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儿歌儿童诗

合集下载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课件儿歌《百花开》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课件儿歌《百花开》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课件儿歌《百花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儿歌与儿童诗》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学习儿歌《百花开》。

通过学习这首儿歌,让幼儿感受四季花卉的美丽,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儿歌《百花开》,理解儿歌所描绘的四季花卉特点。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四季花卉的特点及对应关系。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四季花卉图片、PPT课件、音响设备。

2. 学具: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四季花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花卉的名称,引发幼儿对四季花卉的兴趣。

2. 新课:教师播放PPT课件,讲解儿歌《百花开》的内容,引导幼儿跟读,掌握儿歌的韵律。

3.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季节,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该季节的花卉,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4. 例题讲解:教师挑选一个季节的花卉,结合儿歌内容,讲解该季节花卉的特点。

5. 随堂练习:教师让幼儿根据儿歌内容,找出其他季节的花卉特点,并在画纸上进行描绘。

六、板书设计1. 儿歌《百花开》内容2. 四季花卉图片及名称3. 四季花卉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四季花卉,并标注名称。

2. 答案:无标准答案,以幼儿实际绘画作品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教师可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实地观察四季花卉,增强他们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同时,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儿歌,表达对四季花卉的喜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四季花卉的特点及对应关系。

2.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诗歌】小时候 儿童诗

【诗歌】小时候 儿童诗

【诗歌】小时候儿童诗
小时候,我喜欢听儿歌。

唱着《小兔子乖乖》,我喜欢跳跳跳。

《小星星》唱着唱着,我变成了小星星。

唱着《一闪一闪亮晶晶》,数着星星就睡着了。

《三只小猪》住进砖头房子里。

《狐假虎威》狐狸被识破了伪装。

《卖火柴的小女孩》寒风中哭泣的少女。

《小蜜蜂》飞舞在花丛中。

《青青草原》草原上牛羊啊。

《春天里》鸟儿啊你为什么唱。

“蝴蝶,蝴蝶,你飞来飞去,我想你真好。


“手上有一只鸟,不叫不动静,两片翅膀在晒太阳。


“穿着小吊带,玩泥巴是最爱。


小时候的诗歌,充满童趣和童真。

让我们重拾那份童年的美好,跟随自己的内心去写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

儿童诗三首(原创)

儿童诗三首(原创)

落叶
陈熔
轻悠悠地飘下来,
滑过粗壮的树干,
擦过新绿的嫩叶,
树叶,
落下来了。

落在大地上,
落在田野里,
承载着使命和力量,
铺成一片灿烂的金黄。

在这一片金黄下,
一株株小苗正破土而出。

翅膀
洪思炜
把我带去,
把我带去,
把我带上天去。

去天上,
可以看看全世界的孩子,我可以同他们玩耍。

飞呀飞,
飞到遥远的非洲大草原,斑马,大象,
是我的朋友。

爷爷的鼾声
张洁
爷爷的鼾声,
像一支歌,
它使我想起,
大大的音乐教室。

爷爷的鼾声,
又响起来了,
我生怕它停下来,
因为这是一首生命的歌。

第四章儿歌儿童诗第一节儿

第四章儿歌儿童诗第一节儿

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与联系 二者的区别: 产生的时代 审美风格 语言运用 二者的联系: 类似的外在节奏 趣味性
二、阅读欣赏儿歌的一般方法 首先,注意儿歌从日常生活出发,简洁明白 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讨论:《桃花》 《小虾米》如何结合儿童熟 悉的生活对所介绍的事物进行比照描写? 其次,把握儿歌句式短小、节奏明快、追求 口语化的特点。
例:《后门有个盆》
后门有个盆 后门有个盆, 盆里有个瓶, 忽听叮当一声响, 不知是盆碰瓶, 也不知是瓶碰盆。
三、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
(七)时序歌 时序歌,也称时令歌,指用优美的韵律来引导儿童 根据时序的变化去初步认识、了解自然现象的传统 儿歌形式。 时序表现和几种情况: 春、夏、秋、冬季节顺序; 十二个月顺序; 二十四节气顺序;
一、儿歌的含义和特征
(二)单纯浅显,易记易唱 儿歌的内容结构单纯,用最简单的句式结构和最简短 的篇幅集中或描绘幼儿的某一种活动,或介绍某一 事物,或简明地说明某一个道理,通俗易懂,易记 易唱。 例:《矮矮的鸭子》 (三)歌戏互补,富于情趣 儿歌有着很明显的游戏成分,可以在孩子们玩游戏时, 配合游戏一边玩一边念唱,是一种锻炼孩子语言和 思维能力的“游戏歌” 。例:《坐火车》
抱娃娃的靠窗坐, 唉呀呀,怎么啦, 牵小熊的往后挪, 你们一个也不下? 皮球积木都摆好了, 收票啦,下去吧, 大家坐稳就开车。 让别人上车坐会吧。 (轰隆隆隆,轰隆隆隆隆,呜!呜!)(轰隆隆隆,轰隆隆隆隆,呜!呜!)
二、儿歌的一般艺术形式
儿歌的结构特点 儿歌的分节 一节式:内容单纯,篇幅也比较短小,偶数诗句多
于奇数诗句。 分节 两节式:内容分两节表达,多采用对比或反复的修 辞手法。 例:《没耳朵变尖耳朵》《海水》 多节式:三节以上称为多节式儿歌,结构比较自 由,内容较丰富。 例:《小蚱蜢》

第四章 儿童诗

第四章   儿童诗

第二节 儿童诗的分类及赏析

等我也长了胡子

汤锐





等我也长了胡子,/我就是一个爸爸,/我会有一个小小的儿子,/他就像我现在这 么大。 我要跟他一起去探险,/看小蜘蛛怎样织网,/看小蚂蚁怎样搬家/,我一定不打着 他的屁股喊:/“喂,别往地上爬!” 我要给他讲最有趣的故事,/告诉他大公鸡为什么不会下蛋,/告诉他小蝌蚪为什 么不像妈妈。/我一定不对他吹胡子凳眼睛:/“去去!我忙着呢!” 我要带他去动物园,/先教大狗熊敬个礼,/再教小八哥说句话。/我一定不老是骗 他说:/“等等,下次再去吧!” 哎呀,我真想真想/快点长出胡子,/到时候,不骗你,/一定做个这样的好爸爸。
第三节 儿童诗歌的创编


儿童诗习题集锦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或自然现象,用拟 人法写一首儿童诗。 3、用“假设法”写一首儿童诗。
第一节 儿童诗概说
不学写字有坏处
小虫写信给蚂蚁 他在叶子上 咬了三个洞 表示我想你 蚂蚁收到他的信 也在叶子上 咬了三个洞 表示看不懂 小虫不知道蚂蚁的意思 蚂蚁不知道小虫的想念 怎么办呢?


磕 满

都 老 师 请 原 谅 我 眼 皮 越 来 越 重
悄 悄 爬 上 眉 尖 额 头 和 鼻 孔 ○


第二节 儿童诗的分类及赏析

二、儿童童话诗

老虎的眼镜

老虎戴了副漂亮的眼镜,/见了谁都毕恭毕敬,/他对小老鼠,/也
百般殷勤。/大家感到不可思议,/眼镜店的大象揭开了秘密:/我
给他配的是超级放大镜,/在你们这些“巨人”面前,/他哪敢霸 道横行!
第二节 儿童诗的分类及赏析

三、儿童叙事诗

小教第四章 儿歌与儿童诗

小教第四章 儿歌与儿童诗
《大年初一扭一扭》: 老太太,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儿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炖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儿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3)表现时序
《田家四季歌》: 春季里,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蝶飞。麦苗 儿秀了,桑叶儿正肥。 夏季里,农事忙,采了蚕桑又插秧,早起 耕作忙,归来带月光。 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黄,身上虽辛 苦,心里却安康。 冬季里,雪初晴,新做棉衣轻又轻,一年 农事了,保暖笑盈盈。
3、创作儿歌对民间儿歌的借鉴
(1)吸取了民间儿歌诙谐、风趣的趣味性 《小猴子》: 小猴子,宽脑门儿, 一心想画双眼皮儿。 一道一道又一道儿, 画得满脸是皱纹儿。

创作儿歌在表现形式上除了大胆的谐趣之外 更多的是纯真稚拙的童趣。
《小球迷》: 小豆豆,小牛牛, 电视机前看足球。 一会拍巴掌,一会喊加油, 一会笑哈哈,一会儿又发愁。 突然足球迎面来,两人跳起去扑球。 球没抓到头碰头,疼得两个眼泪流。
泰戈尔的金色花纸船花的学校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我在小船上放着花园里长的雪莉花希望这些在拂晓时分开放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安地带上岸我把我的纸船投进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小的云朵正扬起鼓满了风的白帆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2朗诵诗它以适合少年儿童朗诵为主要特征
第四章
儿歌 儿童诗
对比


小老鼠 小老鼠,上案板, 见猫来,打战战, 猫走了,再玩玩。
杨慎所编的《古今风谣》里,记录了文字 所见最早的游戏歌《脚驴斑斑》: 脚驴斑斑,/脚踏南山,/ 南山北斗,/养活家狗,/ 家狗磨面,/三十弓箭,/ 上马琵琶,/下马琵琶,/ 驴蹄马蹄,/缩了一只。

儿童诗——《儿童诗四首》

儿童诗——《儿童诗四首》

儿童诗——《儿童诗四首》
《大骆驼》
骆驼骆驼志气大,
风吹日晒都不怕,
走沙漠,运盐巴,
再苦再累不讲话。

《荷》
并不是
涨起的湖水,
将它的花苞
抬出水面。

是自己
不甘心水淹,
努力将她的的美丽,
向上冒尖!
《路边柳》
马路边一排垂柳,
垂着翠绿的柳丝,
像一排绿色的喷泉,
时时把马路冲洗。

我在路上来去,
格外清凉舒适,
绿喷泉为我淋浴,
衣服呀
还不会淋湿。

《雨后》
雨后天刚晴朗,
处处积水汪汪,
云缝里挤出
一个鲜艳的脸庞。

路上的坑坑,
全都装满阳光。

上学路上,
脚板心酥酥地痒,
哈哈!泥水中
我留下的脚印呀,
每一个都金亮、金亮!。

儿童诗与童谣

儿童诗与童谣

2、游戏歌

游戏歌是儿童游戏时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 吟唱的童谣。 游戏歌是儿童游戏时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 吟唱的童谣。像《找朋友》、《丢手绢》、 《拍手歌》等。

3、数数歌

数数歌是以适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形象描写来巧 妙地训练儿童数数能力的童谣。 有的数数歌除能用来进行知识教育外,还渗透 了一定的思想教育的内容。 数数歌的特点是:变数字为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游戏儿歌是一种以娱乐为主的儿歌,简单易懂,琅琅上口,贴近 生活。相比较而言。
教诲儿歌更偏重教育引导,因此又称作启发益智儿歌。

此外,训练语言能力的绕口令可以看做游戏类儿歌的雏形。

按照演唱语言,儿歌可以分为国语儿歌、客家童谣、粤语童谣、 英语儿歌等。

国语儿歌大多是现代作品,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采蘑菇的小姑 娘》、《小螺号》等等;



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或童子谣、孺子歌、小儿语、 小瑟等等,《左传》中有“卜偃引童谣”的记载。 它原属民间文学,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儿歌才成为 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之一。 “儿歌”这一名称在我国的正式使用,是“五四”以 后歌谣运动大发展时期。


儿歌的分类

儿歌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儿歌按其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游戏儿歌、教诲儿歌。


皮作玖-《小鸟学我做操》

风吹杨柳飘飘 小鸟学我操操 我伸腿 它踢脚 我拍手 它跳跳 我把腰儿弯弯 它把尾巴翘翘 操好了 再见了

全歌押“iao”韵,使用 摹声词及叠词叠韵,表 现出汉语语言的音响美、 回环美与活泼生动,切 合幼儿学习语言需反复 记忆的特点。
第四章 儿歌 童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儿歌儿童诗儿歌第一节儿歌的含义与特征儿歌作为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被喻为第一粒诗之花种,第一瓢美之甘露,第一束爱之光泽,是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金钥匙。

可以启发儿童的思维,丰富儿童的语言,锻炼儿童的表达能力,引导儿童的想象。

有针对性地利用儿歌培养孩子的情感和心智,使孩子们在欢快地欣赏和诵读中获得快乐,健康成长。

儿歌对于孩子的认知,习惯养成和语言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儿歌用语一般比较通俗易懂、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易诵易记,孩子经过反复听读之后,往往很容易达到耳熟能详的程度还有助于扩大他们的认知范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好地发展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一、儿歌的含义、分类(一)含义:以低幼儿童为接受对象,用口语化的韵语唱诵的、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短歌。

(二)分类:从唱诵者的角度划分,儿歌可分为母歌和儿戏两类。

母歌——又称育儿歌,是育儿者唱诵给婴幼儿听的,或者是边唱边让幼儿自编自唱的儿歌。

儿戏——幼儿自己唱诵的儿歌(包括在幼儿园里唱和幼儿自编自唱的儿歌)。

二、儿歌的发展概况在3000多年前就出现了传唱于儿童之口的“童谣“。

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左传》、《战国策》中就有儿歌的记载。

明代学者吕坤在16世纪末编辑成的《演小儿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儿歌专集。

清代郑旭旦等更肯定了儿歌的价值,称儿歌是“天地之妙文“。

19世纪中叶的《天籁集》和《广天籁集》都是优秀的儿歌集,其中的作品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五四时期,曾经出现一个声势浩大的“歌谣运动“。

1918年,蔡元培、沈尹默、刘半农等人的倡导下,北京大学建立了歌谣研究会,成立了歌谣征集处,创办了《歌谣》周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儿歌专集有《中国儿歌选》(资料本)、《古代儿歌资料》(赵景深等编)、《儿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编)等。

在我国古代,大约从唐宋开始,不少诗人学者从古代诗歌中选编那些内容健康,语言浅显明快乐的诗作,作为对儿童启蒙的教材。

《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等。

这一类读物虽以说教为生,首重道德,但内容通俗,形式优美,音乐感强,朗朗上口,深得儿童喜爱,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文学和艺术修养。

儿歌教育能手当推陶行知先生,他不仅是教学高手,还是儿歌创作能手。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人生两个宝,又手与大脑。

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

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这些简而易懂,朗朗上口,易读易记的儿歌在当时广为流传,为蒙童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

鲁兵是为儿童创作了大量作品的作家。

他主编的《365夜》儿童系列书籍畅销全国;他的《太阳公公起得早》等儿歌受到几代儿童的欢迎。

圣野的儿童诗贴近儿童生活,有很浓厚的儿童情趣。

圣野注重儿童诗歌的教育性。

他的第一部诗集是《小灯笼》。

张继楼著有儿歌集《唱个歌儿给外婆听》、《夏天到来虫虫飞》、《小蚱蜢》等,儿童诗集《在城市的大街上》等。

他的儿歌创作善于借鉴传统形式,又注入了新的内容。

任溶溶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翻译家和作家。

他的儿童诗构思新颖,既具教育性又具趣味性。

他还写有儿童系列生活故事《丁丁探案》。

柯岩是我国很有成就的儿童诗人。

她的儿童故事诗的主要特色是具有浓重的儿童情趣和游戏性。

重要作品有《小弟和小猫》、《“小兵”的故事》等。

刘饶民的《大海的歌》是儿童诗歌的精品,赞美了生活,赞美了大自然。

1976年在比利时举行的国际诗歌会议上,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儿歌日”,可见,儿歌在儿童成长过程的启蒙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三、儿歌的作用(功能)儿歌是人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文学样式,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就是儿歌。

儿歌总是和儿童的游戏活动相伴相随的,因此,儿歌对儿童的作用也就和游戏的作用联系在一起,使儿童在欢歌笑语中受到文学的感染。

(一)增添乐趣游戏是儿童生活中极魇快乐。

儿歌吟唱中,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可以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

儿童诵唱儿歌,可以抒发情感,和小伙伴联络感情,彼此增添友爱;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加深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圣野的《会叫的鞋子》:我的鞋子真好笑,走起路来叽叽叫,小猫把我当老鼠,跟在后面喵喵喵。

这首儿歌采用拟声词,通过“小猫把我当老鼠”的想象,把小猫的可爱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可以想象我一边走一边叫的快乐场景。

(二)陶治性情儿童听唱儿歌既可以联络与周围人的感情,也可能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抒发,从而调节他们的情绪,使其得到愉悦。

其中,婴儿听儿歌,会从和谐优美的声音中感受亲人的爱抚,从而产生情感效应,心里得到慰藉和满足。

而儿童唱儿歌,则是感情的外泄过程,并且能从中体验模仿成人的劳作和生活,验证自己的经验和记忆。

《小板凳》小板凳,真听话,和我一起等妈妈。

妈妈下班加来,我请妈妈快坐下。

这首儿歌抒发了儿童对妈妈的依恋、期盼妈妈早点回家的真实情感,从而使儿童会尊重妈妈,尊重他人,并在外泄感情的过程中获得教益。

(三)启迪心智儿歌中有介绍山水草木和鸟兽虫鱼的形象、习性和功能的,有描述日月星辰、四季变化的,有介绍浅显的自然和生活常识的,有介绍简单的数目和时间观念的·······。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儿歌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发展思维和想象,引导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步入人生的金钥匙,启蒙者。

《走路》小蛇冒着路弯弯绕,小虫走路弓着腰,小兔走路蹦蹦跳跳,小猫走路静悄悄,小鸭走路摇呀摇,青蛙走路练跳高。

这首儿歌在简单浅显的语言中,让孩子们知道了不同小动物的走路方式,形象生动,浅显易懂,易记易诵。

(四)训练语言儿童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与语言能力的发展紧密相关,无论是语音正误、词汇积累,还是用语表情达意,都反映和制约着思维的发展变化。

儿歌在这些方面则发挥着重要作用。

儿歌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口语化,有节奏感,便于儿童吟诵。

反复吟诵儿歌,能帮助儿童矫正发音、正确把握概念、初步认识事物,并能培养他们语言的连贯力和表达力,训练和发展思维,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儿歌的特征儿歌生长于民间文学的土壤,流传的方式主要是“口耳相授,代代相传”。

儿歌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一)内容浅显,单纯活泼圣野的《布娃娃》:“布娃娃/不听话/喂她吃东西/不肯张嘴巴。

于天真稚气中表达了儿童对周围生活的模仿和思考。

一首儿歌往往单纯、集中地描述一件事物或某种现象,明白地表述一个意思事道理,让儿童一听就懂,很快领悟到其中的内涵并且受到启迪。

儿歌总是用满蕴兴味的口语去描绘出他们眼中的世界,表达他们纯真的情感,洋溢着一种自然的儿童情趣。

(二)语言通俗,音乐性强儿歌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赏析《刷牙》(齐敏)小牙刷,手里拿,早晚都要刷刷牙。

脏东西,都刷掉,满嘴小牙白花花。

语言不仅要求浅近、精炼、口语化,而且要“自然合节“、朗朗上口。

(三)歌戏互补,富于情趣儿歌总是和儿童的游戏活动相伴相随的,使儿童在欢歌嬉笑中受到文学的感染。

孩子们边游戏边诵读游戏歌,能够寻求玩的乐趣,享受音乐节奏上的乐趣,满足听觉上的快感,继而在不经意间使思维、语言得到训练。

《袋鼠妈妈》:袋鼠妈妈去买菜,不背篮子带口袋。

买萝卜,买青菜,袋里有个小乖乖,啊呜啊呜吃起来。

这首儿歌通过小袋鼠开心地吃着萝卜青菜,让孩子们在欢笑的同时知道袋鼠妈妈的特别之处。

歌戏互补性成为儿歌的一个鲜明的特征。

例:迷语歌——猜迷;数数歌——玩中识数五、儿歌的分类(一)从儿歌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民间采集的儿歌和作家创作的儿歌在采集民间儿歌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是忠实地记录下来,然后再加以整理。

(旧社会流下来的儿歌,有的带有封建迷信和宿命论色彩;有的庸俗,不堪入耳。

因此,在搜集民间儿歌时,应仔细甄别,摒除那些对儿童有毒害作用或不利影响的篇目或成分。

)2.应注意把儿歌与民歌区别开来.(太阳下山红又红,我劝主人要收工;别人家家吃夜饭,我们还在田当中”,这是民歌.《排排坐》,四川版:“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了留一个”,浙江版:排排坐,吃果果,爸爸买的好果果,弟弟妹妹各一个”。

(二)从儿歌的内容看,主要可分为知识儿歌和生活儿歌张继楼的《海马》:是一首简明易懂的知识儿歌。

圣野的《好孩子》:从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的高处着眼,从儿童的生活细节处落笔,简练地勾勒出四个好孩子的可爱形象,并对他们的行为加以表扬,是对儿童的一种积极引导。

(三)从儿歌的行数格式看,可以分为四名一首的“绝句型”儿歌和行数自由的儿歌《雪娃娃》(董恒波)门口有个雪娃娃,张着嘴巴不说话,我拿苹果去喂他,中他不要想妈妈。

《小蜡笔》(尹世霖)(四)从儿歌每行字数的句式看,可以分为整齐的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三三七言以及杂言《吃饼干》(郑春华)《五指歌》(佚名)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

小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摇篮》(刘饶民)天蓝蓝,海蓝蓝,小小船儿当摇篮。

海是家,浪做伴,白帆带我到处玩。

第二节儿歌的艺术形式儿歌的艺术形式是指儿歌受到汉语语音、词汇的影响,在世代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殊形式,这些形式有的因内容造成,有的因功能造成,有的因语音造成,有的因词语造成。

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摇篮曲摇篮曲,也称摇篮歌、催眠曲,属“母歌”。

这是一种主要由母亲或其他亲人吟唱给儿童听的,用于催眠、教话、认物的简短儿歌。

它是婴幼儿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也是最古老的一种儿童文学形式。

陈伯吹《摇篮曲》:“风不吹,浪不高;小小船儿轻轻摇,······”,全首儿歌分三小节,每小节都渲染一种静谧的氛围,但有变化有递进。

风越来越小,四周越来越静谧,摇篮中的孩子正在悄然睡去,其间流溢出一种温馨的母爱。

摇篮曲的特点是:音调柔和动听,抒情性强,母爱永远是它的主旋律。

莱蒙托夫《摇篮曲》:睡吧,我的小宝宝,小鸟儿已不再吵,你的梦里多温馨,耳边响着妈妈的歌谣,皓洁的月光洒满大地,星星在银河追逐嬉闹,在妈妈的温暖的怀抱里,睡吧,睡吧,我的宝宝,在妈妈的温暖的怀抱里,睡吧,睡吧,我的宝宝。

在一种静谧的气氛中,宝宝听着妈妈的歌谣进入梦乡,它的直接作用是催眠,却潜移默化地让婴儿接受了亲情的感染和爱心的熏陶。

二、数数歌数数歌是以适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形象描写来巧妙地训练儿童数数能力的儿歌。

它把数字与文学巧妙结合起来,是适合儿童认识水平的,最早的算术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