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人教版必修1)AA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回顾××重版大×意修×义的事件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导。 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 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 太空。 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 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六、是“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 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神舟上天××版 ×修×
××版 ×修×
××版 ×修×
首名中国太空人杨利伟在“神 五”飞船中工作。
“神舟五号”胜利归来!
课文××结版构×修×
时间为线
神舟一号至四号 的顺利升空
神舟六号返回 飞天梦更进一层 神舟五号升空 飞天梦终实现
天中 国 航
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 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
五十年代末开始对 人造卫星的探索
××版 ×修×
“飞向太空的航程”标题有什么含义?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
,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主体××部版分×修×
新闻的主体,作者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 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 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 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等一些事情上,即 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 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 式的事件,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 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 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 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万户雕像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准 备 起 飞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1、发射点火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轨道,标志着发射成功。 ❖评论:一辉个煌民时族刻迎! 来了飞天梦圆的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神舟六号返回, 中国航天事业
飞天梦更进一层
的发展
神舟一号至四号 的顺利升空
神舟五号升空 飞天梦终实现
中 国 航 天
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 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
五十年代末开始对 人造卫星的探索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行文的?
时间顺序
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 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 真实性的特点。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课文结构
❖ 标题: ❖ 电头: ❖ 导语: ❖ 主体: ❖ 背景: ❖ 结语:
飞向太空的航程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第1~3段 第4~26段 第5~26段 第27~30段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飞天梦之四
万户上天
❖ 太空探索其实是从个人起步的。世界上最早进行载人 航天技术实践的,是我国明朝的万户(又名万福)。据 史书记载,14世纪末,明朝一勇敢者万户坐在装有47 个当时最大的窜天猴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大风筝, 试图借助火药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飞行的梦想。 尽管这次试验是一次失败的悲剧,但万户被公认是载 人航天技术的世界第一人。为了纪念万户,月球上的 一个环形山以万户的名字命名。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
万户雕像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准 备 起 飞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1、发射点火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轨道,标志着发射成功。 ❖评论:一辉个煌民时族刻迎! 来了飞天梦圆的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神舟六号返回, 中国航天事业
飞天梦更进一层
的发展
神舟一号至四号 的顺利升空
神舟五号升空 飞天梦终实现
中 国 航 天
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 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
五十年代末开始对 人造卫星的探索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行文的?
时间顺序
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 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 真实性的特点。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课文结构
❖ 标题: ❖ 电头: ❖ 导语: ❖ 主体: ❖ 背景: ❖ 结语:
飞向太空的航程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第1~3段 第4~26段 第5~26段 第27~30段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飞天梦之四
万户上天
❖ 太空探索其实是从个人起步的。世界上最早进行载人 航天技术实践的,是我国明朝的万户(又名万福)。据 史书记载,14世纪末,明朝一勇敢者万户坐在装有47 个当时最大的窜天猴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大风筝, 试图借助火药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飞行的梦想。 尽管这次试验是一次失败的悲剧,但万户被公认是载 人航天技术的世界第一人。为了纪念万户,月球上的 一个环形山以万户的名字命名。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课件
实践的,是我国明朝的万户(又名
万福)。据史书记载,14世纪末,
明朝一勇敢者万户坐在装有47个
当时最大的窜天猴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大风筝,试图借 助火药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飞行的梦想。尽管这次试 验是一次失败的悲剧,但万户被公认是载人航天技术的世 界第一人。为了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以万户的 名字命名。
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10月12日,神舟 六号在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整装待 发
这是费俊龙拍摄的作品,照片中的 褐色部分是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中 心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首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 送上太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
这是杨利伟拍摄的作 品,他说这是他看到 的地球最美的画面。
写作背景
2003年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 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 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 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 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 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 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 寻常的发射,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 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本文记 录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并着重回顾了中国人飞向 太空的航程。
3.根据结语部分,回答:
时间: 金色的秋日,9时10分 人物: 杨利伟,一个勇敢的中国人 事件: 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标志
着发射成功。 评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行文的? 【提示】时间顺序 5.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 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万福)。据史书记载,14世纪末,
明朝一勇敢者万户坐在装有47个
当时最大的窜天猴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大风筝,试图借 助火药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飞行的梦想。尽管这次试 验是一次失败的悲剧,但万户被公认是载人航天技术的世 界第一人。为了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以万户的 名字命名。
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10月12日,神舟 六号在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整装待 发
这是费俊龙拍摄的作品,照片中的 褐色部分是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中 心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首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 送上太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
这是杨利伟拍摄的作 品,他说这是他看到 的地球最美的画面。
写作背景
2003年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 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 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 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 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 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 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 寻常的发射,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 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本文记 录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并着重回顾了中国人飞向 太空的航程。
3.根据结语部分,回答:
时间: 金色的秋日,9时10分 人物: 杨利伟,一个勇敢的中国人 事件: 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标志
着发射成功。 评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行文的? 【提示】时间顺序 5.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 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之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2.首尾圆合型的结构安排 [文本回顾]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开头三段点明 所要报道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神舟”五号 飞船发射,结尾再回到叙述“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 间穿插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这种首尾圆合型结构不同 于一般的新闻。 [知识应用] 首尾圆合型结构的安排,使文章首尾相
(3)竖立·树立 竖立:在地上使物体直立起来,对象常是具体的。例: 宝塔高高地竖立在山顶。 树立: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例:要在同学 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就要多做对班级、同学有益的事情。 (4)震动·振动 震动:①颤动;使颤动。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
人心不平静。例:9·11事件震动了全世界。
秀,或指特殊。如“这部电影的表现手法与众不同”。
(7)新闻·通讯
新闻是报刊上和广播、电视里详细报道有新闻价值的
人物、事件的一种体裁。 通讯也是报刊常采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见的是人 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讯除具有新闻性之外,还具有形象 性。
新闻和通讯的主要区别是:
1.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通过 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⑤一鼓作气:鼓,敲战鼓。作,振作。原指作战时擂 第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比喻做事在劲头正盛时,一 下子完成。
⑥苛刻:(条件、要求等)过高,过于严厉。 ⑦催化剂:能加速或延缓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的量 和化学性质并不改变的物质。 ⑧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⑨横亘:(空间或时间上)延续不断。
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
贾永、曹智、白瑞雪 走进精彩课堂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 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 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放飞中国心,梦圆九天外。今天, 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终于亲眼目 睹了这一梦想的实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其二,中国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 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 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你知道中国载 人航天工程有那 些重要的历程吗?
时间 ① 1958 年 5 月 17 日
航天大事
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 拉开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中国设计研究的第一枚液 体火箭发射成功
中国成功将自己的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 出台“863”计划,对中国的载 人航天探索起到催化作用
记载 运载 作
zuō zuò
作坊 作业
• (1)不同凡响:形容事物(多指文艺 作品)不平凡。
• (2)翌年:第二年。
• (3)扭转乾坤:从根本改变已成的局 面。乾坤,《易经》中的乾卦和坤 卦,借指天地、阴阳和江山、局
面等。
• (4)一鼓作气: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
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5)酝酿:造酒发酵的过程,比喻做准备
02年4月1日,“神舟”三号飞船于下午4时许准确 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我国载人航天第三次飞行 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图为飞船在预定地域着陆。
神舟四号上天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
发射成功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
神舟五号降落
杨利伟
首名中国太空人杨利伟在 “神五”飞船中工作。
工作,如事先考虑、商量、相互协调
等。
• (6)横亘:(桥梁、山脉等)横跨;横卧。
词义辨析
• (1)惊天动地
惊世骇俗
• 辨析:“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事 业伟大。“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 而使人震惊。两者的使用对象不同,“惊 天动地”指行为或事件的影响,“惊世骇 俗”侧重于指言论和做法。
• 例句:①四十年来,他惊世骇俗的艺术
•2.你知道中国载 人航天工程有那 些重要的历程吗?
时间 ① 1958 年 5 月 17 日
航天大事
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 拉开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中国设计研究的第一枚液 体火箭发射成功
中国成功将自己的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 出台“863”计划,对中国的载 人航天探索起到催化作用
记载 运载 作
zuō zuò
作坊 作业
• (1)不同凡响:形容事物(多指文艺 作品)不平凡。
• (2)翌年:第二年。
• (3)扭转乾坤:从根本改变已成的局 面。乾坤,《易经》中的乾卦和坤 卦,借指天地、阴阳和江山、局
面等。
• (4)一鼓作气: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
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5)酝酿:造酒发酵的过程,比喻做准备
02年4月1日,“神舟”三号飞船于下午4时许准确 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我国载人航天第三次飞行 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图为飞船在预定地域着陆。
神舟四号上天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
发射成功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
神舟五号降落
杨利伟
首名中国太空人杨利伟在 “神五”飞船中工作。
工作,如事先考虑、商量、相互协调
等。
• (6)横亘:(桥梁、山脉等)横跨;横卧。
词义辨析
• (1)惊天动地
惊世骇俗
• 辨析:“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事 业伟大。“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 而使人震惊。两者的使用对象不同,“惊 天动地”指行为或事件的影响,“惊世骇 俗”侧重于指言论和做法。
• 例句:①四十年来,他惊世骇俗的艺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 (共9张PPT)
►If I had not been born Napoleon, I would have liked to have been born Alexander. 如果今天我不是拿破仑的话,我想成为亚历山大。
►Never underestimate your power to change yourself! 永远不要低估你改变自我的能力!
►A man is not old as long as he is seeking something. 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 只要一个人还有追求,他就没有老。直到后悔取代了梦想,一个人才 算老。 ►Bad times make a good man. 艰难困苦出能人。 ►Life is a path winding in the mountain, bumpy and zigzagging. 生活是蜿蜒在山中的小径,坎坷不平。
内容集中于 课文前三自然段和 最后三个自然段 。(哪些段
落)
课文其他内容向读者介绍了什么?
飞向太空的历程。
通过本则新闻。我们了解了神州 五号的飞向太空的航程;我们也 了解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飞向 太空的航程上不懈的努力奋斗。
本则新闻的题目一语双关 !
再读课文 感受品味
本文虽为新闻,但是在语言 上却不枯燥乏味。把你喜欢 的语句找出来,品一品、读 一读吧!
腾
嫦 娥
去
奔
驾
月
雾飞
天
梦
敦 煌 飞 天
万 户 飞 天
飞 向 太 空 的 航 程
诵读课文 整体感知
预习检测
• 耸 (sǒng) 入云天 喷 (pēn) 射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 飞向太空的航程 PPT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知识拓展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教材分析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人教版高一年级 语文 必修1第四单元 第12课 。 这则通讯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在 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我们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1.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 都会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体 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以及热爱祖国的 情感。 2.课文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 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3.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 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 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 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 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 讲述, 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知识拓展Biblioteka 练习反馈作业回主页
教学设计
中国发射的神舟卫星
神舟一号(无人) 时间:1999年11月20日发射 21日回收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教学设计
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 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 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知识拓展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教材分析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人教版高一年级 语文 必修1第四单元 第12课 。 这则通讯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在 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我们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1.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 都会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体 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以及热爱祖国的 情感。 2.课文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 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3.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 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 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 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 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 讲述, 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知识拓展Biblioteka 练习反馈作业回主页
教学设计
中国发射的神舟卫星
神舟一号(无人) 时间:1999年11月20日发射 21日回收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教学设计
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 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 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人教版必修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 课件(41张)
夯实基础 一、识记字音 1.单音字 耸 入云天(sǒng ) . 云霄 ( xiāo ) . n nià 酝酿 ( yù ) ng .. 轨 道( guǐ ) . 翌 年( yì ) .
橘 红( jú ) . n) 梦幻 ( huà . 苛 刻( kē ) . 借鉴 ( jià n) .
n) 乾 坤( qiá .
课文探索 1.背景资料 `《飞向太空的航程》记叙了我国从 1958 年 5 月毛泽东在中共八 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开始,到 1960 年 2 月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这使中国走出地球、奔向太空迈出第 一步;再到 1970 年 4 月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宣告我国进入了航天 时代;再到 1999 年 11 月“神舟”一号实验飞船安全着陆,最后到 2003 年 10 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地面,它 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继苏美之后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 量将飞行员送入太空的国家,它是几代航天人努力半个世纪的结果。
二、识记字形(选字组词) (翼 翌)年 (摧 催)毁 (载 裁)缝 垂(诞 涎)三尺 (障 彰)碍 九(霄 宵)云外 (拔 拨)云见日
答案:翌 摧 裁 涎 障 霄 拨
三、词语辨识 1.振动· 震动 辨析:两者都指物体运动,动词。“振动”是指物体通过一个中 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摆动多次。“震动”指颤动,使颤动,物 体受外力影响而迅速、剧烈地颤动,多指一些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 人心不能平静。 振动 就是摆球动能和势能作交替变化和互换的过程。 ①单摆________ 震动 着山谷。 ②春雷________
2.竖立· 树立 辨析:“竖立”指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地 里,多用于具体事物;“树立”,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竖立 在山顶上。 ①宝塔________ 树立 助人为乐的好风尚。 ②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其作品以深刻的思想 内涵、独特的艺术风 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而著称。
创作背景及目的意义
课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作者应约而写的一篇科 普文章,旨在向广大读者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历程和成就。
旨在激发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引导人们 关注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
通过生动的笔触和详实的数据,展现了中国航天人 勇攀科技高峰的壮丽画卷。
“神舟”五号发射段落
作为文章的高潮部分,作者生动描绘了“神舟”五号发射 的场景和过程,展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激动人心 时刻。
精彩语句欣赏与体会
“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
这句话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神舟”五号发射的壮观场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一刻,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飞 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目 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航天科技知识拓展 • 环保意识培养与责任担当 • 跨学科知识融合与应用 • 创新思维培养与实践活动设计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 简介
时代背景及科技发展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全球范围内科 技迅猛发展,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注:由于具体作者姓名在原文中没有给出,故在 “作者生平与主要成就”部分使用了“XXX”作为 占位符。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具 体的作者信息。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整体结构及写作特点
结构清晰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中国古代的飞天梦想到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再到“神 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条理分明地叙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可分为探空火箭、运载火箭等类型,具有不同的推力和运载能力。
太空探索历程回顾与展望
语文:4.12《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1)
语文:4.12《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1)(新人教
版必修1)
嫦娥奔月图飞天舞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
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
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
在20 世纪70 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五号整装待发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巨响,巨型运载火箭
喷射出一困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
拔地而起,直刺云霄.
“为了这个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中国人为了走向太空,经历了哪些步骤?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长征一号
长征一号发射现状
长征二号丙火箭
长征三号乙火箭,该火箭可以把5吨以上的卫星送上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
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成现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课《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03
主题思想探讨
人类对太空的向往与探索
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太空充满了好奇和向往,通过 各种方式尝试探索太空的奥秘。
科技发展的推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得以实现飞向太空的梦 想,探索宇宙的未知领域。
太空探索的意义
太空探索不仅有助于人类认识宇宙,还推动了科技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与反馈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参 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 极性。
希望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建议教师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写作 练习,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科技进步改变生活
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人类带来了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 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
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短缺、环境问题 等,需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的关系
科技的进步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关注科技发展的 伦理和社会影响。
04
写作技巧分析
叙事手法分析
倒叙手法
文章开头先写出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 成功返回地球的壮丽场面,引发读者 的好奇心,然后才从头讲述中国航天 史的历程,使文章波澜起伏。
时间线索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从人造卫星到载 人航天,从1955年归国梦想到2003年 神舟五号发射,清晰地展示了中国航 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课《飞向 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授课教师:
2024-01-04
目
CONTENCT
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 容,有什么特别之处?
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州”五号飞船发射 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 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作者立意的角度很高,他们认识到“神州”五 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 义的事件,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 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 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 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讲述, 使得事件本身的 意义更加突出。
1. “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 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 2. “面对天疆的呼唤……” 3. “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 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4.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 洋溢着散文与诗的美好气息,增加通 讯的文采。
合作探究
航天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一系列强而 有力的保障,除了技术与人员的投入 以外,其他还需要什么呢?(引导学 生结合课文提及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分析)
斑斓( lá n ) 坚如磐( pá n)石
烧灼( zhuó )
矫( jiபைடு நூலகம்o )正
遨 ( á o )游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行文的?
时间顺序
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 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 真实性的特点。
课文结构
标题:
电头:
飞向太空的航程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研究探讨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 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 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但引入一 些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背景材料对于相关新 闻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它是新闻报道不 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 幅叙述中国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 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 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 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 国的航天工程走到今天这一步,到底经过 了什么艰辛的历程。
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
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 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 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 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三者都强调真实性。
三者都具有时效性,消息最强、通讯较强、
报告文学较弱。 消息篇幅最短,通讯较长,报告文学最长。 通讯与报告文学都具有文学性,后者比前者 的文学色彩更浓。 报告文学具有政论性,即它以明显的社会作 用为目的,是一种特殊宣传工具。通讯具有 评论性,即它必须对人或事作出评论。
导语:
主体:
第1~3段
第4~26段 第5~26段
背景:
结语:
第27~30段
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点明时间、地点、带读者
进入激动人心的场面与氛 围中。 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 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 价值所在。
根据结语部分,回答:
金色的秋日,9时10分 时间: 杨利伟,一个勇敢的中国人 人物: 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 事件: 轨道,标志着发射成功。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 评论: 辉煌时刻!
飞天梦之四
万户上天
太空探索其实是从个人起步的。世界上最早进行载人 航天技术实践的,是我国明朝的万户(又名万福)。据 史书记载,14世纪末,明朝一勇敢者万户坐在装有47 个当时最大的窜天猴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大风筝, 试图借助火药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飞行的梦想。 尽管这次试验是一次失败的悲剧,但万户被公认是载 人航天技术的世界第一人。为了纪念万户,月球上的 一个环形山以万户的名字命名。
万户雕像
准 备 起 飞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
1、发射点火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
这是杨利伟拍摄的作 品,他说这是他看到 的地球最美的画面。
杨利伟“是当代青年人真正的偶 像”,他具备哪些素质?
勇敢无畏、意志力强、具有奉献精神……
你心目中偶像是怎样的呢?
2003年,他是中国最具有标志性的人物;
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 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 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 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品味语言
对于中国人来说, “神舟”五号 载人火箭成功升上太空,是人类航天 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让我们重 温了成功的自豪与喜悦。在中国追求 “飞天奔月”的道路上也凝聚了无数 人的心血和汗水。请你从文章当中找 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然后谈谈自己 的看法。
贾永 曹智 白瑞雪
飞天梦之一
腾云驾雾,呼风唤雨,高居于碧霄之上, 逍遥于九重天外:这是龙的形象。中华民 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在我们的祖先心 中,很早就产生了像神龙那样凌云御风、 翱翔天宇的渴望。
嫦娥奔月
嫦娥是帝喾的女儿,也称姮 娥。她美貌非凡,是后羿的 妻子,相传后羿是尧帝手下 的神射手。《淮南子.览冥 训》中说,后羿从西王母处 请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 这颗灵药,成仙了,身不由 己飘飘然地飞往月宫之中, 在那荒无的月宫之中度着无 边的寂寞岁月。
2003年,他和中国最鲜明的亮色联系在一起。
这位中国的首位“太空使者”, 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成为浩 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证明 了人类第241次太空飞行属于中国, 他就是杨利伟。
掌握重点字词,词语注音
怦怦( pēng )直跳
苍穹( qió ng ) 目眩( xuà n )
橘( jú )红色
飞天梦之三
敦煌飞天 敦煌地区约5OO多个石窟中,都 绘有大量的飞天形象。 飞天, 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 身。乾闼婆,紧那罗,原是古 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 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 天龙八部众神之一。乾闼婆的 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 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 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 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 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 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 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
(8)2002年3月25日,’’神舟 “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9)2002年12月30日,“神舟 “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10)2003年10月15日,”神 舟“飞船顺利进入太空。 三、结语 (27—30段) (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 圆的辉煌时刻。
课文分析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反映最真实最简明 的内容。阅读本则 新闻,思考: 1、你能从本则新 闻的标题中看出什 么?
小
结
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一大批科学家、 工程师、技术员、航天员……付出了他们 毕生的智慧、心血和精神,将几千年来民 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用自己的努力和心 血为我们创造了奇迹,谱写了一曲飞天壮 歌。所以,我们要为他们鼓掌,要感谢他 们的付出。这倒是让我们想起了魏巍作品 中的一句话:“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在 我们看来,他们不仅是最可爱的人,还是 最敬业、最伟大、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人。
二、主体 (4—26段) 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 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1)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发出“我 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2月19日,第一枚液体火箭 发射成功。 (3)1970年4月24 日,中国成功地将自 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4)1986年出台的“863计划”,对中 国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5)1992年9月21日,江泽民明确指出, 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 (6)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 实验飞船发射成功。 (7)2000年1月10日,“神舟”二号发 射成功。
用饱含激情、简洁有力的 语言,为中央电视台2003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 会的主持人写颁奖辞,引出受 奖人物杨利伟。200字左右。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 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 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 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 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 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 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 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有两层含义∶ 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 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 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 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 认为实指“神舟”五号 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 过几千年不懈努力终于 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 指这一探索过程。
2. 请在文中标出表明时间的词语。说说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行文的?
时间顺序 3. 说说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时间数字, 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 点。表现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的心情。 在那一刻,梦想将变为现实,传达出一种 无法自制的激动和欣喜。
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10月12日,神 舟六号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 整装待发
这是费俊龙拍摄的作品,照片中 的褐色部分是位于我国塔里木盆 地中心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 成功首次将我国两名航 天员同时送上太空
课堂练习
请为神七飞天的新闻拟一段导语 示例: 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25日电(新华社记 者李泽兵)载着13亿中国人的期盼,迎着世 界关注的目光,25日21时10分,神舟七 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这是中国在20 08这个不平凡年份送给世界的又一个惊叹, 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又一次绽放出的 光芒。
神舟六号返回, 飞天梦更进一层
神舟五号升空 飞天梦终实现
中国航天事业 的发展
神舟一号至四号 的顺利升空
中 国 航 天
五十年代末开始对 人造卫星的探索
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 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