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宦官之争与矫诏的出现.
⒉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宦官时代
⒉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宦官时代宦官制度是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附属物。
在古代,不仅中国有这个制度,外国也有。
中国古代“宦祸”达到顶峰的,是东汉后期、唐朝后期和明朝中后期。
这可以叫做古代史上的三次宦官时代。
(一)东汉的宦官之祸东汉是刘秀(光武帝)所建的皇朝。
从公元25年开始,到220年汉献帝被废为止,共延续195年。
但这个皇朝的皇帝,从第四代刘肇[zhào]起,都是短命而亡,新上台的都是“幼主”,于是政权主要控制在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手中。
这两大集团各谋私利,互相斗争,政治日益黑暗;到后期,发展成宦官专权的局面,政治更加腐败。
从公元92年到159年,外戚和宦官共发生四次大的斗争,都以外戚失败,宦官胜利而告终。
宦官集团逐步加强,并独揽大权。
1、宦官郑众捕杀窦氏公元88年,东汉第三代皇帝刘炟[dá](汉章帝)死,由十岁的儿子刘肇(汉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
当时寡妇孤儿掌大权是有困难的,于是窦太后以哥哥窦宪为侍中,出入宫廷,执掌朝政。
后又任车骑将军、大将军。
窦宪虽有军功,但他任人唯亲,其亲属、亲戚都无功受禄,靠裙带关系担任显要官职。
窦氏权倾京师,为非作歹。
监察部门不敢揭发。
窦氏集团还阴谋杀害刘肇。
刘肇得知,惶恐不安。
公元92年,十四岁的刘肇与中常侍(宦官)郑众密谋,捕杀了窦氏同党,窦宪自杀,窦太后被迫交出政权。
这是宦官对外戚的第一次打击。
郑众因功封侯,宦官的政治势力大大加强。
此后,宦官员额增多,担任“中常侍”的就有十人。
中常侍是皇帝的主要侍从,掌管传达诏令和文书等,权力极大。
2、宦官李润、江京诛戮邓氏汉和帝刘肇的皇后邓绥,比较有政治才能。
公元105年刘肇死时只有二十七岁,邓绥二十五岁。
她立出生仅一百天的皇子为帝,即殇帝。
殇帝在位一年就死了,邓太后又立刘肇之侄刘祜为帝,即安帝。
当时安帝十三岁,由邓太后临朝。
其兄车骑将军邓骘掌权。
邓氏能严肃吏治,约束外戚,同时却重用宦官,使之权力加强。
安帝是先帝刘肇的侄子,自认为名义不正,加之邓太后迟迟不给他交权,因而心中不安。
三国演义前20回故事梗概
三国演义前20回故事梗概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2、张飞鞭打督邮:刘备讨伐黄巾有功为安喜县尉。
上任不到四个月,适有督邮到县,对刘备态度傲慢,有索取贿赂之意,令县吏诬称刘备害民。
刘备和众老几次想拜见督邮,都被门吏拦住。
张飞酒后乘马从馆驿前过,大怒,将督邮揪出门来拴在马桩上鞭打,后被刘备劝阻。
刘、关、张三人放了督邮后弃官另谋出路。
3、何进被杀:董皇后和灵帝皆欲立皇子协为太子,中常侍蹇硕进谏说若想立刘协为太子,必须先诛杀何进。
灵帝因而宣何进进宫,司马潘告密,何进得以脱险。
何进采纳袁绍意见,调外地的兵马进京师诛灭宦官。
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十常侍先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去杀害。
4、董卓弄权:外戚与宦官争权,互相攻杀。
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
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自封相国,独掌大权。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5、吕布投靠董卓:吕布原为丁原义子,为人勇猛。
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吕布,便派李肃带着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到丁原帐中,杀之,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董卓赐之金子,封他为都亭侯。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卓孟德献刀6、曹操献刀: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吕布去挑好马赐给曹操。
吕布去后,董卓因不耐久坐而侧卧,曹操正要行刺,却被董卓在镜子里看见。
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跪下谎称献刀给董卓,并借口试马,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经去了洛阳。
东汉宦官与外戚两者之间的关系
东汉宦官与外戚两者之间的关系东汉初期的时候,外戚专权还没有那么的猖狂,但是在东汉中期的时候局势发展却有了严重的扭曲。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东汉宦官与外戚,欢迎阅读!东汉宦官与外戚专政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乱政,已经成为东汉中后期的一个政治符号了。
具体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统治制度,在此制度之下,谁掌握皇帝,谁就掌握了权利。
这个是核心。
2、从东汉帝开始,东汉皇帝继位的年纪普遍偏小。
汉章帝刘炟 19岁继位 34岁崩汉和帝刘肇 10岁继位27岁崩汉安帝刘祜 13岁继位35岁崩汉顺帝刘保 11岁继位31岁崩汉桓帝刘志 15岁继位36岁崩汉灵帝刘宏 12岁继位 34岁崩先皇去世年纪不大,新皇继位年纪更小,就造成了“主幼母少”的局面。
而母亲身后是母亲的家族,也就是外戚,这些人要出来,打着辅主理政的旗号,内外勾结,把持朝政。
先后出现了窦、邓、阎、梁、何等太后及家族外戚势力专权乱政。
必经像西汉武帝那样的伟大君主不多,东汉没有哪位皇帝自己死前把继位皇子他娘一起带走。
话又说回来,即便是汉武帝那样的伟大君主,其托孤之臣也有乱政之实。
所以说到底,还是小皇帝太小,直到清咸丰托孤的顾命八大臣,也存在子幼而外戚朝臣相争的问题。
3、上述举例的东汉中后期皇帝,继位年龄好多都还不够15岁,年纪太小,让外戚专权有了借口。
另外一点,上述皇帝除了继位年龄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都是30多岁去世。
这意味着这些少年皇帝都经历了成长、夺权、管理国家这样一个过程。
但一个少年在深宫之中,靠什么夺权,靠宦官。
这些小皇帝们,从小就由儒家的帝师教导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告诉他们,这个国家是他们的,不是那些妈妈娘家人的,现在他们只是暂时替我来管理,等我到了17、8岁的年龄,他们是要把治理国家的权力再交还给我的。
但到了那个年纪发现这些外戚根本不想交权,那就只有自己夺权,只能依靠陪伴自己一起长大的这些宦官叔叔、宦官小兄弟们一起夺权。
权夺下后,因为这份感情,大家再一起治理天下。
外戚宦官专政
外戚宦官专政外戚宦官专政外戚、宦官之争是东汉政治的一大特色,也是造成东汉迅速由盛入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章帝死后,和帝继位(88-105),从和帝至灵帝(167-189),即在东汉后期的大约一百年间,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相互倾轧,使朝政陷入极端黑暗、混乱之中。
自和帝起,东汉有十个皇帝均系冲龄即位、短命而死。
每次幼主登基,多由太后临朝听政。
太后必然要重用自己的家族,造成外戚专权。
通常是由太后的父兄担任大将军兼录尚书事,同时掌握了军权和尚书台的监察、行政权。
外戚专政,削弱了皇权。
君主一旦成人,要掌握实权,就必然寻求支持自己的政治力量。
因在外戚当政下,朝臣多被其控制,皇帝只能依靠身边最亲近的宦官来剪除外戚。
于是,宦官在支持皇帝反对外戚的斗争中,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便发展为一种政治势力,形成宦官专政的局面。
不久,皇帝死了,新的幼主即位,又是太后临朝、外戚专政、排斥宦官,然后是宦官剪除外戚、取代外戚专政,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东汉后期就是在这种戚宦相互倾轧、交替专权的局势下度过的。
如果要用两个字来形容东汉的外戚和宦官,可用「虎」、「狼」二字。
外戚是虎,宦官是狼。
东汉是「前门拒虎,后门进狼」,甚至是「虎狼同往并进」,一起把东汉政权撕成碎片。
外戚宦官专政,是东汉后期特殊政治事件,对当时的朝野震动颇大。
大凡每个封建王朝后期,政治腐败,经济崩坏,皇帝昏庸无能,这就为外戚、宦官操纵朝政提供了绝好的条件,东汉末年的外戚宦官专政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典型说明。
外戚与宦官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建立政权后,为防大权旁落,对外戚的防范极严。
所以,刘汉政权机制运转还属正常。
章帝死后,其子继位为和帝时,年仅11岁,难以视政,只好由其母亲窦太后临朝听政。
母后听政,必然要倚重其娘家亲属以为辅助,其兄弟窦宪等掌握实权,由此开始了外戚专政的局面。
但是渐渐年长的和帝开始对其舅父窦宪等不满起来,于是,宦官郑众等趁机为和帝谋划,将窦宪党羽一举收捕,夺回政权,郑众等宦官因此得以封侯升官,宦官开始得势,这也是宦官与外戚的第一次交锋。
《三国演义》每回内容概括
三一文库()〔《三国演义》每回内容概括〕《三国演义》的叙事起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终于晋太康元年(280),比较完整地叙述了汉、魏、吴三国兴起、发展及灭亡的历史。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三国演义》每回内容概括,欢迎阅读。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2、张飞鞭打督邮:刘备讨伐黄巾有功为安喜县尉。
上任不到四个月,适有督邮到县,对刘备态度傲慢,有索取贿赂之意,令县吏诬称刘备害民。
刘备和众老几次想拜见督邮,都被门吏拦住。
张飞酒后乘马从馆驿前过,大怒,将督邮揪出门来拴在马桩上鞭打,后被刘备劝阻。
刘、关、张三人放了督邮后弃官另谋出路。
3、何进被杀:董皇后和灵帝皆欲立皇子协为太子,中常侍蹇硕进谏说若想立刘协为太子,必须先诛杀何进。
灵帝因而宣何进进宫,司马潘告密,何进得以脱险。
何进采纳袁绍意见,调外地的兵马进京师诛灭宦官。
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十常侍先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去杀害。
4、董卓弄权:外戚与宦官争权,互相攻杀。
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
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自封相国,独掌大权。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5、吕布投靠董卓:吕布原为丁原义子,为人勇猛。
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吕布,便派李肃带着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到丁原帐中,杀之,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董卓赐之金子,封他为都亭侯。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卓孟德献刀6、曹操献刀: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吕布去挑好马赐给曹操。
《后汉书·卢植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卢植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后汉书·卢植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后汉书·卢植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原文:卢植字子干,诼郡涿人也。
少与郑玄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
融外咸豪家,多列女倡歌舞于前。
植侍讲积年,未尝转眄,融以是敬之。
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
州郡数命,植皆不就。
建宁中,征为博士,乃始起焉。
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
以疾去官。
会南夷反叛,以植尝在九江有恩信,拜为庐江太守,植深达政宜,务存清静,弘大体而已。
岁余,复征拜议郎,与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杨彪、韩说等并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
中平元年,黄巾贼起,四府举植,拜北中郎将,持节,将北军五校士,发天下诸郡兵征之。
连战破贼帅张角,斩获万余人。
角等走保广宗,植筑国凿堑,造作云梯,垂当拔之。
帝遺小黄门左丰诣军观贼形勢,或劝植以赂送丰,植不肯。
丰还言于帝曰;“广宗贼易破耳。
卢中郎固垒息军,以待天诛。
”帝怒,遂槛车征植,减死罪一等。
及车骑将军皇甫嵩讨平黄巾,盛称植行师方略,嵩皆资用规谋,济成其功。
以其年复为尚书。
帝崩,大将军何进谋诛中官,乃召并州牧董卓,以惧太后。
植知卓凶悍难制,必生后患,圆止之,进不从。
及卓至,罘陵虐朝廷,乃大会百官于朝堂,议欲废立。
群僚无敢言,植独抗议不同。
卓怒罢食,将诛植。
植素善蔡邕,邕前徙朔方,植独上书请之。
邕时见亲于卓,故往请植事。
又议郎彭伯谏卓曰:“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
今先害之,天下震怖。
”卓乃止,但免植官而已。
植以老病求归,惧不免祸,乃诡道辕出。
卓果使人追之不及遂隐于上谷不交人事初平三年卒临因敕其子敛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巳所著碑、诔、表、记凡六篇。
(节选自《后汉书•卷六十四》)译文: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人。
年轻时与郑玄同学于马融,精通古今之学,喜欢钻研精义,不爱雕章琢句。
马融是外戚豪门,平日多排列女伎歌舞于前。
东汉时期外戚宦官轮流专政
东汉时期外戚宦官轮流专政光武帝建立东汉后,“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朝廷机构中设尚书台,总揽行政权柄,丞相(大司徒)一职变成徒具其名的空衔。
尚书权重职卑,权力更高度地集中于皇帝,这就为外戚、宦官扩展势力,干预朝政提供了条件。
外戚专权多是凭借充任侍中,以至大将军录尚书事等内朝官职而得逞的。
侍中有权审察尚书奏事,能够和尚书一样秉持朝政。
当然,根本上还在于有临朝的母后,而外戚以皇帝的外家操纵皇权。
东汉时,宫廷内官全部由宦官充任,“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①,宦官成了皇帝身边唯一依赖的对象。
出入禁中的中常侍,“掌侍左右,从入内宫、赞导内众事,顾问应对给事”,黄门侍郎则“掌侍从左右,关通中外”,而小黄门又是掌“受尚书事”②。
这样,宦官便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操纵或干预尚书政务。
由于承担此等职务的宦官,较之尚书更处于宫廷内层,更接近皇帝,且便于接近临朝的母后,加以皇帝又往往依靠他们消除外戚势力,因此,他们更能控制皇权。
当时人朱穆痛陈宦官专权的问题与危害时,指出:“案汉故事,中常侍参选士人。
建武以后,乃悉用宦者。
自延平(殇帝年号)以来,浸益贵盛,假貂珰之饰,处常伯之任,天朝政事,一更其手,权倾海内,宠贵无极,子弟亲戚,并荷荣任,故放滥骄溢,莫能禁御。
凶狡无行之徒,媚以求官,恃势恬宠之辈,渔食百姓,穷破天下,空竭小人。
”①东汉末,太子多年幼即位,年轻的太后临朝,不便接触大臣,不得不重用她娘家父兄来协助处理政事,这就为外戚窃取大权造成了机会。
外戚自恃亲贵,骄横擅权,无视幼主,朝中大臣均仰承其鼻息行事。
正如仲长统所指出那样,他们“亲其党类,用其私人,内充京师,外布列郡,颠倒贤愚,贸易选举。
”②他们为所欲为,简直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及至皇帝成年懂事,不甘外戚胁持,为了把大权夺回到自己手中,就结纳在身边的心腹宦官,发动政变,除掉外戚。
皇帝亲政后,自然重用夺权有功的宦官,于是又演成宦官专权的局面。
可是,皇帝死后,宦官身份卑贱不能辅政,立新皇帝后,接着又有新的外戚上台。
对比我国古代三次宦官专权的异同
对比我国古代三次宦官专权的异同中国古代王朝的五毒,权臣,外戚,宦官,豪强,藩镇。
今天我们说一说这宦官。
我国古代三次宦官专权的高峰分别是东汉后期,唐中晚期,明朝。
相同点:宦官专权都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不同点:(1)东汉宦官专权的特点是出现外戚、宦官交替掌握朝政的局面。
东汉前期,皇帝很注意外戚干政,严格限制他们的政治权力,不使权势过大。
章帝死后,和帝十岁即位。
以后的继位皇帝也多是小儿,太后临朝听政,实际是依靠娘家的父兄掌权,因之往往形成庞大的外戚权力集团,左右朝政。
小皇帝多非太后亲生,年长之后,畏忌外戚的权势,怕被废黜,就以身边的宦官为心腹,伺机除掉外戚集团,宦官又掌大权。
(2) 唐代宦官区别于东汉及明代宦官的主要特点是宦官掌兵权。
唐德宗设护军中尉二人、中护军二人,全以宦官充任,统率东右神策军、天威军等禁军。
元和初年,宪宗设枢密使一职,以宦官二人充任。
宣宗时出现了枢密院,枢密使下设枢密承旨,各级机构已相当完善。
中尉掌军和枢密掌政,为唐后期宦官专权提供了切实的保证。
(3)明代的宦官专权。
一是明代宦官极端受制于皇权。
与以往历代宦官专权不同,自始至终明代宦官的权力都是皇帝有意或者无意给予的,这也决定了明代宦官的权力无论多大都不能超越皇权,而是极端受制于皇权,始终都只能是在皇权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二是宦官权力的非法定地位。
在整个明代,宦官的权力或大或小,都一直处于权力体系中的非法定状态。
东汉和唐晚期的宦官问题都是靠地方武装势力清除的,所以在宦官问题之后马上陷入地方割据问题,最后发展成三国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明代的宦官看似权势熏天,无恶不作,实则只是依附于王权,为皇帝充当爪牙,一旦皇帝想抛弃他们,明朝的宦官是无法应对的。
汉朝宦官与外戚支权力斗争
一.大綱:
東西漢是中國史上一個混亂之時代,外戚猖獗掌政,
是宮廷的實際掌權者。
少主大權旁落無能為力,便聯合身邊幾個親密掌權之
宦官逐殺外戚,外戚政權垮台,宦官興起。
皇帝死,外戚仇視宦官,欲殺之而後快,於是宮廷的
奪權輪迴就此展開。但其中也不乏宦官外戚和平共處者,
但最後一定會回到此一窠臼。
西漢外戚干政之情形〈4〉
武帝屬意由三輔(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三 人輔佐幼子弗陵,並將幼子弗陵之生母賜死, 想藉此扭轉「皇太后干政」的惡例,卻也間接 造成造成霍光(霍氏家族)的獨攬大權。霍氏 家族藉由與皇室的聯姻,衍生出盤根錯結的權 力網圖,甚而連皇位之繼承亦可左右。
西漢外戚干政之情形〈5〉
謀弒帝,皇帝利用
宦官奪權。
宦官,宦官孫程, 閻皇后臨朝稱制。 王康等十餘人 。 皇帝亡故,人心浮
動。
東漢統整之圖表〈2〉
東漢,順帝歿後, 外戚,梁冀、梁 順帝重用梁皇后
自桓帝起
商等
之族人
東漢、安帝
外戚+宦官、閻 鄧太后死,安帝 皇后兄弟與宦官 與宦官合謀消滅 李潤、江京等鄧 鄧氏勢力。鄧太 太后未亡,外戚 后汲取竇氏專權 弄權。鄧太后死 失敗的經驗,並 後,安帝即利用 用外戚和宦官, 宦官殺逐鄧家人。 把官僚吸引到外
宣帝之後的諸位皇帝年祚均不長,嗣位之子 亦多年幼,剛剛殯天的皇帝的正宮娘娘(也就是 皇太后),在舉目無親且敵人環伺的後宮,往往 晉用娘家親人出任大將軍或大司馬一職,以鞏固 本身的地位。外戚專政的前兆應運而生,遂有後 面的王莽篡漢建立「新」朝。然而王莽的篡漢之 舉亦非一次即成功,而是一部精心籌劃令眾人驚 訝萬分的戲碼。
謝謝觀賞
西漢外戚干政之情形〈2〉
浅析中晚唐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权力转移
时 , 了 自身 的 安 全 , 宗 被 迫 舍 弃 杨 氏 。 样 一 来 , 为 玄 这
宦 官联 合禁 军 , 而 易举地 诛 杀 了贵妃 及 杨 氏外戚 。 轻 马嵬 坡 事变 之后 , 官势 力急 剧膨 胀 。 宦
第2 卷第 2 期
Vo . , . 12 No 2
长 安 学 刊
CHANG N c e e Pe i d c l S inc ro i a
2 1 年 6月 01
J ne u .,2 1 01
浅析 中晚唐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权力转移
方 东 明
( 西北大学 , 陕西西安 706 ) 10 9
摘 要: 唐代政 治上的一大特点是前期外戚势 盛, 后期 宦官专权 。 中唐 时期 , 与宦官的直接权力之争 , 外戚 是形成 这 一格局的分 水岭。在马嵬坡事变和李辅 国 张皇后之后 , 诛 宦官权 力 日盛, 外戚 一蹶不振。 关键 词: 中晚唐 ; 外戚 ; 宦官
文章编号 :7 — — 0 3 — 7 一 ( o o — 0 — 2 9 8 7 8 76 7 1 o z u)2 0 1 0
只 能是 一 次有 预 谋 、 计 划 、 指挥 的行 动 。 ” 有 有 ∞
般 的 皇 族 、 臣 不 同 , 乏 一 个 稳 固 而 持 久 的 政 治 朝 缺
基 础 , 能 依 附 在 皇 帝 身 上 , 皇 帝 身 边 最 为 亲 信 的 只 是 两个 群 体 。 戚 凭 掖庭 之 亲而 获宠 , 官 因家奴 之故 外 宦 而 获幸 , 者 常 依 托 皇 权 , 持 朝 政 , 成 左 右 时局 二 把 形 的 势 力 ,其 极 端 形 式 即 历 史 上 广 受 诟 病 的 “ 戚 ” 外 、 “ 官” 祸。 宦 之 唐 代 是 我 国 历 史 上 #- 与 宦 官 政 治 较 为 突 出 的 1 戚 时 期 。唐 朝 前 期 , 戚 延 续 了两 汉 以 来 的 强 势 , 宦 外 而 官 却 受 到 严 格 限 制 。 中 唐 以 后 , t 迅 速 衰 落 , 官 #- 戚 宦 势力 极度 膨胀 , 至 凌驾 于 皇权之 上 , 间 的权 力重 甚 其 心 转 移 , 政 治 环 境 变 化 密 切 相 关 , 戚 与 宦 官 之 间 与 外
【汉朝历史】宦官外戚专权(92年)
【汉朝历史】宦官、外戚专权(92年)汉和帝时,东汉王朝由稳转乱,朝政日衰。
从这时期,王朝内部出现了宦官、外戚交替掌权的局面,造成东汉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
汉和帝以后,即位的皇帝大多是小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还不满周岁。
他们不能亲理朝政,只好由母后临朝,而母后则多请自家人帮助掌权,这便形成了外戚专权。
随着小皇帝长大,对外戚专权日益不满,便指使身边的宦官诛杀外戚,宦官又乘机垄断朝政。
待皇帝一死,外戚便再立一个新的小皇帝,于是开始下一轮的争夺。
就这样,东汉政权像走马灯似的在宦官、外戚手中倒来倒去。
从汉和帝到汉献帝,宦官、外戚之争达6次之多。
东汉第一个把持朝政的外戚是窦氏。
窦氏是汉章帝的皇后。
章帝死后,和帝继位,窦太后临朝。
以窦太后的哥哥窦宪为首的窦氏家族自此掌握了政权。
他们依仗权势,为非作歹,激起了许多正直官吏的不满。
随着和帝年龄增长,与外戚的矛盾日益火锐,永元六年(94)六月,和帝在宦官郑众的谋划下将窦氏一网打尽。
郑众被破例封为剿乡侯,受和帝倚重,从此宦官得势。
东汉外戚专权时间最长,为害最深的是以梁冀为首的梁氏。
在梁氏专权后期,延熹二年(159),桓帝在宦官的帮助下,诛灭了梁冀及其家族势力。
首事的5名宦官同日封侯,人称“五侯”,他们对权力、财产亦是极为贪婪。
宦官、外戚的轮流专权使东汉政治混乱不堪,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同时,官僚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于是,东汉末年,出现了由学者和在朝官吏联合发动的反宦官、外戚的党人运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时期的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政是因为皇权的衰弱造成的。
汉章帝死后,汉和帝刘肇十岁继位,窦太后临朝称制。
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年继位的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朝政日益腐败,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
就这样,先后出现了不止5位太后和她们的家族外戚势力干政。
皇帝太小,这些年少称帝的皇帝都经历了成长、夺权、治理国家这个过程。
汉和帝去世后,汉殇帝继位,政权为邓太后的兄长邓骘为代表的邓氏戚族掌控,汉殇帝延平元年(106年)八月去世。
邓氏戚族扶持汉安帝继位,邓太后死后,汉安帝亲政并扫灭邓氏,但未能阻止其他外戚专权。
扩展资料:东汉自汉章帝以后,戚宦之争未尝稍息。
汉和帝十岁即位,太后兄窦宪为侍中,出宣诏命,掌握政权。
皇帝与朝臣隔绝,只能依靠宦官。
永元四年(92年),和帝用宦官郑众所掌握的禁军,消灭窦氏势力,宦官从此干政弄权。
汉安帝初政,太后兄弟邓骘等掌权。
待邓太后死,安帝与宦官李闰、江京等合谋消灭邓氏势力,形成皇后阎氏兄弟阎显等与宦官共同专政局面。
延光四年(125年)安帝死,阎皇后因太子刘保非亲生,废为济阴王,将他囚禁在德阳殿下,并与阎显定策立章帝曾孙北乡侯刘懿为帝,她遂临朝称制。
懿当年即亡故,人心浮动,中常侍孙程与其他宦官十八人,拥济阴王为帝,是为汉顺帝。
后孙程等又杀了阎显。
顺帝时孙程等十九人皆得封侯,宦官势力大增。
顺帝同时也重用外戚,拜梁皇后之父梁商、商子梁冀先后为大将军。
冀跋扈专权,在顺帝去世后,连续立、质、桓三帝。
延熹二年(159年),汉桓帝与宦官单超等合谋消灭梁氏势力,从此宦官独揽政权。
自和帝以来,宦官与外戚交互倾轧,更番弄权。
历史学者认为戚宦之争的起因有以下几种:1、西汉皇后吕雉,结果造成后来吕氏专政的局势。
到汉武帝时,设大司马大将军一职,规定必须由外戚担任,加重了外戚的权势。
2、在西汉,权势高的外戚有汉高祖时期的吕氏武帝及昭帝时的霍氏宣帝时的史氏及许氏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时的王氏、傅氏、丁氏。
汉昭帝时代外戚干政与宦官势力的兴起
汉昭帝时代外戚干政与宦官势力的兴起汉昭帝时代外戚干政与宦官势力的兴起,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现象。
在这个时期,外戚与宦官都逐渐获得了巨大的权力,对于朝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外戚的干政以及宦官势力的兴起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历史背景汉昭帝时代,外戚势力蓬勃发展,其背后有多种原因。
首先,汉昭帝即位时年幼,政治不成熟,无法独立处理朝政事务。
这使得外戚们看到了可乘之机,逐渐渗透进朝廷,开始握有重要的实际权力。
其次,汉朝一直以来都有依赖外戚的传统。
历代外戚常常担任皇帝的母亲、姐姐、妹妹、继母等重要身份,因此他们在宫廷政治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最后,由于汉昭帝在位期间经历了董永之乱等许多战乱,国力削弱,这为外戚干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二、外戚的干政在汉昭帝时代,外戚们通过掌握昭帝的亲近和信任,逐渐卷入政治事务。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王政君。
王政君是汉昭帝的继母,担任王后的妹妹。
她趁昭帝年幼时,通过舆论操控和贿赂其他官员,成功与她的外甥王莽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她的权力。
在后来的岁月中,王政君逐渐形成了一派势力,不仅握有重要的实际权力,还有控制汉昭帝思想的能力。
除了王政君,汉昭帝的母亲卫子夫和继母郭皇后也是外戚干政的代表人物。
她们利用汉昭帝对她们的亲近和信任,参与决策并对朝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卫子夫与郭皇后的存在让皇帝变得更加依赖外戚,也为宦官干政的兴起埋下了伏笔。
三、宦官势力的兴起与外戚相对应的是宦官势力的兴起。
在汉昭帝时代,宦官们逐渐成为朝廷的实际统治者。
他们利用汉昭帝年幼无知的特点,代替皇帝行使朝政权力。
在这个时期,宦官们的权势开始超过外戚,成为朝廷的主要权力中心。
宦官们通过组建自己的势力集团,控制皇帝的意志,并在政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以监察官的身份深入到皇帝身边,对朝政事务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干预权力。
同时,宦官们还通过贿赂、掌握情报等手段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专权体系。
四、影响与启示汉昭帝时代的外戚干政与宦官势力的兴起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 ②沆瀣一气: 弊病二 • —— 《唐语林》:“崔相沆(hang)知贡举,
得崔瀣(xie)。时榜中同姓,瀣最为相知。谭 者称:座主门生,沅瀣一气。”
• ③作弊严重: 弊病三 • ——徇情、行贿、以权取人等。
• ——牛党认为应当提拔通过进士科上去的人,反对公
卿贵族子弟垄断仕途。
• ⑵对待藩镇态度
• ——李党主张削平藩镇,加强中央集权,李德裕掌权 时,为削平藩镇做了许多努力。
• ——牛党则主张对藩镇姑息,不赞成讨伐藩镇。如牛 做宰相时,卢龙镇兵马副使杨志诚驱逐节度使李载义, 文宗皇帝问如何处置,牛劝文宗置之不问。
• 2.代表阶层
• ——大致上牛党代表地方新兴豪族地主,与藩 镇利益趋同;李党代表包括旧门阀士族在内公卿 贵族地主,与唐朝中央利害趋同。
• 3.斗争焦点
• ⑴用人
• ——李党主张重用公卿贵族子弟,李德裕曾向唐武宗 进言:“朝廷显官,须是公卿子弟。何者?自小便习 举业,自熟朝廷间事,台阁仪范,班行准则,不教而 成。寒士纵有出人之才,登第之后,始得一班一级, 固不能熟习也。”
• ⑷宦官监军致使唐军征讨藩镇失利 • ①指挥
• ——不懂军事,却乱加干预,将领不能自主指挥。
• ②妨战
• ——作战时抽调精兵为卫队,在高处观望,小却即 走,动摇军心,全军溃退。
• ③后果
• ——功劳归自己,过失归将领,将领无作战积极性。
• 3.反宦官斗争(南衙北司之争)
• ——宦官专权引起皇帝和朝臣不满。朝臣官衙在南, 宦官机构在北,故朝臣与宦官斗争又称“南衙北司” 之争。
• ——鱼执掌大权,朝廷大事偶有不预怒曰:“天下事 有不由我乎!”770年,代宗杀鱼,并决定不再让宦官 典掌兵权。
两汉外戚专权的概述
有关两汉史上外戚专 权的概述
什么是外戚
亦称“外家” 亦称“外家”、“戚 帝王的母族 的母族、 畹”。指帝王的母族、 妻族。历史上 妻族。历史上,帝王年 幼时, 幼时,外戚往往干政擅 甚至有改朝篡位者, 权,甚至有改朝篡位者, 西汉末的王莽与建立 末的王莽 如西汉末的王莽与建立 隋朝的杨坚等 隋朝的杨坚等
武帝時) 广为能將, 武帝時)李广为能將,得人 能將 汉军及匈奴 他有同样 及匈奴对 心,汉军及匈奴对他有同样 的敬畏,可是始終不得封赏 的敬畏,可是始終不得封赏。 在最后一次征战之中, 在最后一次征战之中,他被 逼迂迴,終在行軍持失道。 逼迂迴,終在行軍持失道。 大將军卫 军卫青 是皇后卫 大將军卫青,是皇后卫子夫 母弟, 言要报 之异母弟,扬言要报告皇帝 候御前处 听候御前处分,李广羞憤之 引刀自裁。 余,引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 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 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帘,委事父兄, 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帘,委事父兄,贪孩 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 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 ——《后汉书 皇后纪》 皇后纪》 《后汉书·皇后纪
东汉专权外戚
东汉一朝,有窦、 东汉一朝,有窦、邓、阎、梁、窦、何 等六位太后临朝,有窦宪、邓骘、阎显、 等六位太后临朝,有窦宪、邓骘、阎显、 梁冀、卖武、 梁冀、卖武、何进等六位外戚以大将军 身份当政。
公元6年 月 日 汉平帝病死(不是被王莽 毒杀), 公元 年2月3日,汉平帝病死 不是被王莽 毒杀 ,4 王莽立年仅2岁的刘婴 号孺子)为皇太子 月,王莽立年仅 岁的刘婴 号孺子 为皇太子,太皇 王莽立年仅 岁的刘婴(号孺子 为皇太子, 太后命莽代天子朝政 命莽代天子朝政, 皇帝” 摄皇帝” 太后命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 公元9年 月 日 居摄三年十一月) 公元 年1月10日(居摄三年十一月)王莽接受皇太 子刘婴(号孺子 禅让后称皇帝,改国号为新, 号孺子)禅让后称皇帝 子刘婴 号孺子 禅让后称皇帝,改国号为新,改长 安为常安。 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作皇帝的先河。 上通过符命作皇帝的先河 安为常安。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作皇帝的先河
1994版三国演义分集简介
1994版《三国演义》分集简介第一集: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汉桓帝年幼,外戚专权,宦官干政。
桓帝死后,灵帝继位,权力落在十常侍手中。
他们卖官害民、横征暴敛,官逼民反,终于在东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正月,爆发了席卷中原的黄巾起义。
汉灵帝命地主豪强领兵镇压,各州募兵守备。
招兵告示张贴在涿县城门口。
围观群众中,有一位红脸大汉,他叫关羽,是河东解县人,因在家乡杀了豪强,流落到涿县,卖绿豆为生。
人群中还有一人看了榜文,叹了一口气。
在他身后一个黑脸大汉向叹气的人说道:“大丈夫不为国家出力,反在此长叹,何为大丈夫?”那个叹气的青年名叫刘备,本是汉室宗亲,幼年丧父,跟母亲流落涿县,靠编席贩履糊口。
黑脸大汉名叫张飞,在本地开肉铺,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他常将卖不完的猪肉放在一口井里,盖上磨盘。
谁能挪开此磨盘,可以任取井中肉。
有人到张飞的肉铺来买肉,伙计却拿不出肉,关羽走过来将磨盘挪开,尽取井中猪肉分于众人。
张飞得知,想和关羽分个高下,两人打得难解难分之际,被一旁的刘备拉开。
由于三人志同道合,便在桃林中结拜为兄弟。
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 接着兄弟三人来到铁匠铺各自打了兵器。
刘备使双股剑、关羽使青龙偃月刀、张飞使丈八蛇矛。
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刘备立了不少战功,却只当了中山府安喜县县尉。
不久,十常侍命令各地太守派督邮下去查访,借机淘汰一批地方官吏。
本郡督邮来到安喜县视察,对刘备傲慢无礼,还索取贿赂。
张飞得知大怒,将督邮捆绑用柳条鞭打。
刘备闻讯赶来,见督邮求饶,令张飞住手。
关羽认为:“荆棘丛中,非栖鸾凤之地,不如弃官归乡别图大计。
”于是兄弟三人弃官而去。
第二集:十常侍乱政 黄巾起义军主力被镇压之后,地方割据势力迅速发展,外戚和宦官的斗争日趋尖锐。
由于灵帝病危,围绕立嗣之争,以张让为首的十位中常侍与国舅大将军何进之间展开一场激烈的斗争。
灵帝有两个儿子,何后生皇子辩,王美人生皇子协。
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1,刘备战黄巾:东汉末年黄巾起义。
朝廷分三路出兵镇压。
幽州太守刘焉出榜募兵,刘备关羽张飞在涿县桃园结义,起兵讨黄巾,转战今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先后助卢植,皇甫嵩等救出董卓。
平黄巾后,刘备先后任安喜县尉和平原县令,在安喜县时张飞曾怒鞭督邮.2,董卓进京:东汉朝廷在镇压黄巾起义后,内部宦官和外戚发生争斗,外戚何进被宦官杀害,而袁绍,曹操又因此大杀宦官,朝廷一片混乱.董卓趁机带兵进京,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政.曹操借献刀谋刺董卓失败而出逃。
曹操途中在中牟县被县令陈宫先捉后放,在成皋误杀吕伯奢.曹操到陈留,矫诏起兵,各路诸侯纷纷响应。
3,诸侯讨董卓:十八路诸侯聚会陈留讨董卓,刘备,关羽,张飞随公孙瓒参与讨董。
孙坚为先锋,在汜水关与董卓部将华雄大战不胜。
关羽温酒斩华雄,诸侯震惊。
虎牢关三英大战吕布,吕布不敌,董卓被迫迁都长安.4,军阀混战,诛杀董卓:董卓迁都长安,曹操追击,在荥阳被徐军击败。
孙坚藏玉玺回江东,被刘表截击,两家从此结怨。
联军解散,袁绍夺取冀州,在盘和界桥与公孙瓒大战,刘备出兵支援公孙瓒。
孙坚跨江击刘表,中伏身亡。
王允巧使连环计,离间董卓和吕布,王允,吕布合谋诛杀董卓。
董卓部将李催,郭汜等起兵犯长安,王云跳楼而死,吕布出逃,李催,郭汜专权。
5,曹操伐陶谦,战吕布,移帝都许:曹操收青州兵,据崇州。
曹操父亲曹嵩在华,费间被杀。
曹操迁怒于幽州太守陶谦,起兵讨伐。
刘备出兵救陶谦,徐州解围。
陶谦两让徐州,刘备不受,移屯小沛.吕布破崇州,曹操回兵,与吕布大战于濮阳。
陶谦病死前三让徐州,刘备战徐州。
曹操定陶大破吕布,吕布被迫投刘备,屯小沛。
李催,郭汜大交兵,献帝东迁洛阳,曹操趁机移帝都许.刘备奉旨讨袁术,吕布趁机夺取徐州,刘备被迫还屯小沛。
6,孙策下江东:孙策丧父后被迫投袁术,以孙坚遗留的玉玺,借兵下江东。
孙策在历阳会周瑜,过江.孙策过江后,先在牛褚破张英,后在神亭岭下与刘繇部将太史慈大战,接着在秣陵破薛礼,又在泾县收太史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他 们 的名 义发 布诏书 , 只有矫 诏 。据 《 汉书 ・ 后 孝灵帝 纪》 : 载 其次 , 外戚及其 部 属 的矫 诏 。宦 官 掌握 实 权 , 击 了外 戚 势 打
发 布诏 书。矫诏 的人员 主要 以外 戚和宦 官 为主 。 首先是 宦官 矫 诏 。第 一 , 官 矫 诏 是 为 满 足 自己 的物 质 需 宦
势 的外戚 是梁翼 , 《 汉书 ・ 据 后 宦者列 传 》 : , 载 初 梁冀 两妹 为顺 桓
二 帝皇后 , 冀代 父商 为大将 军 , 世权 戚 , 再 威振 天 下 。冀 自诛太 尉
要 。例如 , 安帝 时期 的宦 官樊丰 等人 为 了修建 私宅 , 竟然 “ 诈作 诏
书, 调发 司农钱谷 、 匠 见徒 材 木 , 大 各起 家 舍 、 池 、 观 , 费 无 园 庐 役
李 固、 乔等 , 横 益甚 , 杜 骄 皇后 乘 孰忌 恣 , 所 鸩 毒 , 多 上下 钳 口 , 莫
供了可乘之机 。他们各 自为了 自己集 团的利益 , 利用 自己特殊的身份 , 假借皇权之名铲 除异 己, 导致矫诏情况多次出现。
【 关键词 】 外戚; 官; 宦 矫诏 【 中图号】 K 6 0 【 文献标示码】 A 【 文章编号】 10 — 0 4 20 ) 2 0 2 — 1 0 5 17 (0 9 0 — 0 8 0 记 载桓 帝 先是 同 日封 单超 等 五人 为侯 , 又封 小 黄 门刘普 、 忠 后 赵 等八 人 为乡侯 , 让他们 掌管朝 政 , 并 自此宦 官 的权 力转 盛 , 朝廷 更
宦官 的权力 之大 。第二 , 官矫 诏是 为诛 除 政敌 的需 要 。外戚 专 宦 权, 打压宦 官 , 破坏 二者力 量 的平 衡 , 官 的利 益甚 至 生存 的权 利 宦 受 到威 胁 , 而皇 帝 和皇 太后 倾 向于 外 戚 , 官 不能 名正 言顺 的利 宦
见 其在朝 中的权 力非 常之 大。随着 外戚 势 力 的扩 展 , 部 分外 戚 一
宦 官斗 争 的过 程 中宦 官矫诏 的情 况多次 出现 。
东汉 和帝 、 帝 、 殇 安帝 、 帝 、 顺 冲帝 、 帝 皆是 幼 年登 基 , 质 自然 不 能亲 政 , 大权便 落 在了母后 及 其亲 属 的手 中。东 汉 时期 最有 权
官展 开 了斗争 。所 谓“ 矫诏 ” 即未经 批准 而擅 自盗 用君 主的名 义 ,
变霜 露 。直 情忤意 , 则参夷 五宗 ” 。宦 官 的权 势既 影 响 了外 戚 的 利益 , 也对 皇权造成 了威 胁 。于 是外戚 联 系皇 太后 或 者皇 帝 同宦
永 元元 年 , 始 出现外 戚 宦 官 迭握 朝 政 , 开 互相 诛 戮 的 局 面 。略 加
深察 , 可以分 为两 个 阶段 。延 熹二 年 , 帝 与 五宦 官 诛 梁翼 之 前 桓 为一 阶段 , 外戚 势 力强 大 。东 汉外 戚 之 祸极 于梁 翼 专权 , 此后 宦 官之权 转盛 , 戚和宦 官之 间的 斗争 多 以外戚 的失败 告 终 。外 戚 外
皇宫 禁卫军 统帅蹇 硕 , 由于优 柔寡 断 , 失 良机 , 但 丧 反被 宦 官矫 诏 所杀 。据《 后汉 书 ・ 窦何列传 》 , 官矫诏 以太 后 的名义 让何 进 载 宦
入宫 , 在严厉 斥责 后 拔剑 杀 死 了他 。何 进 被杀 后 , 官更 换 了司 宦
可 以依靠 的力量 等待 时机 。太后一 旦驾 崩 , 就会 引起 皇族 为争 夺
东 汉初期 吸取前 朝教训 , 对外 戚 限制 比较 严 格 。但 是 东汉 的 1 3个皇帝 只有光 武帝 刘秀 和明帝刘 庄是成 年人 践祚 , 其他 要 不是 弱冠登 基 , 是在襁 褓孩提 中拉 来算 数 。因此 洛 阳的 政局 自和帝 就
加混 乱 。外 戚得势 , 官必然夺 势 , 宦 宦官 夺 势 , 戚 也要 争权 。宦 外 官 帮助 桓 帝 夺 回 皇权 后 , 力 转 盛 , 权 变得 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加 有 恃无 恐 , 作 非 胡 为, 败坏纲 纪 。《 后汉 书 ・ 者列传 》 宦 中说宦 官“ 举动 回山海 , 呼吸
・
2 8・
跨世 纪
20 0 9年 Z月
第l 7卷
第 2期
CosC nuy Fbyr 0 9 V l 7 o2 rs etr,eray20 , o 1 ,N .
外戚宦官之争与矫诏的出现
张庆杭 周 海 燕
( 江西 蓝天 学院 , 西 , 昌 ,3 0 8 江 南 309 )
【 要】 东汉初期吸取前朝教训 , 摘 对外戚 限制 比较严格。但 自明帝后 的皇帝 大多为未成年 登基 , 给外戚宦 官迭握 朝政提
力 , 戚会 寻找机会 反扑 。后来灵 思何 后 的哥 哥大 将军 何进 杀 了 外
皇帝本 身 。年幼 的皇帝 一旦 长大 , 岂能 容 忍 只做 傀儡 ?所 以皇 帝 要 选择 时机和 可 以信 任 的力 量 打击 外 戚 。借 用外 部 力 量 打击 外
戚, 有泄 露的危 险 , 皇帝 只 有利 用 和 自己朝 夕 相 处 的宦 官 。太 后 I 临朝称 制 时 , 皇帝 隐忍 不 发 , 是 皇 帝 暗 中会 团结周 围的 太监 等 但
有 言者 。 由史料 记载 可知梁 翼为 了巩 固 自己 的权 力 , 然 诛杀 了 竟 太 尉李 固 、 杜乔 这样 的官员 , 终使 得 “ 下 钳 口, 最 上 莫有 言 者 ” 可 ,
数” 。樊丰等人 竟然 为了满 足 自己的需 要 , 伪造 诏书 , 使用 国家 的 人力 、 财 为 自己建 造 豪华 的 娱乐 场 所 , 另 一个 侧 面也 反映 了 钱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