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思路解读
_十二五_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第25卷 2010年第1期 月刊 旅 游 学 刊 TOUR I SM TR I B UN E6 提高旅游产业的技术含量,推动转型升级,如果长期处在低技术含量的情况下,这个产业没法转型升级。
旅游业本身创造不出多大技术含量来,基本上是技术的使用者,所以要通过提高技术含量这种方式来升级。
总体来说,智能化是中国旅游发展的金钥匙。
第五,实施旅游促进计划。
一是坚持并完善现行假日制度。
年年争议黄金周没有意义。
实行几年后,整个行业运行以及大众的消费习惯都会逐步形成,就会创造出一些新的商机来。
二是国家旅游局制定《带薪休假条例实施细则》。
没有实施细则,这个条例就是空的。
三是强化旅游城市建设。
现在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手段虽然淡化了,但是不等于这个事不做。
要研究新的手段,构造出以城市群为主体、以中心城市为节点、以小城镇为基础的旅游城市体系。
四是划定并培育旅游主体功能区。
这些事现在基础很好,步步推进,“十二五”期间应见到效果。
五是培育旅游要素市场。
这是最薄弱的环节,使旅游很多优势发挥不出来,也体现不出来。
六是稳定入境观光市场,发展商务旅游市场,促进文化旅游市场,拓展休闲旅游市场,培育度假旅游市场。
第六,创新旅游管理。
在宏观管理方面,完成七个转变。
总的格局是研究大手段,形成大职能,提供公共服务。
一是从旅游部门管理到部门协同管理。
二是从旅行社管理到旅行业务管理。
三是从星级饭店管理到住宿管理。
四是从景区管理到旅游吸引物管理。
五是从旅游供给管理到需求管理。
六是从行业管理到公共管理。
七是从国内管理到跨国协作。
很多转变都是根本性的,使小旅游局的工作职能真正扩充到为大产业服务。
在发展中,旅游应主动融入中心,纳入主流。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说旅游服从大局,后来说旅游服务大局,实际上无论服从还是服务,都意味着旅游是边缘化的。
现在要讲旅游融入大局、构造大局。
这个大局观的转换,就意味着旅游就在中心、就是主流。
一是服务工业化,二是促进城镇化,三是推动国际化,四是拉动新农村。
涉县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涉县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十一五”期间,涉县旅游业开始进入重点发展阶段,围绕娲皇宫景区(国家4A级景区)、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景区(国家4A级景区、全国精品红色旅游景区)和太行五指山生态景区(国家4A级景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旅游开发,三大景区已经成为涉县的核心吸引物,也成为邯郸市的精品旅游区,对周围30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居民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为使涉县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谋划好“十二五”规划,十分重要。
一、“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打造“一个5A级景区”,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全国知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造“两个3A级景区”首先,通过娲皇宫升级改造项目的实施,拓展景区的容量和空间,恢复原有的山水环境格局,为产品的丰富和提升奠定基础,打造娲皇宫大景区;其次是发挥景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将周边的景区纳入景区发展范畴,形成涉县北部区域大的空间整合;三是区域线路整合,形成以娲皇宫为一个重要增长极,构筑皇城相府(晋城)—云台山(焦作)—娲皇宫(邯郸)三大国家5A级旅游区支撑的晋冀豫旅游金三角,成为晋冀豫区域旅游的龙头,为建设晋冀豫区域次中心城市夯实基础。
二、“十二五”规划的具体措施1、城景一体化首先,通过娲皇宫一、二、三期工程的实施,拓展景区的容量和空间,恢复原有的山水环境格局,为产品的丰富和提升奠定基础,打造娲皇宫大景区;其次是发挥景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将周边的景区纳入景区发展范畴,形成涉县北部区域大的空间整合;三是区域线路整合,形成以娲皇宫为一个重要增长极,构筑皇城相府(晋城)—云台山(焦作)—娲皇宫(邯郸)三大国家5A级旅游区支撑的晋冀豫旅游金三角,成为晋冀豫区域旅游2、依托景区,打造城市会客厅。
涉县主要旅游资源娲皇宫景区、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景区、五指山、韩王山等等围绕县城而分布,最远的娲皇宫景区距县城也仅有十分钟的车程。
随着涉林公路等道路交通状况的进一步改善,稍远的清泉寺、石岗村等景区也可纳入县城辐射范围,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县城和景区各自的优势所在,形成“景区对接城市、城市服务景区”的发展格局:一方面,将景区作为城市的功能拓展空间,分担城市的部分休闲娱乐,尤其是夜间休闲娱乐等功能;将景区作为城市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依托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打造城市的会客厅,例如娲皇宫景区的文化会客厅和五指山的生态会客厅;将景区作为城市产业发展的互补区域或辐射区域,例如可利用女娲文化资源,建立和提升涉县的文化产业,建设涉县的文化产业示范区等。
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
《中国旅行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解读一、旅行公共服务的看法及内涵二、国内外旅行公共服求实践三、《中国旅行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解读一、旅行公共服务的看法及内涵■国家旅行局刘小军司长看法:他在《对增强旅行公共服务若干问题的思虑》中将旅行公共服务分为三大多半:即基础性旅行公共服务、市场性旅行公共服务、管理性旅行公共服务。
( 一) 基础性旅行公共服务。
它是政府公共部弟子产的、供应全体社会成员同等花费和享有的无差异公共服务。
主要包含:1、旅行基础设备建设。
如交通运输设备设备、公共景观和环境建设、交通和景区旅行集散点的休憩设备等。
2、旅行公共信息平台。
主要指面向社会、市场、游客和旅行有关公司、从业者供应的公益性、基础性的信息服务。
如:目的地的道路与旅行设备标记系统、游客服务中心及旅游资讯公布系统等。
3、旅行生态建设与保护。
要点旅行区及周边地域、主要景色廊道生态植被保护与恢复,旅行城镇环保基础设备建设,要点遗产环境保护等。
4、旅行公益事业。
旅行教育培训,包含旅行专业人材培养、职业技术培训以及公民旅行素质教育等; 旅行社会功能,如促进旅行就业、扶贫等公益事业。
( 二 ) 市场性旅行公共服务。
它是既能知足公共需要,又能知足公司和个人需要,能够汲取公司、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经过市场竞争方式进行生产的公共服务。
主要包含:1、旅行公共资源开发与管理。
如编制地区性旅行开发规划、组织对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开发管理、协调有关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2、旅行公共安全保障。
包含旅行安全监测和预警、旅游安全基础设备建设、旅行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国际旅游安全合作等。
3、旅行交流、合作与宣传。
主假如旅行目的地形象宣传、国家要点产品及市场推行、国家间旅行合作和大型旅行公益活动等。
4、旅行花费促进及福利。
比方不停优化旅行花费环境、保护花费者权益和办理各样利益诉求、鼓舞和促进各样旅行福利政策出台等。
( 三) 管理性旅行公共服务。
它是政府为了保护旅行经营公正,成立有序的旅行市场次序,对旅行经营单位所产生的管束性公共服务。
收藏丨中国旅游景区的“十二五”发展报告
收藏丨中国旅游景区的“十二五”发展报告“十二五”时期,随着大众旅游时代到来,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业由一般性产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国家宏观政策不断向旅游业倾斜。
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战略构想,并先后出台《旅游法》和《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
与此同时,旅游消费环境逐步优化,居民城乡收入增加,带薪休假进一步落实,旅游成为居民常态化的生活方式,表明我国旅游业进入大众化的全面发展阶段。
此外,民间社会投资进一步放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四横四纵”高铁道路网、“7918”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以智慧旅游为标志的旅游信息化建设逐步加强,为旅游业及旅游景区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旅游景区迎来黄金发展期和高速增长期。
本报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十二五”期间全国A级景区数量、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旅游投资、空间分布等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以总结近五年来A级景区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对“十三五”A级景区发展特征及趋势做出展望。
通过本报告研究,可为今后景区行业管理及相关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此外,本报告数据来源于景区管理系统,由于系统建设时间较短,景区存填报存在诸多问题,以2011年最为明显,致本报告的部分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特此说明。
“十二五”期间,我国A级景区发展迅猛,经济效益显著增强,在景区数量、旅游收入、游客接待量、旅游投资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突破。
景区数量较期初增加2378家,增长42.67%,实现年均增长9.29%;景区游客接待量较期初增加12.23亿人次,增长47.89%,实现年均增长10.53%;景区旅游收入较期初增加820.48亿元,增长30.86%,实现年均增长6.99%;景区投资较期初增加798.10亿元,增长47.69%,实现年均增长13.69%。
与此同时,景区的社会效益也进一步凸显。
政策性免票游客大幅增加,景区公益活动逐渐增多,景区就业带动能力持续增强。
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
第一章旅游公共服务的发展形势一、旅游公共服务“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旅游公共服务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投入稳步加大,旅游公共服务功能逐渐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各地旅游资讯网站普遍建立,12301旅游服务热线逐步开通,旅游咨询热线在主要旅游城市普遍设立,旅游咨询中心在优秀旅游城市基本建立。
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国共建成旅游咨询中心及站点1500余个(不含景区内的游客中心)。
以游览咨询信息、旅游市场信息、境内外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信息、旅游服务质量信息等为主的旅游公共信息内容不断充实,信息发布渠道逐步拓宽。
(二)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各地旅游安全保障法规、标准不断完善,预案体系初步形成。
旅游安全保障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旅游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队伍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旅游安全投入逐步加大,旅游安全设施设备逐步完备,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区域协作、境内外合作的旅游安全保障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基本建立,旅游保险功能逐步发挥。
旅游业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旅游全行业有效应对了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3·14”西藏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5·12汶川地震”、新疆“7·5”抢烧严重暴力犯罪、2008年末游客滞留泰国事件、甲型H1N1流感疫情、冰岛火山灰等突发事件。
(三)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旅游交通更加便捷,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逐渐好转,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不断完善,自驾车旅游停车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东部发达地区的旅游集散系统初步形成,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国共有各类旅游集散中心300余个。
(四)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各地不断推出旅游公益惠民便民产品和政策,改善休憩环境,不断提高居民休闲和生活品质。
截至“十一五”期末,共开放各类免费公园、博物馆、科普场所等约4000余个;部分城市发放旅游消费券、推出旅游年票,推动旅游景区等旅游资源为老年人、学生、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提供优惠政策;建设公共游憩区、特色街区、游览观光步道等公共景观和游览设施;推动完善方便游客的通信、邮政、金融、医疗、无障碍等设施;推动旅游城镇的绿色环保发展。
十二五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
• 最后是“平等”。第一是富人和穷人在旅游权利上的平等。不能 因为富人有钱,就把最好的景观圈起来只给富人使用,而剥夺 低收入群体享有旅游资源的权利。旅游业发展应该关注所有人 的需要,特别是公共服务,主要应该面向低收入群体以及其他 的弱势群体。第二是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平等,要让旅游 者有尊严地消费、从业者受尊重地工作。如果能够营造一个好 的环境,导游堂堂正正做事,旅游者明明白白消费,对二者来 说都是好事情。第三是大型旅游企业与中小企业以及自然人从 业者的平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旅游产业组织的基本 格局只能是“大集团主导、中小企业分散布局、新兴业态不断涌 现”。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促进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和产业竞争力 。第四是中国和外国的平等,要在国际上发出中国人的声音, 进而增加中国在一些国际组织或国际性活动方面的主导权,传 递中国的价值观。出境旅游的大发展应当说是一个机遇,要把 握这一机遇加强和国际上各种组织、产业界和学术界的交流和 合作。
战略地位 外国、港澳台和华侨 旅游
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国民经济重要产业
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 产业、人民群众更加 满意度的现代服务业
作用
“广开就业门路”(1979)“出口创汇”( 17次表述);“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友好 往来”(5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和提 高对外开放水平”(9次)“推进祖国和平 统一大业”(1992)
3.基于国民旅游的大众旅游市场运行特征更加明显, 需求更加多元,产业领域的变革、重组,业态的融合与分 化前所未有地剧烈。未来的一段时期既是我国旅游业的黄
金发展期,又是新旧矛盾凸显期。
我的旅游产业观
• 首先是“平民”。任何一项经济社会事业首先要解决“发展 为什么”的问题。对于已经走过了以创汇为导向和入境为 基础的阶段,正在进入了国民旅游为基础的大众化旅游发 展新阶段的中国旅游业而言,根本的出发点应该,也只能 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既为了他们能够便利地出游、有尊 严地出游,也为了他们能够从旅游活动以及旅游业发展中 获得更大的收益。这就需要从指导思想上把现阶段旅游业 发展导向明确为“更多的国民参与,更多的国民分享”。就 技术指标而言,决不能唯GDP是从,唯大项目是从,而要 把国民出游率、国民旅游参与率、旅游就业率、游客满意 度放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
“十二五”期间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要点思考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
的硬 件环境建 设 ( 区环境 优 化 、 景 设施 升级 ) 然 重 依 要, 但旅 游 业的一 些软 件 方面 ( 制度 、 准 、 才、 标 人 规
划设 计能力 等 方 面 ) 的痼 疾 , 已经 成 为 束 缚 我 国旅
游产业发 展 的制 度 基础 、 强 旅 游业 基础 支 持 系统 加
的建设 , 是未来 旅游 能否健康 、 将 快速 发展 的关键 因
素。 以下 8个 方 面 的 内容 在 旅 游 业 发展 “ 二 五” 十 规 划 中需要关注 :
的关键 。首先 要说 , 政府 是 发 展旅 游 业 不 可或 缺 的
于大 家完成 。可喜 的是 , 内局域 性 的 制度 创 新实 国
践 活 动 已不鲜 见 , 比如 海 南省 旅 游发 展 委 员会 的成
立、 三亚亚龙 湾国家旅 游度假 区开发模 式 的创 新 、 山 东 省旅 游“ 合推 荐一 捆 绑营销 ” 联 制度 的生成等 。
( 者 系 该 院 院 长 , 授 , 士 生 导 师 ; 稿 日期 :0 9— 笔 教 博 收 20
一
系列 的制度 创新—— 如果 把旅游业喻作木桶 , 在桶
底( 社会 需求 ) 断扩大 的时候 , 不 把分散 的桶板 组合 在
桶底 上, 而制 成无 缝木桶 的 关键是 几 组桶 箍, 进 无箍 不成桶 , 了它, 有 各桶板 的长 短才能显现 , 桶板 之 间质 量 的均衡才会被人关注 。制度就是这样 的桶箍。
要从行政 管理和 科学发 展 的角度 对旅 游管理体 制 问
题 加 以梳 理。 同时 , 意建立 区域 旅 游协作机 制。 注 2 确立旅 游规 划在城 市规划 中的法定 地位 。旅 . 游对城 市有综合 的影 响, 了经 济之 外 , 除 还影 响城 市
“十二五”中国旅游业绘就新蓝图
“十二五”中国旅游业绘就新蓝图——“十二五”旅游规划主要指标解读□刘锋“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呈现出大跨步发展的态势,无论是旅游收入总量、旅游人数总量还是出游率均已超出预期,这是在世界旅游业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在国家一系列促进政策的推动下,在科技进步和旅游交通不断改善的支撑下,在人民需求水平日益提升带动下必然的发展成果。
“十二五”期间上述促进因素还将继续存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将会使旅游的产业素质和结构得到大幅提升和优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社会化将进一步融入旅游业“十二五”进程,中国旅游业仍将持续健康稳定前行。
1、旅游业总收入——未来五年增长万亿元规划指标:2010年为1.57万亿元,2015年达到2.53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
201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为1.57万亿元,比2005年增加8000多亿元,超出规划目标(1.23万亿元)27.6%。
“十一五”期间目标增长率为10%,实际增长率为15%,大大超出预期。
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加快,是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力量,这是“十二五”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能够实现较快增长的基础和前提。
与此相应,中国旅游总量还将进一步增大。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日前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已超过西班牙成为继法国、美国之后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同时中国也成为亚太地区最大旅游目的地,占亚太地区旅游市场30%以上的份额;根据国际规律,2010年中国人均GDP4382美元,已超过4000美元,理论上中国旅游需求将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旅游收入总量在未来5年内将增长1万亿元,而过去中国旅游业在改革开放后是用了将近30年到2007年才突破1万亿元总收入的。
“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主线,扩大内需成为重大战略,改善民生成为落脚点,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将放缓,将转到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上,而旅游业也将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
精选-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表1-1世界主要入境旅游接待国比较
快速稳健发展的出境旅游也有力彰显了旅游大国的积极形象。2010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预计为5200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2100万人次,超出规划目标(5000万人次)4个百分点,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大国地位更加巩固。出境旅游的目的地接待质量和出境游客的安全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为中国旅游产业的国际化战略奠定了有利的市场基础。在金融危机期间,我国的出入境旅游市场成为全球旅游市场走出低谷的重要力量,赢得了国际旅游业界的好评。
本次规划编制体系由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三部分组成。其中专项规划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旅游公共服务建设规划、旅游人才建设规划、旅游信息化建设规划和第二期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是对“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宏观指导,专项规划是对旅游业发展支撑保障和关键任务的深化,区域规划是对重点地域旅游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它们一起对规划纲要形成重要支撑。
编制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面向国民消费为主体的大众旅游市场,深化旅游资源,特别是都市和乡村休闲生活资源的开发力度,进一步扩大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融合,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始终把游客的满意和社区居民的满意作为新时期旅游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进一步发挥信息化为主体的现代科技、现代商业模式和专业人才在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中的主导作用,把旅游业培育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201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预计为1.44万亿元,比2005年增加6700多亿元,超出规划目标1.23万亿元17.1个百分点。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1150万人,比2005年增加400万人,超出规划目标(1000万人)15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要点思考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
水库归老四管,寺庙归老五管,规划建设归老六管,作坊归老七管,种植归老八管。
及至玩山的人多了起来,山主让年轻的老九负责发展旅游。
而认真的老九只能把越来越多的时间用于拜访他的兄长们。
有学者认为传统的“六要素论”根本不能涵盖旅游业,遂有“七要素论”等的出笼。
一些学者和官员经常讲旅游业可以带动百多个产业,但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里并没有一个名副其实的“旅游业”。
当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进入目的地管理阶段后,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认识到发展旅游“功夫在诗外”,并不新颖的“木桶原理”因而具有了极强的解释力。
不能避而不谈旅游业发展的依赖性。
一方面,旅游业外部功效的发挥和壮大,依赖于旅游业自身的做大做强,而做大做强旅游业实质上需要多部门、多产业的协同并进;另一方面,旅游业战略性产业定位作为一项国家经济政策的落实,需要从“依赖性”入手,正确处理旅游业同其他产业、部门的耦合关系,从而构筑旅游业的“系统经济发展模式”,才能真正收获“综合带动性”。
三、制度创新:“十二五”时期政府主导旅游业的关键。
首先要说,政府是发展旅游业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
在中国,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其突出,遂有“政府主导”策略的提出、推广和普及,并且成为富有成效的“中国经验”。
尽管一些学者对“政府主导”的提法颇有微词,认为应当代之以“政府引导”,但是又无法否认政府在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的主导作用。
姑且继续使用“政府主导”这个概念。
在不同的阶段,政府主导旅游业的方式、手段应该是不同的。
笔者以为,在当前和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时期,政府的中心工作是落实旅游业的战略性产业定位,构筑“系统经济发展模式”,而其中的关键则是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如果把旅游业喻作木桶,在桶底(社会需求)不断扩大的时候,把分散的桶板组合在桶底上,进而制成无缝木桶的关键是几组桶箍,无箍不成桶,有了它,各桶板的长短才能显现,桶板之间质量的均衡才会被人关注。
制度就是这样的桶箍。
旅游孕育于工业化过程,旅游业则带有后工业化的特征。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国家旅游局二〇一〇年十二月1目录一、序言 (3)二、指导思想与指导方针 (5)(一)指导思想 (5)(二)指导方针 (5)三、发展目标 (7)(一)总体目标 (7)(二)具体目标 (7)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9)(一)以提高一线旅游人才职业化水平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旅游人才素质.9(二)以满足新业态、新岗位人才需求为突破口,大力开发旅游紧缺人才.9(三)以提升能力为突破口,统筹五支人才队伍建设 (10)五、重大人才政策 (14)(一)实施有利于旅游人才素质提升的培养政策 (14)(二)实施有利于改善旅游人才成长环境的职业发展政策 (15)(三)实施促进旅游业人才发展的宏观引导政策 (16)(四)实施有利于旅游人才合理流动配置的人才市场政策 (16)(五)实施有利于旅游特殊人才发展的扶持政策 (17)(六)实施有利于促进优秀旅游人才脱颖而出的表彰奖励政策 (17)(七)实施鼓励旅游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示范引导政策 (18)(八)实施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国际化政策 (18)六、重大人才工程 (19)(一)旅游人才政策改革特区工程 (19)(二)旅游企业人才开发示范工程 (20)(三)旅游人才海鸥工程 (20)(四)旅游人才信息工程 (20)(五)旅游行业名家进课堂工程 (21)(六)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分类培训工程 (21)(七)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22)(八)西部旅游人才援助工程 (22)(九)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22)(十)导游人才队伍优化工程 (23)七、组织实施保障 (24)(一)加强组织领导 (24)(二)动员各方力量参与规划实施 (24)(三)加强监督检查 (24)(四)营造良好环境 (25)2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十二五”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规划2010-11-08 10:52:09对“十二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有三个基本判断:一是旅游业继续处于高速增长的新阶段,二是国内旅游成为产业发展的基础,三是旅游业进入历史发展最好时期。
【迈点网】编制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落实国务院41号文件的重要工作,是深化认识统一思想的过程,是协调各方需求,加强旅游产业凝聚力的系统工程。
编制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首先要明确四个“定点”。
一要找准起点,全面系统总结“十一五”时期旅游业的发展情况;二要明确终点,对“十二五”时期的旅游业发展做出科学判断,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三要把握重点,牢牢把握和全力解决“十二五”时期事关旅游业发展大局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四要突出特点,根据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形成有地域特点和行业特色的“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
总体来讲,全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十一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旅游业取得明显突破的时期。
主要表现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升,产业功能有效释放。
在经受四川汶川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等诸多不利因素冲击下,旅游业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调控能力,通过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化危机为转机,我国旅游业在各行业中率先实现复苏和增长,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一万亿元,国内旅游总人数首次突破20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首次进入全球前五位。
在全国旅游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立的总体发展目标。
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突破,基本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结构,相对完善的旅游服务功能、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并形成了以国内市场为主体、三大市场协调发展的格局。
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旅游要素发育更加成熟,旅游投融资体系不断完善。
度假产品、专项旅游产品、旅游新业态成为投资热点,海外上市成为新兴旅游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其他产业开始介入旅游业,加速了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篇发展形势 4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 5第二章“十二五”发展环境 19第二篇总体要求 26第三章“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 27第四章“十二五”发展主要目标 30第三篇市场开发 34第五章拓展消费需求,全面发展国内旅游 36第六章提升发展质量,积极发展入境旅游 44第七章加强服务引导,有序发展出境旅游 48第四篇产业促进 52第八章培育市场主体,提升企业竞争力 54第九章满足消费需求,完善产品体系 58第十章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素质 63第十一章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69第十二章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73第十三章深化开放程度,推进国际化发展 86第十四章完善监管体系,提高游客满意度 91第五篇支撑保障 95第十五章深化旅游行政管理改革 96第十六章促进旅游产业信息化发展 101第十七章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108第十八章建设旅游公共保障体系 118第十九章健全政策法规与标准化体系 12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两大战略基点”和“两大战略重点”做出了系统部署,并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旅游业”。
两大战略基点是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大战略重点是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建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是指导我们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的战略依据。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高速交通体系的快速完善,特别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稳步增加而持续增长的大众化和多样性消费需求,都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序言中国旅游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关键时期,是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示精神,全面开展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阶段。
为推进旅游信息化发展进程,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及指导,根据《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和要求,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作为旅游业首部国家级信息化五年规划,将立足于整个旅游产业,力求做到全面、完整,为“十二五”期间旅游信息化发展提供宏观指导,为各地各级规划编制提供参考依据,为旅游信息化各参与主体提供方向指引。
一、现状和形势(一)发展现状1. 旅游信息化基础管理工作初见成效。
国家、省、市三级旅游信息化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旅游信息化规划、管理和组织工作有效推进,全国行业管理数据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信息化管理由办公自动化和面向行政管理的职能逐步发展为整个旅游行业的信息化。
各类旅游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制定及推广应用逐步展开,《旅游电子商务标准(草案)》和《饭店信息管理标准(草案)》两部旅游信息化领域国家标准完成申报,旅游地理信息、旅游遥感信息、旅游卫星定位信息等多项行业标准陆续出台。
旅游信息化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工作稳步推进,国家863重点科研项目《基于高可信网络的数字旅游服务开发及示范系统》取得初步成果,应用示范效果获得一致好评。
2. 旅游电子政务稳步推进。
以内部办公网络和业务管理系统为代表的信息化应用得到迅速普及与推广,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内部信息发布、公文处理等功能基本实现,办公效率显著提升,行政成本有效降低;旅行社监管系统,导游管理系统,景区管理系统,饭店统计管理系统,统计与财务系统,假日旅游预报系统等多个行业管理系统稳定运转,管理体系逐步规范,行政管理能力逐步加强;各级旅游政务网陆续开通,政务公开、办事指南和在线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型政府形象不断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第二个五年计划原定1958-1962 由于1958年以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连年出现财政赤字,人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难。
我国经济建设己不能按照第二个五年计划实行,故而终止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0-1975
之后的五年计划以此类推,2011-2015 是我国的十二五计划
准确判断“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怎么判断?国家旅游局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将其概括为三句话:“旅游业处于高速增长的新阶段”、“国内旅游成为产业发展的基础”、“中国旅游业进入发展最好的时期”。
与会代表分析,主要依据有:
一是旅游业进入大众化、多元化时代,旅游成为刚性需求。
“十二五”时期,居民消费方式和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居民消费将由实物消费为主走上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轨道,旅游将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刚性需求,旅游业成为消费升级的主要受益行业。
二是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对旅游业产生极大的拉动作用。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将成为一项长期政策,将持续拓展旅游消费能力,同时,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大幅度改善,将有利于各地发挥优势、协调发展。
三是一系列国家战略与区域政策为旅游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国务院41号文件,旅游法的研究制定,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峡西岸经济区、广西北部湾,山东黄河三角洲、江苏沿海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鄱阳湖生态区等区域旅游政策,支持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发展的区域政策,都将旅游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
四是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必将催生旅游管理手段和服务方式的重大变革,为旅游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会议分析,“十二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主要面临五大问题:一是发展方式粗放。
主要表现为开发建设水平落后,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不显著。
二是产品供给不足。
主要表现为旅游产品总量不足,旅游供给水平和不断壮大的旅游消费需求不相适应。
三是产业结构失调。
主要表现为产品种类单一,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比例不相匹配等。
四是管理体制不顺。
行政权力在产业政策、资源开发利用等各个方面交叉作用,互相掣肘,制约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五是保障体系欠缺。
旅游理论体系、旅游法制体系、旅游标准体系、旅游政策体系、旅游人才体系,特别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因此,提升产业地位,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满足市场需求应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王志发进一步解释道:
“提升产业地位,就是旅游部门要真正起到参谋助手作用,推动各级政府把41号文件提出的…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纳入政府的…十二五‟发展战略和规划,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从单纯追求产业规模转向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变只讲速度为…好‟字优先,变主要关注产品建设为关注旅游要素、产业体系的培育,变单一的旅游资源开发为开发和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开发。
“创新体制机制,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探讨旅游综合改革、专项改革和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等新路子,从一般性的要素建设转向管理制度的建设,解决旅游业长远发展的动力机制。
“满足市场需求,就是要在旅游业爆发式增长情况下,适应市场需求,增加旅游产品供给总量,完善产品结构,弥补短缺缺口。
”
根据方案,“十二五”规划编制总体构想与框架思路是:将形成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体系,分别为规划纲要、区域规划、要素规划和地方规划。
———“十二五”规划纲要。
主要是围绕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进行具体和深化,同时加强各方面的协调和衔接,形成指导未来5年旅游业发展的纲要文本。
———“十二五”区域规划。
以国家确立的重点区域旅游业为对象编制的规划,目前正在组织编制的区域旅游规划有“粤港澳旅游区发展规划”、“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旅游产业专项规划”、“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
———“十二五”产业要素规划。
以旅游业发展特定要素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细化。
如旅游人才规划和旅游公共服务规划等。
———“十二五”地方规划。
地方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全国总体规划的重要基础和“十二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
为确保规划编制质量,会议要求各地在编制规划时,要突出战略性和可操作性,与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衔接,要提炼出纳入总体规划的旅游业发展内容和重大任务,要与国家已经确定的重大区域战略或区域规划相衔接,要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衔接。
同时,要提高规划编制的开放度,扩大社会参与,要采取适当的竞争机制,择优选择规划编制的承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