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目录1. 知识点一:物体的三种状态2. 知识点二:冰的融化和冰的凝固3. 知识点三:水的沸腾和水的凝固4. 知识点四:空气的存在和测量5. 知识点五:鱼的生活性知识点一:物体的三种状态物体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 固态:物质密度大,形状不易改变。
例如:石头、木块等。
- 液态:物质密度较小,形状可改变。
例如:水、果汁等。
- 气态:物质密度非常小,形状可改变。
例如:空气、烟雾等。
知识点二:冰的融化和冰的凝固- 冰的融化:当温度升高时,冰会变成水。
这个过程叫做融化。
例如:冰袋中的冰块变成了水。
- 冰的凝固:当温度降低时,水会变成冰。
这个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将水放进冰箱里,水会变成冰。
知识点三:水的沸腾和水的凝固- 水的沸腾:当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会变成蒸汽,并冒出许多气泡,这个过程叫做沸腾。
- 水的凝固:当水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液态变为固态,这个过程叫做凝固。
知识点四:空气的存在和测量- 空气的存在:空气是无形的,人们不能直接看到它的存在。
但我们能感受到空气的存在,例如:风、呼吸等。
- 空气的测量:可以通过气温计来测量空气的温度,通过湿度计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知识点五:鱼的生活性- 温度对鱼的影响:鱼喜欢生活在水温较适宜的环境中,如果水温过高或过低,鱼会生病或死亡。
- 水中的氧气:鱼需要呼吸氧气,它们通过鳃来吸收水中的氧气。
如果水中的氧气含量太低,鱼就会窒息。
以上是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希望这份文档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必备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 1. 多种多样的食物必备知识点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中关于“多种多样的食物”的必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日常生活中的食物种类丰富性:日常生活中的食物非常丰富,包括各种主食、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等。
常见食物:如米饭、馒头、面条、牛奶、炒白菜、土豆丝、牛肉、鱼肉、鸡肉等。
二、食物的分类按照来源分类:动物类食物:如牛奶、牛肉、鸡蛋、鸡肉、鱼肉等。
植物类食物:如米饭、面条、馒头、土豆丝、炒白菜等。
其他分类方式:还可以根据食物的加工方式、营养成分等进行分类。
三、食物的生产过程以大米为例:大米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包括育秧、插秧、稻谷成熟、收割稻谷、晒稻谷、加工成大米、做成米饭等步骤。
其他食物:如馒头,其生产过程包括播种、麦苗生长、麦子成熟、收割麦子、晒麦子、加工成面粉、做成馒头等。
四、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营养成分:食物中主要包含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矿物质等。
具体食物举例:含脂肪较多的食物:花生、芝麻、肥肉、核桃等。
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瘦肉、鱼虾、鸡蛋、豆制品等。
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瓜果和蔬菜,如西瓜、冬瓜、苹果、葡萄、白菜、萝卜等。
含钙丰富的食物:牛奶、大豆、虾米、海带等。
含铁丰富的食物:猪肝、瘦肉、菠菜等。
含碘丰富的食物:海带、紫菜等。
五、食物的营养价值能量提供:脂肪和淀粉为身体提供能量。
身体组成: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
其他作用:维生素、钙、铁、碘等也是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各自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
六、食物检测与识别碘酒检测淀粉: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后通常会变蓝。
其他检测方法:如含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含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时会产生像烧头发那样的气味(烧焦味)。
七、健康饮食习惯均衡饮食:合理安排一日三餐,注意荤素搭配,每天吃适当的蔬菜和水果,以获得全面营养。
饮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要定时,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吃不干净、过了保质期的食物。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水》知识复习要点1-1《水到哪里去了》1.(常温)状态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2.水变成水蒸气是有(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3.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蒸发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的速度)等因素有关。
4.蒸发(面积)越大、(温度)越高、(风力)越大,水蒸发得越快。
5.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
不同点:水蒸气是气态的水,看不见、摸不着,可以被压缩。
水是液态,看得见、摸得着,不能被压缩。
1-2《水沸腾了》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是(100℃),且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2.使用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的酒精的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和三脚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加热要用(外焰)。
4.水沸腾过程中会看到什么现象?答:沸腾时水上下剧烈翻滚,还会产生大量白雾。
1-3 《水结冰了》1.水温在(0℃或者0℃)以下就会结冰,体积(变大);温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化成水,体积变小。
2.冰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冰还是水,是固态的水,本质没变。
3.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4.碎冰里加(盐)可以使温度更低。
5.冰和水有那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他们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不同点:水是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冰是固体,硬、光滑,会浮在水面,水结冰后体积更大。
1-4 《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或者冰的温度升至(0℃)时,冰开始融化,融化过程中会从周围吸收热量。
2.加快冰块融化的方法:一是把冰块放到温度高的地方。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
本文档总结了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包括以
下内容:
1. 太阳和月亮:介绍了太阳和月亮的特点,以及它们对地球的
影响,如太阳的光能和热能,月亮的引力等。
2. 四季变化:说明了四季交替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地球绕太阳
公转所引起的。
同时介绍了春夏秋冬的特点和感受。
3. 自然界中的天气:介绍了天气的概念和天气变化的原因,以
及各种天气现象的特点,如晴天、多云、雨天等。
4. 动物和植物的生长:解释了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包括播种、发芽、生长和变老。
同时介绍了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5. 物体的运动:探讨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原因,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等。
6. 人体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介绍了人体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和运动器官(骨骼、肌肉、关节、神经),并说明了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可以了解到自然界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现象,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小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最全整理)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一、空气占据空间吗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
3.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筒里会看得更清。
推动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松手,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用大一点力气推动活塞再松手,活塞会反弹回原来的位置。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
二、空气有质量吗1.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2)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2.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3.17世纪,伽利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4.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 克,相当于3 枚回形针的质量。
5.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三、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2.取暖器、热气球、孔明灯等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3.制冷空调或冷藏柜应放在房间的上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下降,降低室内气温;取暖器或暖气片应放在房间的下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6.制造风的方法:扇扇子、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7.空气的性质: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有质量、可以流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一、土壤的成分1.土壤的含义: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易错知识点及错题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易错知识点及错题
以下是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的一些易错知识点及可能的错题:
易错知识点:
1. 物质的变化:学生可能无法准确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如水结冰,而化学变化则会生成新的物质,如铁生锈。
2. 生物链:学生可能无法理解生物链的概念,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3. 植物的生长:学生可能无法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包括种子、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错题示例:
1. 判断题:水结冰是化学变化。
(×)
2. 选择题: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水结冰
B. 铁生锈
C. 纸燃烧
答案:A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或教辅,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3.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4.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6.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7.可以借助指南针确认方向。
8.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
9.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0.生活中,我们通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0级烟柱直冲天,1级轻烟随风偏,2级轻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枝摇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6级举伞步行难,7级迎风走不便,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级、12级陆上很少见。
11.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晴:云量不超过二成;少云:云量不超过四成;多云:云量不超过八成;阴天:云量超过八成。
12.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根据24小时的总降雨量可以分为6个等级:小雨0-10、中雨10-25、大雨25-50、暴雨50-100、大暴雨100-250、特大暴雨250以上。
13.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称为该地一年的总降水量。
制作简易雨量器,需要准备平底直筒的透明杯子、透明塑料尺、双面胶等。
15.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16.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17.防范暴雨的方法:①关注气象部门关于暴雨的最新预报②在房屋门口或地下是出入口放置挡水板或沙袋③及时清理城市、小区的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管道畅通。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自然界中的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1.1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1.2 物质的颜色、形状、重量等性质2. 物质的变化2.1 溶解、融化、汽化等物质的变化过程2.2 物质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3. 能量的传递与转化3.1 风能、水能、太阳能等能量形式3.2 火的形成与燃烧的能量转化第二部分:大自然中的现象与过程1. 灾害与保护1.1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原因与影响1.2 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 季节与气候2.1 春夏秋冬的原因及气候特点2.2 暖气与冷气的形成过程3. 水循环与空气循环3.1 水循环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2 空气中的水蒸气的生成和降水的形成第三部分:生物世界1. 植物1.1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方式2. 动物2.1 动物的分类与特点2.2 动物的生活习性与行为3. 生物的生长发育3.1 生物的生命周期3.2 生物的适应与变异第四部分:科学实验与探究1.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1.1 提出问题、做假设、实验设计、记录数据、得出结论1.2 观察、测量、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2. 科学与生活2.1 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2 科学精神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3. 科学技术的发展3.1 科技改变生活的方式和影响3.2 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结语三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包括物质与能量、自然现象与过程、生物世界以及科学实验与探究等内容,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能够对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扩展上述科学知识点的内容,我们可以对每个部分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第一部分:自然界中的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1.1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在三年级科学课程中,学生会学习到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常见物质的特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水蒸气是气态,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肉眼看不到,摸不到,重量比较轻,并且可以被压缩,没有固定的体积。
3.水雾是液态,是由无数的小液滴组成的,可以用肉眼观察到,可以触摸到,重量比水蒸气重,且不能被压缩,有固定的体积。
4.水和水蒸气它们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并且都是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物质,都占据了空间,有一定的重量。
5.水每时每刻都在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水的蒸发。
水蒸发时会吸热。
不同的液体蒸发的速度不一样。
6.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
7.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
8.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9.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100℃开始沸腾逐渐汽化,水沸腾后的变化是从液态变成气态,变化属于汽化现象。
10.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11.水在0℃时会结冰,从液态变为了固态。
水在变成冰的过程中,温度会下降,速胀大。
12.酒精灯使用时,要注意加热时要用外焰,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
13.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14.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15.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16.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17.测量水温的要注意:(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18.水和冰都是由同一种物质h2o组成,都是无色无味的物体。
19.水和冰的存在的形态不同,水是液态,而冰是固态,密度不同,水是1g/cm3,冰是0.9g/cm。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
总
1. 单元一:生活中的科学
- 物体的形状
- 物体的颜色
- 物体的材质
- 物体的大小
- 感知器官
- 小动物与人类的口、爪、牙等不同
- 人类行走步态与小动物的移动方式的区别
2. 单元二:空气和水
- 空气的存在
- 空气的性质
- 水的存在
- 水的性质
- 水的用途
- 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单元三:更多的动物
- 鸟类、昆虫、两栖类、爬行类的特征与分类- 动物的生活环境
- 动物的饮食性
- 动物的行为性
- 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4. 单元四:植物的生长
- 种子的结构
- 植物的生长过程
- 植物的繁殖方式
- 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 植物的重要性
5. 单元五:物体的运动
- 动物和非动物的运动方式
- 物体的速度
- 物体的运动轨迹
- 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方向
- 物体运动中的摩擦力
6. 单元六:时间和计量
- 时间的概念
- 常见的时间表示法
- 时间的利用与安排
- 物体的长度、质量、容积等基本计量单位
- 测量器具的使用方法
- 测量的重要性
以上是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汇总。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水》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2.通风和加热可以让水蒸发得更快。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大。
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最高温度不超过100℃,水在沸腾时,水面上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以后,体积会增加。
5.蒸发实验中,酒精灯的作用是加热,温度计的作用是测量温度,石棉网的作用是均匀受热,三脚架的作用是支撑。
6.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所以加热时要用外焰进行加热。
7.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盖灭后拔出灯帽再盖上,不能用嘴吹灭。
8.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要持平。
在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9.外界温度低于0℃时,水会结冰,从液态变成固态,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水结冰时要向周围吸收热量,温度会降低。
10.食盐在水结冰实验中的作用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
11.不同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周围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12.物质能溶解在水中的特点是:①能变成极小的微粒。
②能均匀的分散在水中。
③没有沉淀。
④不能被过滤出来。
13.物质在水中是不能无限溶解的,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在相同条件下,食盐的溶解能力大于小苏打。
14.100毫升的水能溶解36克食盐。
50毫升水能溶解18克食盐。
15.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
16.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菜油、面粉、淀粉、食用油等。
17.一些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比如可乐,可乐当中溶解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8.可以通过过滤和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沙土。
分离后的水到哪去了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了。
19.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把瘪的乒乓球放到滚烫的热水里面,乒乓球会起来,这是利用了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0.水液体、水蒸气气体、冰固体各自的特点:水看得见、摸得着,无色、无味,会流动;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会流动;冰看得见、摸得着,无色、无味,不会流动。
三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一、认识温度计和酒精灯1、正确使用温度计:①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时,液泡浸没在水中,不碰杯壁和杯底;②待温度计的液柱静置后读数,读数的时候视线平视。
2、认识酒精灯(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按温度从高到低排列:焰心>内焰>焰心。
(2)注意事项: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熄灭的时候要用灯帽,盖两次;不能用嘴吹灭。
二、水的三态(1)水的蒸发①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蒸发时液体温度会下降。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都会进行,只是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反之越慢。
环境越干燥,蒸发越快。
③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当温度变低时可以凝结成液态水,所以水蒸气是水的气态。
(2)水的沸腾①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②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是在100℃沸腾的。
沸腾后,水的温度不变,同时沸腾时,会中会冒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一直上升到液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3)水的凝固与融化①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态变成了固态。
②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③水结冰后的变化:冰的温度为0℃或以下。
水结冰后有固定形状,体积变大,会浮在水面上。
④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⑤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温度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⑥冰融化成水后,由固态变成液态,体积变小了。
(4)水的三态变化。
(1)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2)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三、水的溶解①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但是不能溶解沙子②同样的水能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量是不同的,相同条件下,水能溶解食盐的量比小苏打大。
③做溶解实验时,要一份一份地加入食盐或小苏打,一份溶解了才能加下一份,④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温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总结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个单元,主要介绍了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观察、分类、比较和测量等方面。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重点知识1. 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可以了解事物的特征、性质和变化,从而获取感性认识。
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学会观察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如植物的叶子、花朵和动物的身体结构等。
2. 分类:分类是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通过分类,学生可以归纳、整理和记忆各种事物。
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学会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如植物的分类和动物的分类等。
3. 比较:比较是自然科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了解事物的异同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事物。
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学会比较不同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如比较叶子和花朵的形状、颜色等。
4. 测量:测量是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
通过测量,学生可以获取定量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事物的特征和变化。
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直尺和量筒等,测量物体的长度、高度和体积等。
三、难点知识1. 观察的细致性:观察需要细致入微,不能粗心大意。
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细致地观察生命体的特征,从而获取准确的感性认识。
2. 分类的标准性:分类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准确的分类,从而避免混淆和误解。
3. 比较的全面性:比较需要全面、系统地考虑各种因素。
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全面地比较不同植物和动物的特征,从而更好地认识它们。
4. 测量的准确性:测量需要准确、可靠的数据。
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从而获取准确的测量数据。
四、学习方法建议1.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在本单元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分类、比较和测量等活动,亲身感受自然科学的特点和方法。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一、我看到了什么1、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2、看、听、摸、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二、校园的树木2、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三部分组成。
3、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4、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5、记录的方法有:画简图、文字记录、打比方、作比较、做标本。
三、大树和小草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3、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
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
4、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
它是一年生植物。
5、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四、水生植物1、根据生存环境的不同,植物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陆生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等。
3、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荷花。
4、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为什么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因为水葫芦叶柄膨大部分的气囊充满空气。
6、常见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
五、植物的叶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
2、我们可以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3、植物的叶一般由叶柄和叶片组成,叶片上面有叶脉。
4、叶也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
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5、植物的叶同样都有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完整生命过程。
六、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1、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1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渍不见了,是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
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3.水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有(刚开始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会产生气泡,水面会看到热气,容器内壁出现大量的小水珠)等。
第三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2.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
3.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冰更容易结冰。
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用吸管对着冰块某个部分吹热气,被吹的部分会被(融化),甚至会将冰块吹穿。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
2.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
3.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
第六课《加快溶解》1.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可以用(蒸发)的方法。
3.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出来。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复习
三上科学知识归纳第一单元水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水的温度为100℃,并且不再发生变化。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5.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
6.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冰更容易冰。
7.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8.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9.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10.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
11.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
12.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1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因此在相同条件下,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
14.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5.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16.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7.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出来。
18.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凝结成冰,冰融化成水,这些是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
19.用橡皮泥做各种东西,将纸折叠或者撕扯,改变的是它们的状态。
20.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凹进去的部分鼓起来了,是因为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
第二单元空气1.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2.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受到压力后它们之间距离会变得更小。
3.空气是有质量的,但空气的质量很轻。
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在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
这些知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我们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本文将介绍第一单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相关内容。
1. 自然和人工物体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区分自然物和人工物。
自然物是指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物体,如石头、树木和动物。
而人工物是由人类制造的物体,如房屋、书桌和玩具。
我们将通过观察、辨别和分类不同物体来理解它们的差异。
2. 物体的颜色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科学探索的一部分。
我们将学习到颜色是由物体反射或吸收光的不同波长而产生的。
通过实验和观察不同颜色的物体,我们可以理解到光线是如何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的。
3. 光的传播方式我们将研究光的传播方式。
光可以直线传播,但当遇到障碍物时也可以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
通过实验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物质中的行为。
4. 声音的传播方式我们将学习声音的传播方式。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如空气、水和固体物体。
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声音如何在不同媒介中传播、反射和吸收。
5. 太阳和月亮我们将研究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太阳的作用有助于我们理解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以及四季的变化。
我们还将探索月亮的形状、月相的变化以及月食的原因。
6. 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这个单元也包括植物和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我们将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同时,我们也将认识一些动物的特征,如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
7. 水和天气水和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将研究水的特性、水的循环过程以及水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我们还将了解天气的形成原因、天气图象和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加深对自然界不同现象的理解,并且能够更好地观察和解释我们周围的世界。
同时,这些知识也为我们将来更深入的科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单元知识要点一、认识温度计和酒精灯。
1、正确使用温度计。
(1)在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时,待温度计的液柱静置后读出的温度会更准确。
(2)读温度计的方法: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液面保持平视。
2、认识酒精灯。
(1)酒精灯的基本构造。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最外面一层叫外焰,中间一层叫内焰,最里面一层叫焰心。
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3)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①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②熄火时要用灯帽盖灭;③不能用嘴吹灭火焰。
二、水的三态变化。
1、水的蒸发。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蒸发时液体温度会下降。
(2)影呵蒸发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等。
蒸发在任何温度都会进行,只是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反之越慢。
火焰 灯帽瓶塞 玻璃瓶 酒精 灯芯(3)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当温度变低吋可以变成液态水,所以水蒸气是水的一种状态。
2、水的沸胯。
(1)沸騰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在1个示准大气圧下,水是在100℃沸騰的。
沸騰后,水的温度不変,同吋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漸变大,一直上升到液面破裂,釋放出水蒸气。
3、水的凝固与融化(1)当坏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吋,水开始結冰,从液体状戊変成了固体状态(2)水在結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結冰后的变化:冰的温度为0℃或以下,低于水的温度。
水結冰后有固定形状,体积变大,可浮在水面上。
(4)冰和水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
(5)当坏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6)冰在融化辻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冰融化成水后,由固态変成液态,体积变小了。
4、水的三态变化。
(1)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2)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必备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 3. 食物的消化必备知识点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中关于“食物的消化”的必备知识点可以归纳如下:一、食物消化的基本概念定义:食物在身体内被分解成细胞可以吸收的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二、食物的消化过程1. 口腔阶段主要活动:大块食物在口腔中经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被磨碎并和唾液混合成食团。
唾液作用:唾液中的淀粉酶会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成麦芽糖,使食物在口中产生甜味。
2. 食道阶段功能:食道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通过吞咽活动将食团送入胃中。
3. 胃阶段主要活动:胃通过蠕动以及分泌胃液,将食团进一步消化成粥状的食糜。
胃液作用:胃液中的盐酸和酶能够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使其更容易被小肠吸收。
4. 小肠阶段主要功能: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食物在这里停留时间最长,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这里被分解和吸收。
辅助消化: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帮助分解脂肪和蛋白质。
5. 大肠阶段功能:大肠主要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形成粪便。
最终排出:粪便最终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三、消化器官及其功能口腔:咀嚼食物,初步消化淀粉。
食道:输送食物到胃。
胃: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将食物分解成食糜。
小肠: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大肠: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形成粪便。
四、健康饮食习惯与消化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可以减轻胃的负担,提高消化效率。
定时定量:合理安排饮食时间,控制食量,避免暴饮暴食。
均衡饮食:摄入多样化的食物,确保获得全面的营养。
饮食卫生:注意食物的新鲜度和清洁度,避免食物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以及消化器官的功能,同时认识到健康饮食习惯对消化系统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
2、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
3、(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持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4、(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5、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6、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牛顿)……
7、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水平)。
(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8、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