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重构

合集下载

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改革

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改革

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改革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农村土地改革。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农村土地流转、农村产权制度和农村土地承包等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过去,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制度曾经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民对土地的确权难、流转难等。

为此,中国推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农村土地统一确权登记,明确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强土地的管理和保护。

二、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是农村土地改革的核心要素。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权益的保护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

中国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保障农民土地经营权益不受侵犯,鼓励农民依法合理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保证农民的劳动收益。

三、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

过去,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利用率低、农民流转土地后无法享受相应的保障等。

为了扩大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中国推出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提高土地流转的便利性,推动土地流转与农民增收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农村产权制度农村产权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中国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积极探索,推进集体经济组织改革,鼓励农民参与农村产权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村产权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村土地承包农村土地承包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中国鼓励农民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通过土地承包制度,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中国当前的重要战略目标。

乡村振兴旨在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革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村发展转型升级。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力求实现城乡一体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发展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发展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意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指对传统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土地承包制度进行改革,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下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几个主要意义:1. 促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传统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土地承包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如农民土地承包期限短、土地资产财产权不清晰等。

通过改革,可以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为农民提供更稳定的土地权益保障。

2.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流转和集约利用,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发展土地流转市场,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有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农业企业或农民合作社,实现土地的集约经营和规模化经营。

3. 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改革,可以激发农村土地和农业的活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产业的升级和提质增效。

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为了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举措:1. 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政府对土地承包制度进行了改革,延长了土地承包期限,提高了土地流转的灵活性。

同时,政府加强了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和监管,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

2. 建立农民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政策: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合作等形式,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政府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化,通过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和交易服务机构,提供土地流转的信息发布、评估、交易等一站式服务,为农民和投资者提供便利。

4. 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管:政府加强对土地使用权的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和法规,加强土地执法力度,保障土地权益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农村土地政策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政策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政策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土地政策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影响与作用。

一、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流转政策成为了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土地流转政策,农村空闲闲置的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提高了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

同时,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可以获得更多经济收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二、土地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土地经营权的确权登记。

通过确权登记,农村土地的产权得到明确,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得到保护,增强了农民对土地的使用和流转的信心。

这对于稳定农村土地关系、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过去,我国农村土地是由村集体所有,农民只拥有土地使用权。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集体土地产权进行了调整。

现在,农民可以持有自己所经营土地的股权,实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持有和使用权的统一,增强了农民对土地的管理和保护的积极性。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制度的建立在农村土地政策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又一个重要内容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制度的建立。

这项制度允许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企事业单位,并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

这为农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同时推动了农村土地的优化配置。

五、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土地流转市场逐渐发展起来。

农民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市场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由企事业单位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组成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六、农村土地经营主体多样化农村土地政策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行,带来了农村土地经营主体的多样化。

除了农民个体经营户外,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专业合作社也成为了农村土地的主要经营主体。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案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案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案摘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农村产权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保障。

1. 引言农村产权制度是指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农户的土地、林木、水面等资源以及农田中的土壤、水源等要素的归属权进行规定和保护的制度。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为了当前深入推进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案进行讨论和分析。

2. 农村产权制度的现状在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农户的农村产权制度总体上表现为“两权分离、共同管理”。

即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农户经营权相分离,土地集体所有权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而农户则通过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等形式获得农业经营权。

这种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资源,同时也给了农户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然而,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结构调整,农村产权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存在不健全的问题。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还不够完善,土地流转的交易主体和交易规模都相对有限,且土地流转价格不透明。

这给了土地流转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其次,土地承包权的保护不够到位。

尽管我国有一定的土地承包制度保护政策,但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违规违法现象频发的问题。

一些地方为了吸引外资,将原本承包给农民的土地流转给企业或个人,给农民权益造成了损害。

再次,农村产权保护体系尚不完善。

农村产权保护体系包括政府的法规制度、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以及司法保护等方面。

目前,农村产权保护体系仍然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导致对农村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针对以上问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首先,改革能够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全发展。

通过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村劳动力和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论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农地产权改革

论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农地产权改革
21 第 1 02年 期 总第 6 期 1
湖 北行政 学院学报
Ju a fHu e miirt n I stt o rl o b iAd ns a o n tue n ti i
N . , 01 o 12 2
Ge e a o 6 n rl N . 1

经济研究 ・
D 03 6/sn17 - 152 1.1 0 Oh1. 9 .s . 17 . 0 . 8 9 j i 6 5 02 0
论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农地产权改革
姜 涛
(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 湖北 武汉 402 ) 302
【 者简介】 作 姜涛(92)男 , 18., 河南信 阳人 , 湖北 省委党校 经济学 与经济管 理教研 部讲 师, 经济 学博
士, 主要研 究方 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 发展经 济学。 【 摘 要】统分结合 、 ‘ ‘ 双层经 营” 的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为我 国农 村经济发展做 出 了巨大贡献 , 但 日益凸显 出产权界 限模糊 的问题。 从新农村建设 的视角看 ,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改革 已成为我 国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制约 了农业增长 、 农村发展和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转移, 必须要通过 明确界定农地 产权 的主体 、 完善农 民的土地发展权 以及缩小征地 范围等
释 变 量 中 , 度 变 量 的 贡 献 约 占 4 .9 , 相 当 于 制 68 % 这
同期 化 肥 、 本 、 动 力 、 地 投 入 的 总 效 应 【 。 资 劳 土 t 随着 《 村 土地 承包法 》在 20 农 0 2年 的 颁 布 实
就成 为新农 村建设 的重 要组 成部分 。
空 前 的解放 和 发展 , 业 生产 和农 村 经济 取得 了举 农 世 瞩 目的 成 就 。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土地是 人类生存发展 的重 要的物质 基础 , 农村集 体土地 是维持农 民生存 的基本保 障。对 于我 国而言 , 充分 利用农村 集 体土地 , 高土地 的经 济效益 , 到既 能促进社 会 经济 的 提 达 发展 , 又能保证社 会 和谐稳 定 的 目标 , 其意 义更 为 重大 。而 要解决好农村集 体土 地 问题就 必须 研究 农村 集体 土地 所有 权制 度 , 该制度 是 当前 民事 立法 中最 为敏感 、 波及面 最广 、 难 度极大 的问题 之一 , 一直 未能彻底解 决。关 于农村 土地所有
权制度有所 帮助。 1 我 国现行农村集体土地所 有权制度存在 的问题
13 农村集体 土地所有权 客体 范围界定 不清 .
《 法》 1 宪 第 0
条规定 :城 市 的土 地属 于 国家所 有 , 村 和城 市 郊 区 的土 “ 农 地 , 由法律规定 属于 国家 所有 的 以外 , 于农 民集体所有 。 除 属
Ⅺ咂 Yuja ( oeeo a H i nU i rt, a o , ann502 ) - n C lg f w, an nv sy H i u H i 7 28 u l L a ei k a AbI c Teeei o o df t ntess m o cl teo nr i ad sc uj t aac , cmp tcneti iic oj t adS , s at hr xsal f ee si h t f oe i e hpl ,uha sbe cn yi o l e c n s c v n e n n t c On
T ee r ut h t am r a n t ti l l d ad tea v t e f a m a c f a d po t n. ep p rt f t no el h s e l ta f e cn o iz f y a d a a so fr sw sl k o l rt i I t a e e r e i n t 剐 rg  ̄ s r s u le u n n h l n g a vi c e o nh h ec o l h e eu 一 l

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

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

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在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新农村建设成为了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也愈发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

一、提升农村土地产权保护新农村建设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行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体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在新农村建设中,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至关重要。

农村土地产权保护的完善,有助于增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益,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二、推动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发展新农村建设倡导发展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等措施实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分工。

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应该为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加强农业产权的确权登记和保护,有助于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信心,加快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三、完善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的产权制度农村地域差异性较大,农民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非常重要。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应当为不同地区、不同农户提供灵活性。

例如,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可以探索水权流转制度,帮助农民更科学地利用水资源。

四、整合农村产权资源,推进农村产业升级新农村建设注重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

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应着眼于整合农村的产权资源,促进土地和农产品的互联互通。

建立起健全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有利于加快农村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的品牌打造。

五、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制度,有助于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同时,建立健全农民组织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增强农民对集体资产的参与和监管能力。

六、鼓励农村资本市场的发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应当鼓励农村资本市场的发展,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经济领域。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七、加强农村产权法治建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需要法律的支撑和保障。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在农村发展领域的一项重大战略。

改革农村产权制度被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土地利用、农业发展、农民收入提升以及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农村土地利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土地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过去,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受到限制,很多土地被闲置或者流转,无法实现最优配置。

改革后,农民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增加土地流动性,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专业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为农民增加了土地租金收入。

二、农业发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在改革前,农民缺乏充分的产权保护,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的积极性不高。

改革后,农民的产权被更好地保护,农民有了更多的决策权和市场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创新和技术进步。

同时,改革后土地利用更加高效,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农业发展的促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农民收入提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民收入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

过去,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往往是弱势方,收入较低。

改革后,农业经营主体可以通过与农民签订合同,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化的经营主体,农民可以通过租金收入等方式增加收入来源。

同时,改革后农村产权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民可以通过股权合作社等方式参与农业经营,提升了农民的收益。

这些增加的收入可以用于家庭消费、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使农民生活更加富裕。

四、农村社会稳定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助于提高农村社会的稳定性。

改革前存在大量土地流转纠纷、闲置土地等问题,容易引发农民的不满和矛盾。

改革后,通过健全的产权制度和土地流转市场,有效规避了土地纠纷,减少了农民之间的矛盾。

同样,在农民由于改革获得了更多收入后,也会增强社会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会问题的发生。

总结: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分析——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分析——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

・3 ・ 5
但 不能 成为社 会主 义新农 村建 设 的推动 力 。新农村
只要 发展 市场 经济 , 必 然要 求 实现 农 业 的 专 业化 就
建设必须与农村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相结合才能具有
活力和 可持续 性 。
和产业化。这不仅是提高农业 比较效益的前提, 也 是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村进 步 放到 整个 社 会 的进 步 中 , 农 民增 收 放 到 国 把 民收入 分 配和再 分 配体 系 中统筹 考虑 , 才能理 解 “ 三
农” 问题 的 本质。从这 个 意义 上看, 如 “ 诸 旧村改 造” “ 、清洁工程” 等农村的 内部建设尽管是必要的,
[ 稿 日期】 2 0 —1 0 收 0 5 2— 8
建设 社会 主义新 农 村 的理 论 。 的 一 系 列 讲 话体 现 他


新农村建设 的动 力来 源
了建设好小城镇, 引导农 民进入商 品经济和社 会主
义精神文 明的新农村建设思想。这可以看作是改革
开放后 中国开展 的第 一 阶段 的 乡村 建设 。 主 要特 其
社 会 主义新 农 村 建 设 的 动 力 来 自哪里 ? 显 然 ,
维普资讯
中国农 业大学学报( 会科学版) 总 6 社 ( 2期)0 6年第 1 20 期
Jun l f hn r utrl nvri Sc l c ne dtn o ra o ia C Agi l a U ie t oi i csE io ) c u s y( a S e i
[ 者简 介】 朱启臻( 9 6 , 中国农业大学人 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 作 1 5 一) 男, 中国农村政策 研究 中心研究员 , 中国农村社会 学会常 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 : 农村 与农 民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田整备与农村土地整治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田整备与农村土地整治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田整备与农村土地整治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资源显得更加宝贵。

农田整备与农村土地整治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田整备的意义农田整备是指对农田进行规划、整理和优化配置,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力。

它不仅能够增加农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还能够改善农田环境,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三、农田整备的措施农田整备的主要措施包括土地流转、土地复垦、田间地面升平整治等。

通过土地流转,将散布的小块农田整合成大片,提高农田规模经营水平;土地复垦可以开拓新的农田面积,增加耕地资源;田间地面升平整治则可以改善灌排条件,提高水利设施效益。

四、农村土地整治的意义农村土地整治是指对农村土地进行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提高。

它有助于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效率,推动土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五、农村土地整治的措施农村土地整治的主要措施包括土地确权登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权交易等。

土地确权登记是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有序引导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权交易则能够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六、农田整备与农村土地整治的关系农田整备和农村土地整治是紧密相关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农田整备提供了土地资源的基础,为农村土地整治创造了条件;而农村土地整治则提供了规范的土地管理和有效利用,为农田整备提供了保障。

七、新农村建设中的改革方向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推进农田整备和农村土地整治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监管,防止乱占和恶意侵害。

八、农田整备与农村土地整治的挑战在实施农田整备与农村土地整治的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

比如,土地流转还存在流转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权交易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

浅谈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体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能够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改革能够激发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社会稳定。

而且,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基础条件。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于实现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农村全面建设现代化、美丽宜居的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1.2 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统一规划和统筹安排、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受限、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以及集体产权权属不清晰等方面的挑战。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统筹安排,导致改革工作的推进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容易出现片面性和局部性的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受限,制约了农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流动,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组织运行效率低下,难以形成有效的经济集体实体。

集体产权权属不清晰问题普遍存在,导致产权归属不明确,难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这些问题使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面临严峻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存在的问题第一,缺乏统一规划和统筹安排。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各地方政府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存在较大差异,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统筹安排,导致改革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了一些混乱局面。

第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受限。

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阻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一些集体经济组织无法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近年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传统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下,土地以及其他资源都是由集体所有和管理的,而农民只拥有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缺乏土地的流转和交易权利,这限制了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土地资源的良性循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开始推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二是实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制度,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

首先,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之一。

在新的农村土地制度下,农民拥有土地的权益更加明确,可以将土地流转给有需要的人,增加了农民的创收渠道。

同时,政府也通过流转市场发挥了土地资源的优势,提升了农村土地使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此外,土地流转还有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升乡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实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制度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另一个关键点。

通过建立农村多元化经营主体,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使农民以集体的形式进行经济活动,更好地发挥集体经济的效益。

此外,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制度还可以帮助农民提高谷物种植水平、拓宽经济发展渠道、优化经营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合作社自身发展困境。

总的来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当前农村改革的关键和难点之一。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解决民生问题,建设新型农村。

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强制度创新,完善政策体系,打好战胜发展瓶颈的攻坚战。

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及其创新

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及其创新
农 村・ 农业 ・ 农民
党政 干部 论 坛
新 中国建 立 以来 农 村 土地产 权 制度 的 变 迁及 其创 新
。 毛

在我 国这样 一个农业大 国, 民问题 一直是革 命 15 农 9 2年底 ,完成土 改的人 口占全 国农 业人 口的 9 % 0
和建 设 的首 要问题 , 关系到 国家 的稳定 和发展 。 民 以上, 国 3 农 全 亿多无地 、 少地 的农 民无偿获得 7 亿亩 土 问题 的关键是 土地 问题 , 土地 问题 的核心 又是土地产 地 和其它 生产 资料, 贫农 、 中农 占有 的耕 地 占全 部耕
权 制度 。 产权 是人们 使用资 源 的一组权 利 , 括所有 地 的 9 %以上 。 包 0 土地 改革废 除 了封建 土地 制度 , 摧毁 权、 使用权 、 占有权 、 处置权 和收益权 。 农地产 权是 以 了 中国封建 制度 的经 济基础 ,实行农 民的土地 所有 农 村土地 所有权 为核 心, 包括 租佃权 、 经营权 和 收益 制 , 极大地解 放 了农村 生产力 , 调动 了农 民生 产 的积 权在 内的一 系列权利 。 中国成立 以来 , 新 每一 次重大 极性 , 农业生 产恢 复发展很 快 。 通过土地改革 , 政权 新 的农村社会变革都是从农 地产权 的重新调整开始 的。 获得 了农 民的高度信任 , 使他们成为其稳定 的社会基 在我 国十分 紧张 的人地矛盾关 系下, 地产权制度安 础 。 农 这次 土改在发展农 业 、 发展 国 民经济 和稳定社 会 排不仅是一个经济 问题, 而且是一个政治 问题 。

21 0 0年 第 5期
农村 ・ 农业 ・ 农民
以抵御 自然灾害 的侵袭 。 之 当时 国家希望 通过对农 展农 民专业 合作社等规模 经营主体 。允许 土地 流转 , 加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发展及完善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发展及完善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发展及完善摘要:“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完善。

由于我国现行法律上的冲突、理论上的匮乏和行政权的滥用,致使农村产权主体缺失、农民利益难以有效保障。

我国应完善农村土地权利体系和保障机制,并对农村产权组织予以重构。

关键词:土地产权、农民土地集体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村民委员会土地产权是指权利人在其权利存在的土地上,为实现其利用土地的目的,分别依法行使其权利时对土地的用益、流转、管理权。

[1]确立土地产权制度,明晰土地产权权利内容,在调整土地法律关系上有其重要作用。

目前在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被称为“三农”问题,它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和农民的切身利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这一问题日益凸现出来。

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

我国应完善农村土地权利体系和保障机制,并对农村产权组织予以重构。

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国家围绕土地使用制度等土地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制度。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

50年代初期实行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从封建地主所有制向农民所有制的转变;50年代中期进行初级农业合作化,农民以土地入股初级社分红,实行的是农民所有、初级社集体经营的土地制度;5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末期进行高级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农村土地制度由农民所有、集体经营转变为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

自1978年秋起,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历了农民自发到国家逐步承认的过程,最终在1984年基本完成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

土地承包经营使农用土地实现了“两权分离”,土地的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可以分别归属于集体和农民两个不同的主体,使原来一切土地权利归集体的单一产权体制,转变为集体拥有土地所有权和农户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二元产权体制。

这种体制激起了农民长久利用、集约利用土地的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

新农村建设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

新农村建设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农村建设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1.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

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为农村提供清晰的指导,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

2.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

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可以增强政府对农村社会事务的管理能力,提高社会服务质量。

3.保障农民权益。

建立健全的制度可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民的利益。

三、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1.健全土地使用权制度。

明确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转让和继承等具体规定,保证农民土地权益的稳定和安全。

2.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管理。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引导农民采取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收入。

四、农村产权制度的完善1.建立健全农村产权制度。

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的产权权益,保障其合法权益。

2.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

鼓励农村土地、房屋等产权在村民间自由买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五、农村环境管理制度的健全1.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完善农村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

2.推进农村生态修复和保护。

建立健全农村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六、村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1.完善村民自治机制。

加强农村居民自治组织建设,提高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

2.建立村务公开制度。

推动村务公开,提高农民知情权和监督权。

七、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制度的加强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机制。

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八、农村金融服务制度的创新1.拓宽农村金融服务渠道。

引入多元化金融机构,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

2.加大对农村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农村小微企业发展需求。

九、农村教育医疗制度的完善1.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这篇大文章——寻求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基础之上的农地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这篇大文章——寻求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基础之上的农地
维普资讯
I 本 刊 稿 I _ 特
推进社 会 主义新农 村建设 必须做 好农地产 权 制度创 新这篇 大 文章
寻 求 马 克 思 土地 产 权 理 论 基 础 之 上 的 农 地 产 权 多元 化 实现 形 式
张 凯
( 州 市 行 政 学 院 , 苏 徐 州 2 10 ) 徐 江 2 09
【 摘 要 】 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 需要大力深 化农地 产权制度 改革。 深化农地产权 制度 改革必须 以马克思的土地 产
权理论 为指导。马克 思在 实物资产使 用形态方 面, 以土地作 为考察对象 , 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产权 问题 作 了许 多精辟 的论述 , 在价值 形 态方面, 出股份 资本 ( 指 土地合 作股份 ) 向新社会 实际过渡的形式等。 是 马克 思的土地产权理论 闪耀着理论 的光芒 , 对我国 当前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 中探 求农地产权 多元 化实现形 式具有 重大的指导意义 。
产权 的存 在形式决 定于社会 生产 方式 , 是生产关 系和交换关 系 的一种表现。“ 土地所有权 的正 当性 , 和一定生产方式下 的一切 其他所有权形式 的正当性一样 , 由生产方 式本身具有 的历史 要 的暂时必然性来说 明 , 因而也要 由那些 由此产 生的生产关 系和 交换 关系具有 的历史 的暂时 的必然性来说 明” 1 二 , 。[ 1 第 马克思
【 键 词 】 马克思 ; 关 农地产权 ; 制度创新 ; 多元化 ; 实现形 式 【 中图分类号 】 30 【 F 2. 3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 0426 (07 1-030 10— 7820 )10 0—5
使用 农村 土地产权制度 是农村经 济社会 的一 项基本制度 , 它是 的土地 产权是 由土地 所有权 以及 由其衍生 出来的 占有权 、 定 阶段 党和 国家在农村基本政 策的体现 。由于农村 土地产 权 权 、 收益权等权 能组成 的权利 束 。“ 整个社会 , 整个 民族 以至一 他们只是土地 的 制度 影响农村社会 的全部经 济关 系 , 因而建立符 合农村经 济社 切 同时存在 的社 会全体都不是土地 的私有者 。 土地的使用 者 , 土地的利用 者” 第 三 , 。 马克思 明确指 会条 件 ,正确反 映农 村经济社 会关 系 的农村 土地产权 制度 , 对 占有者 , 出土地 所有权 和使 用权 既可 以统一 又可 以分离 。这有 三种情 于推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 重大意义 。 () 使用权 相统一的小块 土地所有制 马 克思 土地产 权理 论 的基本 内容 及其 现 实意义 况 : 1土 地所有权与 占有 权 、 是一种重要 的过渡形式 。 马克思分析 了小土地所有制存在 的前 ( ) 一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 的基本 内容 “ 定意义 上讲 , 马克思 虽然没 有专 门 的产 权理 论 , 甚至 并 提 ,指 出 :正如在上 述各种更古 老的土地所 有权形式下一样 , 和城市人 口相 比, 村人 口在数量上还 占有 巨大优 势 , 农 因此 , 尽 未使用 过“ 产权 ” “ 和 产权 制度 ” 这样的名词 , 其产权理论 是蕴 但 但相对 地说还不大 涵在 其所有制理论之 中的。 以所 有制作为前提基础来 研究财 管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 一般 已取得 统治地位 , 他 发展 , 而在其 他生产 部 门内 , 从 资本 的积 累也是在 狭小 界限 内 产的所有权 利 , 出所 有制 作为 经济基 础 , 指 是指 人作 为主体 凭 资本 的分散仍 占优 势。实际上 , 农产 品的绝大部分 , 在 借对 物质客体 的关 系 , 生利益 、 发 责任 的机 制 , 其本质是人们 在 进行 的, 这里 必须作 为直接 的 生活资料 ,由它 的生产者 即农 民本 人消 生产 、 分配 、 交换 、 消费过程 中形成 的利益 关 系 ; 而所 有权作 为 种 权利 , 于上层建筑 范畴 , 属 是一种法律 规范 , 其本质是对 这 费 ,并且只有 除此 以外 的余额 ,才作 为商 品进入 同城市 的 贸 ,J 土地对大多 数人 口来 说是他们 的劳 动和资本 的不可缺 3 种利 益关系在法律 上的确认 和保 障 。在 马克思看来 , 广义 的所 易” _“ 少的活动场所 ” 马克思又深入论述 了小土地所有制 的发展 限 。 有权 是指在法律制 度上对整 个生产关系 的肯定 , 是各种权 能的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产权问题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产权问题

第21卷 增刊2006年4月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JOU RNAL O F B EI J IN G A GRICUL TU RAL COLL EGEVol.21,Sup.Apr.,2006 收稿日期522;修订日期622 作者简介韩 芳(2),女,汉族,黑龙江人,北京农学院政法系讲师。

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与管理。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产权问题韩 芳(北京农学院政法系,北京102206)摘 要:“三农”问题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笔者认为“三农”问题要到“三农”之外去解决。

农业本身不能成为现代农村社会变革的推动力,农业现代化要靠工业化来支撑,农民要靠非农就业来增收,农村发展问题则要通过城镇化来解决。

通过对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动力可分为来自农村的内在动力和由于外部环境———经济物质基础、政策环境等对农村城镇化所形成的动力。

仅有外部力量还不足以实现变革,还必须诱发内部力量。

在中国目前条件下新的动力来自哪里?笔者认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是目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动力来源之一。

关 键 词:“三农”问题;土地产权;制度变革 对农村土地产权清晰、完整的界定是理顺农村产权关系、提高农业绩效的必要条件。

由于法律冲突、理论匮乏和行政滥用,在我国农村存在着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晰、土地产权缺乏保护、没有合理的土地产权流转机制等方面的缺陷,使农民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明晰产权制度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如16世纪中叶开始于英国的农业革命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迈向工业文明的桥梁,英国工业革命发生于1500至1850年,但直到1750年后农业的产量和效率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前提就是土地产权的变革。

土地产权制度变革使得新的农业技术得以推广,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英国中世纪实行分封制,土地产权呈现出残缺性,人们按照敞田的方式对土地进行管理,实行共耕制,最后由于缺乏组织而导致完全混乱。

因此,随着农业市场化趋向的加强,敞田制越来越成为技术革新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障碍,人们迫切要求打破敞田制下的共权,确立私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土地产权制度研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土地产权制度研究

2 ・ 2
基 。家庭承包责任制 自改革开放 以来经 历了三十个 春秋 , 在这三 十年里 , 农村 生产力得到 了极 大提 高 , 国农 村获 我 得空前发展 , 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 我国农村发
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究 竟是哪些土地没有详细列举 出来 ; 《 土地管理法 》 的农业用 地则包括 了种植业 、 林业 、 畜牧业 、
【 中图分类号 】 F 0 【 3 1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0 6 20 )2 0 2 — 3 0 9 3 3 (0 9 0 — 0 2 0
我国是个农业大 国,三农”问题是制约我 国经济发展 “ 的根本性问题 。 党的十六届五 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 , 翻
年过渡 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到 15 9 5年是农业合作化的快速 发展 阶段 , 合作模式以初级社为主 。1 5 9 4年建立合作社 2 2 万个 , 15 到 9 5年 3月 , 国农业合 作社达到 6 全 7万个 , 同年 底入社农户已占总农户的 6 %。15 3 9 6年毛泽东《 中国农村
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没 收地 主土地 、 , 农具等 生产资料
分配给无 地 、 少地的农 民, 实现了“ 耕者有其 田”极 大地调 , 动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 , 农业生产迅速提高。1 5 9 3年农业
总产 值达 4 68 2 .亿元 , 14 比 9 9年提高 了 5 %, 7 农作 物增长
义改造。 9 9年 l 14 O月一15 年 1 月是农业社会 主义改造 93 0
农村基本实现了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 。至此 , 我国农民首 创 的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走 上了国家制度层面 , 对我国土
地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及其存在的主要 问题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姚巧华
【期刊名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7)2
【摘要】现行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权主体失真、产权权能缺失,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土地制度改革必须以产权改革为取向,依法明确产权主体,健全产权权能.
【总页数】4页(P19-22)
【作者】姚巧华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社部,河南,郑州,4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1.1
【相关文献】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中国农村住房发展:成就与挑战 [J], 顾杰;徐建春;卢珂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J], 柳颖
3.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J], 姚巧华
4.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J], 许恒周;肖屹
5.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 [J], 王立杰;杨伟坤;景志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 济 ,在 此基 础 上逐 步 实现 农 业现 代 化 。
户运动 , 逐步形成 了 目前的土地集体所有 、 农户承包经营的制度架构 。在 农村 土地 制 度改革方案的选择上 曾有过 四种观 点 :农 地私有化思路;农地 国有化 思路; 坚持土地 集体所有 ,在此基础上 完善和创新家庭承 包经营模式 ,即在稳定所 有权 的基础上搞
下原 因:
般是指 一个人或 团体 占有或控
必须要考虑这 么四个 因素:土地利用效率 、
保护农 民利益、公平 和制 度变迁环境。 土地私有化在 目前的形势下不可能实 现 。因为:我 国农 村土地人 均 占有量很低 , 大部分 土地 比较 贫瘠 ,产 出不大 ,甚 至亏
本 经 营 ,农 民容 易在 短 期 利 益 的 驱 使 下 转 让 土地 , 样 极 易 造 成 大批 的 失 地 农 民 , 这 在
织 中个一学对权 思路;所有权 多样化思路。选择哪种方案 , 【济出权派 确定。 有 产统、者产没 给 学一学的 的义 明 它

尤其是 《 农村土地承包法 》更致 力于这一 制度的完善。但侵害农 民土地承包经 营权
的现 象 不 但 未 能 被 杜 绝 ,而 且在 个 别地 方 变 得 更 为严 重 。导 致 这 一结 果 的 主 要 有 以
长期 以来 ,我 国农村 土地承包经营权
是 在 国家 政 策 指 导 下 由 集体 经 济 组 织 和 村 民签 订 的 土 地 承 包 合 同 约 定 的 。 由于 土 地
权是物权 ,即包括所有权 ,也 包括 “ 物 他
权” 。广义的产权 , 泛指具有财产 内容的各 项 民事权利 ,既包括物权也 包括债权 、股
▲ 该论 文为 兰州理 工大学校基金项 目 《 新农村 建设 中的农村 土地制度 及 农 民土地权 利保 障研究 》的 系列成果之一.项 目编号 :XI 2 0  ̄ . 2082 )
◆ 中 图 分 类 号 :F 6 文 献 标 识 码 :A 02

布的 《 农村土地承包 法 》就 是在 这种 思路 种可行的制度 创新思路。 的指导下形成 的。其基 本内容是坚持农村 土地 的集体所有 , 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 , 赋
活 使 用 权 , 是 主 流 思 路 , 是 政 府 的 改 革 这 也
制 度 供 给 的 不 足 与理 论 局 限
为了充分 利用农村土地 ,保护农 民的
根 本 利益 , 进 农 村 经 济 的市 场 化 发展 , 促 现
社 会 学 的 方 法 ,通 过 对 农 村 土 地 产 权 问题 的 分 析 ,探 寻 维 护 农 村 社 会 长 期 、
于 小 规 模 的 劳 动 密 集 型 耕 作 方 式 ;技 术 上 先进 的 东 西 ,在 我 国农 村 劳 动 力 绝 对 剩 余
新 村 设 的 农 建 中
农 地 权 度 构 村土 产 制 重
■ 李振 字 辛万鹏 ( 州理X 大学人 文 学院 兰州 7 0 5 兰 - 3 0 0)
面 对 的 难 题 。 本 文 运 用 产 权 理 论 及 法
现 行 农 村 土 地 产 权 制 度 形 成 的 社 会 条 件
新 中 国 成 立 以后 ,我 国农 村 土地 制 度 经 过 土 地 改 革 运 动 、公 社 化 运 动 和 包产 到
营权 ) 并允许较 为自由的流转 ,以适应市场
变得 更为复杂 、
相 比之 下 ,第 三 种 完善 和 创 新 所 有 制
的思路在 当时显得 比较 务实 ,它在不动摇 农村 土地 集体所 有制的情况下使土地的 占
开放 以 来 形成 的 制 度 资 源 相 承 接 ,又 能 够
为 以后 的发 展 找 到 可 行 的路 径 。2 0 年 颁 02
制财产时所拥有的权利和利益 ,是具有物
质财富 内容 、直接和经济利益相关 的一 系
列 各 具 特 色 的权 利 的 总和 。将 产 权 概 念 引
入到法学领域则具有广 、中、 狭三种含义 。 狭义的产权仅指所有权 ,即自物权 ,含 占 有、 使用 、 收益 、 处分四大权能。中义的产
予农 民具 有物 权 性 质 的 农 地 使 用权 ( 包 经 承
内 容 摘 要 :在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的 时 代 话 语 下 , 农 村 的 发展 需要 国 家 强 有 力 的
支持 与 推 动 , 不 仅 因 为 其 中有 关 农 村 社 会 制 度 的 供 给 具 有根 本 性 和 长期 性 , 而 且 来 自村 委 会 及 地 方 政 府 对 农 民 土 地 权 利 的 侵 害仍 将 是 农 村 制 度 建 设 中
的 情 况 下 ,在 经 济 上 并 无 效 率 。 另外 , 国 有 化 还 涉 及 到 补 偿 的 问 题 ,补 与 不 补 以及
如何补 都是一个非常难 以懈决的 问题。私
有化 和 国 有 化 的 不 可 行 也 正 是 所 有 制 多样 化 不 可 行 的原 因 ,因 为 ,这 种 思 路使 问题
稳 定 发 展 的 理 论 支撑 和 制 度 方 案 。
行 《 宪法 》 民法通则 》 土地管理法 》 、《 、《 、
关键词 :产权
制 度 重 构
农村土地
新农村建设
《 农业法 》以及 《 农村土地 承包法 》 都从不
同 的 角 度 肯 定 了农 民集 体 所 有 、农 户 承 包 经营的农村土地产权模式 , 使其制度化 , 并
东 权 和 知 识 产 权 。 中 共 中 央十 六 届 三 中全
社会保 障尚不健 全的情况下 ,将是 非常危
险 的 。 为 了 避 免 前 述 情 形 的 出现 ,国 家 势
承包合同不甚规范 , 同的执行缺乏强有力 合 的法律监督 , 村社集体干部随意 变更承包合 同、 调整或收回农民的承包地 , 干涉农民的 生产经营活动等行 为演 变为权 力行使 的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