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开放实验改革与探索_1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开放实验改革与探索发布时间:2022-05-26T06:20:35.181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2月3期作者:燕峰刘英义刘瑜解志文高旭陈永君胡素影徐凡[导读]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流程相对复杂,课时有限,教学难度大。
燕峰刘英义刘瑜解志文高旭陈永君胡素影徐凡(辽宁科技大学)摘要: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流程相对复杂,课时有限,教学难度大。
改革后增设了仿真实验项目和综合性实验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生产认知教学,并补充实例失效分析内容、改革实验考核方式等综合手段,形成“模型认知—仿真虚拟—实训操作”相结合的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实验教学新方法,大大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关键词:模型;仿真;实训;开放;机械实验实验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必需环节。
全流程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实验工艺复杂、仪器设备众多、实验时间长,指导导师很难全程参与,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在实验室进行此类实物实验教学往往存在很多限制因素,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因此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在不断更新。
为此在此类实验采用“模型认知—仿真虚拟—实训操作”相结合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充分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1我校工程材料类实验教学的现状机械类专业实验教学包括机械原理、液压控制等基础类实验课程及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计算机虚拟仿真、机械实训和机械综合等专业类实验课程。
这些实验课程知识面广,接触各种类型仪器机会多,所涉及的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都是学生以后从事各项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基础。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各门实验的教师只负责自己部分的教学,内容衔接不通畅,同时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差,只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也很少把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引入课堂。
学生普遍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吃力,从而对实验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失去兴趣,最终导致学习上的敷衍搪塞,降低了教学质量。
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学习心得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学习心得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是大三学生的一员了,距离毕业的时间已寥寥无几,课程也变得更加“高深莫测”,开始接触更多的专业课程。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这门课程。
作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我深知这门课程对我们的重要性,也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刚开课时,老师就给我们讲了这门课的重要性:身为测控专业的学生,以后绝对离不开质检方面的工作,而了解工程材料各方面的性能是必不可少的知识。
这门课程的知识点很多也很碎,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好的记忆,在课堂上耐心的为我们讲解各个知识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例子更好的诠释知识点,是原本可能会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变得鲜活起来。
课后,老师还会给我们布置下一堂课要记忆的重点,督促我们不要松懈。
而第二堂课会让我们默写上节课的重点,循环记忆。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记得更牢固,学的更扎实。
人类生活在材料组成的世界里,材料是我们赖以生存并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
而工程材料属于材料中的人造材料,主要指用于机械工程、建筑工程以及航空等领域的材料。
既然工程材料这么重要,当然首先要了解下它的分类了。
一:工程材料的分类工程材料按其化学组成分类,可以分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四类。
金属材料常指工业上所使用的金属或合金的总称。
金属及合金具有下列共同的特性:①固体状态下具有晶体结构;②具有独特的金属光泽且不透明;③是电和热的良导体;④强度高。
由于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加工工艺性能,能采用较简单和经济的方法制成零件,因此金属材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指水泥、玻璃、陶瓷材料和耐火材料等。
它们不可燃,不老化,而且硬度高,耐压性能良好,稳定性高,在电力、建筑、机械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以上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经人工合成的多相材料。
复合材料的组成包括基体和增强材料两个部分。
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材料成型教研室注重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是?引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正在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的地方本科高校——荆楚理工学院新开设的工科专业。
作者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保障和实施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针对专业型、职业型“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根据社会岗位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技能的要求,结合制造业发展与技术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较好的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体系为了适应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和市场对生产一线“工程师”的需求,通过加强各实践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按照培养工程素质和渐进的教学模式,以职业工程师培养为目标,构建“课内实验、综合实践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科技创新项目”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1]。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块化构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课内实验、设计实践、工程训练、科技实践、毕业设计等进行模块化构建。
1. 课内实验模块对所有专业课程的实验项目内容进行讨论,去除陈旧的、重复的内容,增加新的方法及实验内容,尽可能实现实验方法的多样性。
整合传统实验,在新版教学大纲中设置一些具有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特点的实验项目[1]。
2. 设计实践模块包括机械测绘实践、课程设计和机械类软件实训。
在方案设计、性能设计、系统设计中充分应用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等现代设计技术。
3. 工程训练模块包括传统加工(金工实习)、数控加工、材料成型等技术实践。
在传统成型与加工技术的基础上,重点训练数控加工、电火花加工、快速成型等先进制造技术的技能。
4. 科技实践模块按照因材施教、分类教学、引导学生健康个性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学生科技实践活动,通过学科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实践,增长和提高知识创新能力,把学生参加科研立项、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等作为培养和考察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2]。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
Eq u i p me n t Ma n u f a c t u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No . 1 , 2 01 4
在内容上 ,传统教学法注重知识 的传授 、技能 的训 练, 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离 , 学习 内容与工 作世界相脱离 ; 在方式上 , 被动 地接受式学 习、 灌输 式学习。而构建主义强调 以学生为 中心 ; 强调情境 、 经 验对 意义 建 构 的重 要 作 用 ,注 重 对 学 习环 境 的设 计; 强调 教 师 的引导 。
《 装备制造技术》 2 0 1 4 年第 1 期
《 工 程材 料及成 型技术》 课程 的 课 堂教 学方 法改革 的探 索
’
李
胜, 谢春 晓 , 钟 守炎
( 东 莞 理 工学 院机 械工 程 学 院 , 广东 东莞 5 2 3 8 0 8 )
摘 要: 《 工程材料及成 型技 术》 课 程是 大学本科机 械类 专业 的一 门重要的 学科基 础课 。结合 作者的教 学实践 , 以构建主 义理 论和 学习动机理论 为研 究基 础 , 打破传 统的教 学模 式 , 就《 工程 材料及 成型技 术》 课 程 的课 堂教 学方法的 改革作 了
深化“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
实践教 学仍 未 能 改 变依 附 于理 论教 学 的从 属 地 位 、 乏 课 堂 互动 交 流 以及 学 生 学 习的 积极 性 差 等 问题 。针 对 以上 问题 , 学 缺 以 生 为主 体 , 强化 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 为 目 , 以 标 以教 材 建设 为 基 础 , 实践 教 学改 革 为 重点 , 教 学 方 法 与考 试 方 法 的 改革 为手 段 以 以
集 中体现在 1 9 9 4年 1 月 , 国 工 程 教 育 协 会 ( — O 美 AS
EE) 表 的 题 为 《 对 变 化 世 界 的 工 程 教 育 》 1 9 发 面 、95
作 为 国 内 工 科 院 校 所 设 置 的 一 门 历 史 悠 久 的 技 术 基 础 课 ,工 程 材 料 及 其 成 形 技 术 基 础 ” 列 课 程 “ 系 在 培 养 学 生 工 程 意 识 、 新 思 想 和 运 用 规 范 的 工 程 创 语 言 和 解 决 工 程 实 际 问题 的 能 力 方 面 具 有 其 他 课 程 不 能 替 代 的 作 用 。我 校 的 “ 程 材 料 及 其 成 形 技 术 工
关键词 : 工程 材 料及 成形 技 术课 程 ; 程创 新 能力 ; 学改 革 工 教
中图 分类 号 : 6 2 G 4 文献标识码 : A
‘
文 章 7 —9 1 ( 0 1 1 —0 4 —0
作者 简 介 : 列子 利 ( 9 8 ) 男 , 东省 博 兴 县 人 ,副 教 授 , 事金 属材 料 及 其 成形 技 术 教 学科 研 工 作 。 16 一 , 山 从
重 视 学 生 工 程 实 践 的 传 统 , 工 业 企 业 保 持 了 长 期 与 密 切 的 联 系 与 合 作 , 年 来 对 课 程 改 革 上 特 别 强 调 近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探索
灞
多变 , 象的内容形象化 , 将抽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 《 术》 闻名达意 , 程主要 内容为丁程材料 和成形技术 , , 课 要求学生 通过该 课程的学习 , 获得常用零件毛坯 的加工T 艺知识 , 培养工艺分 析的初步 能力和结构 T艺性方 面的知识 , 因此 需要教 师将 材料 的成 分 、 组织 、 结 构和性 能间的关系给学生进行透彻地剖析讲 解。多媒体课件 中的动画 具有将概念形 象化 、 图形 化便于学生理解 和增 强记忆 的功效 , 是传 统 这
4结 语 .
教学过 程是由教 师 、 教学 内容 、 教学媒体 、 学生这 四个基本 要素组 成 的 , 四 个 要 素 又 构 成 了 教 学 结 构 。教 学 过 程 的 实 质 就 是 在 一 定 的 教 这 学环境下 , 教师借助教学媒体 , 采用适 当的教学方法 向学 生传 递教学 内 容, 同时不断接受学生和环境 的信 息反馈 , 将教与学 的双边活动有机地 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互动的过程l _ 1 。在这 个互动的过程 中 , 部的教学 外
学探索 。 1多 媒 体 教 学 形 式 .
有亲历 生产 现场 , 通过观 看铸件 、 但 锻件 、 焊接 件的教 学视 频 , 听讲 聆 解 ,能够看到现场实 习无法 看到的丁件 内部结构 ,以及动画的生动演 示, 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
圈
图 3体心 、 面心立方晶格致密度的计算 多媒体过多使用不利 于抽 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 教学借助 图 像、 视频 的直观性 、 形象性 , 过分强化 了学生的形 象思维而忽视 了抽象 思维的训练。图 3所示为体心立方晶格和面心立方品格致密度的计算 , 计算题的演绎仍需要粉笔 的板 书 ,教师根据幻灯片上标 出品格常数棱 边长与原子半径的关系 , 在黑板上 给学生演绎晶格致密度 的训‘ 算方法 , 刺激学生的抽象思维 , 可以取得 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 技术运用在课 程教学中不宜过滥过乱 , 助长学生的惰性。在 使用多媒体 教学 的《 工程材料 与成形技术 》 程 中, 数学生会放弃 做 课 多 课堂笔 记 , 这对 课后和考前的复习是非常不利的。作者在教学过程 中也 发现学生不 善于记笔记 , 对大屏幕显示 的整页内容无所适从 . 知道 记 不 什么好f, 2为此 , 1 作者将关键词用重点颜 色突出显示 , 整页 内容保 留关 键 词的关键句 , 时同时要求 同学们学 会做 笔记 , 授课 记下关键词 在书本中 标记关键句 , 对章段 内容提纲挈领方便课 后复习。
工程材料及其成形基础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的 能力,同时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以适应培 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021/2/26
5
三、课程主线
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分为材料基础、热加工技 术基础、冷加工技术基础等三个模块:
工程材料及其成形基础
材料基础
2021/2/26
热加工技术
冷加工技术
6
2021/2/26
18
1. 材料选择 一般传动齿轮应选择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如
45或40Cr。 对于高速、承受冲击载荷的齿轮,可选择渗碳
钢,如20Cr或20CrMnTi。
2. 毛坯成形 大量生产时可采用模锻成形,直径在100mm以 下的小齿轮也可用圆钢锻造成形。
2021/2/26
19
模锻齿轮工序
22
2021/2/26
23
2021/2/26
24
2021/2/26
25
2021/2/26
26
2021/2/26
27
2021/2/26
28
2021/2/26
29
战国.曾候乙编钟
2021/2/26
30
2021/2/26
越王勾 践剑, 春晚期,
距今 2400 多年
31
如,对相关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学习,通过 课堂教学不易理解,可通过现场拆装来解决。
2021/2/26
13
(4) 注重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的习题课和讨论课是本课程的重要 环节之一。结合生产实际,讲解典型例题,鼓励 学生之间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和步 骤的讨论。
如,采取如“智力竞赛式”或“两军对垒式” 式的课堂讨论。
《工程材料》课程改革与实践
《工程材料》课程改革与实践《工程材料》课程改革与实践《工程材料》课程改革与实践张向阳蒋慧琼崔慧敏赵北龙摘要:《工程材料》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由于内容庞杂且理论实践性较强,学生普遍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影响学习积极性。
针对这一问题,作者在多年的理论实践中,对该课程进行深刻反思,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材料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工程材料》是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机械电子等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
但多数学生反映该门课程比较难学,究其原因主要与这门课程的特点有关:首先,该课程知识内容广泛,介绍的工程材料种类繁多,每种材料均涉及大量的术语和概念,给初学者带来较大的难度;其次,该课程理论性强,相关理论自成系统,体系缜密;再者,该课程实践性强,许多材料工艺直接与生产实践挂钩,有的甚至就是实际经验的总结,这对实践经验和系统理论都欠缺的学生而言,进一步增大了学习的难度;再加之有些微观结构看不见摸不到,学生感到该课程太抽象、枯燥乏味,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挫败,影响教学效果。
为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人在多年的理论实践中对该课程进行深刻的反思,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归纳类比、启发教学、课堂讨论、实际案例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环节的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一)归纳类比法由于《工程材料》课程的基本理论较深奥,学生之前的知识建构中没有相应的认知同化点,需要理解记忆的概念定义很多,为了让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这些艰深的内容,进行“有意义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归纳类比法将教材中分散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比较和总结,便于学生学习理解。
譬如在学习铁碳相图,讲解铁碳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时,为使学生在“成分一组织—性能”之间建立起联系,画出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一性能的对应关系图表,通过图表的介绍与讲解,逐步归纳出三者间的内在联系。
预就业培养模式下材料成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按照 现行 的教 学计 划 , 专业公 共基 础实 践环 节 的顺 序依 次为 金工 实 习 ( 机械 制造 工程 训 练 )认识 、 实习、 机械 设计 课程 设计 、 现代 加 工技术 实践 ( 见表 1 。但 是这 样 的安排 有些 不够 合理 , ) 有必 要将 专业 公 共基 础实 践 环 节安 排 在 大 三 分 方 向前 。特别 是
8 6
2 1 年 6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02 月
第4卷 1
第 1 期 1
预 就 业 培 养 模 式 下 材 料 成 型 专 业 实 践 教 学体 系 的 改革 与探 索
江 星莹 , 高诚辉 , 晓翔 , 杨 向红 亮
( 福州 大学 机 械工 程及 自动 化学 院 , 福建 福州
300 ) 5 1 8
中 图分类 号 : 6 1 G 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2—1 1 (0 2 1 —0 8 —0 17 6 6 2 1 )1 0 6 4 大类进 行培 养 。
福 州大 学机 械 工 程 及 自动 化 学 院 一 直 以来 致
力 于学生 的综 合能 力培养 , 后进行 了一系列 的实 先 践教学 改革 , 点 加 强 了学 生 的实 践 能 力 、 计 能 重 设 力 以及 创新 能力 的培 养 , 建 了“ 构 机械 工 程 实 践 教
其次 , 专业 3个 专 业 方 向在 大 一 、 二 的基 础课 本 大
学 习 阶段 没有 差别 , 是在 专业方 向课 上却 截然 不 但 同, 这便 造成 “ 堂教学 效率 低 ” — 同样 的上课 课 课 — 时 , 生数 较 少 , 个 方 向不 足 2 学 每 0人 , 且在 实 习 而
业 , 盖 了液态 成形 、 接成 形 、 涵 连 塑性 成 形 及模 具 3 个方 向的大专 业 , 而本 专业 的实 习安排 依 旧是延 续 了原 来热 加工 专业 的实 习方 式进行 , 年来 凸显 其 近 弊端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教案
教案
20 07~ 20 08学年第1学期
学院、系室机械工程系
课程名称材料与成型技术专业、年级、班级工业工程06级主讲教师庄哲峰
福建农林大学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可以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4节课)设计编写。
教案编写说明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
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5、教学方式、手段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
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7、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8、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编号:1
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编号:3
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图2.17. 六种典型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
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材料性能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文章首先介绍了课程背景和现状,分析了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然后提出了一系列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包括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
接着对这些改革方案进行了具体的实践与效果评估,结合案例分析展示了这些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最后进行了教学总结与展望,强调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总结,可以为其他类似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实践、效果评估、案例分析、教学总结、展望、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教学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重要课程,材料性能学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材料性能学课程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要求。
开展《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将从课程背景与现状、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估、案例分析以及教学总结与展望等几个方面探讨《材料性能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通过对比分析和案例研究,将揭示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材料性能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促进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课程背景与现状《材料性能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掌握材料的基本性能、测试方法和材料性能参数的计算等知识。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传统的《材料性能学》课程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内容较为单一,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二是教学方法相对传统,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以考试为主,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工程材料”课程在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工程材料”课程在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作者:徐怡,王琳,赵素晶,韩林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3年第44期[摘要]随着新工科建设工作的推进和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传统教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高等工程教育需要进行全面、深刻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创新人才。
以“工程材料”课程建设为例,针对教学改革目标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围绕强化学生价值塑造、理论教学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实践教学按层次递进等方式,对工科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明晰了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工程材料”课程结合学校“中国灵魂、国际视野、河海特质”的人才定位,以“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能创业、河海特质”的人才培养为目标,立足河海大学学科优势,聚焦水利、土木等行业的材料前沿和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培养能解决实际工程中材料问题的专业性人才。
[关键词]工程材料;一流课程;新工科[基金项目] 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强度/刚度变化条件下UHPC徐变行为与预测模型研究”(52178203)[作者简介]徐怡(1980—),女,江苏南通人,博士,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工程材料研究;王琳(1988—),女,江苏盐城人,博士,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工程材料研究;韩林(1984—),男,山东淄博人,博士,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工程材料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44-0066-04 [收稿日期] 2022-08-18引言2016年,新工科概念提出后,教育部高教司经过反复研讨、调研和论证,于2017年正式推出“新工科”计划,并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的新工科建设“三部曲”[1]。
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工科优势高校组、综合性高校组和地方高校组都积极响应与启动新工科建设战略[2-4]。
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成型技术》课程改革探索
一
容 多 和学 时少 的矛 盾 凸显 。为节 约学 时 ,对课 程 的实 践环
教学环节一再压缩 , 甚至取消。 ( 2 ) 具备实践教学条件 , 但理 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这种现象是受实践教学场地 、 设 备 的数量等限制 , 无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衔接 , 结 果造成要么是没有理论基础就先进行 了实践教学 ,要么是 学过了理论 , 但理论与实践教学时间不匹配 , 学生到实施实 践教学环节时已对理论 内容遗忘了。( 3 )实践操作简单模 仿 ,导致学生学习的 自主性丧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 因主 要是出于操作性与安全性考虑。用于材料成型技术的很多 设备是很昂贵的, 设备调试非常复杂 , 学生缺少操作经验 , 很容易造成设备故障甚至损坏 ,并具有一定危险陛。为了 避免 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和保障设备安全 ,一些院校对材料 成型技术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完全模仿老师的操作动作 , 进 而完成简单产品的加工工艺过程 ,学生操作 的每一步都受 到严格的约束, 其结果是学生感觉 自己像木偶 , 完全没有 自 由, 久而久之势必丧失学习的 自主陛, 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 材料成型技术课程理论抽象 ,最佳的教学环境是在真 实加工环境中进行授课 , 边实践边讲解理论 , 通过对理论 的 学习指导实践操作 ,反过来通过亲 自操作 、观察来对深奥
2 O1 4年 3月 第 1 0期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 D UC ATI O N TE AC HI NG F OR UM
Ma r . 2 O1 4 N O. 10
《 材料成型技术》 课程改革探索
白 斌, 徐秀玲
沈阳 1 1 0 1 3 6 ) ( 沈 阳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 院, 辽宁
[ 6 1 _ E青 , 顾晓薇 任凤 玉, 等. 采矿 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 究
整理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习题含答案
文件编号:18・DD ・26・51・A0X2040251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课□ E攵纟因20文件编号:18・DD・26・51・A0 X2040251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Moulding Technology Foundation课程编码:X2O4O251学时数:48其中实践学时数:4 课外学时数:学分数:3.0适用专业:机械设讣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一、课程简介《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与先修课程《工程训练》、后续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共同探讨机械制造全过程——即从选择材料、制造毛坯、直到加工出零件所涉及的各个方而内容。
要求学生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一般知识,掌握常用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与加工工艺之间的关系及苴用途,使学生具有合理选用材料、正确确左加工方法的能力,并初步掌握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设计、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工程材料的结构与性能1.教学内容晶体材料的原子排列;合金的晶体结构:工程材料的性能2.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晶体结构及缺陷的形式:单晶体和多晶体:相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固溶体和化合物性能:机械性能的概念:材料物理化学性能的概念:陶瓷和髙聚物的结构(2)理解部分:刚度、强度、塑性、韧性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应用:材料工艺性能的含义(3)掌握部分:晶体结构缺陷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合金的相的种类及对性能的影响;硬度的测量、表示方法及应用(4)熟练掌握:材料强化方式3.重点和难点(1)重点:金属的三种典型晶体结构;实际金属中的三类晶体缺陷:合金的相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Os、©b、§、Ok、HB、HRC及与材料之间的关系(2)难点:材料强化方式(二)金属材料的凝固与固态相变1.教学内容金属结晶过程的基本规律;二元合金相图的分析:铁碳相图的分析: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转变2.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金属结晶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铁的同素异构转变:二元相图的意义和基本类型:钢在加热时的转变(2)理解部分:细化晶粒的方法;二元相图的基本类型和结晶过程特点:相图与材料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之间关系;连续冷却转变曲线;钢在冷却时的转变产物及性能特点(3)掌握部分:杠杆定律:匀晶相图:共晶转变:包晶转变;共析转变(4)熟练掌握:铁碳相图的规律及应用3.重点和难点(1)重点:铁碳合金的基本相:碳钢室温下的平衡组织组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铁碳相图的应用(2)难点:铁碳相图(三)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1.教学内容金属的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回复与再结晶:冷、热变形:金属的可锻性2.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单晶体与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特点;加工硬化现象:残余应力的危害及消除(2)理解部分: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与性能的变化:金属可锻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3)掌握部分:加工硬化现象的应用:回复与再结晶的特点:冷、热变形的对比:纤维组织对性能的影响及应用(4)熟练掌握:无3.重点和难点(1)重点:加工硬化现象的应用:回复与再结晶的应用:冷、热变形的选择:纤维组织对性能的应用(2)难点:无(四)金属材料热处理1.教学内容钢的热处理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渗碳、感应加热表面淬火)2.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热处理的分类及工序安排;固溶处理和时效强化:热处理零件结构工艺性: 先进热处理工艺;渗氮的特点和应用(2)理解部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工艺;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参数选择;渗碳过程(3)掌握部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渗碳、感应加热表而淬火的目的、组织及应用(4)熟练掌握: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渗碳、感应加热表而淬火的目的、组织及应用3.重点和难点(1)重点: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渗碳、感应加热表而淬火的目的,组织和应用(2)难点:无(五)金属表面改性处理1.教学内容金属表面改性处理的目的、意义、特点和方法2.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金属表而改性处理的意义(2)理解部分:转化膜、电镀、离子沉积、热喷涂、涂装、表而着色等工艺的特点和应用场合(3)掌握部分:无(4)熟练掌握:无3.重点和难点(1)重点:无(2)难点:无(A)金属材料1.教学内容合金钢的槪述;合金元素的作用:结构钢;工具钢;特殊性能钢:铸铁2.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合金钢的分类、编号方法、化学成分和主要用途:特殊性能钢(主要是不锈钢)的性能特点、热处理工艺及主要用途:有色金属和新型金属材料(2)理解部分:合金元素对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规律(3)掌握部分:工具钢、灰铸铁的性能特点及应用;弹簧钢、轴承钢、易切削钢成分、性能特点及主要用途(4)熟练掌握:普通碳素结构钢和普通低合金结构钢、调质钢、渗碳钢成分、性能特点、热处理工艺、典型牌号及应用3.重点和难点(1)重点:普通碳素结构钢和普通低合金结构钢、调质钢、渗碳钢成分、性能特点、热处理工艺、典型牌号及应用(2)难点:无(七)铸造1.教学内容合金铸造性能;砂型铸造工艺;特种铸造;铸件结构设计;常用合金铸造生产2.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特种铸造的特点和应用:铸造技术新进展(2)理解部分:砂型铸造工艺选择(3)掌握部分:砂型铸造工艺和常用合金的铸造生产(4)熟练掌握:合金的铸造性能:灰铸铁的铸造性能:铸件结构设汁3.重点和难点(1)重点:合金的铸造性能:灰铸铁的铸造生产:铸件结构设计(2)难点:无(八)压力加工1.教学内容自由锻;模锻;板料冲压:压力加工件结构设计2.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自由锻的工序;模锻的工序;挤压、轧制、拉拔方法;塑性加工新进展(2)理解部分:自由锻、模锻的特点及应用:板料冲压的工序、特点及应用(3)掌握部分:自由锻工艺规程制订:模锻工艺规程制订(4)熟练掌握:压力加工件结构设计3.重点和难点(1)重点:压力加工件结构设计(2)难点:无(九)焊接1.教学内容电弧焊:电阻焊:摩擦焊:焊接件结构工艺性: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2.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电阻焊、摩擦焊、压力焊的特点:焊接技术新进展(2)理解部分:电弧焊接基本原理;焊接接头形式;铸铁的焊接:铜、铝合金的焊接(3)掌握部分:电弧焊方法及应用;碳钢和合金钢的焊接性(4)熟练掌握:焊接结构设汁3.重点和难点(1)重点:电弧焊方法及应用;碳钢和合金钢的焊接性:焊接结构设计(2)难点:无(十)机械零件材料及成型工艺的选用1.教学内容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选用的基本原则:具体成型方法及改性工艺的选用:典型零件的材料及成型工艺选择2.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无(2)理解部分:无(3)掌握部分: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选用的基本原则;具体成型方法及改性工艺的选用(4)熟练掌握:典型零件的材料及成型工艺选择3.重点和难点(1)重点:典型零件的材料及成型工艺选择(2)难点:无四、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五、课程其他教学坏节要求(一)实验教学课:实验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显微分析要求:观察和识别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掌握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实验二碳钢热处理的性能与组织分析要求: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掌握含碳量.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了解碳钢热处理的基本组织。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工程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工程材料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成为重中之重。
《工程材料》课程作为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实验设备陈旧、实验内容落后、实验过程单一等,导致学生对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高。
为了促进《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本文将结合新工科背景,探索《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相应措施和实践经验,希望能够对相关工程材料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在新工科背景下,学校和教育机构纷纷提出了加强工程实践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
《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作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受到了更高的重视。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特点和需求,以期找到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模式。
1. 多学科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程材料科学日益趋向于多学科融合的方向,涉及到材料科学、化学、物理、机械等多个学科知识。
工程材料实验教学需要引入多学科融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2. 实践性强《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需要具备强烈的实践性,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深入理解材料的性能和特点。
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导向新工科要求工程教育走向创新型人才培养,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需要突出创新导向,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和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在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需要结合多学科融合、实践性强、创新导向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思路和措施,以期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应该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各种机械类高职,本科专业先修课程:工程力学,机械制图,大学物理,工程力学本课程使用教材:《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该教材为21世纪机械类课程系列教材,由鞠鲁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暂定,试用)本课程学分:3.5 学时:60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主要学习机械工程中常用的各种工程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各种工程材料的简要性能及其成形方法(热处理,铸造,锻压,焊接,非金属材料的成形等)。
由于该课程实践性很强,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该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必要时应该组织学生到相关工厂参观生产现场,或者组织学生观看生产现场的实况录像。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及学时分配学时分配:(建议)绪论 2 学时第一章工程材料18学时第二章铸造成形9学时第三章锻压成形9学时第四章焊接成形8学时第五章非金属材料及成形8学时第六章快速成形4学时第七章零件毛抷选择0学时总结及机动2学时各章的主要讲授内容:绪论2学时简要的介绍目前在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各种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种类及其成形的方法,以及当前的研究方向。
第一章工程材料18学时重点讲授:各种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固体材料的性能指标;金属材料的结构;金属的结晶;二元合金;铁碳合金;碳钢;铸铁;钢材热处理;合金钢;以及各种非铁金属材料。
第二章铸造成形9学时主要讲授:铸件的成形原理;砂型铸造方法;各种特种铸造方法;目前的铸造发展趋势。
第三章锻压成形9学时主要讲授:金属材料锻压工艺中的锻造加工工艺(包括:自由锻,模锻和胎模锻等);板料的冲压加工工艺(包括冲裁加工,弯曲加工,拉深加工等);以及目前的锻压新技术。
第四章焊接成形8学时主要讲授:金属材料的焊接加工原理,常用的焊接加工方法;陶瓷材料的焊接方法;材料的切割分离加工;胶接加工以及目前焊接加工的新发展。
独立学院《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 : 独立学 院 ;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 实践教学 《 ;
中 图 分 类 号 : B3 T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 编 号 : 622 3 (0 0 0 - 3 -3 1 7 -44 2 1 )20 40 0
第 9卷 第 2 期 2 1 4月 0 0年
常
州
信 息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VO . 2 1 NO 9 Apr 2 0 . 01
J u a fCh n z o Vo a in l l g fI o ma in c n l g , o r lo n aghu c to a Co l eo nf r to Te h o o s e
及 问题
1 《 .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 1 课程教学特点
《 工程 材料及成形技术》 课程是一 门包含金属 学、 热处 理原理 、 坯成 型技 术 以及金 属 材 料 、 毛 非金 属材料、 成形工艺 等内容的专业基础课程, 内容广 ,
但是课 时数 有 限 。其特 点 是 基 础理 论 微 观 并抽 象 ,
收稿 日期 :0 00 —8 2 1-31
在办学 目 标上定位于培养高素质 的应用型人才, 然
而在 《 工程 材 料 及 成形 技 术 》 程 教学 上 一 直 采 用 课 了母 校 的“ 学术 型 、 研究 型 ” 为主 的培 养模 式 。随着 教学 的不断 深入 , 问题也 越来越 多 : 首先在 生源和培 养 目标上 有差 异 。“ 三本 ” 生 入 学 成 绩 与母 校 学 学 生有一 个大 的差距 , 理论基 础较 差 , 在学 习理论 学生 时感觉 很吃 力 ; 母 校是 以 “ 术 型 、 而 学 研究 型 ” 才 人
工程材料与热成形技术课程实践-工程材料论文-工业论文
工程材料与热成形技术课程实践-工程材料论文-工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高等工程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课堂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是决定高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高等工程教育的课堂更偏重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而我国大学工程教育普遍存在“强调工程科学、软化工程实践、产业需求”状况,课程目标工业需求、课程结构分离工程能力、课程内容偏离工程实践;课堂教学只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被广泛使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
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的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除了掌握传统的技术能力外,还应具备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较强的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灵活应变、信息处理等非技术能力。
在这些能力方面,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现状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要想完全改变现状、缩小差距,需要社会、学校等方方面面的持续改革。
在近期,部分的改进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来实现,采取的措施就是引进翻转课堂教学。
在翻转课堂中,典型的课堂讲解时间由实验和课内讨论等活动代替,而课堂讲解则以视频等其他媒介形式由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完成。
翻转课堂将普通课堂中的讲授移到课外进行,课堂内通过实验、项目训练、研讨、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实践者,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锻炼。
教师则由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演员”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导演”和学生身边的“教练”,学生则由讲台下被动接受的“观众”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工程材料与热成形技术”课程涉及材料的组织、性能及其应用、热成形技术、热加工工艺设计等内容,是机械类学生重要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是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培养学生具有应用创新能力的综合训练课程,在机械类人才的培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收稿日期:2017-12-05作者简介:丁晓非(1966-),女,大连海洋大学,教授(博研),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材料的失效分析及寿命预测以及海洋生物材料。
一、目前课程的考核方式介绍由于高校扩招人数越来越多且资源有限,使得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师生比例相差悬殊。
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果让一个教师考核100多名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因此只能期末一考定成绩了。
这样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似乎是为了最后的考试,结果就产生了学生答疑的目的是套教师的考题,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很普遍。
考试最后一张卷,受时间、形式等条件的限制,使得考试形式单一,学生成了背书、背题的机器,忘记了教育的宗旨。
标准化考试有一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人为误差小,但客观性试题偏多,主观性试题少,答案大多是唯一的,这影响了学生主动思考的动力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且《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特别要求学生在实践案例分析中准确、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现象或提出案例解决方案。
学生能否具备这方面的能力需要在平时的训练及不同方式的考核中做检查。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要加强平时的讨论及小组的合作以及实践环节的训练。
虽然许多教师都意识到了目前的考核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但真正地下决心改革其考核方式还面对一些困难。
但是如果不改革,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就难以得到提高,甚至有下滑的可能,因此改革事在必行。
为此,先以小班为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加以传播和实施。
经过研讨及向同行学习,树立了课程考核改革目标及具体改革措施。
二、改革目标和措施1.改革的总体目标。
考核方式多样化,内容涵盖面广,重点突出。
考核内容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前提,使学生在平时就养成主动思考和质疑的习惯,培养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需要教师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微课、反转课堂、网上作业、群里讨论课等,根据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有理有据的考核方式让考核更加公开、科学和客观。
2.具体改革措施。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本次改革主要是提高考核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多样化。
具体如下:(1)平时成绩,包括作业、网络讨论课、手机微信下课前10分钟小测验等。
(2)实践环节,包括实验方案设计、预习报告、实验过程考查、选做题目等。
另外,还增加了大创项目(跟此门课程相关的)等各种竞赛的附加分。
(3)期末考试,以主观题为主,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1.对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影响。
考核形式的改革一定要求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都随之改变。
我们采用课堂讨论、实例分析、小组答辩、课程论文、文献综述、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
例如:(1)案例引领,启发式教学。
每一章节都用案例开头,启发式引领学生思考案例中所发生的现象后面的原因。
(2)实际案例作为作业内容。
所留作业综合性及应用性的题目所占比例较大,且后面的题目一定要用到前面的知识点,学生的作业答案也很容易观察出其理解的深浅。
对共性错题课后随时讲解。
(3)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及时、灵活。
充分利用现代交流手段,如在班级建立群,留的作业会在群里发布,不占用课堂时间,作丁晓非,谢忠东,施伟,马先英,武立波(大连海洋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摘要:本文通过《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这门课程的考核机制的改革及实践总结,得出考核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等,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对良好学习风气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改变传统的一考定成绩,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结合,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才能稳步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才能为社会输送出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科学性;合理性;多样性;知识和能力;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3-0176-02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Assessment Reform for 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Material and Forming TechnologyDING Xiao-fei,XIE Zhong-dong,SHI Wei,MA Xian-ying,WU Li-bo(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Power Engineering,DaLian Ocean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23,China)Abstract: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assessment mechanism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forming Technology"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e conclusion was drawn that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aking shape of a good learning style if the examination content is scientific,rationality,diversity and flexibility of examination methods.Only when the traditional test results are changed and the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ability are valued,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to learn is improved.Only when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s increased steadily,the qualified personnel can be delivered to the society.Key words :scientificity;rationality;diversity;knowledge and ability;teaching quality业的讲解讨论也会在群里。
(4)学知识与做人、做事相结合。
将做人、做事之道理与课堂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科学是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材料的发展史也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史,材料的许多知识蕴含着人生道理。
将课上材料的内容与人生哲学适当、适时地融进讲授内容中,这不但使教学内容容易理解,也在做人、做事的道理中让学生找到了“理论依据”。
2.对考核方式及考核内容的影响。
此门课程包括两个部分:(1)基础理论:对于课程中定理、定律或多年来行业沿用且较好地适用于该行业的核心知识进行检查考核。
对综合性、全局的问题能够从图书馆、文献和网络中寻求答案和解释,并引导学生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前人的结论进行客观分析。
(2)实验能力:注重基本的实验原理、基本的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并对实验中的现象加以解释和对理论的印证,通过以上训练来考查学生选择材料及工艺的能力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既要考察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是否稳固,同时也要对学生认识分析、综合运用和评价创新等能力进行全面检查,促使学生在培养自己综合能力上下功夫。
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工程材料”课程考核应主要放在深化知识、夯实基础和提高能力上,兼顾分析运用、综合创新等能力的检查,增加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内容的比重,就教师给出的实际问题,考核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及具体实施的能力。
首次对学生考核权重分配为:作业30%,实验20%,小论文10%,实验选择项目点10%,期末30%,课堂讨论作为补充分,弥补前几项的一些缺失和失误。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我们对于一些基本概念更应注重学生的理解,平时作业及考核的题目,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去解释实际现象,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期末考试中,以主观题为主,且期末考试是对这门课一学期学习的总结,题目以锻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些题目只有在深刻理解课程的核心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消化吸收了基本知识才能够在回答问题时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逐层分析深入的能力,甚至有独到的见解,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逻辑思维严密的前提下,敢于创新思维的精神和能力。
对于考试题目的分配,应该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核心(60%),这是教学的基本目的,在此基础上为综合性的问题(30%),而更高的层次的考测内容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解答(10%)。
对于平时的考核,以作业和章节测验为主,这样可以督促学生把功夫用在平时。
四、分析、总结考核作为教学手段的一部分,在教与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考核的内容到考核的形式以及考核的结果,决定了教育工作者要据此结果综合分析来适时、科学地调整培养方案,制定培养大纲,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个考核方式的好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心态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教学内容是否适应市场需要和未来行业发展。
专业基础课程的考核应该是检查知识和考查能力并重。
专业基础课与基础课相比,应加大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将能力培养的任务细化分解到平时的实验和作业中去,相应的成绩应参与课程总成绩评定,例如课程论文、撰写调查报告和完成实验报告等。
注重平时,包括平时作业的设计、平时测验注重知识的渐进理解和运用。
通过作业和平时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并对学生中感到困难的问题利用业余时间和网络课堂加以解释,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考核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的教学效果,因此其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对于应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在考核上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此前提下,加强考核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避免出现不公平的现象,需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1]徐蕾艳.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文教资料,2105,(06),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