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诗歌教学实践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教案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对选定的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深入分析,让学生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
方法,提高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
能力,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见解,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案的内容安排如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播放与诗歌、散文主题相关的音乐、图片等多媒体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为
新课的学习创造情境。

二、诗歌欣赏
1. 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如杜甫的《春望》,首先由教师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
节奏和韵律。

2. 分析诗歌的形式特点,如押韵、对仗、意象等,并讲解这些技巧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 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历史时期,理解诗歌深层的含义。

4. 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简短的诗句,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培养创新思维。

三、散文欣赏
1. 选择一篇经典散文,如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跟读,体会散
文的语言美。

2. 分析散文的结构布局,如开头、发展、转折、结尾等,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组织结构。

3. 讨论散文中的人物描写、景物描绘和心理描写,指导学生如何捕捉文中的细节,体会作
者的情感。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增进交流与合作。

四、课堂小结
总结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强调文学欣赏的方法和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和
散文,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如写一篇对所学诗歌或散文的感想,或者模仿文中的风格创
作一篇短文,以此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诗歌教学

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诗歌教学
2 2- 4 ̄ 试 周 0- 6 考 1f - - g 刊
谈 人 教 版 高 中 语 文 必 修 三 第 二 单 元 诗 歌 教 学
李 凤 鸣
( 和县 第 一 中学 , 肃 西 和 西 甘
摘 要 :古代 诗 歌 鉴 赏 历 来 是 高 中语 文 教 学 的重 点和 难 点。 在人 教 版 高 中语 文 必修 三 第二 单 元 的 唐 代 诗 歌教 学 中 , 作 者把 单 元 教 学与 高考 试 题 考 查 模 式 结 合 起 来 ,力 求从 实践 的 角度 来 帮助 学生 提 高 对 古代 诗 歌 的 鉴 赏能 力 。 关 键 词 :高 中语 文 古代 诗 歌 鉴 赏 诗 歌 教 学
7 20 ) 4 10
人 教 版高 中语 文 必修 三第 二 单元 是 唐代 诗歌 的鉴 赏 。古 代 诗歌 鉴 赏在 高 中语 文教 学 中 占有相 当重 要 的位 置 ,它 不仅 是 高 中语 文教 学 的重点 和难 点 , 而且是 高考 的必 考题 目。在鉴 赏古 代 诗 歌 时 , 仅要 求 学 生具 有 扎 实 的基 础 知 识 , 高 的鉴 赏 技 巧 , 不 较 还 要具 备 一 定 的 人文 素 养 和 情感 经 验 . 以及 理解 、 析 、 价 的 分 评 综合 处 理能 力 。 由于学 生文 化底 蕴薄 弱 , 考试 题 中的诗 歌鉴 但 高 赏 题得 分率 一 直偏 低 。 自从2 0 年 高考 诗歌 鉴赏 题 以主 观表 述 02 的形式 考查 学 生 的诗 歌鉴 赏 能力 。这 在一 定 程度 上 加大 了诗 歌 鉴 赏 的难度 。在 古代 诗歌 教学 中 , 师如 何 引导学 生提 高古 代诗 教 歌 的鉴 赏 能力 就 显得 尤 为重要 。在人 教 版语 文必 修 三第 二 单元 唐 代诗 歌 的教 学 中 .笔 者把 诗歌 鉴 赏与 相关 高考 题 考查 的模式 结 合起 来 , 对古代 诗 歌 的鉴赏做 了如下 探讨 。 抓诗 题 。 诗 眼 , 主 旨。 找 看 题 目是 文 章 的 眼 睛 。 鉴 赏 一 首 古 诗 时 , 先 要 注 意 题 目 。 首 古 诗 的题 目往 往 揭 示 诗 歌 写 作 的 时 间 、 点 、 象 、 件 、 地 对 事 情 感 、 旨等 。 解读 诗 题 既是 鉴 赏 古 诗 的重 要 切 入 点 , 是 找 出 主 又 诗 眼 的必 要 步 骤 。 么 是 “ 眼 ” ? 诗 眼 ” 是一 首 诗 或 某 联 什 诗 呢 “ 就 ( ) 句 中最 能 体 现作 者 思 想 观 点 、 感 态 度 , 括 生 动 的 能 笼 情 概 、 罩 全篇 、 联 ( ) 全 旬 的字 , 词语 , 句 子 。 眼 往往 通 过 文 学 作 或 或 诗 品 的具 体 内容 清 晰地 表 达 作 者 的思 想 情 感 。体 现 作 品 的主 旨 及 表 达 技 巧 。可 见 , 读 诗 题 有 利 于 学 生 迅 速 地 找 出诗 眼 , 解 进 而 深 入 地 领会 文 本 。 在学习李白《 道难》 , 者让学生先分析诗题 , 蜀 时 笔 明确 本 诗的“ 眼” “ ” 。 诗 是 难 字 接着 学 生 逐 句 赏 析 。 析 诗 歌 如何 围绕 分 “ 眼 ” 开 的 。 生 经 过分 析 讨 论 , 出结 论 : 诗 展 学 得 蜀道 之 “ ”是 难 , 因为 它 高 ( 辟 难 ) 险 ( 越难 ) 战 祸 之 烈 ( 居 难 ) 它一 方 开 、 攀 、 安 。 面 表 现 出 诗 人 对 友 人 人 蜀 的 担 忧 。另 一 方 面 表 明 诗人 对 国事 的忧 虑 与 关 切 。 如 杜 甫 《 怀 古 迹 》 其 三 ) 联 :千 载 琵 琶作 咏 ( 尾 “ 胡 语 , 明怨 恨 曲 中论 ”其 中“ 恨 ” 词 , 写 王 昭 君 对 远 嫁 分 , 怨 一 既 大 漠 的怨 恨 之 情 , 又写 诗 人 对 自己入 朝 见 妒 、 辜 被 贬 的 怨 恨 无 之 情 。再 如 杜 甫 《 兴 八 首 》 其 一 )丛 菊 两 开 他 日泪 , 舟 一 秋 ( “ 孤 系故 园心 ” 句 , 确 深 刻 地 点 明 诗 歌 抒 发 的 是 诗 人 的 羁 旅 之 一 准 愁 , 乡之苦。 思 诗歌 是 高 度 凝 练 的 语 言 艺术 。 句 中最 富 有 表 现力 , 含 诗 包 着 丰 富而 深 刻 意 蕴 的诗 眼往 往 是 高 考 试 题 考 查 的 对 象 。 在 高 考试 题 中 , 往 以“ 词 统 领 全 诗 型 ” 往 一 的模 式 来 考 查 诗 眼 在 全 诗 中 的作 用 。 n o o 全 国卷 考 查 赵 师 秀 《 客 》 闲敲 棋 子  ̄2 o 年 约 中“ 落 灯 花 ” 闲 ” ;0 2 全 国卷 考 查 李 白《 夜 洛 城 闻 笛 》 的“ 字 2 o 年 春 中 的 “ 柳 ”2 0 年 春 季 高 考 中 考 查 王 维 《 香 积 寺 》 三 联 两 折 ;0 3 过 第 句 中 的 诗 眼分 别 是 哪个 字 ;0 4 浙 江 卷 考 查 李 白 《 萨 蛮 》 20 年 菩 中的 “ ” ;0 5 江 苏 卷 考 查 中的 李 益 《 窗 闻风 寄 苗 发 司 空 字 20 年 竹 空 曙 》 的“ 风 ”2 0 年全 国卷 二 考 查 王 维 《 晴 野 望 》 三 中 微 ;0 7 新 第 联 上 下句 中最 精 炼 、 神 的分 别 是 哪 个 字 , 等 。这 些 高 考 试 传 等 题 都 是 考 查诗 歌 是 如何 通 过 诗 眼来 表 达 主 旨的 。 只有 抓 住 了 诗 句 中富 有 感 情 色 彩 的诗 眼 , 能准 确 地 把 握 诗歌 的 主 旨 。 才 二、 抓作 者 , 背 景 。 风 格 。 知 明 《 子 ・ 章 下 》 :颂 其 诗 , 其 书 , 知 其 人 , 孟 万 说 “ 读 不 可乎 ?是

高中语文古诗词课程教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课程教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所选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2. 通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4.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若干首,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介绍每首诗词的作者及其生平。

3. 分析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

4. 详细讲解诗词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

5. 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诗词朗诵视频、名家讲座等。

3.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安排诗词创作或改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古风音乐或展示一幅与诗词相关的画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为学生理解诗词打下基础。

3. 诗词赏析:逐句逐字地分析诗词的内容和形式,指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词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讨论:围绕诗词的主题思想、文化价值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 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朗读练习,或者尝试自己创作简短的诗句。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强调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方法。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所学诗词,或完成一篇关于诗词的短文写作。

五、评价方式1. 通过课堂表现和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通过诗词背诵和短文写作来评价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期末考试中的诗词赏析题来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高中语文诗歌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教案
教案的设计要围绕诗歌的教学目标展开。

这些目标包括: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掌
握诗歌的意象与修辞手法、培养对诗歌情感的感悟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为了达
成这些目标,教案需要细致规划教学过程,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教案设计示例。

假设本次课程选取的是杜甫的《春望》这首诗。

一、导入新课
开篇可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春天景象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引入诗歌主题做好
铺垫。

教师简要介绍杜甫及其诗歌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诗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二、诗歌朗读
教师首先朗读全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随后,邀请学生尝试朗读,注意指导
正确的语音语调。

三、内容解析
深入分析诗歌的内容,讲解诗中的意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它们是如何表达诗
人情感的。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这些意象的理解。

四、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色彩,如何从诗句中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鼓励学生分
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审美情感。

五、创作实践
布置一个小作业,要求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表达自己对春天或对某个主题情感的短诗。

这不
仅能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也能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诗歌的魅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讨论
中相互启发。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正面的反馈和鼓励。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

2. 理解一些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

3. 发掘古代诗歌的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

2.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了解古代诗人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如何从文化和思想层面解读古代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浏览和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诗歌或朗读几句古代诗歌进行导入,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习2.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古代诗歌与汉赋、唐诗的区别,包括内容、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不同。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代的古代诗歌的变革。

2.2分析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背景以唐诗、宋词为例,通过对著名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特点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

例如:拟古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思想等方面的联系,以及闲适的田园生活、对故巷儿女的爱情之类系列。

2.3诗人的风格和特点阅读古代诗歌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和写作风格,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 总结3.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

3.2 解答学生对诗歌的疑惑和问题。

3.3 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理解和创造力的发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诗歌创作。

五、教学方法1. 旁征博引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引用现代文化元素和历史事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

2. 对比分析法。

通过与现代文学作品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案例教学法。

基于唐宋诗词中的部分经典篇目向学生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古代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从具体案例中欣赏古代诗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诗歌教学实践与研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诗歌教学实践与研究
材理 性 的思考 与鉴赏 。
单元 的整体 认识 新课 程 改革实 施一 年多 来 , 中 的语 文教 学 一 高
直 在一种 尝试 与摸 索 的状 态 下渐 行渐 思 。《 通 高 普
中语 文课 程标 准 ( 验 ) 提 倡 要 在 遵 循 共 同基 础 实 》
与多样选 择相 统一 原则 的基 础上 构 建 开放 、 序 的 有 语 文课程 。人 教 版 高 中语 文 必修 教 材 是 根据 这 一 理念 , 照 阅读 鉴赏 、 按 表达 交 流 、 理 探究 和名 著 导 梳 读 四个模 块 进 行 编 写 的 。这 种 全 新 的 编 写 设 计 体 现 了语 文教学 的重 点 向鉴 赏 评价 能 力 、 应用 表 达 能
识, 进行 了一 系列教 学实践与研究 : 通过“ 补” 增、 进行课程 资源的有 效整合 , 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与理 解; 加 形成“ 吟
咏 +鉴 赏 +背 诵 ” 一 二 一 ” 学模 式 , 行 课 堂教 学策 略 的 有 效 调 整 ; 过 强化 学 习 的过 程 性 评 价 变革 学 习方 式 , “ 教 进 通
一 — —
《 经》 一 课 的学 习为例 , 了课本 中 的《 》 诗 ” 除 邙
诗作完 整体 现 中国古代 诗 歌 “ 诗经一 楚 辞一 汉乐 府 和《 采薇》 之外 , 还补充 了辅助教 材 中的《 蒹葭 》 、 魏晋 诗一 唐诗一 宋词 ” 的发展脉 络 。 《 河广》 《 、木瓜》 《 、无衣》 《 、子衿》 这七首诗歌内容 , 通 过与人 教版 选修 教材 《 中国古 代诗 歌 散文 鉴 涉及 婚恋 、 乡 、 思 战争 等 社 会 生 活 的各 个 层 面 。在
诗歌 , 必修 教 材二 至 四 为古 代 诗 歌 , 修 教 材 五 未 义诗人— — 屈原 ” “ 必 、 国风 之 遗—— 汉 乐 府 ”等 , 对 涉及 。在精 选 的 2 古代 诗 词 中 , 者 涉及 屈 原 、 每 一模块 诗 歌 内容 进行 适度 量 的积 累 , 而从 感 性 3首 作 进 曹操 、 渊明 、 白 、 陶 李 杜甫 、 白居易 、 商 隐 、 永 、 李 柳 苏 方 面加 深对 该类诗 歌 主要 内容 的认 识 与理解 。 轼、 辛弃 疾 、 李清 照等 1 1人 , 有 《 乐 府 》、古 诗 并 汉 《 以必 修 教 材 二 诗 歌 单 元 “ 实 主 义 诗 歌 源 头 现 十九首 》 《 、 诗经》 , 盖 面较 广 , 等 覆 旨在 以最优 秀 的

高中语文“四导学教”课堂教学案例设计及分析以必修二《短歌行》为例

高中语文“四导学教”课堂教学案例设计及分析以必修二《短歌行》为例

高中语文“四导学教”课堂教学案例设计及分析以必修二《短歌行》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其中,“四导学教”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线、活动为载体的特点,逐渐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实践方向。

本文将以必修二中的经典诗篇《短歌行》为例,详细阐述如何在“四导学教”的框架下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案例,并对其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短歌行》是曹操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以其豪放奔放的个性和深沉的情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诗人的风采,还能在其中学习到丰富的文学知识和人生哲理。

因此,选择《短歌行》作为“四导学教”的教学案例,既符合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本文将首先介绍“四导学教”的基本理念和特点,然后结合《短歌行》的具体内容,详细阐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四导学教”的教学策略,包括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等。

本文将对“四导学教”在《短歌行》教学中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期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短歌行》教学背景分析《短歌行》是曹操的一首经典诗作,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点教学内容。

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历代读者研究和欣赏的对象。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授《短歌行》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曹操的文学成就,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因此,在教授《短歌行》时,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设计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魅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高中语文诗歌说课稿(共5篇)

高中语文诗歌说课稿(共5篇)

篇一:诗歌说课稿高中语文诗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第**单元的第**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鉴赏目标是****。

***是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描写音乐形象。

同时也向我们演绎了一段伤感动人的知音故事。

是个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1)欣赏并学习诗人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叙事抒情的表现手法,增加诗歌语言的积累。

(2)领悟诗人与***感情的共鸣点,品味***的内涵。

2.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主要是对音乐多角度、多方法、多层次的描写技巧 3.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二、教法与学法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因此对生字词的学习以及字句的疏通可以预习完成。

如何让学生在短啊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我确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朗读法、讨论探究法、情景教学法、视听结合法,整体感知——局部研读——综合领悟——迁移提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2.学法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比较分析的思维习惯。

三、教学过程本课内容丰富精彩,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课时了解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解读小序,扫除字音字义障碍,反复朗读,对文章有个整体感知。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诗歌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诗歌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诗歌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高中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必修一
单元名称
《第一单元──诗歌单元》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外短诗五首这个单元指导学生品味、鉴赏诗歌。让学生明确,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把抒发感情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教学中,引领学生区分新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描述性意象或实生活意象,在《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两首诗中用得较多,如前一首诗中的“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等,后一首诗中在对大堰河辛苦劳作的生活场景的描写中,诗人用了集束描述性意象群,渗透了诗人对大堰河悲惨身世和凄苦命运的深切同情。而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风雨》中的“风雨”“舵手”等,则为比喻性意象或象征性意象,它们表达的诗人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值得揣摩、品味。
单元目标
1、重点目标:通过欣赏不同的特点和风格的诗歌,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其它目标:了解诗歌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类和新诗的历史。
重点、难点与关键
情初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抒情,意象)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1.反复朗读;2.分析意象;3.发挥想像;4.感受真情;5.陶冶性情;6.学写新诗。
其中反复朗读、发挥想像是读诗的基础,这是最基本的训练,也是容易做到的,在本册课本“表达交流”中有“朗诵”一节,较为全面地指导学生朗诵,可提示学生提前阅读,
1.按产生的时代分为:古体诗:诗经、楚辞、乐府诗;近体诗:律诗绝句;古典诗歌词曲小令散曲;现代诗歌新诗;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生活思想的诗

《高中语文课件:古诗文教学设计与实践》

《高中语文课件:古诗文教学设计与实践》

《长恨歌》
白居易写的一篇豪迈的长篇叙 述诗,抒发了他对杨贵妃的怀 念和对唐朝黄金时代的热爱, 以及对政治腐败的悲愤和对乱 世的无奈感慨。
《赤壁赋》
苏轼以其深刻的理论见解、博 大的胸怀、和超群的艺术才能, 将历史和文学融合贯通,创造 出了一种深刻而具有爆发力的 独特风格,震撼和感染了无数 的读者。
古诗文的历史背景
时代变迁
不同时期的历史变革、政治制度的更替等,都对 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不断地 变化中塑造了古代诗歌的独特风貌。
诗歌创作技巧
1
平仄格律
指诗句中音节的重、轻长短,和诗句构
对仗言简意赅
2
成的用在韵脚上的规定,这两者形成了 古代诗歌严谨的表达规则。
是指诗歌中对仗以及言简意赅的表达方
式,这种表达方式展现了中国诗歌的独
对比研究
通过对比中外、古今 的诗歌,让学生更好 的理解中国古典诗歌 的独特魅力。
古诗名篇分析
《月下独酌》
李白自我陶醉的写景诗,描绘 了一个人在月下独饮的情景, 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 人对生命的感叹和伟大境界的 追求。
《静夜思》
杜甫写的一首意境描写诗,通 过神思飘逸、绝句洗练的诗句, 描绘了一个复杂而神秘的世界, 在读者的心灵中留下令人遐想 的美丽意境。
教学改进
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不足,进行反思和改进, 提升教学质量。
课程设计建议将教学分为历史、艺术、文学等不同方面,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练习,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欣赏古 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作的能力,为今后更高深的文学学习打下基础。
跨学科整合
历史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思想、 文化等方面来解读古代诗歌的 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高中语文 第7课《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7课《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word1 / 8诗三首word2 / 83、怎么写?问题: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四、合作交流五、解惑答疑 1、写什么?(2分钟)word 3 / 8word4 / 8word 5 / 8word6 / 8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 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

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归去如何?明确: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2、为何写?问题一: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问题二:那么你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陶渊明选择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怎么看呢?陶渊明选择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是因为他生活在 一个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的时代,他这种不愿同流合污,想要保持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品质是值得我们后人尊敬的,是有其时代意义的。

(言之有理即可) 3、怎么写?问题一: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平淡自然,质朴无华,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

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

问题二:本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① 运用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线条学生阅读背景材料,筛选重要信息,记忆。

(3分钟)学生阅读课文,结合书下注解完成字词解释。

教师质疑 (出示问题)word7 / 8勾勒而不加色彩渲染。

作为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即不加色彩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毕肖。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教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提升口语表达和朗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衣:《诗经》中的一首战歌,表达了战士们英勇战斗、团结一心的精神。

2. 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创作的脍炙人口的长篇抒情诗,描绘了春江美景和游子思乡之情。

3. 将进酒:唐代李白创作的豪放派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背诵指定的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难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分享心得体会。

4. 实践法:学生自主练习诵读,相互评价、反馈,提高朗诵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本节课将学习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诗词:分析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3. 示范诵读: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分享心得体会。

5. 实践演练:学生自主练习诵读,相互评价、反馈,提高朗诵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诵读展示:学生上台展示诵读,评价其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古诗词的背诵和文学鉴赏练习。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词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邀请诗人讲座:邀请本地诗人或专家来校讲座,分享诗词创作经验。

3. 参观文化遗址: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诗歌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诗歌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五、 人教版 高 中必修 诗歌 的教学 策略在 实践 中的探讨 ( 一) 解读方式的创新 对 于新课程 的改 革 , 对于诗 歌在 教学 中的解 读模 式 也应 当做 出相应 的调整 。在 教 学工 作 中 , 一方面, 教学 工 作 者 太拘 泥 于 诗 歌 字面 的意思 而使 得 其 生 硬 , 让学 生 的知识 汲 取 过程 机 械 化 , 缺 乏 对诗 歌学 习的 热情 。另 一 方 面 , 对 诗 歌 的理解 不 透 彻 , 使 学 生 在 学 习过 程 中领会 了其精 神 内涵 , 而忽 视诗 歌在 创 作过 程 中 的相 关 因素 , 造成 在诗歌 爱 好 者 中 人才 的流 失。根 据 新 课程 “ 高 中语
摘 要: 对 于人教 版 高 中语 文 必学教 材 中诗歌 的部 分 , 需要 教 育工作 者在 讲解 过程 中结合新 课程 的 改革教 学, 对诗歌 进行 透彻 的 了解 。教 学方式应 3以引导 " - 学生发散 性 思维充 分发挥 为主 , 恰 当地减 少生硬 的讲 解 内容 , 让 学生在 老师 有效 的带领 下 自主领 会 诗歌 的 精神 内涵 , 进 而再 深一 步将诗歌 与创 作背 景结合 来升 华 自身 的人 文体 验 。就 教 学 目的 而言 , 教 师应 该通过 强化 学 习的过 程 性评 价 变革 学 习的方 法 , 激发 学生学 习的 自 主 能动性 , 实践 和探 索为 学生诗 歌 学 习提供 有建设 性 的措施 , 开启诗 歌 学 习的新思路 。 关键 词 : 诗歌 教 学 ; 教 学策略 ; 实践研 究 中图分 类号 : G 6 3 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6 3 5 1 ( 2 0 1 3 ) 一 0 9 — 0 1 6 8— 0 1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古诗词的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词鉴赏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古诗词学习,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历史和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诗词的产生与发展1. 了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习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第二单元:诗歌的韵律与节奏1. 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韵美。

2. 分析诗歌的韵脚、韵律类型及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鉴赏方法。

2. 采用诵读法,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词的特点、魅力。

四、教学步骤1. 诗词的产生与发展:讲解诗词的起源、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 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韵美,分析诗歌的韵脚、韵律类型及作用。

3. 诗词鉴赏:通过对具体诗词的鉴赏,使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 诗词创作: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课堂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拓宽知识视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诗词诵读能力:通过课堂诵读,检查学生的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评价学生的诵读能力。

2. 学生诗词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 学生诗词创作能力: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2. 参考书籍:《古诗词鉴赏》、《中国古代诗词选读》等3. 网络资源:古诗词网站、诗词鉴赏博客等4. 音频资源:古诗词诵读音频、古筝音乐等5. 视频资源:古诗词朗诵视频、诗词解读视频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2课时2. 第二单元:3课时3. 诗词鉴赏:4课时4. 诗词创作:2课时5. 课堂讨论与交流:每课时预留10分钟八、作业与练习1. 诵读作业:每天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诵读,注意把握韵律和节奏。

允公允能,无悔青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诗歌专题的情境化教学设计

允公允能,无悔青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诗歌专题的情境化教学设计

允公允能,无悔青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诗歌专题的情境化教学设计作者:阎浩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 2021年第2期阎浩阎浩,重庆市涪陵高级中学校教师。

高一学生处于青春期中后期,具有情感浓郁,渴望独立自由,爱憎鲜明,敢想敢做,勇于奋斗等可贵精神品质。

统编教材专题形式的设计,需要教师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诗歌专题任务群作情境化学习设计,才能让学生真正走入作者塑造的精神世界去,引导学生和作者情感共鸣,从而领悟作品意象意境美,把握时代青春的意义。

诗歌专题学习任务群对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各类优秀文学作品,感受其艺术形象、品味其诗歌语言、体验其真实情感,从而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并在体悟之后尝试写作。

因此教学设计以“诗言志”为抓手,以体悟为主要实践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反复品味意象意境,和作者展开精神交流。

结合自身实际,体会作者怎样组织语言塑造意象,营造意境,表达心中之情志。

结合自身实践和当代中国时代特征,尝试创作诗歌,学习诗人如何“借诗歌创作浇心中之块垒”,最终理解青春的价值所在。

【学习目标】一、语言目标1.自主或与他人合作梳理诗歌中塑造意象的语言,对比不同诗歌语言行文特点,找出词眼诗眼,领悟作者如何行笔、如何组织语言塑造意象,表达内心情感。

2.在上述学习活动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进行“意象”“意境”专题研究,理解中国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对比中外诗歌语言和意象特点。

3.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人生理想,挑选自己熟悉的事物来打造意象,尝试诗歌创作,抒发自己内心积极向上的情感,提升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思维目标1.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毛泽东成长历程和早期作品,了解一代伟人自信、乐观的革命英雄主义豪情的形成原因;结合毛泽东各个时期代表作,领悟和理解毛泽东诗词意境之高远,气象之宏大,民族情感之深厚,提升学生的整合思考能力。

2.深刻理解《红烛》中“蜡炬”这一古典意象的含义,体会诗人如何借助与红烛的“对话”表达青春困惑与诉求,并对比《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里体现的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思考时代背景中的青春价值。

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杜甫诗歌作品为例

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杜甫诗歌作品为例

-104-2023年第32期(总第372期)教学案例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1]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广大高中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寻求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具体表现为教师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整体改革,注重教学内容选择与活动设计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通过大量阅读材料,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这样,学生将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会积累和整合,从而彻底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过单元整合教学提升语文知识结构化的水平,使教学从教授学生语文学科知识向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转化。

本文从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入手,以贯彻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为目标,探讨基于“群文阅读”的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在基于“群文阅读”的单元整合教学实践中,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议题,组织选文,引导学生广泛且深入地参与课堂问题讨论,将传统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

一、创设议题“议题”是基于“群文阅读”的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议题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手段,也是连接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纽带,能够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整合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合理创设议题。

同时,应做到以生为本,根据学情来创设不同广度和深度的议题,并引导学生对议题进行自主探究。

议题应具备真实性和可议性,兼具知识性和价值性,能够联通主干知识,契合学生的疑惑点、情感升华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此外,议题还应具有新颖性和思辨性,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拓宽学生的思维。

(一)以诗人为议题1.以杜甫的人生经历为议题“诗圣”杜甫是学生颇为熟悉的一位诗人,但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杜甫诗歌作品为例刘 莉摘 要:传统语文教学通常对单篇文章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讲解,费时耗力,效率不高,导致“少慢差费”的问题。

《学写诗歌》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学写诗歌》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学写诗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根据表达需要选择恰当形象,创造具有意境美、情感美的诗歌。

教学方法朗读比较、讨论探究、点拨、练习。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一、说一说,了解一点写作诗歌的意义1.直接导入:在第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四首现代诗歌,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现代诗歌的创作。

2.请同学们说一说,高中学生学写现代诗歌有哪些意义呢?教师总结归纳:通过写作进一步提升认识,提高诗歌的艺术鉴赏水平;通过学写诗歌,激活心灵中最本真、最美好的情感体验;学写诗歌养成锤炼、推敲词句的写作习惯。

二、忆一忆,梳理一下已学诗歌的特点本单元第2课,我们学习了四首现代诗。

请同学们回顾这四首诗歌,梳理归纳一下每一首诗的写作特点。

教师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然后补充完善:1.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其写作特点可以归纳为两点:①富有主观色彩的自然景象。

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描绘,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这些自然形象中浸染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

②构思奇妙,想象奇特。

从诗的构思上看,诗人设想站立在地球“边上”全方位俯瞰地球,放声呼喊,纵情高歌,想象着那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和狂暴的太平洋,意在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之力,体现了“五四”所焕发的自由宏阔、雄奇奔放的气概,正所谓构思奇妙,想象奇特。

2.闻一多的《红烛》特色鲜明:①每节诗都以呼告开头。

全诗九节,每一节开头都是“红烛啊”,这一呼告,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诗人将红烛比拟为人,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红烛变成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形象。

这样的红烛形象就是一种精神品质的化身,诗人抒情的依托。

②诗情流动,波澜起伏。

诗人面对红烛,心绪起伏,或惊叹赞美,或扪心自问,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或劝慰有加,诗情的流动形成起伏的波澜,是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全诗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先后三次发问,这三问形成抒情的三个层次,使感情的抒发层层推进。

部编版高中语文《诗歌》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部编版高中语文《诗歌》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第三课时:
《沁园春长沙》知道1.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引发对青春的理解思考。2.品味其中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3.反复诵读,仔细揣摩,体会这首词选词炼字的精妙之处。
第四课时: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理解1.联系特定的时代氛围,理解诗歌新颖的内涵与形运用式特征3.感受诗歌的节奏美4.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5.感受诗人借助意象所营造的氛围所抒发的情感6.体会诗歌的遣词造句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部编版高中语文《诗歌》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高中语文
教材版本
部编版
单元名称
《诗歌》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单元的5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学习本单元可以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求理想,拥抱未来。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百合花》1.把握小说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体会革命年代特理解有的崇高情操。2.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理解小说的内涵3.赏析细节描写,并作简要点评4.感受作品中呈现的青春美、人性美。
第二课时:
《哦,香雪》(泛读)知道1.关注小说所呈现的几个小的生活场景所折射出理解的山村生活的变化2.体味小说对香雪等几位姑娘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的细致描绘3.欣赏小说清新的笔调及文字中的诗情画意4.将《百合花》与《哦,香雪》作比较,结合写作背景,发现两篇作品在表达、主旨、艺术及思想价值等方面的共性与独特之处。
单元目标
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尝试写作诗歌。

2019年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实践报告(1)

2019年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实践报告(1)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践报告(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沁园春·长沙》是苏教版普通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一篇课文。

本文安排在本单元第一课,足见其重要性。

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正式接触的第一堂语文课,绝大多数学生对高中语文有一定的新鲜感和较浓的兴趣,因此应十分重视这堂课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引领作用。

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树立学生学好高中语文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由于本单元是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单元,《沁园春·长沙》可以作沟通古诗和新诗的一个桥梁。

本课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语言品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1、通过学生反复朗读、品读、体会词中的意象,进而把握情感。

2、通过点拨关键字词,把握词中意象,理清本词脉络。

在学法上要求学生,从高中一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对高中语文学习兴趣1、做好预习,多读。

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如舸gě、怅chàng、寥廓liáo kuò、遏è),把字面的意思读懂,在课堂欣赏时应该不再有文字障碍。

2、借助图像、音乐,造成浓浓的欣赏氛围。

3、对重点词语教师可作赏析性点拨。

一、实践过程(一)导入设计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

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

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

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式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