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研究性学习材料
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课堂上,学生通过积极探索、实践和研究,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初中阶段,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课题,进行调查、观察、实验、分析和总结,深入了解和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构建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提高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我的初中研究性学习中,我选择了一个与科学相关的课题——探究光线的传播规律。
我对光线的传播方式和光线折射现象感兴趣,希望通过研究来深入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我首先在图书馆和互联网上查阅资料,了解了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线折射的原理。
然后,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了光的传播和光线折射的现象,通过测量和记录数据,推断出光线传播的规律和光线折射的定律。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搭建,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我通过交流和讨论,寻求师长和同学的帮助,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不仅对光的传播和光线折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培养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情。
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分析数据和总结结论。
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科学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初中研究性学习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提高了我的综合能力,还培养了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我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更多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模板
表4-6 研究性学习设计模板作者姓名刘瑞华任职单位上海市三门中学学科物理年级九年级单元标题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研究性学习名称大气压强的测定小组成员初三学生,根据学习特长分组四人/组所需时间1课时【学习目标】(或概述)1、知道大气压强在生活中存在的实例,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和单位。
2、经历探究大气压强值的模拟托里拆利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大气压强的学习,激发兴趣,感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情境】通过“纸托杯”、“腹管上升”、“瓶吞鸡蛋”、“马德堡半球”等实验,学生知道了大气不仅像固体、液体一样存在压强,而且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呢?【任务与预期成果】在学习了压强基本概念和液体压强的基础上,分析制定测定大气压强的初步方案;选取物质初步测定大气压强的数值,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改进实验方案,较为准确的测定大气压强的数值,得出托里拆利实验结论。
【过程】(过程要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情景引导:学生实验体验----如果将“纸托杯”实验中装满水的杯子缓慢倒扣入水中,观察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杯内水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水没有流出来)⏹分析研究:小组讨论交流----什么时候杯中的水能流出来。
(将更长的杯子灌满水倒插在水槽中,当杯中水的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强时杯中的水会流出来,如果测出此时水产生的压强就是等于大气压强的数值)⏹分组实验:学生团结合作----用逐一增长的试管分别实验。
(按照既定的方案,用不同长度的试管分别灌满水,倒插在水槽中,观察水柱是否下落。
直到实验室提供的最长的1米的试管用上,水柱仍然没有下落)⏹方案反馈:现象交流分析----虽然各组的试管均长短不一,但都直至使用了最长的试管仍没有实现水柱下落的设想。
视频辅助教学----播放用水柱在实验室研究大气压强数值的不足之处,启发学生如何改进方案。
(在认为大气压强在一定范围内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根据Р=ρgh,不能再改变液体的高度,可以改变液体的密度,查密度表,将水换为水银)⏹深入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根据水银的特性,学生观看教师进行实验。
研究性学习九年级上课题一
[研究性学习]九年级上课题一含锌量多还是含铜量多?——两个生活常识蕴含的数学原理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目标与评定》第15题(3)铜的密度为8.92g/cm3,锌的密度为7.15g/cm3。
都由铜和锌的合金制成,哪一种含锌量较多?请说明理由。
老师提供的答案是:由计算可得A、B两种硬币密度分别是7.56g/cm3和8g/cm3。
由于A的密度更接近锌的密度,所以A含锌较多。
这个理由中包含了一个生活常识:要想得到“生轻一些”的混合物,显然要使它多含一些“生轻一点”的物质。
(上例中即含锌量多)你能用数学和科学语言来描述这个生活常识吗?设有两种金属物质A和B,密度分别为a和b(a >b),取A和B质量分别为z,x制成合金C,密度为y,质量为1。
则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你能求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吗?请你用函数的知识说明这个生活常识的正确性。
由上例可见生活常识中常常包含了数学原理。
由上例我们自然想到另一个问题:硬币B中含锌多的还是含铜多?因为B的密度更接近锌,所以含锌多。
这里包含了另一个生活常识:一种合金由“较生轻的物质”和“较生重的物质”两种金属物质组成,合金比较“生轻”,“轻”得更接近“较生轻的物质”,那么合金中“较生轻”的物质含量比“较生重”的物质含量多。
我们继续用数学和科学知识来说明这个生活常识的正确性。
把上述这个生活常识转换成数学命题:设有两种物质A和B,密度分别为a和b(a >b),取A和B质量分别为z,x制成合金C,密度为y,质量为1。
怎样表示y更接近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数学语言表示生活常识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样证明结论正确?这“另一个生活常识”对吗?结论真的正确吗?可以取一些实际数字验证。
取a=3,b=2,y=___.计算那么结论如何修正?你能想到类似的“混合糖果”的问题吗?取A、B两种糖果混合得混合糖果C,若混合糖果的价格更接近“较便宜”的糖果,则C中含有较多的“较便宜”的糖果。
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文将以“环保行动的重要性”为题,探讨在初中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一、引言环保行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还对地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研究性学习来探讨环保行动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善环境。
二、环保行动的重要性1. 保护自然资源环保行动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许多自然资源正在面临枯竭的危险。
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进而提出有效的环保措施,降低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采的现象。
2. 减少污染环保行动有助于减少污染。
工业生产和生活活动带来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
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各种污染的成因和危害,并通过实际行动来减少污染源。
例如,通过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合理使用化学品等措施,来减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3. 保护生态环境环保行动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的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生态平衡的重建。
三、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1. 培养创新思维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需要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 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实际调查、实验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初中研究性学习论文
初中研究性学习论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培养学生通过参与研究项目,积极探究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阶段,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实施方法和效果等方面展开论述。
研究性学习对于初中生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参与研究项目,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实践,了解科学原理,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其次,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研究中需要自主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和评估结论,这样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研究性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研究项目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采取恰当的方法。
首先,学校可以设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平台,提供足够的资源和设备,鼓励学生参与科学实验和调研项目。
其次,学校可以配备有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进行研究。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明确研究目标、规划研究步骤和解决问题。
另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学生研究成果展览和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和自信心。
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首先,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成绩。
通过亲身实践和自主探究,学生更能深入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在课堂考试中的表现。
其次,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项目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研究性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参与研究项目,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在初中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施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为了成功实施研究性学习,学校需要提供相应的平台和资源,并配备有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指导学生。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研究性学习课题》评课稿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研究性学习课题》评课稿1. 引言科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评估了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课程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探讨了其中的优点和可改进之处。
通过科学的评估,总结出课程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的方向。
2. 课程背景《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作为九年级下学期科学课程的一部分。
该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设计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该课程还通过引入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和研究意识。
3. 课程设计3.1 课程目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设计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2 课程内容《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科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问题发现与解决;•报告撰写和展示。
4. 课程评估4.1 优点经过对《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评估,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课程的优点:4.1.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性学习课题》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设计和探究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并且在实践中获得了积极的学习体验。
4.1.2 提高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和观察数据的分析,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巧和数据处理能力。
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
4.1.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研究性学习课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问题、设计实验,并通过合作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2 可改进之处评估中我们也发现了《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存在的一些可改进之处:4.2.1 指导性不足课程设计中的指导性过程相对较少,学生在进行实验和研究时缺乏一定的指导和引导。
研究性学习教案范文
研究性学习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适用于初中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选取的教材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反应速度"一章节。
二、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
2.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3.利用科学方法设计并实施简单实验,观察化学反应速度的变化规律。
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并出示几个示例,使学生对化学反应速度有初步的了解。
2.学习与探究(3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
(3)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学生小组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测量化学反应速度的变化。
学生先提出实验假设,然后制定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
3.实验操作(30分钟)(1)学生实验小组依照之前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4.实验讨论与总结(20分钟)(1)学生小组围绕实验数据进行讨论,分析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并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概念和知识框架。
(3)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相关解释和补充。
5.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提供与化学反应速度相关的其他实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自主拓展,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或实验工作,提高独立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报告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们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次研究将探究其中一具体课题,从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
二、选题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去探讨一个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将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研究内容本次研究选择了“垃圾分类”作为研究主题。
垃圾分类是一个与我们紧密相关的问题,关乎环境保护和人类生活质量。
垃圾分类涉及到广泛的知识领域,如社会学、生态学、化学等,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探讨。
四、研究方法首先,在网上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垃圾分类的情况,以及垃圾处理的方法和效果。
其次,进行实地调研,走进垃圾处理厂、垃圾回收站等地,了解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和处理流程。
同时,还可以进行访谈,采访有关部门和专家,了解他们对垃圾分类的看法和建议。
最后,将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形成研究报告。
五、预期结果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希望能够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也希望通过研究的过程,锻炼自身的调研分析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六、研究过程1.收集资料:通过阅读图书、互联网资料,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做法和效果,并收集相关案例和数据。
4.数据分析:将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统计垃圾处理的效果和问题。
5.结果总结:根据研究所得的资料和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说明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1】曾开新,王黎蓉.垃圾分类的各种方法[J].果园社区文化。
【2】王宁,郑庆华,黄勇等.垃圾分类与环保[J].当代城市生活。
【3】刘慧懿,张雨晴.垃圾分类与生态环境保护[J].生态环境保护。
八、研究心得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对垃圾分类的意义、操作和效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教案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教案
主题: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金属元素的性质;
2. 掌握金属元素的应用;
3.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进行金属元素的研究。
二、学习内容:
1. 金属元素的性质: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结构特点;
2. 金属元素的应用:金属元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金属元素的研究方法:利用实验和观察对金属元素进行研究。
三、学习过程:
1. 观察实验:观察各种金属元素的外观和性质;
2. 实验设计:设计实验,研究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3. 实验操作: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5.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拓展阅读:
1. 金属元素的发现和应用历史;
2. 现代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3. 金属元素在环保和节能领域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掌握了金属元素的研究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深入研究金属元素,发现更多的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金属元素实验报告;
2. 阅读拓展阅读内容,写一篇小结文章;
3. 设计一个金属元素的研究课题,并进行实验。
七、学习评价:
根据学生对金属元素性质和应用的理解程度、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能力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指导学生进一步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5份教学文稿
或建议
应该提高与调查对象的沟通能力和技巧。
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
课题题目
初中生课外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
活动时间
2014.9.5
活动地点
九亚楠赵海星杨瑞波陶娜杨雪琴马小凤宋雁凌
活动内容
对初三年级同学进行课外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
活动目的
了解初三同学课外学习的现状及其成因,讨论研究改善课外阅读状况的有效措施
活动方式
问卷调查
活动过程
首先对小组成员进行分组,接着准备好调查问卷,然后走进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完成后,进行统计整理。
活动结果
1、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配合我们的调查,认真填写问卷调查表,通过调查,我们回收了100份有效调查表。
2、部分被调查同学态度不够认真,未能很好配合我们的调查。
3、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注意和同学们进行必要的沟通,从而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活动方式
问卷调查
活动过程
首先对小组成员进行分组,接着准备好调查问卷,然后走进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完成后,进行统计整理。
活动结果
1、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配合我们的调查,认真填写问卷调查表,通过调查,我们回收了98份有效调查表。
2、部分被调查同学态度不够认真,未能很好配合我们的调查。
3、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注意和同学们进行必要的沟通,从而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其次,应该提高与调查对象的沟通能力和技巧。
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
课题题目
初中生化学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
活动时间
2014.4.12
活动地点
九年级2班
参加活动成员
王小红(组长)师姗姗王越孙丹丹陈亚婷来冬梅张海英朱婷婷张静凌
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标题)初中生活中的研究性学习(正文)一、引言在学校学习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知识和灌输为主要手段,而学生则扮演被动接受的角色。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和科技的进步,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教育中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生活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做法。
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是指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只需要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点,而研究性学习则要求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查找资料、进行实验和整理成果,培养了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其次,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从实际问题中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分析数据和总结,最终解决问题。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完成一项研究任务,通过合作讨论、分工合作和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初中生活中的研究性学习实践在初中生活中,研究性学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实践。
以下是我在初中生活中参与的一个研究性学习项目的例子。
我所参与的研究性学习项目是关于水的净化方法。
我们小组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使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能够净化水质的装置?”然后我们开始查找相关资料,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我们尝试了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最终发现炭粉和沙子的混合物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我们发现在加入不同比例的炭粉和沙子时,净化效果会有明显的不同,还需要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找出最佳比例。
我们还发现,在制作装置时,密封性和过滤速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九年级研究性学习总结
九年级研究性学习总结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九年级是初中最后一个学年,也是学生们完成综合素质评价的时候,而九年级的研究性学习则是这个评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一学期的研究性学习中,我走过了很长的路程,也学到了不少东西,现在就来总结一下这段时间的学习。
首先,我认为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我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通过资料的查找、阅读、整理和提炼等环节,自主获取知识和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和思考。
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让我们能够更为主动地面对未知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尤其是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地对新事物进行学习和改进。
其次,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我们的合作意识和互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还需要和组员之间的思想交流和互相帮助。
通过研究和讨论,我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形成协同学习的模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这种协作的经验和技能对我们未来的社会角色转变和职业发展都非常重要。
在小组中,我们可以通过制定简单有效的小组协作规则来很好地协调各自的时间,分工合作,确保研究任务的圆满完成。
最后,我认为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验和操作中不断尝试,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这种能力更易于在实际工作和创新活动中被人们所接受。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种能力对于未来的学习、科研和职场都将非常重要。
总之,九年级研究性学习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增加知识量、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仔细地查找、阅读、整理资料,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研究结果。
同时,积极参与讨论,明确自己的角色,善于总结归纳,合理安排时间,注重效率和质量,从而达到优异的成果。
《研究性学习课题三寻找自行车的杠杆》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上册
《寻找自行车的杠杆》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寻找自行车的杠杆”。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自行车中杠杆的应用,探索其工作原理,并尝试用科学知识解释自行车为何能够省力、省时地行驶。
二、学习目标1. 认识自行车中杠杆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 理解杠杆的基本原理和力学特性。
3. 学会用科学方法分析自行车中杠杆的实际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对自行车中杠杆的认识程度,能否准确指出自行车上的杠杆部位及其作用。
2. 评价学生对杠杆原理的理解程度,能否用所学知识解释自行车中杠杆的工作原理。
3. 评价学生在分析自行车中杠杆的实际应用时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行车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发现自行车中的杠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知识学习:讲解杠杆的定义、组成和基本原理,结合自行车实例进行分析。
3.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观察自行车,指出其中的杠杆部位,并尝试解释其作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行车中杠杆的应用,分享观察结果和思考过程。
5. 教师点评: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和补充,强调杠杆原理在自行车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杠杆在自行车中的重要作用和科学原理。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或问答形式,检测学生对杠杆原理及在自行车中应用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自行车或其他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找出其中的杠杆,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作用。
3. 作业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六、学后反思1. 反思教学效果: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3.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反馈,制定改进措施,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性学习
水污染
决定研究方向
劣质饲料
……
河里的鱼为什么死了?
气候异常
人为因素
育苗质差 河水干涸
运用头脑风暴,假设或预测导致鱼死亡的各种可能的原因 (水被污染了、劣质饲料、气候异常、育苗质差等等)选取关心 的焦点,提炼主要问题,确定研究方向,并形成假说或预测(如 可能是河水被污染了)。
3、搜集信息与深入探究
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教学 建议的第五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明确指出: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 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 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 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 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资源进行练习和交流:让学生运用 课本中的有关观点,针对有关事例型资料(资源)谈自己的看法,并发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注意指导总结核对,让学生通过这种练习, 达到巩固知识、接受教育的目的。
2、立足教材,开发研究性学习文本资源
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 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调整,多 角度挖掘教材内容的潜在价值,使之成为学生建构知识、激发探 索热情的依据和载体。研究教材,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和基础。 挖掘思品课教材内容作研究性学习课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选择的内容必须具备可研究性 学习的内容必须能够让学生产生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可以说问 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影响着学生所花费的研 究时间以及对学科内容的兴趣。如‚中国成功加入WTO对中国经济 发展的影响‛‚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说明了什么‛等选题可研 究性较强。 (2)构成问题的学习内容还必须具备研究的可行性 研究性学习要有现实的物质、人员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条件,特 别是一些需要到社会上去调查才能进行的研究课题,更应该注意 这方面的条件。如‚本地区所面临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等。
九年级研究性学习全册教案
㈢调查了解他人电视的看法。
通过网上阅读相关文章、走访询问等形式了解人们电视对生活的影响的看法。
㈣分工合作,提交作业。
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小组成员共同整理,以研究报告或主题电子作品等形式分工完成,。
2、体验探究的过程,初步尝试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如问卷调查、参观、实验、统计等;学会对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与处理,形成自己的观点。
3、让学生学会看电视,学会处理看电视与学习,与休息,与其他活动之间的关系。
活动过程
第二课时
1.成立活动小组
同学们经过讨论,将实践活动分四个小组进行。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选出小组长,确定组员。
㈢调查了解他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看法。
通过网上阅读文章、走访询问等形式了解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看法。
㈣分工合作,提交作业。
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小组成员共同整理,分工完成Word、PowerPoint等形式研究报告或主题电子作品。
㈤合作交流,准备汇报。
小组内合作学习,进行小组内交流,进一步加工、整理、整合材料,开成小组交流文稿。确定发言人。
㈢调查了解他人对H7N9流感的看法。
通过网上阅读相关文章、走访询问等形式了解人们对于H7N9流感的看法。
㈣分工合作,提交作业。
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小组成员共同整理,以研究报告或主题电子作品等形式分工完成,。
㈤合作交流,准备汇报。
小组内合作学习,进行小组内交流,进一步加工、整理、整合材料,开成小组交流文稿。确定发言人。
可以说是收获颇二活动的体验与反思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它强调学生学习的自立性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实践中锻炼各方面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其活动空间不仅仅局限了教室我们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带出校园走向社会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高涨的学习热情通过这次活动也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意识
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数据收集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
结果呈现: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文字等形式进行呈现
04
研究结果与发现
研究结果
研究目的和问题
研究方法和过程
研究数据和结果
研究结论和启示
研究发现
汇报人:
感谢观看
06
参考文献与附录
参考文献
书籍: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作者、文章名、期刊名、出版时间
网络资源:网址、作者、发布时间
其他资源:图书馆、档案馆等
附录
附录内容:包括调查问卷、数据统计表、访谈记录等
附录注意事项:确保内容真实可靠,不涉及版权问题
附录格式:按照学校或课程要求进行排版和装订
附录作用:提供详细数据和资料,支持研究结论
03
研究方法与过程
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和背景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方式进行研究
案例分析: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和教训
研究过程
确定研究问题
实施实验或调查
收集资料与数据
整理与分析数据
设计实验或调查方案
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研究背景与目的Leabharlann 03研究方法与过程04
研究结果与发现
05
讨论与结论
06
参考文献与附录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九年级探究性报告
九年级探究性报告
为了实现化学教学的高质量和多样化,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学生学习现状和居家条件的基础上,我们筛选了十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供学生选择,力求更加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和安全意识。
在放假之前,组内老师们在课堂上对同学们就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了充分的动员,除了向同学们介绍了探究活动的开展方法、注意事项,还展示了往届优秀的学生作品,使同学们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有了初步认识和浓厚的实践兴趣。
基于本次寒假存在疫情的特殊情况,同学们有了充分的时间居家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斐然。
在进行细致的筛选后,我们收集到一批非常优秀的科研作品,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学生科学实践的严谨性和创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研究性学习材料《校园民谣》的文化解读指导教师:刘子荣、童火明研究性学习组长:夏维娜研究性学习副组长:吴玲丽、李根华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九(1)、九(2)班全体同学一、研究背景《校园民谣》大约流行于20世纪末的94、95、96年,它由高晓松、小柯等一批北京各大学的在校学生填词谱曲,由老狼等一干人演唱,至今依然在大学校园中广泛传唱,其中尤以《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上班族》等影响最大。
应当说,在20世纪90 年代讨论流行音乐的话语环境中,以崔健为代表的中国摇滚从一开始就承担起了叛逆的、反主流的、政治解构式的音乐之外的社会责任。
他们那种宏大叙事式的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精英文化的冷嘲热讽,不容分说地以一种文化英雄的形象将他们自己推上中国的文化舞台。
另一方面,与之遥相呼应的那些纯粹商业性质的流行音乐,因其辞、曲的俚俗、品位低下和过多文化工业的炒做及消费气息而很难持续引起在青年亚文化圈中的共鸣和呼应。
于是,《校园民谣》在这种氛围中的异军突起,就显得有些相当的另类和卓尔不群了。
二、研究内容总的来说,《校园民谣》的大部分音乐曲调继承了以往流行音乐的主要旋律,但歌词内容却有很大区别,它们多以校园生活为题材,以怀旧为主要内容,追忆或记录校园中逝去或者正在逝去的浪漫与温馨,风格唯美而且充满诗意,因而它们大都无可避免地带有一股淡淡的忧郁气息。
也正是这股忧郁,透露出了作为文化符号的"校园民谣"在那种特定时间段里的能指功能:唯美、拒绝凡庸,但同时并不缺乏热情与理性,更多的时候是一些自我沉醉式的浪漫抒情,是距离高雅文化或精英文化最近的青年亚文化。
在这里,我们绝不会听到崔健们的焦灼、无奈与愤懑;也同样不会听到主流或者精英文化许诺给青年的希望、创造以及信仰。
我们所能听到的,只是现代都市中青年学生的生存境遇,只是这些青年男女的心灵、情感的真实存在及其状态。
所以,它显得特别,它的声音也更容易透过层层的遮蔽,射入到人们轻易不能触碰的心灵空间之中。
于是,《校园民谣》的聆听者们在被歌曲的词、曲甚至编配触动了之后,迅速地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对照,通过对照又产生出强烈的认同感。
这样,"校园民谣"的所指意义也就被设定了:同样也是以唯美为基调的,一个摒弃公式化与商业气息的充满诗意的心灵空间。
《校园民谣》的作者高晓松们当然知道如何来营造这个空间,也当然明白如何来珍视并叙述这个空间。
所以便有了《同桌的你》,有了《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当穿着发白的牛仔裤、普普通通的白衬衣,一幅学生打扮的老狼手捧麦克风,絮絮诉说着对“同桌的女生”和“上铺的兄弟”的记忆之后,他便突然发问道:"……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
……""……那些日子你总说起的女孩,是否送了你她的发带。
……"这与其说是对少年时代朦胧恋情的缱绻以及对易逝友情的感伤,倒不如说是对这些真挚情感的眷恋,其中也充满了"愿逐月华留照君"式的对青春及青春年代的伙伴的关爱。
《校园民谣》的产生时代与刘子荣老师的大学时代基本同步,大约都在20世纪90年代的初期。
我们采访刘老师,他介绍说:在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动之后,70年代的人们惊悸的心急需得到温情的抚慰,重新归于平静的校园便适时地为这些心灵提供了疗伤的温床,因此他们便加倍珍惜这校园中的随心婉转。
他们似乎不大愿意谈及就业,因为在他们看来,那将意味着他们自身文化身份的断裂,意味着各奔东西,意味着在不得不容身的商业社会的逼仄下,孜孜求利的无趣和悲哀。
但他们同样清楚这些都是或迟或早的事,因而他们更愿意将自己及时封闭在这个远离现实的,充满诗意的狭小空间之中:"……外面的世界很大,我却藏在你睫毛下;梦里的日子很远,我却开始想回家。
……"他们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下刻骨铭心地留恋着自己的校园和其间素朴的精神。
在这里,《校园民谣》为它的聆听者们带来了一种实在的,置身于日常生活的审美框架之内的心理愉悦:它充满学生腔的、带有一点点落寞、一点点孤寂、甚至一点点倔强的姿态,触痛了那些花样年华中少男少女的内心中最为柔弱的部位,同时也道出了生活在校园中的青年学生们无法言说的心灵体验。
《校园民谣》的欢喜与哀愁,在它的听众那里获得了最为广泛的共鸣。
从而形成了一套无须证明,同时又不证自明的话语体系中,青年亚文化的心理范式。
转这是一种迂回的心理范式。
它不至于脱离文化工业强加于人的、力图操纵和控制人们的大众文化意识形态,同时又与大众文化预先设定的"通俗"审美规范、价值标准维持了一定程度的契合。
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身处校园之内,因而不可避免地受到校园中精英文化的话语渗透和熏陶,使他们几乎是出于本能地带有一种明确的"自我"概念,从而在为他们所否定的文化因素中确定了自身的坚定形象和文化立场。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在精英文化熏染下树立起来的文化立场,从一开始就与前者承担一切、批判一切的关怀方式不同,他们在更多时候所关注的,只是去掉精英式心态中必然内含的拘谨,充分敞开他们自我的感受,直接或者间接地尽力在自身风格中表达个体的、人性化的生活方式及情感体验。
从而使他们在自我的审美经验、快感范畴等方面保持了自身相当程度的独立性。
也即是说,喜欢《校园民谣》并与之产生共鸣,首先因为它是时尚的,是流行的,是具有大众文化中消费性质的一部分;但同时,它又是唯美的,是朴素的,是拒绝商业媚俗、歌唱自我心灵中真实空间的,离高雅文化距离最近的青年亚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具有商业行为的特征,但本质依然是艺术的。
这同时又是一种看似矛盾,其实又非常合乎逻辑的心理范式。
它似乎在说明,《校园民谣》被那个时期的青年学生们广泛认同,首先不仅仅是因为词曲的悦耳动听,而恰恰在于隐藏于其间的不同于以往流行音乐的对抗商业媚俗、对抗流行市场、对抗大众情歌的低下趣味,以及它不同于精英文化中严肃、刻板的批判精神的独特个性。
这样,《校园民谣》及其认同者们就成为了游走于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交叉之处的观望者。
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精神在他们的外面,通俗文化的商业意识也在他们的外面,这些都被高高的校园围墙抵挡住了。
他们置身于校园文化的特定氛围之内,却又与外界若即若离,他们以最习惯的姿态保持着自己的内心,间或听一听晚钟,看一看夕阳,并请他们最心爱的女生做一个校园中"流浪歌手的情人"(歌名,亦属《校园民谣》)。
《校园民谣》的歌手及其认同者们在大多数时候总是远离尘嚣的。
他们大多出生于70年代,多少经历了一些时代的变动,但却并未身临其境的参与,因而他们不必像他们的前代人那样,从一开始就表达出太多的介入或者突破传统意识形态的欲望与激情;也不必与他们的下代人一般,以一种扮酷的手法,审时度势地在商业社会中求新、求变、求时尚与追潮流。
所以他们更懂得浪漫,更懂得以歌声来留守自己素朴的内心。
进而在对自己吟唱方式的体认过程中,他们很快便甄定出了自我的文化身份的认同。
所以,在面对"校园民谣"这一特定的文化符码时,最终起作用的也就不单纯限于《校园民谣》中渐渐凸现的非主流、非商业的因素,同时也更在于它所隐含的对自身的认同者们主体身份的差异确认。
因为,在大众文化意识形态中,社会身份或者文化身份的差别并不在于主体的日常生产活动中,而更在于他们日常生活的消费活动中,即在"消费什么"的差别中。
如前所述,商业化的通俗歌曲一般没什么文化品位,而精英文化中的批判意识又显得过于呆板和剑拔弩张,它们大多不能与这些年青的受教育者在自身动态的、正在展开的文化期待中达到视野的融合。
从而使得流行文化的隐性消费就需要使消费者们通过选择并认同一种与众不同的、具备独特精神气质和韵味的文化形式以及内容,来确认自己不同凡响的欣赏趣味和审美心理,通过它,进一步确认自身的主体文化身份。
作为一个文化个体,"校园民谣"以其洞穿都市青年学生的生存状态、情感状态和心理状态的丰富指称功能,使它的认同者、欣赏者们在它的召唤结构所开启的想象空间里找到了灰姑娘想要的水晶鞋。
校园生活的平静、朴素、但并不缺乏浪漫与诗意的种种特制,全部被统一在一个强大的主体性面前。
在这个主体性当中,这些青年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获得了一个相对确定的主体身份的认同。
那就是,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交叉处,按照《校园民谣》中所描述的样子来面对并修饰自己的生活。
从此,"校园民谣"的文化特质给予了她的认同者以更加有力的支持,使他们与自己和现实生活间的假象性关系也更加趋于紧密和巩固,因为他们知道,在茫茫的人世间,还有这样一种声音在为自己歌唱,这声音时时给他们以惊喜,时时撩拨着他们的思绪,又时时道出他们心底难为人道的唏嘘。
因此既便是浅浅的风花雪月,也让这声音落满了变故,落满了信手拈来的欲语还休:"……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一颗一颗流成了泪。
……"然而,"校园民谣"的一代人又是极端矛盾的,因为他们总是处在社会的迅速变化之中。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正是他们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他们从小生长在边缘意识(指社会意识的非主流化)浓厚的社会氛围中,因而他们相信善良的价值。
但是社会趋向的一次次变幻,使得他们刚刚建立起来的价值观、人生观一步步地被剥蚀掉,改换掉了,他们往往想要借助弥漫在校园中的精英文化立场,在自己的内心中寻求并建立起一种内在的严整和可靠的依托,但同时也分明感受到了现实逼迫下的无奈与紧张。
在与现实社会的真实交往中,他们一方面他们很少能像他们所向往的前辈们那样,站在精英文化的立场上对他们原本就不屑的通俗文化中的商业性敞开进行严厉的谴责与驳斥;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可能完全割裂对大众文化为他们预先设定的"通俗"审美快感的参与欲望与情感投入。
因而他们常常显得无所适从,鼠首两端。
他们同样渴望爱情,但他们却只能带给他们的爱人"一间小小的阁楼,一扇朝北的窗",并让她们"望见星斗",余下的便只能是写下这样的信誓旦旦的誓词:"……请让我为你高歌吧,以后我夜夜难以入睡;请让我为你哭泣吧,在眼泪里我能自由的飞。
……"最终,他们便不得不一头扎进校园的母体中,在其间继续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维系他们自身的情感。
这样,"校园民谣"的一代人便成为了过渡年代的过渡体。
在他们身上,兼具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所共有的独特个性,同时他们又不能完全认同精英文化所持的对社会的严厉批判态度和大众文化对文化传统的粗鄙化消解方式,成为两种文化之间共同的游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