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式压制的转喻阐释

合集下载

《庄子》成语的隐喻转喻特点及其变体的认知构式研究

《庄子》成语的隐喻转喻特点及其变体的认知构式研究

《庄子》成语的隐喻转喻特点及其变体的认知构式研究李静文【摘要】A large number of set phrases, originating from the book of Zhangzi, are polysem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These set phrases make use of the flora and fauna, entity, human body, time and space as a metaphor source domains, refl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In addition, many variant of these set phrases appeare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the variant form reflects the coercion theory. Zhuangzi represents a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semantics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以《庄子》为语源的成语相当丰富,在历时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词多义,其中大量运用了动植物、实体、人体、时空作为源域进行比喻,体现了认知语言学的隐喻和转喻特点。

另外,在成语演变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的变体,其变体形式体现了构式压制理论。

《庄子》代表了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因而在翻译过程中也应注意其文化语义的对应。

【期刊名称】《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5)002【总页数】4页(P121-124)【关键词】《庄子》;隐喻;转喻;构式压制;成语英译【作者】李静文【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23.55成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释为“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

浅析概念转喻的认知功能与压制

浅析概念转喻的认知功能与压制

替 代 的 作 用 。 另 外 , 修 辞 、 语 义 和 句 法 要 求 构 式 语 法 假 定 一 种 语 言 的 构 式 并 非 一 些 提 出 , 有 关 构 式 的 各 种 概 念 与 语 言 变 迁 及 语 也 会 对 压 制 构 成 影 响 。 有 关 这 些 因 素 对 压 制 毫 无 关 联 的 词 项 集 合 而 是 有 等 级 规 则 的 , 因 法 化 之 间 重 要 的 协 同作 用 能 得 到 充 分 解 析 也 此 构 式 间 相 似 或 同 级 的 都 会 被 构 式 间 的 联 系 就 指 日可 待 了 。 产 生 的影 响 在 以往 的 研 究 中 都 有 体 现 。 在 构 式 语 法 的 近 期 研 究 中 , 压 制 被 用 于 所 影 响 。 这 些 联 系 往 往 表 现 为 一 致 、 遗 传 和 描 述 协 调 句 式 与 词 汇 填 充 项 这 一 连 续 性 过 压 制 。 为 了 解 决 构 式 的 歧 义 问 题 , 假 定 从 一 程 。 可 以 看 出 它 并 不 是 有 关 词 项 运 用 过 程 中 凭 空 产 生 的 一 项 闻 所 未 闻 的 语 法 功 能 , 但 它 确 实是 从 词 汇义 与 构式 义 相 互制 约 的 关 系 中 衍生 出的一个概 念。可 惜,学者们 对 “ 压 制 ”和 “ 式 ”两 个概 念 的 界定 各 执 一词 , 构 构 式 到 另 一 构 式 形 式 与 语 义 特 征 的 存 在 遗 传 关 系 这 一 假 说 , 这 样 也 就 找 到 了 近 义 与 歧 义 的 根 源 。 就 像 God e g 指 出 的 那 : “ 个 lb 所 r 一 给 定 的 构 式 的 结 构 是 从 语 言 中 其 他 构 式 遗 传

语法的转喻性探索之一——构式识解中的转喻

语法的转喻性探索之一——构式识解中的转喻

语法的转喻性探索之一———构式识解中的转喻田良斌(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收稿日期:2019-12-09基金项目:河南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与质量提升计划项目(SYL19060132),国家哲学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9BYY001)作者简介:田良斌(1989—),男,河南新乡人,河南大学外语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

①严辰松认为,表达“给予”类事件结构的双及物构式中动词的允准主要是转喻机制在起作用,即转喻使动词能够用于双及物构式。

潘震认为,情感致使构式的构建与识解是构式整体与其构成成分之间的互动过程,该过程以转喻机制的运作为根本前提。

张跃伟则从认知生成语法视角出发,对非常规双及物句式的生成进行了探讨,认为非常规双及物句式由概念语法整合生成,而语法转喻是整合发生的深层动因和促发机制。

摘要:在认知语言学领域,转喻和隐喻都被认定为一种认知机制,且转喻比隐喻更为基础。

构式和转喻具有密切关系,构式为转喻的发生提供了绝佳的环境;转喻在构式识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贯穿对特殊构式(如成语构式)和一般构式(双及物构式)的语义识解。

对于祈使句构式的识解,基于转喻的事件域认知模型相比较之前的研究更为立体、全面,因而也更具解释力。

关键词:构式识解;转喻;成语构式;祈使句构式;双及物构式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18(2020)03-0080-07 同概念隐喻[1]相比,转喻被看作一种更为基本的意义扩展方式和概念化心理机制,[2-4]受到学者们的青睐。

Langacker认为,转喻对语法研究至关重要,转喻在描写语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语法中的转喻研究有利于促进对转喻本质的认知。

[5]RuizdeMendoza和Pérez首提转喻和语法之间具有互动关系,即转喻是某些语法结构形成的理据,而语法结构也会对转喻施加制约。

[6]随后Brdar和Panther、Thornburg等人在研究中借助丰富的语言事实进一步论证了转喻和语法之间双向互动的关系。

构式压制和词汇压制的互动及其转喻_省略__以英语语法体和动词体为例的分析_王寅(1)

构式压制和词汇压制的互动及其转喻_省略__以英语语法体和动词体为例的分析_王寅(1)
表 2.动词体分类与对比之二 同 质 性 状 态 静 态 过 程 动 态 量 子 化 事 件
) ( 大致等同于“ 无 界” 相当于物质名词和名词 h o m o e n e o u s 表 2 中同质性 ( g , ) ( 。它 复数 ) 量子化 ( 大致等 同 于 “ 有 界” 或“ 异 质” 相 当 于 可 数 名 词) u a n t i z e d q “ ( ( 线性 ” 具有延续性的动作或状态 ) 和“ 点性 ” 不具 们还可进一步归并为两大类 , , 有延续性的动作 ) 这就是表 1 中的第一行分法 。 这样就能与语法体采用相同标 置于同一理论框架中论述 。 准, 数学原理告诉我们 , 两个语法体与两个词汇体之间有四种组配方式 , 即: )完成体 + 点性 烌 1 正常组配 烍 一致型 : )进行体 + 线性 烎 2 )完成体 + 线性 烌 3 非正常组配 烍 矛盾型 : )进行体 + 点性 烎 4 , 完成体是 “ 先点化后线化” 须 以 点 化 为 基 础, 因此用点性动 正如上文所析 , 进行体表示线性 , 用线性动词为正常组配 。 此时语法体与动词体 词为正常组配 ; 、 之间的语义具有 一 致 性 , 如 1) 小 类。 倘 若 出 现 交 叉 的 非 正 常 组 配 现 象, 如 2) ) 、 ) ( 小类 , 就用 “ 压制 ” 体构式压制或词汇压制 ) 来消解矛盾 。 3 4 ( 、 ( 根据 D 以及 G e S w a r t 1 9 9 8, 2 0 0 0) M i c h a e l i s 2 0 0 3, 2 0 0 4, 2 0 0 5) o l d b e r g ( ) “ 等人的观点 , 压 制” 指当构式义与词汇义发生误配( 或 1 9 9 5, 2 0 0 6 m i s m a t c h) ) 冲突 ( 时, 前者常迫 使 后 者 做 出 适 当 调 变 以 能 相 互 协 同 。 但 是 , 他们 i n c o n f l i c t “ 过分强调前者 而 忽 视 了 后 者 。 其 实 , 词汇 压 制” 存 在 的 理 据 很 明 显, 既为“ 互 , 动” 就应是两者 之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 有 来 有 往, 可能是词汇让位于构式( 构式压 , , , 或构式妥协于词汇( 词 汇 压 制) 而不能总是构式处于主控( 制) o v e r r i d e ) 地位 ; 再说 , 若无词汇压制一说 , 何来构式多义性?它正是由于同一 构 式 c o e r c e 中用了若干不同类型的动词所致 。 两类压制并存现象还可从 “ 体构式 ” 和“ 动词 ” 的组配关系上得到验证 。 2. 2 完成体 + 点性 , 完成体表示 “ 先点化后线 化 ” 插入点性动词十分正常, 两 者 语 义 相 类, 为合

论构式压制的转喻阐释

论构式压制的转喻阐释

论构式压制的转喻阐释
袁野
【期刊名称】《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17)004
【摘要】压制(coercion)这一非常规语言现象早已存在,近些年来随着构式语法的兴起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转喻理论认为,构式观对压制只给出了语法描述,没有关注其心理过程,完全可以通过传统的转喻和语法化来对压制进行解释.尝试建立广义转喻框架,将构式语法和转喻理论都纳入其中.结合 Lakoff 的 ICM 理论与Pustejovsky 的物性结构理论,对汉语中的转喻用法进行了新的区分和阐释.
【总页数】7页(P1-7)
【作者】袁野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1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构式压制下非规约句式的翻译转喻 [J], 薛娜;刘著妍
2.同源宾语构式的构式压制与词汇压制阐释 [J], 匡芳涛;曹笃鑫
3.论压制现象的构式及转喻阐释 [J], 袁野
4.中动构式转喻压制新解 [J], 李明然
5.转喻性与体验性:构式压制的两个维度\r——以动词为例 [J], JIN Jiang;WEI Zai-jiang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流行语“被XX”句式压制的转喻阐释

流行语“被XX”句式压制的转喻阐释
关键词 :被 X ; “ X” 构式语 法; 压制 ; 概念转喻
中图分类号 : 4 H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5 03 (0 )4 0 4- 3 2 9 — 4 8 2 1 0 - 14 0 1
“ X ” 构的表述源 于 2 0 被 X结 0 8年李 国福狱 中“ 突然 死亡 ” 式(os fn 作为一个独 立的语言单位 , cnt i ) mco 是形式和意义 的结 事件 。出于对调查结果 的怀 疑和不满 , 社会舆论用“ 自杀” 被 这 合体(a ig fom admenn)而 构式成立 的条件是形 式或 pin r aig; r of n

近些年流行 的“ X 表达方式在构式义上 与传统“ 被 X” 被” 个 概念实体 ( 源域 ) 向另一个 概念 实体 ( 标域 ) 供心理通 看来 , 目 提

另类表达对事件进行调侃 和揶揄 。此后 , 某些高校为提升就 意义 的某些方面 是不能 从构式 自身 的组 成部 分中预测 出来 ,
业率 而对 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 暗箱 操作 ,便 又出现 了 “ 被就 也不能从原有的构式获得。换而言之 , 任何不能从组成成分 中 业” 的讽 刺表述。自此之后 , “ X ” 各种 被 X 结构的流行语开始风 推导出其形式 、 意义或功 能的语言表达式都可 以称为构式 。因
既然句 子意义源 自于构式 义与词汇义 的互 动 ,那么这种
言现象 , 少学者 已从不 同角度对其进 行 了分析论 证 , 不 如从社 互 动必 然导 致两种结果 : 如果构式义与词 汇义一致, 则两种 意 会心理学 、 义学 以及语用学角度 等等 ; 语 然而用构式语 法理论 义互 相加强 ;如果两种意义相互 冲突, 则会 出现两种情 况, 一 对“ X 的内部结构特征进 行深 入探究 的却寥若 星辰。本文 种是句子在 概念上呈语 用异 常, 被 X” 另一种 是构式 义或词 汇义 占 正是 以构式 语法 中的压制 (ori ) 出发 点 , cec n 为 o 结合概 念转喻 优先地位, 从而消除冲突。 这种意义冲突的消除被称为 “ 压制” ( t y )! me nmyt o  ̄论对 “ X 结构 的可接受性进行 解剖 , 被 X” 从而揭 ( ec n。伫 内学者李忠勇1,从概念转 喻的角度出发 , c ri ) 1 o o 国 3 1  ̄ 进一 示此流行语得以广泛传播的认 知动因。

认知语言学视野下的指称性转喻研究

认知语言学视野下的指称性转喻研究
很 明显 , 用 面 孔 指 称 人 已经 被 语 法 化 , 规 约 化 成 了词
型指称 性转 喻 , 另一 端 是 典 型概 念 映 射 型指 称 性 转 喻, 中间成员 是 由构 式 压 制 和概 念 映 射共 同作 用 产 生的转 喻义 , 靠 近典 型 构 式 压制 型 转 喻 一端 的转 喻
上述 句 子 中 , C h i c a g o转 喻 居 住 在 芝 加 哥 城 的 人 。根 据 认 知转 喻 理 论 , C h i c a g o的 转 喻 义 是 发 生
在 同一个 认 知域 中居住 地 与居 民间 的概念 映射 。但
是, 在 Go l d b e r g看 来 , C h i c a g o的转喻 义是 受该 句句 式结 构影 响 的产 物 。 [ 】 l ( 具体地 , 例( 1 ) 是 双 及 物 构式 , 其构式义是施事 J o e与 接 收 者 C h i c a g o之 间 的成 功转 移受 事 a l e t t e r 。在 双及 物构 式 中 , 施事 和
上, 一 端是 构 式压 制 造 成 的 转 喻 义 , 一端 是 概 念 映射 生 成 的 转 喻 义 。 构 式 压 制 型 指 称 性 转 喻 和 概 念 映 射 型 指 称 性 转喻在词义永久性 、 功 能 转 移 和语 用 效 果 方 面 有 差 异 。 对 转 喻 连 续 统 一 体 分 析 表 明 , 视角、 突 显 和 心 理 扫 描 识 解 方
( 5 ) 漫步 在店埠 河 畔 , 和 平 文 化 广 场 犹 如 一 幅 五
之 间 的组 配关 系论述 得更 为透彻 。 [ 1 2  ̄ ( P 4 0 5 ) 概 而言之 ,
彩斑 斓 的油 画 , 让县 城 的面孔更 加生 动可 人 。( 人 民

构式压制下英汉完成体认知对比分析

构式压制下英汉完成体认知对比分析
e d i t i o n )【 c 】 . C a m b r i d g e :C a m b r i d g e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
1 9 9 4 : 83 .
切 相 关 , 其 在 每 个 投 射 域 的相 似 与 对 应 度 将 对 机 器 翻 译 的 【 2 】 L a k o f f ,G . &J o h n s o n , M . C o n c e p t u a l m e t a p h o r i n e v e r y d a y
“ 楼 主 ” 这样 的 网络 用 语等 。
研 究却 少之又少 。本文 拟 以此 为切入 点,借 鉴国 内外 体研 究成果 ,分 析英汉完成体 组配及压制 情况 ,同时阐释英汉
两 种语 言 的认 知 过程 。
我 们对 压 制现 象 的解 释 离不 开 惯用 语 等 “ 构式”。 构 式指 的 是形 式—— 语 义对 , 目前 一个 普 遍 的看 法 是 , 如 果一 个语 言 结构 的使 用 频 率很 高 ,难 么 即使 它 的 形式
有的学者将 其称为 “ 糅合” ( 沈家煊 ,2 0 0 6 ) 。如 , “ 纯 们 就 需 要 从 压 制 角 度 来 处 理 ,压 制 是 由于 语 法 体 和 词 汇 体
净水 ”,原意指不含 杂质 ,纯 洁,干净 ,无 色透 明,无污 具 有 临近性 ,所 以可用 转喻 机制 来解 释 ( 王寅 ,2 0 1 3 : 染的水 。随着 网络 新词的 出现 , “ 纯净水 ”指无 内容 的帖 1 )。压制 与转 喻的关系也引起业 内学者的关注 ( 蔡金亭 ,
二、体研究及转喻压制阐释 大 多数 学者认为语 法体有两个 “ 体 ”:完成体和进 行

新“各种X”流行语的构式压制分析

新“各种X”流行语的构式压制分析
发 现新 “ 各 种 X” 不 同 于原 型 “ 各 种 X” 。根 据 “ 各
近年来 , 网络上 出现 了一 种 新 型 的 “ 各 种 x” 构式 , 该构 式 是 谓词 性 的 , 且其 中的 “ x” 一 般 也是 谓 词性 成分 , 主要是 A P成 分 或 V P成 分 。如 “ 各
即“ 各种” 做状语来 修饰其 后的“ x ” , 属 于状 中结 构 。例如 :
3 . 带 我 的小 狗 出 去遛 弯 时 , 我 经 常 各 种 打 扮 它 。( 海外 网 , 2 0 1 6年 4月 7日)
型的 “ 各种 x” 构 式 已经 引 起 国 内学 者 的 关 注 , 他
原型 “ 各种 x” 一般是体词性构式 , 具 有 指 称
功能 , 在句 中做 主语 和宾语 。“ 各种 ” 后 的“ x ” 通
常为 N P成 分 , 即“ 各种 ” 做 定 语 来 修 饰 后 面 的 “ x” , 该 结构 是定 中结 构 。例如 : 1 . 根据 阿里 巴巴统计 , 台湾 的 凤 梨 酥 、 太 阳 饼、 牛轧糖等各种零食 , 都是深受 大陆消费者喜爱 的畅 销商 品 。( 人 民 日报 , 2 0 1 5年 l 1月 l 1日) 2 . 杂交 水 稻研 究 初 期 , 袁 隆平 夜 以 继 日地 钻 在 实验 室 和稻 田里 , 观察 水 稻生 长 情 况 , 记 录各 种
关键词 : “ 各种 X ”; 构 式 压制 ; 名物化 ; 副词化 ; 语用
中图分类号 : H1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n3 3 4 0 ( 2 0 1 7 ) O 1 —0 0 7 4 —0 3


引言

“被X”构式的认知阐释

“被X”构式的认知阐释
工 资 及 物 式 动 词 也 有 了 “ 情 愿 、主 体 不 自知 ” 等 意 ;在 语 用 不 d 被 垂 帘 听政 被 主 动 辞 职 被 自动 退 团 被 合 作 医疗 上 ,语 用 义 “ . 反讽 ” “自嘲 ” “ 社 会 权 势 的 无 奈 ”统 领 对 了被 X 式 ,传 递 出弱 势群 体对 权 势 强加 给 他 们 的 种种 所 表 构
随着 “ X 被 ”族 新 词 在 社 会 生活 中 的走 红 ,这 一 由类 词 语 言现 象 , 以区 别 传 统 “ ”字 结 构 。 被 ( ) “ 构 式 ”溯 源 二 被X “ ” 最 早 见 于 许 慎 《 文 解 字 》 : “ , 寝 衣 , 长 被 说 被

究视野 。本文拟在认 知语言学框架 内,从 构式语法视 角 ,
构 ( 李天贤 ,2 0 )。构式语法 的另一积极 作用对语言全 08
个 整 体 来 分 析 。 其 意 义 范 畴 ,既 包 括 语 义 信 息 , 也 包 含 焦 式 的 关 系 都 是 约 定 俗 成 的 , 是 句 法 结 构 本 身 所 具 有 的 表 达 功 能 ,是 结构 内在 的 。
c 被 辞 职 被 出名 被 当爸 被 留学 被 结 婚 被 就 业 被 .
捐款 被失 身 被 失踪 被上楼 被上市 被下课 被下 岗 被
2 1. 4 O 10
省钱 被逝世 被跳楼 被投 票 被脱贫 被用水 被发烧 被加 成 分 ,使 得 原 本表 达 主 体 能 愿 和 自然 状 况 的 能 愿 动 词 和 非
模 块 观 ( o u a v e )和 生 成语 法 不 能 解 释 的边 缘 现 象 动 词 、 ( )述 宾 结 构 ,偶 见 ( )偏 正 结 构 、 ( ) 主谓 结 m d lr w J C d e ( e ih r )— — 习 语 、 熟 语 等 半 规 则 和 不 规 则 的 语 言 结 p rpey 构 。例 如 :

构式压制、词汇压制和惯性压制

构式压制、词汇压制和惯性压制

构式压制、词汇压制和惯性压制构式压制是一种语言现象,指在某些构式中,某些词汇或语序的运用受到压制,以符合该构式的规范。

构式压制有其优点,它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的情况。

例如,在英语中,疑问句一般采用倒装语序,如果违反这一规则,就会导致语法错误。

通过构式压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语言规则。

然而,构式压制也有其缺点。

有时,它会导致表达不够自然,甚至产生歧义。

例如,在中文中,“把他吵醒了”这句话,如果不用构式压制,可以表达为“他被吵醒了”,但后者可能会被理解为“他吵醒了别人”,这显然与原意不符。

因此,构式压制在某些情况下会限制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词汇压制是另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指通过采用同音、反义、替代等手段来达到压制词汇的目的。

例如,在中文中,“里”和“内”是同音字,可以通过它们来压制词汇数量。

反义词“左”和“右”可以用来描述方向,而替代词“从而”可以用来表示“因此”。

这种词汇压制可以增加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同时避免用词重复。

然而,词汇压制也有其缺点。

如果过度使用,会导致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甚至产生歧义。

例如,“从而”和“因此”虽然都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但它们的语义不完全相同。

如果用“从而”代替“因此”,会导致语义混淆。

词汇压制还会增加学习语言的难度,需要掌握更多的词汇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

惯性压制是指在语言使用中受到习惯和惯例的影响,而采用一种固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以符合人们的习惯和惯例。

例如,在中文中,人们通常用“你好”来打招呼,而在英文中,人们通常用“Hello”或“Hi”来打招呼。

这种惯性压制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流畅自然,同时避免出现表达不当的情况。

然而,惯性压制也有其缺点。

如果过度依赖惯性压制,会导致表达缺乏创新和个性。

例如,有些人喜欢在写作中使用网络流行语或俚语,如果将这些表达方式直接套用到正式场合或正式文体中,会显得不够得体。

惯性压制还会限制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发展。

构式压制视域下英汉进行体认知识解对比研究

构式压制视域下英汉进行体认知识解对比研究

[ 摘
要] 近年来 , 有关“ 体” 的研究 已然成 为语言 学界 的宠儿 。国内外学 者从 不同角度 对其进 行探 讨。然而 , 从构 式
压制 、 概 念转喻角度 , 对 英汉两种语言进行体 中存 在的不 同情状体 的对 比分析 却是少 之又少 。基于此 , 本论 文从构 式 压制视域 出发 、 结合概念转 喻思 维 , 深入探讨 了英 汉进行体两 种语言 构式 的认 知识 解过程 , 重 点 阐释 引起两 种构式 异
语 法 体 通 常分 为完 成 体 与 非 完 成 体 两 大 类 。词 汇 体 , 也 叫情 景 体 , 语 干 或 内 在 情
状 体 (a k t i o n s a r t )等 , 描 述 某 一 情 景 内 动 词 或 者 述 谓 成 分 的 内在 时 间 性 特 征 , 是 一 种 无 标 记 的 隐 性 范 畴 。 Ve n d l e r _ 9 (1 9 6 7) 将 动 词 短 语 分 为 四 个 范 畴 ,即 状 态 性 、 活 动 性 、 完 结 性 及 达 成 性 。 基 于 此 ,S mi t h_ 4 ]
区分 相 一 致 ( S mi t hH ,1 9 9 7)。 前 者 通 常 指
的是 词 汇 体 , 后 者 是 语 法 体 。
不一致性 可 以通过 压 制J O E 制 得 以解 决 , 将
结 束 性 事 件 压 制 成 为 持 续 性 过 程 , 如 : J i m
r ead a novel f or a f ew m i nut eso
构 成 ”, 这 种 解 释 大 致 与 情 景 体 和 视 角 体 的
常普遍 的压 制类 型 , 存 在 的不 一 致性 一般 认 为 是 由情 状 体 类 型 和不 相 兼 容 的语 法 体

从构式中的压制观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

从构式中的压制观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

从构式中的压制观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作者:李卫卫来源:《语文学刊》 2015年第8期李卫卫(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510)[摘要]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在传统汉语基础上变异了的语言现象。

其特殊性、边缘性致使我们不尽能从传统的语言规范上对其识解,这促使认知语言学提出“构式中的压制观”,即运用压制或控制手段调变构式中不合理的语言使用,使结构与语义协同,进而获得合理的语用认知解读。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压制观;认知解读[中图分类号] H1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8610(2015)08 -0022 -02[作者简介]李卫卫,女,山东菏泽人,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与发展依赖于巨大的网络和现实社会,并已成为一种潮流,特别是进入21世纪,韩流、马甲、被就业、高富帅、土豪、女汉子、小鲜肉等的不断涌现,使网络语言越来越成为人们表达新时代思想的重要格式。

这些语言活用现象被传统语法视为边缘或异质语言现象,很难从规范的语法规则对其识解。

社会语言学用“语言与社会共变”来解释这种新构式的不断涌现,但忽略了“人”这一因素。

人总是通过思维与现实的结合,以特定的方式对社会现象作出自觉的有意识的响应,网络用语便是其一。

它彤成于人们对现实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所以研究新构式时还应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

本文立足于构式的压制观,对一些网络流行语的变异活用现象作出相应的描述和解释。

一、构式中的压制现象Goldberg定义构式为“形式和意义的对子”,“而且形式和意义的一些方面不能从这个构式的组成部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完全推知”。

从心智角度研究语言,构式语法学家主张,构式是语言心智表征的基本单位。

而我们从构式中所得到的语义是对构式这个有机整体经过心智运作后得到的正确识解。

De Swart曾定义“压制”:由解决(语义)冲突的需要引起的、取决于因隐性句法环境须做另样解释的机制。

构式压制下英汉完成体认知对比分析

构式压制下英汉完成体认知对比分析

构式压制下英汉完成体认知对比分析“体”范畴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做过深入探讨,然而,从构式压制角度,并结合概念转喻对“体”范畴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尝试从构式压制,转喻方面,分析英汉完成体的组配关系及互相压制情况,笔者以语法体和动词体的四种组配为例,得出一致组配型和矛盾组配型,矛盾型组配须有“压制”加以消解。

该分析也阐释了英汉完成体两种语言的认知过程。

标签:构式压制完成体转喻对比分析一、引言“压制”现象是源于计算机语言学的一个术语,泛指语言形式和所表达的语义功能之间的一种不匹配现象,有的学者将其称为“糅合”(沈家煊,2006)。

如,“纯净水”,原意指不含杂质,纯洁,干净,无色透明,无污染的水。

随着网络新词的出现,“纯净水”指无内容的帖子,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构式压制现象,将人们熟悉的词语的本来意义压制到网络里欲表达的内容上,强调了帖子的无内容特性,像纯净水一样干净。

类似的还有“楼上”“楼主”这样的网络用语等。

我们对压制现象的解释离不开惯用语等“构式”。

构式指的是形式——语义对,目前一个普遍的看法是,如果一个语言结构的使用频率很高,难么即使它的形式和语义都可以从其内部词汇推测而来,也被称作构式(Goldberg,2006:5)。

近年来,对压制现象的研究已经成为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

体压制是一种常见的压制类型,当语法体和词汇体不兼容时就会引起冲突,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从压制角度来处理,压制是由于语法体和词汇体具有临近性,所以可用转喻机制来解释(王寅,2013:1)。

压制与转喻的关系也引起业内学者的关注(蔡金亭,2002;李勇忠,2005;袁野,2011),成果颇丰。

然而,从对比分析,尤其是基于压制和转喻视角对英汉完成体的研究却少之又少。

本文拟以此为切入点,借鉴国内外体研究成果,分析英汉完成体组配及压制情况,同时阐释英汉两种语言的认知过程。

二、体研究及转喻压制阐释大多数学者认为语法体有两个“体”:完成体和进行体,它们分别借助体助词“have”和“be”,其基本构成为have+v-ed和be+v-ing,都是词层面以上的形式,故称之为“体构式”。

构式压制下非规约句式的翻译转喻

构式压制下非规约句式的翻译转喻

构式压制下非规约句式的翻译转喻薛娜;刘著妍【摘要】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理论的代表人物Goldberg认为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配对体.而句式构式,在与动词的进行互动的过程时,既生成了规约句式构式,也生成了非规约句式构式.译者可以从构式压制角度出发,研究非规约构式的产生,并利用转喻机制解构非规约句,以期获得原文真正表达的含义.探寻这类句式转换和认知的交互作用,有助于译者清晰理解原文,提高翻译质量.文章结合句式构式中涉及的转喻机制,集中探讨几种典型非规约构式的翻译过程,旨在说明非规约性构式的生成与翻译是有充分的理据性,从而为其翻译提供理论指导.【期刊名称】《铜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9)008【总页数】4页(P95-98)【关键词】构式压制;非规约句式;翻译转喻【作者】薛娜;刘著妍【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天津 300350;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天津 3003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著名学者Goldberg对构式的定义主要涵盖两个关键点:一是构式是形象和意义的配对体,二是从构式成分不能预测整体构式的含义(Goldberg 1995:4)。

构式语法的出现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它不仅包含规约性语言现象,也涵盖非规约语言现象,因此一些特殊句式成为了构式语法研究的热门话题,如双及物构式、致使移动式、祈使式、动结式、way构式、体构式等。

很多知名语言学家都对构式语法进行了探索与钻研,国外学者有Moens&Steedman[1],Croft(1991),国内学者有刘利民[2],袁野[3],王寅[4]等;但是从翻译转喻角度进行语言转换认知与分析,并探究其翻译过程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本文将以非规约性句式构式为例,探索如何将转喻视为一种认知机制,用转喻探寻压制发生的内在条件,实现合理的语言转换,为非规约性句式构式的翻译过程提供理据。

语法是通过语言现象总结而来的,是高度规约化的产物,符合一定的规律,但正因此,语法也具有语言的灵活性特点。

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

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

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传统研究一直把转喻视为词语之间的相互借代,它被当作一种文学和修辞的工具。

从它的释义可见一斑,“转喻又称为借代,它是指借用与本体有着现实的实际联系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本体事物” 。

随着认知语言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的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转喻与隐喻一样,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手段,更是一种认知和推理的过程。

当代认知语言学把隐喻和转喻看作是同为重要的认知机制,影响着我们的知识结构。

正如论文题目所示,该研究旨在从认知的角度阐释转喻。

转喻与思维密不可分,这已经是认知语言学界不争的事实。

从广义而言,转喻充斥着人类的语言交际,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知识和思维。

论文第三章主要探讨转喻和隐喻的关系以及转喻思维的基本特性。

在回顾学界具有代表性的转喻释义后,我们提出了更为精致的、操作性更强的定义。

“激活”,作为一个在转喻运作机制中不可替代的术语,在我们的释义中被赋予了重要的位置。

同时,我们还研究了在转喻运作过程中具有极强阐释力的典型理论,如Langacker 的参照点和活跃区转喻,视角突显以及范畴延伸理论。

毋庸讳言,转喻的运作机制还应该包括诸如社会、文化和修辞等方面。

我们在第二章回顾了以往结构主义和语用学对转喻所作出的阐释。

而转喻的语用功能以及转喻与语用推理的关系问题,我们在论文第六章探讨。

当前的认知语言学一致认为,转喻不是简单的修辞装饰,它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ICM) 中运作的一种概念现象和认知过程,“邻近性”是大多数转喻定义的核心概念,传统研究把邻近关系看作是现实世界的具体的空间接近关系,而认知语言学则把它理解为概念层面上的接近关系。

Lakoff(1987) 更是把转喻邻近放到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的框架中来审视;Croft(1993) 从体现在同一认知域或域矩阵(domain matrix) 的百科知识出发来考察转喻的邻近性;Blank(1999) 和Panther & Thornburg(1999) 分别启用框架和脚本两概念来描述概念邻近网络。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演变探析——以“吃X饭”为例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演变探析——以“吃X饭”为例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演变探析——以“吃 X饭”为例【摘要】:近些年来,“吃X饭”结构成为一种蕴含着新语义的搭配,其本质是由一定的修辞动因对语法构式重加塑造的修辞构式。

从修辞构式的角度对“吃X饭”进行分析后得出:“X”的词性只能为动词、名词与性质形容词,且“X”是整体语义变化的关键。

这一结构从语法构式演变为修辞构式的过程中突破了原有的规约意义的限制,进而衍生出新语义,其语义认知机制是概念转喻、构式压制。

【关键词】:语法构式;修辞构式;吃X饭近年来,“吃X饭”结构以一种蕴含着新语义的搭配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在现今的报刊杂志与各大社交平台上不同于已有用法的“吃X饭”结构大量涌现,例如“吃服务饭”、“吃明星饭”等。

上述各例与传统的动宾式在语义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形成语义变异后的搭配。

从修辞构式的角度对该搭配进行考察,通过语义认知与引申进一步探索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演变。

一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演变1.语法构式“吃X饭”传统的“吃X饭”结构本是合乎正常语义认知的动宾词组,整体语义表达食用原型类的饭。

作为语法构式,“吃X饭”由三部分组成,即常量“吃”、“饭”与变量“X”,且“X”的属性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在性质上,“X”表示饭的食材,是一种本体类的饭。

例如:(1)水稻的长势越来越好了,今年我们村都可以吃大米饭啦!(2)才想起来,腊八节齐市这边说是喝粥,其实从小到大这么多年都是吃黄米饭。

例(1)与例(2)中的“大米”、“黄米”均是食材,表示本体类的饭。

二是,在语义上,“X”表示饭的种类,是一种类属性的饭。

例如:(3)我和妹妹也在一起帮忙,等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围着桌子吃团圆饭。

(4)偶尔有机会走进农场,有幸与当地人们吃土灶饭,脆脆的锅巴,顿时将记忆拉回童年。

例(3)中“吃团圆饭”是指饭的属性,表家人聚合在一起的语义;例(4)中“吃土灶饭”是指饭的种类,表示饭是由土灶做出来的语义。

以上两种特征实际上“吃X饭”作为语法构式的常规用法——表原类型的饭。

构式主义视角下的转喻动因探索

构式主义视角下的转喻动因探索

Study on Motivation of Metonymy from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作者: 张靖宇
作者机构: 扬州职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出版物刊名: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0-55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3期
主题词: 构式主义;转喻;构式;压制
摘要:不同于传统词汇层面的转喻研究,以构式主义为基础的转喻研究从构式层面对其产生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由于构式本身具有意义,在表征客体事件时,构式语义限制会对认知主体选用的准入词项进行语义压制。

在压制过程中,为了让构式与词项的概念匹配进而实现语义连贯,认知主体需要在两个概念间以某种逻辑关联建立一个认知通达,从而促使转喻产生。

准入词项在接受构式压制时会呈现出层级性分布趋势。

与构式义项匹配度高的准入词项受到弱势语义压制,经融合后将构式抽象语义具体化、事件化。

与构式义项语义匹配度低的准入词项需要接受强势语义压制,产生语义偏移。

论构式与词汇的互动压制模型.

论构式与词汇的互动压制模型.

论构式与词汇的互动压制模型关键词:构式压制词汇压制互动压制模型1. 构式压制理论压制起初和计算机语言学相关。

De Swart认为,压制在句法上和词法上都看不见,它受到隐性语境重解机制的控制,一旦有解决语义冲突的需要,这个机制便会受到激发(Michaelis,2005:15)。

与“压制”这一概念异曲同工的有TG学派的“控制”思想,Talmy的语义迁移,Michaelis的压倒原则等。

“压制”思想与构式语法理论相结合便形成了诸多构式压制观念。

本文主要讨论Michaelis的离心压制观、Goldberg的构式压制观、Panther Thornburg的词汇压制观以及Taylor的粘合压制观。

1.1对Michaelis离心压制观的发展Michaelis(2004)的压制观是为指示模块语法结构而形成的,压制现象支持基于符号的语法模型。

该压制观是在形态-句法规则层面上谈的,压制为了适应规则的需要而排除人的主观识解因素,属于一种纯粹的句法加工过程。

但其离心型压制效果抛弃了依靠中心词投射进行驱动的句子意义观,是对“基于词汇投射特征的句子语义理论”的挑战。

基于这一点,构式语法将离心型压制拓展为另一种情况即:具有内部结构的语法构式也可以对一词目进行重新范畴化,从而产生转义的用法(张韧,2007),也就是王寅(2009b)所说的“将离心压制交给构式来处理”。

1.2 对Goldberg构式压制观的修补Goldberg的压制观在概念系统范围之内进行,属于对语义冲突的调和,压制的施与者是语义(构式义),受压者是填充于构式的词汇。

Goldberg(1995:1)认为构式有义,独立于其中的词。

构式义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词汇进入构式必须接受构式义的限制。

二者关系可以用一个恰当的比喻来描述:构式义犹如一个模子,放入模子的成分可以千差万别,但是产品最终的形状必须相同。

这未免太绝对化了!而且,单纯构式压制解决的问题仅仅是语义冲突而对二者语义一致时的情况却描述得平淡无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 :1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6 x 2 1 )4— 0 1 7 10 6 5 (0 0 0 0 0 —0


引 言
煊 ,0 6 刘 宇 红 ,0 7) 20 ; 2 0 。本 文 采 用 Mi al c es h i ( 0 4 对压 制 的定 义 , 20 ) 即当构 式 的 形态 句 法 框
p an d fo li e r m t e e s e tv s f m eo y a d r m mai aiai n h p rp cie o t n my n g a t lz to .Th s a e n e r t s o sr c in c i p p r i tg ae c n tu t o
ga a , e n m , ao ’ M a dP s jvk ’ u l rcueit a e ea zdm tn m a e rmm r m t y y L k f S C n ut osy S ai s tr no n rl e e y y rm — o I e q at u g i o f
常常互 相 渗透 , 以严格划 分 , 难 本研 究 主张将这
不可 数词 义 。cf e的情 况 正 相 反 , 本 是 不 oe f 原
些语 言 现 象 统 称 为 压 制 ( 糅 合 ) 沈 家 煊 , 或 ( 20 ) 0 6 。本 文将在 分 析 当前 主要 的压 制 研究 观 点基 础上 , 它们 整合起来 , 立一 个广 义转 喻 将 建 框架 ( MF , G ) 以便 能 够 对语 言压 制 现象 进行 多 层次 、 多侧 面 的综 合 描述 和 阐释 。
(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京 10 9 ) 北 北 0 1 1

要: 压制(or o ) ce i 这一非常规语言现象早 已 cn 存在 , 些年来随着构式语 法的兴起得到 了更广 近
泛 的 关注 。转喻理 论认 为 , 构式观 对 压制 只给 出了语 法描 述 , 没有 关注 其心 理 过程 , 全 可 以通 过 完 传 统的 转喻 和语 法化 来对 压制进 行 解释 。尝试 建立 广 义转喻 框 架 , 构 式 语 法和 转喻 理 论 都 纳入 将
wo k t x l i h t n mi s g si ne e r o e p an t e meo y c u a e n Chi s .
Ke y wor s: o r in; o sr c in g a d c e c o c n t to r mma ; tn my; u la sr c u e u r meo y q a i t t r u
“ 制 ”( ori 压 ceco n)是 源 于 计 算 语 言 学 (utosy19 ) P sjvk ,9 1 的一 个 术 语 , e 泛指 语 言 形 式 和所 表 达 的语 义 功 能之 间 的一种 不 匹 配 现象 ,
如 Jh a p l o i si. iemeacf e onh sa pe nhs hr Gv o e . t f
可数 实 体 , 由于 出 现 在 可 数 名 词 构 式 aa / nN 中, 义 受 构 式意 义 的压制 而 成 为一 杯 咖 啡 这 词 样 的 可数表 达 。近几 年 来 ,压 制 ” 了语 言学 “ 成
领 域 中的一 个 新 术语 , 随着 构 式语 法 的兴 起得 到 了更 广泛 的关 注 ( c al ,0 4 2 0 ; 家 Mihei 2 0 ,0 5 沈 s
21 0 0年 7月
J 12 1 u.00
天津外 国语学院学报
Junl f i j oeg tde nvrt ora o a i F ri SuisU i sy T nn n e i
第 1 7卷第 4期
V0 . 7 No 4 11 .
论构 式 压 制 的转 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阐释
袁 野
架 和填 充 到 其 中 的词 条语 义 发 生 冲 突时 , 二 对
者所 进 行 的 协 调 , 常都 是 词条 语 义通 过 转换 通
来满 足句 法框 架 的制约 。这个 定义 兼顾 了常 规
ap 通常是可数名词 , pl e 表达一个有边界的实体 (agce, 8 ) 但却没有 出现在 hv / n Lnakr1 7 , 9 aeaa
N或 h v P。 构式 中 , 是 出现 在 h v a eN 。 而 a eN
构 式 中 ,p l ape的词 义 被压制 成苹 果 碎末 这 样 的
和非常规语法形式下人们对语 言的创造性使 用 , 括 对 原 有 词 汇 或语 句 意 义 进 行 扭 曲 、 包 转
喻、 重组 和戏 仿 等 。这 些 各种 形 式 的语 言 活 用
其 中。结合 L k f的 IM 理 论 与 P s jvk ao C ut osy的物 性结构 理论 , 汉语 中的 转喻 用 法进 行 了新 的 区 e 对
分 和 阐释 。
关键 词 : 压制 ; 式语 法 ; 构 转喻 ; 性 结构 物
Absr c Co r in h sa o e c te to t h e eo t a t: e co a rus d mu h a tn in wih t e d v lpme to o sr c in g a n fc n tu to r mma .Me o y r tn my t e r od ha t o sr c in a p o c s i a e uae fr c g i v o sr a s h o y h l s t t he c n tu to p r a h i n d q t o o nt e c n t l.Co r i n a b x i u e co c n e 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