘉尔承筐乐”分别源于 “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和 “ "。 吹笙鼓簧,承筐 是将。” ” 诗人感叹,身在仕途 ,有人受屈而死, 有人受宠而乐,世事难料,与其在官场上心惊胆战, 不如归隐山林 。 “ 差池燕始飞,夭袅桃始荣。灼灼 桃悦色 ,飞飞燕弄声。” ” 分别化用 “ 燕燕于飞, 差池其羽。” 和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常叹诗人言,式微何 由往。” “ 源自于 “ 式微, 式微 ,胡不 归?” ( )在意 象的运 用 方 面对 《 二 楚辞 ) )的借 鉴 谢灵运和屈原 的作 品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有一 股沉郁不平之气。屈原的悲愤之气更为强烈,更为 深广,甚至可以用生命为代价来发泄心中的 “ 愤”, 因此他 的作品有着 巨大的震撼力。谢灵运沿用此意, 把满腹的悲愤之情隐藏在 山水描摹的背后,继承 了 屈原香草美人的意象。如杜若、蕙、若、兰、桂枝 、 兰 苕 、芙蓉 、 白芷 、绿藐 、 山阿人 、泽 兰、美 人 。 这些都是 高洁的化身,诗人用香草的冰清玉洁来衬 托官场 的浑 浊黑暗。如 “ 鸣韪歇春兰” " 鹈端夏 秋之际啼叫,此时春兰已经衰歇。谢灵运用 比兴手 法,用春 兰来 比拟 自己没有受到重用。此处 引用 “ 恐鹈媳之先鸣兮 ,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谢 灵运袭用此意,哀 叹自己已经失去 了施展抱负的机 会。屈原作 离骚 是在怀王时代遭馋被疏之时, 对香草美人的反复咏叹,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荡气回肠,深沉悲戚。谢灵运在抒发愤懑不平之气 时与屈原的 楚辞》是 一脉相承的,如怨如慕,如

福师11春学期《中国文学史专题(一)》在线作业一

福师11春学期《中国文学史专题(一)》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1. 蔡琰的诗作()深受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可以和《孔雀东南飞》相媲美。

A. 《室思诗》B. 《胡笳十八拍》C. 《悲愤诗》D. 《公燕诗》满分:2 分2. 现存的北朝乐府民歌绝大部分保存在()。

A. “杂曲歌辞”B. “清商曲辞”C. 《玉台新咏》D. 《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满分:2 分3. ()是诗人写作《离骚》的缘由,也是《离骚》的感情基调。

A. “喜”B. “怨”C. “悲”D. “怒”满分:2 分4.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

A. 《昭明文选》B. 《玉台新咏》C. 《乐府诗集》D. 《古文苑》满分:2 分5. “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载以归”,《晋书》中的这段话所描写的人物是()A. 陆机B. 潘岳C. 左思D. 张协满分:2 分6. 在南朝乐府民歌中,艺术形式最为成熟的作品是()。

A. 《子夜歌》B. 《读曲歌》C. 《西洲曲》D. 《那呵滩》满分:2 分7. 下列作家中,不属于“建安七子”的是()。

A. 孔融B. 刘祯C. 徐干D. 杨修满分:2 分8. ()是建安时代最杰出、最有代表性、对后代影响最大的一位作家。

A. 曹操B. 曹丕C. 曹植D. 孔融满分:2 分9.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 《易经》B. 《古诗十九首》C. 《楚辞》D. 《诗经》满分:2 分10. ()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A. 自然平淡B. 语言质朴C. 含义深远D. 象征意蕴满分:2 分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1. 骈文特点有()。

A. 创作方面,讲究气势、通畅、古朴B. 语句方面,讲究对偶,要有工稳的对仗,整齐的节奏C. 音律方面,讲平仄,有时押韵,增加文章的音韵美D. 行文方面,讲究用典和藻饰,使文章委婉、典雅、精炼和华美满分:2 分2. 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表现在()。

古人对谢灵运的评价

古人对谢灵运的评价

古人对谢灵运的评价谢灵运(385年-433年),字靖节,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年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文学成就颇受古人赞赏,被尊称为“谢灵运先生”。

下面是关于谢灵运的评价。

首先,古人对谢灵运的文学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

谢灵运以其丰富的才情和卓越的文学创作成就著称于世。

他与江淹、谢安并称为古文“江谢谢”之一、谢灵运的文风清新简练,情感真挚,作品多为乐府诗和赋,他的诗文充满着慷慨悲凉的气息,咏史抒怀、赞美山川、吟咏自然,都展现出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

其次,古人对谢灵运的政治才能给予了肯定。

谢灵运曾在南朝宋的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他先后担任过尚书左丞、吏部尚书、太子少傅等职位。

他在政务上勤勉尽责,克己奉公,能够辅佐宋文帝制定政策,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展现出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能力。

他注重调查研究,思考问题周详,善于化解纷争,被认为是南朝时期最有政治才华的人物之一此外,古人对谢灵运的为人品质也给予了肯定。

他对待人民谦和友善,平易近人,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他在任职期间,致力于禁欲文风,推广文化教育,提倡节俭,以身作则,受到民众的一致好评。

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谦虚谨慎,与人为善,备受推崇。

总的来说,古人对谢灵运的评价可以概括为文学才能出众、政治才华卓越、为人品质高尚。

他以其深情笔触和真挚情感的描写,表达出了内心的矛盾和压抑,成为了古代文学的瑰宝。

从政期间,谢灵运以务实的态度推动了许多政治,并且以身作则,为后世政治家树立了榜样。

他对于社会的贡献和影响远远超出了他个人的成就。

然而,也有一些批评认为,谢灵运在政治上过于保守,对于时势变革缺乏敏感性,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

此外,他辞官后,过着隐居的生活,没有继续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这也成为一些人对他的批评之处。

总体来看,古人对谢灵运的评价仍然积极正面。

他的文学才华、政治智慧以及为人品质都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被视为当时文学和政治的典范之一、他的影响力超出了个人的范围,仍然流传至今,在文学界和历史界都有重要地位。

谢灵运山水诗的文学精神

谢灵运山水诗的文学精神

谢灵运山水诗的文学精神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优秀杰出的文学家、诗人,他善于作诗、精通史学,最为后人所熟知的是他极其富有灵性的山水诗,世人称其为山水诗派的开山鼻祖。

公元420年,江山易主,在东晋时期处于政权核心地位的门阀制度渐渐失去其原本的地位,对当时的文学造成了一定影响。

其中,身为门阀氏族后代的谢灵运继承了先辈的热血与雄心,却受动荡局势影响,终不受重用。

复杂时代一方面给谢灵运带来了苦难与折磨;另一方面,国家不幸诗家幸,坎坷的经历也给谢灵运带来了许多巧思灵感,使他创作出清新淡雅的山水诗。

谢灵运因仕途失意而选择将压抑的心情释放在醉人的山水之中,他醉心于游山玩水,开创了山水诗派,谱写了许多情趣高雅、志趣脱俗、富有深厚文学精神的山水诗,他还将他对人生的超脱感悟融入诗中,形成了独特而厚重的文学精神。

从他的诗中可观其山水诗的文学精神包含乐景精神、归隐精神、明志精神、悟道精神,这既是他个人高雅情趣的体现,也是他留给世人的深刻启迪。

一、以景为乐,超然尘世的乐景精神谢灵运纵情于奇山异水间,享受山水之乐,超然于尘世烦恼之上,独得赏景之趣,以心感受寸草寸土,谢公早就与山水融为一体。

他的山水诗风格清新、用词生动、意境优美,钟嵘《诗品》评其诗宛若“芙蓉出水”。

南朝钟嵘在《诗品》中以“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

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道出玄言诗的不足,而谢诗写实地描绘山水的声色状貌,能够逐渐摆脱玄言诗的“淡乎寡味”,追求辞藻绚丽、表现新奇,独具一格。

二、沉醉山水,淡泊名利的归隐精神归隐精神在诗人遭遇人生碰壁时产生、在沉醉山水中得到巩固。

归隐精神在谢灵运的山水诗中较为复杂。

他的归隐愿望伴随着矛盾并经历了一步步的变化:仕途的失意使得谢灵运欲抒发壮志而不得、欲有所作为而不能,他转而投入山水之间排解内心苦闷,归隐之心起初令他有感于愧负宿心,但一次次残酷的现实不断提醒着他与政坛的格格不入,当谢灵运将这份苦闷挥洒在山水之间时,他才得到了心灵的解脱。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鉴赏雄奇瑰丽、变幻莫测的梦境以及深层含义。

2.感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

【教学重点】鉴赏雄奇瑰丽、变幻莫测的梦境以及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说起古代诗歌,我们很自然想起建安风骨、大唐气象。

在大唐的诸多诗人当中李白无疑是一颗最耀眼的明星。

要给大家提起李白,我想要提三件事:一是诗,二是酒,三是剑。

李白是诗仙,杜甫说李白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是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这样说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云臣是酒中仙”。

李白还是一个剑客,他“十五好剑术,”曾经“仗剑出国,辞亲远游”,写下“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的诗句。

对于李白的诗、李白的酒、李白的剑,诗人余光中曾经做过非常生动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在这样的评价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衣袂翩翩的诗仙李白,那样的洒脱,那样的超拔不群。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著名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解题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这里的“吟”和《琵琶行并序》的“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一样,只是标明古诗的一种体裁,所以最好将标题写成《梦游天姥吟留别》。

“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歌”“行”“吟”是我国古代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称之为“歌行体”。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有“歌行”一体。

其形式较自由。

大多模仿乐府诗的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

其中多有叙事之作。

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并序》。

三、入乎其内,置身诗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谢灵运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性格

谢灵运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性格

‎‎‎‎谢灵运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性格晋‎、宋之间,‎出现了陶渊‎明和谢灵运‎两位大诗人‎。

他们的出‎身、经历、‎思想和作品‎风格都有很‎大不同,成‎就也不能齐‎足比肩,但‎后代的诗人‎却常把他们‎并称“陶谢‎”,比如杜‎甫的“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王安石的“‎未怕元刘妨‎独步,每思‎陶谢与同游‎”(《示俞‎秀老》)、‎陆游的“陶‎谢文章造化‎侔,篇成能‎使鬼神愁”‎(《读陶诗‎》)。

这种‎情形说明了‎陶、谢在不‎同之中又存‎在某种共同‎。

主要的一‎点,应当是‎在晋、宋间‎“诗运转关‎”之中,有‎着两位诗人‎的共同努力‎。

这一“转‎关”在内容‎上的标志是‎五言诗挣脱‎玄理的束缚‎而走向田园‎山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形式‎上的标志是‎由平典枯槁‎到声色大开‎,“芰荷迭‎映蔚”、“‎空水芒澄鲜‎”。

1这里‎借用陶、谢‎的诗句,不‎过是把问题‎描述得形象‎一点,并不‎意味着他们‎各得一偏。

‎正好相反,‎无论在“转‎关”的内容‎或形式上,‎两位诗人的‎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

‎‎历来的研究‎者,于陶渊‎明都无闲言‎,但对谢灵‎运则毁誉不‎一,其所毁‎所誉,又颇‎有不尽妥当‎之处。

本文‎仅试图对有‎关谢灵运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期‎作为引玉之‎砖。

‎一‎、晋、宋易‎代之际的谢‎氏家族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与‎政治的关系‎远较隋唐以‎后为密切。

‎高门世族垄‎断经济、政‎治,也垄断‎文化,政治‎形势的动荡‎总会牵连到‎文人。

鲁迅‎所说《文选‎》中的作家‎有一半不得‎好死,从嵇‎康、陆机、‎潘岳一直到‎谢灵运、鲍‎照、王融、‎谢朓,莫不‎是因为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夺权势而‎招致了杀身‎之祸。

特别‎在谢灵运身‎上,这种文‎学和政治的‎纠葛表现得‎尤其突出而‎自觉。

因此‎,弄清谢氏‎家族在东晋‎后期政治生‎活中的比重‎和作用,对‎研究谢灵运‎的思想和作‎品来说,并‎非庸俗的社‎会学方法或‎者肤泛的题‎外文章。

导游历史知识:永嘉郡守谢灵运

导游历史知识:永嘉郡守谢灵运

历代到温州任地⽅长官的⽂⼈中,最使温州⼈⾜以⾃豪的,要算是谢灵运了。

谢灵运任永嘉郡守虽然只有⼀年时间,但其影响之深远,很少有⼈与以伦⽐。

谢灵运(385~433),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育于钱塘(今杭州)杜明师道馆,直到15岁总⾓之年,才由钱塘接回建康(今南京),住在朱雀桥边的乌⾐巷内,因此象⼈都叫他“客⼉”,⼈称“谢客”。

他出⾝于名门望族,祖⽗谢⽞是东晋名将,在淝⽔之战中和叔⽗谢⽯、族弟谢琰⼀起,以⼋万⼈马⼤破前秦苻坚号称百万的⼤军。

维护了东晋偏安的局⾯,被封为康乐县公。

⽗亲谢瑛袭爵任秘书郎,母亲是东晋名书法家王献之的外甥⼥。

其祖辈、⽗辈亲族中为显爵⼤官者甚多,显赫的家世和优裕的⽣活,使谢灵运从⼩就受到良好的⽂化教育,但性格上⾼傲、任性、不受拘束,萌下了⽇后受害的祸根。

由于他⽗亲早逝,他在18岁即承袭“康乐公”称号、⾷⾢2000户;世称“谢康乐”。

20岁时,即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开始踏上仕途。

因⽣当乱世,当时的上层权⼒之争异常激烈,纂乱相寻,他在政治的风浪中颠顿,颇多曲折。

初任琅王⼤司马⾏参军,次年转为抚军将军刘毅的记室参军。

义熙七年(411),刘毅反对刘裕兵败⾃杀,谢混也被诛杀,刘裕没有深究长期追随刘毅、与谢混关系密切的谢灵运,反⽽起⽤为⼤尉参军(时刘裕官居太尉),表⽰拉拢。

次年改为秘书丞,但不久即被免官,赋闲居家三年。

义⼗⼆年(416),再度出仕,为骠骑将军刘道怜的谘议参军,转中书郎,后为世⼦中军谘议、黄门待郎。

⼗四年任相国从事中郎。

元照元年(419),谢家有⼀门⼈(仆役)与灵运⼩妾通*,灵运使⼈杀于⽔边,为王弘所弹奏,再次免官。

元熙⼆年,刘裕取代东晋,正式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来,改元⽔初,下诏⼀律废除晋代的封爵,只对王导、谢安、温峤、陶侃、谢⽞五家例外,但爵位下降⼀级,⾷⾢减少,谢灵运由公爵降为“康乐县侯”,⾷⾢500户。

永初三年(422),宋武帝刘格驾崩,太⼦义符即位,仅17岁。

谢灵运和诗体的律化

谢灵运和诗体的律化

摘要谢灵运作为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并成功尝试山水诗特殊表现手法的刘宋诗人,在“诗运转关”之际,对诗体律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近体诗在声律、对偶、篇章体制三方面的特定规定要求诗体律化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一、对声律的探讨有了一定的积累;二、在对偶句的追求上要求日益严格;三、出现篇章体制缩小的趋势。

谢灵运分别在这三方面对诗体律化过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诗体的革新作出了贡献。

他的古音韵的理论探索之作——《十四音训叙》为“四声论”的出现准备了理论前提,对中国的中古音韵学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他的创作实践也体现出对声律的自觉追求,他在诗中有意调配平仄,这使他的诗歌在韵律方面较之前代有了明显的变化;谢灵运在诗作中大量运用对偶,在所处位置上,对偶绝大多数密集地分布在诗歌当中,他的对偶也有意识地运用声律,在表现技巧方面,谢灵运创造性地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技巧,这些都表现出了律化的痕迹;他对诗歌中名词性词组、形容词和动词的锤炼以及对句子成分与结构的锤炼,不仅使他的作品充满了艺术感染力,而且简洁凝炼,意涵丰富,使诗歌结构更为紧凑,更进一步为诗歌篇制的缩短以及声律的运用创造了条件。

无论是谢灵运对于古音韵的理论探索,对声律的自觉实践,还是对俳偶和名句锤炼的继承发扬,都对诗体的律化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关键词:谢灵运;近体诗;律化;声律;对偶;名句锤炼ABSTRACTAs a Liu Sung poet, Xie Lingyun first creates landscape poem in large quantities and tries the special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of landscape poem successfully. He makes important differences to poem body’s ruling at the “poem style’s turn”. Modern-style poem has particular provisions at poetry rules, antithetical couplet and literary piece system. These requests that the poem body’s ruling should have the following three conditions. First, it is required certain stockpile to the research of poetry rules;second, there should be increasingly strict request in pursue of antithetical couplet; third, appears the trend that the literary piece system contracts gradually. Xie Lingyun makes a certain differences to poem body’s ruling in the three aspects respectively and makes contribution to the innovation of the poem body. His theory work about ancient rhyme --14 sound exploration prepares the theories premise for the emergence of “the four tones theory” ,and produces great influence to Chinese ancient rhyme at the medieval times. His creation practices embodies the self-conscious persue to tonal pattern. He intentes to dispense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in the poem,which makes his verse appeared obvious change compare to the before generation in the tonal pattern; Xie Lingyun uses a great deal of antithetical couplet in the poem. His majority antithetical couplet distributes in the middle of the verse thick and fast. His antithetical couplet makes use of poetry rules consciously. Xie Lingyun creates specially artical technique in the aspects of expressing technique, which expresses the trace of poem body’s ruling. His diction of the word phrase set, adjective and the verb as well as sentence composition and the structure in the verse not only makes his works filled with artistic atmosphere, but also simple, direct, and meanful, which makes the verse structure tightly packed, and it creates condition to literary piece system contracts and the use of tonal pattern. No matter his theory research of ancient rhyme, his conscious practice of tonal pattern, or his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o antithesis and famous lines creation, Xie Lingyun has produced direct or indirect influence to poem body’s ruling.Key words:Xie Lingyun; modern poetry; poetry rules; tonal pattern antithesis;famous lines creation湘潭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10 第五章之谢灵运

10 第五章之谢灵运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入彭蠡湖口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狖yòu 郄qiè
三、艺术形式的发展
总的风格: 密丽新巧、古拙生涩。 具体来说: 诗歌中的用事、排偶、声律,开始成 为作家有意识追求的技巧。
第三节 谢灵运和山水诗
一、谢灵运的生平 二、谢灵运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性格 三、谢灵运的山水诗和其他作品
一、谢灵运的生平
(385-433)
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 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名“客儿” 又称“谢客” 。祖父谢玄、父辈谢琰。 二十岁时,袭封康乐公,故世称谢康 乐。三十六岁时,入宋降为康乐侯。 贬为永嘉太守(今浙江温州)
沈德潜《说诗晬语》:“诗至于宋, 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 也。” 南朝是中国诗歌史上诗运转关的重要 时期。南朝诗人更崇尚声色,追求艺 术形式的完善与华美。
二、题材的多样化
晋宋之际文风开始转变,到宋文帝元嘉时代, 所谓“体有因革”,最明显的现象是文学摆脱了 形而上的思维而重新注目于日常生活,再度恢复 了缘情言志的功能。 文人对人生有着强烈的思想感情,追求功业, 愤懑社会,书写爱情、亲情、友情、思乡等人生 体验。
第一节 晋宋之间诗文风气的转变
一、玄言和山水 二、题材的多样化 三、艺术形式的发展

谢灵运诗歌研究

谢灵运诗歌研究
《谢灵运诗集》
明代汲古阁的刊本,收录了谢灵运的全部诗歌 ,是研究谢灵运诗歌的重要版本。
3
《四部丛刊》中的《谢康乐集》
以汲古阁本为底本,但去掉了原书中的序跋, 仅保留了谢灵运的诗歌作品。
传承与流变
01
谢灵运诗歌在南朝时期开始广 泛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 响。
02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等对谢灵 运的诗歌赞誉有加,传承其精 神并融入了自己的创作。
03
宋代以后,谢灵运的诗歌被多 次刊行和翻刻,形成了多种版 本流变。
现存版本的价值与意义
对于研究谢灵运诗歌的创作风格、艺术特色以及时代背景 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以及文化传承具有重 要意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山水诗派的鼻祖
谢灵运的诗歌以山水为主题,开创了山水诗派的先河,对后世文 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陶渊明并称“双璧”
谢灵运和陶渊明被并称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双璧”,各自 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创作的楷模
谢灵运的诗歌作品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楷模,许 多文学家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艺术成就的传承
谢灵运的诗歌多描绘自然山水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与当时的
03
社会风气有密切关系。
谢灵运的影响力
谢灵运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影响,特别是在山水诗方面 。
他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融为 一体,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谢灵运还推动了南朝诗歌的发 展,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奠定了 基础。
02
谢灵运诗歌的艺术风格
风格特点
谢灵运的诗歌作品成为了跨文化交 流的桥梁,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文
学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窗口。

世说新语30则文言文

世说新语30则文言文

世说新语30则文言文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许多有关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轶事和格言。

这些轶事和格言多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

下面将介绍其中的30则文言文,并对其进行拓展阐释。

1. 于丞相谢安钓台下演讲,一字未落,令人敬佩。

此则轶事描述了谢安在钓台下临时演讲的情景。

谢安是南朝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演讲技巧和口才令人赞叹。

这一轶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学识和口才可以在任何场合下展现出来,而不会受到环境的限制。

2. 王恭劝谢安投降,谢安却选择坚守原则。

这则轶事描绘了谢安在困境中的坚定态度。

王恭是南朝宋时期的政治家,曾劝谢安投降,但谢安选择坚守原则,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一轶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被外界的压力所左右。

3. 裴頠被赐金帛,却以为赏识不够而扔掉。

此轶事描绘了裴頠对金帛的不屑一顾。

裴頠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他放弃了金钱的诱惑,表达出他对物质财富的不重视,更注重精神追求。

这一轶事提醒我们,金钱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精神追求才是更为重要的。

4. 刘牢之被贬官后,仍旧保持了官员的风度。

这则轶事讲述了刘牢之在被贬官后依然保持儒家风度的故事。

刘牢之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他在遭遇逆境后,仍然以礼貌和谦逊的态度面对他人。

这一轶事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什么困境,保持良好的风度和态度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5. 谢灵运想要谋害刘裕,却被刘裕识破。

此轶事描绘了谢灵运谋害刘裕的故事。

谢灵运是南朝宋时期的政治家,他想要谋害刘裕,但却被刘裕识破。

这一轶事告诉我们,阴谋诡计往往不会取得成功,诚实和正直才是最重要的品质。

6. 陆机被贬官后,仍然保持了他的志向和才华。

这则轶事讲述了陆机在遭遇逆境后仍然坚持自己的志向和才华的故事。

陆机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他在被贬官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创作,而是继续努力追求艺术的高度。

这一轶事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何种困境,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灵运的政冶态度和思想性格晋、宋之间,出现了陶渊明和谢灵运两位大诗人。

他们的出身、经历、思想和作品风格都有很大不同,成就也不能齐足比肩,但后代的诗人却常把他们并称“陶谢”,比如杜甫的“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王安石的“未怕元刘妨独步,每思陶谢与同游”(《示俞秀老》)、陆游的“陶谢文章造化侔,篇成能使鬼神愁”(《读陶诗》)。

这种情形说明了陶、谢在不同之中又存在某种共同。

主要的一点,应当是在晋、宋间“诗运转关”之中,有着两位诗人的共同努力。

这一“转关”在内容上的标志是五言诗挣脱玄理的束缚而走向田园山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形式上的标志是由平典枯槁到声色大开,“芰荷迭映蔚”、“空水芒澄鲜”。

1这里借用陶、谢的诗句,不过是把问题描述得形象一点,并不意味着他们各得一偏。

正好相反,无论在“转关”的内容或形式上,两位诗人的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

历来的研究者,于陶渊明都无闲言,但对谢灵运则毁誉不一,其所毁所誉,又颇有不尽妥当之处。

本文仅试图对有关谢灵运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期作为引玉之一、晋、宋易代之际的谢氏家族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与政治的关系远较隋唐以后为密切。

高门世族垄断经济、政治,也垄断文化,政治形势的动荡总会牵连到文人。

鲁迅所说《文选》中的作家有一半不得好死,从嵇康、陆机、潘岳一直到谢灵运、鲍照、王融、谢朓,莫不是因为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夺权势而招致了杀身之祸。

特别在谢灵运身上,这种文学和政治的纠葛表现得尤其突出而自觉。

因此,弄清谢氏家族在东晋后期政治生活中的比重和作用,对研究谢灵运的思想和作品来说,并非庸俗的社会学方法或者肤泛的题外文章。

东晋的高门素推王谢,然而陈郡谢氏的得以跻于甲族而且居于冠冕,却大大晚于琅琊王氏而要到谢安执政以后。

《世说新语·简傲》记载过一段很生动的故事:谢公(安)尝与谢万共出西,过吴郡。

阿万欲相与共萃王恬许。

太傅云:“恐伊不必酬汝,意不足耳!”万犹苦要,太傅坚不回,万乃独往。

坐少时,王便入门内,谢殊省欣色,以为厚待己。

良久,乃沐头散发而出,亦不坐,仍据胡床,在中庭晒头,神气傲迈,了无相酬对意。

谢于是乃还。

未至船,逆呼太傅。

安日:“阿螭(恬小字螭虎)不足耳!”谢万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除了清谈和写文章,于世事茫无所知。

王恬是王导的次子,其所以不礼谢万,自然不是由于谢万的人品不足取,而是认为两家的门第不能相埒,近似于王僧达的慢待路琼之,张敷的轻视秋当。

2谢安明白这一点,所以不去讨这个没趣。

同篇又记“谢万在兄前,欲起索便器。

于是阮思旷在坐,日:‘新出门户,笃而无礼。

”’《宋书·苟伯子传》记“伯子常自矜荫籍之美,谓(王)弘日:‘天下膏粱,惟使君与下官耳,宣明之徒,不足数也。

”’谢万当众“索便器”,不仅是当时的所谓通脱,而且也在显示高门的骄矜,阮裕的讥评,正是颇为刻薄的针锋相对。

笃,意即老实过了头而不通世务,3言下之意就是有点小家子气,缺乏教养。

荀伯子是谢晦的姐丈,他引王弘为同类而看不起谢晦。

阮、荀两家均为老牌的大姓,谢氏虽然一门显贵,但在他们的心目中,多少还有暴发户的味道,所以在嫉妒之外又高自标榜而不屑与之同列。

然而谢氏虽然后起,上升的趋势却方兴未艾。

晋孝武帝宁康元年,桓温病死,谢安继而当国,成为王导、庾氏兄弟以后世家大族在政治上的代表人物。

谢安的治国方针主要有两条:在政治上“镇之以和静”,即保护世家大族的既得利益,竭力调和这个阶层内部的各种矛盾;在军事上,建立一支由中央政权直接控制的部队,即北府兵。

北府即京口(今江苏镇江),聚居着当时南徐州、南兖州的侨户,“人多劲悍”。

桓温生前,就说过“京口酒可饮,兵可用”的话(《晋书·郗超传》),有意招募士卒,编为军队,但没有成为现实。

太元二年(377),谢安的侄子谢玄奉命组建新军,加以训练,号为北府兵。

北府兵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太元八年淝水一战,以寡敌众,击退了苻秦的百万大军,使南北对峙的局面得以相对稳定。

东晋的军事重镇是荆州,其力量足以扼制扬州,也就是建康一带的长江下游。

大军阀王敦、陶侃、庾亮、桓温父子,都是以荆州为根据进而控制中央甚或公然叛逆。

世家大族希望维护司马氏的中央政权——门阀联合政权,而军阀则意在削弱或取代司马氏政权。

这种门阀与军阀的矛盾是东晋南渡以来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主要形式。

北府兵的成立使门阀的力量得以加强,但是它自身发展的结果又出现新的军阀,后期的主要将领刘裕就是凭借这支武装成为宋武帝,而且在夺权斗争中十分沉重地打击了谢氏家族。

桓玄起兵叛晋,收买了北府兵的将领刘牢之,攻人建康。

当时地位不高的刘裕联络一部分北府军的将领又推翻了桓玄。

到晋安帝义熙以后,刘裕的力量日益壮大,渐成代晋之势。

面对这一严重的政治局面,门阀内部出现了拥护刘裕和反对刘裕的两派力量。

大体上说,王氏家族拥护刘裕,谢氏家族不像王氏那么一致,谢晦、谢景仁、谢该依附刘裕,谢混、谢纯、谢灵运则反对刘裕。

谢灵运的族叔谢混,是谢氏家庭中的一位代表人物,晋孝武帝的女婿,史称“风华为江左第一”(《南史·谢晦传》),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称其“仍世宰相,一门两封”(卷三十五《谢弘微传》条),曾对谢灵运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当刘裕的羽翼渐丰,谢混一度人过刘裕幕府,虚与委蛇,4实际上却支持刘裕的对立面、北府军的另一位将领刘毅,期望在二刘之间争夺的夹缝中延续司马氏政权,保护家庭的利益不受损害。

比之于刘裕,刘毅的某些特点也确乎容易受到高门世族的赏识。

刘毅和刘裕一样,颇有赌徒的性格,桓玄说他“家无儋石之储,摴蒲一掷百万”,然而“爱才好士”(《晋书·殷仲文传》),“缙绅白面之士辐凑而归”(《南史·胡藩传》)。

谢混企图利用刘毅,其用意是十分明白的。

他们之间相互勾结的情况,史略不详,但从义熙四年刘毅推荐谢混任扬州刺史以此排斥刘裕入朝辅政一事来看,其间交通策划,显然极为密切,所以后来刘毅兵败,刘裕以晋安帝的名义发布诏书,历数刘毅的罪状,其中就有一段:尚书左仆射谢混凭藉世资,超蒙殊遇,而轻佻躁脱,职为乱阶,扇动内外,连谋万里,是而可忍,孰不可怀!(《晋书·刘毅传》)所谓“扇动内外”,和后来谢灵运因为“构扇异同”而出为永嘉太守,都还不能算是凭空捏造的罪名,不过时势不同,叔侄之间所能起到的作用也不能相提并论。

谢混是谢氏家族中极有影响的人物,在政界和文坛上都负有重望。

有理由认为,谢灵运参加刘毅幕府而且追随不渝,应当是出于谢混的安排。

然而谢氏家族中也有不少人反对谢混的政治态度。

谢灵运的从弟谢晦就是刘裕集团的核心人物,谢混的从兄谢澹以“方外士”的眼光,也看出了谢混的做法潜伏着危机,《南史·谢晦传附谢澹传》载:初,澹从弟混与刘毅昵,澹常以为忧,每谓弟璞、从子瞻日:“益寿此性,终当破家。

”混寻见诛,朝廷以澹先言,故不及祸。

谢氏家庭内部对二刘之间的不一致,反映了家族内部对政治力量的不同估计和对王朝鼎革的不同态度。

自然,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之中,成员之间的不一致并不足怪,然而相对于王氏家族的基本一致来说,这种微妙的差别是值得玩味的。

魏晋以来的中国社会是一个门阀专政的社会,寒门素族要进入统治集团,行伍军功是惟一的途径。

这条途径艰苦而又危险,为习于逸乐的世族子弟所不屑一顾。

5由行伍而重将帅甚至帝王,这就在门阀之外另树了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终东晋、南朝之世,多次重大的政治动荡都是由于门阀和军阀之间的矛盾激化而形成的。

正是由此,政治家谢安意识到武装力量对中央政权和本家族的重要,才让谢玄组建了北府兵。

谢安的时代谢氏一门赫奕,谢奕、谢万、谢琰、谢玄、谢石,都曾先后手握重兵。

《晋书·谢安传论》说:“建元之后,时政多虞,巨猾陆梁,权臣横恣。

其有兼将相于中外,系存亡于社稷,负康资之以端拱,凿井赖之以晏安者,其惟谢氏乎!”相形之下,王氏就显得逊色,所以谢混、谢灵运对司马氏政权的态度要比王氏积极。

反之,东晋后期,谢氏的军权虽然已被北府军的将帅所取代,但影响并不能低估。

刘裕代晋自立,谢氏的重要人物能不能拥护捧场,其间关系举足轻重。

所以,刘裕父子对谢门子弟的基本方针是优容争取,这一手行之无效,就继之以另一手即置之死地。

在下面讨论谢灵运政治态度的时候,我们将进一步看到这种方针的具体运用。

二、“倔强新朝”谢灵运的一生始终和政治风浪纠缠在一起,而且这种纠缠不是被迫卷入而是自动投入。

他在政治上发轫之始,就站到了刘裕的对立面,这一错误的选择是谢灵运后半生悲剧命运的重要契机。

《宋书》本传记: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从叔混特爱知之。

袭封康乐公,食邑二千户。

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邓,不就。

为琅玡王大司马行参军。

……抚军将军刘毅镇始孰,以为记室参军。

毅镇江陵,又以为卫军从事中郎。

散骑侍郎品级不高,却属于清贵之官,所谓黄、散之职,“须人门兼美”(《陈书·蔡凝传》),不是甲族子弟,极难染指。

谢灵运辞散骑侍郎不就,却愿意就任刘毅的幕僚,原因当不外乎两条。

其一,本传这一段记载未书年月,但大体上可以推定。

谢灵运袭爵在元兴元年,当时桓玄兴兵叛晋,人建康,辞官不就,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其二,当时高门子弟多入武人幕府,这反映了门阀和军阀的矛盾中互相依赖的一面。

记室参军类似于今天的秘书,有机会经常对主帅施加影响。

谢灵运是谢混最赏识的侄子,在支持刘毅问题上叔侄之间的一致,也很可能并非出于偶然。

7刘毅、谢混失败被杀,对谢氏家庭,特别谢灵运本人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使他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形格势禁,他最终只能跻身于刘氏朝臣的行列里,然而他又对刘裕父子采取不合作甚至抵制的态度,最终招致了杀身之祸。

刘裕起自下层,有很深的政治经验和人生阅历,十分理解和门阀世族之间的关系处理是否妥当,将有关于事业的成败。

他在诛杀谢混、稳定了政治形势以后,立即转过来对谢家表示优容宽大,不但没有株连一人,而且改授谢灵运为太尉参军;宋文帝即位,杀了有拥戴之功的徐羡之、傅亮和智囊谢晦,又立即征召被徐、傅排挤的谢灵运入都,授为秘书监。

刘裕父子这种一打一拉的策略不仅是一种姿态,目标也不仅止于谢灵运个人而是牵涉到整个谢氏家族。

按常理而论,新王朝的统治者对在政治上反对过他们的人如此优容,谢灵运即使不能感激涕零,肝脑涂地,至少也应该和光韬晦,维持表面上的融洽。

但是谢灵运没有做到,或者说根本不肯这样做,原因又是什么呢?历来的一种解释是谢灵运忠于晋室,所以和刘宋王朝格格不入。

这是迂腐的见解,硬把南宋以后的忠君观念套到南朝人身上。

当时人就不是那么看的。

《南齐书·褚渊传论》:自金、张世族,袁、杨鼎贵,委质服义,皆由汉氏,膏腴见重,事起于斯。

魏氏君临,年祚短促,服褐前代,宦成后朝。

晋氏登庸,与之从事,名虽魏臣,实为晋有,故主位虽改,臣任如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