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银鹰文昌中学八年级历史学案:第5课《三大改造》(无答案)(新人教版下册)

合集下载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八年级历史学案:第5课三大改造 新人教版【课标要求】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自主学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我国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 建设的需要。

2.改造的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 ,走 和 的社会主义道路。

3.结果: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与小农经济很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也形成了 高潮。

年,农民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方式: 2.政策: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思考:此政策的意义? 实现了 ,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 。

3、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 年底,国家基本完成对 、 和 的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 转变为社会主义 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 ,从此,我国进入 。

四.三大改造的缺点: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课堂小结】原因: 形式:结果:1资本主义 形式:工商业 政策:结果:三大改造(1953‐1956)意义:【合作探究】分析三大改造的实质,认识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课堂检测】1.某班开展以“一场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6)”为主题的课堂讨论。

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 )A.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2.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不包括A.对农业的改造B.对官僚资本的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对手工业的改造(2009年·山西省)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009年·武汉市)4.继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实践之后,中国共产党也展开了社会主义的探索活动。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 本单元主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三大改造作为我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重要事件,其完成标志着我国由此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也得以建立,从而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

因此,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乃至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2. 本课课标为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课共两个子目: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

结合课标与课本子目以及课题,主要通过讲解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背景、过程、形式(政策)以及意义,得出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结论。

3. 本课教学内容主题明确,主要是围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子目一主讲农业和手工业,以农业为重点;子目二集中围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同时,三大改造完成以后,通过分析其实质与意义从而得出了教材最后的结论: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以及我国由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带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对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重要意义。

(备注:主要体现“唯物史观”)2. 知道三大改造的起止时间和基本过程。

(备注:主要体现“时空观念”)3. 通过史料研读,理解三大改造的含义、实质、原因、结果、不足等内容,提升史论结合的能力。

(备注:主要体现“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4. 通过中国政府应对疫情的例子,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理解,增强爱国意识。

(备注:主要体现“家国情怀”)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2.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以广东地区的“王老吉”为例,讲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导入新课。

1828年,王老吉在广州十三行开设第一间“王老吉凉茶铺”,深受街坊欢迎,被誉为“凉茶王”。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5课三大改造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5课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第5课三大改造一、教学目标与分析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历史。

正确掌握、使用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对三大改造原因、实质和意义的辨析及三大改造功过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分析】落实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开展课堂活动认识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实质和意义。

提倡学生在进行探究学习的同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分析】通过落实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其乐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策略1.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应采用师生共同探究教学方法。

让学生充分讨论和交流,找出三大改造的原因,其模式为: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课堂讨论—交流反馈—小结。

2.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采用编卡教学法,把握本课三大改造的形式、实质及意义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及三大改造的功过是非深入辨析,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唯物史观。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主要围绕三大改造来展开。

三大改造的原因,通过让学生搜集有关课外资料,结合教科书内容,师生共同探究找出;对三大改造的形式、实质及意义,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第5课三大改造-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在20世纪初进行的三大改造,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掌握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具体措施。

3.分析三大改造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改革。

2.分析三大改造对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全面的理解。

2.对于三大改造的推动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引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在20世纪初期的社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 政治改革•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成果,提醒学生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探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通过相关资料、图片等多方位呈现孙中山思想。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它遵循的首要任务,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3. 经济改革•介绍新文化运动,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学习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探讨中国经济改革的措施,包括引进、借鉴西方经验,改革海关税制等。

4. 文化改革•介绍“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文学、教育、艺术等方面。

•分析中国文化改革的推动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5. 课堂总结•总结中国进行的三大改造,思考这三大改造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展开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进行的三大改造,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五、教学评估针对本次课程,考虑以下评估方式:1.课后完成一篇总结性文章,对本次内容进行梳理与回顾。

2.小组讨论结束后进行品评,让学生从相互的观点中发现新的认知。

3.在考试或者考核中,通过选择题、填空题、问答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六、教学扩展在学生掌握本次历史课程的基础之上,还可以进行以下扩展环节:1.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三大改造的意义、过程和影响,从而深入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三大改造的细节和背景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掌握三大改造的核心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三大改造的影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大改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图片、图表和关键知识点。

3.资料:收集与三大改造相关的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状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进行三大改造。

2.呈现(15分钟)讲解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关于三大改造的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5.拓展(10分钟)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大改造。

第5课(学案) 三大改造.doc

第5课(学案) 三大改造.doc

第5课(学案)三大改造【课程导入】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生产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当时,个体农民平均每户只有十多亩耕地,贫雇农平均每户不足半头耕畜、半部犁,资金也很缺乏,根本无力抵御自然灾害。

面对这种情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又取得了什么效果?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这一方式有什么好处?在当时能够得以实现的条件是什么?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农民积极加入生产合作社上海市民庆祝信大祥绸布店公私合营【知识网络】【学习探索】1.一位老人在去世前将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让他们每人把一根筷子折断。

三个儿子都很轻松地做到了。

然后,老人把三根筷子捆在一起,让三个儿子再试试。

这次,三个儿子都未能折断。

从上面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故事中的寓意和土改后农民经营方式的改变有没有相同之处?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我们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

【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一项是()。

a.农业改造b.手工业改造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d.镇压xx2.下列关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参加农村生产合作社b.在三大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c.到1957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d.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二、问答题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为什么?【资料:】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取得了很大成绩,五亿多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5课学案三大改造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5课学案三大改造

第5课(学案)三大改造:点击::第一范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②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材处理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重点突破: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

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难点突破:利用实例说明公私合营的定义以及操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讨论探究自主合作教法学法按照“知、疑、学、解、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走进历史,最终走出历史。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导言:(了解学生知道多少有关三大改造以及农村方面的有关知识;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发展域,即了解这段知识的方法、途径、以及和老师沟通的方式等,所谓“知”。

)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围绕三大改造这一核心内容展开,分为“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和“公私合营”两部分,讲述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

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不久,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

但是他们对历史充满兴趣,对历史知识有无限的探索欲望。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顺应学生的特点,同时采用小组教学,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明确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

【教学重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教学、材料型问题教学、小组教学【教学难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改造的实质和意义。

【设计思路】整个学习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用课外时间自学导学案,完成导学案的填空和练习题,预习所有材料问答题。

第二部分是课堂学习。

知识内容分分三篇,第一篇为基础篇:用材料的形式展示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及其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第二篇为探究篇:用表格、图片的形式展示三大改造后三大行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以及国民经济成分的变化,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得出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

第三篇为感悟篇:用三个材料(包括视频:《穷棒子社》)分别展示三大改造后农业、企业、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教学主要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平台展示歌词。

这首歌曲是上世纪50年代最为流行的歌曲之一,旋律奋进激昂,表现了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爱戴和拥护以及坚决跟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新人教版
A.1952年B.1953年C.1955年D.1956年
2、不属于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项是()
A.农业改造B.手工业改造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D.土地改革
3、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D.跨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
教师过渡讲解:与小农经济很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也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
二、公私合营
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国家)“私”指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
3根据21页“动脑筋”: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案

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
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⑵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⑶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⑴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⑵适当补充课外材料,训练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4.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是我党在过渡时期实行的一项正确的政策;⑵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热爱集体的品德;
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⑴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
⑵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方法:讲解法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
2.手段: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课前写好课题和第一个大标题)。

2015-2016学年山东丁庄中心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教案:第5课《三大改造》(新人教版下册)

2015-2016学年山东丁庄中心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教案:第5课《三大改造》(新人教版下册)

课题课型新授课执笔人审核人级部审核学习时间第周第导学稿教师寄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学习目标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1、阅读第一段,答复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有哪些?2、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什么形式?3、结合图片由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农民踊跃参加,结果怎样?4、国家对手工业改造的形式和结果怎样?5、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起?何时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四、稳固练习1.我国对三大行业进行改造的实质是〔〕A. 稳固人民民主国家政权C. 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D.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2.农业合作化和土地改革最大的区别是A.受到农民的欢送 B.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长D.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3.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①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②我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③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④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4、材料分析题,合作探究说一说以下列图片反映的情景发生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课堂测试1.1953年4月3日,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村工作会议,部长邓子恢在会上( )“籼型杂交水稻”的袁隆平教授2. 以下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B.“大跃进”运动C.第一个五年计划D. 三大改造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曾抽样调查了农民家庭平均占有〔含所有权和使用权〕生产资料情况。

据右表判断,此项调查的时间大致在农户户均占有生产资料情况表类别耕地〔亩〕牛〔头〕犁〔只〕房屋〔间〕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C.“一五”计划的完成5.泰来机制面粉厂是泰州最早具有近代意义的工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改名为“公私合营泰州面粉厂”。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八年级历史学案:第5课三大改造 新人教版【课标要求】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自主学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我国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 建设的需要。

2.改造的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 ,走 和 的社会主义道路。

3.结果: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与小农经济很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也形成了 高潮。

年,农民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方式:2.政策: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思考:此政策的意义?实现了 ,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 。

3、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三大改造的意义:到 年底,国家基本完成对 、 和 的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 转变为社会主义 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 ,从此,我国进入 。

四.三大改造的缺点: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课堂小结】原因: 形式: 结果: 资本主义 形式: 工商业 政策: 结果: 意义: 【合作探究】分析三大改造的实质,认识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农业 手工业 三大改造(1953-1956) 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课堂检测】1.某班开展以“一场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6)”为主题的课堂讨论。

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A.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2.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不包括A.对农业的改造B.对官僚资本的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对手工业的改造(2020年·山西省)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020年·武汉市)4.继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实践之后,中国共产党也展开了社会主义的探索活动。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5课(学案) 三大改造: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5课(学案) 三大改造:

第5课(学案)三大改造:点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②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材处理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重点突破: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

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难点突破:利用实例说明公私合营的定义以及操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讨论探究自主合作教法学法按照“知、疑、学、解、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走进历史,最终走出历史。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导言:(了解学生知道多少有关三大改造以及农村方面的有关知识;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发展域,即了解这段知识的方法、途径、以及和老师沟通的方式等,所谓“知”。

)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生:(可能会摇头)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课件 新人教版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课件 新人教版

1956年底


农业
合作社





手工业

Hale Waihona Puke 造资本主 义工 商业

赎买、

全行业

公私合营


一、农民、手工业合作化
毛泽东 起草推 动农业 合作化 的文件。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中央发展农业 合作化的决议
毛泽东主席“关于合作化问题” 的报告传达到广东省中山县
这是邯郸市郊区酒务楼村农民积极
报1名95入5年社,全农国民掀起结农队业合报作名化入高潮社。
农 民 报 名 加 入 合 作 社
对入社的牲口合理议价
信大祥绸布店职工祝贺实行公私合营
天津盛锡福帽厂实行公私合营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 向毛泽东送喜报。
社农 会业 主、 一 义手 九 改工 五 造业 六 。和 年
资底 本, 主我 义国 工完 商成 业了 的对
黑龙江哈尔滨市各界庆祝社会主义 改造胜利联欢大会
1956年, 毛泽东在 看农民写 给他的丰 收报喜信.
朱德在手工业改造会议上讲话稿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工人的工作条件变好
二、公私合营
1954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开始进行。
北京工商界 私方表决心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赎买政策和公私合营
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三大改造
【课标要求】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学习目标】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A级)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农业
背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

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_________年起,实施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政策。

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③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C级)
(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三大改造的形式有哪些?
(3)三大改造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课堂小结】(B级)用框架形式总结本课
【当堂检测】
(1)关于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
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1955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使个体所有制成为集体所有制
(3)、我国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租赁
B、借用
C、赎买
D、没收
(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时间和标志是()
(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实行农业合作化
B、建立国营经济
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
D、恢复国民经济(6)、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
A、互助组
B、供销合作社
C、生产合作社
D、公私合营
【学习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