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一)赵普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启箧论语掷地既薨1、根据语意用“/”为下面这句话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标一处)。
(1分)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2、解释加点的实词意思习吏事______________ 既薨______________ 发箧视之___________ 虽多忌克?及为相______________ 手不释卷 _______________ 阖户启箧3、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手不释卷古语浅释 B.每归私第状元及第C.读之竟日未竟事业 D.卒用其人过河之卒4、写出下列加点的字意义或用法A ①劝以读书()B ①读之竟日()②以天下事为己任()②跪而拾之()5、区别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思。
古义今义处决如流龌龊循默明日复奏颜色不变6、常识积累《赵普》一文出自______________,赵普是_____代名相。
文中的太祖是________朝开国皇帝____________。
7、解释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4分)①竟日:______________ ②次日: ______________③明日:______________ ④他日:______________8、翻译下列句子(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初中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南人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意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①溉灌。
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
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②。
”目痛小疾亦行自愈。
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③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因就斫④之。
【注】①余浆:剩下的水。
②豚:小猪。
③翕赫:轰动。
④斫: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字词。
①顾见空桑________②因植种________③意欲持去________(2)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B.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C.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D.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4)在《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乃”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就是,原来是;②仅仅、只。
对于文中“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一句中的“乃”字,同学们有不同的理解,且生发了启示,请把横线处补充完整。
小文:我认为文中的“乃”字应选择第①个义项,就是、原来是。
因为张助见到成百上千的车马前来祭拜李树十分惊讶,于是说:这算什么神啊!就是我种的呀!语气肯定而强烈,所以用“就是、原来是”表达肯定的语气。
小希:我认为文中的“乃”字应选择第②个义项,仅、只。
因为①________。
小文:我觉得你说得也很有道理,而且你的理解给了我启发,我发现这篇文言文想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②________。
【答案】(1)回头看;于是;打算(2)A(3)李树使我的眼病好了,我要用一只小猪祭谢。
(4)张助对众人对李树的祭拜行为既感到吃惊,更觉得荒诞可笑,从语气“耳”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张助对这些行为的轻蔑,于是说:这算什么神啊!只是我种的呀!所以选择“仅、只”;不能盲目相信眼前的事实,要善于思考,不要随波逐流。
七年级下文言文课外练习(附译文答案)
七年级下文言文课外练习(附译文答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练习永之氓永(永:即永州)之氓(氓:民,百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货:这里指钱)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4分)(1)中济,船破,皆游()(2)曰:“何不去之?”()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义犬救主华隆好弋①(yì)猎。
畜(xù))一犬,号曰“的尾”。
每将自随②。
隆后③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咋④(zé)蛇死焉。
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
犬彷徨(pánghuáng)嗥吠(háofèi),往复路间。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隆闷绝⑤委地。
载归家,二日方苏。
隆未苏之前,犬终不食。
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注释:]①弋:射。
②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
③后:以后有一次。
④咋:咬。
⑤闷绝:窒息。
1、解释加横线的字。
(4分)(1)华隆好弋猎()(2)犬遂咋蛇死焉()(3)家人怪其如此()(4)隆闷绝委地()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华隆/好弋/猎B、被一/大蛇/围绕/周身C、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D、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4、“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江之麋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译文)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练习题(一)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②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③,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④推兄请兄入此瓮 周兴惶恐,叩头伏罪。
〔注释〕:①鞫(jū ):审讯犯人。
②推事:研究事情。
③瓮(wèng):大坛子。
④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1、给下列句子加标点:俊 臣 乃 索 大 瓮 火 围 如 兴 法 因 起 谓 兴 曰 有 内 状 推 兄 请 兄入 此 瓮2、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2)谓兴曰:囚多不承(3)此甚易耳 (4)因起谓兴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4、我们可以从本文提炼出一个成语:(二)秦西巴纵麑孟孙猎而得麑①,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②。
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注释] ①麑(ni):小鹿。
②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
在文中指老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 )② 纵而予之 ( )③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
秦 西 巴 对 曰 其 母 随 而 啼 臣 诚 弗 忍 窃 纵 而 予 之。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4、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三)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 ① 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 罢:通“疲”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务:致力,从事。
⑤伎:同“技”。
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及守荆南回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3处)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
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
七下文言文一、《赵普》(一)词类活用。
碎裂..奏牍掷地:使动用法;使……碎裂。
(二)一词多义。
1.为:(1)寡学术;及为相(做;担任)(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作为)(3)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做;担任)2.以:(1)太祖常劝以读书(拿;用)(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把)(3)普又以其人奏(把)(4)跪而拾之以归(连词;相当于“而”)3.而:(1)跪而拾之以归(修饰连词)(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转折连词;却)4.之:(1)读之竟日(代词;指书)(2)家人发箧视之(代词;指书箱)(3)跪而拾之以归(代词;指奏牍)5.其:(1)未有其比(代词;他)(2)复奏其人(那)(三)句子翻译1.太祖常劝以读书太祖常常劝他多读书。
2.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他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
3.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4.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他却能把天下大事当作自己的责任。
5.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太祖生气了;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6.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太祖这才明白过来;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四)理解《赵普》一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这篇文章通过“阖户启箧取书”“碎裂奏牍掷地”“跪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等细节描写;表现了赵普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文章通过“刻苦读书”和“举荐人才”两件事表现了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
二、《两小儿辩日》一、弄清字、词、句的意思1.孔子东游(游:游历;与游览的意思比较接近。
)2.问其故(其:他们。
)3.则如盘盂(盂:盛饮食的器皿。
)4.此不为远者小而进者大乎(为:是。
)5.及其日中则如探汤(日中:中午时太阳似在天空中央;所以说“日中”。
)四、把握课文的寓意文章结尾:孔子无法判定谁的说法正确;因而遭到两个小孩的嘲笑。
那么究竟谁的说法正确呢?文章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参考提示:其实;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两个小孩的说法都不全面。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知识运用-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知识运用-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带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俱.乘船避难俱:(2)王欲舍.所携人舍: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译文:3.从文中可以看出华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注】①第:只管。
②鬻(yù):卖。
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6.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曰:“傅修期为长史,虽威仪不足,而文武有余矣。
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节选自《北史》,有删改)【注释】①让:责备。
苏州市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试卷
苏州市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世隶耕________②日扳仲永________③称前时之闻________④受之天________(2)下面各组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借旁近与之夸父与日逐走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不能名其一处也C.又七年,还自扬州屠自后断其股D.于舅家见之但当涉猪,见往事耳(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方仲永作诗由“________”到“________”,充分说明了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一)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文言知识】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
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
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翌日②馔③方④具⑤顷⑥而已⑦啖⑧退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二)、范文正正直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②悴:忧。
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
⑥而:你.⑦俾:使。
⑧封识:即标志.宛然:依然如故。
【文言知识】说“辞”。
“辞"是个多义词.一、指“推辞”。
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
(完整)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有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1-3)(一)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恐已暮.矣()(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臣闻.之()(4)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二)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2.翻译下列句子(1)天帝使我长百兽译文:(2)子以我为不信译文: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1)女.还()(2)妻适.市来()(3)特于婴儿戏耳.()(4)婴儿非与戏.也()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子随之而泣B.曾子欲捕彘杀之C.妻止之D.曾子之妻之市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译文: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答:《郑人买履》测试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试题(含答案)专项复习六文言文基础训练苏教版
2019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同步试题(含答案)专项复习(六) 文言文基础训练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卒同猝,义:__突然__(2)舟首发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义: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3)篛篷覆之篛同箬,义:一种竹子(4)诎右臂支船诎同屈,义:弯曲(5)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义:与“纵”相对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曾经)(2)及.为相(等到)(3)普明日复.奏其人(又,再)(4)太祖乃悟,卒.用其人(最终,终于)(5)峨峨..兮若泰山(山高耸的样子)(6)初为霖雨..之操(久下不停的雨)(7)钟子期辄.穷其趣(总是,就)(8)吾于何逃.声哉(使……逃脱)(9)罔不因.势象.形( 依据 )( 模拟)(10)尝贻.余核舟一(赠送)(11)高可.二黍许( 大约 )(12)其两膝相比.者(并列,紧挨着)(1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竟然)(1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挑选 )(15)益习其声(熟悉,习惯)(16)觉无异能..者(奇特的本领)(17)蔽.林间窥之(隐蔽,躲藏)(18)吾资之昏.(糊涂,愚笨)(19)久而不怠.焉(懈怠,疏懒)(20)岂有常.哉(常规)(21)西蜀之去.南海(距离)(22)卒.于鲁也传之( 终于 )(23)可恃.而不可恃也(凭借,依靠)(24)然后能自反.也(反省)(25)然后能自强.也(勉力)(26)教学相长..(互相促进)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古义:学问今义: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2)普颜色..不变古义:脸色今义:色彩(3)处决..如流古义:处理决断今义:执行死刑(4)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古义: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今义:品行卑劣(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竟然今义:曾经(6)尝.贻余核舟一古义:曾经今义:尝试(7)稍.出近之古义:渐渐今义:稍微(8)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9)以为且.噬己也古义:将要今义:并且,姑且(10)益.习其声古义:渐渐地今义:利益(11)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古义:租,雇今义:与“卖”相对(1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古义:却,反而今义:看(13)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主旨(14)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疑难今义:困难4.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训练(一)(一)陈万年教子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
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③(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③谄:奉承拍马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 ) ②然而不听( )③多言有益乎()④时夜而鸣()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 )②不合其耳也( )③孤犊之鸣( ) ④即掉尾奋耳(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
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加点字:(1)会有土寇()几为所擒()古人岂欺我哉()惟此六字()1、解释下列加线字;(1)吾之患在鼠(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2、选出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当的一项()例句:自鲁之齐(到,往。
动词)A、乌封人跪而食之(他,代管仲。
代词)B、如子之言(的,助词)C、我且贤之用(无义,宾语前置的标志)D、辍耕之垄上(到,往。
动词))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
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②尤:格外,十分。
③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④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⑤或:有时。
⑥已:止,停止。
⑦蒇(chǎn):完成。
⑧故:所以,因此。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原文回答)笔法超绝原因是什么?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长厚:为人忠厚。
④忤:触犯。
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1、解释加点的斜体字2、翻译句子。
3.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
②咨嗟:叹息。
③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
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
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
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注】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
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物。
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因私易一子________②乃以束帛________③如是十年许________④言毕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
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是”:这,这样。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私自”之意,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易”:换。
“足”:值得。
“但”:只是。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游处交友,尔宜精择”说明他交友慎重。
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
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客谢之。
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
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
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
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guǐ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
”邵不从。
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
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
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
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
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
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窃为郡内忧之私下B.监试者异之认为……奇特C.郎谓邵曰认为D.以病去离职,离开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A.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以其境过清B.监试者异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试经为童子郎若为佣耕D.虽在军旅虽人有百手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
②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20.司马朗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具体表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17.C18.A D19. 1这等于动摇民心,为那些强盗坏人打通犯罪的途径啊! 2即使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司马朗也总是穿着粗布服,吃粗劣的饭食,用俭仆的生活给部下作出表率。
20. 1劝李邵不要动摇民心;2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3在军旅之中,经常穿粗布衣服,吃粗糙的食物,用自己的俭朴以给手下的人做表率;4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七下课外文言文练习带答案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品教学目标:能够参考所给注释独立读懂文章并解答相关习题。
教学重点:疏通短文,解答习题。
教学难点:特殊句式的翻译。
(一)戴震难师先生是年①乃能言,盖②聪明蕴蓄者久矣。
从师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③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④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⑤二千年矣。
”“然则⑥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注释:①是年:这年,当时戴震十岁。
②盖:大概。
③何以:凭什么。
④述:记。
⑤几:大概。
⑥然则:即然这样,那么……。
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 ①戴震是年乃.能言②蒙乃.始就学B. ①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②目似瞑,意.暇甚C. ①朱文公何.以知然②问女何.所思2.将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翻译:老师没有话来回答,(只好)说:“这不是个平常的孩子。
”3.用/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从师读书/ 过目成诵/ 日千言不肯休4.戴震求学的哪些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大胆质疑的探究精神(二)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伤,则主人躬诣①谢罪,出财救疗之。
如是者数矣。
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姑置之。
刘位东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②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
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
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步,狗乃止。
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
既归,念此良狗也,藉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
①诣:到、去。
②狺狺:yín,狗叫的声音。
③藉:如果5.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狗乃止.止.增笑耳B.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虽.人有百手C. 余以.柳枝横扫之以.为妙绝D.然.以其猛也满坐寂然.6.翻译文中划横线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专练(一)塞翁失马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②者,马无故亡而入胡③。
人皆吊之,其父④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⑥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⑦。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⑧入塞,丁壮者引⑨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⑩。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①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
②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术法,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③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称呼。
④其父(fǔ):那人。
其,那。
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或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⑤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
遽,就。
⑥将(ji āng):带领。
⑦髀(bì):大腿。
⑧大:大规模。
⑨引:拉,拿起,举起。
⑩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阅读指津】“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
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
这样,无论福事变祸事,还是祸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善.术者( ) (2)马无故亡.而入胡( )(3)其子好.骑( ) (4)此独以.跛之故( )2.下列句子中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堕而折其髀A.丁壮者引弦而战B.马无故亡而入胡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此何遽不为福乎?(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4.写出从这个故事中衍生出的成语,并说说它的比喻义。
(二)夜郎自大及元狩①元年,博望侯张蓦使大夏②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③,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④。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
蓦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甸奴隔其道,诚⑤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⑥出西夷西,指⑦求身毒国。
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⑧。
岁余,皆闭⑨昆明,莫能通身毒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⑩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选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注释】①元狩:汉武帝第四个年号(前122—前117)。
②大夏:西域国名。
③身毒国:古代国名。
或译作“天竺”“天毒”“乾毒”等。
④市:买。
⑤诚:若,如果。
⑥间:走小路、捷径。
⑦指:通“旨”,意旨。
⑧为求道西:为他们寻找西去的道路。
十余辈:指滇国派出找寻西去之路的十多批人。
⑨闭:阻塞。
⑩孰与:与……比,哪一个……【阅读指津】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国(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再无法西进,逗留期间,滇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后来汉使返长安时经过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
这段很平常的故事后来便演变成家喻户晓的成语——夜郎自大,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夜郎自大”也就成了人们讥讽妄自尊大者的典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及.元狩元年( ) (2)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 )(3)患.匈奴隔其道( ) (4)指求.身毒国()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
(2)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3.仔细阅读短文,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三)陈晋之读书法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①进益②。
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③日计④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⑤读旋忘,虽一岁未尝⑥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⑦,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⑧得法云⑨。
(选自《扪虱新话》)【注释】①见:通“现”,发现。
②进益:更加进步。
③所谓:这就是说。
④计:累计。
⑤旋:副词,随即。
⑥未尝:不曾。
⑦癖:毛病。
⑧为:是。
⑨云:句末语气词。
【阅读指津】读书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精读记牢,积少成多。
不要求快求多,要扎扎实实记牢。
不能囫囵吞枣,否则就没有效果了。
陈晋之的这些读书方法,虽不十全十美,但对我们还是有启发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读书惟.在记牢( ) (2)则日.见进益( )(3)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 ) (4)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2)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3.短文中,作者是用什么事例来证明“陈晋之为得法”的?请用自己的话来概述。
4.陈晋之读书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四)苏秦之楚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②见乎王。
谈卒,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③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④贵于桂,谒者⑤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⑥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⑦,寡人闻命⑧矣。
”(选自《战国策·楚策》)【注释】①苏秦:字季子,战国时著名说客。
②得:能够,可以。
③曾(zēng):竟然。
④薪:柴草。
⑤谒(yè)者:古代掌管进谏的人(国君的近臣,负责传达)。
⑥因:依靠。
⑦舍:馆舍。
⑧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阅读指津】苏秦作为大游说家,其心理素质非常高。
他没有因为迟迟见不到楚王而心灰意冷,而当他见到楚王后也没有忘乎所以,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和盘托出,而是以退为进,马上辞行。
如此反而掌握了心理上的主动权,让楚王十分迫切地听从他的意见、答应他的要求,把他奉为上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苏秦之.楚( ) (2) 谈卒.( )(3)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 (4) 先生就.舍(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2)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3.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五)于令仪济盗成良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①也,长厚②不忤③物,晚年家颇丰富。
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④,何苦而为盗邪⑤?”曰:“迫于⑥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⑦足以⑧衣食。
”如⑨其欲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⑩。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乡里称君为善士。
(选自《渑水燕谈录》)【注释】①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市井,经商。
②长(zhǎng)厚:品行敦厚。
厚,宽厚。
③忤(wǔ)物:做事情违背天理和人情。
忤,违反、抵触的意思。
④寡悔:很少有懊悔,意为很少做错事。
⑤邪:通“耶”,表疑问、反问语气。
⑥于:被。
⑦十千:指十贯铜钱。
⑧以:用来。
⑨如:依照。
⑩诘:追问。
【阅读指津】在这个故事中,于令仪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诲周围的人,并且用宽厚的心去感化别人,甚至是盗贼。
文章揭示的现实意义是,对于别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晚年家颇.丰富( ) (2) 汝素.寡悔( )(3)如其欲与.之( ) (4) 卒.为良民(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2)得十千足以衣食。
3.于令仪“长厚不忤物”,文中是如何体现的?4.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什么?(六)张养浩行义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①,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②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及选授③堂邑县尹④。
罢⑤旧盗⑥之朔望⑦参⑧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⑨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⑩。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 【注释】①行义:德行和节义。
②楮(chǔ)币:纸币。
③选授:经过选定授以官职。
④尹:官名。
⑤罢:免除。
⑥旧盗:有盗窃前科的人。
⑦朔望:朔日与望日,即夏历每月初一和十五。
⑧参:旧指下级进见上级,这里指有盗窃前科的人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
⑨暴戾(lì):凶暴残忍。
⑩诘(jié)问:责问。
【阅读指津】张养浩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
在堂邑县,他关心民疾,抑制豪强,赈灾济贫,做了不少好事。
他居官清正,敢于犯颜直谏。
在任监察御史时,因批评时政而为权贵所忌,被免官。
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
天历二年(1329),陕西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承,卒于任,终年五十九岁,为实现自己的抱负,正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读书不辍.( ) (2)犹以盗目.之( )(3)互相戒.日( ) (4)去.官十年(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2)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记载的张养浩的事迹。
4.文中写到“众盗感泣,互相戒日”有何作用?(七)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①与友期行②,期日中③。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④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⑤在不⑥?”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⑦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⑧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②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③日中:正午时分。
④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⑤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⑥不:通“否”。
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⑦委:丢下,舍弃。
⑧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阅读指津】本文讲的是“信”和“礼”。
友人失信,不但不自责,反而辱骂陈太丘无信、“非人”。
元方是怎样面对的呢?“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实为不信;“对子骂父”,实为无礼。
简短两句话,令友人无地自容。
文章赞扬小元方明礼又善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太丘舍.去( ) (2)门外戏.( )(3)下车引.之( ) (4)元方入门不顾.(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文中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文末“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4.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八)螺蚌相语中渚①,有螺蚌相遇岛间。