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识字1 神州谣(教案)

合集下载

神州谣教案

神州谣教案

神州谣教案神州谣教案一、教育目标:1.了解神州谣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神州谣的兴趣和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通过学习神州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4.通过学习神州谣,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史常识。

二、教学内容:1.神州谣的概念和特点;2.神州谣的分类及代表作品;3.神州谣的创作技巧和表达方式;4.神州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三、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介绍神州谣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神州谣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

2.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神州谣的分类和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神州谣,比如历史神州谣、山水神州谣、英雄神州谣等,并逐一介绍一些经典的神州谣作品。

3.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种类型的神州谣,然后讨论并选择一首代表作品,在小组内共同分析该神州谣的创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4.展示交流(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神州谣作品,并分享他们对该作品的分析和感受。

5.激发创作(20分钟):鼓励学生们动手创作自己的神州谣作品,可以是描述自然山水、历史故事、英雄人物或是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等。

6.展示评选(15分钟):学生们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展示给全班,通过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几首神州谣。

7.总结点评(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神州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鼓励学生们继续学习和传承神州谣文化。

四、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神州谣的概念和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神州谣的基本认识。

2.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选择、分析和讨论神州谣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

3.展示交流:让学生将自己的分析和感受分享给其他同学,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激发创作:通过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神州谣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神州谣》教学设计

教案《神州谣》教学设计

优质教案《神州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神州谣》。

(2)理解《神州谣》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神州大地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神州谣》的内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神州谣》。

2. 理解《神州谣》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了解神州大地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神州谣》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神州谣》中一些句子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神州大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自然风光。

(2)简要介绍《神州谣》的背景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神州谣》,注意生字的认读和理解。

(2)教师讲解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神州谣》的内容。

3. 应用拓展:(1)让学生结合地图,了解神州大地的地理特点。

(2)让学生展示自己对《神州谣》的理解和感悟,可以是绘画、表演等形式。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对神州大地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5.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神州谣》。

(2)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写一篇关于神州大地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朗读和背诵作业,以及对神州大地的短文写作,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识字《1.神州谣》(教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1.神州谣》(教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1.神州谣》(教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书写《神州谣》中的生字。

2. 学生能够理解《神州谣》的内容,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复述。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神州谣》,了解中国的地理和文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朗读和书写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学习《神州谣》,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学生通过学习《神州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1. 学习《神州谣》的生字,包括读音、书写和意义。

2. 朗读《神州谣》,理解其内容。

3. 讨论中国的地理和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生字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2. 《神州谣》的内容理解。

3. 中国的地理和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1. 生字的正确书写。

2. 《神州谣》的深层意义理解。

3. 中国地理和文化的深入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地图。

2. 学生准备:语文书,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中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特点。

2. 生字教学:通过生字卡片,教授《神州谣》中的生字。

3. 朗读《神州谣》,理解其内容。

4. 小组讨论:讨论中国的地理和文化特点。

5. 学生展示:学生通过PPT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神州谣》的生字列表。

2. 《神州谣》的内容框架。

3. 中国的地理和文化特点。

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神州谣》的理解。

2. 画一幅中国的地图,标注出《神州谣》中提到的地方。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神州谣》的生字,也理解了其内容,同时对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识字《神州谣》课文备课方案

识字《神州谣》课文备课方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神州谣》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课文中描绘的祖国美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互动,分享自己了解的祖国风光,这让我深感欣慰。然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反思。
首先,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生字词时,对于一些结构复杂、易混淆的字词掌握不够牢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采取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生字词。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神州谣》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我们祖国的美丽和伟大?”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祖国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句子理解: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句子含义。
4.内容领悟:了解课文描绘的祖国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情感体验: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6.课后拓展: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诗词、故事的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神州谣》核心素养目标:
(4)课后拓展:如何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解决方法:设计富有创意的课后作业,如让学生搜集关于祖国美景的诗词、故事,进行分享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3)内容领悟:把握课文描绘的祖国美丽景色和民族自豪感,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神州谣》教案

《1-神州谣》教案
-举例:通过例句和语境,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这些词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感受文本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举例:指导学生把握文本的抑扬顿挫,通过朗读传达出文本的情感。
2.教学难点
(1)文化背景理解:学生对文本中涉及的地理、历史、文化知识理解较难,需要教师引导。
-举例:解释“五岳”指的是哪五座山,以及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内涵。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神州谣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文本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表达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用诗歌表达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语言表达:提高学生运用文本词语、句式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激发创意写作的兴趣。
3.文化认同:通过学习神州谣,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4.思维发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文本,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5.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4.写作练习:仿写神州谣,发挥想象力,创作一篇以我国风景名胜为题材的短文。
5.文化传承:了解神州谣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意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案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案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案精选(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案第【1】篇〗《识字1神州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

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等词语的表述效果。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大家,我们是----------。

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国还有一个名字(神州),今天继续我们来学习《神州谣》。

二、初读课文,复习生字1、教师: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同座互相检查认读课后生字。

3、教师检查生字读音情况,突出重点。

分组认读生字:(1)涌、荣、耸、浓;(2)奋——峰;州——耸;浓——陆。

(4)开火车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感受特点1、教师: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每句话都有3个字,读起来很有气势;朗朗上口。

3、教师总结:同学们真会发现!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朗读课文,随文理解字义1、朗读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神州”和“中华”都指的*。

(板书:我神州山川美)(3)齐读第一小节。

2、朗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思考:写了哪些壮美的山川?用横线画出。

用三角画出各自的特点。

(2)学生交流,教师范读。

说一说:从“奔、涌、长、耸”几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3)出示课件,直观感受,教师简要解说:黄河、长*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流不息,气势磅礴;长城像一条巨龙在群山之间蜿蜒盘旋;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

神州大地,多么壮美!(4)男女生对读第二小节。

3、朗读第三小节。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地图,让学生指认*、海峡、大陆的地理位置。

(3)看图理解“隔”的意思,用“隔”组词。

4、朗读第四小节。

(1)全班朗读。

(板书:各民族情意浓)(2)我们有多少个民族?我们是哪个民族?(3)联系生活,结合理解“繁荣”: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铁路四通八达......三、朗读全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神州谣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神州谣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神州谣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案名称:神州谣教学目标:1. 理解神州谣的内容和意义。

2. 诵读神州谣,并理解其中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3. 学习创作简单的神州谣。

教学重点:1. 理解神州谣的内容和意义。

2. 诵读神州谣,并理解其中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好神州谣的教材和课件。

2. 准备一些与神州谣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散文。

2. 出示一些与神州谣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Step 2 学习神州谣1. 出示课本上的神州谣,让学生看图猜词,通过猜词的方式了解神州谣的内容。

2. 逐句教学神州谣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3. 分组诵读神州谣,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

Step 3 理解神州谣1. 引导学生思考神州谣中描述的是什么。

2. 提问学生神州谣中的一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 分小组合作讨论,归纳神州谣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Step 4 创作神州谣1.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神州谣的内容,可以是描写人物、动植物、风景、节日等方面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神州谣的格式和语言特点,并指导他们进行创作。

Step 5 展示和分享1.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神州谣进行朗诵和演唱。

2. 分享学生的神州谣,互相欣赏和评价。

Step 6 总结与反思1. 分享学生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2. 点评学生的创作,给予肯定和建议。

3.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总结重点。

拓展延伸:1. 给学生准备一些与神州谣相关的诗歌、故事、歌曲等素材,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阅读或欣赏。

2. 鼓励学生继续创作神州谣,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和呈现,举办神州谣创作展示活动。

(教案与教学反思)识字1 神州谣

(教案与教学反思)识字1 神州谣

识字1神州谣[教学目标]1.会认“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等9个生字。

2.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3.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词,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一、单元导入1.出示祖国地图,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还有哪些名字吗?我么也被称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打开目录,看看本单元我们要学习哪些课文?第二单元我们将开启中国传统文化之旅,《神州谣》带我们欣赏祖国风光,《传统节日》带我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贝”的故事》带我们探寻汉字背后的故事,《中国美食》带我们品尝中国美食。

2.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州谣》,在中国民间流传的歌通常称为神州谣。

它就像歌曲《大中国》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祖国图画。

(听歌曲《大中国》板书课题)3.出示“州”字的汉字演变图,与“川洲”比较。

生活中,你听过“州”这个字吗?我们的家乡丹江口曾经也叫“均州”,水库下淹没的这座千年古城就是均州古城,现在在丹江口还有很多地方用“州”命名,如均州老街、均州码头。

学习书写“州”字。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1.听朗读,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将会写字做上标记!2.读课后的生字表,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齐读、指读、开火车认读。

)3.同学们想用哪些好的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些字?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适时补充。

(1)偏旁归类识记。

如,“涌、浓”都是三点水旁,“隔、陆”都是双耳旁。

(2)利用熟字识记。

加一加:“耸、峡、浓、奋、华”。

换一换:通-涌;锋-峰。

(3)联系生活识记。

如,结合地名识记,峡—三峡。

(4)结合语境识记。

“繁、荣”二字可组成词语“繁荣”,借助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加深理解。

4.识字游戏:唱歌谣,你认识这些“音符”吗?三、指导书写,读记词语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并组词,任选其中两个词语,练习说话。

2.教师示范书写,重点对“岛”进行指导。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1《神州谣》(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1《神州谣》(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导教】本单元是识字单元,教材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4篇课文。

分别以壮丽河山、传统佳节、汉字故事、中华美食为切入点揭示我国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本单元学习重点是识字写字,要引导学生借助课文语境,激发识字兴趣,继续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如:换偏旁、加一加、减一减、借助图片等记忆形声字,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与运用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规律,把握形声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形声字识字法感受更多的识字乐趣。

【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1.认识78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会写36个词语。

2.能利用韵语、形旁与字义的联系、借助图片识字。

能借助形旁猜测字义、正确选用形声字并查字典验证。

3.知道“金、鹿”等字可作为部首,能发现“火”与四点底,“心”与竖心旁,“刀”与立刀旁之间的联系及表示的意思。

阅读: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传统节日》,能按顺序背诵十二生肖。

2.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的表达效果;能说出“炒、烤、烧”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3.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和文化的悠久,能讲汉字“贝”的故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4.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明白事物各有长处的道理。

表达:1. 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简单说明理由。

2. 能听明白同学说的内容,对感兴趣的地方提出疑问。

1.神州谣【课前解析】《神州谣》是一首充满童趣的“三字经”儿歌,儿歌共4小节,分别写的是祖国的山川河流、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以及各族人民情谊深厚、为祖国繁荣而共同奋斗的内容。

儿歌语言精炼押韵,读来琅琅上口,可联系祖国版图和文中插图,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在熟读儿歌的过程中,让学生记住字音,联系之前学过的记字方法记住字形。

关注课题:“神州”指的是我们的祖国,“谣”指歌谣,也就是赞美我们祖国的歌谣。

关注课文: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神州谣》优秀的教学设计

《神州谣》优秀的教学设计

《神州谣》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元化的识字教学方法和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和各民族的团结一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多元化的识字教学方法,轻松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感受汉字的鲜活生命,准确领悟字义,把复杂的字形形象化、简单化的记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我们的祖国美不美?是啊,我们的祖国非常美丽,非常辽阔,有56个民族,各民族亲如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祖国的童谣《神州谣》。

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识记“州”字。

(1)指名认读“州”字,注意读准翘舌音。

(2)比较“州”和“川”:“州”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字长得很像?“州”和“川”有什么关系呢? (3)教师出示古文字“州”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教师补充“州”字的字源解说:“州”是象形字。

“川”是河流的意思,“州”是河流或水中间的小块陆地,那些点就是小岛。

(4)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识记“州”字。

师:在生活中,你听过、见过这两个字吗?说一说。

(如“州”——广州、苏州、扬州、杭州。

) (5)指导书写“州”。

二、识字认字,探究方法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2)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生自由读课文。

3、老师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请小老师带读。

齐读。

男生、女生读。

玩游戏开火车读。

) 4、加大难度,去掉拼音再读。

(单个读、小老师带读。

开火车读。

全班齐读。

) 5、教师归纳常用的识字方法。

记住生字有好多种方法: 第一、在生活中识字。

第二、利用熟字识记。

第三、编字谜口诀或故事识字。

《神州谣》教案

《神州谣》教案

《神州谣》教案②开火车读,再读。

③小老师领读,齐读。

指正:“奋、民、湾”前鼻音,“族”是平舌音,“州”是翘舌音。

(2)我来组词州(神州九州)湾(台湾海湾)岛(岛国小岛)峡(海峡峡谷)民(民族居民)族(民族汉族)谊(友谊情谊)齐(一齐齐声)奋(奋发奋斗)(3)古文识字州:-------“州”是河流或水中间的小块陆地,那些点就是小岛。

齐:-------------造字本义:动词,育苗的地面上所有种子同时破土萌芽。

(4)出示第二行生字(课件出示)zhōu yǒng fēng sǒng guī州涌峰耸湾gé lù xiá yǔ yì nóng隔陆峡与谊浓qí fèn fán róng齐奋繁荣①各自拼读,找出“奋、繁”前鼻音;“涌峰、耸、浓、荣”后鼻音。

“耸”是平舌音,“州”是翘舌音。

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5)多音字qí(整齐)齐jì(上齐)(6)形近字请学生分组完成,组词,课堂展示。

学生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

学生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再读。

学生分辨多音字,比赛组词,看看那组同在轻松的状态下认识本课所学字词了解汉字的演变,增长见识,开拓眼界。

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道学生辨析多音字,能给够正确使用。

①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课件出示)(2)阅读全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读文后,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填空。

(课件出示):这篇识字课文以“三字经”的形式展示了祖国的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之情。

3.阅读这两句话,从中体会出了什么?4.这句话中的“繁荣”是什么意思?说说你对这话的理解?繁荣是指:祖国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幸福美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说课第1篇】《神州谣》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神州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识字课。

本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三字经”歌谣,共8句,写的是祖国的山川河流、台湾是祖国、祖国各族人民感情深厚,共同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奋发。

教学时可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祖国版图和教材中的图画,引导学生用多样和有趣的朗读让学生记住字音,运用平时学过的记字方法记住字形。

2、教学目标:本单元是识字单元,着重培养学生多种识字能力。

依据教材侧重点和独特的语言编排形式;根据新课标要求低年级能使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将三维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会认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3、说教学重难点:识字、能准确读格书写三个生字是本节课的重点,但能正确读好课文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将能正确、流利读课文定位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思想,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观察、谈话,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突出在玩中学乐中学,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同时注重教给孩子识字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三、说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背诵《三字经》,为学生感受本课语言形式做好铺垫。

2、激趣导入:(1)出示,学生猜字——州,初步了解“州”的演变过程,相机指导书写。

(2)(出示中国地图)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对,这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

通过预习,你知道中国还有其它名字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初读课文:师范读,要求眼随耳动、听准字音、感受新三字经的节奏美。

4、集中识字:学生借用拼音认读本课词语,词中认字。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1:神州谣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1:神州谣 教学设计

识字1:神州谣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神州谣》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围绕“传统文化”编排了四篇课文,课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便于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激发儿童识字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是一首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的歌谣,气势恢宏,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表达了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为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奋斗的愿望。

这首歌谣句式整齐,借用三字经的形式,三字一句,四句一节,韵脚“a”和“ong”有规律交替出现,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教学目标1.认识“州、涌、峰”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岛”等8个字。

正确读写“神州、中华”等11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感知“三字经”式的语言形式,感悟学习汉字的方法。

3.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

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字词的表达效果。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对汉字的独特情感。

三、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理解字词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感受祖国的伟大,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祖国的国情。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音乐渲染,揭示课题音乐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开始来上识字课了,首先来学习一首关于祖国妈妈的歌谣,播放音乐《大中国》。

教师板书课题:神州谣,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提问:(师指课题第二个字)生活中你见过这个字吗?(1)教师介绍:“州”字多用于地名,并出示含有这个字的一些商标。

(2)学习“州”字。

①用溯源法识记“州”字。

②展示汉字“州”的字形演变。

指导学生理解有河流从“川”字的间隙流过,中间沙石渐渐堆积,形成有三点的“州”字。

“州”的三点表示河里有大堆大堆的土。

“州”就是土地的意思。

③小结:像这样与表示的意思在形状上很像的字就是象形字,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字吗?预设:山、火、水......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认识和理解“州”字,通过结合地名生活识字,展示“州”的字形演变进行字理识字,多种识字解字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题的意思。

识字1 神州谣 优秀教案

识字1  神州谣  优秀教案

《神州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州、涌”等 15个生字,会写“州、湾”等 9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认识“州、涌”等 15个生字,会写“州、湾”等 9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壮美。

【教学难点】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泱泱华夏三万里河山,煌煌先哲五千年文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祖国的美丽山河。

2.相关链接:(1)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

它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发展。

黄河流程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3平方公里,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相连,犹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

(2)长江: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397千米。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

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

总面积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是中国的标志景点。

(3)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始修于燕王,历史长达2000多年。

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东起鸭绿江,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

国家文物局2012年宣布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5个省区,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神州谣》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神州谣》人教(部编版)
2.教学难点
-生字词的运用:学生在学习了生字词后,如何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是教学难点。
-课文的情感体验:《神州谣》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是难点。
-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二年级学生对于祖国的历史文化了解有限,如何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是一大挑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创设更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引导他们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增强自信心。
4.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增强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阅读、分析和理解《神州谣》,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感受《神州谣》的节奏、韵律美,尝试创作简单的谣曲,激发创造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课堂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小诗。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神州谣》的内容和它表达的对祖国的热爱。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话表达对祖国的情感。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学习和欣赏祖国的文化。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5.课堂互动,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等活动。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神州谣》人教(部编版)

《神州谣》教案

《神州谣》教案

《神州谣》教案《神州谣》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

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

一艘满载着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都爱自己的祖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2、板书:识字三,边板书边让同学书空。

二、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助。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调动同学的生活积累识字。

比方,各地同学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峡(三峡、刘家峡)”。

再如,通过“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人名、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同学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同学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

“州、川”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来理解。

6、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

如: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7、教师抽查同学自学情况:换偏旁:伸—神勇—涌减一减写—与眠—民加一加夹—峡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和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chuān)、州(zhōu)、争(zhēng)、族(zú)。

建议写字前引导同学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识字1 神州谣优秀教案

★识字1 神州谣优秀教案

★识字1 神州谣
第一步:朗读诗歌,标节序(本课共有个小节)
第二步:再读诗歌,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第三步:将生字条里的生字拼音节读生字记词语两遍。

涌汹涌涌现涌出封信封封面封口封住
耸耸立高耸耸肩隔隔离隔开隔绝
与与其参与给与陆大陆陆地陆军
浓浓密浓烈浓淡繁繁荣繁忙繁华
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读读记记】
繁荣奋发涌动山峰耸立港湾隔开海峡陆地友谊浓密神州与其整齐第五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主要学了关于神州的几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珠峰和__________等。

第六步:我的疑问:。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授课教案 第三单元 识字一 神州谣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授课教案 第三单元 识字一 神州谣

识字一神州谣教学目标1.会认“州、涌”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等9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

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正确识字、写字;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难点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指导生字“州、华”,引导学生关注字的笔划结构、教师示范书写来识记。

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正确。

2.阅读理解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学前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州、涌”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等9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

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体会语言文字。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出示课题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第一课。

师:这个单元是识字单元,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围绕“传统文化”这个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4篇课文,分别介绍了壮美的祖国山川、熟悉的传统佳节、神奇的汉字和丰富的中国美食。

同学们在自学或者自读时可以按下暂停键,学习完成后再点击播放,继续后面的学习。

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吧!1.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有过许多名称,如中华、中原、华夏、神州等。

再来看看中国地图吧。

瞧,它像什么?没错,它像一只精神的大雄鸡。

让我们走进课文,和我一起读课题,识字一神州谣。

2.我们一起踏上旅游列车,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吧!这是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这是风景秀丽的长江三峡,像童话世界一样的九寨沟,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白雪皑皑的长白山。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1《神州谣》 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1《神州谣》 人教(部编版)

《神州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谣”“涌”等10个认读字,会写“州“奔”等9个会写字。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三字经。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景物物同所学的三字经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4.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热爱祖国大好山河,希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富强。

二、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会写字,会认字。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三字经,一边读一边想画面,积累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祖国的国情。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祖国名山大川风景视频。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2.搜集祖国各地风景图片、少数民族资料。

制作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动画渲染,激趣导入1.导入: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播放动画:中国地图)对,我们伟大的祖国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

请你告诉全世界人民,我们的祖国的全称是——(动画定格,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齐读。

祖国妈妈还有很多响亮的名字,你知道哪些?(课件出示:神州、华夏、中华。

)2.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儿歌——《神州谣》。

(相机板书课题:神州谣)学生齐读课题。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首《神州谣》,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设计意图:用音乐渲染的动画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心中的学习激情,又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让学生对“神州”有个初步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学习小助手”。

引导学生自学:自学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互相检查认读本课生字。

4.教师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开火车朗读词语:神州珠峰台湾海峡大陆情谊奋发繁荣①相机强调“州”“荣”是翘舌音;“谊”读四声。

识字1《神州谣》(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识字1《神州谣》(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识字1《神州谣》(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和理解《神州谣》中出现的生字,能够正确地朗读和书写。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诗歌《神州谣》的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神州谣》,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生字的认识与书写:学习和掌握《神州谣》中的生字,能够正确地书写和使用。

3. 诗歌背景的了解:介绍《神州谣》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 诗歌情感的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地朗读和书写《神州谣》中的生字,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难点:诗歌中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深入理解和体验,生字的正确书写和使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生字卡片,教学视频。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祖国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新授:介绍《神州谣》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4. 巩固:通过生字卡片,学习和掌握《神州谣》中的生字。

教师示范,学生跟写。

板书设计1. 《神州谣》2. 作者:作者名字3. 内容:诗歌全文4. 生字:本节课学习的生字作业设计1. 朗读:回家后朗读《神州谣》给家长听,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 书写:书写《神州谣》中的生字,每个字写五遍。

3. 思考:思考诗歌中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写一段自己的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神州谣》有了深入的理解,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有了更深的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生字的学习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传统文化砖砖瓦瓦,建起高楼大厦入云霄;枝枝叶叶,连成广袤森林结绿障;点点滴滴,汇就大江大河涌波涛;笔笔画画,构筑方块汉字意无穷!那汉字啊,如谜,藏千般深意;如画,绘斑斓万象;如诗,寓无限诗意。

走进本单元,走进小韵文,我们能领略祖国风光的壮丽和人民的团结,感受不同的节日氛围和节日习俗,学习汉字的一些构字规律,欣赏美食图片,了解烹饪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能知道许多基本知识,学会不少汉字,还能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本单元的朗读重点在于读出儿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注意儿歌中的停顿。

学会在朗读中识字,突破“音”和“形”的难点。

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帮助学生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汉字的奥秘,感受识字的乐趣。

分类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课文 神州谣 这是一首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的歌谣,气势恢宏,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表达了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为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奋斗的愿望。

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能在语言环境中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积累词语。

2课时 传统节日 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2课时识字1神州谣文本分析本文是一首篇幅短小,但内涵丰富的歌谣,气势恢宏,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表达了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为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奋斗的愿望。

全文有四个小节。

第1小节,概要地写了神州大地山川壮美,风景如画;第2小节列举了黄河、长江、长城、珠穆朗玛峰4个代表性的事物,具体描绘了神州大地之美;第3小节讲了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是不能分割的一家人;第4小节写各族人民情谊深厚,精诚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教学目标1.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等9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

2.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播放歌曲《大中国》及祖国风光视频)师生互说。

师: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祖国的名字吗?生: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妈妈还有许多响亮的名字,如神州、九州、华夏、中华。

华夏:早在公元前21世纪时,我国境内就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夏之后,又出现了商、周两个王朝。

周朝时将遵周礼的诸侯称为诸夏。

春秋时期,我国古籍出现了“华夏”这一名称,把华夏作为民族或国家的代称。

后来,人们就用“华夏”作为中国的别称。

神州:大禹治水以后,曾把中国划为九州,并指点名山、大川作为各州疆界,所以后世称中国为“九州”。

我们的祖国风光秀丽,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幸福,像人间仙境,所以又称“神州”。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课件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风光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明白图中是什么,各有何特点。

2.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对照拼音读一读,还可以问问同桌,把字音读准确。

3.出示词语卡片,检查生字的字音,正音。

(1)“涌、耸、浓、荣”都含有后鼻音韵母onɡ,其中“涌、荣”的声母容易混淆;“奋”和“峰”分别是前鼻音和后鼻音,“州”和“耸”分别是翘舌音和平舌音、“浓”和“陆”分别是鼻音和边音;“谊”不要读成“yí”。

(2)分组对比拼读、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每个字都读准确了。

对于汉字宝宝,我们不光要读标准,还要记准确。

我们已经学了许多识记生字的好方法,这么多字宝宝,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呢?4.学生自由认字,老师随机归纳总结。

(1)偏旁归类识记:氵:涌、浓阝:隔、陆山:峰、峡(2)利用熟字识记。

①减一减:写-冖=与②换一换:通-辶+氵=涌锋-钅+山=峰③加一加:从+耳=耸山+夹=峡大+田=奋氵+农=浓化+十=华(3)字理识记:教师出示古文字“州”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教师补充“州”字的字源解说:“州”是象形字。

“川”是河流的意思,“州”的本义是河流或水中间的小块陆地,那些点就是小岛。

(4)生活识记。

①结合地方识记:华——华阴、金华;峡——三峡、虎跳峡;州——苏州、常州、兰州;陆——陆家嘴。

②结合山名识记:峰——香炉峰、飞来峰、珠穆朗玛峰(5)猜字谜识记:●小小耳朵有力气,两个人儿头上立。

(耸)●川上三点像小岛。

(州)(6)语境识记,即将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词来巩固识记。

华:中华、华丽峡:三峡、峡谷谊:友谊、情谊峰:山峰、高峰齐:齐心、齐读奋:奋斗、奋战荣:繁荣、光荣浓:浓重、浓密5.学生自主识记,同桌互查互纠。

三、明确要点,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生字:州、华、岛、峡、民、族、谊、齐、奋)学生认读并口头组词。

2.(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

3.教师重点指导。

第二笔是撇,中竖稍短,右竖要长,三个点的朝向有变化。

上部右边的撇稍长,下端出头,不要写成“匕”;下部横长托上,竖在竖中线上。

笔顺是撇、横折钩、点、竖折折钩、竖、竖折、竖。

第四笔竖折折钩要写得宽而扁,包围住左下方的“山”字。

“山”靠左上;“夹”的两点呈内八字形,最后撇、捺写舒展。

“方”的笔顺是点、横、横折钩、撇。

右上部的撇、横不要漏掉,最后一笔为捺。

4.认真读帖,描一个写两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同学们将生字读得这么好,也能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吗?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就为同桌竖起大拇指,读得不正确,就让他(她)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评价读,说一说朗读体会。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思考:课文共有四个小节,你们从每个小节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呢?(2)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小节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然后每组选一名代表交流汇报。

生1:我们从第1小节中读出了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

生2:我们从第2小节中体会到了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各具特色的美。

生3:我们从第3小节中读出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生4:我们从第4小节中体会到各族人民正齐心协力、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3.学生对照图片读全文。

五、复习延伸,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课时内容。

(可以是所学知识,也可以是学习方法、体会等)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1.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2.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初步感受“奔、涌”等词的表达效果,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小游戏:我来读。

出示分别写有15个会认字的字卡,教师任意抽取一张字卡,学生抢读并口头组词,读得又快又准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2.指名用生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其余学生听写词语,小组内互评。

神州九州中华小岛海峡三峡民族人民友谊情谊一齐齐心奋发奋斗3.齐读课文,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朗读指导,体悟情感1.指四名学生接读,看谁读得最好;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具体指导朗读。

注意读出恰当的停顿。

要注意每一小节内句子间的连接要流畅,小节之间要有适当的停顿。

小节间停顿的时间长短要依据小节内容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来处理。

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概括与具体的关系,联系紧密,朗读时停顿的时间应较短;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在内容上有承接,朗读时候的停顿时间也应较短;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间,意思由“山川美”跳转到“情谊浓”,停顿时间应稍长。

可以通过范读、师生对读、打节拍读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

整首歌谣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气势磅礴、掷地有声,可以引导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反复朗读。

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宜用低缓、深情的声音朗读,表达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第四句“各民族,情谊浓,齐奋发,共繁荣”,可读出奋发向上的气势,表达盼望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师生一起合作读课文。

2.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更有感情。

3.学习第1小节: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神州”和“中华”都指中国。

(3)思考:这一小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总起作用。

)(4)“山川美,可入画”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理解:祖国山川像画一样美丽。

(5)指导朗读:重读“山川美”,读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4.学习第2小节: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1)教师朗读第2小节,学生边听边想一想:①这句话介绍了我国哪些代表性的名山大川?(黄河、长江、长城、珠峰。

)它们各有怎样的特点?(奔、涌、长、耸。

)珠峰的全名是什么?(珠穆朗玛峰。

)②从“奔、涌、长、耸”这几个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自由交流后,教师简要解说: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流不息,波涛汹涌,气势磅礴;长城像一条巨龙在群山之间蜿蜒盘旋;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3)(课件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进一步感受其特点。

(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特点?仿照课文小节说一说。

(5)指导朗读:以舒缓、抒情的语气朗读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句子,重读“奔、涌、长、耸”等词语,读出祖国山河的壮美、雄伟。

5.学习第3小节: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1)指名读、齐读。

(2)(课件出示地图)引导学生指认台湾、台湾海峡、大陆的地理位置。

(3)台湾岛是我国的领土吗?(是。

)从哪里看出?(与大陆,是一家。

)明确:台湾是我国的领土,台湾同胞永远都和大陆人民是一家人。

(4)指导朗读:重读“与大陆,是一家”等词语,读出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心愿,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爱国情。

6.学习第4小节:各民族,情谊浓,齐奋发,共繁荣。

(1)自由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①“情谊浓”,就是各民族人民团结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样。

②“齐奋发,共繁荣”是说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谋发展,共享繁荣。

(3)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4)结合图片理解“繁荣”:一条条高铁四通八达,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5)自由读、小组读、齐读,读出各民族人民团结奋进的面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