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我家的好邻居》教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我家的好邻居》教案课题:我家的好邻居第一课时研究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快乐,重视邻里关系。
2.能力目标:研究邻里之间的相处常识,敢于结识新邻居。
3.知识目标:学会结交新邻居,懂得如何与邻居相处。
重点:懂得如何与邻居相处。
难点:懂得如何与邻居相处。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邀请邻居参加聚会,和邻居小伙伴一起玩耍》。
2.导入语:你们家举办过这种邻居见的小聚会吗?你和邻居相处得怎么样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聊一聊和邻居的故事吧!讲授新课【邻居家的小伙伴】:1.小小故事会:分享自己和邻居小伙伴相处的故事。
2.邻里相处回忆录:回忆与邻居小伙伴相识的过程。
3.军军的新家:介绍军军搬家后不认识邻居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军军结识新朋友。
4.经验分享会:分享结识邻居小伙伴的方法,如平时热情打招呼、主动帮忙、互相分享等。
5.怎样与邻居相处:通过对具体情境进行探究,了解一些相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导入。
探究如何与邻居相处,通过具体情境进行探究,了解相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我们应该主动去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不仅要感恩邻居的帮助,也要尽自己的力所能及去帮助邻居。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视频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到了邻里之间的温暖和互助精神。
同时,通过讲述个人故事和评选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良好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的互动和参与,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讨论和评选活动中去,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思考邻里矛盾的危害。
讲解正确处理邻里矛盾的重要性。
分享经验,初步了解如何处理矛盾。
故事研究《六尺巷》,掌握处理邻里矛盾的方法。
过渡:邻里矛盾处理不当会带来很多麻烦,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呢?探究避免邻里矛盾的方法讲解避免邻里矛盾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方法。
总结:避免邻里矛盾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多沟通,理解包容。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培养学生尊敬邻居、关爱邻居的良好品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学会与邻居交往,化解与邻居之间的矛盾,进而形成和谐相处的良好邻里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但对于与邻居相处的礼仪和技巧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过与邻居互动的经历,但遇到邻里矛盾时,可能不知道如何处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
2.培养学生尊敬邻居、关爱邻居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与邻居交往,化解与邻居之间的矛盾。
4.形成和谐相处的良好邻里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
2.学会与邻居交往,化解与邻居之间的矛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学会与邻居相处。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情境,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与邻居相处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与邻居相处的正面例子,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了解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与邻居相处的场景,练习与邻居交往的技巧。
4.巩固(10分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化解与邻居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总结与邻居和谐相处的方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的第1课时,主要围绕邻居的概念、邻居的作用以及如何与邻居相处等内容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情境和对话,引导学生理解邻居的重要性,学会与邻居相互尊重、互助互爱,培养良好的邻里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对邻里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可能存在着对邻居的误解、疏远甚至敌对的情绪。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邻里观念,引导他们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邻居的概念,认识到邻居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与邻居相互尊重、互助互爱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与邻居友好相处,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邻居的概念,认识到邻居的重要性。
2.难点:学会与邻居相互尊重、互助互爱,在日常生活中友好相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
3.互动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2.课件:邻居的相关图片、案例等。
3.道具:小刚、小丽等角色的头饰。
4.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邻居是谁吗?”“你们和邻居有什么样的关系?”引发学生对邻居的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邻居的作用。
如教材中的小刚和小丽,他们与邻居的关系亲密,邻居们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了帮助。
引导学生认识到邻居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邻居的故事,讨论如何与邻居友好相处。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与邻居友好相处的方法。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我家的好邻居(第一课时)》优质教案
6.我家的好邻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分享互助经历,了解邻居的概念,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体会邻里间相处的快乐与温暖,产生主动帮助邻居的愿望。
2.交流伙伴趣事,学习认识新伙伴的方法,体会与邻家小伙伴交往与活动时的快乐,乐意与小伙伴交往。
3.小组合作讨论,辨析并掌握来家活动时主人与客人应有的文明礼仪与行为,养成邻里间文明交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知道邻里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产生主动帮助邻居的愿望。
2.学习认识新邻居的方法,掌握邻里间文明交往的技能。
教学准备:学生:制作交友卡。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活动一教材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听录音,交流小华的楼道里发生的怪事。
(播放阅读角故事录音(片段))2.猜猜垃圾去哪儿了。
3.继续听录音,听听垃圾去哪了。
(继续播放故事录音)4.说说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
5.小结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我们的邻居。
(板书:我家的邻居)(设计说明:利用阅读角的故事设疑激趣,让邻里生活经验并不丰富的学生们,能够通过故事来初步感知小孩子也可以为邻里间的整洁、和谐生活发挥作用,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
)活动二分享互助经历,感受温暖1.交流新搬来的小女孩的行为会给她的邻居带来什么变化。
2.小结:邻里之间互相帮助,我们的生活才会更温暖。
(板书:互相帮助)3.听听小华得到过哪些邻居的帮助。
(播放录音)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5.说说你们家得到过邻居们的哪些帮助?6.教师小结,补齐课题。
7.出示图片,说说能帮邻居们做些什么呢?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8.小结。
(板书:关爱对方)(设计说明:通过听小华接受过的邻居的帮助,帮助学生唤醒记忆,回忆邻居帮助自己家的事,在交流中感悟到邻居曾带给自己的温暖。
然后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帮助邻居可以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产生帮助邻居的愿望,同时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
)活动三介绍邻家伙伴,体会快乐1.学生交流课前完成的交友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时的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邻居和谐相处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关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与邻居友好相处。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邻里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与邻居交往较少、不知道如何与邻居沟通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与邻居交流,培养良好的邻里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性,认识到与邻居和谐相处的意义。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邻居交流、相互帮助和关爱的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
2.难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邻居交流、相互帮助和关爱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尝试与邻居交流、相互帮助,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故事,以便进行情境教学。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准备实践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尝试与邻居交流、相互帮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与邻居友好相处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与邻居和谐相处?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如邻居之间的相互帮助、关爱等,让学生了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的邻居们是如何做到和谐相处的?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邻居之间的美好回忆或感人故事。
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激励。
2. 课堂活动的设计不够丰富多样,缺乏创新性。
3. 评价方式单一,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改进措施
1. 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掌握关爱他人、和谐相处的技能。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邻里关系”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4) 法律法规:学习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如《物权法》、《民法典》等,了解邻里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5) 心理健康:通过阅读《学会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书籍,了解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调整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
2. 拓展要求:
(1) 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拓展内容,进行课后学习。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道德与法治的基础知识,对邻里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他们掌握了基本的道德规范,能够分辨是非,具备一定的同理心。此外,学生在生活中也有过与邻居互动的经验,对邻里关系有一定的认知。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喜欢通过实例来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们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喜欢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喜欢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
6《我家的好邻居》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6《我家的好邻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邻居是什么;2.知道邻里关系的重要性;3.知道如何与邻居友好相处。
二、教学重点1.了解邻居的概念;2.理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性;3.学习并掌握如何与邻居友好相处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如何与邻居友好相处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1.1. 神秘嘉宾老师请一位邻居作为神秘嘉宾来到课堂,神秘嘉宾将参与以下讨论: 1. 你对邻居的了解有哪些? 2. 我们应该怎样与邻居相处?通过问答的形式为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新课2.1. 了解邻居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邻居的概念:邻居是住得很近的人,他们住在同一个小区、同一条街上或附近的房子里。
2.2. 理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性:邻里之间的关系好不好,会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治安、环境等。
2.3. 学习如何与邻居友好相处1.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与邻居友好相处,提出自己的建议。
2.分享讨论结果:请学生上台分享小组讨论结果,老师帮助学生总结提炼。
3.角色扮演:请学生结合分享的结果,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邻居相处的场景。
3. 课堂小结通过板书的形式,让学生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估课堂中,老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分享、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估。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更好地了解了邻居的概念、邻里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邻居友好相处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上台分享、角色扮演等形式,积极参与,增强了学习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未来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方式,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和睦相处的良好品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学会尊重邻居,学会与邻居沟通交流,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他们对邻居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在与邻居相处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不知道如何与邻居沟通交流,不懂得尊重邻居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让学生掌握与邻居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学会尊重邻居。
2.培养学生学会与邻居沟通交流,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
3.引导学生树立关爱他人、和睦相处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与邻居相处中学会尊重、沟通、解决矛盾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与邻居相处的重要性。
2.互动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与邻居相处的经验和感悟。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与邻居沟通交流的场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总结提炼法: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加深学生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邻居相处的相关案例和故事。
2.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3.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
4.准备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入课题,如:“小明与邻居奶奶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与邻居相处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与邻居相处的,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在哪里。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邻居相处的经历,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邻居、与邻居沟通交流。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我家的好邻居》第一课时(说课稿)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我家的好邻居》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讲述邻居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学会与邻居和睦相处,懂得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材中通过小故事、漫画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邻居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关爱,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善于沟通,乐于助人。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人际关系的基本认知。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并且对周围的人和事有较强的好奇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邻居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懂得关爱他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分享、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善于沟通、乐于助人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邻居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懂得关爱他人。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善于沟通,乐于助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分享、漫画欣赏等形式,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邻居之间的关爱与尊重。
2.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德育教育法: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邻居之间的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邻居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述故事,感悟亲情: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漫画,分享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邻居之间的关爱与温暖,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邻里意识,使学生学会尊重、关心、帮助邻居,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邻里之间的互动和互助,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对邻里关系有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与邻居交往少、不懂得如何与邻居相处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邻居相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培养学生关心、尊重、帮助邻居的良好品质。
3.增强学生的邻里意识,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难点:培养学生关心、尊重、帮助邻居的自觉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案例和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邻居相处。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与邻居相处的经验和感悟。
3.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邻居交往的场景,提高交际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教材内容、案例、图片等。
2.教学素材:与邻居相处的相关视频、故事等。
3.分组讨论卡片:用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邻居之间的互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邻里关系。
教师提问:“你们平时是如何与邻居相处的?邻居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吗?”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教师讲解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关心、尊重、帮助邻居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与邻居相处的经验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点评和鼓励。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邻里意识,提高学生与邻居相处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尊重邻居,关心邻居,解决与邻居之间的矛盾,营造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但对邻里关系的理解和处理还相对较浅。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与朋友、同学相处的基本原则,但对与邻居相处的了解还不够。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社交能力应用到邻里关系中,进一步提高学生与邻居相处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学会尊重和关心邻居。
2.培养学生解决与邻居之间矛盾的能力,营造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邻里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尊重和关心邻居,解决与邻居之间的矛盾。
2.难点: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社交能力应用到邻里关系中,提高与邻居相处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案例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与邻居相处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与邻居相处的经验和心得。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个案,引导学生学会解决与邻居之间的矛盾。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和呈现。
2.准备与邻居相处的相关话题,用于课堂讨论。
3.准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用于展示案例和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关于和谐邻里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和谐的邻里关系?你认为与邻居相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与邻居相处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与邻居相处的重要性。
案例可包括以下内容:–学会尊重邻居,如不在夜间大声喧哗、不在公共区域乱扔垃圾等;–关心邻居,如帮助邻居照看孩子、共同维护社区环境等;–解决与邻居之间的矛盾,如邻里之间的噪音问题、停车位分配等。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与邻居沟通和交流,营造和谐美好的居住环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社交能力,他们对与邻居相处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与邻居交往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不知道如何与邻居打招呼、不知道如何礼貌地请求邻居帮助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教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沟通和交流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引导学生学会感恩邻居的帮助,树立和谐美好的居住环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与邻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与邻居相处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邻居沟通和交流。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与邻居相处的经验和感悟。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明白与邻居相处的重要性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邻居相处的相关情境图片、视频等。
2.案例:收集一些与邻居相处的成功案例和问题案例。
3.道具:准备一些用于模拟与邻居交往的道具,如玩具房子、玩具人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邻居相处的情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情境中,我们应该怎么做?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家的好邻居》。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与邻居相处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与邻居相处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邻居交往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邻居沟通和交流。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一课时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一课时优质课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我家的好邻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我家的好邻居第一课时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三年级学习目的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感受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快乐,重视邻里关系。
2、才能目的:学习邻里之间的相处常识,敢于结识新邻居。
3、知识目的:学会结交新邻居,懂得如何与邻居相处。
重点懂得如何与邻居相处。
难点懂得如何与邻居相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邀请邻居参加聚会,和邻居小伙伴一起玩耍》 2、导入语:你们家举办过这种邻居见的小聚会吗?你和邻居相处得怎么样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聊一聊和邻居的故事吧!考虑。
视频导入。
讲授新课【邻居家的小伙伴】 1、小小故事会:你认识邻居家的小伙伴吗?你和他们平时都玩些什么呢?说一说你和邻居小伙伴的故事吧! 2、邻里相处回忆录:你还记得你和邻居家的小伙伴是怎么认识的吗?说一说吧! 3、军军的新家:军军在这个学期搬到了一个新的住处,他还不认识这里的邻居。
每次在小区花园里,他都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其他的小伙伴一起快乐地玩耍,而他自己却只能一个人。
4、经历分享会:我们每个人都通过了不同的方式认识、熟悉自己邻居的小伙伴,和他们成为了朋友。
那么,假如还不认识,该怎么认识他们呢?请你帮助军军结识新朋友吧!5、结识邻居小技巧:〔1〕平时见面要热情地打招呼。
〔2〕遇到邻居需要帮助的时候要主动帮助。
〔3〕有好东西可以互相分享。
〔4〕偶然可以结伴一起玩耍。
【怎样与邻居相处】 1、提问式过渡:当我们与邻居熟悉以后,难免要到邻居家玩。
那么,到邻居家玩,需要注意什么呢? 2、探究:请你在以下行为中找出适当的行为和不适当的行为,并说说怎样做才对?〔课本第35页〕〔1〕主动打招呼,说明来意。
〔2〕在中午饭点的时候找邻居玩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要注意时间。
〔3〕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和邻居一起玩耍完应该一起拾掇完玩具再走。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说课稿4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邻里观念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尊重邻居,乐于助人,善于沟通,形成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他们对邻里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邻里交往中的困惑和问题,如不知道如何与邻居沟通,不了解邻居的需求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与邻居交流,培养良好的邻里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学会尊重邻居,乐于助人,善于沟通。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邻里观念,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尊重邻居,乐于助人,善于沟通。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邻里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趣味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邻里之间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与邻居相处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邻里交往中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邻里交往的场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解邻里之间的趣事,引发学生对邻里关系的兴趣,导入新课。
2.教学基本内容:(1)讲解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尊重邻居,乐于助人,善于沟通。
(2)分析邻里之间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与邻居相处的重要性。
(3)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
PPT1 PPT2PPT3 PPT4 PPT5 PPT6PPT7-10 PPT11-13PPT14-15PPT16PPT17 PPT18PPT19 PPT20这里的PPT从21都27PPT28板书设计说明:课题出示:先出示“我家的邻居”,在补上“好”。
课件脚本说明:1、对ppt的描述:PPT有两处是需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更换的。
第一处是在P2页,根据学生实际居住的地方进行调换。
第二处是在P14-15页,根据班里学生真实的课前调查情况进行修改。
2、对视频的描述:PPT无视频调用,但有多处音频。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1.出示:ppt1,请学生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ppt22.教师小结: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和邻居小伙伴在一起玩耍很快乐,感受到了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温暖。
二、不给邻居添麻烦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和邻居的相处,大部分时间是和谐快乐的,但有时候,也免不了会遇到矛盾。
我们怎么处理呢?(一)化解矛盾有办法1.播放《滴水的拖地》配音小故事。
出示:ppt3(1)请学生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ppt4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知道了和邻居小伙伴在一起玩耍很快乐,感受到了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温暖,为本课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
ppt2ppt3ppt4(2)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你该怎么做呢?预设,并板书:主动道歉及时改正(3)教师小结:和邻居相处,假如因为我们自身的原因导致了矛盾,应该勇敢承担责任,及时改正,让邻居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友善,这样就能较好地化解矛盾。
2.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邻里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是否也化解了呢?3.请学生说感受。
4.教师小结:邻里生活矛盾难免,只要我们积极主动,多想办法化解矛盾,邻里关系就会越来越好。
(二)减少矛盾有妙招1.出示教材p40的图一《搬椅子》。
出示:ppt5(1)请学生说说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
《滴水的拖地》配音小故事能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思考,明白和邻居相处,假如因为我们自身的原因导致了矛盾,应该勇敢承担责任,主动解决矛盾,不给邻居添麻烦。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说课稿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时的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到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意识。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邻里之间的关爱和支持,从而懂得珍惜和感恩身边的邻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对邻里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可能还不能完全做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邻里之间的关爱和支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学会与邻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换位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邻里之情、感恩他人的道德品质,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学会与邻居沟通、交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换位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在社会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邻里之间的关爱和支持。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换位思考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邻里互动活动,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道德素养。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个发生在邻里之间的温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呈现几个关于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就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交流互动: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彼此在邻里交往中的经验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学会与邻居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培养良好的邻里道德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邻里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关爱邻居、积极参与邻里互动的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对邻里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邻里交往中的困惑,不知道如何与邻居相处,如何处理邻里之间的矛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邻里关系,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性,知道邻里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帮助。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与邻居互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邻居、积极参与邻里互动的良好道德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学会与邻居相互尊重、相互帮助。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邻里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邻里互动的积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邻里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邻里互动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邻里关系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与邻居和谐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帮助。
4.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邻里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与邻居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道德观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说课稿6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邻居的概念,认识到邻居的重要性,并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成为一个好邻居,以及如何处理与邻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他们对于邻居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他们在处理与邻居的关系和解决冲突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思考和探讨如何成为一个好邻居,以及如何处理与邻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邻居的概念,认识到邻居的重要性,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学会处理与邻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邻里观念,养成尊重他人、宽容谦让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邻居的概念,认识到邻居的重要性,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
2.难点:学生能够学会处理与邻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理解邻居的重要性,以及与邻居和谐相处的意义。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成为一个好邻居,以及如何处理与邻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4.引导启发: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理解邻居的重要性,以及与邻居和谐相处的意义。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邻居的概念,以及邻居的重要性。
统编版新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 6我家的好邻居第一课时 (001)
6 我家的好邻居教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科书来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一、教学目标:1.学会与邻居小伙伴相处的方法,注意自己在邻里生活中的言行礼仪。
2.体会邻里生活中互帮互助的温情,并意识到自己也可以为邻里生活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3.学会处理邻里生活中的小摩擦。
二、教材分析:本课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家庭生活”里的第3条“懂得邻里生活中要讲道德、守规则,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本课由“邻居家的小伙伴”“邻里间的温暖”“不给邻居添麻烦”三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是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邻家小伙伴切入,引导学生注意自己在邻里生活中的言行礼仪。
第二个板块是从邻家小伙伴拓展到邻里生活中的一般交往,这个部分主要侧重从情感的角度讲邻里生活,即体会邻里生活中的温情。
第三个板块则从情感的角度转向理性的角度来讲邻里生活,一方面讲避免给邻居添麻烦,另一方面讲如何理性地处理邻里纠纷。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一般来说都会有一些与邻居小伙伴交往,去邻居家串门的经验,但他们对于如何与邻居家的小伙伴友好相处还缺乏理性上的认识,在避免和处理邻里间小摩擦的时候还欠缺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
现代社会还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学生邻里生活的经验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邻里生活经验较为丰富,但是对于城市的学生,尤其是一些进城务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而言,邻里生活的经验可能较少,甚至没有。
本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学生中有的居住在集镇小区,有的居住在农村,还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父母经常迁徙,邻里交往经验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要有充分的了解,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力争让已有交往经验的学生能力得到提升,也让没有交往经验的学生学会一些结交邻里小伙伴的方法。
四、课前准备:1.采访家长,积累和邻居交往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
6. 我家的好邻居
教学目标
1.学习邻里之间相处的常识,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们重视邻里关系,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们关爱邻里的品质。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了解自己的邻居的家庭情况,与邻居家的小伙伴交朋友。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
1.学生听故事杨翥【zhù】卖驴
明朝礼部尚书杨翥居住在京城,喜欢骑驴代步。
他对驴子特别偏爱,每天上朝回家,他常常不顾家人的劝阻,亲自为驴子擦洗梳理,给驴子喂上等的饲料。
关驴子的房子就在他的住房旁边,半夜总要起床看一两次,生怕那宝贝驴子受什么委曲。
杨翥的邻居是一位老头,快六十岁了,竟然生了个儿子,老来得子,自然备加疼爱。
可是,这孩子有个毛病,一听到杨翥的驴子叫就哭个不停,搞得全家人都不得安宁。
眼看那孩子一天天消瘦下去,父母伤透了脑筋,就把这件事
告诉了杨翥。
杨翥二话没说,忍痛把自己心爱的驴子卖了,外出或上朝都靠步行。
2.学生思考:
(1)故事中说杨翥对驴特别偏爱,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杨翥对驴特别偏爱,可为什么最后要把驴卖了呢?
3.学生交流汇报。
4.师:是啊,同学们说得非常对。
杨翥为了邻居的孩子不再吵闹,忍痛将自己偏爱的驴都卖了。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
当邻居有困难的时候,我们理应帮助。
5.揭示课题:
6.我的好邻居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邻居家的小伙伴
(一)认识邻居家的小伙伴
1.介绍你邻居家的小伙伴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邻居家的小伙伴,包括小伙伴的性别、年龄、就读学校、年级、兴趣爱好等。
(2)请个别同学在全班交流,如果准备了照片,可以结合照片进行介绍。
2.说一说:你和邻居家的小伙伴平时在一起都玩些什么?
3.如果我们现在还不认识邻居家的小伙伴,我们应该怎样与他们认识呢?
(1)小组内交流认识邻居家小伙伴的方法、自我介绍的方式等。
(2)全班交流。
4.师小结:正如孩子们交流的,我们要与邻居家的小伙伴认识,首先要
有礼貌,然后还进行自我介绍,这样才能得到邻居家小伙伴的信任,这样才能让他们介绍自己。
如:
嗨,你好。
我叫(),我住在(),我正在()小学读三年级,我们是邻居,我想和你交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呢?
(二)做一个懂礼貌的好邻居
1.思考:你有到邻居家去做过客吗?你是怎么表现的?有没有因为不礼貌被邻居或父母批评过?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3.师:你觉得我们在与邻居相处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4.学生交流,师适当引导,让学生意识到:与邻居相处要有礼貌,不能影响邻居的正常生活,不给邻居添麻烦。
5.情境辨析:看情境,辨对错。
(1)课件出示课本35页上的情境,让学生说说:你觉得哪种行为不恰当?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对这几种行为进行评价,并改正行为的不当之处。
(3)将这几种行为演一演。
让学生认识到不文明的邻里交往行为往往会给邻居带来伤害,也会影响自己在邻居心里的形象。
6.说一说:如果小伙伴到你家来玩,作为主人,你该怎么做呢?
7.分一分,演一演
(1)以小组为单位,一名同学扮演主人,一名同学扮演到邻居家玩耍的客人,分角色演一演作为到邻居家玩耍的客人和接待邻居的主人应该怎么做?
(2)分小组到台上表演。
(3)师生共同对学生的表演行为进行评判。
8.师小结:
在邻里相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做到文明礼貌,做一个文明人。
特别是当到邻居家玩耍或者邻居来访时,更应该注意文明礼貌。
活动二:邻里间的温暖
(一)感受邻里的温暖
1.情境学习:
情境1:小红放学回家忘带钥匙,张奶奶请她先到自己家里,等待父母回来。
情境2:小丽的父母去出差,小丽的邻居请她到家里吃饭。
情境3:李奶奶的孙子生病了,孩子的父母没在家,邻居张叔叔帮李奶奶把孩子送到了医院。
2.师:通过这些情境我们看出了,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是邻居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有没有接受过邻居的帮助,或者你主动帮助过邻居?
3.学生先在课本36页的爱心里将邻居帮助自己的事情写一写,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
4.师小结: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
邻里之间要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在邻居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
这样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能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温暖。
大家就都能度过生活里的困难,过上美好的生活。
(二)邻里互助,生活和睦
1.情境学习
情境1:小明帮李叔叔家收西瓜。
情境2:下雨了,小丽帮小毛家收晾晒的玉米和衣服。
情境3:小红搀扶王爷爷下楼。
2.师:情境中的同学,都主动帮助邻居。
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那么请大家思考,你能为邻里做些什么呢?
3.学生分小组交流,并将交流的结果在课本37页记录下来。
4.学生将交流结果在全班交流。
5.学习邻里故事《垃圾不见了》
我们楼里的居民有一个习惯,就是当自家的垃圾满了之后,不是马上下楼去扔,而是用塑料袋装好放在门口,等家人下楼时再顺便扔掉。
这么一来,楼道里往往会有垃圾袋堆在那里,有时同一楼层的邻居还会因为别家把垃圾放过界而闹些不愉快。
近几天,楼里出现了“怪事”。
放在自家门口的垃圾,一会儿就不见了,难道它长翅膀自己飞走了?
我决心侦破此案。
那一天,我故意“嘭”的一声将一袋垃圾重重地放在了门口,然后躲到门背后,从猫眼儿里观察,垃圾到底是怎么不见的。
过了一会儿,我听见有脚步声,是楼上新搬来的小女孩下楼了。
只见她手里提着一袋垃圾,又径直走到我家门旁,弯腰取走了我家的垃圾!
……
(1)学生自由读故事《垃圾不见了》
(2)说一说:垃圾是怎么不见的?这幢楼里的居民扔垃圾的习惯有什么问题?
(3)思考:你认为小女孩的行为会给这里带来什么变化?
三、总结
邻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温暖,我们也应该为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才是和睦的邻里生活,邻里和睦了,心情才会愉悦,生活才会开心。
板书设计:
6. 我家的好邻居
邻居家的小伙伴
邻里间的温暖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我的邻居家的小伙伴叫(),我们经常在一起()。
2.认识邻居的好方法有()()等。
3.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
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常常会伸出援助之手。
4.邻里互助,生活和睦。
让我们为促进邻里关系做些()的事。
二、判断。
1.和邻居家的小伙伴见面,我们装着互相不认识。
()
2.我和邻居家的小伙伴每天一起上学、放学。
()
3.我到邻居家玩,主动向小伙伴的奶奶问好。
()
4.小明到邻居家找小伙伴玩,他不敲门就直接推门进去了。
()
5.我到邻居家玩耍,快吃晚饭的时候,我看到他们家吃我最喜欢吃的可乐鸡翅,我就想留在他家吃晚饭。
()
6.星期天,我在邻居家玩耍,他们热情留我吃午饭,午饭后我主动帮忙收拾碗筷。
()
7.小方爸爸说不能将自己家的垃圾堆在楼梯口。
()
8.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杂物堆在楼道上。
()
9.给予邻居力所能及的帮助,可以拉近邻里关系。
()
10.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邻居家的事与我无关。
()
三、简答题。
你能为邻里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
当堂检测答案:
一、填空。
1.我的邻居家的小伙伴叫(),我们经常在一起()。
2.认识邻居的好方法有(主动给邻居打招呼)(一起玩耍、聊天)等。
3.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
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常常会伸出援助之手。
4.邻里互助,生活和睦。
让我们为促进邻里关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判断。
1.和邻居家的小伙伴见面,我们装着互相不认识。
( X )
2.我和邻居家的小伙伴每天一起上学、放学。
(√)
3.我到邻居家玩,主动向小伙伴的奶奶问好。
(√)
4.小明到邻居家找小伙伴玩,他不敲门就直接推门进去了。
( X )
5.我到邻居家玩耍,快吃晚饭的时候,我看到他们家吃我最喜欢吃的可乐鸡翅,我就想留在他家吃晚饭。
( X )
6.星期天,我在邻居家玩耍,他们热情留我吃午饭,午饭后我主动帮忙收拾碗筷。
(√)
7.小方爸爸说不能将自己家的垃圾堆在楼梯口。
(√)
8.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杂物堆在楼道上。
( X )
9.给予邻居力所能及的帮助,可以拉近邻里关系。
(√)
10.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邻居家的事与我无关。
( X )
答:我们可以做:
1.主动打扫公共卫生。
2.主动帮助邻居家的老奶奶提东西。
3.主动帮助邻居扔垃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