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的困惑与出路
对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护的调研分析
对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护的调研分析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的权益保护是一个需要足够重视的问题。
未成年被害人通常指18岁以下的人,这些人因为自身的不成熟和弱势地位,更容易成为犯罪的对象,也更容易受到不公正待遇。
因此对未成年被害人的权益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从法律上来看,我国有一些法律规定对未成年被害人的权益作出了保护。
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都有特别的规定,强调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针对未成年被害人,刑事案件中有专门的程序和制度,而且在审判过程中,未成年被害人的身份可以得到保密。
此外,我国《教育部、司法部关于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和未成年犯罪人学籍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法规和制度也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了各种支持与保护。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对未成年被害人身份的确认问题。
在未成年身份认定过程中存在着问题,有些未成年人的身份容易被忽视和混淆。
在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更加脆弱,需要更加专业和专注的关怀和照顾。
这需要法律机构和相关人员提高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认知和意识,对未成年人的身份进行更加严谨和确切的甄别和鉴定。
除了身份认定问题之外,未成年被害人还面临着专业支持的不足问题。
在未成年被害人遭受犯罪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得到更好的心理和情感的支持,但在很多情况下,相关部门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更加全面的心理和情感服务,包括心理疏导等方面的专业支持。
另外,未成年被害人还面临着身体上的危险。
在刑事案件中,被告人或其家人甚至可能威胁或对未成年被害人进行报复,这种行为进一步加剧了未成年被害人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感。
为了消除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更加牢固的保障制度和更加有效的执法机构。
总之,保护未成年被害人的权益,需要社会各层面的支持和努力,仅依靠单一的法律法规是难以解决问题的。
只有加强各类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提高法律、政策、社会和单位的综合承担能力,才能建立更加完善、稳定和可行的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障制度。
浅析未成年性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益保护问题
HEBEINONGJI摘要:近年来未成年性侵害的案件日益增多,并逐渐引发了社会大众的讨论。
未成年被害人具有未成年和被害人双重身份,他们的权益理应在司法中得到更好的保障。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未成年被害人的权利往往很容易受到忽视,所以加强对性侵害未成年被害人权利保护十分重要。
关键词:性侵害;未成年;受害人浅析未成晦k中西藏民族大学张晓荣1未成年性被害人刑事法律保护的特殊性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被害人是指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或损害即危害结果的担受者。
未成年性被害人兼具着未成年和被害人双重身份。
作为未成年人,未成年被害人具有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又因性权利遭受侵犯而含有不同于其他未成年受害人的特性,所以在对其进行保护的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其特殊之处,从而更加完善对于未成年性被害人的权益保障。
未成年性被害人由于年龄小,对于生活的经验与阅历明显不足,容易相信和依赖他人,缺少自我防护意识。
而且未成年人身体肌理还没有完全发育,体力无法与成年人对抗。
对于违法行为的防御能力低下或者并没有防御能力,轻易就受到不法分子侵害。
性侵害的后果是会对未成年性被害人在各个方面造成难以修复的破坏,未成年性被害人的身心还处于未成熟阶段,创伤比起成年性被害人更为特殊和难以恢复。
出于保护未成年性被害人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以防止对未成年性被害人造成二次伤害为要旨,在保护对策上应当关注被害人整体利益。
2未成年性被害人权利保护之原则2.1最大利益原则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该公约规定了关于儿童的一切行为,不论是由公私社会福利机构、法院、行政当局执行还是立法机构执行,都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
对于未成年人这个特殊的群体,在实践中法律往往更倾向于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利,而往往将未成年被害人置于弱势地位。
比如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具有强制辩护和指定辩护的权利,而同样缺乏法律常识、无经济收入的未成年性被害人却没有此项权利。
关于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的思考
关于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的思考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未成年人作为社会的脆弱群体,常常成为刑事案件的受害者。
他们在面对刑事案件时,由于年龄小、生理和心理未成熟,往往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受到侵害和伤害。
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备受关注。
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是指在未成年人成为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后,社会和法律部门通过一系列的帮助措施,保护未成年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的过程。
对于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不仅是对未成年被害人权益的保护,更是对法治社会建设的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当前,我国关于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的制度和机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难以完全满足未成年被害人的实际需要。
本文旨在对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司法救助的方式和措施,以及加强保护措施的必要性,旨在提出建立健全的司法救助制度的具体建议,为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司法救助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关于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分析未成年被害人在司法救助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司法救助的方式和措施,以及加强保护措施的必要性,旨在提出建立健全的司法救助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强调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司法救助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
积极倡导尊重未成年被害人权益的法治理念,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旨在为相关立法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推动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2. 正文2.1 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的概念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的概念是指对未成年人在刑事案件中受到侵害或遭受伤害时给予法律和司法支持和帮助的过程和措施。
未成年被害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人员,在刑事案件中可能成为受害者的一方。
未成年人刑事法适用实践中的困境与解决办法
未成年人刑事法适用实践中的困境与解决办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日益突出,未成年人刑事法适用的实践也愈发复杂。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正视其中的困境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本文将探讨未成年人刑事法适用实践中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首先,未成年人刑事法适用的困境之一是年龄确认问题。
在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中,年龄的确认是关键。
但是,由于未成年人的身份证件可能不完善或者伪造,年龄的真实性无法确定,导致刑事法适用出现问题。
针对这一困境,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做法,使用科学仪器检测未成年人的骨骼发育情况、牙齿生长情况等来确认其年龄。
此外,建立健全的人口档案系统,准确记录和管理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也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
其次,未成年人在刑事案件中的法律援助问题也十分突出。
由于未成年人在知识和经济能力方面的限制,他们难以获得有效的法律援助,进而影响到刑事法的适用。
解决这一困境需要政府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
政府应加大对法律援助事业的投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确保未成年人获得公正的法律援助。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的关注,鼓励律师事务所和公益组织积极参与并提供专业援助服务。
第三,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教育也是解决困境的重要途径。
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往往是在教育和家庭环境中产生的,因此,提高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法律教育的普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制观念。
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同时,社会组织和媒体也应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教育的宣传力度,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判程序也是解决困境的重要环节。
审判程序的公正和合理性对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在审判过程中,应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教育,确保他们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同时,要设立专门的庭审程序,简化审判流程,减少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身体伤害,保护他们的人格尊严。
浅谈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保护和救济工作
◆社会观察
的保险金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资金模式具有何种意 义呢? 实际社会统筹为投保人共同所有, 以后政府通过调配统筹资 金进行社会再分配来对离退休公民提供稳定的可供基本生存的 养老保险生活费, 确保其生活质量不受到未来一旦经济通货膨胀 的影响, 所以工资较低并且寿命较长的老人因此可以得到更有优 势的资助。我国社会转型以来, 虽然国家规定着社会保障制度, 但却必须由政府、 单位、 社团与个人等我国社会的每个元素来共 同承担起社会保障的责任, 社会保障已经成为一个独立于其他元 素之外的社会系统, 即国家——社会保障制。一方面, 社会保险 金来自全社会收入, 发放形式是进行再分配, 它具有缩小个人差 距并调节社会不均衡的功能。通过社会统筹体现平均公正并实 现互助互济, 在较大范围内减轻企业负担, 稀释风险, 有着提高社 会保障能力,促进市场经济下社会的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作 用。另一方面来看, 自从 90 年代初我国决定建立由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我国就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发展阶 段, 经济基础的变革也必然导致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快的适应市场 经济体制的方向变革, 注重效率、 又普及和体现出公平是这个系 统的主要目标。实行个人账户的方式就是在该保障制度里引入 激励和公平的机制,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在职时期劳动贡献的差 别。这样也是避免了公民退休金费用与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劳 动贡献不挂钩的缺陷。 不仅对老年生活质量有了保障, 同时又有 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安定。 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具有里 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一直延续至今。而且,值得补充这种模式 (上接第 176 页) 年被害人划拨专款、 进行定向救助。三是明确救助的时程。对刑 事案件的未成年被害人保护和救助应当始于侦查机关,检察机 关、 法院作为司法机关亦应贯穿办案始终, 并于案件办结后在征 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基础上对未成年被害人进行跟踪观护。依托 社会未成年项目、 协调有关部门划拨专款, 实现对未成年人被害 人全覆盖的心理辅导。四是明确保护和救助方式。包括但不限 于对未成年被害人进行心理辅导、 法制和道德教育、 知识与技能 培训、 公益活动等有益于未成年被害人自我修复的方式和方法。 五是明确禁止令规定。对宾馆、 网吧、 台球厅等营业性场所明确 禁止性规定以及处罚原则, 减少滋生和诱发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场 所。 (二) 创造宽容环境, 形成和谐氛围 主要是针对性侵类犯罪, 一是学校开设性教育课堂。 通过发 放性教育读本、 开展讲座等方式普及性知识, 特别是教授预防性 侵害和发生性侵害后的自救方法。 二是专门开设父母家长课堂。 引导家长对子女全方位的教育, 不能一味关心子女学习而忽视子 女身体、 心理等方面的变化, 要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同时学 会对遭遇性侵害后的子女如何安抚, 为受伤害的子女��
关于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的思考
关于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的思考近年来,关于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未成年被害人的特殊身份和心理状态使得他们在刑事案件中的司法救助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我们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找到更有效的解决办法,保障未成年被害人的权益和利益。
我们需要关注未成年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的特殊身份和心理状态。
未成年被害人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容易受到侵害和伤害。
在司法救助中,他们往往面临着证言不足、情绪不稳定、心理受创等问题。
需要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关怀,给予他们更加细致入微的司法保护和救助。
未成年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的权益保护问题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未成年被害人在司法救助中常常面临权益受损、信息不对称、法律援助不足等问题。
他们需要更加专业的法律援助和保护,让他们在案件中不受二次伤害,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和支持。
社会对于未成年被害人的关注和支持也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为他们提供更加全面的帮助和支持。
未成年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的司法救助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当前的司法救助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包括法律援助制度不够完善、心理辅导和康复服务不足、社会资源整合不够充分等问题。
需要加强司法救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保障和支持。
我们需要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的社会关怀和教育,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通过教育和宣传,让未成年被害人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对于刑事案件的防范和避免能力。
在社会关怀方面,需要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疏导和支持,让他们在受到刑事案件侵害后能够得到及时的心理辅导和帮助。
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努力。
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关于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的法律制度建设、心理辅导服务、社会关怀和教育宣传,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保护和支持。
论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保护的若干问题
论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保护的若干问题
作者: 郑敏 许家华 发布时间: 2011-06-24 15:04:14
摘要:在刑事案件中,学界和实务界过多的关注于犯罪嫌疑人和成年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而对于未成年被害人保护问题尚缺乏足够研究和探讨。本文基于保障未成年人权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通过对涉及未成年被害人刑事案件的研究,进一步阐述未成年被害人保护过程中的困境,最后对未成年被害人保护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路径选择。
(三)社会保护意识不够。一方面是,不负责任的媒体和个别办案人员对未成年被害人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不强,出于种种目的和原因,将被害人姓名等相关信息予以披露,严重侵害着他们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是,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相对缺乏。未成年被害人受到犯罪行为的伤害,有了心理问题,却又得不到及时正确、科学、必要的心理帮助,这极易促使其心理问题加剧,甚至形成心理疾病。
四、未成年被害人保护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立法缺陷,弥补司法制度不足。
在适当的时机制定《未成年被害人的法律援助法》,并建构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援助机构。在短时间内也可以修改现行的法律法规,将未成年被害人列入法律援助的范围[3]。现行法律没将未成年被害人列入法律援助范围。根据目前法律规定,国家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主要体现在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和追索抚养费等案件,而对未成年人人身受到损害等案件却没有规定可以申请法律援助。而现实生活中,由于父母虐待、遗弃、教师体罚等原因造成的未成年人身受到伤害的案件为数不少,还有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继承权、隐私权等合法权利受到侵害的案件也不在少数,但是对于这些案件,却不在国家法律援助范围之内,未成年人也往往因为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困难,没有能力聘请律师,其权利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在国家救济方面,可以在民政部门建立未成年被害人救济基金,对那些因犯罪受到伤害而又不能通过赔偿程序获得补偿的未成年被害人给予救助,以化解因赔偿问题而引发的矛盾。
刑事案件中的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刑事案件中的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在刑事案件中,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脆弱群体,他们需要特殊的保护措施来确保他们的权益不受侵犯。
本文将探讨刑事案件中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性及挑战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他们是最需要保护的群体之一。
然而,在刑事案件中,未成年人的权益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被剥夺。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存在:1. 缺乏法律意识和知识:许多未成年人对法律并不了解,他们不清楚自己的权益以及在刑事案件中应该如何行使这些权益。
2. 言语和沟通障碍:未成年人的语言和沟通能力有限,他们可能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进而影响他们在案件中的地位和权益。
3. 心理和情感创伤:未成年人在刑事案件中可能面临各种心理和情感上的创伤,这可能会对他们的发展和成长产生长期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充分的法律保护和支持。
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措施在刑事案件中,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法律宣传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让他们知道在面对刑事案件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2. 法律援助:为未成年被害人或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合理和公正的司法处理,充分行使自己的权益。
3. 心理辅导和支持:在刑事案件中,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可能的创伤和困难,促进他们的心理康复。
4. 司法程序的特殊性:对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应特别关注核实证据、尊重隐私和保护人身安全等问题,确保未成年人在司法程序中受到适当的保护。
5. 未成年人专业队伍的建设:加强对未成年人案件的专业队伍培养和建设,提高办案人员对未成年人权益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
三、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尽管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资源不足:当前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资源还不够充足,导致在实践中无法全面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
浅析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概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是一项敏感而重要的工作,其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成长、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法治运作的良性发展。
然而,在实际的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问题一:审理程序的不完善尽管《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法”)已于2012年颁布实施,但目前在实际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程序性问题。
首先,一些未成年人的案件在被立案之后,审理的时间过长,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其次,在审理过程中,一些法官和检察官对于其保护义务认识不足,未能按照法律规定及时启动救助机制,对于未成年被告人的身心健康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策:针对以上问题,应该加强审理机关的法律宣传和培训,提升其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应该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尽可能减少审理的时间,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问题二:未成年人的救助机制不完善在《未成年人法》中,明确规定了对于受害未成年人、作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未成年人以及其他需要救助的未成年人都应该启动救助机制。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这一机制并不完善。
有些被害未成年人或作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未成年人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和保护,甚至在审理过程中出现了被剥夺人身自由、暴力惩罚等现象。
对策: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加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作,完善未成年人救助机制。
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基层法律服务和社会工作的水平,优化救助机制的运作,确保未成年被侵害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问题三:司法保护措施的不充分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中,对于受害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均应该依法采取相应的司法保护措施。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保护措施的质量和效果并不理想。
例如,一些未成年人被羁押的环境不佳,生活条件不良,甚至遭受到伤害和虐待。
对策:为了加强司法保护措施的质量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障的问题与路径
人 双 方 均 为 未 成 年 人 的 案 件 有 上 升 趋 势 2o16年 .重 庆 市 检 察 机 关 共 受 理 审 查 起 诉 未 成
年 人 刑 事 案 件 1295件 19o2人 .同 比分 别 下 降 6.57% 和 5.42%。与此 同时 .侵 害未成 年人案件数量达 437 件 484人 。同 比 分别 上 升 5.52%和 6.78%。
重 庆 市 北 碚 区 人 民 检 察 院 党组 成 员 、四级 高级 检 察 官 [400700]
2018,o6一 (司法实务 ) 总第 293期
70 j中囡握察官 j
未 成 年 人检 察
责任编辑 :吴红梅
危 险 驾 驶 5件 .寻 衅 滋 事 2件 ,故 意 杀 人 l件 ,盗 窃 1 无 力 反 抗 .受 到 侵 害 后 .由 于 害 羞 、胆 小 等 因 素 ,不 愿
关于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的思考
关于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的思考在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往往处于最为弱势的地位。
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法律条文的完善,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因此,本文将从司法救助的角度出发,探讨未成年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应得到的救助。
一、未成年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的处境未成年被害人由于缺乏经验和能力,往往无法有效地捍卫自身权益。
同时,由于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上的不健全性,使得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的地位更加弱化,很难获取公正的司法救助。
此外,在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还面临着被加害人以及社会对其道德和精神上的谴责和影响。
这些因素加剧了未成年被害人的痛苦,并可能给其未来带来巨大的阴影。
二、司法救助的概念司法救助是指以法律为基础,由法院或其他司法机关或组织为当事人提供的各种实际帮助手段。
司法救助主要包括法律援助、调解、仲裁等,其基本目的为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在刑事案件中,司法救助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司法救助可以有效地修复被害人所遭受的精神和物质损失,以及恢复其被侵犯的合法权益,对于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法律援助未成年被害人往往无法自我维权,也很难支付自己的辩护费用。
因此,提供法律援助是非常必要的。
法律援助并不仅仅限于律师服务,在需要的时候还应当提供心理援助、医疗援助等支持。
2.调解调解是一种非争议解决方式,恰恰适用于一些小罪案件。
此外,如果遭受到的伤害不是特别严重的话,就应当鼓励未成年被害人和加害人通过调解和解,减少司法程序对于双方的影响和伤害,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3.精神援助未成年被害人在遭受暴力等严重侵害时,往往会产生心理创伤。
在这种情况下,提供精神援助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援助可以帮助未成年被害人缓解心理压力,减少心理创伤的可能,有效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和身体安全。
4.救济法救济法是一项强有力的法律工具,用于保障未成年被害人得到司法救助。
未成年被害人可以通过救济法向国家提出要求,得到相关救助和赔偿。
论最新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权益的保护
论当前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权益的保护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未成年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然而,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也在逐渐增加,同时也面临着刑事诉讼权益的保护问题。
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刑事诉讼权益,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保障未成年人的刑事诉讼权益,应该是一个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在立法、司法、执法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尽力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首先,我国立法已经出台了各种保障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权益的法律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同时,我国司法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如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庭审保护措施等。
在具体实践中,还有一些值得肯定的案例。
例如,在2016年,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民主权利,支持其参与庭审,并进行适当的庭审保护措施。
最终,法院依法判决该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成立,但判决书中没有公开其个人信息和鲜明的社会评价,同时依法对未成年人进行了教育和引导,保障了其健康成长。
此外,2018年广西南宁市某法院审理了一起未成年人嫖娼案件。
在庭审过程中,法院严格执行法律规定,采取措施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和心理健康,同时依法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引导。
通过法院的公正、严格的审判,未成年人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同时也起到了威慑作用。
还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如2015年广东省省高院对三名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庭审进行特别的保护,不公开庭审过程,特别安排庭审时间和庭审环境等。
此外,2017年浙江省嘉兴市某法院审理了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该法院在审判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未成年人的刑事诉讼权益受到保障。
综上所述,当前保障未成年人的刑事诉讼权益,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各方应该积极参与,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通过立法、司法、执法多方面的合作,保障未成年人的刑事诉讼权益,为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更好的保障。
同时,除了法律、司法等方面的保障外,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工作。
关于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的思考
关于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的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犯罪事件也随之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未成年人中,犯罪事件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这给社会稳定和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些犯罪事件中,未成年人往往成为受害者,他们经历了心灵和身体的双重伤害,这更增加了对未成年人司法救助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就关于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一、未成年被害人的特殊身份未成年被害人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通常处于弱势地位。
在刑事案件中,他们常常受到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伤害,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怀和保护。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舆论的影响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未成年被害人的权益保护工作往往存在疏漏和不足。
造成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司法机构的保护和帮助工作不够到位等。
我们需要加强对于未成年被害人特殊身份的认识和关注,更多地关心和支持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二、司法救助问题的现状和挑战在我国,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各种原因,这一问题在现实中依然存在着不少挑战。
未成年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往往需要面对种种精神和心理上的困扰。
他们需要得到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但是目前我国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体系还不够健全,专业人才短缺,导致未成年被害人在获得心理帮助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中也存在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足。
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和救助工作仍有一定的欠缺,未能充分保障未成年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这些挑战和困难都使得未成年被害人的司法救助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我们有必要对于这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思考,以期解决这一问题。
面对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加大对于司法机构的培训力度,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关于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的思考
关于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的思考在刑事案件中,未成年人往往是最为脆弱和易受伤害的群体。
由于其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精神和心理状态较为脆弱,因此遭受到犯罪侵害时,需要得到更加全面、专业的司法救助。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司法救助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无法及时获取救助首先,未成年被害人往往由于年龄小、知识浅,对于自身权利保护的了解比较有限。
当其遭受到犯罪侵害时,不一定能够及时地意识到自己的权益被侵犯,更无从知晓在司法救助方面的权利和程序。
这中间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够通过法律渠道申请司法救助。
而这段时间如果延长,可能会导致被害人的伤害加深和扩大。
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宣传和法律知识教育,让更多的未成年人知晓自己的权利和应有的救助程序,尽快获得救助。
二、救助力度缺乏实际支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即使未成年人顺利申请到了司法救助,但是往往面临着救助力度不足的问题。
比如,有些未成年被害人需要长时间接受心理治疗、康复;有些需要改善家庭生活环境,接受社会援助等。
但是现实中,这些救助方式往往受限于成本、技术和社会资源的限制,导致未成年被害人无法真正受到有效的救助和关注。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扩大公益援助的范围和力度,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投入到对未成年被害人的救助和康复工作中,减轻其受害后的心理和生活压力。
三、家长监护不力的问题最后,我们也要注意到,未成年被害人往往处在家庭监护之下,如果家庭监护得不力,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比如,一些家长可能对未成年人遭受犯罪侵害不予理睬,或者依赖未成年人精神和身体付出来追求经济利益等,这些都会使得未成年人难以获得最基本的生命尊严和身体健康保障。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监护完善,对那些不能按照最基本监护标准履行监护责任的家庭,要给予必要的监督和保护。
总之,在司法救助方面,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做好事情,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公益援助和社会资源配套,加强家庭监护连接,关注未成年被害人身心健康和发展问题。
对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护的调研思考
对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护的调研思考刑事案件中的未成年被害人,作为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对象,他们所受到的伤害最大,既有经济上的,也有身体上的,更有精神上的。
这些伤害有如阴云一样笼罩在他们的头上,久久而挥之不去。
然而,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被害人的保护还远远及不上对和被告人的保护,对被害人保护的缺失,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判决常常成为“一纸空文”,赔偿屡屡遭遇空白,虽然刑诉法规定了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到的物质损失,有权提出附带民事诉讼,但是如果被告人没有履行判决的能力,或者因为冗长的司法程序导致被害人无法及时地获得赔偿,那么谁又能来维护脆弱的未成年被害人的应有权利呢?被害人因为遭受到犯罪行为的侵害,身体上受到严重的损伤,精神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疤,经济上又陷于极度的困境,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一个有效的制度来维护他们的权益,那么社会的和谐必将因为这些矛盾的处理不当而被打破,必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犯罪的种子,上访、报复、甚至是引发新的犯罪。
被害人救助机制的缺失,实际上就是对他们的再次的伤害。
一、相关数字分析^p :201年至20年以来,区检察院共受理了各类刑事案件3255件4809人,涉及的罪名分布较广,共有81个罪名,其中有被害人的案件,涉及的罪名包括以盗窃、故意伤害、抢劫、诈骗等罪名为主的共计29个罪名,涉及的案件数为2634件。
有被害人的案件占受理的总案件数的80.83%。
以20年为例,共计受理各类刑事案件633件974人(嫌疑人数),有被害人的案件数为449件620人(被害人数)。
未成年人、女性、老年人作为被害人中的弱势群体,对他们的保护就显得更加的必要。
20年一年的时间,其中被害人为未成年人的有53件61人;被害人为女性的有129件179人;被害人为老年人(以60周岁以上)的有12件15人。
被害人为未成年人的案件占到有被害人的案件总数的11.8%,可见对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的紧迫性。
刑民交叉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司法困境及消解
刑民交叉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司法困境及消解冯元新
【期刊名称】《青少年犯罪问题》
【年(卷),期】2024()2
【摘要】近年来虽然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总量有所下降,但低龄未成年人和性侵受害案件依然有所增加。
在涉少的民刑交叉案件中,应当根据《联合国保护儿童权利公约》所引申的儿童利益最大化、双向保护和国家亲权三项原则,结合域内外有益司法经验,通过对现行法律规范的分析构建起多层次、多维度的未成年被害人民事权利保护体系,形成未成年被害人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规则。
并从未成年被害人民事权益的保障角度出发,将民事法律纳入到刑事司法程序的射程内,依职权探知未成年被害人所遭受的民事权益侵害,并履行司法机关的释法义务,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附带民事诉讼或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才能全面保护未成年被害人合法权益。
【总页数】12页(P149-160)
【作者】冯元新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
【相关文献】
1.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的权利保护
2.网络融资的民刑交叉困境与抉择——基于被害人利益保护的视角
3.论刑民交叉案件中被害人权益的保护
4.破解刑民交叉司法困境的现实路径——以非法集资类案件为视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的思考
关于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的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权益和利益应该得到充分的保护和救助。
在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往往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境。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保障未成年被害人的权益和利益。
未成年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的地位和权益需要得到充分保障。
由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在法律程序中往往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容易受到各种伤害和侵害。
在司法救助方面,我们应当注重强化对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和法律援助,确保他们在整个司法过程中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在刑事案件中,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专门负责未成年被害人的司法救助工作,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支持和援助。
对于涉及未成年被害人的刑事案件,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司法保护制度。
在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常常需要面对法庭审判和庭审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当建立一套专门针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司法保护制度,包括庭审程序的调整、证据采信的标准、庭审环境的改善等方面,以确保未成年被害人在司法程序中得到公正对待和充分的保护。
我们需要加强社会救助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未成年被害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在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往往面临着来自外界的各种负面影响,包括心理创伤、社会歧视、学校适应等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社会救助和心理疏导工作,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走出阴影,重新融入社会生活。
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权益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在社会公众中,对于未成年被害人的司法救助问题存在较大的认知误区,包括忽视、歧视等现象。
我们应当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权益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的意识和认识水平,让更多的人了解未成年被害人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支持并参与到未成年被害人的司法救助工作中。
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关注。
关于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的思考
关于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的思考刑事案件中,未成年人作为被害人,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和痛苦,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司法的救助。
对于如何进行司法救助,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应该加强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的立法和制度建设。
目前,虽然我国已有相关法律法规对未成年被害人进行救助,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我们需要在立法上明确救助的对象、救助的范围、救助的内容、救助的程序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确保未成年被害人能够获得全面、有效的救助。
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机制和制度,包括未成年被害人救助机构的建设、救助人员的培养和选拔等,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更加专业和有效的救助服务。
应该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疏导和关爱。
未成年被害人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关怀。
相关部门可以与心理学专家和社会组织合作,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等服务。
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关爱和呵护,通过各种方式展开关心和帮助,尽可能减少他们的痛苦和伤害。
应该加强未成年被害人的法律意识教育。
未成年人在面临刑事案件时往往对自己的权益和利益缺乏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容易被剥夺自己的权益。
我们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教育,让他们知道自己作为被害人拥有的权益和保护的途径。
可以在学校、社会组织等场所组织相关的法律教育活动,让未成年人了解刑事案件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应该加强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未成年被害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社会可以通过捐款、志愿者服务等方式,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媒体也应该加强宣传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倡导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为未成年被害人争取更多的救助资源。
刑事案件中的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从立法、心理疏导、法律教育和社会关怀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应对。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更好的司法救助,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重新融入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的困惑与出路
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的困惑与出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与法律保障日益增强。
同时,随着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不断提升,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律规定也逐步完善。
然而,在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保护却依然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在全社会的努力下得到更加全面、有效的保障。
一、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面临的困境
在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难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权利意识淡薄
未成年人因年龄过小,对自己的权利意识普遍较为淡薄,甚至不清楚自己有哪些权利。
对于被害事件,他们常常觉得委屈冤枉,但却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旦受到侵害,他们缺乏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的知识和能力,甚至可能会被加害人或第三方欺骗或利用。
2、证据获取难度大
未成年被害人通常处于弱势地位,能力有限,面对被害行为往往缺乏足够的证据。
有些未成年人可能因为年幼无知或受到欺压而不想将事情曝光,对于调查者的询问也可能会给出不真实
的说辞。
而且未成年人或其家庭常常无法承担雇佣律师的巨额费用,由此限制了获取证据的渠道。
3、诉讼过程复杂
对于未成年被害人而言,走完整个诉讼程序并不容易。
他们必须面对尖锐的质疑和审查,长时间的等待,甚至可能面临来自其他方面的打压和威胁。
如果未成年人缺乏诉讼经验或参与度低,他们将面临巨大的困难。
二、针对未成年被害人的诉讼保护出路
由于未成年人面临的种种困难,特别是刑事案件中的未成年被害人,需要得到更加有力的保护和支持。
为此,社会各方应该共同努力,推进相关制度和措施的进一步完善:
1、强化法律保障
国家立法机构应该加强与未成年人有关的立法,明确未成年被害人的法律地位和相应的权利保护。
在未成年人被害案件中,应该尽可能提供法律援助和其他支持,消除其参与诉讼的门槛和成本。
2、提升法律意识
应加强对未成年人法律意识的普及教育,让未成年人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应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识别风险的能力,增强
其自我保护能力。
3、强化证据保障
补充相关制度和机制,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证据获取的帮助。
例如,建立专门机构为未成年人提供调查、证据审查、辅导和支持等服务。
对于无法指定辅导人的未成年人,可以由法院或诉讼代理人指定并提供辅导。
4、完善诉讼机制
应建立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诉讼机制,特别是应考虑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的巨大差异,协调公民报案、被害人报案及公安机关破案行动等多个环节。
为了使未成年人更好地理解法律程序和规定,可以适度缩短诉讼时间,减轻未成年人的心理负担。
总之,提高未成年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水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律师机构、志愿者、媒体等都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立体化、专业化的法律服务和支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未来,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和诉讼权利保障必将越来越完善。
5、强化心理辅导
未成年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往往需要面对各种负面情绪,包括害怕、焦虑、无助、愤怒等。
这些情绪在诉讼过程中可能会加重,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此,需要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充分的心理辅导和支持,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6、建立多元化解机制
在刑事案件中,为了更好地保障未成年被害人的权益,应建立多元化的解决机制。
除了刑事诉讼之外,可以采取民事救济、和解协议等方式,使未成年被害人得到更广泛、更及时的赔偿和权益保障。
7、加强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是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手段。
社会组织、媒体和公民等应当积极关注未成年被害人的案件,并就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合理化建议和监督意见,促进相关部门加强工作,充分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未成年被害人的法律保障水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在推动未成年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工作时,还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建设
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是指社会为实现未成年人保护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包括法律、行政、司法和社会大众等多个层面的机制。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建设,将有助于提高未成年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水平。
2、加强家庭教育和家庭监管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家庭监管具有重要的作用。
加强家庭教育和监管,可以预防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道路,也可以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素养和识别风险的能力,使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加强社会服务和支持
社会服务和支持是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手段。
社会组织、媒体和公民等应当积极关注未成年被害人的案件,并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克服困难和保障自身权益。
4、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宣传教育是提高未成年人诉讼权利保护水平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可以提高公众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也可以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未成年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保护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仅需要加强立法和监管,还需要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提升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和诉讼权利保障必将越来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